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2016-12-02 10:21: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共9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公正篇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篇)核心提示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公正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起点和程序上的公正,一个是社会正义即结果上的公正。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公正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一篇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篇)

核心提示

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公正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起点和程序上的公正,一个是社会正义即结果上的公正。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

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公正内涵,而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公正都是由该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各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说依赖于生产方式的社会公正对社会稳定有着“载舟覆舟”的根基作用。

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决定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所以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础。

公正包含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方面,实现社会公正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众素质提高也非常重要。只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多渠道、多举措创造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才有可能实现。

公正,人类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公正,社会进步之标志

公正,包括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领域,在形式上体现于行政、司法、舆论和民俗等多个领域。它决定于国家、反映于社会、表现于民众。

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公正是历史的,更多体现在其历史悠远。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商品交易,到西周时已出现了商业市场管理方面的官吏,在制度上也有了很多

相关规定,如统一度量衡、斛斗,不准私造秤尺,禁止欺行霸市等。但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条件不同,人们对社会的公正期盼不同,内涵也不一样。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奴隶主对奴隶可以随意买卖、杀害或用来祭祀、殉葬,社会野蛮落后,极不公正。封建社会,社会公正相对奴隶社会进步,但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社会仍然很不公正。

公正是相对的。 历代社会发展证明,社会公正总是相对的。不论是从社会形态上看,还是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审视,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的视角观察,社会公正从程序上的规则公平到结果上的正义价值都是相对的。封建制度社会形态相对于奴隶制度社会公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优于封建制度的社会公正。

公正是具体的。社会公正是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各种义务的合理承担,但具体到每个区域和领域的分配制度和标准,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异。再具体到不同的社会群体,甚至细化到家族成员,具体的公正规则和程序也各不相同。

公正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我国近4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证明,社会公正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每向前发展一步,公正就合理一分。如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社会,《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的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三国归晋、宋统一南北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社会向前一步,公正亦合理一分。

公正是对立的、统一的、辨证的。公正分为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程序上的公平正义,即主要表现在度量衡、尺度等规则标准,要求所有人在制度面前平等。第二个层面为结果上的公平正义,即社会正义,主要以追求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的福祉为目的,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更多体现在社会价值取向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在劳动者的创造中不断发展与提升,社会财富也在不断充裕。因此,原有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也被不断打破,不断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

□公正,社会稳定之保障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代表政府衙门的公堂无一不是用公正来体现其威严与廉政。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任意一个朝代,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社会公正与否,社会的兴盛与民众的民情民风便是最好的见证。自古至今,不论是西方的所谓民权自由也好,中国历朝历代推崇的均贫富也罢,无一不是以公正的旗号来号召和号令天下民众的。旧中国之所以黑暗、腐败和落后,根源就在于其缺乏公正之道。历代的农民揭竿起义不就是为追求公平正义么?分配不公,社会何谈正义、何谈和谐,民风又如何纯朴,民众又何来贤良。20世纪以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能称霸世界?从表象来看,西方列强凭借的是坚船利

炮,其实,其背后的公正之道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本与基础。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载舟覆舟”,这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说的就是唐朝名相魏征规谏太宗的故事,魏征劝李世民以“亡隋为鉴”,力戒骄奢淫逸,休养生息,体恤民情。贞观二年,西域诸国欲遣使朝圣,魏征为减轻百姓劳役,劝谏太宗停止诸国入朝贡献。公正的社会背景,产生“贞观之治”。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数个相关社会公正的故事,演绎了一幕幕“载舟覆舟”的千古绝唱。

