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2016-11-19 10:08: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海上钢琴师影评(共7篇)海上钢琴师影评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曾经在选修的影视鉴赏课上为1900那副玩世不恭,莫衷一是的表情,为他那不被羁绊的优雅与淡定所震撼,在这夜深人静时,再次醉于那引人入胜的故...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一篇

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

曾经在选修的影视鉴赏课上为1900那副玩世不恭,莫衷一是的表情,为他那不被羁绊的优雅与淡定所震撼,在这夜深人静时,再次醉于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丰富贴切的影像风格,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陶醉思索的深意里,《海上钢琴师》--一部优秀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元素一个都不缺!

1900曾用钢琴向麦克斯展示他的阅人能力--用音乐诠释表面形象与性格不同的四个旅客:小调上的激越转折描绘与情夫私奔的老女人;一段表现沉思与回忆的抒情旋律刻画了好像深深陷入前尘往事的伤感男人;然后富于张力的探戈节奏切入,一个泪流满面的风尘女子正与人相拥共舞;最后,慌乱跳跃的旋律又讽刺了一个穿着偷来的礼服混迹于头等舱的不速之客。那一段段精到的音乐告诉我们,通过形形色色的乘客,1900早已对陆地上的一切了然于心。那四位乘客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与其说是1900在用音乐诠释那几个乘客,不如说是那些优秀的配角在诠释音乐,他们每个人都散发着百老汇名伶,优雅而幽默的味道。

影片充满了精彩绝伦的戏剧化情节,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段落是那场技艺的较量。美国的爵士大师谢利,骄傲自大地登船,想与1900一较琴艺高下。来自陆地,来自那个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陆地的谢利,人生的百般玩味让他成为用钢琴表达情感的大师,输给了1900,输给了生于船,长于船,船与钢琴成为他全部的1900。因为他并不是用钢琴表达,而是用钢琴呼吸--从很久以前的某时开始,他们早已合而为一。

和谢利较计胜利后,1900声明在外,唱片公司到船上来给他录音,他看到了窗外容貌质朴秀丽的女孩,于是弹出了发自心底最淳朴,温柔,动人的爱情旋律,1900早已领悟了钢琴的精髓:随性而动,随感而发。但他的爱情却未能适时表达,女孩下船前轻轻的一吻,成为1900一生关于爱的全部回忆。既然生于维吉尼亚,也要死于维吉尼亚;既然选择钢琴作此生的唯一,也要甘愿放弃世间的种种诱惑和生命中扣响心弦的其他事物,比如爱情。

《海上钢琴师》中,船是1900唯一的栖身之所,而钢琴是他唯一的栖心之所,身心都有了寄托,1900把自己藏在来来去去的数千乘客中,享受着“大隐隐于市“的不为人知的幸福。城市,市1900无法掌握,无从认知的世界,那陆地太大太大,他在悬梯抛下礼帽,让上天决定自己的去向,结果帽子落进了海里。最终,他再也没有过离船的念头,即便是麦克斯绘声绘影地描述陆地上的一切,或者那名利,金钱去诱惑,甚至爱情,甚至生命,都无法让1900离船一步。

谁见过比《海上钢琴师》更”虚假“的环境?那样的与世隔绝都不曾在我缺乏想象力的梦里出现;谁又见过比1900更”真实“的人?他那种偏执,敏感,深情,悲观,自我围困,自我超越。。。。。。无一不是有史以来所有天才艺术家最真实的写照。1900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我们都是一个复杂的人,生存于复杂的世界,就会有复杂的选择。当1900站在从此岸到彼岸的两难境地时,他弃绝了复杂,选择了最单纯美好的音乐和船上的漂泊生活。现代人”入世“的人生观未必比1900的”隐世“哲学来得高明。选择现实,抑或逃避现实,而现实又是什么呢?到底哪一种选择更难把握,哪一种命途更为艰险?

观看1900的一生,美的纯粹,辉煌到极至。1900虽然在自己的封闭世界里孤独地生活,但这种逃避正是超脱的结束,在只有钢琴和音乐的世界里生活是一种太奢侈的幸福,我们又能有几人有这逃避的勇气呢?

一辈子只住在一个地方,一生只睡在一个人身旁,这是单纯的幸福理想。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却依然可以选择守望自己的心灵。在一个虚构的,甚至是荒诞的故事里,让自己相信,就像小的时候我们相信童话,相信王子和公主可以永远的快乐生活在。我相信,生命漂流的终向,会是岁月娴静,一派天然。

我眼中的幸福

是找个有海的地方

和她一起

看蓝

终老

。。。。。。

你呢?

灵魂?孤独?信仰

——自由的《海上钢琴师》

影片介绍

《海上钢琴师》(La La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制作与1997年7月。最早在意大利上映也就是1998年10月28日,此后逐渐在其他国家上映。

获奖情况: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颜尼欧.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 。

1999年欧洲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99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制片人、最佳剧本(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另,颜尼欧.莫利克奈因本片原创配乐的创作和研究工作而获得特别银丝带奖。

2000年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公会电影奖-银奖最佳外语片 。

200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颜尼欧.莫利克奈)。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故事介绍:1900年元旦,维吉尼亚号邮轮到达美国纽约,人们望着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大声欢呼着“America”。而邮轮上的添煤工丹尼在头等舱寻找着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值钱的东西,结果却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儿(这恐怕是后来最有价值的“东西”)。丹尼收养了他,教他读书、写字。并给孩子取了一个奇特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由于这个孩子没有任何身份的证明,丹尼为了保护他而不允许他离开船舱。直到8岁那年,父亲丹尼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而送命,1900参加父亲海葬仪式的时候突然听到美妙的音乐声,旁边的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music”。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在晚上来到餐厅里的钢琴旁信手弹奏,从来没有人教他他却弹出美妙的曲子,船长问他“Nineteen hundred, all of this is entirely against the regulations”,1900转过头回答说“Fuck the regulations ”!从此便开始了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

1900此生从未下过船登上大陆,在维吉尼亚号上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船上认识了好友知己max,也爱上过一个女孩儿,可是最后还是和破烂的邮轮一起被炸毁在海上。即使他击败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Fuck jazz too)使他名声大振,但这些似乎都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之后有人找他录制唱片,而录完唱片1900才明白这些人是要把他的音乐拿去为他卖钱换取所谓的名声,1900立马拿走唱片说“I won’t let my music go anywhere without me ”。或许在录制唱片的时候1900偶然看到并且爱上的那位女孩(是那位手风琴匠的女儿),对爱情的憧憬使他曾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船去开始新的生活,甚至他想那张唱片送给她(唱片

最终没有送出去,所以被他亲手毁掉,而max却把它粘好并藏在钢琴架里,而这也成为这位天才钢琴师唯一流传于世的曲子)。可当他在走到船梯上看到了迎面而来的巨大繁华如迷宫一样的纽约市,1900伸手把自己的帽子扔到海里,从此和这个世界擦肩而过。

电影语言分析

摄影:1、导演采取极端的浪漫主义,构建了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诗意“史诗”影片。因此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走入两个极端:西方有人称他为“最好看的烂片”,当然也不乏佳作的称赞。其实没有统一的答案,导演想要表达的初衷只有一个,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理解却千差万别。用一句永不过时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在与你自己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优秀的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天赋赢得声誉和功名。站在这样的角度对待这部影片,那么它肯定是过于理想太过虚假或者是难以接受。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应当属于古典电影的范畴,精神上偏向于形式主义,因为它既没有现实主义那样过于追求准确而忽视了艺术美感,也并不只是单单注重各种夸张技巧的形式主义。

2、影片开头便是一个大远景镜头,然后逐渐移动拉近到中景,max出现在镜头前,坐在潮湿的台阶上擦拭着他的小号,画外音慢慢告诉观众他的心里想法,他开始逐渐回忆这个故事。在这部影片当中,出现了很多特写镜头,比如说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向1900挑战时不可一世的面部表情,而对1900轻蔑的微笑却露出自己嘴里那

两颗门牙之间巨大的缝隙,其中一颗上面还有一小块铂金来补齐牙齿。这些微小的事物被摄像机特写放大到抽象,其中暗含着隐喻,也许是想告诉观众尘世的人在不断追求着外表的光鲜和完美却忽视了灵魂身处的巨大空洞,与1900天真的笑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两人斗琴时旁观者夸张的脸部表情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的那双眼睛。这双眼睛从小时候到长大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永远都是那双干净、无邪、澄澈的大海一样蓝色的眼睛,具有一切大海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1900灵魂的高贵和单纯,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和尘土。和前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导演的倾向性和思想内涵,而且导演在整部影片里用大量的镜头来表现这双眼睛,更能说明这一点。

