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航空智能制造

航空智能制造

2016-11-28 11:11: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航空智能制造(共6篇)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杜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航空智能制造》,供大家学习参考。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航空智能制造 第一篇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4.0”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4.0"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ndustrial 4.0;China made 2025;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多级竞争式控制网络、全球通讯与操作网等。

智能制造系统就是要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与机器人控制等来对制造技术的技能与专家知识进行模拟,使智能机器在没有人干预情况下进行生产,实现人类智能活动向制造机械智能活动的转化。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智能活动、智能机器以及两者的有机融合技术,其中智能活动是研究问题的核心。在众多基础技术的研究中,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负责各环节的智能制造的集成和生成智能机器的智能活动,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研究的重要课题。智能制造系统是与其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是依赖于“强制性”的损耗(磨损、耗散)的开放式自组织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

2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

美国为保持其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出台了一系列的制造业振兴计划,如2009年12月提出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2011年6月提出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与2012年2月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创新技术在美国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3]。

欧洲国家早在1982年制订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计划中就强调了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开发。德国西门子、瑞士ABB、法国施耐德电气等公司已将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工业控制设备与系统中。由欧盟资助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020计划囊括了意大利、德国、瑞士、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先进国家与SAP,IBM ,Siemens ,BMW,MIT,Cambridg等多家企业与高校。针对可持续制造领域、节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领域、标准化领域、创新培训领域五个关键领域,规划并逐步完成1-3年的短期目标、7-10年的中期目标以及10-15年后的智能制造蓝图。德国针对来自亚洲制造业的竞争威胁和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工业4.0”计划,期望充分发挥德国在制造业的现有优势,以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日本早在1989年就发起过“智能制造系统”计划,从1992至1994年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了六项工业界主导的“可行性国际合作测试案例”,包括《流程工业洁净制造》、《全球化制造同步工程》、《 21世纪全球化制造》、《全方位制造系统》、《快速产品开发》、《知识系统化》等智能系统,重点研究了开发全球化制造、下一代制造系统、全能制造系统等技术。2004年,日本启动了“新产业创造战略”,为制造业寻找未来战略产业,并将信息家电、机器人、环境能源等7个领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努力提高日本制造业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

韩国于1991年底提出了“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即G-7计划,包括七项先进技术及七项基础技术,目标是到2000年把韩国的技术实力提高到世界第一流发达国家的水平,该目标已基本达到。为占领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制高点,韩国目前又将智能制造技术列入“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之中,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技术。

国内也对智能制造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最早在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就研究了“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而到1999年,又开展了“支持产品创新先进制造技术若干基础性研究”。在智能制造的企业应用方面,有部分企业的智能工厂将智能传感器技术、工业无线传感网技术、国际开放现场总线和控制网络的有线/无线异构智能集成技术、信息融合与智能处理技术等融人到生产各环节,通过与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技术融合,实现了复杂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设备运维与诊断、产品质量跟踪追溯、优化排产与在线调

度、用能优化及污染源实时监测,开发了工业现场分析与装备健康运行监测平台、大型离散制造过程的可视化系统与智能工厂应用的云计算平台。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4]。 3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将会集中研究以下几个方向[5]:

(1)基础理论与技术——行业统一标准与规范、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核心智能装置与部件、工业领域信息安全技术等。

(2)智能装备——典型行业数控机械装备、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化高端成套设备等。

(3)智能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智能柔性加工成形装配系统、绿色智能连续制造系统、3D生产系统等。【航空智能制造】

(4)智能服务——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智能监控与诊断、智能服务平合、产业链横向集成等。

从国内形势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制造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距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工业化的进程是不可逾越的,但是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建中.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机械工程,2014,31(8):959-962.

【2】 杨叔子,丁洪.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2,

3:18-20.

【3】 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7:6-17.

【4】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1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

程,2015,26(17):2273-2284.

【5】 张洁,吕佑龙.智能制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03:42-47.

智能制造现状与前景
航空智能制造 第二篇

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市,210016)

摘要:简述了智能制造形成的原因及智能制造的概念;分析了智能制造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机械制造 工业4.0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JiaYu W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pict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conception of IM.And presents status in the development on IM.Finally indication is given of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question confronting IM.

Key words:IM;AI;mechanical manufacture;Industrie 4.0

0 前言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装备上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效、高品质、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生产的下一代制造装备。在综述了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目前智能制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装备将是智能制造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1研究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而言,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 70年代以后则是CNC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时,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二是借助计算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近来年,人们对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赋予了极大的研究热情,这是因为从1870年到1980年间,制造过程的效率提高了20倍,而生产管理效率只提高了

1.8-2倍,产品设计的效率只提高了1.2倍,这表明体力劳动通过采用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而脑力劳动的自动化程度(其实质是决策自动化程度)则很低,制造过程中人的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人尚未真正地从复杂的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各种问题求解的最终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人的智慧。因而,人类群体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生理问题等)在制造过程中都有所反映。面对批量小、品种多、质量高、更新快的产品市场竞争要求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面临众多问题,譬如:

(1)专家人才的短缺和转移致使一些专门技能不能及时或长久地得到提供;(2)现代制造

过程中信息量大而繁杂,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需要开发与共享;(3)制造环境柔性要求更大,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决策时间要求更短;(4)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受制于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即智能水平;(5)现代生产要求专家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更及时的合作,小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环节,大至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界中的众多企业之间。各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处在制造历史上的一个危险时期”。幸运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它高技术的发展,通过集成制造技术、人工智能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造工程—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IMS)使我们有可能走出这个危机。这是因为,制造过程所面临的众多问题的核心是“制造智能”和制造技术的“智能化”。IMT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与发展。未来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知识密集型,制造自动化的根本是决策自动化。

2发展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IMT&IMS的研究正迅速受到众多国家的政府、工业界和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