□公正,社会和谐之根基

公正,是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度,如果公正缺失,那社会就会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必然倾斜甚至倒塌。古代如此,现代亦然。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消灭了阶级剥削,但社会公正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我国现在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产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社会在各方面暴露的不公正、不和谐现象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教育环境和质量差别,如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状,如不采取科学合理的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的公正方式加以调节,矛盾就有激化的可能,甚至引起冲突和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进行建设,那么,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如何呢?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是指以各方利益大体均衡为基础的社会,强调各个方面、各种因素配合得当,这就要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利益均衡机制。而公平正义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基本理念,这已成为我们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可见,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事物基础和本质的关系。和谐社会就如我们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一样,主要器官五脏六腑和大脑等高度一致与和谐,心脏没有因为大脑每天都按时作息可自身却一刻不停地跳动而怨恨,四肢五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所以才保持了人体的健康与活力,否则,任何一种因素不协调,人体就要生病甚至危及生命。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由每个社会成员组成的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其各种因素必须是同一体构成,必须有规则秩序,而规则必须公正、科学、合理,这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程序上公平正义,一个是结果上公平正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仅有程序公平正义是不够的,因为尽管程序公平正义可以为人们提供起点和程序上的公平,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加上竞争过程中的主观、客观因素,逐渐又

会形成结果上的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价值的公平正义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第二个层面上下功夫,争取在结果上也实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同志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直面城乡收入差距时说,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平正义涵盖国家、社会和公众三个层面,其中国家起主导作用,社会辅助协作,公众体现在自身修养素质上。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重叠交织,各阶层各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首先在于国家的主导作用上,中央要积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在就业、就学、就医等其他社会保障方面努力、持续、有效地缩小区域方面的差异,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从政策上、制度上、行政司法上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在社会辅助协作方面,各社会群体、团体要积极发挥各方面优势,倡议、组织志愿者奉献爱心。每个社会成员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行,人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世界充满阳光。

●什么是公正

公正,首先是“公”,它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形成的规则。从理论层面上讲,公正是规则标准;从司法实践上看,它是法律的依据;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它属于道德范畴,是人们从民俗习惯出发评价是非的标准,是社会的底线。汉语词典和《辞源》对公正的解释为:公平正直、不偏私。从《说文解字》看,首先解释的是“公”,它源于人的 容貌 。人不仅鼻、口居中,而且以鼻、口为中心线,双目、两耳以及两鼻孔左右对称,两唇上下对称,五官端正,不偏不倚,由此便产生了“ 公正 ”一词。在学者论坛中,多数学者认为:公正即公平正义。但公正仍不同于公平,相对于强调衡量标准同一尺度、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公平而言,公正还强调正义的价值取向,内涵更为宽泛。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是一种程序上的规则和标准,也是一种状态和结果。

●公正的起源

人类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依赖群体(社会)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公正。大自然残酷无情,要么严冬,要么酷夏,加上山洪、猛兽、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迫使人类为生存而凝聚。但是,在联合的过程中,因为每一个单独的人自出生起就存在着智力、体力、重量、体格和爱好、秉性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先天性的差异以及在抗争大自然中诸多方面的不足,决

定了人类的共同需求和最基本的生存规则:相互补充或交换,因而产生了规则和标准,这就是公正的起源和由来。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二篇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阮艳倩

公正不仅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而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也居于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最大公约数之一,也是集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突破改革瓶颈的关键因素。

作为核心价值的公正

人们关注公正,主要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给每个人所应得。公正强调给每个人以其所应得,表现在每个人的付出与每个人所得之间保持一种比例上的平等。真正的公正要求: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公正涉及的问题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凡是涉及到相对稀缺的资源在一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占有的关系,就都存在着对这种分配和占有是否公正的追问。公正最终指向人们对各自权利与利益的衡定。

在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承受力逐渐下降,这导致了以维护利益为核心的各类冲突的快速增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提出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其中,公正则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只在于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体现于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分配上。但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发展“病症”也越来越严重,各种社会不公频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我们的发展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现阶段,以公平正义为准则,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公正共享式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公正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而公正占据着基础地位。

一个国家的富强与公正存在着天然的正相关。国家的富强不是仅仅表现为社会财富的丰裕程度,更表现为全社会的凝聚程度,全体国民相互认同程度。如果离开了公正,财富聚集在少数人的手中,一个社会越丰裕,则社会越离散。没有公正的富强,就如同是一堆没有骨架的腐肉。反之,一个社会的各种治理制度越公正,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社会则会因此真正地体现出强筋健骨的强大。

