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与地方告别语言

与地方告别语言

2015-12-21 02:30: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一《最常用的告别语》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与地方告别语言》,供大家学习参考。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一
《最常用的告别语》

最常用的告别语

在分别时常用告别语以示礼貌。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客之间的告别语

客人向主人告别时,常伴以“请回”、“请留步”等语言,主人则以“慢走”、“恕不相送”等语回应。如果客人是远行,可说“祝你一路顺风”、“一路平安”、“代问××好”等告别语。

2.熟人之间的告别语

如果两家距离较近,可说“有空再来”、“有时间来坐坐”、“有空来喝茶”等,也可说“代问家人好”以示礼貌。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二
《告别词》

交往礼仪类

交往礼仪应用文是用于社会交往和礼仪活动的诸种文体的总称。根据不同的用途交往礼仪应用文分为迎送文书、祝贺文书、致谢文书、慰问文书、证明文书、聘请和邀请乙方以及用于交往的各种公函、电报等。

交往礼仪应用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和明确的写作目的。并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和时限性,有相对稳定和约定俗成的规范格式,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处理特定的事务。此外还具有浓厚的情感性,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无论写哪种交往礼仪文书,都应做到文字表达平实质朴、简明流畅,语言要文雅、得体、礼貌,篇幅要精短。

五、告别词

告别词是欢送会、毕业典礼、告别仪式等场合,即将离去者所发表的礼仪性发言稿。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和签署五部分组成。

例文:退伍告别词

向军旅告别词

亲爱的首长、战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八一”军旗下,隆重举行向军旗告

别的仪式,心情无比激动。仰望鲜红的“八一”军旗,我们仿佛听到了南昌城头的隆隆炮声,看到了长征路上的铮铮铁骨,青纱帐里矫捷的身影,看到了在“八一”军旗的引导下,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恢宏气势,听到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履。“八一”军旗是我军的象征,是胜利的旗帜。她指引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她把我军的光辉历程,崇高的荣誉和优良的传统凝聚成强大的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顽强拼搏,勇往直前。

几年来,我们怀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加入这绿色的方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锻炼,在“八一”军旗下成长。军旗召唤我们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和奉献;鼓舞着我们在训练场上、比武台上苦练硬功,勇夺金牌;激励着我们发扬革命传统,朝着“四有”军人的目标英勇奋进。在这绿色的军营里,我们投入了年轻的心,而您,光荣的军旗,却给我们注入了太阳的信念。您已常常地镌刻在军人的心心灵,铸就在军人的意志和精神上。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片充满青春活力的热土,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也离开这面鲜红的“八一”军旗。此时此刻,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让我们这些退伍兵们再向您——给我们勇敢、们力量、给我们光荣的“八一”军旗,敬上最后一个军

礼。

军旗筑就了攻不破冲不垮的钢铁长城,军旗下永远是青春的山脉。虽然我们将离开您,但是火红的军旗仍会在我们在心中飘扬。脚踏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宣誓:

永远听党的话,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满腔热情地投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业务上当标兵,在生产上做模范。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标兵。 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弘扬精神文明。

战友们,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再铸辉煌,以实际行动为“八一”军旗再添新的光彩!

(本例文选自北京军区《士兵退伍工作手册》)

例文2:毕业告别词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同学们:

还有几天我们就要离开这神圣的学堂,告别曾经教给我们知识和能力的首长和老师了。说实话,入学伊始,我就一直盼望着这天,然而,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我又不愿意离开了。因为,我的成长和进步都与军校紧密相关。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也懂得了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今天,我站在讲台上并不想扮演一个广告人,但我必须担负起一个宣传员的责任,向大家广而告之:新爱的同学们,你真的想献身国防吗?那就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绿色的年轮,也无愧军校的培养。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曾说过: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丽的牺牲中。当然,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未必就一定是浩瀚戈壁、冰雪高原。面对歹徒,挺身相斗的地方需要徐洪刚;战友遇险,危急万分的时刻需要苏宁;血与火的战场上,需要史光柱工的英雄;平凡的岗位上,需要孙茂芳那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47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无处不需要军人。城市要,农村要,平原要,山区要,边疆要,领空要,领海也要。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就需要有军人。因此,可能有人会说,当兵在哪都一

样,难道留在大城市就不算尽义务吗?难道留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就不算为军队建设作贡献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问答。在当代中国任何地方都有军人,任何地方都需要军人,这确实不假,但面对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物质基础、文化水平迥异的祖国各地,如果都凭自己挑挑拣拣,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那结果必然:许多人都往少数大城市里挤,而许多需要人去的地方却很少有人问津。假如那样的话,国门谁去把守?国境线谁去巡逻?领海领空谁去保卫?谁还愿 去戈壁荒滩忍受风沙的侵袭?谁还愿去血与火的战场接受生与死的考验!

