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秀美村庄建设

秀美村庄建设

2016-11-28 10:55: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秀美村庄建设(共8篇)秀美乡村建设简介秀美乡村建设简介为了策应流坑旅游开发,对境内公路沿线村庄房屋外墙进行美化和环境整治。主要做法:一是美化房屋。对公路可视范围内房屋、围墙外墙进行美化,共粉刷房屋、围墙300栋(处)房屋***多平方米。按照墙体用外墙腻子粉粉刷两次;墙底刷1至1 2米的深灰色墙裙,窗户刷10cm的深灰色窗...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秀美村庄建设》,供大家学习参考。

秀美乡村建设简介
秀美村庄建设 第一篇

秀美乡村建设简介

为了策应流坑旅游开发,对境内公路沿线村庄房屋外墙进行美化和环境整治。主要做法:一是美化房屋。对公路可视范围内房屋、围墙外墙进行美化,共粉刷房屋、围墙300栋(处)房屋***多平方米。按照墙体用外墙腻子粉粉刷两次;墙底刷1至1.2米的深灰色墙裙,窗户刷10cm的深灰色窗沿线,墙体分层刷20cm的深灰色腰线,平顶房沿刷20cm铁红色屋沿线;二是整治环境。拆除公路两旁影响形像的破旧房屋、厕所等42栋1560平方米,发动群众清理建筑材料、杂物等258处,清理垃圾120吨以上,清除了公路两侧两旁的杂草,平整好公路两旁的路肩;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沿途新建了10个垃圾暂存池,聘请了8名保洁员,负责村小组的日常环境卫生,深入群众广泛宣传,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

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秀美村庄建设 第二篇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7期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决策部署,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创农村建设新局面,促进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现就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

1.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是推进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的宏伟事业。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就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江西农村优势,以系统的思维和统筹的办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我省农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要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离不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广大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更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力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功在当代、惠及长远。

2.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是推动农村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当前,我省农村社会已经进入转型发展阶段,正在发生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深刻变革。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内涵,必将促进我省农村繁荣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全省农村转型发展与彰显江西人文山水特色有机结合,加速推进全省农村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

3.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是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鄱阳湖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7.3%,我省农村绝大多数处于鄱阳湖流域范围。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进一步打造和谐乡村、秀美家园,必将极大地改善我省广大农村发展环境和生态系统,更好地从源头上保护好“一湖清水”,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4.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民心工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乡生活的日益融合,以及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普遍的心愿和期待。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就是要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丰富农村群众文化,促进农民富裕,加快农村文明进步,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是一项顺民意、惠民利的重大民心工程。

二、准确把握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

2013年度新田县秀美村庄建设考核办(修改)[1]
秀美村庄建设 第三篇

2013年度新田县绿色村庄建设考核办法

为加快推进我县绿色乡镇和村庄建设步伐,按照《2013年度永州市绿色乡镇建设考核办法》和《新田县2013年度绿色新田建设及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内容

1、绿化纳入村支“两委”议事日程,实行村领导目标

责任制,并制定村庄整洁、绿化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5分)

2、村容整洁,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景

观化特点。(5分)

3、完成乡镇政府分配的造林任务,村庄周围无宜林

荒山、荒地和迹地,后龙山要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山林茂密,自然成景。(25分)

4、村中要建1个公共绿色休闲场所,集中公共绿地

绿化率80%以上(10分)。

5、“四旁”(村旁、屋旁、路旁、水旁)要全部栽植

常绿乔木。村道两侧要种植1-2排绿化大苗。(15分)

6、森林防火村规民约制度健全,无森林火灾发生。(15

分)

7、村庄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古树名木保存完好,

生态公益林保护措施有力,未出现侵占损坏林木、乱垦滥挖

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乱砍滥伐林木事件。(20分)

8、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化活动健康丰富,

【秀美村庄建设】

无重大生态安全事故发生。(5)

二、计分方法

1、完成绿化纳入村支“两委”议事日程;实行村领

导目标责任制;并制定村庄整洁、绿化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计5分,否则每项扣1-2分。

2、村容整洁,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景

观化特点的计5分。村容与自然景观未成一体的,视情况扣1-2分。

3、完成乡镇政府分配的造林任务,村庄周围无宜林

荒山、荒地和迹地,后龙山要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山林茂密,自然成景的计25分,造林任务完成的计15分,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分,村庄周围有宜林地的超过100亩的扣5分,100亩以下的按比例扣分,村庄后龙山视情况扣1-5分。