2.1.1美国

【航空智能制造】

美国是国际智能制造思想的发源地之一,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并且已经把它作为21世纪占领世界制造技术领先地位的基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就着重资助有关智能制造的诸项研究,项目覆盖了智能制造的绝大部分,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决策、基于多施主(multi-agent)的智能协作求解、智能并行设计、物流

[]传输的智能自动化等1。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出了“聪明加工系

统(smart machining system,SMS)”研究计划。聪明加工系统的实质是智能化,该系统的主要目标和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动态优化。即将相关工艺过程和设备知识加以集成后进行建模,进行系统的动态性能优化;(2)设备特征化。即开发特征化的测量方法、模型和标准,并在运行状态下对机床性能进行测量和通信;(3)下一代数控系统。即与STEP-NC兼容的接口和数据格式,使基于模型的机器控制能够无缝运行;(4)状态监控和可靠性。即开发测量、传感和分析方法;(5)在加工过程中直接测量刀具磨损和工件精度的方法。

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实施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Plan”(先进制造联盟计划),立即得到同日发布的“实现 21世纪智能制造”新报告的积极响应。在这份由美国智能制造领导联盟(smart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coalition,SMLC)公布的报告中,不但描绘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蓝图,而且确定了十大优先行动目标,意图通过采用21世纪的数字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加快对20世纪的工厂进行

[]现代化改造过程,以改变以往的制造方式,借此获得经济、效率和竞争力方面的多重效益2。

2.1.2 日本

日本于1990年首先提出为期10年的智能制造系统(IMS)的国际合作计划,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欧洲自由贸易协定国在1991年开展了联合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克服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局限性,把日本工厂和车间的专业技术与欧盟的精密工程技术、美国的系统技术充分地结合起来,开发出能使人和智能设备都不受生产操作和国界限制,且能彼此合作的高技术生产系统。

【航空智能制造】

2.1.3 欧盟

欧盟于2010年启动了第七框架计划(FP7)的制造云项目3,特别是制造业强国的德

[]国,继实施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之后4,又启动了一个投入达2亿欧元的工业4.0(Industry

[]4.0)项目5。德国政府2010年制定的《高技术战略2020》计划行动中,意图以未来项目“工业4.0”奠定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并在2013年4月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将此计划推出。“工业4.0”概念最初是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

[]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目前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6。 []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方面的绝大多数研究工作,目前还处在探讨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阶段。几年来,开发出了众多类型、水平各异的面向制造过程中特定环节、特定间题的“智能化孤岛”,诸如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等,而对制造环境的全面“智能化”研究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自 2009 年 5 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国家有关部委更集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专项政策,使得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轮廓得到进一步地明晰。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科学技术部也发布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三部委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工业与信息化部制定和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明确把智能制造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领域,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破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其思路是:以推进八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在国民经济六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

3 问题与展望

3.1 存在问题

总的说来,目前IMS的研究仍处在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阶段,研究课题涉及到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控制、材料处理、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众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发了种类繁多的面向特定领域的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甚至智能加工工作站(IMW),形成了一系列”智能化孤岛”(islands of intelligence)。这中间包括CIMS研究中所取得的有关进展。然而,随着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依赖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研究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理论、技术和社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智能化”。一般说来,现代工业生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受技术(包括生产系统)、人(包括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社会群体)和经济(包括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预测、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原料订购与处理、制造加工、生产管理、原料产品的储运、产品销售、研究与发展等环节彼此相互影响,构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取决于各环节的集成自动化(integrated automation)水平,而生产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取决于各环节的集成智能(integrated intelligence)水平。目前,尚缺乏这种“集成”制造智能的技术,这也是目前“并行工程”的研究重点。

3.2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以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装备最为清晰。

3.2.1 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 4.0”通过充分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推动现有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CP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制造装备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CPS实现计算、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可使系统更加可靠、高效、实时协同。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于2013年发布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以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德国制造

[]的未来7-8。“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

(1)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工业4.0智能工厂如图1所示);

(2)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图1 工业4.0智能工厂

3.2.2 美国工业互联网装备

2013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发表了《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报告[9]。该报告提出了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的概念。工业化创造了无数的机器、设施和系统网络,而工业互联网则是指让这些机器和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相连接,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工业互联网装备将整合两大革命性转变的优势:

(1)工业革命。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了无数台机器、设备、机组和工作站;

(2)强大的网络革命;

(3)在网络化的影响下,计算、信息与通讯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4 小结

智能制造装备集制造、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身,是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

方向。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美、日、欧已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部分产品面世,德国的“工业4.0”项目也积极地推动了制造业向智能化的转型。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战略地位,已出台政策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化水平提升。可以预见,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在引领制造业低碳、节能、高效发展上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显现;同时,行业也将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三维打印装备、新型传感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重点领域形成快速发展与突破。

5 参考文献

[1] GUO Qing-lin,ZHANG Ming. An agent-oriented approach to resolve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J].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10(26):39-45.

[2] 罗克韦尔自动化. 奥巴马总统的先进制造联盟计划得到今日最新发布报告的支持[EB/OL].[2011-07-24].

[3] Manu Cloud[EB/OL].[2014-03-01]. http://Manu-cloud-project. eu/. [4] JAMES T. Smart factories[J].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2,7(6):64-67. [5] 宋慧欣.“工业4.0”制造业未来之路[J]. 自动化博览,2013(10):26-27.

[6] 何 瑾. 智能制造装备业万亿市场蓝图初现[J]. 科技智囊,2013(8):38-40.

[7] 杜品圣. 智能工厂-德国推进工业4. 0战略的第一步(上)[J]. 自动化博览,2014(1):22-25.

[8] 杜品圣. 智能工厂-德国推进工业4. 0战略的第一步(下)[J]. 自动化博览,2014(1):50-55.

[9]EVANS P C,ANNUNZIATA M. 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R]. 2013.