军人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问,军人因何而可爱?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执著的追求,没有对霸权霸权主义的仇恨,没有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没有在暴风雨和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的信心和决心,能称得上可爱吗?硝烟弥漫的战场应该有我们血洒疆场的英勇壮烈,和平时期也应有我们建设祖国的自豪。

有多少军校毕业生,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着自己人生价值。22岁的军校毕业生马林烈士,在自卫反击战中,在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时刻,胸前的冲锋枪仍喷吐着复仇的子弹;刚刚走出军校大门还没有来得及到部队报到的军校生——周丽平,面对坞的洪水,面对人民生命的安危,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三
《“告别”话题作文构思示例》

“告别”话题作文构思示例

【作文题目】

人生就像一出戏,有开幕总有谢幕,有相聚总有分离。我们的生命中注定要有许多告别的时刻,如告别某个人,告别某个地方,告别一段时光,告别一种心情,告别一种习惯等等。每逢告别时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哀愁,有人潇洒有人无奈。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600字以上,卷面整洁,书写端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作文考题。丰富的提示语,能使考生迅速打开记忆的仓库,找到写作的素材。如读到“告别某个人”时,考生的脑海中就会闪现出与老师告别,与亲人告别,与朋友告别的相关画面;读到“告别某个地方”时就会想到告别家乡,告别母校,告别游乐园等等;读到“告别一段时光”时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读到“告别一种心情”时就自然会想起自己烦恼、忧伤、苦闷的时刻;读到“告别一种习惯”时就会想到自身的一些懒惰、马虎、沉迷于网吧等坏习惯。 这道作文题目非常自由,除了在文体上不能写成诗歌外,在审题、立意、选材上对考生都没有设置障碍。因此考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自己某段有关告别的经历,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他人告别的场景,还可以谈一谈自己对告别的看法。如果考生的语言功底不错的话,写篇抒情散文也很好。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选材上应从小处着手,避开众人易选的材料,巧妙地选取自己熟悉的而又与众不同的一点入文。

文章形式也应追求多样,方能锦上添花,有所突破。可采用相声小品、镜头组合、小标题串连、书信日记、广告等方法实现形式创新。

【佳作示例一】

告别ABC

湖北省襄樊市第四十二中学初二(3)班王东

AByebye,我亲爱的网吧

我亲爱的网吧,自从与你相识以来,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我想玩游戏,你陪我玩;我想看电影,你陪我看;我想聊天,你陪我聊……你总是心甘情愿地陪伴着我。你的温柔,你的体贴,让我备感温暖。于是我上课时想你,下课时想你,吃饭时想你,睡梦中仍在想你,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呀!我真不敢想象离开你我该怎么活。可如今我不得不和你告别了,那讨厌的老吴先生已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前几天,那讨厌的老吴先生发现了我和你如胶似漆的关系,他先是一遍遍找我谈话,见没什么效果后,竟咬牙切齿地对我说:“王东,我最后一遍警告你,如果你不和网吧一刀两断的话,我就把这事告诉你父母。”我可不愿破坏我在父母心中“好儿子”的形象,没办法,亲爱的,只好委屈你了。但请你一定要相信我,过不多久,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B永别了,不及格先生

大名鼎鼎的不及格先生,万万没想到,你竟主动托我给你买南下的火车票。以前你老缠着我,在我的试卷上定居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赶你也不肯走。如今你却主动提出要离开,我真是太……太高兴了!悄悄告诉我,是谁让你改变主意的?什么?竟是那讨厌的老吴先生私下做了你的工作!他到底有什么魔力,竟让你对他言听计从?看来,是我小看他了。说真的,你走了,最好永远别回来。

C 再见, 我敬爱的吴老师

面前摆着一份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着它,我不禁想起了那讨厌的……不,是敬爱的吴老师! 想当年我沉迷于网吧,语数外三门主科,大红灯笼高高挂,许多老师都认为我已无可救药了,可您却一遍遍找我谈心,苦口婆心地给我分析利弊,然而我不但把您的话当耳边风,反而觉得您特别讨厌。不得已的情况下,您给我下了最后通牒。为了维护我在父母心中“好儿子”的形象,我真的和网吧告别了。您就抓住我的这一转变,在班会上大力表扬我,并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只要我对自己有信心,一定能变成一颗冉冉升起的红太阳。我王东真的能变成一颗红太阳吗?从您坚定的目光中,我找到了答案。此后,那个由于贪玩而经常迟到的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勤学上进的我。可我的功课实在拉下得太多了,这时您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并发动同学们主动关心我,帮助我。渐渐地,我的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最终赢得了这张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敬爱的吴老师,就要和您告别了,真舍不得您啊!再见,吴老师,我一定会回来看您的!

【简评】

文章选取了三个片断:告别网吧,告别不及格和告别恩师,很显然前两个片断是为第三个片断服务的,意在歌颂吴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但小作者写得很富有真情实感,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用三个小标题分列使文章显得层次井然、结构明晰。最值得称道的是本文的语言,自然流畅且幽默风趣,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很难写出如此美文的。

【佳作示例二】

戒 网

湖北省襄樊市第四十二中学初二(3)班尚小力

甲: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表演一段相声,这个相声啊……

乙:(上台,边走边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甲:这家伙,又爱上谁了?我得问问去。(走向乙)你又爱上谁了?

