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

2015-12-19 11:56:5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一《重庆成为直辖市的决策过程》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一
《重庆成为直辖市的决策过程》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二
《蒲海清-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

我所知道的重庆成立直辖市经过

蒲海清口述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在此之前,我作为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重庆

代市长,参与了有关筹备工作。虽然市委副书记、

时间已过去了十多年,但我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汪文庆刘一丁整理

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我经历了三部曲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其实是一种“回归”,因为历史上重庆曾两次直辖:国民政府时期,重庆为陪都,也是特别市(后改为行政院院辖市),同时也称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重庆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

20世纪60年代的重庆,虽然不再是直辖市,但仍然是四川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最好、最大的一个城市。当时重庆人口有400多万,而成都还不

但从1961年在重到200万。我是四川南部县人,

庆上大学开始,就长期在重庆学习、工作、生活,对重庆感情很深。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也是朝气蓬勃,给人印象

1983年,重庆在全国第一深刻的事情很多。比如,

个被列为计划单列城市,在试点过程中有很多改革。当时,我在重庆钢铁公司任总经理,率先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有很多创新。那个时候大家普

很累,但心情很好,积极性很高。遍工作很忙、

20世纪90年代,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又是军工企业比较多的城市,进入改革的困难磨合期,一下子出现几十万下岗职工。与沿海地区甚

经济至成都相比,重庆落后了。当时重庆很困难,

发展上不去,老百姓生活水平降低,社会不稳定。当时,我已经调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我爱人娘家在重庆。春节去重庆探亲的时候,我目

城市环境又是脏乱差,实在是看睹重庆交通拥堵、

不过了,就主动找当时的重庆市市长刘志忠同志。我说:“志忠,重庆现在这个样子,你们要不顾其他任何事情,想想办法。你现在是市长,就得把这个责任担起来,把所有副市长召集到一起,找一个没有人上访的安静地方开个会,研究一下该怎么办。”可以说,当时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在探究解决办法,普遍希望重庆成为直辖市。

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当时不知道的是,早在80年代中期,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单独建省的设想。1985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在参加了广东大亚湾核电厂有关合同签

三峡工程筹备领字仪式后,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导小组组长的李鹏同志,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当李鹏说“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

“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同志提出,

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中央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是1994年。1995年中央派人到四川进行调研工作。1996年6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

这一阶段的会,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

筹备工作,李鹏写的三峡日记《众志绘宏图》里有所反映,我不是很清楚。

我知道重庆成立直辖市,已经是1996年了。对此,我可以说是经历了三部曲,开始是不相信,然后是高兴,再后来就是直接参与筹备工作,到重庆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先说说“不相信”。1996年1月,具体哪天记不清楚了,我找了时任四川省省长的肖秧,他以前

我说:“肖秧同志,我向你报告一是重庆市委书记。

下重庆经济发展情况,请你考虑。”我提出是不是

10

专题研究一次重庆的工作,研究重庆如何深化改革?如何扩大开放?如何加快发展?这个时候,肖秧说:“海清,你不要着急。我告诉你个事,你不要

我从李鹏总理那里听到,中央正在研究告诉别人。

重庆成立直辖市,国务院已经研究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重庆要成立直辖市。回来以后,我想了一下,觉得肖秧讲的话很难说一定准确,不大相信。

再说说“高兴”。1996年4月,我作为四川省

书委常务副书记,到北京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汇报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他对我讲:中央原来准备让你作四川省省长,但是考虑到重庆要成立直辖市,重庆的工作任务

这件事情要更艰巨,中央准备调你到重庆市工作。

绝对保密。我说,能不能告诉一下四川省委书记谢

对谢世杰同志也不要讲。因世杰同志。胡锦涛说,

此,我当时没有向任何人讲,连老婆也没告诉。回到四川以后,我就马上把重庆体改委副主任、党组书记赵公卿(后来曾任重庆市副市长)和社科院廖院长一起请来。我说:现在重庆和成都的差距,我个人体会,一是县域经济发展差,二是体制改革方

社科院院长,帮我面比较差。你们是体改委主任、

做点调查。要有调查报告,同时要理出具体政策措施。我那时候还不敢说重庆成立直辖市。当时我是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还没有免,研究重庆经济发展问题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赵公卿非常高兴,问我什么时候要。我说越快越好。实际上,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考虑重庆的工作了。

不久,我就到重庆,直接参与筹备工作。1996年6月26日下午,李鹏总理在他的办公室开了一个会,参加的中央领导还有胡锦涛、李贵鲜(时任

宋宝瑞国务委员),四川省参加的有谢世杰书记、

省长、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和我。在这个会上,正式宣布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张德邻任组长,我任副组长。

级行政区,是中国管辖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最

我在四川当了11年副省长、副书记,还没多的省。

有把所有的县走完。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汶川

其次,是县,我只到过县城,其他地方都没有去过。

为了便于三峡工程建设的统筹管理。再者,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成立直辖市可以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关于重庆直辖市管辖范围,中央先后共提出了四个方案: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建立一级行政区,成立省或者直辖市,包括湖北宜昌,

“三峡省”模式差不多。但后来觉也就是和之前的

得牵涉地方太多,不能精简机构,中间管理成本过

即大方高,放弃了,没有怎么讨论。第二个方案,

案,除了把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等划过来

达川、南充等也拿过来。第三个方外,还把广安、

案,即小方案,直接把老重庆地区升格为直辖市,这个办法简单,不过无法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问

第四个方案,即现行的重庆市区划,题,只能放弃。

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

1996年6月26日下午,在李鹏办公室就管辖方案展开了讨论。当时谢世杰、宋宝瑞提出了大方案,建议把广安、南充、达川都纳入重庆直辖市

中央不同意。李鹏说,这是小马拉大车,贫穷范围。

的县太多了,人口也太多了。按照第四个方案,重

广安、南充划过庆市就有3000万人,如果把达川、

来,南充当时800多万人,达川七八百万人,广安600万人,这加起来就是5000多万人。

我将到重庆工作,感觉要是按照谢世杰、宋宝瑞的意见办,压力太大了。当时四川省达川、涪陵、万县都很穷。四川有一句俗话“养儿不用教,涪达万去走一遭”,说明这几个地方的确很穷,妇孺皆知。但是,我想把广安划过来,因为当时广安产粮,而重庆缺粮(现在重庆农业发展了,实现粮食自给

。当时四川省每年调一些粮食给重庆。要是重了)

庆成立直辖市,四川省粮食就不能再按照国家粮价划拨了,必须要给补差。这中间就会有很多争议。因此,我发言提出,不赞成大方案,南充和达川还是由四川省管辖,而黔江地区本来就是从涪陵市分出去的,可以纳入重庆市,同时把广安接收过

李鹏说:广安现在不纳入,以后再研究。后来我来。

管辖范围的四套方案之争

中央考虑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原因,主要是基

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四川省人口过多,1.1亿多人,相当于英国和法国的人口总和;面积大,有

221个县57万平方公里,管辖23个地级行政区、

11

才知道,小平同志多次讲“我是四川人”,广安如归入重庆市,也不合适。

经过讨论,李鹏作结论,意思是就按照现在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和老重庆市组建成立重庆直辖市。因为要成立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暂时不把涪

黔江、万县直接纳入,而陵、

是交给重庆代管。以后四川

万县市、黔省开会,涪陵市、

江地区还是去参加,重庆市开会,也可以列席,逐渐适1997年6月18日,李鹏等与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领导班子合影(前排左起:王云龙、

蒲海清、朱琳、李鹏、张德邻、何椿霖、刘志忠、王鸿举)应。

中央最后确定的方案是一个中间方案,从当涪陵市、黔江地区段时间为好,毕竟我们对万县市、时来说,是最好、最可行的一个方案。从目前来看,下属的这些县还不熟悉,但我的看法也不好多说。重庆实际上对广安的辐射很大,广安到重庆不到当时的情况是:这些县坚决要求重庆直管,不要地一个小时路程,而到成都要在高速公路上走两个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而两市一地干部思想动

