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中华上古

中华上古

2016-11-15 11:24: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华上古(共4篇)中国上古大神中国上古大神【伏羲】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袭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显赫。然而,自古至今,关于伏羲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讼不已。伏羲是人还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还是两人?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理清太昊伏羲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上述这些问...

中国上古大神
中华上古 第一篇

中国上古大神

【伏羲】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袭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显赫。然而,自古至今,关于伏羲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讼不已。伏羲是人还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还是两人?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理清太昊伏羲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上述这些问题便会自然得到解决。

伏羲,又作宓(音“密”)羲、疱牺、包牺、伏戏,亦称戏皇、皇羲、太昊、包犠(同“羲”音),史记中称伏牺。伏羲聪明过人,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其实伏羲并非人首蛇身,而是真正的道家的创始人,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示道。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音“古”,义渔网),用于捕鱼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太昊伏羲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徙治陈仓,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相传伏羲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创文字、古琴。

中国上古神话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补天,在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做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称女阴、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金甘肃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创造了人类,又使其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70样东西。一说女娲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时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音“磊”,古代指耕地用农具),教民稼穑(音“驾色”,泛指农业劳作)饲养制陶纺织及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谥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所谓“姜”,就是牧羊人,“女”字底显示出这个姓氏有着古老的母系社会的遗存。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姜氏出自于一个游牧或者半游牧的民族。纵观神农氏起源各争议地,南方各地显然属于附会,唯有宝鸡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认定神农氏为宝鸡人。神农氏有八世和一人两说。八世说中,前两世神农葬于出生地宝鸡,第八世葬于南方;一人说中,神农葬于宝鸡。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已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

【中华上古】

【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前2697年-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端,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违纪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制始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音“磊”)祖、嫫母等四位夫人。有《黄帝内经》传世。【中华上古】

【盘古】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开天辟地的神。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打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了出来。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季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酣睡变成了雨露。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中国上古文化
中华上古 第二篇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什么是神话?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解答的问题。我国古来就连神话这样一个字眼也没有,这也还是近世纪从外国输入进来的。神话这个字眼,看起来很容易叫人迷惑,由于它本身所包含的神怪幻变的因素,一般人每每认为所谓神话就是和现实生活无关,而是从人类头脑里空想出来的东西,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国内研究神话的著述还不多见,“什么是神话”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只能引用高尔基的话来作解答。

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①这就说明了神话的产生,也是基于现实生活,而并不是出于人类头脑的空想。高尔基又更明白地告诉我们说:“要把费尽一切力量去为生存而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氏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②这就更说明了神话的产生,是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当我们研究神话起源,古代每一时期的神话所包含的特定意义,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时候,都不能离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劳动和斗争,而凭空地推想。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神话的起源。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原始人“进入历史的时候,还是半动物的,因而也是十分贫困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计划经济。集体劳动与平均分配,在这里是以原始人同周围自然作斗争中的极其薄弱的装备为其基础的”③。所以在原始公社制度下虽然没有人对人的剥削,但原始人却是自然的奴隶。他们被贫困和生存斗争的困难所压倒,起初还没有脱离周围的自然界。在长时期中,原始人无论对自己还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都没有任何有联系的观念。后来才逐渐开始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有了极有限的幼稚观念。再后一点,当人类的“两手教导头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两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④,原始人才开始在自己的想象中使周围世界布满了超自然的存在物——神灵和魔力。他们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风雨雷电的击搏,森林中大火的燃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虹霓云霞的幻变,产生了巨大的惊奇感觉。惊奇而得不到解释,于是以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东西,管它们叫神。他们不但把太阳、月亮等当做神,还把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甚至微小到蚱蜢那样的生物,也都当做神来崇拜⑤。这就近似所谓万物有灵论。从这些蒙昧的观念中,产生了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而这种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正是原始人从劳动中发展起来的日益聪明的头脑所创造出来的,也正是原始社会低下生产力的一种反映。