4、村中有1个公共绿色休闲场所的计5分,每增加1

个加3分,最多加6分,无公共绿色休闲场所的扣5分,集中公共绿地绿化率80%以上的计5分,否则按比例扣分。

5、“四旁”绿化成效好的计10分,否则视情况扣分,

村道两侧要种植1-2排绿化大苗的计5分,否则视情况扣1-5分。

6无森林火灾的计15分,每发生一次火灾扣2分,扣

完为此,凡受害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扣15分。

7、森林资源切实得到保护的计20分,保护不力每项视情况扣1-3分。

8、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化活动建康丰富,无重大生态安全事故发生的计5分。否则视情况扣分,扣完为此。

三、考核奖惩

验收考核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13年6月,各乡镇按照建绿标准,对辖区内各村庄进行验收打分排名,形成验收报告,报县绿委办一份,此结果作为全县验收的重要依据。第二阶段,为2013年10月,由县绿委办组织绿委成员单位对全县各乡镇验收排名的前2名与后2名的行政村进行综合验收,并进行排名。考核结果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宣布。全县排名前十的授予绿色村庄称号,后十名的给予严肃处理。

建设秀美生态乡村的路径及启示
秀美村庄建设 第四篇

建设秀美生态乡村的路径及启示

打造江汉乡村明珠 造福潜江水乡人民

——水乡园林潜江市建设“秀美生态乡村”的路径及启示【秀美村庄建设】

【内容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要求。素以“水乡园林”闻名的潜江市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各地都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展开了建设“秀美生态乡村”的积极实践,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典型。本文以潜江市“秀美生态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了潜江市“秀美生态乡村”建设的现有模式特征及其成功经验,并获取了有益的启示,旨在为其他同类地区建设秀美生态乡村提供借鉴。

【关键词】:潜江市 秀美生态乡村 建设 模式 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我国下一步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农村是主阵地,农民是主力军。素来以“水乡园林”享誉全球的潜江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近些年来,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组织推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水乡新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赫然诞生,对探索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课题组通过对我市部分区、镇、场的“秀美生态乡村”进行专题调研,获得了我市建设“秀美生态乡村”的丰富素材,本文拟对这些生动案例进行剖析比较,归纳总结,以期为其他同类地区建设秀美生态乡村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潜江市“秀美生态乡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及成效

早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其后各地都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展开了积极探索。我市各地基于本地地理特质与基本条件,地方党委和基层组织通过解放思想、争取政策、组织推动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对具有本地特征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展开了广泛实践,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典型。这些模式类型及成效主要如下:

(一)迁村腾地型

所谓“迁村”,即把居住在原自然流散状态、环境恶劣、公共建设基础条件差、通行不便的自然村落迁移到交通便利、公共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集中安置,同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所谓“腾地”,即通过整体迁村,集中安置农户,腾出大量的零散宅基地,将腾出的耕地复垦用于发展经济,增加耕地面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以此实现千人资源共享、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目标。我市熊口农场的万家岭分场、园林办事处的工农村、积玉口镇的杨潭口村都属于该类型。【秀美村庄建设】

案例1:万家岭村借助“迁村腾地”项目,打造美丽新村样榜。

三年前,熊口农场万家岭的村民还四散居住在有几十年历史的砖木平房内,早期的村庄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民建房选址和占地随意性很强,村民以宅基地(园地)形式存在的土地近310亩,户均达2.6亩以上,是典型的“小户大宅”模式,宅基地的粗放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率低,且道路、水电供应、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难,村内脏、乱、差现象突出。

熊口农场党委与市国土局联系后,共同启动了该村“迁村腾地”工程,农场党委抢抓机遇,把拆迁安置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国土整治带动、统一规划设计、农民自主建设、内部自行创新、亲朋邻里互助、农暇闲时施工”的要求,集中建房116户。由于大部分村民原本居住的房屋已年久失修,加上“迁村腾地”的两级政策补助,村民对于整体搬迁工程也是积极响应。2010年10月,万家岭村整体搬迁工程启动,2011年,大部分村民已搬迁至新社区,2012年正式完成搬迁工程。现在的万家岭村占地74亩,腾出净增耕地236亩。

搬迁过程中,熊口农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用于万家岭村的沟渠、公路、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修葺。同时,为了同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和方便村民的生活,新村内还建起了幼儿园、农家书屋、村民诊所、戏楼舞榭、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等文娱卫场所。如今的万家岭,已成为全市“迁村腾地”项目的样榜工程。