2016通用航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峰会
航空智能制造 第三篇

2016通用航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峰会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信息网络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中国政府制定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

活动家为您提供在线报名通道:/event-695168014.htm

苏州市拥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骨干龙头企业,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大的产业规模,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产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积极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为更好地引导通用航空产业与智能制造相结合,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创造合作商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与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将于2016年8月16日-18日在苏州举办“2016

通用航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峰会”,届时峰会将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知名制造企业、通用航空企业等参加,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合作、展示的平台,助推中国通用航空行业蓬勃发展。

活动主题

创新 合作 协同 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

会议嘉宾

易旸 商务部投促局副局长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领导

苏州市领导

李本正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彭 牧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

张 峰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秘书长

高远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通用航空产业 研究中心主任

关锡友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

杨志华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 敏 上工申贝集团董事长

【航空智能制造】

乔鲁诺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刘学德 华融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路 东 欧洲-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区首席代表

李志坚 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国家发改委特聘产业研究专家

2015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
航空智能制造 第四篇

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定义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近年来,我国有关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主要政策法规有:

图表1:我国有关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主要政策法规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自2009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对智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以上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要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来看,未来,国家仍将不断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加大研发及生产的力度,行业规模仍将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为加快智能制造设备行业生产及研发的速度,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行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未来,随着相关财税融资政策的不断完善,智能装备制造业将有机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包括航空航天、卫星、轨道交通等在内的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飞跃。

三、智能制造装备各国发展历程

图表2:各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产值约为3600亿元,2010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模约为4000亿元。借助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在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重点产品上有所突破。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元以上。

图表3:2009-201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五、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领先企业

(一)智能专用装备行业领先企业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二)自动化成套生产线领先企业

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实施指南
航空智能制造 第五篇

附件1

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实施指南

一、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一)实施内容

1、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

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包括:标准体系试验验证;术语和定义;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参考模型;集成与互联互通;功能安全和工业信息安全要求和评估;人机交互与协同安全;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及成熟度模型;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要求;工业控制网络/工业物联网技术要求;系统能效评估方法;工业云服务模型、工业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架构,搭建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体系。

2、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

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包括:重点行业的智能工厂(车间)参考模型;通用技术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大纲);评价标准及方法;工艺参考模型;一致性和互操作要求;工业安全要求和评估方法;搭建关键标准试验验证体系。【航空智能制造】

(二)考核指标

1、技术规范或标准全过程试验验证,形成企业标准草案/行业标准草案/国家标准草案/国际标准草案;

2、建成部件和系统级试验验证测试体系;

3、在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中进行应用。

二、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重点支持智能光电传感器、智能感应式传感器、智能环境检测传感器以及移动终端等新一代信息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要求。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5%以上。

2)技术指标: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

产品设计全面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主要生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工序在线检测和成品检测数据自动上传率超过90%,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生产过程数据库,深度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建立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10种以上产品/规格混合生产的排产和生产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实现供应、外协、物流的管理与优化。

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

实现高速高精钻攻中心、国产数控系统、机器人与收取料系统的协同运动控制,实现多种车间智能装备之间的协同工作;采用基于工艺知识库的三维智能工艺规划,提高研制效率;通过高级计划排程和实时生产响应技术,减少设备空转时间;建立生产过程数据库,充分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提高车间加工过程质量检测

自动化程度,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全制造过程品检数字化;建立面向大批量快速响应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基于实时制造数据的可钻取仿真车间。

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申请2项以上发明专利、登记3项以上软件著作权、形成3项以上企业/行业/国家标准草案。

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申请5项以上发明专利、登记6项以上软件著作权、形成5项以上企业/行业/国家标准草案。

3、安全可控智能制造手段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自动激光切割机、传感芯体自动检测系统、自动视觉检测系统、传感器在线激光修调系统、焊接机器人、在线智能测试系统。

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加工中心、AGV小车、自动化生产线集中控制系统、视觉化品质检测设备、RFID标签与读写器及系统、自动化夹具。

(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数控系统、伺服电机、功能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实现高档数控机床【航空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产品研发、制造、物流、质量控制的全流程智能化。

支持铸、锻、焊等基础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实现基础制造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工艺模拟优化、制造、物流、质量追溯和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

支持工业机器人及其高精度减速器、机械臂、伺服电机等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的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识别检测和物流仓储的全流程智能化。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基础智能制造新模式: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4%以上。

2015报告的范文
航空智能制造 第六篇

第1篇:政风行风评议自查报告

按照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要求,结合综合科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剖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素养还比较浅薄。科室的同志比较注重学习专业知识,政治理论、行政管理等学习不够,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学习不系统、不全面,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也不透不深,研究的较少,掌握的不够好。致使理论素养与时代的要求有差距。

(二)思想观念仍需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工作上放不开手脚,思想上不够大胆,满足于按照领导要求,做好本职,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独创性的点子,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三)在工作中自我要求不够严。虽然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也还存在自我要求不严格的现象,如有时思想较为懒惰,安于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注重思考整体的工作和大局;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从自身根子上找问题;有时事情不象自己想象那样就情绪化等。

(四)作为一个全局的龙头科室,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虽然一直在发挥着自己较强的业务能力,把分内的XX服务工作搞得还不错,但对行风评议这根弦崩的不够紧,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对自己要求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一是不够勤奋。总觉得自己接受快,要用时随时学习来得及、跟得上。二是深入思考不够。自己平时学习,属浅层次的理解、记忆,没有认真思考,没有从深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并加以指导实际工作。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平时学习之后,不善于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指导推动工作,总结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少。

(二)对做好XX服务的要求理解不深、不透。在思想的认识上、行动的自觉性上有差距。有一些模糊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在具体行动上难以准确把握,没有完全做好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思维方式不够科学。一是认识问题有偏颇。对政治形势研究较少,敏锐性不强,总觉得了解全面局势、掌握外界动态,制定方针政策是上级的事、领导的事,自己是执行者,只要把上级的精神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就行了,缺乏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二是没有熟练的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工作忙时,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在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主要和次要的关系的能力上有欠缺。