公正是民主的内核。公正是政治制度的首要美德。政治制度根源于反映不同利益表达的经济关系之中。不同的利益群体能否公正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是政治制度合理性的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公正是民主政治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在民主政治的价值构成体系中,公正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性价值,并构成民主政治的价值基础;而平等、自由、秩序与安全等现实价值目标是民主政治的第二性价值,它们来自于公正并受制于公正,是民主政治的具体价值内涵。为了体现公正,应该兼顾自由、平等、秩序与安全。

文明源自对公正价值的认同。文明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个人道德完善。它是现代公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法律素养所呈现的精神、行为状态,是公民个人精神风貌的写

照。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文明体现了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追求的统一。在追求文明的征途上,如果没有公正贯穿其中,任何希图以所谓的文明方式来解决信仰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及其环境之间等发生的冲突与不和谐,只可能是空中楼阁,水月镜花。只有以公正为导向,以人类可持续发展及其全球和谐为目标,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和迈向更高的文明。

和谐是公正的重要表征。和谐的价值之所以广被重视,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着差别,存在着不平等、不公正的问题。因此,从公正出发,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的方式富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工具进行社会调节,促进社会公正,是加强社会团结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只有注重社会公正,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自由是公正的应有之义。自由是一个人本质力量和自由个性发挥程度的主要标志,它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然而,自由与公正相比,公正的价值优先于自由。只有在每个人自由追求自身目的的社会中,个人的才智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促进人类知识和社会福利的增长。只有为多数人享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没有公正的自由,注定是少数人的自由,社会最终将演变为专制。公正是自由实现的前置条件,只有在相对公正的社会中,自由才可能真正实现。

平等是公正的内在要求。平等是特定制度安排下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的平等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公正的外在形式。现代社会进步的实质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在平等与公正的价值排序中,公正优先于平等。如果将平等的价值凌驾于公正之上,它可能恰恰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我们曾经追求过的“一大二公”,实行“大锅饭”式的平等,严重挫伤了民众的积极性,导致了生产力的大倒退。历史已证明,只有在具备公正的前提下,平等才能真正实现。

法治是公正的具体体现者。法治包括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组成部分。立法必须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寻找平衡。法治的正当性的获得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执法公正是法治实施的关键,它包含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方面的基本内容。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对任何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应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等,均给予同等的保护。司法公正是法治实现的保障。“法治”为公正提供了制度保障,是社会公正的主要载体。

从公民层面看,公正是爱国和敬业的保障。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我们不能仅仅要求每个公民基于道德的义务而爱国,更要唤起公民因理性认知而爱国。因而,依循公正与法治的原则改革与完善制度,正是培育爱国价值的入手处。对于各级国家机关来说,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激起国民爱国热情的具体力量。国家为每个公民平等公正地提供公共产品,约束自身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各项制度更坚定地维护社会公正、恪守法治原则,正是促使爱国敬业得以长久自愿、发自内心的根本措施。

诚信与公正是辨证统一的。如果个人没有诚信,就谈不上社会的公正;如果社会不公正,个人诚信就缺乏社会氛围。诚信的个人可以造就公正的社会,公正的社会也会给个人诚信提供最好环境。在一个既诚信又公正的时代,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

友善是个体公正道德情操的体现。友爱、信任等道德情感和道德品格离不开公正的土壤。尽管社会公正和人际友善,一个突出理性,一个突出情感,但它们并非是绝对对立的。相反,二者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公正既体现在平等实现个人自由的社会保障中,也体现在人际交往的道德情感中。人对公正的追求,意味着人的生活意义很大程度上生发并寓于相互肯定、扶持、友爱的人际关系之中。公正有助于个人之间健康的、建设性的互动,因而也就意味着人

