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融媒体,全媒体

融媒体,全媒体

2016-11-28 09:04: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融媒体,全媒体(共4篇)全媒体视野下的媒体融合及其运营和盈利模式第 17卷 第 5期2010年 10月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M edia and Co unicationsmm V o l 17 No 5 O ctober 2010全媒体 视野下的...

全媒体视野下的媒体融合及其运营和盈利模式
融媒体,全媒体 第一篇

第 17卷 第 5期

2010年 10月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Journa 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M edia and Co unicationsmm V o l 17 No 5 O ctober 2010

全媒体 视野下的媒体融合

及其运营和盈利模式

陈少波

摘 要: 随着以数字 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全媒体 呼之欲出 , 必然带 来各种

媒体的融合。在此背景下 , 传统媒 体如何应对, 创造出新的运营和盈利模式, 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全媒体; 媒体融合; 运营盈利 ; 模式

作者简介: 陈少波, 男, 研究员, 武汉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生。 (浙 江传媒学 院

江 杭州 , 310018)

中图分类号 : G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8- 6552 ( 2010) 05- 0028- 06 科 研处, 浙

所谓 全媒体 , 是在传播应用层面上 流行的一 个概念, 它本身并 不是一 个实体性 的媒体, 而 是在具

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体形态 ( 平面媒体、电

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 ) 之间的融合, 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 形态。它是在

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体实行深度融合的结果, 是媒体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

我国媒体的全媒体之路开始于 2007 年, 当年 国家新闻 出版总 署启动了 全媒体 战略, 主要 在平 面媒体

领域实施 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 系统 工程, 2009 年 7 月, 国务 院常务会 议决定 积极 发展移 动多 媒体广 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 推动文化产 业升级。此后, 各 类报纸、期刊、广

播、电视、出版社频频推出 全媒体战略 或 全媒体定位 。 2010 年新年伊 始, 国务院发文 决定加快推 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到 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12年的纷争一 朝画上句号,

显示我国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全媒体在传播载体形态、传播内容形式、信息传输渠道上存在与单个媒体不同的特点, 作为全新的集约

性传播形态, 其优势明显。对于传媒来说, 在数字时代, 要应对多元化的互动传播秩序, 掌控传媒产业链中

的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动全媒体传播模式的构建, 这是全媒体最大的优势所在。

伴随着全媒体运营模式的确立, 其盈利模式也正在变得清晰起来。传统媒体化身为全 媒体, 从

提供商 的转型, 到与用户互联网化的互动交流的实现, 再到潜在的战略性业务单元的整合 重组, 并且面 内容

向用户, 与更多的市场力量合作共赢, 完整的全媒体产业链正在打造之中。这 条路径的实现, 取决于媒体

的实际操作。

全媒体的出现, 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挑战。事实上, 全媒体的出现, 已经对 平面媒体, 如报 纸造成了很

大的冲击。那么,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呢?

传统媒体应对全媒体, 总的方法是媒体的融合。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 已 经基本不存在 单一媒体。媒

第 5期 陈少波: 全媒体 视野下的媒体融合及其运营和盈利模式 29 体融合不仅仅指的是媒体内部不同形态之间的融合, 除了有报纸与广播、电视 三大传统媒体 的融合, 还有

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手机与其他媒体的融合; 还指媒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 融合, 如广电行 业与电信行

业的融合, 媒体与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等。

1 报纸媒体应对 全媒体

报纸应对全媒体的案例首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 苏州日报、宁波日报、沈 阳日报、解放日 报等也创造

了比较好的经验。纵观报纸应对全媒体的先行者的做法,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其主要的做法是:

一是树立符合全媒体发展的新传播理念, 积极顺应新技术发展态势, 在报业发 展这项主业 上全面实现

数字化, 为全媒体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二是着力改善报社内部传统的 运作模式和经 营机制, 全力

【融媒体,全媒体】

推动和促进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 进军数字书报刊业, 提供信息增 值服务, 构建媒 体建设的多

元化经营格局; 三是在确保主业发展优势的前提下, 不断加大全媒体建设力度, 力 求优化新闻 与传播资源

配置, 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全媒体战略布局。

其核心是推进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即打造数字化报业。数字化报业是用数字 技术改造和 装备传统报