(四)端正行风、严于律己不够。一是自我修养不够,放松要求,没有从点滴做起,自觉防微杜渐的意识。二是纪律观念不够强。执行纪律的自觉性不强,总觉得纪律问题不是大问题。可以“忽略”,没有从行业形象的大局来考虑。三是艰苦创业精神淡化。认为经济发展了,条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吃饭、穿衣开始讲名牌、要舒适,认为自己劳动所得,无可厚非,没有深入领会好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科室和个人在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决不是小事,绝不能忽视。分析存在的问题,决心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

(一)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加强自身思想改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XX干部的形象。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工作需求。用新的思维去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学习为载体,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期XX工作的需求。

(三)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工作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局联系起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围绕这次行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四)廉洁奉公,从严律己,为XX系统行风政风评议作贡献。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淡薄名利,克己奉公。工作上高要求,自觉执行有关规定,树立依法XX、廉洁勤政的行业形象,为这次行风评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4月3日到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分局进行了工作调研,围绕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估价新时期警民关系、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与分局干警深入研讨。现将调研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广大群众治安工作中的作用,对治安部门预防、发现、控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特点

警民关系是治安部门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警民关系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特定时期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烙印。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变迁发展,警民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治安部门职能的发展变化看,新时期治安部门不仅要保安全、保稳定,起到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缓冲器”作用,还要保发展、保人权、促和谐,发挥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切实担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特别在政府职能部门由社会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型过程中,对治安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能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从人民群众对治安部门的期待和要求看,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对安全感和治安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治安部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保护社会政治权利;不仅要求治安部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还期待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治安部门严格公正执法,还期待热情服务、优质高效等。

三是从具体的执法实践过程看,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不仅需要“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优秀民警,更需要将和谐警民关系从职业道德层面升华到法制层面,在执法工作各环节体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根本要求。

二、新时期影响和谐警民关系主要因素

近年来,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警民关系日益融洽,人民群众对治安部门满意度持续提高。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派出所工作缺失影响警民和谐关系

一是警力不足与“陌生人”社区现象交织,致使警民沟通联系缺乏。由于客观上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陌生人”社区已经成为常态,治安部门传统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警务模式遇到较大阻碍,传统的“邻里守望”等治安防范模式无法开展,制约了社区警务的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群众习惯于将现代警察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民警察”作比较,容易产生警民关系疏远的结论。如,在对派出所开展社区“大走访”中,辖区群众集中反映“部分派出所社区民警下段少、警民沟通联系少”,引起群众对民警工作精力投向的误解和质疑。

二是打防关系把握不准,使群众安全感下降。突出表现为打防投入失衡、打防重心失衡、打防导向失衡。部分派出所重打击、轻防范,重大案、轻小案,重案件侦破、轻可防性案件回访,重对象查处、轻案后追赃等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执法理念偏差损害了警民关系

一是“差异性执法”损害警民关系。工作中,个别派出所和少数民警将警民关系片面定位在与本地区居民的关系,忽视外来人员和弱势群体,有意或无意将执法对象区别对待。如,调解治安纠纷时,个别民警对油田居民较为重视,执法规范。而对来人员,思想上轻视,对本地人和外地人“两种态度”、“两张脸”,恶化了警民关系。

二是执法不规范损害警民关系。部分民警群众观念不强、群众意识淡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蛮横。如,有些执法民警对群众问询态度恶劣、回答过于简单,缺乏语言艺术;在接待群众办事、报案过程中,态度冷淡,居高临下,造成群众不满;在接处110警情时,只接警不处警,引起群众投诉或不满,严重影响了执法形象。

三是执法“机械化”激发社会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执法尺度的把握与社会效果关系处理上存在偏差。一些单位片面追求简单绩效,重打击处理数量、轻办案质量,重执法结果、轻执法过程,重法律结果、轻社会效果。

(三)执法环境因素对构建新时期警民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是治安管理职能泛化带来的影响。在当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对敌斗争复杂、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背景下,诸如流动人口管理、群体性不安定因素处置等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屡禁不止的社会丑恶现象,多数肇始于诸多社会矛盾交织、社会前端管理缺位或综合治理缺陷,最终显现于治安问题。治安部门作为维护治安的职能部门,很容易演化为执法管理全责责任人。尽管,近年来政府已经十分注重采取源头综合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要彻底改观有相当难度。

二是群众方面的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如,期望值过高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又是排忧解难的公仆。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法和途径

(一)明确“两个导向”,深刻认识治安部门的本质属性和工作出发点、立足点,坚持服务社会、树立执法权威两手抓

一是要把“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始终作为治安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整体上,要努力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治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关注民生,把群众满意作为治安管理工作最大绩效。微观上,要着力研究群众的新期待、积极回应群众的新要求,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把工作成效更多体现到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并作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入贯彻下去。

二是要把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治安部门机关执法权威始终作为治安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牢固树立“治安管理工作对法律负责”的观念,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心。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明确执法范围,下大力气减少、杜绝行政干扰和非警务活动,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度化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代替行政命令,指导和约束警务行为,尽可能减少不规范的人为因素,以营造有利于治安管理工作的执法环境。要针对影响严格、公正执法的突出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扰,利益诱惑等,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内外监督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坚决纠正执法随意性,坚决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二)把握“三个关键”,立足于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根本要求,解决好“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的问题

一是找准群众需求,解决好“做什么”问题。近年来,治安部门积极推进民意测评机制建设,好的做法很多,如“万警大走访进社区”、“执法零过错”、“大走访大调研”等,从服务群众角度了解治安部门的工作薄弱环节,接受群众对治安管理工作的监督。但总的来说,这些活动的关注点都在于治安部门的自身作风建设方面,而非以群众为主体开展需求调查,即使有一些类似政风建设的调查,也还存在涉及的社会层面不完整、反映情况还不够客观、对业务工作指导性不强等弱点。在开放式的社会环境下,要更加重视通过社会舆情、媒体网络、治安信访等渠道,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将其作为治安部门执法管理工作好坏的“反光镜”。