3、从总体来说,影片的色调是明亮而偏向于暖色系。当然,影片命名为《海上钢琴师》,就不能少了大海的颜色,在大多数的时候蓝色代表着忧郁、孤独这种冷色调的心情,在影片当中1900就是这样一个在现实里非常孤独的人,对父亲的爱、和max的友情以及对爱情的朦胧憧憬也许是他生命当中仅有的温暖回忆,大多数时候陪伴他的只有音乐和海洋。他在维吉尼亚号看着一船又一船的人们怀着幸福和希望到达美国然后大喊“America”,为这些人弹奏舞曲,用音乐诠释生活和生命。他不是高高在上赐予别人音乐而是在人群边缘冷眼旁观,天生的孤独造就了他敏锐的触觉,用人世百态和人生的种种情感来作为音乐的素材,信手拈来,琴键在他指尖流淌,弹奏出对于生活的真诚。同样在西方蓝色代表着自由和冒险,1900看似终年囚禁在一艘船上,但在精神上绝对自由,相比于那些整日在陆地上奔波的大众,身体和精神被命运双重束缚,1900又是幸福的。

即使是在本应十分阴暗的邮轮底层,导演也借助于添煤时的火光或者橘黄色的灯光使船舱看起来明亮而温暖,所有人物的脸部都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没有某些先锋电影中那种半明半暗的脸或者被帽檐完全遮住脸部光线的画面出现过。无论在什么地方,人物的脸始终是暖色的,有点类似于《勇敢的心》里的那种效果,尽管没有后者那种整部影片基本都是柔美朦胧的自然光运用。但在人身上大致类似。在这部影片里,蓝色这种传统上冷色调的作用被减弱,加进去的是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亮光是十分纯洁安静的,恰如1900的音乐。

剪辑:影片在剪辑上做了很大的功夫,很多地方还是可圈可点。比如说在影片中有一段1900去三等舱偷偷亲吻那个熟睡中女孩时,3分钟左右的时间差不多用了24个镜头,不算很多,

也比不上《战舰波将金号》里的“敖德萨台阶那一段”精确复杂。但是镜头的各种切换和运动都十分准确的表达了1900当时的心情。

有时镜头会移动在1900的前方,1900在镜头前一边走一边寻找,左右搜索,观众无法看到1900前方的景观,这就告诉我们此时他也还没有找到她的铺位。有时候镜头会围着他转,说明这时1900很迷茫,没有任何头绪而发现。镜头以一个跟随者的姿态跟着1900的脚步,或者充当他的眼睛,看到船舱里具体的一些情景,比如熟睡的妇人和哭泣的小孩等。最后切到他背后,突出一条过道,明确的告诉观众那位女孩就在这条过道的某一个铺上。其中有一个镜头用意很明显,凸显1900的单纯之处,当他偷偷亲亲吻她之后,女孩翻身,吓得他立马像一个小孩一样跑开了,怯生生的眼睛在一张床架后面望着女孩。

导演还做了一段精心的安排,Jelly Roll Morton 来挑战1900,两人在大厅斗琴。

起初大厅中一片轻松的气氛,随着max看到Morton影子后音乐的戛然而止而宣告结束。所有人转过头注视着雕花玻璃外的Morton,灯光师故意把Morton的影子放大投到玻璃上,就像动画片的山洞里巨大的吃人恶魔还没有走过来,恐怖的影子已经蔓延到脚下。伴随着Morton的到来,气氛变得逐渐紧张,左右人都在下面悄声议论,当然只有1900的表情依旧是那样的平静。随后便是两人精彩的斗琴部分,摄像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不断地从正面和侧面烘托两人高超的琴技,钢琴师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陶醉的神情,在琴键上飞驰的手指;周围人群的议论,一动不动的身体加上瞪大了的眼睛,半张着的嘴以及来回飞快变化的琴弦,脸上逐渐密集的汗水等等镜头之间的快速切换。此外摄像机在不同位置拍摄,又给观众传递了许多信息。仰拍Morton,突出了他的“高大”、过分自信和来者不善。从一开始镜头里的1900就处于Morton的下方,以此来显示Morton的敌意。就像中国武侠小说里面描写的那样,主角没有登场之前龙套都是多么多么的厉害,后来主角登场收拾他们就像掰断一根牙签一样容易。Morton从一开始维持着一个绅士的做派,行为举止僵化腐朽,充满了虚假和做作,相反1900则是很随意,两手叉腰或者插在兜里,随和的表情不似Morton高高在上。Morton代表着世俗里被金钱、欲望、名声、地位所迷惑的人类,1900则导演希望人类回归本心的具体表现。

普多夫金曾经说过“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于剪辑”,而在斗琴过程中最激烈的部分也就是1900“发挥出十二成功力”的一段,两分钟不到用了一百多个镜头,属于典型的交叉蒙太奇。镜头之间随着音乐而飞速切换给观众营造一种狂风暴雨般的视听感受。其余部分大多数都是平行式蒙太奇的运用,在电影的好几个镜头中都出现了船到达纽约港口人们看到自由女神像时的欢呼声。反复的出现,只是人不同而已,又有大批大批的人怀揣着“梦想”到达美国。这应该是复现式蒙太奇的运用。

声音:曾经有人认为声音会给电影以致命的打击,这是在《爵士歌王》开创有声电影时代后评论家的论断。现在恐怕很少有人去聚精会神的看一部默片。声音已经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一部影片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比如《泰坦尼克号》中那首流传于全世界的《my heart will go on》,电影本身的情节很老套,除了一些先进的特技和演员本身高超的演技外,赚取观众眼泪和钞票的恐怕就是这首歌了,这首歌带给了影片巨大的成功,更加说明了声音的重要性。很多电影大师都是运用声音的高手,比如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交响乐和使用原声是他永恒不变的主题。《发条橙》里雄壮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闪灵》中的原声和一些类似交响乐很能震慑人内心的音乐已经深深刻在观众的脑海中。很多影片正是凭借动听的配音取得成功,像《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燃情岁月》(legend of fall)、《珍珠港》、《勇敢的心》、《闻香识女人》等等中的配音被视为经典配音。当然这些只是电影声音的一部分。影片中那些零散的、间断的声音往往起提示作用,告诉观众即将发生的故事是激烈的冲突还是温柔的抒情场面,往往在影片高潮部分音乐也随之高亢,反之亦然。

由于这部影片自身的特殊性,整部电影不需要用额外的配音,讲一个音乐天才传奇的一生,必然会涉及到他过人的琴技。这些音乐自然而然成为配音的最好选择,而成为电影的第二语言,而且1900的曲子往往是即兴而作,不同的音乐往往是他不同时刻心情的外在流露,是他表达思想的工具。孤独、思念等等的情感通过一首首的钢琴曲告诉给观众。他自己曾说过“Fuck the regulations”“Fuck jazz too”的话,这就反映了他的音乐思想,即音乐没有必要去做强行的分类,它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表达情感和思想,一种胜过言语的表达方式。 电影思想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不是运用了什么特技,使用什么高超的手法,加入了什么样的声音,所有这些元素统统都为一个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电影思想。

一个人若没有思想,那他便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他的灵魂便是苍白的,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令人感到可悲又可怜。很多电影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而影片又能忠实的反映出这些。它作为内在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电影艺术,否则若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的话早就会被观众所厌倦。好的影片留给人们的往往是心灵的震撼和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带我们走一段心灵的旅程,安抚那颗因浮躁而逐渐疲倦、劳顿的心。或许在午后的闲暇时光安静地听一两首自己喜欢的曲子或者看一部老片,生活就这样安安静静的过去。有时候会把电影上升到文学或者哲学的高度来看,它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比书籍逊色多少。

我相信多少年之后人们会记得的是那些充满对人生思考的经典对白,会记得那些催人泪下额的镜头而不会是华丽的场面和特技。人们会记得“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的呐喊,会记得《卡萨布兰卡》里的那句“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 she walks into mine ”而不是类似于《黑客帝国》里面那个夸张的躲避子弹的镜头。所以内涵才是电影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关于《海上钢琴师》的思想在前文已经提到很多,这里不需要过多的去渲染它。电影背景选择在人类工业时代的繁荣期,美国作为既英国之后又一个超级发达的工业国家,大批大批的人前往美国。美国恰恰象征着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社会,而船上的人对应着当今这些迷失自我的人群。我想导演不会去批判那个时代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而是把眼光放到现代。我想在最后的这段对白便是对主题最好的阐释:

