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风萧萧而易水寒

风萧萧而易水寒

2017-03-22 22:17:45 编辑:hongyap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风萧萧而易水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下面是www chinazhaokao 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风萧萧而易水寒,供大 ...

  风萧萧而易水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风萧萧而易水寒,供大家参考!

  风萧萧兮易水寒

  难怪鲁迅先生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生离死别壮句,果然堪称送别诗之峰句。无与伦比,不可超越。此句出自《史记 刺客列传》: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正义易州在幽州归义县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斋

  萧,甲、金文皆无此字,《说文》:艾蒿从艸肃声。《尔雅 释草》也指名词蒿。晚期金文,无萧有肃,肃肃,容庚先生释为敬恭。我疑心“萧”来自“肃”, 毛诗郑风“风雨潇潇,鸡鸣膠膠”,明刻毛诗潇潇作潚潚,肃肃萧萧很有渊源,皆含恭敬严肃意,《尔雅 释训》肃,恭也,敬也。《说文》:肃,持事振敬也。从聿在淵上,战战兢兢也。聿,说文谓手之疌巧,持巾。那“肃”,原意就该是持巾在淵上抖动。而专揭《说文》短的古文字学家康殷则认为,聿,手执毛笔在一个常用于祭祀神秘的格子里写画些什么。且认为毛笔的出现远早于甲古文文字的出现。无论持巾在淵上战战兢兢,还是执笔写画,在当时都是极其庄严的事情。肃,释恭敬是没错的,而且都和神圣、神秘有关。“萧”, 即为祭祀用之艾蒿。肃肃萧萧同作拟声词时,同为肃声,亦皆近庄肃之意。

  诗经用“萧萧”仅一处;《车攻》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风萧萧而易水寒

  “萧萧”,《毛诗正义》:“军旅齐肃,唯闻萧萧然马鸣之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马鸣之声,却是“有闻无声”的。心里有闻,耳里无声,不听之以耳,而听之以神。“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岁寒堂诗话》谓:“出师整暇之情状,宛在目前。此谓非惟创始之为难,乃中的之为工也…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予设法式也”。这说的是这二句神来之笔,是来自诗人无予定法式的直觉感悟。《集传》:“萧萧,悠悠,皆闲暇之貌”,“情状”“貌”皆非耳可得闻心象也。

  《诗经》中“肃肃”五用,前四为“恭敬”、“严正”、“疾进”、“整齐”的样子。第五为鸟羽振动声。有二例:

  1,《唐风 鸨羽》:

  “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朱熹谓:“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故作此诗”,呼天号地,能写出什么好声?比雁还大的鸟,在柞树稞子里,掙扎蹿飞,能发出什么雅韵?凄凄厉厉而已。

  2,《小雅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风萧萧而易水寒

  此乱世流浪者的哀怨之歌。《集传》谓:“周室中衰,万民离散”,西周后期政治黑暗,危机四伏。造成庶民、奴隶大量逃亡,这首诗就是西周后期人民过着这种“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人民对黑暗统治的不满。诗人以鸿雁比喻流浪者,说明自己作这首歌,等于鸿雁的哀鸣。全诗三章,首章自叹无处安生,并由此念及更苦的孤寡鳏独。此“肃肃其羽”凄怆之音,比兴之大手笔也。

  “萧萧”之声,以此肃肃为底,用于树木,寒风,秋雨以传其疾厉、凄切之情,自是积淀深厚,意韵无限。风萧萧兮易水寒,两千年来已成中华壮别诗之冠,不可逾越。粗粗看来,如下三点优长,广为借鉴,不可忽视。

  1,写作手法亦赋亦兴,物我凑泊,天人珀芥,以达天人合一之功。严格说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属实景描述之赋,不是比兴。然而诗经中有的被称为亦赋亦兴,有的一首中各章交用赋兴,可见在诗歌的审美中,所赋之事往往不能滞于所叙之物事,而要从象外求之。方能得其神韵。还有的诗,象赋象比又象兴。风萧萧兮易水寒,即如此此。从比兴看,萧萧长风,凛凛易水,可为荆轲西去壮行起兴。在高层次上天人凑泊、物我合一。

  “兴”,不可小觑,乃诗中沟通人天(自然)之中介。故后人论诗,皆祖述诗经,以之为典范。能得诗经神韵者,皆为上乘。而诗经的神韵,全靠对“比兴”这一艺术手法的把握和运用。兴,为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具象与抽象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为小与大、少与多、此与彼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乃至有时常可引发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呈现主客体的神韵境界。无怪中国美学史在论“兴”时说:“中国美学艺术特征的理论,是从这颗种子逐渐生长起来的大树”。