二是调整评估导向,解决好“怎么做”问题。工作导向决定评估导向、评估导向决定单位工作走向,为此,建立与工作导向相适应的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发挥杠杆调节作用。

三是提高治安队伍素质,解决好“做得好”问题。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案例点评、法律知识竞赛、执法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活动,苦练执法基本功,提高治安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

(三)围绕社区警务、执法管理、行政审批、警务公开、公安宣传等重点方面,突出“六项重点”,落实具体措施

一是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促进警务回归社区。要以巩固和深化“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民警队伍建设。要统一标准,配齐加强社区民警。进一步精简机关和非执法岗位警力倾斜基层,新增警力优先投向基层社区。对派出所的警力配置,要探索科学量化的配置标准,尽量减少主观性。要突出社区民警工作重点。将实有人口信息登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发现、社区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防止给其增加过多的责任,使其能集中精力做好社区工作。要做活社区勤务模式。以社区警务为载体,做实接待日制度,积极推行巡防工作制、弹性工作制以及搭档错时制等勤务模式,提高与群众的见面率。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逐步强化社区民警在社区综合治理中的组织、协调、建议和督导等作用发挥,做到责权一致。

二是增强严打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的同时,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无论案件大小,都应不遗余力地打击处理。另一方面,要在破案后全力追赃,不仅满足于案件侦查终结,更要通过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努力消除由案件引发的不和谐因素。

三是推进人性化执法管理。要善于用和谐思维来指导执法工作,和谐理念来处理社会矛盾,和谐方式开展执法工作,将法、理、情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教育当事人遵守法律。

四是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在职权范围内,不断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同时,从方便群众办事角度出发,努力做到“一口受理—内部循环—一口反馈”,尽可能缩短和减少当事人申请办理时间和往返次数,提高一次办结率。要积极探索实施网络化管理,丰富服务手段。

五是切实推进警务公开。要采取开设警方提示专栏、社区网上论坛、“电子警民联系箱”等形式,提供规范化的办事公开内容、流程、要素和统一收费标准,公开举报、投诉、监督电话

等方式,不断增强执法服务行为的透明度。

六是加强宣传力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大治安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提高群众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良好环境。

第3篇:公司车间主任述职报告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转眼间,20XX年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2015年年度的整体工作,收获与不足并存,但收获很多;经验与教训同在,但经验不少;下面就根据一年来的总体情况作一简要小结和来年的规划。

本年度xx包装印刷分公司在x经理和x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大刀阔斧搞制度改革,锐意创新谋发展,走过了比较坎坷的一年。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xx年x月来我公司,这几年中在公司领导及各位成员的帮助与支持下,按照公司及车间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1)狠抓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身为一名基层干部,虽然能力有限,但肩负员工的生命安全的重任从未放松。

(2)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品质:我深知作为公司基层,自己的工作直接影响车间的工作质量,出对公司的负责任,我在质量控制方面,一直不敢松懈,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不轻易放过,会主动与质控沟通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员工对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确保不让同样的问题出现。

(3)提高班组管理力度:在我的积极带领下并很好的完成了部门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还把产能翻了又翻,同时在管理上借签以往的方法,使员工的执行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友好团结,工作认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底了成本,改进技术多项,为我公司每月增值几万元的收入。如:边角料以废变宝。

二、工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司创建到现在,虽然在不断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好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下几点比较突出:

(1)班组管理方面:如,员工的标准化作业,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改进和提高,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员工管理不好是领导的错,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问题,加强岗位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企业文化是很重要。

(2)质量控制方面: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出来的,一定要按照目标要求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虽然目前公司从上到下都开始重视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我认为要做好质量工作,必须把握‘严,细,实”的原则,以后要严格管理,认真细致,狠抓落实。

(3)安全生产方面:安全管理没有做到位,力度不够,安全培训不到位,事故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使我公司的利益受到损伤,为止。在今后的工作加强安全培训,使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性。

三、新年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这一基础上我必须拥有新的高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认真提高工作水平,为我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计划把我公司的功能背板作技术改进。最后再次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帮助,在新的一年我会再接再厉用优秀的工作业绩回报各位领导的关心与厚爱。

第4篇: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平中见奇、稳中求快、调整转型、夯实基础”的总体思路,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4650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8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7、4亿元、增长14、5%;财政收入768、3亿元、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6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0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7%;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积极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适时推出稳增长40条等政策“组合拳”,增强经济调节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努力扩大有效投入,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全年新开工项目4241个、增加2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47个、增加95个。鑫晟8、5代线、淀川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TCL冰洗基地、华南城、万达文化旅游城等开工建设,沙溪铜矿、龙桥铁矿采扩建等获得核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住房交易量增价稳。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新增本外币贷款950亿元,实现直接融资424亿元、增长73、1%,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工具成功运用,徽商银行赴港上市。深入推进“双百”活动,举办家博会、农产品对接会、新能源汽车展等展会170场,“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三社一会”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信息消费、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加速兴起。制定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建立“走出去”企业孵化库,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实现进出口总额180亿美元。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43、3亿元、增长13、8%。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33、6亿元、增长22、9%,新型显示、机器人、公共安全等列入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政策,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启动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出台创新型城市建设意见,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3户、总数达711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4000亿元、增长18%。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建成使用,400名工程硕士入驻(),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大科学工程未来网积极申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签约组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通过验收。修编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动漫及服务外包基地、特色商业街等加快建设。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推进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建设,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近300亿元、增长21%。旅游总收入524亿元、增长14%,接待国内外游客近6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三批台湾自由行城市,合肥航空公司加快筹建。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1331”空间发展战略,加快编制地下空间利用、综合交通、生态体系等专项规划。推进新一轮大建设,新建、续建工程813项,完成投资281、2亿元。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新桥国际机场开通运营,高铁南站、铁路枢纽南环线、合福高铁等加快建设,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及店埠河航道、合裕航道升级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总里程458公里的合六、合马、合铜、合淮等7条国省公路干线改造全面开工,环巢湖旅游道路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建、2号线进展迅速。阜阳北路与铜陵北路高架顺利竣工,全市高架路网体系基本建成;繁华大道、方兴大道中段等建成通车,龙川路、肥西路等新建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气化合肥”步伐加快,合肥电厂6号机组及六水厂二期、七水厂一期建成使用,汽车客运西站投入运营,成功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深入开展“三城同创”,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9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数字城管”建设正式启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开工,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开展市容专项整治,依法拆除非法和到期户外广告1400多处。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城乡融合,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产城一体、联动发展,四大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城区都市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五县(市)工业园区发展提质提效。加大支持力度,县域经济总量达1580亿元、占全市3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3、9亿元、增长15、7%。继续以“十大政策”、“十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支持巢湖、庐江加快发展。肥东、肥西、长丰进入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和中部百强县,肥西在全国百强县位次进一步攀升。粮食生产和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特色规模农业面积突破300万亩。改造县乡公路150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1座,建设农村饮水工程53处。