你能告诉我哪里才是城市的尽头吗

„„

并不是我所看到的让我停下了脚步麦克斯

让我停下脚步的是我所没有看到的

明白吗

我所看不到的

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街道

除了尽头什么都有

那里没有尽头

我所看不到的是

我下船之后的未来【海上钢琴师影评】

我看不到世界的尽头

用钢琴打比方

钢琴键就是

有始有终的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二篇

引子

这应该是我第四遍看这个片子了。一直想好好的分析一下这个电影,我简直想把它解剖成最小的粒子,然后,用我身体每一处细胞,来吸收它。这大概是与我共鸣最强烈的一部片子。我全身心的爱它,超过一切。所以我甚至开始爱屋及乌,也将多纳托雷列为我最喜欢的导演。我强烈的感觉到,多纳托雷与我很多想法是非常一致的,而且很奇妙的不谋而合。我可以在其中看到我的一些世界观,我甚至在爱上某一位导演班的女孩子之后辗转反侧而大半夜的打开电脑看它。然后在追求没有成功之后,我还是点开这部片子,看1900的那些遭遇,然后流泪。在别人问我最喜欢那部电影的时候,我决不会故作品味高,说:“我喜欢《公民凯恩》!我喜欢安东尼奥尼的!”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我最喜欢海上钢琴师。”同寝室的一位导演班兄弟看见我如此喜欢《海上钢琴师》而将我视为个性的人,他说能喜欢这样的片子的人到这种地步,本人估计也是很特别的一个人。他说他可不想看第二遍,他觉得太闷了,太慢了。谁知道呢。在IMDB,《海上钢琴师》的评分只有7.8,而在mtime,此片的分数却高达9.0。如此悬殊的分数,到底是不是与西方人的浪漫细胞有关,还是欧洲人品位高,全都是电影大师,都去看安东尼奥尼、侯麦、特吕弗,觉得多纳托雷的电影实在太肤浅太表层,美国人都去看好莱坞商业片觉得多纳托雷太深奥太文艺,最后多纳托雷无辜的被夹杂中间,只能被亚洲人接受?谁知道?还有人觉得1900 的身世太过神秘而无法对他产生同情感导致影片失色,但是因为这个片子是一首诗歌,而不是叙事文学,不是历史传记,不是纪录片。如果真的要细细得什么都讲,我想多纳托雷的极端浪漫主意是无法实现的。

上网查了一下子浪漫主义,如是说:“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好的!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乔治·桑的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的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多纳托雷通过自己理想中创造的一个纯洁到神圣的1900和他纯美的大海世界,来反衬社会上一些他想要解剖的问题。多纳托雷总得来说应该算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一派,他通过创建自己理想的一个模式来讲述自己的主题,这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特征。

一、主题与内涵

影片的主题中,包含了一个人的成长,包含了爱情、友情,包含了寂寞与漂泊,包含了命运,包含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包含了人的纯性,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包含了哲学。 导演要讲得有很多,或者说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要特别刻意的讲什么东西。一些东西讲出来都是顺其自然的。最后1900说的那段经典台词,也就是他应该说的。整个儿影片就像是一首诗,一首极端浪漫的诗歌,一首甜美的、又夹杂着淡淡忧伤的爱情诗,一首不朽的传奇史诗,讲述着从生到死的人生,一个纯洁的人性闪着璀璨的光芒,从生,到死。但其实这又是一首不存在的诗,因为它浪漫到了极致。浪漫到极致的东西,看起来就似乎很遥远,像是隔着浓浓的雾,你伸手去抓,极其渴望得到它,却总是差上那么一段距离,无论如何也触碰不到。最后带给你的,只有无限的感慨,无限的失落,无限的缅怀。多纳托雷一定应该是一个浪漫的人,他的极致浪漫气氛,造就了一种极美的氛围和感觉,然后就像是化成一股巨浪扑向你,让你完全浸润在浪漫的海洋中,让你体内每一个细胞都喝足了浪漫的水。

1900是一个未受污染的人,纯洁得几乎无法让他与凡人同类。这与他生活的地方,他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首先他周围的很多船员本身就被导演修饰成为单纯,不染污浊的一群人。他们率真,朴实,从影片很多段落可以看出来。比如在斗琴那一段。有两个船员应该是赌了1900获胜,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与1900一样,没有比赛的概念,不知道场上到底是

怎么一种情况,所以只能问前面的富家子弟“did he lose?”其实当时1900已经是落了下风,要一败涂地了,对方回答“not yet”,两个船员一听特别开心,高兴的鼓掌,单纯得可爱。1900一直觉得陆地上的陌生人也应该是跟他一样纯洁的,可是他却遭受了打击,在随便给外界拨电话的时候,他遭到了别人的怒骂。他觉得非常奇怪,觉得“难道电话里面的人不应该是彬彬有礼吗?”,当时的我实在是很心疼,我真的希望,1900别与这些人接触,这一杯纯净的圣水,只能存放在天堂,放在人间的任何地方,都会落上灰尘,受到污染。1900惧怕陆地上的人。从那两个黑人追逐1900的片段,就能够看出来。他也受不住束缚,喜欢率性而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金色大厅演奏的时候,小提琴手多次提醒他,要弹奏“just normal notes”,可是他还是受不了这样的循规蹈矩,最后依然是弹着弹着,就弹到了自己的调调上,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在生活中做着一些被束缚的事情。像是命题作文,用题目束缚你,你只能写这个题目;像是上课,有的课你喜欢,有的课你不喜欢,但是你却还是得上;像是做一些项目,可是你没有经费;像是你有才华,却不得不去违心的巴结讨好才有可能被识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束缚着,但是自由,却又伴随着束缚而生,如果没有束缚存在,也就谈不上自由。1900冲得破别人给他的“只弹normal notes”的束缚,但是还有更大的束缚在等着他,比如他必须在大海上弹奏,他必须有双手,或者,最基本的,他必须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弹。这个问题不能再讨论了,不然将涉及更多哲学知识而跑题。但是反过来看,1900这一个做法,已经是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上了。或者,他也许只是想这么做了,就这么做了。

当然,如果只就音乐来讲,冲破束缚即是意味着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不相信那些大音乐家在别人各种束缚下能做出好音乐。他一定需要自己全身心的放松,按照自己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能量,而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

影片中我们经常看见“自由女神像”,见到人们对着她激动的喊叫。但是真的是到了美国就自由了吗?导演给出的解释都在1900最后那一段话中:“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不会崩溃吗?”看见这个,你还会觉得自由女神会给你自由吗?城市太大了,自己在命运的笼罩下还谈何自由?

在现实的社会,每个人想要生活在社会里面,就一定得穿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外套,带着面具,蒙住自己的脸,说违心的话。在参议员给1900做完采访后,1900的一个回答正强调了此点:“如果我回家,我会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的下面,等待日落余晖,看路上的行人褪去自己的面具„„” 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一定得伪装自己,让自己圆滑,才能过活。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的提防着对方。家里的门换成了铁门,观察外面用猫眼,邻居接触少得可怜。这样活着可真累。不知道世界到底能不能变成1900心中期望的那个样子。

浪漫主义的电影,一般都是离不开爱情的。不过这部片子里,爱情却并非主线。更多情况下,这是一部讲述友情比爱情更多的电影,它着重讲述一个人的一生而不是要着力刻画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不过我觉得多纳托雷最后那一笔随性一点,着墨不多却刻画深刻的爱情故事,居然是我第一遍看过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样的爱情实在是太纯了。上一段我们提到1900本身就是一杯纯净的水,或者是一张白纸,那么1900的这一次爱情,就看起来格外的神圣和纯洁,就像是泉水的源头纯净得一塌糊涂,那么他喷涌出的泉水必然不会是污水。甚至来说,1900这一段萌发的爱情,要比其它的电影中的爱情更加给人怜爱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没有绿色的土地上,突然一棵幼绿的小苗破土而出,你感到不得不去呵护它、珍惜它。至少,这是我最真实的感觉,所以在最后,1900最终与自己的爱情擦肩而过,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动人的力量。他不需要泰坦尼克号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只需要在你的心中,轻轻的刻下一道伤痕,在你回味的时候,一点点的渗入你的内心、灵魂,直到最后痛得你泪【海上钢琴师影评】