业, 其内容包括内容数字化、形态数字化、流程数字化、手段数字化等。内容数字 化是通过编 码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将报业新闻信息转换为用数字技术进行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形式的内容, 它 是报业数字 化的基本前

提和重要基础; 形态数字化 是将 报业数 字内容 表现 为与数 字技 术相对 应的数 字文 本、数字 视频、数 字语 音、数字图片、数字动漫等存在形态, 它是内容数字化的载体, 是数字化内容 的表现形式; 流 程数字化是

用数字技术处理新闻信息的采集、编辑、排版、传输、发行、交互、阅 读、存储、检索等全 过程, 它是数

字报业的关键, 是内容数字化与形态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和必然结果; 手段数字 化是应用网络 传输技术、数

据存储技术、基础平台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等数字工具实现对报业信息的处理 与管理, 它是数 字报业的技

术标志, 是内容、形态、流程数字化的装备支持。

在盈利模式上, 报纸网站、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数字化平台、电 子商务、户外数 字媒体、电子

阅读器、移动采编系统等等, 都已成为或将成为数字报业项目的创新方向和 盈利平台。在产 品上, 通过建

立 全媒体信息处理平台 开发 多形态 报业, 比如 纸质报、多 媒体数 字报、手 机报、电 子纸 移动报 等; 在发行上, 采用 多渠道 流通, 比如传统报业分销网, 互联网 ( 包括 W I- FI) , 还有移 动通信运营

多终端 载体, 如新闻纸、 PC、阅读器或电子 商的 GPRS或 CDM A 等传输手段等; 在阅读介质上, 发展

纸阅读器、手机等。

例如 宁波日报 集团通过搭建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 整合媒体资源, 主要包括内容生产平台和业务

处理、决策管理、客户服务和网络支撑等四大平台, 实现对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资 源的实时共 享和互动编

辑, 在一个编辑界面下, 可同时完 成对文稿、 图片、音 视频、 F lash 等 内容的 编辑加 工, 并在 各种 不同形 式的内容间创建关联关系; 增强新媒体的市场覆盖, 发 挥信 息反复 折射 传播效 应, 依托 新闻网、 手机报、 多媒体电子报和电子屏报等

步把旗下的 新媒体四报 达到信息增值传播; 通过全媒体流程再造, 加强报网融合, 逐 等新闻资源 与中国宁波网 合一, 报纸数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新侨报

据纳入其中, 各媒体的电子信息版权归集团所有, 授权中国宁波网使用。与此 同时, 一支专门 的全媒体记

者队伍也建立了起来, 全媒体采编人员 学会

制作 )。这种模式与英国 每日电讯报 用 脑 ( 新 闻聚合 编辑的 头脑 ) 、 用 眼 ( 具有 充分 利用网 用手 ( 会写文章、擅上网、谙手机、善拍摄、长 坦帕新闻中心 、 纽约时报 采编部门将 独立办公室 和美国的 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 挖掘受众新闻资源 ) 和

模式改成报纸和网站记者编辑共同办公的大平台模式,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期刊媒体应对 全媒体

因种种原因, 期刊应对全媒体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和水平上, 形式比较简单、产品

单一, 多为内容的二次利用。如出版期刊的合订本、精华本、图书合辑等, 建设的网站也多停留在过刊阅读、

信息发布的层面上。一些期刊也推出了手机报产品, 但还缺乏推广, 竞争力不强, 收入较低。全媒体运营模

30 浙 江传 媒 学院 学 报 第 17卷 式的 迅速、海量、多媒体、互动

全媒体 几大特点, 特别是多媒体、互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国家地理 在 期刊应对 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比较典型的案例当推

纸介质杂志外, 结合图书、网站、手机、电子杂志、影视视频、读者服务站、会员俱乐部等多种介质和渠道,

从编辑出版到营销宣传、发行乃至广告的整个运行过程中, 展开全媒体运作。在打造好本刊的同时, 同时出

版有 中国国家地理

地理选美 青春版 博物 , 又收购了 中华遗产 杂志; 在推出系列国内地理图书的同时, 推 出全球版 图书; 创建 中国国家地理网, 除却一 些基本功能外, 还开通 了网上商城, 实现了 订