案例2:杨潭口村利用“农田整治”项目,迁村腾地建新村。 积玉口镇杨潭口村几年前还是一个典型的闲散村,全村共253户,人口109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为2185亩。2010年10月,南水北调工程21户移民入驻本村后,原本村级债务多达80万元的杨潭口村又增添了新的困难。

2011年9月,镇党委通过市国土局对积玉口镇实施万亩农田整治项目,杨潭口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组织专班入户宣传,取得了群众理解和支持。在施工队伍进场之前,及时完成了1200平方米,共11户的房屋拆迁工作。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得全村新增耕地面积352亩。借助前期农户迁建的示范效应,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决定实施迁村腾地工程。他们采取高起点统一规划、集中居住、集体配套建设道路、晒场等基础设施、逐步稳妥推进的办法进行。同时,为了配合项目建设,村“两委”班子还多方筹资修建了24.2公里的村级水泥路,实现了全村主干道的疏通硬化。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全村的饮水和用电问题。

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土地流转,推行机械化耕作,建设稻、粮、油等规模生产基地,实行科学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从农田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到比邻的油田和集镇从事第三产业,拓宽农户发展增收的渠道。2012年全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9050元,经济发展再创新高,杨潭口村走上了楼房整齐划一、路灯敞亮通明、道路方便快捷的致富之路。

【秀美村庄建设】

(二)特色产业带动型

特色产业带动型,是指在一个小区域内,地方组织依据所在区域独特的优势资源,通过做大做强一个或几个特色产品或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逐步

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并以此来推动秀美乡村综合发展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强化和突出了产业支撑和经济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一般适应于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基础比较厚实的地方乡村。

案例3:关山分场依托“虾稻共作”和葡萄种植产业,构筑生态农业新天地。

位于“古云梦泽之乡”的白鹭湖农场关山分场,地处潜东南,这里地势低洼平坦,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全场总耕地面积约为1.4万亩。自2006年以来,该场依托小龙虾养殖,逐步由“虾稻连作”的“一稻一虾”发展为“虾稻共作”的“一稻两虾”生产模式,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近年来,农场按照“调优产业、调大规模、调高效益”的思路,不断加大对小龙虾养殖的扶持力度,目前关山分场和田阳、肖桥、冉集等4个分场形成了一个高标准的连片核心养殖示范区,全场“虾稻共作”的面积已推广到8000多亩,发展养殖户300多户,今年小龙虾的年产量达到188万斤,养殖基地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由于采取稻田养虾,其主产的品牌水稻“虾乡稻”,能有效控制农药残留(绝对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稻谷因环保无污染特质,每斤较普通稻谷可多卖0.3元,每亩可为农民增收400元。

同时,“虾稻共作”的环保生产模式,还为农场引来了资本。2012年6月,广东省的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专家一行21人来农场考察,通过分析土壤、气候、水利、环境等条件,与白鹭湖农场签订了绿色生态有机水稻生产建设项目合同。该公司计划在农场前期投资3个亿,建立一个连片万亩的优质(有机)水稻试验区。配套建设办公、加工、仓储设施,计划年产优质有机大米6000吨。该公司还将以农场为中心,利用3年时间向周边农场、乡镇发展10万亩优质(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并进一步研发立体种植有机粮、菜茬口对接模式。农场也将借此项目建设的契机,打造全省最大的有机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基地。

此外,2009年以来,该场相继发展了葡萄种植产业,现种植面积约为600亩,品种有金藤葡萄、美国红提等四、五个类型。规模和效益都相当可观。

现在,你走进关山分场,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向田间地头,一道道硬化的沟渠有如滋润现代农业的血管,一排排整齐的民房临河而居,一望无际的齐整

的农田抒发着乡村的诗意。“虾稻共作”和葡萄种植这两大支柱产业,成了关山分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强村富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如意法宝。

案例4:永乐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构建高效农业新格局,让移民走上幸福路。

2010年10月,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新村的永乐村,从十堰武当山来到了积玉口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共349户,总人口1248人。三年来,为稳定民心,使移民迅速适应新环境,镇村两级“两委”班子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大棚蔬菜”为产业的富民新路。

2012年,经全村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永乐村与山东青岛康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经营蔬菜种植。该公司前期投资360万元,共建蔬菜大棚300个,露地蔬菜园种植面积达500亩,年产蔬菜达500吨,可获纯利850万元。在短短一年内,永乐村还实现了蔬菜大棚内全部沟、路、渠的硬化工程,并新建了排涝泵站、便民桥等公共基础设施。