重庆和广安经济往来频繁,广安的土半小时以上。荡,又特别提出县还要不要他们管,如果不管了,富

我们同特产在重庆销售很好,而重庆很多机械零部件也余的干部怎么安排是个大问题。矛盾之下,

是在广安那边制造的。意中央的意见,作为过渡,地市先保留,县可以到地

市级机构汇报工作,也可以到重庆来汇报。实际上,随着重庆直辖市机构编制的确定,我们很快就把地为什么成立直辖市而不是省

市这级中间机构取消了。地市这一级一大批干部

1996年7月8日,四川省委正式下文件,成怎么办呢?有的提前退休,有的逐渐做巡视员,有的

同一天,李政协,通过10年全消化了。立重庆直辖市问题传达到厅局级干部。去了人大、

鹏同志打电话问我筹备的情况怎么样了。我说:报李贵鲜同志要求我们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告总理,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省委已正式下文路,减少编制。当时我的想法是:减少编制是好事,重庆代管涪陵、万县、黔江,并正式向全省地厅级但减下来的干部怎么安排是个问题,所以希望中央

重庆正在抓紧做工作,重点一我提了这个意见,中以上干部作了传达。能多给点编制,不能缩得太小。

是解放思想,做好深化改革的准备;二是计划安排央后来同意了。我还私下悄悄跟张志坚同志讲:你下一步的工作。放我一马,我不一定把编制用完,编制会逐渐减下

7月25日,李贵鲜、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旭实际上,重庆直辖市编制控制得很好,我任职期来。中央编办主任张志坚等领导,到重庆来谈行政东、间,只给重庆市外办增加了30个人,其他的部门都体制问题,正式和重庆市直辖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交减少了职数。至今重庆市编制还没有用完。

当时大家就提出,重庆成立直辖市以后,行新的重庆直辖市领导干部的配备,以原重庆换意见。

政体制怎么安排,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还要不市干部为主。中央也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李学举要?有的人主张重庆直辖市直接管县,取消两市一(曾任第一届重庆市委常委,现任国家民政部部

、王云龙(曾任第一届重庆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地委;有的人不同意,说一下子管四十几个县怎么长)

委会主任)、李德水(曾任重庆市副市长、后任国家能管得了?当时我主张地市级机构还暂时存在一

12

统计局局长)等同志都是中央统一配备的。同时,我们也从涪陵、万县、黔江调了少数干部,安排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我在省政府工作过,两市一地干部都熟悉,也不便多谈。我主动出面做工作,逐步调来一些人做适当安排,很快、很好地进行了工作的交接,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

可能你们会问,为什么重庆成立直辖市而不

按照我国是省?我觉得中央决策的英明就在这儿。

现在的行政体制,省下面是市,市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镇,这就是四级体制;而直辖市不同,可以直接管县,是市、县、乡镇三级体制。从四川省来讲,要直接管221个县确实有困难;而重庆就可以,当时是管42个县。这样一来,重庆直辖市就没有地市级机构这一中间层了。地市这一级五套班子都是齐全的,公务人员不少,撤销了以后,整个直辖市的编制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样就初步形成

大社会的格局。当然我只能说是初步形了小政府、

成,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我个人体会,设立直辖市而不是省有几大好处:一是去掉中间层,

二是公务人员少了,现在重庆市公务效率提高了。

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全国最低的,比北京都低。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以把钱更多地

三是干部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用在建设上。

提高。重庆成立直辖市十多年来发展很快,中央和全国各地给了很大的支持,但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看,行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很大的,甚至更加重要。

9月18日,我被选举为重庆市代市长。9月20日至21日,胡锦涛同志视察重庆,主要是研究考虑重庆直辖市班子建设问题。他对我们的做法表示认可。这样,重庆直辖市行政体制就确定下来了。

国首批计划单列市以后形成的,简单来讲就是:上缴四川省1.8亿,上缴财政部13亿。

10月19日,李鹏把张德邻和我叫到船上,同陈锦华、刘仲藜等领导一起研究重庆财政李贵鲜、

体制。李鹏说,既然重庆要设立直辖市了,财政体制直接和中央挂钩,交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给中央的13亿减1.5亿,一共减五年。我表示不能同意:重庆现在财政收入一年才74亿,人均财政

交收入在全国来讲是很低的,确实困难。我提出,

四川省的1.8亿就算了,由中央财政补给四川省;交中央财政的13亿减6亿。说着说着,我就和刘

李鹏一下子生气了,批评了我一仲藜争论了起来。

顿,他说:蒲海清,你不要讲了。你老讲困难,现在中央这么支持你,你还叫穷。给你每年减少1.5亿,减五年,你还不同意。李鹏的意思是这个方案

我说:总理息是集体先行研究过的。听完批评后,

怒。今天总理在,财政部长在,计委主任在,李贵鲜同志在,这是我最好的发言机会。现在我不说,等到哪个时候说呢?我感谢中央的支持,但我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叫穷,希望中央多支持一点。这时,陈锦华悄悄跟李鹏说了一句:再加个“倒板”吧?我在旁边听到了。李鹏对刘仲藜说:算了,这个不研究了,散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到李鹏那诚恳地说:总理请您批评我,我太冲动,话说得多了一点,不过实在是困难,现在也确实是一个机会,

表示理解我的困难。请您谅解。李鹏当时很客气,

后来他们又研究了一下,告诉我重庆每年上缴中央财政减少3亿。同时,李鹏还答应从总理预备费中拨给重庆1亿元,作为建直辖市的开办费。

12月13日至22日,吴邦国副总理受中央委托,带领19个部委的同志,到重庆调研解决工业

我跟吴邦国说,上次李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

鹏总理来,决定我们每年财政减少上缴3亿,但重庆实在太困难,我们建议全部减下来,不再上缴中

回去研究。后央财政了。吴邦国说做不了这个主,

来财政部研究决定重庆上缴中央财政再减少3亿,就是重庆上缴中央财政总的减少6亿,还要上缴7亿。

后来,重庆市又一再向中央反映,同时这一时期的国家财政大为好转。最后,中央同意重庆免予上缴中央财政,开始时说免上缴5年,后来财政体

财政体制的调整

1996年10月14日到20日,李鹏总理带领

李贵鲜、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财政部长刘仲藜等,到重庆和三峡库区视察,同我们一起研究了重庆财政体制问题。

当时重庆市的财政体制,是1983年被列为全

13

市委书记期间,曾找我了解情况。我说,你要掌握重庆人的特点。重庆古代属于民风彪悍的巴国,又是一个水码头,水上运输比较发达,所以重庆人比较彪悍,敢于做弄潮儿,创新能力

你要是愚很强,感情非常真挚。

弄他们,他们可以造反;你要是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可以自己

总之,重不吃饭把饭让给你吃。

庆人彪悍、富有智慧和创造性、纯朴,交朋友是可靠的。

重庆人也没有忘记我。现在我有时候回去,碰到重庆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现场大家都非常热情,常常拉着我

制改革,到现在一直没有上缴。重庆成立直辖市10多年来发合影。他们告诉我,

1996年10月底,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工1997年重庆城市化率只有29.5%,比全国展很快。作顺利移交重庆市接管,到同年12月底,我们把平均水平低三四个百分点;2007年重庆城市化率

副市长,1997四川省副省长甘宇平调到重庆任副书记、达到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四个百分点。

继续分管移民工作。年重庆GDP才1400亿多一点,2007年是4200多

亿。重庆财政收入1997年是74.5亿,2007年是

农村和城市788.5亿。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很多,实践证明,成立重庆直辖市的

年人均收入10年间都增长了2.1倍以上。决策是正确的

重庆10多年的发展,老百姓是亲身感受到

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以后,重庆直辖市的了,所以他们真心拥护党中央、国务院,拥护改革

过去,重庆人出门,不敢说自己是重庆人,说成立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1997年3月14开放。

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投票通过国务院提出自己是四川人;现在,他们出去都说自己是重庆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方案。人,不说是四川人了。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就在现场,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720个代表投重庆设立直辖市10多年的发展,不仅使自身票,赞成的2403票,反对的148票,弃权的133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对长江上

方案通过以后,很多重庆游、整个西南地区的辐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了。票,没有摁按钮的36票。

的人大代表跟我拥抱,还有外省的代表跟我握手。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赋予重大家都非常高兴。重庆整个城市沸腾了,老百姓到可以说,重庆市的发展前景一庆市新的重大任务。