们的共生与共荣。

将公正的价值化作制度的保障

首先,公正的价值有赖于全社会的崇奉和践行,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规则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要破除那种“破坏规则才能获益、承担责任就会吃亏”的意识,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机会主义和权力寻租行为,维护社会正义。树立只有遵守规则,担当责任,才能收获公正的理念。

其次,通过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来保障公正的实现。建立以公正为基本原则的一系列制度,走民主法治之路,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将各种形式上的制度变成实质的结果,正是检验公正与法治能否落实的重要标准。

第三,构建公平地保障各种权益的社会体系。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赋予公民平等的选举权、表决权,公正地立法,公正地执法,坚持司法公正,将矛盾冲突化解于体制内,这些都是民主政治有序性的保障。要通过维护公正、加强法治,努力消除各种差距,以公正和法治为核心的基本规则,促使各利益群体之间进行相对平和的协商对话,不断理顺社会利益关系。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公正价值贯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三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的含义,意识到公正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 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使学生懂得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的含义,意识到公正的重要性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1、播放歌曲《牢记核心价值观》

学生跟唱。

2、背诵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1、互动:同学们来讲一讲,你认为什么是公正?

同学们说的都对,公正在汉语中的解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正,就是公平与正义。公正,既要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去树立,构建社会的准则;也要从历史和文化方面去梳理,实现人心的教化。而“正”,是与偏、倚、歪、斜相对立的概念当我们的社会是以追求正义为使命、以崇尚正直为理想的时候,歪风邪气就吹不灭浩然正气。

2、听故事,讲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自古以来,许多仁人志士敬业尽责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齐桓公忘记私仇重用管仲”;“范仲淹为官,振衰除弊,政绩斐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笃行的作风,廉洁爱民的精神,无私无畏的品格,永远值得学习。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吧。

《大禹治水为国而忘家》《齐桓公忘记私仇重用管仲》《范仲淹忠直尽责仗义执言》 互动:从故事中,你获得哪些关于公正的想法?

公正对社会、个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是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保持人心的公正,必能等来制度的公正,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信条。

3、互动:最后一个问题问大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正,知道了公正对我们的意义,那我问大家,我们该怎样实现公正呢?

不管是何种公正,都是要依靠每个人自我的公正。所以我们要从自我做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公正。

4、身边的公正小事情。

说一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公正小故事。

5、公正从身边做起。

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6、写一条宣传公正的标语

学生相互交流评价。

三、全课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作为今天的小学生,我们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现在开始树立起我们“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努力去实践它。

课后延伸:

1、了解一个关于公正的故事,并讲述给你的好朋友听。

2、装裱你的公正宣传标语,放在你的书桌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公正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四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班主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班主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平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五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平公正

(阮超 学号2014110447091 工商管理1403s)

公平公正案例

徐庄乡郑庄检查站是登封与禹州的交界边缘,有的警察利用车辆出境后没有凭证这一 “优势”对超载车辆罚款不开票。任长霞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她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想趁拉煤车侦察。司机开初不相信,害怕一旦打不住蛇反被蛇咬,推脱说:算了算了,天塌高个子顶着,我们谢谢你的好意。任长霞只好亮明自己是登封市公安局局长的身份。司机很感动,马上让她坐进驾驶室,可驾驶室只能坐一个“压车夫人”,任长霞就让司机的妻子坐到后边自己的车上。任长霞怕自己不像“拉煤的”,顺手往车门上抹了把煤粉擦到脸上,对着倒车镜看看,才往前走。果然,查超吨的两位警察公开说:“开票了罚款160元,不开票80元。”任长霞帮司机求情说:大热天,我们出门挣个钱不容易,不开票50中不中?那两个警察说:少一分也不行。任长霞指指后面那辆车,说是一块儿的,两辆车掏150元吧。谁知少10元也不行。任长霞从自己腰包里掏出160元,那一刻,任长霞两眼含满了辛酸的泪水。任长霞哭了,她在为警察而哭啊,她在为人民而哭啊。任长霞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着干警察,为什么那多么人跑官买官。 我之所以选这个例子是体现了一个人民警察在真正的维护这个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在维护这个国家的法制体系,在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她以身作则,颇为感动。