由于永乐村的移民全部来自于山区,对大面积农田作业不适应。村“两委”班子煞费苦心,经反复研究后组织农民成立了“永稳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村民进行免费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解决移民就业200余人,每位村民年均纯收入3万多元,村级积累20余万元。移民就近就业不仅稳定了生产增加了移民收入,还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的移民回乡就业,解决了移民村的留守孩子与老人的关照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村子的和谐稳定。

【秀美村庄建设】

(三)移民新村型

这里说的移民新村,特指因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或者因为国家重要政策调整,必需要使得原住地的老百姓成建制的整体搬迁,并且因为这种搬迁,会使得他们的生活环境、耕种方式,甚至生活习俗都有可能发生重大改变,他们在短时期内有相当的适应难度,但又必需服从大局,作出取舍。在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引导以及基层组织配合的前提下,以“搬得出、安得稳、留得下、能致富”为宗旨,安置到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促进其持续发展的一种开发式扶贫的方式。近几年这种类型的新村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涌现。我市上述的永乐村和园林办事处的梅嘴村都属此列。

秀美村庄建设宣传标语
秀美村庄建设 第五篇

秀美村庄建设宣传标语

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 、共建美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3、 、秸杆是资源,用好赚大钱

4、 、严格程序,阳光操作,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5、 、新村染绿淮河两岸,和风温暖城乡居民。

6、 、道路通达河塘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垃圾入箱环境美,乡村美好面貌新

7、 、原貌整治、塑造特色,让乡村回归乡村

8、 、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9、 、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10、 、改水改厕改不良习惯,林绿地绿有绿色心情

11、 、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12、 、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13、 、齐心共创环境优美乡村,协力打造和-谐美好家园

14、 、用足群众智慧,舞好规划龙头

15、 、绘五彩淮南新景,谱美好乡村乐章

16、 、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好乡村

17、 、处处讲公德,家家树新风,村村更和-谐

18、 、美好乡村怎么建,要由群众说了算

19、 、扎实推进“三化”同步,加快建设美好乡村

20、 、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21、 、美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抓手

22、 、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体作用

2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

24、 、美丽村庄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25、 、全民动员,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建设美好乡村

26、 、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27、 、走科学发展之路,建美好幸福家园

28、 、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29、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30、 、建设美好乡村,提高幸福指数

31、 、突出地域特色,体现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彰显乡村魅力

32、 、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33、 、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家园

34、 、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切实把美好乡村建设抓出成效

35、 、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36、 、群众满意高于一切,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37、 、评议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努力构建美好和-谐乡村

38、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39、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

40、 、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乡村

41、 、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

42、 、人人重环保,乡村更美好

43、 、建设美好乡村,造福一方百姓

44、 、美好乡村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5、 、构建“两型城市”,建设美好乡村

2016乡村规划建设调研报告
秀美村庄建设 第六篇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是新农村建设工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延续和提升,是加快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省制定了“绿色崛起”的发展方针,县大力打造“山水”的绿色品牌,我镇充分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以新农村建设点为依托,积极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既促进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又保证了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武人常办字[2016]10号文件的指示精神,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突出强调“实事求是,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本质”,现将我镇人大对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验与成果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国土所、规划所、林管站、新农村办、“乐居家园”公司、各村村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根据各自承担的规划建设监管职责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监管任务。

〈2〉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我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尊重村民意愿,引导和依靠村民的智慧与力量,逐步推进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

〈3〉乡村统筹,规划先行

以规划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形成乡村统筹发展体系。

〈4〉服务大局,加强整治

依据乡村统筹规划,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增减挂”政策,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严禁滥占耕地建房,加快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打造优美村容乡貌。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公路网络化、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信息通讯推广和林区作业道路修建等建设工程,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完善小微型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水准。

〈6〉建立、健全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了镇有规范化卫生院、村里有合格卫生室,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7〉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秀美,农民增收”

自从我镇制定“和谐秀美乡村”的建设目标,全镇上下团结一致,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长期困扰我镇的“三农难题”随之得以破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

首先从农业方面上说,我镇共建成现代化种植基地14个,投入790万元;现代化养殖基地14个,投入3115万元。另外,坐落在漾都村的箬溪生态科普旅游观光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建设院士工作站、鲟鱼高值化研发中心,还有金雨森景观园林苗木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占地1000亩,极大丰富了我镇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这让人既能纵览秀美的山水风光,领略惬意的农村生态,又能享受到精致的田园生活。