—“我们直辖了”。我也很兴中央处放鞭炮、喊口号——片光明。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回过头来看,

英明的。小平同志是最早提出把重奋,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大的感受是肩上的担子重的决策是伟大、

压力大了。庆从四川独立出来的,他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总设了、

1999年,我离开重庆到北京工作,至今已经望得远。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计师,站得高、10年。但我对重庆的感情还是很深,重庆哪怕有贯彻执行,给重庆市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功不可一点没。“伤风感冒”或者有一点什么天灾,我就和重全国人民给予重庆极大的支持,充分体现了社庆人一样着急,想帮重庆解决好。我觉得,凡是在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责任编辑汪文庆刘一丁)重庆工作过的人都对重庆有感情。汪洋担任重庆

14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三
《重庆:直辖市初级阶段》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四
《重庆市是我国最年青的直辖市1》

重庆市是我国最年青的直辖市,也是面积最大,管辖人口最多、且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直辖市。深入分析研究其直辖前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探讨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及规律性,对于更好地缩短区域间经济差异,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具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实现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后续保障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实际需要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1 区域经济差异测度指标的选择与区域分类

1.1指标选择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众多,但由于区域差异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因而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度量指标也可分为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前者主要包括平均差、极差、标准差等,后者主要包括相对比率、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锡尔系数、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集中指数等。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人均GDP(人均GDP均通过年平均户籍人口数计算得到)及其衍生的相对比率、极值差率、标准差系数、集中指数等指标来分析研究。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在选择对比指标的时间上更注重可比性。

1.2 区域分类

在研究区域划分上采用行政划分法和经济地理划分法,将重庆市划分为40个区县和三大经济区,即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其中都市发达经济圈界于缙云山与明月山之间,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及其附近河谷在带,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等9个行政区;渝西经济走廊位于成渝、渝黔、遂渝及渝合等交通干线地区内,环绕都市发达经济圈的西部,包括万盛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壁山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等12个区县(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涉及三峡库区和与之具有很强相似性的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部分地区,位于都市发达经济圈东部,包括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西阳县、彭水县19个区县(自治县)。

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1 区县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表1:各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及其与重庆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的比值和相对发展率(Nich)

注:表1资料来源根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整理而得

从静态指标来看,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1997年经济最发达的大渡口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58元,是同期最低区县巫溪县1323元的12.44倍;到200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大渡口区是同期最低的酉阳县1573元的12.17倍;2003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渝中区达25500元,是同期最低的酉阳1986元的12.84倍;到200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渝中区达40157元,是人均最低的酉阳2668元的15.05倍。从相对指标来观察,1997、2000、2003、2005年度各区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市水平的分别有15个、18个、16个、13个均不足50%。为了进一步反映各区县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Nich这一指标来测度各区县的相对发展速度,即各区县在某一时期内人均GDP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全市人均GDP的变化关系,其计算公式为:Nich=(y2i-y1i)/(y2-y1),式中y2i和y1i分别代表各区县在时间2和时间1内的人均GDP,y2 和y1代表全市在时间2和时间1内的人均GDP,当Nich大于1时表示某区县发展速度比全市平均发展速度快,反之比全市平均发展速度慢。为了考

虑相对可比性和合理性,在资料选取上选择直辖年、直辖前第五年、后五年和2005年4组资料来计算Nich。如表(一)所示,由Nich1、Nich2和Nich3比较可得,从1992年至1997年各区县发展速度达到和超过全市平均发展速度的有16个,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及周边区县。发展最快的大渡口区是相对发展最慢的酉阳县的17.1倍;从1997年至2002年,各区县对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相对发展速度的只有15个,而且相对发展速度最快的九龙坡区是最慢的酉阳县的18.5倍;从2002年至2005年,各区县对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相对发展速度的只有13个,而且相对发展速度最快的渝中区是最慢的酉阳县的19.9倍。相对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县的Nich2比 Nich1值大,而相对发展较慢的区县Nich2比 Nich1还要小,由Nich1到Nich2上升的区县仅有18个,而下降的区县则有22个;由Nich2到Nich3上升的区县仅有16个,而下降的区县则高达24个。这说明直辖后各区县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增大了。其中获得较大增长的有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铜梁县、壁山县、永川市、涪陵区、长寿区、武隆县,这些区县要么直接受益于重庆直辖后众多的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要么就是受主城区经济巨大发展的辖射,推动了其经济的较快速度发展。而发展速度相对下降较大的是北碚区、万盛区、綦江县、江津市、合川市、南川市等,这些区县因其主要是农业区县或工业基础相对较弱致使其经济发展相对速度出现了较大福的下降,而经济基础贫弱、地理自然环境恶劣的库区区县因远离主城区,无法享受直辖带来的主城区经济增长的辖射作用,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故使其相对发展速度比直辖初期更有下降。

2.2 三大经济区域及其内部经济差异分析

从表1的相对发展速Nich指标来看,都市发达经济圈,Nich1中的极差是(3.42-1.18)=2.24,在Nich2中9个区县的Nich2极差为4.26-0.9=3.36,在Nich3中9个区县的Nich3极差为4.58-0.66=3.92,这说明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内部差异在扩大。在渝西经济区内,Nich1的极差是2.02-0.65=1.37,Nich2的极差为1.79-0.25=1.54,Nich上升、下降的各有8个区县,Nich3的极差为1.10-0.60=0.50,且相对发展速度下降的区县达9个,上升的为7个,Nich大于1的区县由Nich1的6个降为Nich2、Nich3 各4个,说明其内部差异在缩小;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Nich1的极差是1.20-0.20=1,Nich2的极差为

1.51-0.23=1.28,Nich3的极差为1.20-0.23=0.97,Nich上升与下降区县基本一致,这意味着本区域的差异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由此可以看出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在进一步扩大。

为了进一步说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再根据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各年人均GDP及比值来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中,都市发达经济区从1992年至2005年各年的人均GDP是渝西经济区的2.3倍左右,渝西经济区的人均GDP是三峡库区经济区的1.6倍左右,都市发达经济区大多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3.5倍以上,三个区域的经济差异极大。从动态来看,1992年至1994年三区差异扩大较快,1994年达到最大差异,以后有所下降,到1996年差异达到最小,以后又有所上升,渝西经济区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在重庆直辖后的前三年差距又有所增大,但在2000年后就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差距。而都市发达经济区在1996年后,伴随重庆直辖市的成立,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其它两区域的差距相比表现出了稳定的增长扩大趋势,2002年后有加速的态势,这不仅表现在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之间的差距扩大上,也表现在与渝西经济区的差距扩大上。

2.3 重庆直辖前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表3中的极值差率是指重庆市各区县人均GDP的极值差率;加权标准差系数是指重庆市各区县人均GDP的加权标准差系数;集中指数,是指集中重庆市GDP一半的区县的人口占重庆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重庆市的GDP在地域上的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是C=(1-H/T)×100%,其中,C为集中指数,H为按人均GDP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占全重庆GDP半数的前面各区县的人口累计数,T为全市总人口数。从表3的资料来看,极值差率在97年直辖前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且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着说明直辖前各区县的经济差异大,但其差异明显在缩小;而直辖后,极值差率值表现有上下波动情况,但波动极小,

而且明显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到2005年竟达到15.05。这说明直辖以来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差异在稳步扩大。 加权标准差系数是能较准确衡量区域差异的重要经典指标。从重庆市各区县的人均GDP的加权标准差系数来看,1994-1996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到1996年降到最低69.5%,这说明各区域间之差异在缩小。1997年直辖以后,加权标准差系数又有所上升,尽管上升幅度不及96年以前的下降幅度,但上升趋势明显可见,到2005年竟达到80.4%。这说明在直辖前几年中,各区县的差异在较快速的缩小,相反在直辖后,区域差异缩小趋势被打断,转而以稳定的小幅扩大所取代。这种变化也在人均GDP 的集中指数中得到映证。即1992至1996年的集中指数也是较大幅的下降,而1997--2003年则表现出较稳定的增长。 3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分析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各区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开发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到投资效益的大小和区域整体开发水平的高低。环主城区的区县由于受到主城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及带动效应,经济发展较好;而远离主城区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诸多区县,无法受惠于主城区的经济发展,加之众多区县自然环境恶劣,80%以上属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基础薄弱,吸引外部投资能力差,进而与主城区的经济差异愈加扩大。