阅、邮购等电子商务功能; 开通了影视频道, 与杂志、读者进行视频互动和传播; 还成立了国家地理影视公

司, 制作影像内容; 并非常重视手机新媒体功能, 较早推出了手机报和手机电视产品, 手机报用户已达约 30

万; 在各地举办的会员俱乐部科考探险及地理大讲堂活动, 深得读者欢迎; 同时在深圳、南京等十余个城市

【融媒体,全媒体】

建设了读者服务站, 统一形象外观, 不仅构建了渠道, 进行发行服务, 也是杂志良好的户外广告; 近期还推

出了 行天下 电子杂志, 实行收费阅读。 中国国家地理

全媒体 已通过全媒体运行受益匪浅。 3 出版媒体应对

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种内容通过多种媒体同步出版, 即图书一方面以传统 方式进行纸质 图书出版, 另

一方面以数字图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

全媒体出版中的媒体介质值得一说的是手持阅读器, 它采用了电子纸显 示技术, 具有不 耗电、环保等

优点, 手机阅读器市场现在是高速增长的市场, 最有名的是亚马逊 K ind le。

在全媒体出版中, 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移动媒体将人们在上下班途 中、旅途中、睡前、等 候时等闲散

的碎片的时间利用起来, 以这些媒体形式将文本内容呈现给读者, 充分挖掘了 无聊经济 。【融媒体,全媒体】

近年来, 我国纸介图书销售册数停止增长, 出版业链条长, 资金回 收慢, 印刷、仓储、物 流等成本居

高不下, 显示了传统出版业增长乏力。而新 兴的网络 出版又 遭遇盗版 困境和 免费陷阱。 在这样的 背景下, 就要思考如何利用技术的发展形成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 推动传统出版业的发 展, 为出版业寻 找新的增长

点和增长模式。

全媒体出版降低了出版风险, 出版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专业出版机构, 任 何有内容资源 的组织、网络

公司或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出版主体, 数字化内容实现了出版与发行同步, 实现 了出版零等待 和零库存, 大

大降低了传统出版所面临的因销路不畅而导致的库存积压风险。

全媒体出版是个全新的出版模式, 其理论和实践都尚处于起步阶段, 全媒体出 版发展中存 在很多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 一是内容的选择倾向于轻松娱乐的大众化作品, 而轻松娱乐 的大众化作 品不需要太

多深入思考, 由于阅读条件的限制, 一些高端的艰深的科普类、学术类图书并 不适宜做全媒 体出版; 二是

它将同一内容作简单的跨媒体平移, 全媒体特性尚未充分开挖, 没有针对各种 数字媒介的特 性, 在原有内

容资源的基础上为其量身制作出一些新的文体; 三是在全媒体出版中, 传统出版中 的盗版侵权 问题尚未完

全解决; 四是全媒体所发挥的更多是一种传播工具的作用, 并没有实现内容和不同 媒体之间的 整合的新内

容, 仍带有强烈的传统痕迹,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尽管全媒体出版还存在诸 多问题, 但是其 多媒体 整合 出版模 式仍 然是一 种全新 的出 版形式 和出 版理 念。多部作品的成功运作也使全媒体出版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和销售成绩。如

勿扰 非诚勿扰 带给我们的是 非诚 图书全媒体出版的一个精彩亮相。 2008年 12 月, 长江文 艺出版社和 中文在线将 冯小刚 的长篇小 说 以传统纸质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同步出版, 并与电影同 步上市, 实现

60% 的效益增长。 了 50%

可以预知, 随着 数 字技 术 的进 步, 全 媒 体出 版 的价 值 将 得到 进 一步 提 升, 能 够实 现 真正 意 义 上的 5W 出版 ( 即任何人 W hoever 在 任何地 点 W herever 在任 何时间 W henever 以任何 方式 W h ich ever 获,,,, 得任何内容 W h atever), 使读者能够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 制, 享受 随时随 地的阅 读, 全媒 体出 版将成 为出版业的必然趋势。

第 5期 陈少波: 全媒体 视野下的媒体融合及其运营和盈利模式 31

4 广播电视媒体应对 全媒体

广播电视媒体应对全媒 体, 主要 是在 原本广 播频率、 电视频 道、广 电报 刊的 经营 上, 搭建 并融 合网 站、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以及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平台, 实现由 单一营收向 多元营收模

式的转型。在向多媒体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转型 的同时, 还以 经 营媒体 的 理念加 快拓展视 频网站、 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各类新媒体业务, 并通过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业 务经营的融合, 进行整合营