其次从农村方面上说,我乡共有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建成乡村公路110公里,建成水库18座、渠道108条,建成沼气池144个、自来水管道2.5万米,建成学校8所、卫生医疗点7个、老年人活动场所6处、农家书屋5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69万元。全乡共有新农村点35个,累计投入资金达948万元,特别是我镇重点打造的养老山庄和养竹木葱郁、碧水长流、清雅别致、环境优美,立于青山绿水间的一栋栋农家别墅,或红瓦白墙,或回廊飞檐,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农家别墅内的各项生活起居设施均达到星级宾馆标准。

再次从农民方面上说,我镇共有农户数4115户,人口数为16931人。实施秀美乡村规划建设之前,镇村民的收入途径主要是外出打工、林木采伐、耕种田地等,现在我乡村民不但仍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待游客、到旅游景点工作、参与本镇项目建设等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达到8200元,富裕起来的镇村民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困难与问题

〈1〉村民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从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我镇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特别是部分村民不仅没有做到“自扫门前雪”,而且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东西开口就要钱,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2〉项目的建设资金有待落实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全县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建设模式,建设资金几乎是靠镇、村两级筹措来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项目资金严重短缺。

〈3〉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部分行政村把规划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

三、方法与对策

〈1〉加大宣传,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仅取决于动力大小,而且取决于阻力大小。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最大受益者是镇广大村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广大村民,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秀美乡村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要制定完善的可行性方案,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同时,全力做好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真正变成村民自己的事,进而激发广大村民共建“和谐秀美乡村”的热情。

〈2〉拓宽渠道,解决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资金难题【秀美村庄建设】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必然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不但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而且可以引导有实力的公司投入资金,还可以鼓励镇辖区内的成功人士捐资等。同时,对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3〉建章立制,注重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期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就必须尽快健全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尽快出台新农村点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广大村民签订责任书,对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

总的来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并把该项工作作为打造“三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突出强调以新农村建设点为依托,积极推出以“乐居家园”为品牌的“农家乐”,不但使我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更加使我镇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村民富裕程度不断提高。

2016村庄整治建设工作方案
秀美村庄建设 第七篇

为进一步提升我乡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步伐,根据市、县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完成6个省批建设点整治建设任务(见附件1),并达到省市考评验收要求,其中省建设点5个,市县自建点1个。

2.抓好福村村和谐秀美乡村示范中心村、下坑村竹林和谐秀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点建设。

二、工作重点

1.基础村点:(1)抓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着力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房、改环境”六大关键工作,确保区域内农户100%覆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2)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主推具有客家风格坡屋顶或马头墙的新房型,确保新建房屋100%采用新房型。(3)积极推广集沼气池、化粪池、有机垃圾发酵池于一体的“三池合一”型沼气池,实现改厕、改能与垃圾处理同步推进。(4)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推广普及使用太阳能。(5)推进“森林村庄”建设,抓好村庄出入道路绿化、村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6)全面建立“1+3+5”农村垃圾运行机制,搞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7)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确保省批建设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8)组建运作规范、管理有效的农民合作社,有1/4以上的农户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9)有条件的村庄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建设。

2.村落连片点:(1)对连片村点进行全域性、一体化高标准规划建设,全面完成“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建设任务。(2)整合资源,充分发掘当地自然景点、古迹保护、特色农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民俗等元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家乐。(3)逐步完善村民议事、文化活动、医疗卫生、警务调解、农资超市、便民服务、休闲广场等社区服务设施。(4)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社区”等管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等民主制度,探索创建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5)完善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

3.村镇联动点:(1)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村镇联动点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计划。(2)按照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十化”要求,全面加快圩镇整治建设。(3)按照省批建设点要求,把圩镇周边村庄作为城中村、郊区村进行整治打造,一并纳入村镇联动点范围,重点解决水、电、路、厕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改善圩镇周边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4)把圩镇社会事业设施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集镇和周边村庄综合配套、联动建设、同步推进。

(二)市县自建点。(1)围绕“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重点抓好“路、水、厕、房及周边环境整治”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2)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确保新建房屋100%采用新房型。(3)鼓励推广“三池合一”沼气池。(4)大力推进村庄关键区域绿化。(5)全面建立“1+3+5”农村垃圾运行机制,搞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6)大力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7)组建运作规范、管理有效的农民合作社,有1/4以上的农户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

三、相关要求

(一)加强规划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完善“三图一书”(村庄现状图、村庄规划建设图、管线图、说明书),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凡涉及到建设用地行为的建设点(含拆旧建新和新址扩建)必须分户书面申请、以点为单位集中向国土、城乡规划部门申报,在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根据村庄产业基础,编制村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好每户致富增收项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结合乡村联动、村落联片整治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突破村组区域界限,科学合理规划设置农村社区。