3.2 区域投资的不均衡

众所周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投资、消费与出口,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投资是地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根本性的重要影响。从社会投资中最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分析,根据重庆市1996-2001年统计年鉴,渝中区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全市最高的,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除1997年居全市第二外,其余各年均居全市首位。经济最发达的都市发达经济区,人口总和仅占全市的17.5%左右,而从1996年以来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0%以上,而2004年达到54.3%,2005年更高达54.54%。在利用外资方面,1997年都市发达经济区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53.7%,2000年占76.5%。加之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使其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与渝西经济走廊每年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相当,固其之间的经济差异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3.3 产业结构的差异促进了差异的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即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在1992年到1996年期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作用,刺激了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市主城区因其主要是历史包袱较重,经营体制落后的重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导致发展速度趋缓,从而使得其与其它区县的经济差异在缩小,从19…… 92年至1996年间重庆市主城区的渝中区、大渡口、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9个区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4.8%,而同期的其它31个区县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7.1%。1996年后,伴随着重庆市的直辖和大规模的投资,企业改制不断深入,工业结构有效调整,重庆市的主城区经济又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年均高于全市平均发展速度的2个百分点,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另外,在重庆市主城区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其它区县却缺乏资金对企业进行整改,各区县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给本来就严重落后的工业基础雪上加霜。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从产业结构来看,各地三大产业的演进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指标分析可知,重庆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增长较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从1996年至2005重庆全市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变动分别如下:第一产业比重从24.2%下降到15.1%;第二产业由41.8%下降到41.0%;而第三产业由34.0%高速增长到43.9%。

从表4可知,三大区域中,渝西经济走廊1996年由第一产业占三大产业比重的36.5%居三区域第一位,下降到2005年的22.2%位居第二位,而其第三产业增长迅猛,从28.4%升至2002年占40.7%,到2005年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基本相当,各占39.5%和38.3%;都市发达经济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高达

56%,其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由35%上升为51.8%,与第二产业占比相差5.9%;而经济贫穷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则第一产业降幅最低,仅下降了33%,从34.5%降为23.1%,2002年后占比居全市三区域最高,第二、三产业相应有所增长,但非常缓慢,到2005年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38.9%和38.0%,这说明其工业化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与其它区域差异拉大。

3.4 行政体制的调整加速了主城区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区县的经济差距

97年的直辖使重庆市由一个计划单列市变成了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并在诸多方面享有非直辖市不能享受的政策,无论是国家投资和外来投资都大幅上,同时,直辖伴随着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相对向主城区聚集,而这些首当其冲的是主城区。而远离主城的各区县在直辖后并未能获得直辖所带来的相相应正效应,经济发展步伐依旧,增长缓慢。因而在97年后,正如前面分析所言 ,差距又逐渐拉大。

除此之外,主城区人才的积聚以及各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经济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最终靠的是人,而人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发达地区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较强,能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政府的政策相应地也较为开放,在不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较浓,市场意识、商品意识不强,政府部门也较为保守,这导致发达区县更加开放,落后区县更加闭塞92年至1996年间重庆市主城区的渝中区、大渡口、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9个区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4.8%,而同期的其它31个区县的平均年均增长速度为27.1%。1996年后,伴随着重庆市的直辖和大规模的投资,企业改制不断深入,工业结构有效调整,重庆市的主城区经济又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年均高于全市平均发展速度的2个百分点,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另外,在重庆市主城区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其它区县却缺乏资金对企业进行整改,各区县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给本来就严重落后的工业基础雪上加霜。从而与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愈拉愈大。从产业结构来看,各地三大产业的演进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指标分析可知,重庆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增长较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从1996年至2005重庆全市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变动分别如下:第一产业比重从24.2%下降到15.1%;第二产业由41.8%下降到41.0%;而第三产业由34.0%高速增长到43.9%。

从表4可知,三大区域中,渝西经济走廊1996年由第一产业占三大产业比重的36.5%居三区域第一位,下降到2005年的22.2%位居第二位,而其第三产业增长迅猛,从28.4%升至2002年占40.7%,到2005年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基本相当,各占39.5%和38.3%;都市发达经济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高达56%,其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由35%上升为51.8%,与第二产业占比相差5.9%;而经济贫穷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则第一产业降幅最低,仅下降了33%,从34.5%降为23.1%,2002年后占比居全市三区域最高,第二、三产业相应有所增长,但非常缓慢,到2005年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38.9%和38.0%,这说明其工业化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与其它区域差异拉大。

3.4 行政体制的调整加速了主城区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区县的经济差距

97年的直辖使重庆市由一个计划单列市变成了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并在诸多方面享有非直辖市不能享受的政策,无论是国家投资和外来投资都大幅上,同时,直辖伴随着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相对向主城区聚集,而这些首当其冲的是主城区。而远离主城的各区县在直辖后并未能获得直辖所带来的相相应正效应,经济发展步伐依旧,增长缓慢。因而在97年后,正如前面分析所言 ,差距又逐渐拉大。

除此之外,主城区人才的积聚以及各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差异也是导致经济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最终靠的是人,而人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发达地区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较强,能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政府的政策相应地也较为开放,在不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较浓,市场意识、商品意识不强,政府部门也较为保守,这导致发达区县更加开放,落后区县更加闭塞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五
《重庆直辖市建置溯源_兼析巴蜀地域差异_王元林》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1,1998

重庆直辖市建置溯源

——兼析巴蜀地域差异

王 元 林

1939年,而与今管

辖地域相当的最早一级行政区划却是南朝齐建元二年设

置的巴州。由于直辖市面积约占川东平行岭谷的80%左

右,从地形上看将其单独设市应是可行的。随着明清近代

川东经济的崛起,打破了历来川东盆西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格局。而“巴有将,蜀有相”,巴蜀文化风格不同。巴人

“少文学”,勇猛善战,喜巴渝舞和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

渝文化”。以上四点原因,正是今日设置直辖市的历史根

据。

关键词 重庆 巴蜀 成都 建置 地形 川东经提 要 重庆直辖市正式始置于

济 巴渝文化

长江在巫山以西的三峡地区和四川盆地东南部,接纳嘉陵江和乌江等支流。在干支流交汇处,重庆、涪陵、万县象三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样点缀其间,其南乌江流域是土家族和苗族聚集的黔江地区,这些地区构成了今日重庆直辖市的新行政区域。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撤销重庆市,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上述三市一地区的决议。这是我国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本文拟以历史地理角度,从自然条件、行政区划、经

济、文化等方面探求历史上重庆地区的区域地位和巴蜀的地域差异,追溯重庆直辖市设置的由来。

一 独特的自然条件

新设置的重庆直辖市面积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人,有汉、苗、土家等五个民族。这里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接合部,为我国水能和旅游黄金地带的三峡地区,又有长江沿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开发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已逐步形成了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群。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庆,历来为该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的重工业基地。附近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的组成部分,今天仍是我国粮、肉、桑茧、柑桔产地,以及我国锶、贡、天然气等富集地区。

重庆直辖市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的川东南拗陷带内,断裂构造发育显著。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地貌形态复杂多样。这里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盆中方山丘陵和川东山地等交接地带。东北部是二千米左右的巴山和巫山。巴山由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宽缓的平行褶皱山,北缓南陡。由于山脉高大,成为重庆地区以至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阻滞或削弱了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侵。巫山为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长江在川东切断巫山,形成壮丽的三峡景观。东南部是由一系列褶皱山地组成的大娄山和七曜山,海拔1500—2000米之间,北陡南缓,呈北东向展布,多盆地与丘陵,著名秀山盆地即是其中代表。綦江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西北部是四川盆地盆中方山丘陵的一部分,为涪江、嘉陵江、渠江的交汇地带,海拔250—400米之间,丘陵起伏和缓,多平坝台地分布。广大的中部地区是四川盆地盆东平行岭谷,这里是重庆直辖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二三十条北东走向山脉与