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136个省级中心村和930个自然村整治全面展开,49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全部完成,以“三线三边”为重点的全市域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加大工作力度,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积极申报国家级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与国开行合作一期16个项目完成80%工程量,二期98个项目陆续开建,三期项目积极谋划。对74个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南淝河、十五里河、兆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朱砖井、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基本完成,环巢湖乡镇3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建成首个藻水分离港,巢湖流域11个考核断面7个基本达标,湖区蓝藻水华面积、频次及藻密度显著减少。深入开展城乡绿化大会战,完成植树造林36万亩、城区绿化1500万平方米,大蜀山、滨湖湿地双双晋升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考核验收。午季秸秆实现重点区域全面禁烧。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出台机动车排气污染、扬尘污染以及“黄标车”限行等管理办法,实时发布PM2、5监测数据;编制马(合)钢公司搬迁转型方案,以安徽锦邦化工各套生产装置关停为标志,化工企业全部实现退城进园。

(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国企改革不断深化,荣事达三洋与惠而浦开展战略合作,合肥赛维顺利重组,庐江矾矿破产改制稳步推进。修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和优化投资环境条例,出台26条支持政策,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全民创业,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2万户、增长23%。累计132家企业参加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33家完成,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出台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平稳实施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营改增”扩围试点顺利推进。颁布全国首部地方法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新提升。巩固基层医改成果,9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到位。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0多家,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39万亩,庐江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拓展“合肥之友”等招商平台,“百名县干大招商”等活动取得实效,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重点区域招商成果丰硕,与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深入推进,完成招商引资2550亿元、增长2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荣获中美友好城市可持续发展奖。申创综合保税区进展顺利,空港经济示范区启动建设。积极促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达成武汉共识,成功承办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3次市长联席会。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和扩容全面提速,滁州市整体加入。加强与皖北及皖西等县结对合作,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建设。

(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在全国率先出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社会服务“1+4”政策。全面实施“33+14”项民生工程,全市民生支出484、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76、8%。新增城镇就业16、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8万人。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全市缴费标准、基础养老金标准、最低补贴标准“三统一”。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800元以上,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200元。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80岁以上高龄津贴提前实现城乡全覆盖。修订廉租住房保障和管理办法,开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66万套。100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开,惠及5、3万户居民。实施42个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完成房屋拆迁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加强商贸便民体系建设,启动城区64个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基本建成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八)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出台城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全部达标。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全国示范。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3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美术馆、科技馆、百戏城在滨湖新区开工建设,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工程正式动工,首批20个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全面铺开,首届全民文化周系列活动参与群众50多万人次,市民合唱团、市民交响乐团等民间文艺团体走向国际舞台。成立市社会科学院,《合肥市志》正式出版,《合肥通史》加快编纂。蜀峰湾体育公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参赛第十二届全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编制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探索实行“大社区”等多种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出台加强电梯安全工作意见,实现三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行业退出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打击非法营运、非法传销,强化社会治安动态化管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第三次捧得“长安杯”。深入开展联合接访、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活动,坚持开展风险评估、矛盾调处,信访维稳取得新成效。强化利益导向机制,推进人口计生转型发展。扎实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制定城市人防工程规划,人防民防进社区全面推进。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促进宗教和睦。巩固和提升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创造性做好国防教育、征兵等工作,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应急管理、防震减灾、统计、气象、档案、保密、仲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

童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04件、政协提案533件。出台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纲要,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规章12件;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市本级由282项减少到152项、精简率达46%。制定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实施意见,推行基本建设项目收费目录管理,开展为民服务窗口经营性收费行为专项整治,规范清理行政审批中介组织。第三次市直机关公务员转任平稳推进。首次开展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10个项目获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清理等要求,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5%,党政干部因公出国人数同比下降18、8%,全市性会议和文件数量大幅压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市各项工作勇于率先、争创一流,荣获一系列国家级表彰奖励,部分经济指标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跻身或接近“十强”,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合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增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供求矛盾凸显;在城市管理、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领域,矛盾纠纷增多,管理难度加大;巢湖综合治理任务艰巨,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思想解放程度和改革创新力度与形势任务要求尚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和工作落实仍存在薄弱环节,“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20XX年政府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宏观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总体上看,国内外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大走向没有变,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没有变,合肥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大格局没有变。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和风险,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以工作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更要看到机遇和利好,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奋力谱写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总体要求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转型,以改革惠民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谋求跨越,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在全国提前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