(二)加快建设进度。各村要切实履行好新农村建设责任主体职责,加快建设进度。根据省批复村点类型要求,结合《县2016年度新农村建设点操作流程》(具体见附2),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涉及重大公共项目建设的,必须实行项目申报审批制,经县、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后,方可实施。具体实施责任到人、工期倒排,加紧、加快新村点建设进度,确保在1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建设点各项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

(三)同步规范台账。把建设点作为一个项目来抓,根据建设进展,同步完善一系列内业基础资料。特别是对“一点一档”和“资金管理台账”的规范建立,做到数据详实、逻辑吻合。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点“一点一档”基础材料(含电子档案)并报送1份材料至乡新村办。做好建设点重要议事会议记录、新村点规划文本、资金到账通知单、资金收支凭证、报账正式发票、项目建设预(结)算合同、农村清洁工程规范运作等相应资料的收集和完备。

(四)严格资金管理。根据村庄规模和建设进度,继续实行资金预拨制和年终结算制度。省建设点,省市县财政支持资金30万元;市县自建点,市县财政支持资金16万元。对照2016年度奖扶标准,兑现奖补资金,实行多做多补、少做少补、不做不补,不搞平均摊派。加大新农村建设集成资金整合力度,最大限度整合以工代赈、土坯房改造、一事一议、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一大四小、土地综合治理、一村一品、交通公路项目、扶贫开发和移民搬迁、卫生改厕、电网改造、土地整理项目等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各集成资金主管部门要主动配合,围绕省批建设点进行项目规划和项目申报,并将集成资金衔接情况每季度报乡新村办。

201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秀美村庄建设 第八篇

**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6)

为认真落实省市“五水共治”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从2016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升行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全面覆盖、农户普遍惠及、排放基本达标的要求。为此,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建设“品质山城、秀美乡村、幸福**”总体目标,以创建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以秀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要求,坚持全面治理与提升改造并重,通过全县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走在省市前列,保一方净土,送四江清水。

(二)目标任务。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从2016年起,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到2016年底,除近年将启动旧村改造和异地搬迁的村外,基本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00%,新增受益农户38974户,农户受益率达到85%。具体目标为:

2016年,全面启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设计,分乡镇分批次启动建设项目,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自然村争取全面启动,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实施扩面提升,半数村庄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全县平均农户受益率50%以上。

2016年,基本完成。全县所有应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行政村、自然村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

2016年,通过验收。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扫尾工程,力争全县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确保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三)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要求,所有乡镇村都要在2016年同步启动实施,前期治理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在三年目标和完成时间上争优争先。实施治理中,划分若干区块,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排序,整乡整镇连片治理、跨乡镇全流域联动治理。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要全面推进设施建设和农户纳管,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要全面推进设施改造提升和农户纳管扩面。

2.分级管控,严格标准。按照村庄布局规划,三年内要整体撤并或整村改造的村暂缓治理,其他村庄均为应治理村。应治理村中,分为重点村和一般村。重点村主要指集镇村、1000人口以上村、农家乐特色村,出水水质要达到一级B以上标准;一般村,出水水质要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3.因村制宜,经济实用。农村生活污水有条件接入城镇管网的,首选进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无法进厂处理的,可根据实际选择就地生态化治理。鼓励重点村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污水治理设施,一般村可采用厌氧池和沼气池等无动力处理模式,并配建人工湿地或稳定塘,少数未改造旧住宅区和小型自然村可建造公共厕所。

4.多措并举,建管并重。围绕全县水环境治理的大局,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治理、门口塘治理、河道治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秀美乡村精品线路建设等通盘谋划实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治理一片,水清一片。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减少污水产生,结合农业种植开展循环利用。加快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启用已建处理厂,加快延伸敷设管网,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更多接入,得到更有效处理。

二、工作方法步骤与责任主体

1.前期调查摸底。由县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摸底。采取调查表填报与实地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行政村数、自然村数、户籍农户数、常年全户外出农户数、外来常住农户数、污水治理终端与管网设施建设、设施运行、农户纳管、村干部群众思想要求等情况。做到摸清底数,明确各村的发展与工作定位,为下步一系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全县总体规划。根据全县总体目标和“村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率达到85%以上”的具体目标。由县农办牵头,通过邀请招标方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编制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费用由县财政支付。坚持高起点、接地气、贯到底的要求,规划要做到有特色、可操作,科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环境功能区划和农村人口分布等因素,按照覆盖到位、截污到位、达标排放的要求,分解落实分年度目标任务,划定重点治理区域,明确应治理村、暂缓治理村。按照三年目标任务,分别对重点村、一般村和提升改造村,提出具体到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数量位置和出水水质排放标准,列出三年行动时间表,测算投资规模。