销, 扩大盈利空间, 通过多种媒体协同效应而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

继 2006年集中力量打造央视网 ( CCTV com ) 以来, 中央电视台于 2009年 2 月宣布将通过央视网全面

推进国家网络电视台建设。如果说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转型更多地表现为全媒体 时代舆论调 控的战略新

布局, 那么身为上市公司盈利压力更为直接的凤凰卫视则更早地提出了面向全媒体的战略转型。随着 2006

年中国移动入股, 凤凰新媒 体融 合了互 联网、无 线互联 网和网 络视 频三大 平台, 以 资讯门 户凤 凰网 为基 础, 以凤凰宽频和手机凤凰网为主打渠道, 力图锁定白领主流人群。而更多的省级 广电媒体则 通过开拓多

媒体传播渠道、与新媒体的战略联盟、项目合 作等方 式试水全 媒体传 播, 如 2009 年湖南 卫视的

声 等多个选秀节目都已经从借助新媒体的手段拓展到与各大网站从内容到经营的全面联手。

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广播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令人眼花缭乱。目前, 全媒 体数字广播 出现了以下

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一是产品融合。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 全媒体数字广播作为广播电台 数字广播产 业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 需要与其他系统实现融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广播电台的整体优势。一方面 实现广播电 台新闻采编

系统、广告系统、音频资料系统、考核系统的融合; 另一方面实现传统广播和 网络广播、移动 广播等媒体

的融合和互动, 整体推进和整体发展, 从而实现广播电台的生产效益、经营 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等

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第二, 新兴的网络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产 业之间的界限 很难区分, 而

全媒体数字广播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 提供给读者一个综合的媒体服务。

二是互动广播。互联网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开放性, 能够方便地让听众之间 互动和交流, 听 众可以方便

地通过网络与电台实现互动, 从而让广播电台变成

广播电视应对 全媒体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的沟通交流平台。 快乐女 的典型案例可推华数网 通集团。经 过近 10 年发 展, 华数集 团已成为 浙江省 有线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发展的省级主体、信息化的主平台和全国数字电视、手机 电视内容应 用服务的重

要平台, 开展了移动电视和影视、新闻、体育、综艺、栏目等点播业务, 以及

育、游戏娱乐、商务、政务、支付、彩票、投票 公共信 息、财经证券、教 等九大类 130 余种服务, 使数字 电视变成了 家庭的娱乐

单项变双向, 模拟变 数字, 小网变 终端和信息化终端, 彻底改变了人们看电视的方式, 实现了广电网络

大网, 看电视变用电视 。

在全媒体之下, 媒体这种用户间互通的横向服务模式, 彻底改变了传统广 电的纵向服务 模式, 完全符

合未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 NGB) 跨越互通、全程全网的特征。

包括互联网、 3G 手机在内的新媒体把和广播、电视和电影进 行统一整合, 传 播渠道的变 化使得广播、

电视和电影不再是广播频 率和 电视频 道的 专属, 它们 可以 被压制 成数字 音频 格式后 在各种 渠道 播放; 广 播、电视和电影的制作单位也不再是专属 于电台、电 视台的 供货方, 其 核心业务 可以服 务于手机 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等多方客户。广播、电视和电影数字化制作方式具有其与网络、手机等 新媒体直接 接轨的独特

优势, 数字格式制作的广播、电视和电影可 以通过软 件直接 转换成网 络和手 机所需要 的播放 格式。广播、 电视和电影的呈现方式将不单单是凭借广播和电视频道播出, 还将有其他的表 现形态、传输渠 道和显示终

端, 也就会产生相应不同的产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5 互联网媒体应对 全媒体【融媒体,全媒体】

互联网带来了许多社会变革, 它在全媒体领域也风生水起。互联网的全媒 体业务主要包 括移动化、视

频化、社区化和新媒体发行, 它们开辟了互联网全媒体业务递进之路。

32 浙 江传 媒 学院 学 报 第 17卷

首先,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虽然电信运营商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但客观上 为第三方独 立网站的兴

起带来机遇。据 财富 杂志报道, 美国手机友好型网 站的数量 在近一 年中增长 7 倍, 从 15 万家 猛增至 大约 110 万家。在中国, CNN IC 调查显示, 超过 5000 万网民 主要使 用手机 上网, 且 增幅 迅速。海 量的用 户基数和完善便捷的支付体系, 肯定会催生出新的互联网商业奇迹。