流满面。一般想要赚钱电影中,涉及爱情,或者完全就是爱情电影的话,结局一定是大团圆的,如果想要带点悲剧感觉的,就得考验导演的功力了,或者是本子好,像是泰坦尼克号,在不就是感情处理得好,像是这一部海上钢琴师,或者导演本身就不想赚钱,像是安东尼奥尼手下的男女。其实1900的爱情从开始就已经预示着是一个悲剧。1900本身是无法下船的,他恐惧陆地。而这个姑娘却是要下船的。他们一定会分开。可是1900却在最后知道了这个姑娘的住址。他的这孤寂的一生中,只有那个女孩和那个女孩的爸爸是在所有匆匆而过的陌生人中与1900接触最多的,给1900人生改变最大的。女孩儿的爸爸对1900说的,大海的声音,以及change life start fresh更是让1900有下船念头的催化剂。1900最后曾有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决定,用麦克斯的话来说,就像是墙上的一幅画,莫名其妙的掉了下来。这就涉及了命运的命题。从影片最开头,destiny这个单词就已经出现。影片也给予观众很强的命运感。1900的出现,到被danny捡到,然后在船上生活,等等,放远了看,一切都像是命运安排好的。就像是我们的中国哲学的徐辉老师说,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讲台上给同学讲哲学;就像是我爸爸不知道是什么让他遇见我妈妈,并与之结婚,生下我。很多时候,在回想自己的一些选择,总会唏嘘不已,一些神秘的念头在心中萌发。我猜这也是很多哲学家会讨论命运这一个命题吧。所以解释到了命运,1900是如何学会钢琴的也可以归结到了命运的使然,但是导演也是做了一些铺垫的,比如在danny的尸体丢入大海的那一天,1900被天上一首奇怪的钢琴天籁所吸引。在小1900第一次走进高等舱金色大厅那个玻璃门向里面张望的时候,一个缓慢移动的镜头最终停止的那个地方,就是一个钢琴师在弹钢琴。这是寓意很明显。

稍微分析一下导演对1900如何学会钢琴的铺垫这一场戏。是从30分钟左右开始的。从麦克斯那,切换过来的画面中是一个小1900席地做在船舱的最下层,镜头缓缓的前推,周围是漆黑的,仅有的是四个船舱的窗户,在他右边是一个大盒子, 不知道这个大盒子是不是做支点,因为他是这个画面中少数几个物件。“黑色是死亡的沉寂,用于象征悲痛和死亡。”因为在前一段剧情中,他的养父,一个善良的黑人水手,在一次不幸中出了事故死去了。主角的心中很悲痛,唯一的亲人也失去了,生活没有了依靠,心灵很空虚,前景渺茫。

然后他听到了甲板上层的钢琴声,在黄色灯光照射中爬上梯子,向上爬去,导演通过主观向上看的镜头来表现小1900向上移动。梯子被灯光照射的金黄。“温暖的“黄色”是一种金子的色彩,是一种太阳和创造(画家凡高语)的色彩,它负载有欢乐、富有、光荣和大调调式的音乐的情感意义;”主角在音乐的召唤下,找到了希望,暗示着主角的生命将会出现荣耀。

然后画面转到了船舱底层的其他地方,深蓝的颜色,近于黑色,一道光线从甲板上照射下来。象征着音乐像一道光明从上面照到了主角枯燥无谓的生活中,作为一个孩子,本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但是他作为船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在接触音乐之前,没有找到理想的,没有希望。

之后他走到了客舱,采用前跟镜头,顺着音乐来到了大庭,再切换成主观镜头,透过那种模糊的玻璃看到大庭正在举行宴会,有乐队在伴奏,有人在餐桌前交谈,也有人在跳舞,这些都是有钱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音乐,音乐在他眼中像透过玻璃看到的朦胧的场面一样神奇,像幻想一样。这就是未来将影响他一生的东西——音乐。

当然,即使不讲命运,电影的极端浪漫主义风格也告诉观众,导演并不需要讲得这么详细。那么再想想,是什么,让1900遇到那个女孩子呢?无论是讲缘分,讲偶然,其实归结看来,都是命运。所以这大抵就是麦克斯所说的,墙上的画儿挂在那儿,没有人动钉子,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动它,但是它却无缘无故的掉下来了,bang!掉下来了。这种神奇又强势的动力,非命运所为不可。命运让他决定下船,但是命运却让这个决定成为一个决定而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现实。因为1900不会下船。

谈到这儿,就讲到了1900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1900遇到女孩子的父亲的时候,父亲跟1900说他以前只是一个种地的人,对他来说,整个世界都在那块土地上。这正合1900的世界观惊人的相似。因为对1900来说,整个世界都在大海中。他恐惧城市,就像纯洁恐惧污浊;他本是与城市分隔的,就像是光明与黑暗分隔。

在1900与外界电话对讲的时候,也是1900再次恶化对外界印象的佐证。1900本来是以心比心,觉得城市的人应该也是美好的,但是最后经证实他失败了,也失望了。他在最后给麦克斯解释他不下船原因的时候,也正是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钢琴88个键,但是也是有一个start,一个end的,可是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让他恐惧。那里有那么多人,那么多街道,那么多房子,而他要从那么多人中寻找一个女人,一条街道,一个房子。这太可怕了。1900的这句话更像是对命运和上帝的敬畏。88个键是他的无限,他只能够达到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水平,要想在无限种创造无限,他甚至无从下手,他应付不过来。1900在他的世界中,小心翼翼的窥视城市这个更大的世界,却发现了命运在城市世界中的霸道和不可抗拒,在那儿,他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他只能在命运中随波逐流,或者他必须呕心沥血的抗争,才能有一点点可怜的希望,能够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分析到了这里,1900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倒似乎有了一分消极的成分。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实现在陆地上看海的愿望,也没有能够再见到那个女孩子,他最后缺少抗争的勇气,而被无限的城市吓得停住了脚步。而且1900的想法有的时候也有些思考过多。无限既然摆在那里,你何必要去想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问题呢?那些都是上帝要思考的问题。当然这并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分。我在说这些的时候,是站在我,一个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若将世界换成仅仅一条船,一个大海,站在1900世界观来看他的选择,他的想法是毋庸置疑的。

1900最后的那段台词中,还多少影射了人的一些贪婪欲望,一些大得无止境的空想。而1900本身是没有多少欲望的,他甚至都没有竞争的心思。在斗琴那一段,可以很好的支持我的这一论断。1900完全不是因为争强好胜而答应要和杰瑞斗琴。一切只是因为他好奇。他甚至会为对手感动,而真心的想要下注买对手。

“他是寂寞的,但是唯一让他温暖的就是麦克斯。”这句话是我在mtime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看别人说的。其实寂寞这个含义我并不觉得有多明显,因为1900并没有因为自己寂寞而伤心难过或者有什么过激的表现。没有说寂寞得趴在甲板的栏杆上哭泣,他没有,他看着人在自己身边来来往往,表情中我们是看不出他到底是不是寂寞。这些都只是猜测。我猜导演也并不是着重要表现寂寞。1900身边至少有一些朴实的船员,有船长,有名字好长的医生,当然,还有与他最好的麦克斯。导演不讲寂寞,但是讲友情倒是真的。麦克斯是真正可以走进1900内心并深刻理解1900的人。因为他理解,所以他一直支持着1900。甚至来说,麦克斯对1900还有一部分是钦佩。最后他穷困潦倒,但是却为了自己的朋友,把自己所剩无几的钱给了炸船工人,想要救出自己的好朋友。是的,最终麦克斯并没有用强硬手段把1900拽出佛吉尼亚号,因为作为1900最好的朋友,他理解1900,他知道1900下了船之后一定会是生不如死的。如此的知心与理解,一生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也足矣!

再讲讲1900的归属感。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导演不厌其烦的强调那么多人喊“America!”,后来我理解到,那些人那么期待美国,其实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起作用。大海不是他们的归属,所以他们急着要回到陆地,所以他们见到自由女神像那么激动。而相反,1900却归属于大海。1900在船底长大,小的时候经常独自一个人通过舷窗看外面的大海。大海几乎陪伴了他的整个童年,直到一生。

二、视听语言

从本片的叙事层次来解读影片。本片使用的是两条线,一条线是麦克斯自己的回忆,一条线是麦克斯要去船上救人。所以此片的带入感并不像好莱坞那样强烈,而是带有一些欧洲电影的痕迹。因为整片有很多部分是麦克斯用解说词的方式来解说的,更多的像是观众在听

一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与主角亲身经历每一件事。多纳托雷在这两条线的叙事上表现得非常清楚和流畅。

接下来应该谈叙事素材,谈到它之前,我得先抛出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东西帮助多纳托雷构造出如此的浪漫主义风格?”