3.工程施工设计。一是责任主体。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农村治污办”)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下,由乡镇履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业主单位责任,负责本辖区内各村工程设计事宜;县招标办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委托方式。项目工程设计由各乡镇采取邀请招投标或公开招投标方式自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来实施。但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必须经过县农村治污办的资质审核确认,否则无效。三是费用支付。施工设计费用不能超过国家相关收费标准规定的70%,各乡镇的工程设计费用统一由县财政全额补助,由乡镇财政支付。四是设计管理。各乡镇在县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村庄规划,逐个村庄进行工程项目设计,明确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管网、窨井、公厕的布局、规格、数量,农户接管位置、方式,农户生态化粪池数量,以及投资估算。施工设计文本必须提交县农村治污办会审通过后才能交付施工。县住建局要出台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计规范细则,明确主要的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村,严格控制工程量,科学选择材质与工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县农村治污办将视情分批次相对集中地对乡镇、村的工程设计开展会审。

4.工程施工建设。一是责任主体。各乡镇为本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各村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事宜;县招标办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工程建设招投标。乡镇、村的工程项目建设原则上要以村为单位实行公开招投标,允许终端工程与管网工程分开招投标。具体招投标项目确认、招投标程序、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等由县招标办、住建局按照县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合同开展项目建设。三是工程货材采购。乡镇作为业主单位要负责项目工程货材的组织采购或委托采购工作。采购货材包括建筑材料、管道材料、一体式化粪池、机电设备等与治污工程相关的设备与材料。货材采购尽量采用捆绑式集中采购,以控制质量与成本。县农村治污办要针对大宗设备或大用量的主要材料进行统一的供货商资格招标,由县招标办等相关部门一起确定相应实施方案。主要货材供应实行准入制度,孔径160㎜以上的管材等主要材料应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一定数量供货商,并确定最高限价,再由乡镇自主询价协商采购。县工商、质监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工程材料供货企业及其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严厉打击生产流通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四是工程建设资金分担。项目工程建设费用要以经县财政部门最后核定的工程决算造价为准,县财政根据不同的情况按项目工程建设费用的70-85%比例补助到乡镇,不足部分由乡镇、村自行配套。五是协调管理。项目开工前,乡镇要组织召开村相关村村民代表会议征集意见,明确项目建设方案,填写户主书面签名同意的管道改造委托确认书,做好沟通协调、政策处理、项目主要信息公开公示等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5.工程质量监管。一是专业监理。县农村治污办要统一组织开展全县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工程监理资格公开招投标,强化专业工程监理,监理费用由县财政支付。通过招标确定三家具备相应资质、业务能力强、信誉好工程监理公司,再由县农村治污办综合考虑确定乡镇分包分标监理方案,由三家公司代表相应的乡镇,严格按照工程监理的相关规定,开展全方位的工程监理业务。特别是要加强隐蔽工程的旁站监理,做好相关摄影录像资料采集存档工作。中标的监理公司必须派驻一名以上的业务能力好的代表到县农村治污办集中办公,开展相关工作。二是部门监管。县住建局特别是质监站等职能科室(站)要履行职能,加强对项目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管检测与执法检查。县纪检监察等部门要从严打击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三业主监管。乡镇要切实履行业主的职能,指定责任人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质量及货材的质量监管。四是群众监督。要创造条件让村干部群众参与工程监督,听取群众的批评与建议。五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要适时组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人大代表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视察与监督。

6.资金补助政策。为了提高农户纳管入户率(即农户受益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效益,确保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县级资金补助政策将与纳管入户率实行挂钩,提升全县农户纳管入户率。

⑴主体工程补助。新建污水处理池、隔油池、主排污管网、窨井以及人工湿地、稳定塘等主体工程建设费补助,与项目所在村的农户受益率挂钩,受益率未达到70%的村不予以补助,达到70%以上的村按照比例提升补助,最高补助比例为实际工程建设费的85%。

⑵入户工程的补助。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的村,按照实际新增受益农户每户1000元的标准补助,资金补助给项目业主(乡镇政府或村),不直接补助到农户。

⑶农户卫生改厕补助。砖木、泥木结构旧房建造三格式化粪池,补助2000元/个。新建房屋配套三格式化粪池,补助1000元/个。已有卫生户厕,但厨房、洗浴等污水未纳管,改造提升达到应纳尽纳的,补助200元/户。