现存唯一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全书共分十八卷,原题为夏禹、伯益作,实际上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一人所作。根据我的初步考察,此书大概是战国初期到汉代初期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成书最早,约在战国初期到中期。

二、《五藏山经》五篇和《海外经》四篇,成书稍后,约在战国中期以后。

三、《海内经》四篇,成书最迟,约在汉代初期。

三个部分的分法,是采取蒙文通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上发表的《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一文的说法,我认为这种区分,很有见地。一般把《五藏山经》算是一个部分,把“海外”、“海内”各经及《大荒经》以下五篇又算是一个部分,前者简称“山经”,后者称为“海经”。这种划分,未尝不可,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划分,没有从内容实质做深入研究。蒙先生却首先提出:“《海外经》四篇所载之地,皆在《五藏山经》所记之地的四周,其山水国物又多有与《海内》、《大荒》重复者,而独不与《五藏山经》重复,可知《海

外经》与《五藏山经》当是一个著作的两部分。”可谓是巨眼卓识。

世界上的几个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埃及等,古代都有着丰富的神话,希腊和印度的神话更相当完整地被保存下来。只有中国的神话,原先虽然不能说不丰富,可惜中间经过散失,只剩下一些零星的片段,东一处西一处地分散在古人的著作里,毫无系统条理,不能和希腊各民族的神话媲美,是非常抱憾的。

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鲁迅先生著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列举了三点:

一、因为中国民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大自然的恩赐不丰,很早便以农耕为业,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玄想,不能把往古的传说集合起来熔铸成为鸿篇巨制。

二、又兼孔子出世,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实用的教训,上古荒唐神怪的传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绝口不谈,因此后来神话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不但未曾光大,反而又有散亡。

三、是神鬼不分的结果。古代的天神、地祇、人鬼,看来虽然有分别,实际上人鬼也可以化做神祇,人神淆杂,原始的信仰便无从蜕尽,原始的信仰保存,新的传说便经常出现,旧传说受了排挤僵死了,新传说正因为它“新”,也发不出光彩来,实在是两败俱伤。

以上几点除第一点可商之外,第二点中,还包含一个神话转化做历史的问题,值得提出来补充说说。

做历史,大都出于“有心人”的施为,儒家之流要算是这种工作的主力军。为了适应他们的主张学说,他们很费了一点苦心把神加以人化,把神话传说加以理解性的诠释。这样,神话就变做了历史。一经写入简册,本来的面目全非,人们渐渐就只相信记载在简册上的历史,传说的神话就日渐消亡了。

例子是多的,如黄帝,传说中他本来有四张脸,却被孔子巧妙地解释为黄帝派遣四个人去分治四方①。又如“夔”,在《山海经》里本是一只足的怪兽,到《书·尧典》里,却变做了舜的乐官。鲁哀公对关于夔的传说还有点不明白,便问孔子道:“听说„夔一足‟,夔果然只有一只足吗?”孔子马上回答道:“所谓„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足,意思是说:„像夔这样的人,一个也就足够了。‟”②孔子的解释虽然不一定真有其事,但从这里也就可以见到儒家把神话历史化的高妙。历史固然是拉长了,神话却因此而遭了厄运,经这么一改变转化,恐怕委实会丧失不少宝贵的东西,而从神话转化出来的历史也不能算是历史的幸事。

高尔基曾经说过:“古代„著名的‟人物,乃是制造神的原料。”这话是不错的,历史人物转化做神话人物,完全是有可能的。显著的例子,如伊尹、成汤、傅说、姜太公、李冰等,他们既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而后世人们传说,又在他们身上附会了不少神话的因素。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不算很少。推而广之,就是尧、舜、禹等,也完全有可能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著名领袖,确实替人民干了不少好事,受到人民的尊崇敬爱,因而在传说中将他们神话化了,终于让他们上天去成了神。