1、首先的,一定要讲到 Ennio Morricone,这一位欧洲电影音乐配乐巨匠,一生为400多部电影谱写原创音乐,简直惊为神人,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我看过的电影不算是多的,但是在我少数奉为经典的电影中,他配过乐的电影有三个:《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如果说ennio与莱昂内的合作是他的第一个高峰,那么与多纳托雷的合作就是第二个。他与多纳托雷有着高度的默契,而且多纳托雷给他的发挥空间也很大。像是这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ennio配起来真是如鱼得水,而且他也凭借了《海上钢琴师》赢得了金球奖最佳配乐。

那么ennio的在此片中的配乐即是烘托出极端浪漫气息的主要功臣。影片以爵士乐为主,在表现忧郁伤感的调子上,非常贴切。看过的人不会忘记1900带着麦克斯在金色大厅中用钢琴跳了一曲华尔兹。原声碟里面,这个曲子的名字是magic waltz(楼下网友说这个作曲不是ennio),确实,它就像是魔法一样,抚慰了晕船的麦克斯恐惧的心。

此片的主题曲,是最精彩的,简直与1900的灵魂融为一体,与那浪漫又纯洁的爱情交相呼应。而且这个曲子的叙事功能也很强。从1900看到了那个女孩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完全凭借想象,来走进1900的内心。这一段旋律很简单,但是却美得摄人心魄,浪漫的让人窒息。

而且在1900用音乐来阅读每一个路人那个片段的时候,ennio的配乐更是惟妙惟肖。无论是那个和情人串通起来谋杀亲夫,携家中珠宝外逃的德国女人,还是那个无法忘记过去的男人,无论是要坠为妓女的女人,还是那个从低等舱混入高等舱猎艳的偷渡客,每一个的配乐都是如此贴切。1900用自己最富有的想象力,通过音乐洞穿每一个人的内心。他的心最纯洁,所以看得也都是每个人最本质的东西。音乐的情绪渲染和表意功能,在此处是最明显的。

再比如说1900站在通往城市的阶梯上犹豫着要不要下去,还有最后结束1900与船同沉等片段中用宏伟的交响乐非常气魄地渲染了场景,让人们觉得他当初选择海洋和选择死亡都是那么的震撼感人。

2、叙事素材的选定。本子本身就是一个散发着浪漫气息的故事,加上选景:美丽的大海,一艘漂泊的轮船,一段真挚的友情,一场带着淡淡伤感的爱情,一个弹钢琴出神入化的传奇人物。这一切造就了足够味的浪漫气氛。

3、在镜头的运动上,画面的构图上,导演也创造了唯美浪漫的感觉,剪辑流畅,舒缓而充满诗意。首先镜头的运动上,导演是用缓缓的运动镜头,而且每个镜头的时长相对很长,所以就创造出了一种诗一般的、舒缓的、优美的情绪。影片最开头就是一连串这样的缓慢移动镜头。开始是给一个小号的特写镜头,然后缓缓拉出来,一个叠画,切到台阶,然后向下移动,当麦克斯在画面中位置正确了之后,又开始缓缓的推进;再看另外一段,小1900失踪30天后,突然出现的那个晚上,他在金色大厅弹奏美妙的曲子,船上的人们争相走进金色大厅的时候,镜头并没有直接给到1900在弹琴,而是采用声画分离的方法,然后镜头缓缓的摇,最后,停在了1900身上。有一些可以直接用剪辑来完成的镜头多纳托雷却喜欢用更诗意的方法完成,比如我说的镜头移动方式,和增加镜头的时长,能一个镜头完成的就不再增加镜头。当然了,在需要增加镜头书目积累情感的时候,多纳托雷还是会这么做的。像是斗琴那一段,最后多纳托雷用漂亮的运动镜头和华丽的快速剪辑创造了那一段高潮,也缔造了一份经典。

在构图与取景上,多纳托雷以前是搞摄影的,所以他的电影中,画面构图更加的有特点。最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三篇

《海上钢琴师》之艺术赏析

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丰富贴切的影像风格,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陶醉思索的深意里,《海上钢琴师》--一部优秀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元素一个都不缺!这部作品从1999年以来屡次获国际影视大奖。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有很多,下面就具体两个角度赏析这部作品。

首先,这部作品的电影拍摄的语言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镜头运动来看,电影作品中的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而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这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

影片开头便是一个大远景镜头,然后逐渐移动拉近到中景,max出现在镜头前,坐在潮湿的台阶上擦拭着他的小号,画外音慢慢告诉观众他的心里想法,他开始逐渐回忆这个故事。

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

(1)仰摄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如影片中Max站在即将被炸毁维吉尼亚号前对船身大全景,又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对拿这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正如影片旁白所说:“他没有竞争的体育精神”,“„籍此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他对Jelly的态度是尊敬的。这和在此片段结尾部分1900直视一旁呆若木鸡的Jelly将点燃的香烟放入他口中“你抽吧,我不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1900的内心前后变化。俯摄就是摄影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代表观众向下俯视的视线。

(2)俯镜头使人有压抑、渺小、忧郁之感。此场景中关于大全景的环境描

叙多用俯摄完成。其次如:Jelly弹奏完第一曲后,俯视1900的镜头;给人一种压迫、蔑视之感。

(3)特写镜头使人集中关注某一场景,近距离展示演员的面部表情。在这部影片当中,出现了很多特写镜头,比如说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向1900挑战时不可一世的面部表情,而对1900轻蔑的微笑却露出自己嘴里那两颗门牙之间巨大的缝隙,其中一颗上面还有一小块铂金来补齐牙齿。这些微小的事物被摄像机特写放大到抽象,其中暗含着隐喻,也许是想告诉观众尘世的人在不断追求着外表的光鲜和完美却忽视了灵魂身处的巨大空洞,与1900天真的笑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两人斗琴时旁观者夸张的脸部表情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的那双眼睛。这双眼睛从小时候到长大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永远都是那双干净、无邪、澄澈的大海一样蓝色的眼睛,具有一切大海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1900灵魂的高贵和单纯,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和尘土。和前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导演的倾向性和思想内涵,而且导演在整部影片里用大量的镜头来表现这双眼睛,更能说明这一点。

(4)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切换多次运用推镜头与拉镜头形成两个场景的切换。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如:在Jelly登场的时候远景镜头从1900的后方起俯视移过人群,充分展示所有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舞池。长镜头定格在玻璃隔断墙上的Jelly的剪影上,并随着剪影缓慢平移动直到Jelly亮相。然后又是两个机位的大全景的快切镜头用于描叙舞池人群的反映。随后就是镜头平推至两个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的频繁交替,对Jelly和1900两个人物远景、中景、近景反复描叙。接着顺Jelly的目光向吧台方向平移(摇镜头)化入至酒杯的特写并化出酒杯以外的所有物体包括Jelly。当观众的目光全部注意到酒杯的时候,酒杯出现的价值已经被从新定义。酒杯被Jelly端起,一饮而尽后又被重重的扣在了吧台上,仿佛是他发起进攻的号角!由次剧情转入“决斗”的高潮。

从声乐背景来看,影片的配乐出自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

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

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在此仅就片段“钢琴决斗”的前段和结尾试分析环境音乐对情节的渲染。在本段的开始Jelly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是一段低调、沉闷、压抑的音乐,随着他的正式亮像更为低沉的大提琴声也随之渐入。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但随即又被淹没。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台上,才结束这段压抑而富有张力的音乐。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极富技巧的音乐,震惊全场后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精彩绝伦。配合着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在此刻我想再也没有比无声更适合表达此时感情的声音了。

其次,从电影思想角度解读一下这部作品。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不是运用了什么特技,使用什么高超的手法,加入了什么样的声音,所有这些元素统统都为一个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电影思想。一个人若没有思想,那他便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他的灵魂便是苍白的,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令人感到可悲又可怜。很多电影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而影片又能忠实的反映出这些。

电影背景选择在人类工业时代的繁荣期,美国作为既英国之后又一个超级发达的工业国家,大批大批的人前往美国。美国恰恰象征着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社会,而船上的人对应着当今这些迷失自我的人群。1900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我们都是一个复杂的人,生存于复杂的世界,就会有复杂的选择。当1900站在从此岸到彼岸的两难境地时,他弃绝了复杂,选择了最单纯美好的音乐和船上的漂泊生活。现代人“入世”的人生观未必比1900的“隐世”哲学来得高明。选择现实,抑或逃避现实,而现实又是什么呢?到底哪一种选择更难把握,哪一种命途更为艰险?观看1900的一生,美的纯粹,辉煌到极至。1900虽然在自己的封闭世界里孤独地生活,但这种逃避正是超脱的结束,在只有钢琴和音乐的世界里生活是一种太奢侈的幸福,我们又能有几人有这逃避的勇气呢?