⑷生态公共厕所补助。以村为单位消除全部露天粪缸,新建公共厕所,按实际投资额的85%补助。

⑸村级实施费。为了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行政村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的,按新增受益农户每户100元的标准,拨付给村作为实施费用。

⑹运行维护管理。按照不同人口规模和污水处理模式等村庄类型,根据建成后实际运行情况,另行出台具体管理办法及有关补助政策。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除以上补助外,公建项目不足部分由乡镇配套,村级承担用地政策处理、宣传动员等费用。

7.项目管理推进。由县农办牵头,会同县农村治污办相关成员单位一起做好项目管理推进等相关工作。主要项目管理推进环节为:一是分解年度建设任务。按照三年目标任务及各乡镇实际情况,将年度建设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含云山度假区)。二是乡镇申报创建村。新建、续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创建村,建设年限为2年,建设目标为85%以上的农户实现纳管。各乡镇综合研究,制定三年建设目标计划,明确每年的创建村,将年度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行政村、自然村,并报县农村治污办。三是县农村治污办核准立项。在乡镇申报基础上,综合平衡,下达当年创建村项目任务。四是组织治水业务培训。组织污水治理重点村书记或主任参加秀美乡村培训班开展重点培训,污水治理设施管护员参加农民培训。五是组织项目实施。以乡镇为建设单位(业主),按规定程序委托设计,确定施工单位,采购货材,按设计组织施工。六是开展指导检查验收。县农村治污办牵头协调,组织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规范化管理。

8.逐步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分类处理。要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农村垃圾简单地归类就是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再简明地归类,厨余垃圾、烂水果、畜禽排泄物等立即发酵腐烂可作肥料的为一类,塑料袋、包装盒等不可作肥料的为另一类。2016年起要开展一批试点,逐步推广。一是“桐庐模式”,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两只垃圾桶,黄色的大桶存放厨余垃圾、烂水果、畜禽排泄物等可堆肥有机垃圾,绿色的存放塑料袋、包装盒等不可堆肥垃圾;二是“龙游模式”,每户每月发10只塑料袋,垃圾分类,编号登记;三是城镇村设置分类的垃圾箱,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同时,因村制宜安排垃圾收集、分类人员,确定堆肥发酵、堆放建筑垃圾的场地。

9.探索建立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切实加强维护管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建立以政府补助为主的资金筹集机制,探索村庄自我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建设单位保修包修服务、社会机构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开展进出水量和水质检查监测,分村建立档案。结合农民素质提升培训,为每个行政村培训一名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员。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建立县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秀美乡村、“三改一拆”和生态文明的领导合力负责,乡镇具体实施的分工负责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各级综合考核、秀美乡村建设重要评价指标,比进度、严考核。县农办是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和综合协调作用,切实承担政策研究、计划制订、督促检查、项目验收等工作。县财政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相关扶持资金。县环保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国土资源局要多渠道筹措用地指标,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用地服务和保障。县住建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技术的指导工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向农村延伸扩面。县农业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指导,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沼气净化工程。县水务局、卫生局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河道清理、农村卫生改厕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整合资源,加强培训,共同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加大投入,合力推进。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群众自筹”三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的扶持力度。扩大扶持对象,增加补助项目,提高卫生改厕、公共厕所、管网窨井等补助标准,污水池、管网窨井等由政府承担为主,村集体负责政策处理。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扶持、山区经济、一事一议、卫生改厕、下山移民等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村集体多渠道自筹资金,倡导农户以投工投劳、自愿捐助等方式投身生活污水治理。动员党员干部、社会人士及工商企业捐献资金和物资。

3.加强监管,规范实施。认真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污水接入、管网建设的终端设施建设等三个关键环节。加强技术监管,县农村治污办协调各职能部门力量,在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财务监管,规划设计委托、建设材料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均实行乡镇为单位的统一招投标,每年确定一批项目列为县重点审计和监督对象。加强质量监管,以乡镇为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机构进行监理,并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关口。管网和终端处理设施必须由有资质的企业施工建设,设施验收需提供工程竣工报告和水质检测报告。建立施工单位预以验、业主初验和最终验收等制度。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电视、报纸和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治污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组织乡村干部和建筑工匠业务技术培训,印发污水治理图片资料、三格式化粪池建造技术、垃圾分类处理方法等宣传资料,达到家喻户晓。

(编辑:圆圆)

相关热词搜索:秀美村庄建设总结 秀美村庄自评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秀美村庄建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秀美村庄建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525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