20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六篇

如果说平等是一杆秤的话,那么公正就是那个掌秤的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公平正义如同日月光华,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受惠.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追求无比强烈,但在现实生活中,萝卜招聘、火箭提拔、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徇私枉法、贫富悬殊等不公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现象,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才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提出要推动经济更加公平发展,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推进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代表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自己私利的政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与特权、不公正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有条件实现公正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七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作为己任。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提出消灭 “社会的阶级区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鲜明地提出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承认妇女平等权利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条例法规,都规定人民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公正,是古往今来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铲除特权”、“天下为公”;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公正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作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以及“城乡兼顾”等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公正,即公平、正义,“公平”主要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分配公平等,“正义”主要指制度正义、形式正义以及程序正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是加快建立以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全体人民。

法治: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从“一民之轨,莫如法”、“法者,宪令着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到“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从“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到“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法治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法治”作为己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宪法、土地法、组织法、行政法、选举法、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以及较为系统的司法体制和机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建立健全全社会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总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追求,它们一定会内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一定会外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行动。

2015个人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八篇

第1篇:核心价值观:激情的行动

一切企业行为的要点在于“沟通”与“执行”。沟通不足是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宣传部门花大量的时间印制资料测字、发表演讲,但同时各级人员的做法却与企业远景背道而驰。巨型化的企业肯定伴随着复杂化,对大型组织机构而言,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庞大复杂的机构不能依据手册和守则来管理。顺驰管理文化的精髓,在于它的行动纲领、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等全部体现在务实的行动中,这些在别的企业里流于抽象和虚化的企业理念,在顺驰却可以转变为实在的操作环节。在这里,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塑造信念和氛围,更决定了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做事习惯。这种务实特征极为强烈的核心价值观,在顺驰的企业语言里,被称为“激情的行动”。

价值观决定执行力

顺驰对新员工培训,核心价值观是第一堂课。假如对核心价值观不能理解或不愿意接受的,立即遭到淘汰。顺驰的核心价值观共有六条:使命般的激情;信任并尊重每一个人;永不满足的挑战精神;鼓励创新、主动变革;创造奇迹的团队精神;共同发展、分享成功。就在中国许多企业还在大讲特讲品牌、广告、渠道的时候,顺驰人经常做的一件事情是统一核心价值观,目的是融进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指引和鼓舞企业的力量源泉。一个企业其实是并行着两套价值观,一套是企业的,一套是员工个人所信奉的,优秀的企业令两者合二为一。一个人在加入企业之前,就早已对“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有了固定的概念,当他进入企业之后,会用他的价值观来看待一切,处理一切。组成同一个企业的人可能会千千万万,每个人信奉的价值观就会千差万别,会发生冲突。因此,企业一定会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共同的价值观,来使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模式取得一致性。所以,当一个人选择了一个企业之后,就意味着接受一种价值观,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与它的执行力息息相关。由于各种文化的沉淀,很多企业的员工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公司施加的压力,这样的思维模式就导致了他们在现实工作中以不同的形式来抵触决策。其后果不言而喻,就是企业运行的整体协调性和连贯性大大下降。只有所有员工的价值取向达成一致,才会推动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顺驰特别关注的,就是企业文化如何变成每个人做事的方式和态度。核心价值观不是语录。只有短短几行话,让员工背诵然后默写,比算术题简单的多。

顺驰认为,所谓的观念能否成为整个公司的共同价值观,有两条标准:是否被公司全体员工认同,能否在公司制度中得以体现,在行动中得以执行。对核心价值观应该拥有坚定的信仰,需要偏执化的执行。核心价值观还应该贯彻在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溶化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战略思考、战略执行和期望的结果中,溶入公司的聚焦战略的管理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的所有行动中。