河流相间平行分布,山地陡窄,海拔700—1000米,宽5—8公里。背斜山地多具有“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三岭”等型态特点,陡坡面积不大,水土流失严重。而向斜谷地宽缓,海拔250—600米,宽10—30公里,多为丘陵平坝散布。中间的长江河谷,地形最低,谷地平坝展布其间。如果仅从地形上分析,重庆直辖市占川东平行岭岭谷面积的80%左右,将这一部分独立成区也是可行的。这里多山多丘陵,与盆地西部平原漠漠大相径庭,也与广大的中山丘陵有所不同。今人以“巴山蜀水”概括四川山水特征,其实川东巴地多山是自不待言的。

重庆直辖市属亚然带湿润气候,由于受盆地周围山脉以及青藏高原对天气系统的影响,这里冬暖夏热,无霜期长,云雾雨量多,湿度大,日照少,气候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气温多在16—18℃之间,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区为1000—1200毫米,多集中于5—9月,且以夜雨出现。这里夏季较长,且多伏旱,重庆素有“火炉”之称。受边缘山地影响,盆地少大风,冬季以偏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多。且冬季多雾,重庆又有“雾都”、“雾城”之称。直辖市不仅气候资源优越,且水资源丰富。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长江横贯东西,切断巫山,水能蕴藏量大,全国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水电枢纽即修建于此。境内航运发达,长江干支流多可利用,3000吨轮船可溯至重庆。北岸支流嘉陵江流程较长,在重庆境内亦达150多公里,汇合涪江、渠江后,水量大增,河谷开阔,截断华蓥山,形成小三峡。受大娄山、七曜山南缓北陡的影响,乌江多峡谷,滩多水急,素有“天险”之称。而盆东平行岭谷及边缘山地,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良好,是引灌和发展农林业的良好地区。

这一地区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兼有黄棕性土和石灰土、草甸土等。森林多分布于巴山、巫山及大娄山、七曜山等周围山地,一些山地还保存有较好的常绿阔叶林,生物资源丰富。由于人口日渐增多,人均耕地和林地逐渐减少,水土流失面积亦逐步扩大,使原始自然植被破坏大半,残剩无几,现今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培育的农

业植被。这些都与盆地中西部情形不大一样,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又有差别。除去其它地理因素外,仅从地形上考虑,重庆直辖市占据盆东平行岭谷和边缘山地的绝大部分,将其分裂开来成为今天广义的三峡地区是合适的,更何况还有其它众多原因。

二 行政区划溯源

川东地区是我国文明发祥地之一,很早以来就有先民居住。旧石器时代的“铜梁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即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先民依山傍水,从事原始农牧渔业。公元前十一世纪,以“巴师勇锐”有功于周,封姬姓宗族于今鄂西川东地区,建号巴国,赐子爵,建都于重庆¹,这是重庆首次为都。巴不断与东部的楚(都治今湖北江陵)、庸(都治今湖北竹山)及西部的蜀(都治今四川成都)往来和战争,疆域扩大。“其地东至鱼复(治今重庆奉节),西至棘道(治今四川宜宾),人北接汉中(今陕西汉中境),南极黔(今渝南黔北地区)、涪(治今重庆涪陵)”,“巴子曾都江州(治重庆江北区),或治垫江(治今重庆合川),或治平都(治今重庆丰都),后治阆中(治今地)”。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修江州城为巴郡治所,辖江州、枳县(治今重庆涪陵)、朐忍(治今重庆云阳)、鱼复等县。昭王时设置南郡(治今湖北江陵),仅巫县(治今重庆巫山)今属重庆市,而黔江地区时属黔中郡(治今湖南沅陵)管辖。秦统一全国,巴郡、黔中郡、南郡同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汉承秦制,仍置巴郡,沿袭秦县,增加垫江、临江(治今重庆忠县)、涪陵(治今重庆彭水)三县。除管辖有重庆直辖市地域外,还辖有今南充、广元等地市一部分。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置十三刺史

º,监察一州政事,重庆时属益州刺史部,刺史以“掌奉诏条察州”

¹《华阳国志》卷一《巴志》,以下出处未有注释皆出此志和历代地志。º《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部监察。西汉末王莽的新朝,公孙述建立的“大成”国,在重庆境基本维持西汉建置。东汉依然如此,仅增设丰都一县归巴郡辖制,汉末灵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兼及一州军政大权,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从秦至东汉末持续四百多年的巴郡,这时已降至二级区划。从巴国到巴郡,重庆一直是川东的行政中心,与盆西的蜀国和蜀郡并驾齐驱。至此,随着行政区划的改变,地位有所降低。

东汉末,重庆为刘焉、刘璋父子占据,仍置益州牧。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将巴郡一分为三,“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治所今南充市;“以江州至垫江间为永宁郡”,治所今重庆江北区;“朐忍至鱼复间为固陵郡”,治所今重庆奉节白帝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巴郡为巴西郡,固陵郡为巴东郡,永宁郡为巴郡,析置巴东属国(后改称涪陵郡),这些地区称为“三巴”,也是历史上巴文化核心所在。如果不包括巴西郡在内,二郡一属国基本上奠定了今重庆直辖市地市一级的雏形。随后蜀汉政权统治西南,重庆地区建置未变,仅东部巫县曾为东吴所统治。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置梁州,州治南郑县(治今陕西汉中),领有涪陵、巴西、巴郡、巴东、汉中、梓潼(治今地)、广汉(治今四川射洪)等郡,除汉中郡地处汉中盆地外,余皆在盆中盆东地区。而今巫山县境时置巫县、北井、泰昌三县,属荆州建平郡管辖。值得注意的是,梁州所辖各郡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盆中盆东与汉中地区一起统辖,说明川东不仅与盆西地区,而且与汉中盆地都有紧密的联系。东晋成汉时,巴郡和涪陵郡时为成汉所辖,今重庆东部为东晋巴东郡管辖。南朝刘宋时,省涪陵,将巴郡归属益州,今重庆东部的巴东郡、建平郡仍属荆州辖制。于西晋始置的三巴校尉,宋时复置,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境。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于巴东、建平、巴郡、涪陵四郡置巴州,治所江州,领二十县,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省。虽然这一时期的州郡建置有所混乱,常有变更,巴州仅存在三年,但这次区划所辖有的地区基本上与今重庆直辖市地域相差无几,仅在黔北渝南略有出入,因此,建元二年所置的巴州可以看作是重庆直辖市建置的最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六
《重庆直辖最初源于邓小平的提议》

重庆直辖最初源于邓小平的提议

重庆直辖最初源于邓小平的一句提议。据重庆市原副市长甘宇平回忆,1985年1月19日,当邓小平在自己的故乡四川走了一趟回到北京后,他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说,四川太大,不便管理,“可考虑划为两个部分,一个以成都为中心,一个以重庆为中心。”

此后的12年里,关于重庆直辖的各种方案不断提出,不断遭到质疑。但是,中国广袤的西部需要用工业文明武装起来,而工业文明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建设庞大的城市。另外,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央政府需要减少行政层级,保障从国库下拨的移民安置资金安全地到达最底层。这些原因最终压倒了一切质疑,重庆直辖终于在1997年成为现实。

1997年6月18日 重庆史册上一个伟大的纪念日。那一天,重庆大街小巷打出标语“我们直辖啦!”从此,重庆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第四个直辖市。 “直辖”二字对一个城市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下,“直辖市”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政治资源和无形的影响力。“直辖”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外部效应最大化的政策。 11年后的今天,适值改革开放30年,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次走上一个新的起点„„

三峡移民与重庆直辖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正式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直辖市。这一决策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组织实施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保证三峡工程顺利进行,加快库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探索大城市带动广大农村发展的路子。“议案”还指出,设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三峡移民,就没有重庆直辖。

对此,重庆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移民作为立市之本的认识基础和工作定位。1997年,重庆市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确定重庆库区移民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是:通过加快库区开放开发,多渠道扩大移民安置容量,使移民进度与三峡工程建设进度相衔接,做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全面完成城镇、工矿企业迁建和专业设施复建任务,促进库区新的产业群的形成,努力把库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富裕文明的新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树立全局观念,要把搞好移民工作放在未来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进行统筹规划,放在开发三峡、振兴重庆的总体战略中去组织实施,坚持以移民为先,以移民为重,举全市之力、形成打总体战的移民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大重庆、大移民、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重庆直辖曾经不能说的秘密

重庆直辖,曾经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直到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

1997年3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进入最后一天。下午3时50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乔石宣布,开始投票表决《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现场有36名代表来自重庆,属于四川团成员。这一天,男代表们换上红色的领带,有人第一次喷了发胶,43岁的女代表袁昌玉穿着前一天特意买的红套装,还有女代表以闪光的旗袍亮相。进场前,有记者从打扮就能认出:他们来自重庆。

3时52分,会场内两千多名代表按动表决器。表决前夜,袁昌玉和同屋代表赵春梅都睡不着,反复提醒对方表决时不要按错键。“如果一激动按错了,差一两票通不过,会遗憾一辈子。”袁昌玉说,两人谈论重庆的话题,一夜未眠。

3时54分,会场大屏幕显示出投票结果:2720人出席,其中2403票赞成,148票反对,133票弃权,36人未按键。乔石宣布:“通过。”

当时没有媒体直播这个场景,但喜讯立刻通过手机传到重庆,电话那端响起鞭炮声。重庆街头很快挂出标语:“我们直辖了!”