其次, 视频化与社区化的交错普及。创造视频分享奇迹的 Y ouTub e、正版影视剧帝国 H uLu、纵横付费

音乐的 i unes 和集聚原创草根音乐的 M ySpace 是互联网应用走向 视音频化的 全球标志, 并为 中国互联网T, 产业批量复制。这一轮视音频应用的高潮, 最大看点是社区化思维, 即 SN S ( 社会性网络服务 ) 的实例化

和商业化, 传统 内容为王 的理 念被颠覆, 转 变为

偏好 和 关 系为王 基 于特定 内容 的身份 认同 和关系 精准营销 。

发行 , 当然, 其 并非传 聚合, 把握社区用户彼此的 第三, 创造 新媒体发行 行为 , 最终进阶为真正的 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 新媒 体盈利的核 心是

统意义上的代理发行, 而是通过打造新媒体发行平台或者社区, 提供某些工具 包或在线开发 工具, 使用户

在发行平台或者社区上创造内 容、应 用或 广告, 并激 发付 费 或者 免费 发行 的 活力 与欲 望。例 如 APP S tore 专门出售可供 iPhone/ iPod Tou ch 安装使 用各 类游 戏、模拟 程序。 绝大 多数,

果 制作, 而由全世界网民, 根据 苹果

范, 自行开发、上传、销售。一旦某款 应用 应用 苹果 并非 苹 提供的开放式、组 件式应用 开发程序 包 ( SDK ), 按照 统一规 销售出 去一份 拷贝, 则作 者获税后 收入的 70% , 苹果 获 税后收入的 30% 。自 2008 年 7 月 App S tore正式推出之后, 至 2009 年 4月, 全球网民开发的应用已超过 3 万个、下载总量达 10 亿次; 2009 年的收入超过 3 6 亿美元。

6 电信媒体应对 全媒体

电信传媒是中国电信综合传媒业务的统称, 是依托中国电信现有各种业务 和资源, 通过整 合各类媒介

形式, 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信息发布业务的总称。电信传媒的出现, 符 合了传媒领域 多媒体、跨媒

体传播的集约化发展大方向, 契合了广告市场对分众化、精准化传播的实效要 求, 迎合了广告 主对从渠道

传播到影响受众, 再到市场行销的全方位期许。电信传媒更是凭借户外、网络、语 音、平面、移动 5 大类

近 20小类产品的媒体产品, 以及由 3G 技术催生的手机数码终端多媒体, 再加上与广电合作的 IPTV, 已经

成为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广、综合能力最强的媒体提供商之一。特别是电信传媒凭借 在传媒资源 上的强大实

力, 倾力打造 LED 大屏、网络视频、手机视频 三屏联动 模式, 更是超越了现 有媒体当前 的传播境界。

下载 播放, 同步 以 LED 大屏为例, 到目前为止, 电信传媒在全国已经实现 联网的有 40余块, 可 以进行

展现 , 客户只需 一点签约 即可享受 全网发布 , 电信传媒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拥有媒体数量最 多的 LED 广告运营商,

在经营模式上, 其集成优势是基于能够从技术、客户数据、媒体经营上进 行整合与集约: 在技术应用

上, 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优 势, 将工控、视 频、打印、扫描、 感应、蓝 牙、红外、刷 卡等技 术充 分融合, 打造互动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客户数据处理上, 对庞大的客户群进行细分, 充 分考虑上下游 客户、买卖双

方的需求, 形成一条精准的、一体化的供需价值链; 这使得电信传媒可以将 娱乐、媒体、商务 等功能整合

为一体, 打造全新的综合型媒体巨舰。

电信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就在于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提供从传 播力价值到影 响力价值, 再

到行销力价值的立体化、集约化、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提供从品牌宣 传、促销信息发 布到交易服

务等一揽子传媒解决方案。同时, 将新老媒体盈利模式的精华创新地融合为一 个有秩序、可执 行的盈利系

统, 并根植在中国电信这个统一的品牌优势之上。因此有理由相信, 电信传媒 在不远的将来, 一定能成为

全媒体集成时代的领军品牌。

7 手机媒体应对 全媒体

手机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发展的产物。从传媒的角度看, 手机是 一种比较典型 的新媒体, 它