乙:什么话?我是那种见异思迁的人吗?我这一生只爱她一个。

甲:哟,还挺专一的吗!你心中的她到底长什么模样?

乙:长什么模样?不知道!

甲:什么?你竟然不知道她长什么样?

乙:你以为见到她就那么容易呀,得过关斩将。这可不像关羽那样过五个关口斩六员大将就了事了,得过1000关,斩无数无数将才行。

甲:那你过了多少关了?

乙:刚过250关。

甲:那你不成了二百五了。

乙:再过三个250就能见到她了。(醒悟过来)你才二百五呢!

甲:(笑)我明白了,你爱的“她”呀,原来是网络游戏。这网络游戏呀,可是个害人的玩意儿,你为她吃过苦头吗?

乙:唉,别提了,岂止是吃过苦头呀,简直是吃尽了苦头。

甲:说来听听。

乙:我要去网吧玩游戏,没钱行吗?

甲:不行。

乙:那就得想办法弄钱吧,我父母都是吝啬鬼,从不给我零花钱,无奈,我只好打早餐钱的主意了。一个月没吃早餐,饿得我是两眼直冒金星呀。你再瞧瞧我的眼镜,镜片够厚的吧,1000度呀!

甲:苦了身体可不好。

乙:这还只是小苦,大苦还在后头呢。你说我要去网吧玩游戏,没时间行吗? 甲:不行。

乙:结果我就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了,学习成绩自然就如那断了线的风筝,直往下掉。成绩下降了,父母又岂能饶我?先是用唾沫星子淹我,见没什么效果,就动起武来了,瞧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全是他们的杰作。

甲:这真是,网吧,网吧,害得你是一身伤疤呀,那你想过和她告别吗?

乙:告别?身体诚可贵,学习价更高,若为游戏故,二者皆可抛。

甲:可真够执著的呀。那你就不打算“戒网”了?

乙:可我怎么戒得掉呢?她老在前面勾我的魂!

甲:我看呀,你已经掉进她设的陷阱里了。

乙:什么,陷阱?

甲:是呀,网络总是布好了一个个的陷阱,等着那些没有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往里跳。给你举个例子吧。米兰本是一所重点高中的三年级学生,任团支部书记,可由于迷恋上了网吧,学习成绩一滑再滑。就在期末考试最紧张的时候,她竟然离家、离校15天不归泡网吧,且吃住在网吧。当班主任和父母把她找回来后,她已无心再学,只好退学了。

乙: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竟让网络给毁了,多可惜呀!

甲: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还可引发孤独抑郁症,出现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混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自残意识和自残行为。据报载,2000年3月,广东顺德市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玩电子游戏机而上吊身亡。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四
《“告别”与“回归”》

“告别”与“回归”

摘要:以电视节目“2011年快乐女声冠军赛”为研究对象,从“告别的仪式”和“回归的表态”两个命题展开论述,以其优点、创新点为切入,结合这期节目的文本语言、现场状况、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的情况,以及往期节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这是一期还算成功的阶段性收官之作”这一具有肯定性倾向的结论,并对行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和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示关切。

关键词:快乐女声;告别;回归

2011年9月16日晚,持续了两个月(7月15日~9月16日)的“2011年快乐女声全国总决赛”[1]终于在喧嚣中落下了帷幕。从2004年到2011年,“想唱就唱”这句话陪伴着电视观众走过了八年的岁月,除去2008年停办的特殊情况,严格地说,这是它的第七个年头。2011年9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的一纸“停办”通告使湖南卫视的“快乐”系列选秀节目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这场冠军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场告别的仪式——告别2011年的火热比赛,告别八年的喧嚣秀场。

当年“超级女声”的观众成长为今日“快乐女声”的选手,当年的逐梦人,今日的秀场新星。选手们的成长过程与节目的发展历程合二为一,赛场内外两条脉络共同演进,这场冠军赛本身承载的情感因素甚至超过了竞技本身,追逐的热度渐渐降温,转而向自身的回归做出表态——回归最初梦想的主题,回归最初节目的价值定位。

一、赛事概况

本次 “2011快乐女声”赛程分为三个部分:全国海选、连城对决、全国总决选。7月15日起,湖南卫视每周五晚十点现场直播全国总决赛,本期的冠军赛是第十场。

这期节目从晚上七点半开始直播,共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节目以一个名为“总决赛之夜——回顾8年梦想之旅”的短片做引子,随后直播正式开始。冠军赛一共分为两轮:第一轮叫“冠军候选争夺战”——共有两个回合(分别为独唱和帮唱),每个回合选手依次演唱,由专业评审依次打分,两回合分数较高的两位选手洪辰、段林希进入冠军争夺战,较低者刘忻成为季军。第二轮叫“冠军争夺战”——分为合唱和轮唱两部分——两位冠军候选人分别和百人合唱团合唱以及两人轮唱“最后一首歌”。