孙宏斌相信,对核心价值观的偏执,就可以创造奇迹。

勇于挑战的激情

“使命般的激情”被顺驰列在价值观的第一条。在顺驰,激情的表现形式包括连续开会、不睡觉以及快速反应,带来的结果是理想主义、偏执、挑战性。顺驰人的勤勉以及“不舍昼夜”的工作精神让人们印象深刻,形成了“顺驰人不睡觉”的神话。顺驰内部也有句话,顺驰的女员工像男人,顺驰的男人像牲口(在这里牲口不是一个贬义词,来自于顺驰英文名称的谐音)。顺驰人的激情,来源于“充分信任和尊重”的文化,也来源于公司宏伟的目标。

顺驰提倡创新变革的勇气,提倡挑战性的激情文化。永不满足,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断追求高目标是顺驰前进和发展的动力,高目标不只是顺驰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要求也是顺驰的信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不断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进步,超越自己是顺驰的追求。自我,是一个不停移动的靶子,“不断超越自己,我们就会超越所有的人。”

顺驰鼓励尝试、创新,允许犯错误,愿意交学费。适应环境的变化,追求高目标,需要企业有主动变革的勇气,欢迎、甚至热爱变革(

让员工满意的文化顺驰已经把信任和尊重的文化打造成为企业的一个最强烈的氛围。“信任并尊重每一个人”,是顺驰创办伊始就形成了的风气,也是这个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一旦一个企业用于付出的信任和尊重,回报给企业的必然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信任和尊重的文化和氛围让每一个干活的人或在某一位置上的人有绝对的权力;在明确的目标下,每一个人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以创新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挖掘和释放。信任和尊重的文化氛围也让每一个人都有高度的责任心,都有主人翁的心态,都对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信任和尊重的文化氛围还需要好的风气和正气,需要员工有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正气和统一价值观让人们对事情的判断、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和直接。

第2篇:企业和个人核心价值观的随谈

“和谐、创新”这四个字!是浙江台运一直倡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是集团建设“百年企业”的精神向导,推动着集团不断前进发展。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针对性,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家较大规模的客运为主的运输企业台运集团来说,其核心价值理念”和谐、创新”的实际效果最直接地就是表现在为客户服务的满意上,这是运输行业的一个特点,尤其作为物流中心来说,乘客能否接受我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完全是靠的是我的服务,我们能够及时、安全地把客户的货物送达到目的地,这就是客户所想要的。“和谐”,讲究的就是我们个人如何在公司的领导下,把客户的服务做好,满足客户所需要的,同时,也是能够实现物流中心所需的货物运输利润最大化。“创新”:作为物流中心的一员,不单简单的服务客户,还要更深层次的发掘潜在的客户,从客运,货车运输、海运、一直延伸到航空货运,所接触的客户都是我们的潜在要发掘的,这样,物流中心的业务才会全面铺展开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不是盲目的等客户自己送上们来。所以,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我们,直接处理与客户处理货物运输的的时候,必须在内心要真正理解并在行动上要真正按照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工作。假如我们都能够有主动意识,都能以企业的利益为本,那样通过我们的服务,客户就会和我们企业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也自然会经常性地选择我们台运集团临海物流中心的托运货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追求两者的相融合。比如,我作为物流中心的员工,在一次运输过程中,造成货物损坏,客户要求赔偿,后来领导和我通过与客户以及货运公司的协商达成协议赔偿,减少的了货物的损失,货物的价值的多少原先按照规定,是要求我个人赔偿的,但是公司为了考虑我们员工的利益,直接将损失按照比例由公司和我共同承担损失,这样既可以减少我个人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让我对公司保护员工利益的态度感到很高兴,这说明了公司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也让我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工作。浙江台运是一个老公司,更是一个需要新兴、需要激情的运输公司,而且本身又处在服务行业之中,这就要求大力倡导个人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这是企业对员工的关心是分不开的。要让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接受并实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有一定的渠道去保障。首先通过宣传告之员工,以潜移默化地过程让员工去接受去实践;其次,在企业制定的所有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包括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都要符合企业的文化。通过相关制度来营造企业的文化。员工可通过培训接受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思维理念,并在日常工作中有代表企业文化的规范可循;最后,在企业内部要做到上下沟通无障碍,增强不同层级之间的思想交流沟通,保持信息通畅。每一个人的成长是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的,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一个成功的企业或成功的平台来实现的,两者相辅相成!因此!要想提升个人的价值,必须要把企业做好,必须要让自己的个人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换句话,台运集团的价值观中,应该把个人理想更多的融汇进来,如何共赢,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成功所在,也是和谐社会的具体存在。