具备了所有传统媒体的特征, 或者说它就是传统媒体的集合。它既是报 纸, 有手机报; 也是 电视, 有手机

电视融媒体研究-6-28-新闻
融媒体,全媒体 第二篇

电视媒体的融媒体转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习惯的改变,主流媒体影响力正在逐步被新媒体追上,各传统媒体都推出了自己的新媒体融合战略,大家也认识到真正的融媒体并不是整合或控制渠道而是要融合制作播出等资源以制作适应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说融媒体已经走完了1.0时代进入2.0时代。

从国际大趋势来看用互习惯已经稳定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短文字内容,动态及静态图片,短视频内容是这种传播的主要形式。当然也不可忽略的是音频内容也开始受到观众的喜爱,一大批音频APP成为了应用热点。时下流行视频直播更是突飞猛进占领了无数的用户时间,这种千人千面的超分众媒体传播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传播失控,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可以发出自我的观点并快速传播,造成了现在移动、网络端充满了杂质内容甚至是负面的内容,并且他们的传播速度异常快速,进化迭代速度远超我们想象。尤其是新推出的全民直播监管难度越来越高,哪怕是存在以秒计算的信息都会造成超量放大效应。

除去传播迅猛之外互联网内容还存在几个全球性问题:

1.真假难辨,网络传播的主体更加自我一切以自我价 值来确定内容导向。

2.负面放大效应,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内容质量、真伪并不重要,而是把如何传播作为首要考虑。这就造成负面信息快速传播。

3.传播隐蔽性,移动互联的特点造成渠道太多难以封堵。并且渠道私密,未来的沟通更多是群落沟通,点对点的沟通,我们是无法对个体进行监管监控。

4.泛娱乐传播,互联网上传播最快的是娱乐内容,最容易让人接受的也是娱乐,这也培养了受众喜欢看段子的习惯,好的坏的都是娱乐。

以上这些都是用户习惯的养成,潜意识信息植入,长期放任生长必然会造成文化沙漠化。如何对网络内容进行管理已经变成全球课题,各国政府都在组织网络警察,对网络进行监管。实践证明在网络时代封堵是成本最高的做法,就如治水要疏导才能利用,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如何应对大势继续发挥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又如何在新的媒体生态中发挥自己优势并继续引领传媒时代?这是当下大家都在思考和努力尝试的方向。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大家都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这里我们尝试探讨主流媒体融媒体转型:首先

我们应该知道何为融媒体?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融合各媒体优势。新媒体有快速传播,点对点传播,实时传播,长期存量传播等种种优势,传统媒体有内容深度,制作扎实,角度客观等优势,只有把大家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融媒体。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我们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做的是5个转型:

1. 产品转型,传播渠道的丰富必然会对我们的传播产品提出新的要求,非线性传播后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产品线,除传统电视节目之外还要有短视频,短音频,短文字,甚至短直播,对于内容方来讲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一个内容通过不同的产品表现出来并且根据不同的时效,不同的角度展现给受众。

2. 制作方式转型,传统的内容制作方式目前遇到了极大的冲击及挑战,大规模线性制作流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自媒体制作方式正在被传统媒体接受,同一个内容源要生产出多个产品,产品生产速度成为了重要的指标,同时内容兼容度成为对传统媒体制作人的重要要求,也就是说之前我们电视生产的就是视频内容加音频内容,那将来电视编辑不但要生产适合电视录制的文稿还要能生产适合网络输出的文稿。

3. 制作手段转型,除去大屏之外的终端用户适合看什么样的内容?直接转播是一种方式但我们也要逐步加

【融媒体,全媒体】

强用户体验,看看目前的视频直播,如何制作适合个人终端的播出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制作工具的升级带来了新的内容产品使之更适合网络媒体传播。

4. 传播手段转型:最近几年各个媒体都建立了各自的APP但真的用户有多少?投入产出比有多少?真的有必要自己做APP或是利用新型的传播工具如秒拍,头条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

5. 传播心态转型:传统媒体相对来讲是封闭的自我制作但互联网的核心是分享,未来的媒体时代是共生时代,是资源置换的时代,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不仅是渠道更重要的是模式,分享才能有收益这是一种心态的转型。