最终经过三方评审(即十位专业评审、十位微博评审以及千人大众评审)的投票,冠军段林希,亚军洪辰诞生。

二、“告别的仪式”

“2011年度快乐女声冠军赛”这一名称其实并不能完全概括本期节目包含的深意,与其称之为“比赛”倒不如将其视作是一场蕴含某种特殊含义的仪式;而节目中反复出现的“告别”元素,又让我们觉得“告别”一词是定义这场“仪式”的不二之选。

(一)“告别”之内涵

节目中不乏“告别”的元素,笔者在此进行梳理:

从最开始的短片到“最后一首歌”环节的比赛,节目文本多次使用了诸如“告别”、“离别”“骊歌”、“再见”、“感恩”这样的词语及相关表达。对于短片而言,其制作的初衷是梳理、回顾、总结之前的赛事概况,和节目的八年发展历程。这一环节的设定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告别”的意味。而“告别”的场景在节目中也不断上演,比如:节目开始之前就已经酝酿起别离的情绪,在节目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评委、选手不断用“告别”相关表达进行语言和情感表述,并占了很大的篇幅。季军的产生同时意味着一位选手的离开,不过是“告别”的另一种说辞罢了。“告别”的情感脉络贯穿于节目的始终。

那么,这种“告别”情感的诉说对象又是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

首先,作为总决赛的最后一场,2011年的“快乐女声”系列比赛将随着这场冠军赛落下帷幕。所以,它要告别选手、告别舞台、告别观众、告别参与比赛的相关人员,告别这个持续了将近半年的赛季。正如节目写给自己的解说词所阐述的那样:“除了终于要走出城堡的孩子,我们也都将一一挥手告别![2]”

其次,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告别”视为是对于参与、关注这场比赛,怀揣梦想、努力奋斗、实现自我蜕变和成长的年轻人的赠言:“……海阔天高,霁月襟怀,先告别自己才拥有世界!……今夜过后惟愿 每个人心中的光将照亮我们各奔东西的前程……[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就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关于“湖南卫视明年将被禁止办选秀”的传闻便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就在这场比赛结束后不到一天,媒体就有消息称:“在结束2011《快乐女声》的全部赛事后,新闻发言人李浩向记者证实,因为今年快女节目超时等原因,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已经通报,停止湖南卫视2012年举办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3]。这也就意味着这档节目将会有一年或者是更长时间淡出我们的视线,这甚至可能是“快女”选秀的最后一场。所以“告别”或许亦是“永别”!

(二)何谓“仪式”

笔者使用“仪式”一词来定位这期节目。由于“仪式”一词的释义有很多,单纯地套用某种定义未必能很好地传达笔者的意思。所以,参考“仪式”一词的多重解释,结合这期节目的具体情况,笔者将“仪式”一词进行了重新解读:

1.首先强调这期节目意义的重要性

这期节目作为一场阶段性的收官之作,不管是对于制作方、参赛选手还是对于观众,意义都十分重大。特别是对于那些追随了节目八年的人们来说,节目已然成为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而制作方对于节目的重视,则体现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真态度,他们对于受众群体情感的关怀和尊重——则又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这期节目的重要性。

2.其次强调这期节目形式的隆重性

节目组无论是对于嘉宾和评审的选取、赛制的安排、节目的制作、舞台的布置等都十分考究,足见其对于这期节目的投入之大,所下功夫之深。节目组还请来了众多在其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士作为直播前短片的嘉宾,借助他们的声誉来扩大“快乐女声”的影响力,以此来提升节目的水平和品牌价值。“快乐女声效应”扩散至整个社会,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受邀共同加入这场狂欢,可见这期节目的隆重程度。

3.最后强调这期节目制作的精致性

节目的制作不仅在宏大场面上下功夫,也注重对于精细处的策划——“仪式”的要义不仅体现在“大”处着眼,还表现为“小”处收笔。对比以前的节目:

在节目节奏把握方面,本期节目基本实现了在有限的两小时内,完成赛程,并收放有度、高潮迭起。节目实行热开场的策略——激情的歌舞表演、全国十二强的团聚场面、名人嘉宾的亮相……调动起观众们的热情,缓解竞赛的紧张气氛。之后,通过选手们的感人故事来调整人们情绪、平静地进入比赛环节。第一轮比赛中请来了“快乐男声”选手,让“老将”为“新秀”助阵,再次点燃了全场的激情,引发了第二个小高潮,并缓解随后尴尬的淘汰与告别气氛。这时,再次请出了十二强选手,为曾经并肩作战、即将进行冠军争夺的两位选手助阵,用温情来缓解竞争的残酷。而“最后一首歌”的环节则是采用了“轮唱”的方式,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最后的对决。节目的情感掌控收放有度,较好地支撑起节目的命脉走向,成为了本期节目的一大亮点。

在节目形式设计方面,笔者将其总结为一场打着“比赛”旗帜的“秀”。竞赛带来的紧张感只在评审裁决的时候表现明显,更多的时候则是扮演着参与者展现自我的平台的角色。可见,节目有意识地淡化了“比赛”的内涵,而更强调“秀”的成分。节目环节以“告别”为主题进行谋篇布局,观众在节目思路的引领下更多的是在感悟与享受而非紧张于比赛本身。大家借助这场“告别的仪式”来回忆、纪念这个特别的时刻!