今年,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改革攻坚突破

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全面改革,以先行先试放大改革红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营造体制机制优势上迈出新步伐。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分类监管,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和布局,突出资本管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和各项扶持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特许经营领域。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预决算公开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盘活各类存量资金,试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争取获批民营合肥银行、多设商业银行机构,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整合重组。深化“借用还”一体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债务计划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整合提升市建投、国控、工投、兴泰等国有资本营运平台实力,探索引入海外低成本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尝试通过政府增信等有效途径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拓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全面推进城镇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区域性要素大市场。推进价格改革,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科学的中小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市的信息化社保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实施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分类补贴和梯度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大部门制改革,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卫生与人口计生机构整合。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关系。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六分开”,推行“代建制”,探索实行拆迁安置先建后拆模式。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户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农村产权等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深化市政园林管养体制改革,推广市场化造林与养护机制。

(二)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拓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格局,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上迈出新步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四大开发区、城区都市产业园和县域工业园区承载服务功能,提升“合肥之友”招商引资引智、宣传推介合肥的平台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高校校友会等中介作用,深化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以及央企、知名民企的合作发展,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层次。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950亿元、增长1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

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对接,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争取自贸区建设试点。大力构建特殊监管区、特色口岸等开放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经济示范区和江淮航运中心等建设。积极开辟亚欧大陆桥、海铁联运等新型对外物流通道,加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力推进外向型支柱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向发展,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跨国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着力拓展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力争全年完成进出口额160亿美元。

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落实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鼓励企业和园区与俄沿岸联邦区开展合作,扩大和推进与国际友城结好。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区域交流互动,推进县(市)区工业园区与先发城市合作共建。落实武汉共识,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承办好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加快合肥经济圈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一体化,积极与皖江城市带聚合发展,努力形成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进一步做好定点帮扶和结对合作工作,支持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发展。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迈出新步伐。

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创新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强化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等支撑平台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工程未来网获批,加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组建步伐。推进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与企业联合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共建研发中心,转化科研成果。加快“一中心三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推进高校、院所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加速引进一批高端研发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一批科技创业孵化器,全年技术交易额增长30%以上。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培育计划,催生一批种子期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100个以上,力争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建设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20%。加强人才特区建设,进一步放大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效应。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3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

加速科技金融结合。完善科技投入体制,探索科技专项资金事前支持、有偿使用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建立风险容忍机制,设立天使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拨改贷基金,推出高科技企业创新贷、科技保险、专利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抓住新三板扩容、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的机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制改造、股权融资和挂牌上市。

(四)大力推动产业升级

聚焦重点产业,调整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壮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积极谋划实施京东方10代线、联想合肥基地二期等重特大项目,吸引一批核心配套企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微小型燃气轮机、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加快南车、北车合肥造修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实施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大型地面电站、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光伏下乡扶贫等工程,加快建设“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推进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加快编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规划,积极申报半汤国家生物经济先行区试点。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住宅产业化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双千工程”,促进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转型发展和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培育1~2个百亿乃至千亿级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争创2家国家级、10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积极实施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全国试点工作,启动马(合)钢公司搬迁、转产等一批项目。

提升现代服务业。依托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加快推进国家级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提升动漫产业,拓展服务外包业,建设国际研发服务外包创新平台。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研发、设计、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大力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加强物流园区和物流平台建设,加快华南城、宝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环巢湖旅游开发,加快实施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提升半汤、汤池温泉度假区等景区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区域性会展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特色展会。大力发展网络购物、连锁经营。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和夜市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十项行动计划,积极发展都市高效农业、环湖生态友好农业、沿路规模设施农业、山岭特色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快60万吨粮库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特色农业“双百双超”工程建设,着力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安徽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样板,扎实推进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在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上迈出新步伐。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新桥国际机场配套设施,推进骆岗机场转型利用。全面建设轨道交通1、2号线,启动建设3号线。加快高铁南站、铁路枢纽南环线、合福高铁等建设,启动庐铜铁路、商合杭客运专线建设,推进合安九快速客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店埠河、兆河、合裕航道升级改造。全线贯通环巢湖旅游道路,加快合六、合马、合铜、合淮等国省干道改造,实施合宁、合安、合徐等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推进济祁高速、北沿江高速合肥段前期工作。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统筹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完善骨干路网,加快畅通二环、方兴大道西段、魏武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巢湖南路、高铁路、龙川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健全微循环,推进长岗路等一批支路建设,改造一批小街巷,建设一批停车场。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新增和更新一批公交车。大力推进“气化合肥”,加快龙河口引水、金源热电厂扩建和天然气绕城高压管网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巢湖华能电厂二期,做好神皖庐江电厂等前期工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薄弱环节实施攻坚,深入开展“三城同创”。理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属地责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网格的主体功能。加快“智慧合肥”建设,整合公安、民政等资源,构建统一的社会信息综合共享平台。全力争取国家信用城市建设试点。加强违法建设、非法户外广告和“三车”治理,严格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建立物业企业履约保证金制度,完善无物管小区管理办法。规范摊点设置,推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严控固废和噪音污染。

(六)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坚持“四化同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力度,在建设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1331”空间发展战略为引领,修订完善大中小结合、产城融合、功能互补的市域新型城镇化体系规划。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试编国土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四规合一”导则。提升县城、中心镇和新市镇规划建设水平,着力打造环湖特色十镇。巩固扩权强镇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果,完善分类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居民居住证制度,促进农民有序市民化。坚持市与县(市)联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与国开行合作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一期项目建设。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围绕工业化主战场的定位和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坚持工业立县,深入实施县域工业倍增工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资源开发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城市配套工业,推进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坚持“产城园”一体,大力推进省级开发区、专业园区、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和扩容升级,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高新、经开等国家级开发区与巢湖、庐江等地开发园区共建一批投资大、就业多、效益好的大项目。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旅游、会展等县域服务业,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全面建设美好乡村。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入,构建多元化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大力实施以“三线三边”为重点的全市域环境整治,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垃圾收集、污水治理、造林绿化、安全饮水等建设。改造县乡道路12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3个,大力发展城镇交通。加快实施董铺和大房郢水源地、新桥国际机场周边、庐江汤池等一批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综合利用现有集体用地、水面、场站和房屋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落实好各级支农惠农政策,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七)全力打造生态文明