缩小范围就当前的电视媒体来讲当前的融媒体转型课题有两个:1.融媒体生态下电视新闻的全媒体影响力提升及舆论导向的控制力提升方式。2.新生态下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改革。我们这篇就先探讨电视新闻融媒体改革。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与各国内各电视新闻媒体及网络新闻媒体交往较多,对各台新闻中心的融媒体转型也略有了解,能明显感觉基因的不同造就了其思维方法的差异,对于融媒体各有自己的见解与手段,这就导致了大家在融媒体进程中更关注技术手段和实现方

法,笔者却认为对于电视新闻媒体来讲关键是要建立自己的融媒体生态网,要有融媒体思维,以这些年的积累技术已经不再是媒体融合的壁垒,对于电视新闻人来讲融媒体的核心是你的产品转型,目前看很多电视新闻机构推出了自己的融媒体方案但仔细分析还是电视节目换个渠道播出而已,为什么?因为你的产品体系和构架没有变。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事情,产品如何具备多重基因是目前电视新闻最重要的问题。目前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电视新闻机构要在新生态中获得主导地位,控制舆论环境是当务之急,笔者提供几个方法抛砖引玉以便大家思考:

6. 立体化新闻编排,之前的电视新闻是不需要编排的,他是个线性流,但融媒体后的新闻是需要在投放渠道,投放时间,存在时间,投放产品这4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例如:新闻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在微信,微博上进行简略报道,同步直播平台进行手机直播,广播音频开始传送,第二时间在电视及PC端进行深度解析,同步全媒体跟进。第三时间进行全网舆情的监测判断并做出修正报道或是舆论压制。后续时间进行持续的产品跟进这样在遇到一些重要报道,群体性事件后群众在第一时间就会得到主流声音,在负面虚假消息出现后就可以进行有效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融媒体,全媒体 第三篇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

建设方案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2015年2月【融媒体,全媒体】

目 录

第一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背景 .................................................... 4

一、 媒介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 .......................................... 4

二、 媒介融合本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 4

三、 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8

第二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 .............................................. 11

第三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 14

一、 实验平台建设目标 .......................................................................................... 14

二、 实验平台项目组成 .......................................................................................... 14

三、 实验平台相关系统介绍 .................................................................................. 16

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实训平台 ............................................................................. 16

互联网舆情采集与监测系统 ............................................................................. 16

传统纸质资源采集及加工系统 ......................................................................... 17

全媒体出版生产实训平台 ..................................................................................... 18

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系统 ................................................................................. 18

全媒体出版内容编纂系统 ................................................................................. 20

交互式媒体出版物设计软件 ............................................................................. 22

全媒体视音频生产实训平台 ................................................................................. 24

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系统 ...................................................................................... 24

虚拟演播室系统 .................................................................................................. 25

全媒体数字资产管理实训平台 ............................................................................. 29

方正畅享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 ......................................................................... 30

方正智汇出版资源管理平台 ............................................................................. 31

全媒体数字内容发布及运营实训平台 ................................................................ 33

全媒体数字内容管理及发布系统 ..................................................................... 33

数字作品管理及发布系统 ................................................................................. 34

新闻资讯、数字阅读实训客户端APP ............................................................ 37

全媒体教学模式及MOOC在线课程平台 ......................................................... 44

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系统 ...................................................................................... 44

虚拟化教学及开放实训平台 ............................................................................. 44

配套数字教材《网编操作指南》 ..................................................................... 45

配套数字教材《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 ............................................ 45

第四章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建实验室的优势说明 .......................... 46

一、 方正电子新闻出版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 ........................................ 46

二、 方正电子承担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优势 ................................ 49

三、 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9

四、 方正参与并承建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 ..................................................... 51

五、 方正电子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合作院校名单............................................. 52

第一章 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背景

一、 媒介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出版行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 媒介融合本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可以说,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融合发展进程,这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此长彼长的态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发展,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在正进入第三个阶段。目前,很多媒体都开始了融合发展的探索,也有不少亮点。在今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中央主要媒体加强互动融合,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立体化、互动式、全天候传播两会信息,发出主流声音,成为融合发展的一次大探索。同时也要看到,融合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跟不上、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 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