三、“回归的表态”

从最初的“超级女声”到后来的“快乐男声”、“快乐女声”,这个节目在褒扬和

批评的喧嚣中,走完了自己的第八个年头。在大众的视野中风风火火地走了一遭,终于在这个告别之夜来了个华丽的转身,实现了自己的回归,给了万千观众一个表态。

(一)从比赛的结果说起

“2011年快乐女声比赛”以草根女孩段林希的爆冷夺冠告终——这个结果让各种诸如“黑幕说”、“内定说”的猜测之声[5]于一夜之间暂时平息。

段林希的实力与另外两位选手洪辰、刘忻相比,确实不占优势,但是她的临场发挥较另外两位选手来说相对平稳,这样的结果符合比赛的评选标准。同时,她的个人经历、性格特点与“快乐女声”节目的设计初衷是最相契合的!从之前的几位冠军得主(李宇春、尚雯婕、江映蓉等)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规律——他们的歌唱水平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却在正确价值导向方面充当了楷模。近年来,“快乐女声”节目出现了日渐浓厚的商业气息和浮躁风气,各种负面话题不断。而这一次的结果至少在表面上暂时终结了这一局面,回归节目在创办之初秉承的理念,让人们暂且远离物质世界影响,满足了精神层面的需要,实现了一种表态。

(二)回归最初的“梦想”

“梦想”是本档节目一直推崇的主题。而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曾为了名利而误入歧途,一度让最初的梦想“面目全非”。

本期节目的主题围绕“梦想”展开——

在第一轮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心中充满梦想的选手:不管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洪辰、还是为了唱歌不断努力学习的段林希、又或是用七年时间坚守梦想的刘忻。节目中,她们还原了自己的“草根”身份,追梦故事因为平凡却更加动人。他们所选的歌曲——《蜗牛》《追梦的孩子》《老男孩》——也体现了“追梦”的主题。这一系列的策划反映了节目的价值取向。

第二轮,安排了三位“快乐男声”选手助阵,既是这一选秀节目的前辈,又同样是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的出现,不仅起到了榜样的引领作用,也深化了“梦想”的内涵,有助于节目主题的表现。

节目的串词也通过对“梦想”一词及相关表述的重复,而实现了“梦想”主题的强化。比如:

我们一直所梦想的,始终是,关乎自由,诚实,忍耐,和一种永不舍弃的纯真……

梦想总是艰难而热烈,坚持就是不计较得失对错。……

音乐还在、梦想就在、梦想比人生更长。……[2]

(三)引领正确价值导向

“主流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4],涉及到国家意识形态、社会道德、社会主流意愿等多重问题。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构建和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责任。“快乐女声”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所承载的引领正确价值观的责任也就显得尤为重大。它不仅要为忠实观众负责,更是要为自己、为本行业的形象塑造负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负责。

首先,本期的“快乐女声”一改之前比赛侧重于排名、胜负的竞技价值导向,转而开掘人性的闪光之处,弘扬参与者的美好品质。比如:将全国十二强设定为统一的集体,共同出现在宣传片、比赛场,共同完成了开场舞、甚至是比赛环节。虽然是一场“冠军赛”,可是不忘提及一同携手追梦的其他选手。这样的安排让节目的呈现少了硝烟的气息,多了温馨与和谐!

其次,在对选手个性的体现上,以客观评述为基础,着力展现她们身上具有的榜样性特点——勇敢、坚持、感恩、诚实、纯真等等。在人性的刻画上,对于诸如勾心斗角这样的“看点”做了淡化处理,并且将女孩们相互鼓舞、相互帮助的细节加以放大。比如:在“最后一首歌”环节,旁白这样介绍两位选手:

即使她们对目标的设定落差悬殊,但对音乐的执着却从来无谓轻薄厚重。

她(洪辰)携带者的不谙世事的天真和初生牛犊的霸气横冲直撞!

她(段林希)怀揣着小城镇的淳朴和从不奢望的自足默默前行!

她(洪辰)总是一眼见底的真实直白,毫不隐藏的坦荡锋芒!

她(段林希)却是从小心翼翼到不断蜕变的越战越勇!

狂奔的路上,她们一同寻找、一同笑泪、紧紧拥抱!