以环巢湖综合治理为龙头,以“山”、“水”、“绿”、“气”四篇文章为载体,在打造美丽合肥上迈出新步伐。

大力度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以规划为引领,加强系统设计,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分批实施、交叉进行、统筹推进”的原则,确保示范区一期项目全面竣工、二期项目进入收尾、三期项目开工兴建。扎实推进环巢湖防洪治理、引江济巢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开展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实施十五里河、二十埠河东支、板桥河上游等综合治理工程,推进陶冲污水处理厂、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密断面水质分析和预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矿山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突出抓好压缩开采规模、关闭矿山、废弃矿山复绿等专项行动。

多举措防治大气污染。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以“一尘两气三厂”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和“黄标车”限行、淘汰力度,上半年全部淘汰市级及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公交车中的“黄标车”,下半年起市区一环内全面限行“黄标车”。强化建筑扬尘整治,进一步完善经费专户管理和履约保证金等制度。实行午秋两季秸秆重点区域全面禁烧,持续开展秋冬季节烧荒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完成燃煤电厂、热电企业及水泥厂脱硝,加快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和燃煤小锅炉淘汰。推行城区道路湿式清扫和机械化清扫,年底前完成二环以内及主干道两侧裸露土地绿化硬化。实行联防联控,积极推进建立长三角地区和合肥经济圈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今年力争下降3、75%以上,2017年力争下降25%以上,空气质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位。

高标准实施造林绿化。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按照“一湖一岭、两扇两翼、一核四区、多廊多点”的城市森林空间布局,突出抓好环巢湖、水源保护地、江淮分水岭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24、5万亩。加快实施植物园二期、陶冲湖公园、蜀麓公园等景观整治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方兴湖公园、滨河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建设,积极打造王咀湖、南滟湖、牛角大圩等一批生态湿地公园,提档升级城区道路和重要节点绿化,完成城区绿化1000万平方米。

全方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建立生产、流通、消费等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争取高新区等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严格供地准入条件,强化批后监管,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加大低效和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制定存量土地升级改造办法。

(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在建设幸福合肥上迈出新步伐。

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率达88%以上。实施师资队伍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合理布局公办幼儿园和“公建民营”普惠园。加快合肥七中搬迁,启动合肥十中新校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加快高教基地建设,推进合肥幼专、工业学校、经贸旅游学校新校区建设。支持合肥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完成社区大学平台建设,推动终身教育向纵深发展。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力度,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困难群体等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万个。全面实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专户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等群体基本生活。推进和完善各项社保关系的制度衔接与跨区域转移接续。开展社会保障卡增设金融功能试点。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加快建立新型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城区“10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快公租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全年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5万套,拆迁改造城中村和危旧房30个,全面完成120个、5、74万户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水平。积极扩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建设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居民健康信息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养生、健康等产业。继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强化药品市场监管。加快建设市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报验站。严格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二次报销制度。逐步提高农民参合标准,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备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水平办好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中日韩围棋名人擂台赛等重大赛事。

推动文化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精品创作,精心筹办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全民文化周等重点文化活动,加快省美术馆、科技馆、百戏城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启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整合打造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社区文体活动小广场、农民文化乐园等特色文化载体,全力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推进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合肥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合肥报业、合肥广电全媒体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继续探索“两委两站”、“大社区”等多种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园,培育一批专业化新型社会组织。深化“平安合肥”建设,全面建成“天网工程”,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下行联合接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构建统一指挥的应急平台,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推进人防民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油气管线、危化物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大打击非法传销力度,深入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启动合肥(滨湖)气象科技创新园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优质高效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对台、地方志、档案、残联、保密、社科、仲裁等工作。

三、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建设创新型政府。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积极争取和用活用好“先行先试权”。完善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再推一批创新力作。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保留事项,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广泛运用电子信息等技术,推行网上审批,建设“智慧政府”。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善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研、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着力构建反“四风”、接地气的常态化机制。健全“12345”政府热线服务功能和办理机制,完善网络问政办法,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强化效能建设,推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巩固和提升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大明察暗访和问责力度,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大力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全面改进文风会风,严控检查评比表彰,务实举办各类展会。

(三)建设法治型政府。完善政府常务会学法、政府法律顾问、规范性文件制定及备案等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风险评估、实施效果评估等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推进协商民主,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虚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四)建设清廉型政府。推进政府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全过程效能监察,加强政府采购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管理与监督,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强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结果运用机制,加大整改落实力度。改进政风行风评议,强化行政绩效考核。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加大公务员教育培训力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能力水平,时刻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各位代表!

改革洪流催人奋进,跨越征程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5篇:大病困难补助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你好!我是xx市xx街xx社区居民xx,借住父母家。我父亲由于脊椎折断、并患有糖尿病,退休的薪金还不够吃药药费的开销,糖尿病已到严重时期,不能进食,四肢浮肿,随时都有危险。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加之年岁以高不能操劳。同时家庭收入仅靠老父亲的微薄退休金来维持全家生活。现在生活举步维艰。

我本人由于长期失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直靠政府的低保补助维持生活,我的妻子也没有工作,只能在照顾父母的空余时间打打零工贴补家用。今年春节我又添了一个女儿,但遗憾的是没有母乳吃,只能靠昂贵的奶粉供养,这一切在我的生活中都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希望政府伸出援助友爱之手拉我们全家一把,特恳请困难补助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我深信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全家期待着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申请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第6篇: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一、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天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腐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题目,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进步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太原市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假如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题目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题目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然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条件。

题目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固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未几,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目,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题目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同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分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固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产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目。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约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l0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5个塑料瓶,7个发泡饭盒,2个易拉罐(铝制)。不丢脸出,食品包装是校园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会上也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拣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地利用课外时间对太原市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留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一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天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假如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题目不闻不问,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建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纵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目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同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同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如在每年

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相关热词搜索:航空制造 智能物流 智能制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航空智能制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航空智能制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526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