制约重庆发展的三大瓶颈:奇迹背后的忧思

重庆既是一座灯火璀璨的靓丽山城,又是一座承东启西的特大城市。直辖十年,蓦然回首,重庆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

然而,在繁华的解放碑商圈,仍有破败的角落;在广袤的山区农村,仍有53万农民尚未脱贫;在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仍有难以攻克的贫富两极分化、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棘手难题。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突破制约重庆发展的三大瓶颈。

基础瓶颈——重庆的先天不足

庆天生是一座大城市,两江环抱,人口众多。但与东部大城市相比,重庆天生又是一座落后的大城市:境内山脉纵横,形成与外界联系的天然屏障。由于交通阻隔,地少人多,重庆农村极其落后,催生了一支浩浩荡荡、涌向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大军。

1997年重庆直辖之初,重庆境内只有一条成渝高速公路,交通成为重庆发展的最大瓶颈。渝万高速公路建成以前,重庆主城区距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万州区只有300多公里,但由于山路崎岖难行,这段车程至少要七个小时。许多人不得不改走水路,花六个小时乘船往返两地。行路如此艰难,重庆何谈加速发展?

2002年以来,重庆把交通建设当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始建设“八小时重庆”,即从主城区到任何区县政府所在地公路车程都不超过八小时。2004年,“八小时重庆”全面完工。与此同时,重庆全面启动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10年前,重庆境内只有一条成渝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如今已拥有“一环五射”高速公路、六条铁路,还有四条高速公路和三条铁路在建或即将开工。重庆还是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西部惟一特大城市,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库区航道通行船舶由原来的1000吨级提高到5000吨级,低廉的水运成本和巨大的运输容量使重庆水运业成了本市各运输业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成绩有目共睹,但差距依然存在。尽管重庆已拥有“一环五射”高速公路,但重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仍只有780公里,与发达地区相差悬殊,同时也赶不上西部大多数省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即使2010年重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有一些高速公路依然可能是断头路。另一方面,尽管重庆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但通航效率却不高。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重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重庆的整体竞争力。

人文瓶颈——大城市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

如果说解决基础瓶颈仅仅需要几年的功夫,那么重庆的人文瓶颈解决起来则要花更长的时间。在重庆城镇急速扩张的同时,重庆的人文素质却相对滞后。

前一段时间,一位在重庆长安福特公司工作的美国人在一家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在重庆生活的无奈:上海和北京都有十几所国际学校,重庆却只有一所国际学校,符合国际标准的医院也极少。重庆的

空气质量也比上海差很多。与在重庆生活的许多外国人一样,这位美国人不吃辛辣的重庆火锅。她家的橱柜里装满了各种罐头,那都是随行李托运或从国外邮寄过来的……

重庆人的另一大缺点是不爱读书。调查显示,重庆四成居民不打牌就没有事干。重庆图书馆三万借书证有两万在“睡觉”,九成市民一年不进图书馆,重庆人均年图书消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曾经在重庆南开中学上过两年学的吴敬琏说,上世纪50年代,他到成都去,看到成都人走路慢吞吞的样子,就想起重庆人的快节奏,巴不得成都人像重庆人那样走快点。然而,现在到重庆一看,到处都在打麻将!

思想瓶颈——“心理的大山,思维的峡谷”

整体而言,重庆人热情、耿直、大方、敢作敢为,但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其弱点也愈发突出:不讲规则,随意性强,重感情而不重理性。

一些区县的公务员办起事来,遇到关系好的就不讲原则,遇到关系不好的就冷若冰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是受地缘影响,少数重庆人缺乏创新精神,“峡谷意识”浓厚,工作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却酷爱“耍起”(玩乐)。

在三峡重庆库区,一些人存在“等、靠、要”心理,缺乏自主创业精神。三峡库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地理环境,容易形成封闭的“峡谷意识”。加之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行政藩篱的束缚更为突出,阻隔了库区人乃至重庆人开放的视野。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认为,一些同志跳不出行政区划的羁绊,囿于本土,画地为牢,没有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意识;一些同志虽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又缺乏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竞争、寻求发展的勇气。因此,重庆人必须冲出心理的大山,突破思维的峡谷,以开拓的勇气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有这样,重庆人才会有更绚丽的未来。

当前重庆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

正2008年,重庆GDP增速14.3%,列全国第5位、西部第3位。2009年1季度重庆GDP增速9%,2季度增长12.5%,3季度增长13.4%,超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排位上升,列全国第5位、西部第4位。总体上,重庆经济逐季好转,率先复苏。2009年1至11月,投资增长34.6%;社零总额增长18.5%;进口下降13%,出口下降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七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考察报告

在我们美术系多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1级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几个班班全体学生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奔赴重庆,成都,西安九寨沟三地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

外出专业考察,就我个人的理解,一是开拓我们的设计视野,看的东西多了,视野面广了,相应地设计思维就得到了拓展;二是以专业的视野和角度学习和总结外面的优秀设计元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入自己的设计思维和个人情感,把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让我们既亲近自然又与社会接近,许多设计元素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许多设计作品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被赋予生命 。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重庆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总面积8.2万平方千米,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接壤。在去重庆的路上我们一路的好奇,一路上讨论个不停,当进到重庆境内开始领略重庆古建筑的魅力!

传统建筑的材料使用

重庆传统民居多采用抬梁、穿斗等木结构形式。木构部分多为木料本色,柱涂黑色,门窗涂浅褐色或枣红色。建筑墙体 材料多采用木板、竹笆夹泥等夹壁墙体,或版筑土墙,白色外墙,少使用砖石墙体。屋顶多使用小青瓦,出檐以及山墙 出挑深远,不仅使得屋前有回廊,也使得墙体避免雨淋。

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

重庆传统民居建筑,经历了干阑式、寺庙式、园林式、西洋式的多个过程。 重庆普通民居装饰较少,建筑颜色较为暗淡,形式朴素,空间幽深。民国期间,由于抗战所造成的大量内迁,使得重庆 民居中出现了许多西洋式的建筑与园林式的别墅公馆,特别是在市郊地区。重庆地形特殊,无法像平原城市一样统一规划,基本上都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虽然乱但也很美,做到依山傍水,层次感强。重庆和香港有一定的类似之处,规划是以实用先行,复杂中透露出简单实用。 由于重庆的特殊地质条件,地基处理容易实现,给高层、超高层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技术条件。 这个城市气候特殊,常年温度普遍较高且较温和,风少雨多,所以重庆建筑对采光通风的要求不高,一般都是以地形决 定朝向,因此规划中也对间距、朝向、采光等要求不太高 知道这些我们对重庆的考察会更加精彩啦! 重庆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

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为400米。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谷倾斜,起伏较大,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构造,因而溶洞、温泉,峡谷、关隘多。

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然而最具特色的,还要数山城的夜色。凭高眺远,万家灯火起伏错落,银霞明灭,与两江粼粼的波光,满天闪烁的星斗交相辉映,其景奇丽醉人。到达重庆已经将近下午六点了。同学们真是又累又饿,真想大吃一顿。然后好好睡上一觉!来到重庆不尝一下这里的火锅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我们安置好住处之后就找到一家火锅老店!嗯 那滋味! 只有自己亲自去了才能之后哟!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洪崖洞