她们无惧冲锋,拼到最后;她们并肩绽放的是2011所有快乐女声的无邪青春!最后一首歌,铿锵到底!朋友和对手——梦想不败,驰心飞扬![1]

旁白的语言将选手的性格特点做了巧妙的处理,这样的叙述有很强的正面价值导向,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选手的了解,而且得到了有益的情感体验,实现正确价值引领的目的。

最后,节目以谦卑的姿态表达了感恩之情,它不忘感谢时代——让梦想的奇迹成为可能,感谢评委——不远千里保驾护航,感谢媒体朋友——呵护有加,感谢幕后工作人员——毫无保留地付出,感谢所有的观众——不离不弃的爱恨,感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五
《告 别》

告 别

初一·六班 孟冰凝(12岁)

离开了台湾,坐上了返程飞机,八日的台湾游学时光如风掠过一般。在这里,我要向台湾说再见了。望着窗外的云海,它们像人马卫队般,目不斜视地奔向前方,同我们一样,离那个“蓬莱仙岛”越来越远。

其实对于告别这个话题,我是非常难以下笔的。“不舍”这种情感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藏在心里的感觉,只有自己最明白。而台湾,这是一个多么特别的地方。她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又有民国时期弄巷的风尚,时代与时代的撞击,让台湾成了一个“古今合一”的地方。繁华过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凄凉,而台湾没有,繁华过后,遗留下的是无尽的宁谧和难言的温暖,像一杯暖暖的茶。台湾,我对她的不舍多到无法与她告别。

坐在飞机上俯瞰太平洋,太阳的光为她穿上了金缕衣。不知为何,忽然感觉从哪里飘来了一丝丝百合花的幽香,缠住了我的心。这种感觉让我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坐在飞机上,透过层层云海,我看着若隐若现的太平洋,只要飞过这片海,飞过台湾海峡,就与台湾再见了。到底是再见,还是“再见”,是再次相见,还是再也不见?此时的太平洋就像一块水晶,华美璀璨,却遥不可及。 现在,阳光打了进来,无限静好,就像台湾,就像我们。

二零一二年八月十四日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六
《离别伤感话语》

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 吧!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

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

我们用双手紧紧地握别,让感觉在手中轻轻撩过,共享一份难忘的温馨……

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从心头滋生。

本以为自己可以很从容,本以为可以什么都放得下。

彼此间不需要再多的言语,这一刻,只要紧紧的拥抱就够了。

毕业的时候我也找了好长时间,后来终于找到了,希望能帮到你。

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 的果子

大学3年里,感谢你们一直陪伴着我.照顾着我.让我在这距离家2000公里外的地方依然体会到家的温暖。

但是,面对3年的同学,许多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这一辈子,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了。

但我希望,在某年,我们重逢时能够很会心的一笑,大学一年,你们带给我很多快乐.曾经的不愉快,我们都把它遗忘。

当你再重温我们在一起的旧梦时,那时只有寄托于千里之明月。

多年离别后,抑或再相逢,相逢何所语?泪流默无声。

分别在即,纵有千言万语一时凝噎,只好挚手相看泪眼……也许你神往于雪山的颜色 开一朵雪白的花 象心一样纯洁

也许你酷爱太阳的火力 开一朵火红的花 象梦一样美丽

分离之际,愿我们俩友情万古长青!清静的湛教校园,你我朝夕相处,笔墨相亲,晨昏欢笑,情如手足,义重泰山,怎奈光阴流逝,岁月不返。

感谢所有所有大学这3年来的同学们,我会记得,一辈子的记得。

刚才在华都大酒店搞了毕业酒会。

很想很想,把每个人的脸都努力的记在脑海里。

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得更 旺。

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永存心中。朋友,再见!朋友,珍重!

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朋友,你喜欢星空吗?如果有一天你在远方流浪时感到孤独、忧郁,请抬头看看星空,那儿有我送给你的幸运星。

朋友,再会!朋友,珍重!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支情永存心中。

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相信是“永恒”……

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

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才明白是“失落”……

在大学的生活犹如一本书,打开书,每一个故事都记录了一段单纯的起伏,故事里终究会有遗憾,会有叹息,会有泪滴,要不就是青涩的年纪,就没有酸涩的回忆。请相信,一切暂别的都要重聚,一切遗憾的都要圆满。

我想打开心灵的窗扇寻找太阳,窗外孕育着小草,树苗如此茁壮,那不是它们的顽强是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有别人期待的成功好知识,有自己的特长、兴趣,就去奋斗!朋友,请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春天来到有绿地,让我们

的生活变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朋友,快扬起人生的风帆,努力冲破激流巨浪,不要担心,我永远给你自信的目光,灿烂的笑容。

揣一颗快乐的心上路,带一份真诚前走,朋友,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如果秋天的果实是汇报了春天的汗水,那么,我们美好的明天就是对您的最好回赠。老师,请相信,小鸟会感激天空给她翱翔的全部。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改变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把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大学的四年即将结束过去,回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想说,思念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祝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学生生涯就此结束,什么感觉?百感交杂..... 分别是为了相聚!以后大家经常联络才是。

时间把我们

带到这个年少青春的天堂,

不知不觉

你的脸孔就印在了我心海。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七
《告别污言秽语,让语言展示美_》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八
《语言得体》

1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麽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麽也别留下

2 .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说话人的身份特点、表达方法与其他三位的话相似这一点,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话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麽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船夫最后说:“————————————————。”

3.下列标语与张贴的场合相协调的是( )

A 某火葬厂入口处竖立着这样一块标语牌“经济搞上去,人口将下来。”

B 某市一交叉路口竖着:“多拉快跑,争分夺秒”的标语牌。

C 某卷烟厂厂区内标语:“严禁吸烟!”