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们心中的另一个唯美的自我艺术化,他放大了纯洁

灵魂以及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由。若要说同情1900,我们真没有资格,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几乎将电影画面、台词、音乐与思想结合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对于这样的电影或许做任何的解构分析都将破坏它原本诠释的意境,而对于这样的导演,或许也只能高山仰止。只有自己亲自去体味才能品出其中三味道吧。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四篇

上帝说,他不适合任何一种未来。

终于看完了《海上钢琴师》。

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

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未必,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了,还是我们让陆地桎梏了我们自身?城市里有着成千的街道,我们迷失于其中,看不到天的尽头,而大海以其广博的胸襟,容忍并珍藏了1900这个特异的存在,也甚至是因为大海的广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让我感动,一个是因为其艺术性,另外一个则是单纯的感动——对一个膜拜音乐的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动。

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摄影师并不像其他同类镜头的处理方式那样,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让作为主体的1900的身影在以庞大的Virginian号做背景的环境下,越变越小——这是一种真正的渺小。摄影师选择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而另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另外关于以爵士乐作为影片的主体音乐类型。

爵士乐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边表现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情意,一边又可以跳动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嘲讽的音符。爵士乐的自由节奏全然破坏了过去那些传统音乐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样,以其的存在嘲讽着这个无聊的世界,同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出生黯然伤神不已。

记得最后的场景,1900和康坐在废船里交谈,他说出了他的所有迷惑,经典的长段自白,叙说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恐慌,他说外面的世界是无数琴键的钢琴,只有上帝能够弹奏,而自己远不能够。他说着,康泪流满面,甚至哭出声。这个场景很触动我,仿佛是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在交谈,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里面的人说尽了生活中的设防让他畏惧,而从外面闯荡过的人,只能是心酸的默许的回应。

他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就是那个样子,可是还有人要去外面闯一闯。

那么如果我选择原地待命,也请别说我懦弱或是一根筋。

弹奏生活的章法,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天分。

所以不要任意的去评断这个电影中的1900,是懦弱还是一根筋,是太矫情的戏剧化还是欲望都市的意识反抗,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雪藏,被海洋保管,被一个细腻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所以,他的恐惧他的延宕他的悲情结局,都是来自人类纯真才华时期的抗拒。

他只是不适合任何一种未来而已。

请你别责怪,默许这世界的迁就意义。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导演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1900年。夜晚。浩瀚的大西洋,狂风肆虐,大雨倾盆,一望无际。镜头推近,一座飘动的海上浮城来往于欧洲大陆和美国之间。船上灯火璀璨,奢华,舒适;同时在甲板下,也聚集了压抑,萧条和无尽的梦想。本文的主角,我们的海上钢琴师就诞生在这座浮城里。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是谁的孩子,怎么会在这里,他的命运将会如何。这一切都是一个谜。无根之木,浮游之萍,上帝总会兑现它的怜悯。一个好心的黑人铲煤工收留了他,实实在在的给了他一个名字就叫1900。故事在一段缓慢沉思的钢琴曲和混合着清晰小号声的悠长的大提琴中开场,在醉人的情节中发展。

巨大的海上浮城每年5次往返于欧洲大陆和美国东海岸直之间。1900随岁月在慢慢的长大,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天才的技艺不断在升华,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人在琴凳,他却看见了在草原上飞奔的老虎和狮子,他看见了远方欧洲的那些城市,他也闻到陆地上从女人飘逸的秀发上散发出来的香波,他时而激越,时而舒缓,他沉醉的双眼泄露了他的踪迹,间或他会被听众从遐想中拉回到现实,于是,他让你跟他的节拍再次疯狂忘却一切,但他却在那里一个人静静的坐着欣赏眼前发生的一切,或快乐或悲伤。他从不曾被快乐吸引,但某个女孩一瞬间的忧伤流露会让他迷恋,并让他一夜倾情写出美丽的《似水柔情》(整部电影中最动人的一首钢琴独奏)但他却无法将这份礼物送出去,因为他不知道对方是否会决绝,他外表是内敛的,阴柔的,内心却又是明亮的,充满激情的。收养他的黑人老爸在一次意外中丧生。1900遂成了整艘船的儿子。他不能踏上任何陆地,因为他没有任何官方的出生记录,不属于陆地上的任何一个种族或国家,甚至连哪一天出生的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只能在这艘浮动的城堡上遥望陆地,穷尽他一生的遐想。他也想过要走进那个他一无所知的人类的世界,当他的名声在陆地上传开后,他走上陆地的机会无穷无尽,曾经有一次在众人的依依不舍和鼓励下他试图走进那个陌生的世界去追寻他纯真的爱情,但终于他还是放弃了,那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在口哨和掌声中走下悬梯即将跨上陆地的一霎那,面对陆地上耸立的无数高楼大厦,他凝固在悬梯上若有所思,导演把镜头围着1900旋转,最后给了一个沉默的背影特写,1900宿命般的把一直带在头上的帽子扔向码头,帽子在空中打了个旋,被海风一吹,掉进了悬梯下的海里,他瞬间凝固了,船上所有的人在猜测他到底是一步跨出去还是回头回到他生死相伴的浮城,他的好友Max无数次的问过他为何不到岸上去看看这个世界享受大红大紫的生活,对他来说,那样的生活只要他愿意走下悬梯就可以

得到,你听他怎么说?“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陆上的人就喜欢问为什么。你们今天忧虑明天,你们在夏天担心冬天的到来,你们想寻找一个四季如夏的地方,所以你们不停的走来走去。但我不羡慕你们!”他忧郁的眼神在述说这些话的时候把无尽的沉思抛向远方,说完转身离去。如果说这是1900的选择,还不如说那是上帝的意愿。他的一生被注定了和这座海上浮城联系在一起。船在人在,船毁人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后的诀别。乐观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1900葬在了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赖,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 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1900跟迈尔斯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这部电影正如钢琴的琴键一般,给我的感觉似乎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充满了灰暗,充满了忧郁,但又在主人公那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中时不时闪现出点点精彩,让人啧啧称羡。 世上不存在1900这个人,没有生日、没有国籍,他是个高傲的纯洁的天使,随着六吨半的TNT的爆炸,他在这个世界再也不留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了。但正如1900所说:"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故事,并有人听你诉说,就仍有希望。"这句话让我觉得1900还没有死了,或者虽然死了,但我并不觉得他的死是个悲剧。

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作为一个出生在船上的孤儿,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家。离开这任何一项,他都将无法正常呼吸。1900跟迈尔斯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他因他的选择而感觉快乐,所以我们不会觉得他的死是个悲剧。我们会钦佩他,不一定是钦佩他面对6顿半炸药的坦然自若,而是因为他竟如此深刻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将何去何从。

在影片中,1900的故事即使被讲述也并无法让人相信,感人肺腑的情节最后换来max拿回了自己的小号。这是最感伤之处。我曾经相信1900随着炸弹上天对故事而言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随后平淡的结束却不给我任何的累赘感。这个结局是天赐的,我相信。最后的镜头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曾如何红极一时,这传奇的故事平淡的落幕,1900也只能活在max的回忆中。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没有固定剧本的戏.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都是观众,只是他们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又都是演员,上演着一出出波澜不惊的生活故事.

这个世界需要传奇.

为了这个传奇,导演残忍的让一个天才娶了一架钢琴.1900真正的爱人就是钢琴.每一个琴音所表达的感情,1900都再熟悉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达到这一点,有点可悲,但确是事实.

这是一个物质丰富,但感情相对匮乏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欲望冲淡了感情的点点滴滴. 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惊喜,来悲伤,来感动.

人们需要塑造经典.不朽传奇........