中国古代神话,它本身就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它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对于后世文学,不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到我国文学作品最早的是《诗经》。《诗经》是我国民间诗歌的一部最早结集。像禹、契、后稷这些神性英雄,都受到《诗经》作者们的热情歌颂。其中《玄鸟》和《生民》两篇,叙写契和后稷诞生的神异,看得出来是取材于神话的,两篇诗实际上也都成了契和后稷诞生神话最早的文学记录。《大东》里首次出现了织女和牵牛,虽然诗人是把它们作为两个星座在咏叹,但是牛郎织女神话的影子已经隐约可见了。

以后的一部重要诗歌结集是《楚辞》。《楚辞》的主要作者是战国中年的屈原。经近人考

证,屈原所作有《离骚》、《天问》、《招魂》、《九章》、《九歌》、《远游》等篇。在这些篇章里,屈原运用神话材料,上天下地驰骋其丰富的幻想,以抒写他对当时楚国腐败政治的忧愤,从而表达出他热忱的爱国主义倾向。其中尤以《天问》一篇,神话材料运用得最多,作者的忧愤也最为深广。《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奇兀的问题,除神话外,还包括历史、传说乃至仙话。自然以神话的比重最大。它记述了女娲、羿、鲧、禹、简狄、后稷、舜、王亥、伊尹等人的神话,有些神话还是首见,成为原始的记录。如鲧神话中的“鸱龟曳衔”一事,“化为黄熊”一事,羿神话中的“射河伯、妻洛嫔”一事,“献蒸肉之膏后帝不若”一事等,都是。 在《诗经》之后,《楚辞》之前,还有一部受神话影响而写作的游记体的小说《穆天子传》,写周穆王西游见到西王母的故事,开了以神话素材为文学作品的先例。此书不少人以为是实录,其实只是运用神话材料又根据一些历史的影子随笔点染成功的一部小说,《四库全书》以之入小说家类是正确的。这部作品描写的虽然只是一个国君的巡游,并且重点放在和西王母的关系上,但是它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伟大旅行家所见的广阔天地,使人心胸开朗。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神话的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战国时代文学作品取材于神话的,还有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前者描写神女瑶姬托梦于楚怀王,在梦中向楚怀王倾诉情爱;后者描写宋玉在作《高唐赋》之后,自己也梦见瑶姬,得睹瑶姬的容颜仪态之美和服饰之盛。据章炳麟《菿汉闲话》二十五说,宋玉之作《高唐赋》,实在是假借男女欢爱为辞,告诫襄王须要注意秦人觊觎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其说见解很独到见解。从《高唐赋》对巫山形势险要的描写看来,是有这个用意的。至于二赋所写的神女瑶姬,则原本于《山海经·中次七经》“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那一段记叙,可见确实取材于古神话,也发扬了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到了汉代,受神话影响比较明显的,或者说,取材于神话较多的,要算是“赋”这种文体了。从形式上,当然也是继承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而来,但在内容上,却大多是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以夸耀宫室、苑囿、游猎、都邑之盛为主而供帝王们欣赏的,即使里面有一点讽谏的意味,也不过是所谓“讽一而劝百”,实际上起不了多少作用。所以汉赋里的神话材料运用,看起来虽然层出不穷,许多神话中的人名、地名、物名都用上去,可是考察它的实际,不过是为了点缀文章,使浮夸的文体更添上几分奇诡和艳丽,其实意义不大。就中张衡的《西京赋》描写了汉代的杂技歌舞,《东京赋》描写了大傩逐疫,出现了许多神仙和鬼怪,写得如火如荼,算是运用神话材料比较好的。

三国时代曹植为了纪念他的爱人甄后,模仿《神女赋》写了一篇《洛神赋》。在这篇赋里,曹植把甄后比为洛水的水神宓妃,极力描写了她的容态、举止及服饰等,又把屏翳、川后、冯夷、女娲等人拉来作为陪衬,使所写情景,陆离光怪,烘托了洛神不同于凡众的神性美,达到了他所要描写的目的。但是,这篇赋的基调是带着感伤情绪的,和神话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并不相合。