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临解放碑沧白路,项目沿江全长约1000米,建筑总面积近60000㎡,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配合建筑的高低错落,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和特色文化购物等5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格局最具有层次质感。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浓缩了重庆三千年历史,将重庆独特的巴渝民俗文化、山地民居的建筑文化和码头文化糅合于一体,旨在让所有的消费者在消费之余,能在此享受文化、消费文化、体验文化。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建筑群是一个建筑体系,并不是一座单体的建筑,支撑这个体系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它所传承的文化。四千多年前,在今天的重庆沿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一个华夏民族的远古族系——巴人。巴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江岸边悬崖上,“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即《华阳国志》所说“重屋累居”,又有“结舫水居”者,这就是吊脚楼的雏形。而吊脚楼作为重庆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川中名士李调元曾有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

作家张恨水在《说重庆》一书中,将重庆吊脚楼称为“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齐康赞吊脚楼为“世界一绝”。吊脚楼建筑代表了巴渝文化千年的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是研究巴渝文化、古巴渝历史与文明的活化石。本世纪初期,在巴渝大地上还随处可见原始生态的吊脚楼群。但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吊脚楼因而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绝尘而去。此时,人们才意识到要去保护巴渝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艺术珍品的重要性。

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是位于重庆

市区,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

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

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始

建于宋代,磁器口文化底蕴丰

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

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

被誉为“古镇三宝”的毛血旺、

千张皮、椒盐花生等特色饮食

享誉四方。“一条石板路,千

年磁器口”,其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重庆园博园

重庆园博园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龙景湖公园,现有面积219.6831公顷,四面临街,可远眺缙云山、鸡公山,嘉陵江温塘峡、观音峡等山景、水景、峡景和北碚城市景观,可满足游览休息。耗资近20亿、占地3300亩的重庆园博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生态公园。

园博园内设有入口主题展示区、传统园林集锦区、国际园林展示区、现代园林展示区、三峡生态展示区和景观生态体验区等六大展区,建了5.1万平方米景观建筑和26个景区景点,荟萃了国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城市以及国内80多个城市的经典园林景观。既体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也充满了异国情调。

园博园按功能设立入口区、景园区、展园区和生态区四大部分。

入口区:主要包括主入口、东次入口、西次入口三个。

景园区:位于平地展园区与山顶生态区之间的风景坡地,具有较好的视觉观赏性和良好的观景视线。按照一轴两星一环”的结构规划,设置候鸟湿地、卧龙石、双亭瀑布、龙景书院、湿地花溪、青山茅庐、枫香秋停、荟萃园、云顶揽胜、悠园、巴渝园、环湖六景、风雨廊桥、莫纹世界等景区、景点。

展园区:根据规划设计的用地要求,充分利用园中较为平坦的区域安排城市展园,其中包括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闽台园林、现代园林、荟萃园、西部园林、港澳园林、国际园林和企业园林等10个展园区,汇集了包括中华不同流派的园林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国际园林在内的127个展园。

生态区:为维护园区整体优良的山体生态环境而设置的区域,既是园区各园林的绿色大背景,也是维持动植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第二站成都: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锦里文化,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于二零零四年十月三十一日以三国文化节的名义剪彩开市,2005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打造“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将形成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

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老成都的闲适 、新成都的时尚 、都在巷子里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耳边回响着省历史学会会长、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谭继和先生极富感情的演讲辞令,本报记者于昨日来到“千年少城”的核心地,采访了参与宽窄巷子规划设计定位的相关负责人王华银,提前揭秘即将开街的宽窄巷子。 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成都人的“新生活”

第三站九寨沟

九寨沟途经映秀

映秀镇境内有中央、省、州、县属企事业单位18个,汉族与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交错居住,各民族共同合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共谋划策.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救援队全力抢修公路,并空降大批人员进行救助。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八
《中国四大直辖市夜景 (重庆市)》

E-mail文化传播网

本集介绍的是重庆市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夜景:独特的城市风貌,让人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能欣赏到层层叠叠的灯光。重庆的夜晚,被万家灯火和闪烁的霓虹点缀得梦幻又璀璨,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江水里,错落有致。乘游船夜游两江,是一个让外界直观、立体、动态、全方位、近距离了解、认识重庆,展示魅力的最佳窗口。犹如在星河中畅游,两岸灯火通明,星月华灯倒影水中,江水悠悠,江风轻拂,清茶淡酒,一洗世间烦恼。云流影清,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万家灯火,天河群星,交相辉映…。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九
《开发大西北,设立中国第五个直辖市》

开发大西北,设立中国第五个直辖市

来源: 刘玉强的日志

开发大西北,设立中国第五个直辖市

发表于 2008-02-24 09:39:37

自从1991年重庆脱离四川省成立直辖市以来,华中和西北地区再建一个直辖市的讨论,在学界和民间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网络上,总是有中国第五个直辖市的分析与猜测。

国家在传统的京津沪之外,设立新的直辖市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一个城市的地位,取得国家政策与资金的的扶持,吸引国际资本的投入,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和资本中心,拉动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重庆的脱省建市,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立杆见影,但显然是成功的范例,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可见设立直辖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朋友们闲聊之际,提出武汉,郑州,西安三个城市,作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的方案。其中郑州与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不用讨论就可以否决。

设立新直辖市的目的是通过直辖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飞跃,取得全国均衡发展。但是华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相当方便,经济基础相对良好。华中位于西部资源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区之间,各省又都有各自的经济强项,经济发展有足够的动力与前景,不需要额外再来拉动。华中地区设立直辖市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武汉与郑州不需要考虑。

西部一直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大西北。中国近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倾东南之富,填西北之贫,长期依赖中央政府的救济与补助,从来没有办法实现大西北的自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大西北的口号提出十几年,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西南设立重庆之后,在西北也设立一个直辖市,带动大西北的经济腾飞,也未尝不是良策。

但是西安是决对不能脱离陕西省,成为直辖市的。理由如下。

西安把陕西全省稍有经济发展余地的地区全部划为已有,作为自已的一个县或者区。临潼本属渭南,只因有了秦始皇陵与骊山等旅游资源,被西安纳为临潼区。远在千里之外的陕北阎良,因为有国家的飞机制造基地,也早被西安纳为阎良区。陕西全省的经济拳头都被西安收编了,西安脱省,等于扶持一个直辖市而消灭了一个省,剩下的陕西只能跟非洲国家相提并论。这样既不符合设立直辖市的目的,也对陕西四千万人民太不公平。

而且,西安脱省之后,陕西根本没有合适的城市作为省会。宝鸡太偏,不足以带动全省,咸阳太近,一直作为西安的卫星城市,西安国际机场就在咸阳。如果西安做为直辖市,市区稍一扩张,咸阳就在西安的三环以内了。陕西的南北中三大版块地形地貌区别太大,根本找不到一个新的省会,西安无论如何是不能脱省建市的。

更何况,陕西虽然号称西北六省区之一,但是请大家看一下中国地图,西安是中国中心地区的中心位置,完全是西部资源区与中东部发达较发达地区的传承地带。西安不能做为直辖市,与华中地区不能设立直辖市一样。除了思想,西安从来不是落后地区。

还要说明,也不要指望兰州成为直辖市。甘肃省西部走廊与东部山区之间,同样找不到足以带动全省的中心城市了,甘肃离开兰州,正如陕西离开西安。加之兰州狭长的地形限制,根本不可能做为一个带动全西北的直辖市。 西北的直辖市应该选在哪里呢?一个无人注意的城市,已经在大西北静静的躺了近千年,等待着国人去开发,去建设。只有这个城市,才是大西北的中心,才是大西北经济腾飞的希望----那就是银川。

银川平原自古塞外江南,地形条件优越,城市发展空间巨大,西靠贺兰山脉抵御风沙,东面黄河水源丰富,地形上俨然一个西部的北京城。地理位置适中,东有陕北地区资源丰富,北有河套平原经济相对发达,近有兰州与平凉,辐射关中与陕南,就近直通青海,西向遥控新疆。假设宁夏的河南地区划与甘肃,而银川成立直辖市,有了国家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吸引国际资本的投入,完全可以带动大西北经济腾飞。