海上钢琴师影评作业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五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海上钢琴师》影评

院(系)名称【海上钢琴师影评】

专 业 名 称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

尚轩轩

101214055

学学生姓名 号

《海上钢琴师》影评

上帝说,他不适合任何一种未来。

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

一、影片介绍

《海上钢琴师》(La La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制作与1997年7月。最早在意大利上映也就是1998年10月28日,此后逐渐在其他国家上映。

获奖情况: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颜尼欧.莫利克奈 ennio morricone)、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 ;1999年欧洲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1999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制片人、最佳剧本(朱塞佩.托纳多雷)、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另,颜尼欧.莫利克奈因本片原创配乐的创作和研究工作而获得特别银丝带奖;2000年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公会电影奖-银奖最佳外语片 ;200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颜尼欧.莫利克奈);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二、故事介绍

1900年元旦,维吉尼亚号邮轮到达美国纽约,人们望着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大声欢呼着“America”。而邮轮上的添煤工丹尼在头等舱寻找着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值钱的东西,结果却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儿(这恐怕是后来最有价值的“东西”)。丹尼收养了他,教他读书、写字。并给孩子取了一个奇特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由于这个孩子没有任何身份的证明,丹尼为了保护他而不允许他离开船舱。直到8岁那年,父亲丹尼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而送命,1900参加父亲海葬仪式的时候突然听到美妙的音乐声,旁边的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music”。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在晚上来到餐厅里的钢琴旁信手弹奏,从来没有人教他他却弹出美妙的曲子,船长问他“Nineteen hundred, all of this is entirely against the regulations”,1900转过头回答说“Fuck the regulations ”!从此便开始了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

1900此生从未下过船登上大陆,在维吉尼亚号上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船上认识了好友知己max,也爱上过一个女孩儿,可是最后还是和破烂的邮轮一起被炸毁在海上。即使他击败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Fuck jazz too)使他名声大振,但这些似乎都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之后有人找他录制唱片,而录完唱片1900才明白这些人是要把他的音乐拿去为他卖钱换取所谓的名声,1900立马拿走唱片说“I won’t let my music go anywhere without me ”。或许在录制唱片的时候1900偶然看到并且爱上的那位女孩(是那位手风琴匠的女儿),对爱情的憧憬使他曾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船去开始新的生活,甚至他想那张唱片送给她(唱片最终没有送出去,所以被他亲手毁掉,而max却把它粘好并藏在钢琴架里,而这也成为这位天才钢琴师唯一流传于世的曲子)。可当他在走到船梯上看到了迎面而来的巨大繁华如迷宫一样的纽约市,1900伸手把自己的帽

子扔到海里,从此和这个世界擦肩而过。

三、电影语言分析

(一)摄影:

1、导演采取极端的浪漫主义,构建了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诗意“史诗”影片。因此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走入两个极端:西方有人称他为“最好看的烂片”,当然也不乏佳作的称赞。其实没有统一的答案,导演想要表达的初衷只有一个,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理解却千差万别。用一句永不过时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在与你自己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优秀的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天赋赢得声誉和功名。站在这样的角度对待这部影片,那么它肯定是过于理想太过虚假或者是难以接受。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应当属于古典电影的范畴,精神上偏向于形式主义,因为它既没有现实主义那样过于追求准确而忽视了艺术美感,也并不只是单单注重各种夸张技巧的形式主义。

2、影片开头便是一个大远景镜头,然后逐渐移动拉近到中景,max出现在镜头前,坐在潮湿的台阶上擦拭着他的小号,画外音慢慢告诉观众他的心里想法,他开始逐渐回忆这个故事。在这部影片当中,出现了很多特写镜头,比如说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向1900挑战时不可一世的面部表情,而对1900轻蔑的微笑却露出自己嘴里那

两颗门牙之间巨大的缝隙,其中一颗上面还有一小块铂金来补齐牙齿。这些微小的事物被摄像机特写放大到抽象,其中暗含着隐喻,也许是想告诉观众尘世的人在不断追求着外表的光鲜和完美却忽视了灵魂身处的巨大空洞,与1900天真的笑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两人斗琴时旁观者夸张的脸部表情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的那双眼睛。这双眼睛从小时候到长大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永远都是那双干净、无邪、澄澈的大海一样蓝色的眼睛,具有一切大海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1900灵魂的高贵和单纯,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和尘土。和前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导演的倾向性和思想内涵,而且导演在整部影片里用大量的镜头来表现这双眼睛,更能说明这一点。

3、从总体来说,影片的色调是明亮而偏向于暖色系。当然,影片命名为《海上钢琴师》,就不能少了大海的颜色,在大多数的时候蓝色代表着忧郁、孤独这种冷色调的心情,在影片当中1900就是这样一个在现实里非常孤独的人,对父亲的爱、和max的友情以及对爱情的朦胧憧憬也许是他生命当中仅有的温暖回忆,大多数时候陪伴他的只有音乐和海洋。他在维吉尼亚号看着一船又一船的人们怀着幸福和希望到达美国然后大喊“America”,为这些人弹奏舞曲,用音乐诠释生活和生命。他不是高高在上赐予别人音乐而是在人群边缘冷眼旁观,天生的孤独造就了他敏锐的触觉,用人世百态和人生的种种情感来作为音乐的素材,信手拈来,琴键在他指尖流淌,弹奏出对于生活的真诚。同样在西方蓝色代表着自由和冒险,1900看似终年囚禁在一艘船上,但在精神上绝对自由,相比于那些整日在陆地上奔波的大众,身体和精神被命运双重束缚,1900又是幸福的。

即使是在本应十分阴暗的邮轮底层,导演也借助于添煤时的火光或者橘黄色的灯光使船舱看起来明亮而温暖,所有人物的脸部都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没有某些先锋电影中那种半明半暗的脸或者被帽檐完全遮住脸部光线的画面出现过。无论在什么地方,人物的脸始终是暖色的,有点类似于《勇敢的心》里的那种效果,尽管没有后者那种整部影片基本都是柔美朦胧的自然光运用。但在人身上大致类似。在这部影片里,蓝色这种传统上冷色调的作用被减弱,加进去的是

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亮光是十分纯洁安静的,恰如1900的音乐。

(二)剪辑

影片在剪辑上做了很大的功夫,很多地方还是可圈可点。比如说在影片中有一段1900去三等舱偷偷亲吻那个熟睡中女孩时,3分钟左右的时间差不多用了24个镜头,不算很多,也比不上《战舰波将金号》里的“敖德萨台阶那一段”精确复杂。但是镜头的各种切换和运动都十分准确的表达了1900当时的心情。

有时镜头会移动在1900的前方,1900在镜头前一边走一边寻找,左右搜索,观众无法看到1900前方的景观,这就告诉我们此时他也还没有找到她的铺位。有时候镜头会围着他转,说明这时1900很迷茫,没有任何头绪而发现。镜头以一个跟随者的姿态跟着1900的脚步,或者充当他的眼睛,看到船舱里具体的一些情景,比如熟睡的妇人和哭泣的小孩等。最后切到他背后,突出一条过道,明确的告诉观众那位女孩就在这条过道的某一个铺上。其中有一个镜头用意很明显,凸显1900的单纯之处,当他偷偷亲亲吻她之后,女孩翻身,吓得他立马像一个小孩一样跑开了,怯生生的眼睛在一张床架后面望着女孩。

导演还做了一段精心的安排,Jelly Roll Morton 来挑战1900,两人在大厅斗琴。

起初大厅中一片轻松的气氛,随着max看到Morton影子后音乐的戛然而止而宣告结束。所有人转过头注视着雕花玻璃外的Morton,灯光师故意把Morton的影子放大投到玻璃上,就像动画片的山洞里巨大的吃人恶魔还没有走过来,恐怖的影子已经蔓延到脚下。伴随着Morton的到来,气氛变得逐渐紧张,左右人都在下面悄声议论,当然只有1900的表情依旧是那样的平静。随后便是两人精彩的斗琴部分,摄像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不断地从正面和侧面烘托两人高超的琴技,钢琴师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陶醉的神情,在琴键上飞驰的手指;周围人群的议论,一动不动的身体加上瞪大了的眼睛,半张着的嘴以及来回飞快变化的琴弦,脸上逐渐密集的汗水等等镜头之间的快速切换。此外摄像机在不同位置拍摄,又给观众传递了许多信息。仰拍Morton,突出了他的“高大”、过分自信和来者不善。从一开始镜头里的1900就处于Morton的下方,以此来显示Morton的敌意。就像中国武侠小说里面描写的那样,主角没有登场之前龙套都是多么多么的厉害,后来主角登场收拾他们就像掰断一根牙签一样容易。Morton从一开始维持着一个绅士的做派,行为举止僵化腐朽,充满了虚假和做作,相反1900则是很随意,两手叉腰或者插在兜里,随和的表情不似Morton高高在上。Morton代表着世俗里被金钱、欲望、名声、地位所迷惑的人类,1900则导演希望人类回归本心的具体表现。

普多夫金曾经说过“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于剪辑”,而在斗琴过程中最激烈的部分也就是1900“发挥出十二成功力”的一段,两分钟不到用了一百多个镜头,属于典型的交叉蒙太奇。镜头之间随着音乐而飞速切换给观众营造一种狂风暴雨般的视听感受。其余部分大多数都是平行式蒙太奇的运用,在电影的好几个镜头中都出现了船到达纽约港口人们看到自由女神像时的欢呼声。反复的出现,只是人不同而已,又有大批大批的人怀揣着“梦想”到达美国。这应该是复现式蒙太奇的运用。