D 某考场张贴的标语:“失败乃成功之母。”

4.某公园草坪边竖有一块标语牌“勿踏草坪!”请把标语改得亲切、友善、生动些。

5.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6.从语体风格来看,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A.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违反纪律的党员以应有批评或处分,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除出党。

B.幼儿园的小朋友,从明天起,下午两点钟进幼儿园,每天可以在家里午睡。

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

7.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8.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B.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D.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10.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高考对语言得体能力的考查停滞若干年后, 2003年得以恢复,并在题型上有所创新。随后两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都对此不断关注,继续加大考查和创新的力度,使其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近年的高考“语言得体”试题在形式上更具创新性,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能力上更趋向适度综合,强调语体特点和语言风格,重视考查学生的语言修养。针对该考点正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回顾近几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典型试题,并借此把握题型特点和命题规律,以指导高考复习。

一、结合文体类型,突出实际运用

语言要得体,首先必须符合文体。高考“语言得体”试题总是以具体的文体为命题材料,结合不同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来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依据这一命题思想,应用文成为“语言得体”试题的有效载体。以应用文为载体但并不局限于相关文体知识而是着力强调与生活的有机联系,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复习时应熟悉一些常见应用文体的行文规范,重点明确它们对语言的不同要求,关键要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恰当地选择语言内容和形式,并考虑相关情感因素。

(2003年全国卷)25.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提示语作为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就其文体形式而言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要求。显然,2003年第25题的命题意图并不在提示语形式本身,而在于其道德熏陶和人文关怀的丰富内涵以及亲切自然、生动友善的语言风格上。从题目外在形式上看,它融合了仿写题型的特点,但从考生需要具备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角度看,该题考查的是根据交际的目的、场合和对象决定具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具体的

语言风格。两个参考示例价值指向是十分明确的:(1)(教学楼内)除了真诚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安静什么也别留下;(2)(阅览室里)除了知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礼貌什么也别留下。

二、明确语体特点,确定表达方式

目前高考“语言得体”试题涉及的语体问题较单纯,主要表现为口语与书面语的转化。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结合语体特点,以及特定的目的、内容、对象和要求选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的能力。这不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实际,也使命题更具可操作性。近两年,地方自主命制的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这种题型。

(2004年江苏卷)2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①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②专著《曹学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③(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④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2005年福建卷)20.“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 80字)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 “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放飞青春》。

上面两题在命题意图和方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①考查将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的能力;②提供较规范的书面语体介绍性材料;③通过设置必要的情境明确了交际的目的、场合、对象、身份等要素;④提供或暗示了较明确的转述要求。不同的是前者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没有跳脱20世纪90年代语言得体修改类题型的思路。具体涉及两种语体在人物称谓、介绍内容和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后者具有非指向性特点,且将信息的筛选提取与整合能力融入其中。在明确命题意图的基础上,考生必须对所提供语料进行筛选并提取出主要信息再加以整合和转换。由书面语向口头语转换时还要综合考虑交际的目的、场合、对象、身份等多种因素以及口语贴近生活、通俗上口、自然明快的特点,且注意语言的简明和连贯。

三、关注语言风格,提高表现力

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人语言成熟的重要标志。近两年,某些地方试卷开始从语言风格角度设题,这些试题都明确要求变换语言风格,以此来考查学生语言的个性、灵活性。高中学生正处在语言风格趋于形成、语言趋向成熟的阶段,有鉴于此,这些试题涉及语言风格较朴素,在命题时还注意积极健康的语言风格的引领和培养,不断提高语言的品位,基本属于中学语文教学涉及的范畴,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目前这类试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反应也不尽相同,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004年湖南卷)24.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个字)(4分) 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40个字)

上面两题的设题角度和设题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涉及对语言风格的要求。湖南卷要求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写串台词;江苏卷则要求将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转换为平易朴实的说明性语言。前者以拟写串台词为主兼及语言风格,难度适中。答题时应注意串台词口语化的特点以及表达的场合、介绍的对象、表达的目的等因素,同时还要结合题干考虑其中的隐含信息,如听众对象应为与我们一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举办晚会的目的在于讴歌青春等,这样在拟写时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对象和目的,写出的串台词自然就会充满激情和活力。后者命题指向明确直接,重点在于对语言风格转换的考查,难度较大。答题时首先要根据

喻体特点读出本体,然后再理解题料中涉及的成语的含义,这样自然就会明白整个语句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语言的转换。就上面两道试题涉及的能力要求来看,并未超出现行高中教材要求的范围,都属于高中学生应达到的语言能力水平。除以上两道试题外,2003年、2005年全国卷相关试题也就语言风格分别提出了“亲切、友善、生动”和“措辞文雅”等具体要求。这些题型都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同时关涉到学生语言的品位和层次。它们的出现一方面对考查评价高中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对指导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改变语文教学概念化、虚拟化以及学生语言贫乏化的倾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语言得体”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能够根据表现方法、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基本得体 。”(《考试说明》 )这是高考的语言能力考查项目之一。得体,就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 ,以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它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说话要得体, 学生是懂得的,但怎样才算得体,如何做到得体,就不太明确了,操作起来,错误较多。因 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弄清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运用的变 化的主要类型、规律和方法;难点在操作方法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因语境条件变化而引起语言表达的变化的基本类型和规律。(知识目标)

2.学会根据不同语境采用不同表达形式,做到语言得体的基本方法。(方法目标)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5分钟)

看例题[1](投影仪投影)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 区的军民,凡是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思考:为什么在一段话内对“白求恩”这同一个人,分别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 “白求恩同志”三种不同的称呼?