对于汉魏六朝的诗歌,神话也有影响。大约成于汉末建安时代(公元196—219年)的《古诗十九首》里有一首《迢迢牵牛星》,全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作者对所写人物抱着充分的同情,诗句是美丽而朴素的,感情也是健康的,是自有以牛郎织女神话为题材而写作的诗歌中最早也是最好的一首。

晋代诗人的诗作中有阮籍的《咏怀》,诗句如“夏后乘灵舆,夸父为邓林”、“应龙沉冀州,妖女不得眠”;郭璞的《游仙》,诗句如“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等,亦多取材于神话。在这些诗作中,诗人们借神话抒写了他们忧时伤世的心情和高蹈遗世的向往,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也还是有其进步性的。运用神话材料入诗显得最有力量的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两首,一首写夸父追日,另一首写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确是写得凛凛有生气,将古神话里几个神人的斗争精神充分表达了出来,所以鲁迅在《“题未定”草六》一文里给予了高度肯定。魏晋六朝笔记小说中像张华《博物志》里所记的织女【中华上古】

支机石,干宝《搜神记》里所记的盘瓠、蚕马,殷芸《小说》里所记的牛郎织女,都带有一些神话小说的味道,但也只能算是神话小说的雏型,说它们是原始记录的神话材料也可以,因为这些小说的作者并没有有意识地做小说,更没有有意识地以神话材料做小说。唐人小说中具有神话意味的是很多的,较著名的如王度的《古镜记》,取材于轩辕黄帝所铸造的一面古镜的神话;李朝威的《柳毅》,写柳毅和龙女恋爱的故事,是受了佛经文学和自古相传的鲛人神话的影响;李公佐的《李汤》,写禹擒水怪无支祁,是受了古代夔和山神话的影响。后两篇作品问世以后,马上又成了新神话,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为他们造像,还为柳毅修建了洞庭神君庙。小说、戏曲模仿《柳毅传》的,人物形象涉及无支祁的,更是所在多有。

神话对唐代诗歌的影响尤其显著,不少诗人的诗篇中都有神话方面的取材。尤其是盛唐时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诗作里经常有神话典故被运用。如《大猎赋》的“五丁推峰,一夫拔木”;《上云乐》的“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登高丘而望远海》的“精卫费木石,鼋鳌无所凭”;《古朗月行》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把酒问月》的“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感兴八首》的“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等等。取材范围很广,或借景以抒情,或取譬以言志,随笔点染,纵横无碍,足见诗人的胸襟和才气,以及他对神话的喜爱。在李白取材于神话的诸诗作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等篇,几乎全用神话传说材料组合而成,虽然表面看来驰骋于幻想,实际上却是借以抒发他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的不满。《梁甫吟》一篇,甚至谈到“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描写更为豁露,感情也更为激烈。说李白大部分取材于神话的诗作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当不为过。

除李白外,中晚唐诗人中,还有卢仝、李贺和李商隐,都喜欢拿神话材料来作诗。但是他们的诗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神话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运用得较好,而在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继承这方面就差一些了。所以在诗歌的园苑中,他们虽然都能够别开生面,斐然成家,但比起屈原、李白这些伟大诗人,还是要略逊一筹。

宋代以后,神话在小说、戏曲方面仍继续起着显著的影响。小说方面,宋人作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说西王母池有蟠桃树,显然是根据古神话中西王母瑶池及仙桃等记叙而来。明人小说《盘古志传》(我未见)、《有夏志传》、《有商志传》,都是大量取材于神话,将神话与历史杂糅编写成的东西,文笔陋劣,殊不足观。明末周游还著有《开辟演绎通俗志传》六卷,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周武王伐纣,文笔较我所见的《有夏志传》、《有商志传》为佳。并且还将一些民间口头传说的东西加进去,因此比较活泼生动。如写盘古开天辟地,就加了斧头和凿子这两种劳动工具,比《三五历记》所写盘古一个人在那里作神秘的阴阳变化要优胜多了。明代小说取材于神话的,最著名的有《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书。《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除了受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努曼的影响以外,差不多可以说就是李公佐小说《古岳渎经》中无支祁形象的移植。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精神,又是和古神话里“共工与颛顼争帝”(《淮南子》)、“刑天与帝争神”(《山海经》)那种“叛逆”精神息息相通的。就是书里所写的有些神人如灌口二郎、巨灵神等,物事如王母蟠桃、五庄观人参果等,也都是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的。《西游记》不愧是发扬了古神话精神而创作的一部伟大的神话小说或童话小说。《