(三)声音

曾经有人认为声音会给电影以致命的打击,这是在《爵士歌王》开创有声电影时代后评论家的论断。现在恐怕很少有人去聚精会神的看一部默片。声音已经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一部影片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比如《泰坦尼克号》中那首流传于全世界的《my heart will go on》,电影本身的情节很老套,除了一些先进的特技和演员本身高超的演技外,赚取观众眼泪和钞票的恐怕就是这首歌了,这首歌带给了影片巨大的成功,更加说明了声音的重要性。很多电影大师都是运用声音的高手,比如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交响乐和使用原声是他永恒不变的主题。《发条橙》里雄壮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闪灵》中的原声和一些类似交响乐很能震慑人内心的音乐已经深深刻在观众的脑海中。很多影片正是凭借动听的配音取得成功,像《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燃情岁月》(legend of fall)、《珍珠港》、《勇敢的心》、《闻香识女人》等等中的配音被视为经典配音。当然这些只是电影声音的一部分。影片中那些零散的、间断的声音往往起提示作用,告诉观众即将发生的故事是激烈的冲突还是温柔的抒情场面,往往在影片高潮部分音乐也随之高亢,反之亦然。

由于这部影片自身的特殊性,整部电影不需要用额外的配音,讲一个音乐天才传奇的一生,必然会涉及到他过人的琴技。这些音乐自然而然成为配音的最好选择,而成为电影的第二语言,而且1900的曲子往往是即兴而作,不同的音乐往往是他不同时刻心情的外在流露,是他表达思想的工具。孤独、思念等等的情感通过一首首的钢琴曲告诉给观众。他自己曾说过“Fuck the regulations”“Fuck jazz too”的话,这就反映了他的音乐思想,即音乐没有必要去做强行的分类,它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表达情感和思想,一种胜过言语的表达方式。

四、电影思想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不是运用了什么特技,使用什么高超的手法,加入了什么样的声音,所有这些元素统统都为一个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电影思想。

一个人若没有思想,那他便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他的灵魂便是苍白的,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令人感到可悲又可怜。很多电影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而影片又能忠实的反映出这些。它作为内在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电影艺术,否则若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的话早就会被观众所厌倦。好的影片留给人们的往往是心灵的震撼和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带我们走一段心灵的旅程,安抚那颗因浮躁而逐渐疲倦、劳顿的心。或许在午后的闲暇时光安静地听一两首自己喜欢的曲子或者看一部老片,生活就这样安安静静的过去。有时候会把电影上升到文学或者哲学的高度来看,它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比书籍逊色多少。

我相信多少年之后人们会记得的是那些充满对人生思考的经典对白,会记得那些催人泪下额的镜头而不会是华丽的场面和特技。人们会记得“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的呐喊,会记得《卡萨布兰卡》里的那句“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 she walks into mine ”而不是类似于《黑客帝国》里面那个夸张的躲避子弹的镜头。所以内涵才是电影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关于《海上钢琴师》的思想在前文已经提到很多,这里不需要过多的去渲染它。电影背景选择在人类工业时代的繁荣期,美国作为既英国之后又一个超级发达的工业国家,大批大批的人前往美国。美国恰恰象征着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社会,而船上的人对应着当今这些迷失自我的人群。我想导演不会去批判那个时代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而是把眼光放到现代。我想在最后的这段对白便是对主题最好的阐释:

你能告诉我哪里才是城市的尽头吗

2016报告邀请函范文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六篇

报告邀请函范文

綦江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由重庆建工第二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重庆市力波机械有限公司新建摩托车、农用机械、柴油机、汽车齿轮及超越离合器生产项目的分部工程(综合楼)基坑现整改基本完毕,并已通过自检初验,工程保证资料及技术管理资料齐全、有效。为了我单位能够顺利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特邀请贵站对综合楼进行复验收,复验收时间为2016 年 11 月25日下午。

参加验收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望批准为盼!特函

重庆建工第二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力波机械项目部

2016 年 11 月 25 日

报告邀请函范文 [篇2]

尊敬的 教授

您好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五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年会定于2016年10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学术年会将云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与学者,共同交流与探讨我国动物生物技术的前景与未来。会议期间将邀请我国科技部主要领导介绍我国动物生物技术的今后发展动态,凝集力量,大力推进我国动物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大会已经邀请了美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多名,以及多位在动物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此次年会将成为一个高级别的学术交流会。

大会报告涉及了动物基因工程、重大疾病预防和动物干细胞与胚胎工程三个领域。基于您在动物生物技术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学术成就,特邀请您到会并作重要学术报告。

望您能够将报告题目发送给会务组:感谢您的支持!

报告邀请函范文 [篇3]

尊敬的yjbys教授:

我们学会决定于20××年×月×日在省城华祥宾馆举办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恭请您就有关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发表高见。务请拨冗出席。

顺祝

健康!

××省文学研究会

联系人:×××

20××年×月×日

报告邀请函范文 [篇4]

尊敬的 :

为了加深高中教师对于教师评价的了解,同时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推动我校、我区课题科研工作进程,我校决定召开《经济欠发达地区******调查研究——以梅州地区若干中学为例》开题报告会,诚邀您莅临指导。

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间

2016年10月24日上午9:00 (星期五)

二、地点

梅州市梅县区高级中学雁芳楼二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指导专家组、课题组成员、其他人员

四、活动议程

1、 介绍参加开题会的领导、专家及嘉宾。

2、 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3、 课题负责人做课题开题报告。

4、 参与人员代表发言。

5、 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对课题进行论证指导。

6、 梅州市梅县区高级中学校长发言。

7、 指导专家组代表讲话。

8、 合影留念。

报告邀请函范文 [篇5]

尊敬的先生/女士:

将于2012年7月3日广州举行《环境监测综合报告会》,我们旨在通过此次活动更好地为环境领域客户搭建交流平台,聆听客户需求。来自公司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将向您介绍我们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来自国内外的环境领域专家将与您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

日期和地点如下:

时间7月3日

地点广州

2016大学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格式
海上钢琴师影评 第七篇

思想汇报基本书写格式

1.标题。居中写“思想汇报”。

2.称谓。一般在第二行顶格写“敬爱的党支部”或“敬爱的党组织”,后面加冒号。

3.正文。写思想汇报,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情况。

4.结尾。思想汇报的结尾可写上自己对党组织的请求和希望。一般用“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或“希望党组织加强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等作为结束语。

5.在思想汇报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汇报日期。一般居右书写“汇报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大学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范文

尊敬的党组织:

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委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现预备期已满一年,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我郑重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转正申请,请党组织根据我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讨论通过我由预备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入党一年以来,我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下,在支部党员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活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增强了自身的党性修养,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入党。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一直都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在这一年的预备期里我的收获很大,现向组织汇报

工作学习方面,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刻苦专研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我深知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是很难适应时代发展,为党的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作为大四学生,我不但在理论学习上没有放松,在实践工作学习上也没有放松。近一年来由于面临毕业,找工作和毕业论文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这两方面。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做人,只有你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品格。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认真践行这一光荣传统,努力在同学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思想政治方面,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跟上党的步伐,维护党的团结。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真正按照***同志所要求的:“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下功夫,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志向,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真正养成***人的高风亮节”。一年来,除了经常听广播、看电视新闻、看报纸、关心时事政治外,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尤其两会期间通过各种媒体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从十八大构筑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中体会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顺应民意这一伟大思想,使我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心。

日常生活方面,我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譬如,上课认真听讲,作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主动打扫宿舍卫生和参加公益劳动;以身作则,团结周围同学,等等。通过这些日常琐事来增强自己的耐心、毅力、包容力以及凝聚力。在同学中,我还注意经常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以及方针路线,坚持正确的原则,充分体现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年来,在党组织的悉心培养下,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与指导下,我能够积极认真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独立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当然我知道,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我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有时还有畏难情绪,创新意识还有所欠缺。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继续加以克服和改正。我会始终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 言,时刻提醒自己要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入党要求是真诚的,对党的事业是忠诚的。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党的事业作出实际贡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如果这次我不能按期转正,说明自己还不具备一个正式党员的条件,我一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如果能够按期转正,我绝不骄傲自满,而是以此作为自己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征途上继续不断努力,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海上钢琴师影评相关热词搜索:海上钢琴师影评ppt 海上钢琴师影评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海上钢琴师影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海上钢琴师影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442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