引导学生分析。提示:注意前后词语的呼应“……的人”——“白求恩”(泛称),“受过… …工作的”——“白求恩医生”(职业),“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革命队伍内)。 可见,同一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场 合、对象、目的和语体风格来选择相应的句段。(板书)

(二)达成教学目标※(20分钟)

如何做到语言得体?

1.注意场合、对象的不同(板书)

举例题[2](投影)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 后天晚上去她家里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问:(1)转述时,哪几个要求不能缺漏?

(事件、人称和称谓、时间、地点)

(2)同一件事,对珊珊说与对郭老师说有什么区别?(人称和称谓的变化、时间的转换)分析后 要求学生写出转述内容。(1992年高考全国题)

2.注意表达目的的不同(板书)

举例题[3](投影)

根据下面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目的(二)向别 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问: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写的说明文字,应写些什么?哪些内容不能缺?

讨论回答。(质地、形状、色彩〈图案〉、盒内物品→失物特征)

问:推荐自己用过的文具盒,又该怎么说?

讨论回答。(质量、用途、外观、价格→值得选购)

可见,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也应有所区别。(布置学生课后写出这两段文字, 下一节课检查)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九
《告别“语言营养不良症”》

告别“语言营养不良症”

说到学生作文中的网络语言,我总爱把它们比作“洋快餐”:外表光鲜,但缺乏营养;偶尔适量食之感觉胃口大开,过量频繁进食则有害无益,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我们班小永的作文就得了这种“病”。

又是一次小组评改作文的时候了,组长又拿着小永的作文来“告状”:“老师,您看!我们都读不懂小永的作文。”我拿起一看,小永的作文又呈现出典型的“网络聊天体”:“偶耐偶滴巴巴麻麻,他们‘辛苦’地培养偶长大„„”令人可笑又可气的是,“辛苦”一词还被他画成了“新裤子”。

看着这似乎来自火星的文字,再结合小永平一贯的写作“风格”,我认为这样的作文并不是偶然之作,更不仅仅是学生图新鲜、爱炫耀的外在表现,而是当“语言缺乏营养”时,学生习惯用网络语言代替的一种表现。

一说起小永的语言缺乏营养,他委屈地撅起了嘴,翻开摘抄本给我看:“老师您看,我可注意摘抄好词好段了,怎么作文还是缺‘营养’呢?”

小永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困惑,同学们都望着我。我引导他们:“我们想一想,平时妈妈做饭的时候,是不是把菜买回来就可以了?”

“不是的,还要洗菜、择菜、炒菜呢!”

“对啊,我们摘抄只是买菜的过程。把好词好段灵活运用到作文里,才是最终做成香喷喷、有营养的饭菜的过程啊。自己只有写出优美句段来,会灵活运用好词语,作文才能避免出现‘满是网络聊天词’的现象。”

“哦。”同学们都点点头,若有所悟。

我继续说:“那么我们就请那些大家公认的作文优秀的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经验吧。”

小方站起来说:“我非常注意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到积累的词句。比如上一次作文我写了自己到王屋山游览的经历。当我亲眼看到王屋山的时候,摘抄本上的好词好段仿佛都向我跑了过来。比如《桂林山水》、《庐山的云

雾》中对山的描写啦,一些写山的古诗啦,等等。我把它们都变成自己的话写到了作文里,结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小方的发言又清楚又简洁,大家都为她鼓掌。

梦洋说:“我喜欢在QQ上和同学聊天,不知不觉地把一些词语也带到了作文里。写多了,不但别人看不懂,自己也觉得特别没意思。再写作文,每当我想用那些网络语言的时候,就先告诉自己等一等,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词语来代替它。比如我在日记中想写卖火柴小女孩的生活是‘杯具’,就感觉不太准确、不庄重。于是,我便认真回想有没有可以代替它的词句。我想到了‘可悲’、‘不幸’、‘悲惨’等词语,比较之后终于确定了最准确的词。”

梦洋的话给大家启发最大,小永特别卖力地为他喝彩。

就这样,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是为小永支招,更像是对自己写作经验的讨论。当然,更是向“营养不良语言”开战的宣告了!

与地方告别语言篇十
《语言得体》

相关热词搜索:告别语言 大班语言小动物告别会 地方语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与地方告别语言”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与地方告别语言"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38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