第3篇:知行合——弘扬个人核心价值观

中央政法委在认真总结政法机关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政法队伍应始终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在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使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做到对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能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

深知——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引领政法干警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忠诚”,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服务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表述精炼,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忠诚”是前提,指明了政法工作的政治方向;“为民”是目的,明确了政法工作的价值取向;“公正”是灵魂,提出了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廉洁”是保证,奠定了政法工作的可靠保障,四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整体。没有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就会失去方向;没有为民,忠诚、公正、廉洁就失去意义;没有公正,忠诚、为民、廉洁就缺乏标准;没有廉洁,忠诚、为民、公正就得不到保障,四者缺一不可。

力行——全面落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一要牢记“忠诚”,永葆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的政治本色。司法行政部门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职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做到牢记“忠诚”。政治思想上,永远忠于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宣传者,坚定不移地做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坚定不移地做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维护者。工作上,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在维护社会和谐中施展才华。

二要坚持“为民”,牢记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的服务宗旨。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联系,工作的过程就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为民”,牢记服务宗旨。始终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悉心体察群众情绪,真心关切群众需求。要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中占有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优势,做到群众有什么法律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法律服务;群众需要什么法律知识,我们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法规。开展好“法制宣传进万家”,“法律服务进万家”,“矛盾排查进万家”活动。通过系统的法制宣传,真诚的法律服务,公正的矛盾调处,热心的安置帮教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三要确保“公正”,坚持司法行政工作的标准。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标准。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加快调整,思想多元化,社会矛盾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在移民内安,重大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道路交通、生产安全等领域,特别是在经济关系、医患关系、劳动关系、邻里关系中矛盾纠纷易发多发。这一方面给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多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公证员和国家司法鉴定人履行职责提出了新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政策为准绳,公平公正地办理每一起案件,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起司法行政事务。使每一个服务对象,每一个行政管理相对人都能感悟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要务求“廉洁”,守牢司法行政工作的底线。清正廉洁是党和政府对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底线。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攀比权利、不攀比待遇。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在办理法律服务案件、调解矛盾纠纷和处理司法行政事务中,要不为人情所固,不为金钱所惑,不为权势所屈。还要经常用身边的典型案例警示自己,算一算违法违纪的政治帐,经济帐和亲情帐。自觉做到筑牢思想防线,严守廉洁底线,不踩法纪红线。

第4篇:谈自身如何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堪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人民性。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部署,其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用24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不可分、有机统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与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原则与依据;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精髓,是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要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主要价值追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特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其思想和理论体系中虽然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直接、系统的阐述,但却从许多方面,间接阐述了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土沃壤和厚重根基,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根脉,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中形成的“礼、义、仁、智、信”、“和为贵”、“和而不同”、爱国主义等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提升。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吸收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借鉴了外国价值理念的合理成分,具有鲜明包容性的开放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做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选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价值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主体和价值诉求的人民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1]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2]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彻底解放,因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凝聚民心民力的主要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最高层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本质内容和发展指向,纳入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之中。《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科学阐释以人为本丰富内涵时明确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新时代的集中表达,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从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观层面。党的十八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用24字明确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把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丰富厚重,其科学性、指导性为社会各界所认可,但却一直面临着大众化、通俗化的问题,即需要解决增强自身说服力、感召力,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走进人们心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全国各族人民所认同、接受、践行和传承,从2015年以来,党和国家就组织社会各界特别是社科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和概括。党的十八大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高瞻远瞩的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准确、通俗简明,易懂易记,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一定会为人民所认同、所传承、所践行,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挥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能够凝聚人气,对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价值导向作用,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目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取得凝聚人心、人气、人力的巨大成效,构筑起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撑。