华夏上古大神简介
中华上古 第三篇

华夏上古大神篇【中华上古】

三清道尊篇

天界诸神篇

女性天神篇

华夏上古大神篇

盘古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

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据比

据比中国上古创世神之一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出自山海经【据比的尸体垂头 散发,少了一只手】山海经所谓 尸者,大都遭杀戮以后之景象,所以推测应该是个人形

的天神。

烛阴

【中华上古】

烛阴又称为烛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人面龙身的神,据说其身体通红、长达千里。烛阴居住在中原北部的钟山,在山上俯瞰世间。它的两只眼睛是上下排列的,一只代表太阳、一只代表月亮,烛阴放出的神光照耀整个大地,但是如果它同时睁开两只眼睛,那么大地就会被酷热烤焦。烛阴不用饮食,很少呼吸,古人认为烛阴的吹气会导致大风,因此认为冬天就是它在用力吹气、而夏天则是它轻微的吐气。这个神明显来自古代对气象的自然崇拜。 《山海经》原文:“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眼睛竖生,眼睑是两条直缝),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人面,蛇身,居钟山下。”据考证,烛阴是中国神话中创世者盘古的一个重

要原型,也有说法说烛阴是后来火神祝融的起源。

女娲

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

炎帝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女神
中华上古 第四篇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女神、女仙、女妖

1.

女娲: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以泥土造人,后熔彩石以

补天,为人族圣母。

2

常羲

,月神,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

3.

羲和

,日神,与常羲同为帝俊之妻,生有十只金乌。

4.

后土,又称后土娘娘,十二祖巫之一,后化身六道轮回,掌阴阳,

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

5.

嫦娥,大巫后 羿的妻子,美貌非凡,因

偷吃仙丹,飞天成仙,住

在月亮上的广寒宫,与月

兔为伴,后被封为太阴真

君。

6

西王母

,住在昆仑仙岛,

其摘种的蟠桃,食之可长

生不老。相传为玉帝昊天

之妻,七仙女之母。

7.

精卫

炎帝之女,

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

以死后化身为鸟,

名叫精卫,

常常到西山

木石以填东海。

8.

九天玄女

传说她因除暴安民有功,

玉皇大帝

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

9.

女魃

神话中的旱神,

相传为黄帝之女。

《山

海经》描写,蚩尤起兵攻打黄帝,黄帝令应龙

【中华上古】

进攻冀州。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以狂风骤雨对付应龙部队。于是,黄帝另女魃助战,女 魃阻止了大雨,最终助黄帝赢得战争。

10.

云霄、碧霄、琼霄

三霄娘娘,截教通天教主的弟子,与赵公明交好,并持有混元金斗与 金蛟剪两大法宝。封神大战

中,云霄被老子用乾坤图裹

去,镇压在麒麟崖下;琼霄被

元始天尊用三宝玉如意击中

天灵而亡,送上封神榜;碧霄

被元始天尊用法宝(玉盒子)

化为血水而亡,送上封神榜。

轩辕坟三妖,

《封神演义》

中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女娲作出了无

礼行动

(作了首邪恶的诗)

使女娲异常愤怒,

命令轩辕坟三妖

——

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

迷惑纣王使殷商毁

灭。三妖受女娲娘娘之命,分别化身唤作苏妲己、胡喜媚、 王贵人,侍奉商纣王,祸乱朝纲。


中华上古相关热词搜索:中华上古神兽 中华上古文明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华上古”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华上古"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395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