其实,这也是行政区转换,由假想的银川直辖市取代原来的宁夏自治区。但是对于宁夏来讲,一来河南地带纯属山区,划归甘肃之后,无损于宁而有利于甘,两省之间不难协调。二来银川平原全归直辖市,所有居民全为市民,初期投入国家承担,民众思想不难动员。对于国家,一者东部地区重复建设浪费投资,不如开发西部,平衡全国。二来既使不设直辖市,每年西部补贴也不在少数。与其补助,不如开发。

不要说银川城市规模太小,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作为直辖市的条件。如果西部自身能有一个现成的超级城市,就不需要讨论直辖市了。正是因为大西北的经济落后,现在单靠自身已经无法形成龙头城市,无法实现区域经济腾飞,才会出现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才会出现西北设立直辖市的话题。

对于带动经济发展,直辖市的设立不是变魔术,不一定会有神奇的变化,还要看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投入,还要看直辖市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但是无论如何,在西北地区打造一个适宜的经济中心,资本中心,总比由东部资本进入西部开发,然后携带巨额利润离开,更有利于大西北的发展。就是因为大西北没有一个经济中心,所有资源大开发的红利都不会留在西北。大西北需要一个资本大本营,而西北各个城市之中,无论如何找不到比银川更合适的地方了。

在大西北设立一个直辖市,在大西北实现资本本地化,在大西北实现经济腾飞而不是资源输出,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总体经济平衡,才有可能改变上千年的倾东南之富填西北之贫的失衡格局,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全面繁荣与真正富强。

自从1991年重庆脱离四川省成立直辖市以来,华中和西北地区再建一个直辖市的讨论,在学界和民间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网络上,总是有中国第五个直辖市的分析与猜测。

国家在传统的京津沪之外,设立新的直辖市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一个城市的地位,取得国家政策与资金的的扶持,吸引国际资本的投入,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和资本中心,拉动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重庆的脱省建市,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立杆见影,但显然是成功的范例,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可见设立直辖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朋友们闲聊之际,提出武汉,郑州,西安三个城市,作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的方案。其中郑州与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不用讨论就可以否决。

设立新直辖市的目的是通过直辖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飞跃,取得全国均衡发展。但是华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相当方便,经济基础相对良好。华中位于西部资源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区之间,各省又都有各自的经济强项,经济发展有足够的动力与前景,不需要额外再来拉动。华中地区设立直辖市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武汉与郑州不需要考虑。

西部一直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大西北。中国近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倾东南之富,填西北之贫,长期依赖中央政府的救济与补助,从来没有办法实现大西北的自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大西北的口号提出十几年,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西南设立重庆之后,在西北也设立一个直辖市,带动大西北的经济腾飞,也未尝不是良策。

但是西安是决对不能脱离陕西省,成为直辖市的。理由如下。

西安把陕西全省稍有经济发展余地的地区全部划为已有,作为自已的一个县或者区。临潼本属渭南,只因有了秦始皇陵与骊山等旅游资源,被西安纳为临潼区。远在千里之外的陕北阎良,因为有国家的飞机制造基地,也早被西安纳为阎良区。陕西全省的经济拳头都被西安收编了,西安脱省,等于扶持一个直辖市而消灭了一个省,剩下的陕西只能跟非洲国家相提并论。这样既不符合设立直辖市的目的,也对陕西四千万人民太不公平。

而且,西安脱省之后,陕西根本没有合适的城市作为省会。宝鸡太偏,不足以带动全省,咸阳太近,一直作为西安的卫星城市,西安国际机场就在咸阳。如果西安做为直辖市,市区稍一扩张,咸阳就在西安的三环以内了。陕西的南北中三大版块地形地貌区别太大,根本找不到一个新的省会,西安无论如何是不能脱省建市的。

更何况,陕西虽然号称西北六省区之一,但是请大家看一下中国地图,西安是中国中心地区的中心位置,完全是西部资源区与中东部发达较发达地区的传承地带。西安不能做为直辖市,与华中地区不能设立直辖市一样。除了思想,西安从来不是落后地区。

还要说明,也不要指望兰州成为直辖市。甘肃省西部走廊与东部山区之间,同样找不到足以带动全省的中心城市了,甘肃离开兰州,正如陕西离开西安。加之兰州狭长的地形限制,根本不可能做为一个带动全西北的直辖市。 西北的直辖市应该选在哪里呢?一个无人注意的城市,已经在大西北静静的躺了近千年,等待着国人去开发,去建设。只有这个城市,才是大西北的中心,才是大西北经济腾飞的希望----那就是银川。

银川平原自古塞外江南,地形条件优越,城市发展空间巨大,西靠贺兰山脉抵御风沙,东面黄河水源丰富,地形上俨然一个西部的北京城。地理位置适中,东有陕北地区资源丰富,北有河套平原经济相对发达,近有兰州与

平凉,辐射关中与陕南,就近直通青海,西向遥控新疆。假设宁夏的河南地区划与甘肃,而银川成立直辖市,有了国家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吸引国际资本的投入,完全可以带动大西北经济腾飞。

其实,这也是行政区转换,由假想的银川直辖市取代原来的宁夏自治区。但是对于宁夏来讲,一来河南地带纯属山区,划归甘肃之后,无损于宁而有利于甘,两省之间不难协调。二来银川平原全归直辖市,所有居民全为市民,初期投入国家承担,民众思想不难动员。对于国家,一者东部地区重复建设浪费投资,不如开发西部,平衡全国。二来既使不设直辖市,每年西部补贴也不在少数。与其补助,不如开发。

不要说银川城市规模太小,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作为直辖市的条件。如果西部自身能有一个现成的超级城市,就不需要讨论直辖市了。正是因为大西北的经济落后,现在单靠自身已经无法形成龙头城市,无法实现区域经济腾飞,才会出现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才会出现西北设立直辖市的话题。

对于带动经济发展,直辖市的设立不是变魔术,不一定会有神奇的变化,还要看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投入,还要看直辖市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但是无论如何,在西北地区打造一个适宜的经济中心,资本中心,总比由东部资本进入西部开发,然后携带巨额利润离开,更有利于大西北的发展。就是因为大西北没有一个经济中心,所有资源大开发的红利都不会留在西北。大西北需要一个资本大本营,而西北各个城市之中,无论如何找不到比银川更合适的地方了。

在大西北设立一个直辖市,在大西北实现资本本地化,在大西北实现经济腾飞而不是资源输出,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总体经济平衡,才有可能改变上千年的倾东南之富填西北之贫的失衡格局,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全面繁荣与真正富强。

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篇十
《重庆直辖市五大功能区政策》

2013年9月,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出台,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这一功能区划是对全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回应。

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作为人口密集,人气很高的主城区,均拥有核心商圈步行街,也是重要的大中型企业聚集地。将上述地区作为都市功能核心区,不仅发挥了其传统的优势,还能进一步带动整个重庆的繁华。

都市功能拓展区是主城九区核心区域以外的位置。主城区的人口密集、住房紧张、商业集中、交通也越来越拥堵,随着城市中心区域的扩张,紧邻主城核心的其他地区渐渐发展起来。比如主城核心的商业步行街都有向外扩展的趋势。划定都市功能拓展区既实现了主城核心地域的“松绑”,也有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城中村的情况。

城市发展新区涵盖了长寿区、涪陵区、合川区、江津区、南川区、潼南县、大足县、璧山县。这些地区一直都是离主城区比较近,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城镇一体化步伐也加快,相对而言,经济发展可以借助主城区的信息等各方面优势,而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又相对较小,因而能够作为城市发展新区,充满生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垫江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主城以外的郊县一直是物产丰富,景色美丽,但是一直交通不便,农村人口多,经济发展缓慢。在县城城镇化的过程中,既要关注经济发展,也要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主要覆盖石柱县、秀山县、武隆县、彭水县。尤其是武隆县,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喀斯特地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些地区不仅不能牺牲环境只顾经济发展,反而是要保护环境才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重庆哪一年成为直辖市 青岛划为直辖市 深圳划为直辖市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重庆划为直辖市是哪一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3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