2015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第九篇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自由是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对于每个个体而言,自由是指不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拥有完善自己的空间并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的外延十分广泛,它涉及国家的平等,关系到国家的合法性、主权与地位;涉及社会的平等,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机会参与的平等;涉及到人格的平等,关系到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人格尊严等多个方面。

●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践行公平正义离不开政府有所作为,从政治层面,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保障政府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必须加强社会建设,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重塑价值体系,让全社会充满浩然正气。

●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社会主义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提高立法质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4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引领新时代的价值,实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与我国古代历来讲求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关系一脉相承,与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的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思想方法不谋而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关键词一:自由

第一,为什么自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和最高理想。相对于国家层面而言,自由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程度在社会领域的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相对于个人层面而言,自由是每个现代公民在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种种个人德行品德的基础上,社会给予的最核心保障。尽管,对自由的追求是人性的本质,但是,自由绝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个体自由,而是连接国家与个人的纽带。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第二,什么是自由?

自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在未来社会,“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现实生活中,有人极端地认为自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与社会主义是相矛盾的。事实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和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主义中国的自由是“实质自由”,这种自由强调为每个个体创造良好的空间、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并以此为最终目的的自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中国的自由是“集体自由”或“社会自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的自由互为条件,个人与社会并非对抗,而是互相促进。

自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有人说,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惯中没有自由,也最缺乏自由。因为它充满“尊卑”“秩序”“礼教”“等级”“戒律”。恰恰相反,自由与纪律、秩序是相伴相生的。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到处闪耀着有关自由的思想光芒。老子强调“自然无为”“无为而治”,这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观念,而是在专制社会体制下能够提出的非常宝贵的,探讨“非专制”的一种思想观点,强调“自治主义”。又比如孔子用“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形容自己,就是对自由而无拘束的内心状态的一种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自由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深挖,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如何培育和践行对自由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一个复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自由是相对的,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法治基础上的自由,不能以牺牲他人的代价而获得。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自由是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对于每个个体而言,自由是指不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拥有完善自己的空间并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由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经济的开放、文化的包容多元、政治的协商民主、社会有活力和秩序等多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为了一味的经济增长,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甚至践踏自然环境,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应,反过来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自由要不得。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但这种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对个人而言,自由并不等同于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维护社会的秩序、遵守道德法律,把个人自由建立在合理的条件范围内,为促进建立自觉、有序、面向全体人民的社会自由而奉献自身力量;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强法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建设,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二:平等

第一,为什么平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二个价值取向是平等。平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让广大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在更高层面的生动展现,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风向标。平等从个体本位的角度出发,将自古以来广大百姓最高价值理想在社会主义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升华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平等二字拥有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最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第二,什么是平等?

平等是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最生动展现和最核心问题。“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鱼水情深”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国家主权胜利、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最根本保障。事实上,群众路线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强调领导干部与普通百姓或各行各业人际关系的平等,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搞调查,讲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百姓的意见与建议,与百姓打成一片。当今,一些领导干部滥用党的威严,大搞特权,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使群众切身利益受到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将平等二字写入核心价值观,强调人际关系的平等,将群众路线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当然,群众路线同样强调利益分配的平等、参与机会的平等,这些将在核心价值观平等二字中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书写。

平等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中国儒家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唐朝韩愈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平而后明、明而后清”的治国之道,到寻常百姓“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铮铮傲骨,都展现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对于平等的呼唤与追求。在中国的佛学里,也强调“平等”,叫做众生平等,而佛教中所指众生范围则更为广泛。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与指导之下,“众生平等”之理论可以推演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既强调人与人没有等级尊卑之分,人人平等;也强调国家与国家不论富强还是积弱,都应和平相处、平等对话;也强调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相处,不能以破坏、掠夺自然环境为代价求得发展。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600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