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总的来说,我们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滞后认识和观念偏差。有的满足现状,患得患失,担心打破原有格局,认为融合发展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不搞融合发展也还能活;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对融合发展缺乏信心,不愿试不愿闯,坐等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还有的存在惯性思维,用办传统媒体的方法来对待融合发展,拿出的方案、提出的措施往往不对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挪动屁股、更新观念,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本位和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

浅论融媒体如何促进纸媒走出困局
融媒体,全媒体 第四篇

摘要:近两年,“融媒体”和“跨圈层”等热词在不断的进入人们视野,“融媒体”宣传在传媒界已成为传统媒体破局新模式,“跨圈层”营销也早已在商业界破土展开。未来媒体营销,离不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互通,在实现传统纸媒转型过程中,融媒体已经成为新引擎。

关键词:纸媒;新媒体;融媒体;跨圈层

一、纸媒发展现状和新媒体的崛起

(二)新媒体已经崛起。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一个重要渠道,并逐渐打破了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格局,成为极具活力的信息传播媒介。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一些特征是其迅速发展起来的基础,首先是快捷性,新媒体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为传媒打通了渠道;其次是大众性,新媒体的形式多样性使得参与门槛低,参与者可以通过自己习惯的交流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体;第三是多元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呈现形式,又或者传播途径,新媒体在不断的拓展其多元性特征;最后是互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在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的互动性是便捷且频繁的,特别是随着移动客户端的不断改进,互动性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使得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媒体的这些特征让信息获取者由一个被动接受者成为了主动搜寻者,体验度和粘合度高于传统媒体。

(三)融媒体进入人们视野。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此消彼长的表象里,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坚持“纸媒不会消亡”的观点,进而,新旧媒体融合的“融媒体”模式又让传统纸媒看到了希望。在未来的信息传输媒介中,移动终端是方向,新媒体也不过是其中的介质之一,也会面临媒介更替,这就需要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问题。“融媒体”是一座桥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资源整合,进而更好的服务读者和广告客户,实现了信息、传播、客户群体、广告、发行等模块的互通和转换,为跨行业营销提供个更多的便利。

二、融媒体如何促进纸媒破局

(一)融媒体的概念。2014年,在第23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上,“融媒体”一词由风行网首次提出,成为“融媒体”口号的首倡者,并迅速得到传媒界认可。“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与其说“融媒体”是一个概念,不如说是一种新理念,其中,“融”字诠释了其核心。

三、融媒体+跨圈层=纸媒重生新引擎

(一)什么是“融媒体+跨圈层”模式。传统媒体借助“融媒体”理念可实现新突破,市场则通过“跨圈层”经营实现新商业模式,融媒体的推进必将带来跨圈层经营模式,进而促进更好的纸媒转型。以最简单的语言诠释“融媒体+跨圈层”的模式,就是促进广告和活动变现,进而实现赢利。“融媒体”是纸媒的报道形式和组织构架,还是营销模式和技术创新,都需要进行新旧媒体形式和营销形式的创新和融合;“跨圈层”是纸媒经营也需要“跨界”,突破原有的单一广告赢利模式,进而实现跨圈层经营和合作,实现共赢。

(二)运用"融媒体和跨圈层打破传统模式。以上案例对纸媒广告客户需求做了分析,纸媒如何运用好现有的和可以联合的“融媒体”资源,跨圈层的为客户指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和宣传报道,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在此,我以案例对跨圈层广告营销进行阐述。

(三)融媒体需与新领域“联姻”。融媒体合作和跨圈层经营还应盯紧新领域,其中,vr技术(虚拟现实)与互联网的合作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6年是vr产业化元年,这一新引擎将带来很大的市场与机遇。在融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与vr技术的结合,可以生产出新的新闻产品和商业模式。目前,已有媒体开始探索vr技术之路,视频媒体暴风集团研发的“暴

风魔镜”受到市场追捧;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开通“vr视角”频道对会议进行报道,越来越多的合作模式正在发生。

四、结束语

早在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接连召开两场最高规格的主题会议,首次明确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融媒体”理念已经是媒体界的一个共识。纸媒如何走出困境,“融媒体”服务和“跨圈层”经营的思路值得尝试,突破“媒体结合”到“媒体融合”的蜕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和跨界。


融媒体,全媒体相关热词搜索:全媒体与融媒体的区别 融媒体中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融媒体,全媒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融媒体,全媒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516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