  中华送别念远诗词特发达。政治方面,千里求官,常贬荒蛮。“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社会传统看,宗法社会,父母在不远游,安土重迁;人际关系,重友轻色,阳关、霸陵,佳作特多。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军事看,征戍、劳役,抛家捨业,生离死别,必发哀 音。: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从地理看,大陆国家,山川阻隔,风波险恶,令人关情。“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审美传统看,见景生情,譬物起兴,物我合一,构成睹物思亲念远情怀。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秋风西去,易水东流。人天阻隔,生离死别,自为离别诗奠定悲情基础,构成积淀传统意象,树为典范。仿此多多,略举一二。

  《易水》

  ——冯惟敏(元)

  水声山色自前朝,西望强秦万里遥。

  一自荆卿从此去,秋风千载尚萧萧。

  《荆轲山三绝句》

  ——尹礼(清)

  壮士坟头百尺松,萧萧犹似怨西风。

  燕丹稚子田光老,谁信当年气贯虹。

  2,从古音韵学看,重收敛,讲内气。按古音韵,肃:合口三等入声屋韵字;萧:效开口四等平声萧韵字。三、四等字,声音皆细弱。开口细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齐齿呼(介音i),合口细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撮口呼(yu)。口型皆收敛。听一故事,某女嘴大,不肯张嘴说话。问:妳十几了?答:十五。属啥?属虎。买啥?买醋。五、虎、醋,皆有介音u,为合口呼,而非开口呼,显嘴小。后来醋撒了,撒,或洒,无介音u,则为开口呼,嘴大,无所藏矣。我意不在论嘴大小,而想说声音细小、内敛,避免张扬外部声势,重在内美。体现重內重合重人的中华审美特色。肃肃萧萧从声韵上皆口小冲齿气强,合此韵味,宜表达美之內蕴。

  肃肃萧萧,形容词重叠,即是双声又是叠韵,传达情感的音乐效果是很突出的。清人周春在《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中指出:

  双声叠韵,分而言之,三百篇所早有。延及西汉、魏晋,莫不皆然。但尔时音韵之学未兴,并无所谓双声叠韵名目,故散见而不必属对也。自沈约创四声切韵,有‘前浮声,后切响’之说,于是始尚对者,或各相对,或互相对,调高律谐,最称精细。唐初,律体盛行,而其法愈密,惟少陵尤熟于此。神明变化,遂为用双声叠韵之极。

  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汉 古诗十九首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陶潜《挽歌》三首中第三首句。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或谓送别,送男多以诗,别女多用词,良有以也。如: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 踏莎行

  另如:柳永《八声甘州》:风萧萧而易水寒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从审美特点看。以静制动,“一静了群动。”重虚重内重神,即重内心体验感悟,包括激发潜意识积淀。风萧萧兮,并非有山崩地裂或窾坎镗鞳噌吰之声,而是飕飕飒飒,如《楚·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及元好问 《游龙山》诗:“石门无风白日静,自是林响寒飕飕。”,外形不显,内气强劲。至怒发冲冠,也非大喊大叫,大闹大跳,而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真气内敛,无声胜有声。肃肃穆穆,呆若木鸡,至神威不可测。不在外表如何轰轰烈烈,而求沉潜内力。易水寒,“寒”更是静态体验,与铁索寒一样都是凄苦惨烈的。由外及內,灵肉皆通,全息传神。影响深远:

  初唐骆宾王曾有一首<于易水送人>(易水,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怀古》

  ——贾岛(唐)

  荆轲重虚死,节烈书前史。

  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凉风兮萧萧。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泯。

  《易水怀古》

  ——马戴(唐)

  荆轲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藓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易水》

  ——胡曾(唐)

  一旦泰王马角生,燕丹从此送荆卿。

  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易水秋风》

  ——陈珂(明)

  一剑非大勇,宗社成丘墟。

  秋风拍易水,千古长欷欹。

  这里的易水,一举扬名,成为某些意象代言品牌,不可移易、侵权。

  风萧萧兮易水寒,仅七字。然而风水属天地,是为明写;风凄水寒,属人之身心內部感受,是为暗写;明、暗之外,尚有无形气在,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 《咏史诗》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拟咏怀诗 二六风萧萧而易水寒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叹“气”若青云 谁言“气”盖世,荆卿胆气,文人感忾之气,皆无形之气。无形有传,意识及潜意识积淀。有无兼摄,神韵悠悠,故谓全息。

  对荆轲历史功过,两千年争论不休,甚至慷忾扼腕。皆因不脱政治樊篱。而司马公倒并不那么上纲上线,刺客列传结尾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索隐较,明也。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岂妄也哉!”

  不违己志,光明磊落做人,已足可名垂後世矣。


风萧萧而易水寒相关热词搜索:易水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风萧萧而易水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风萧萧而易水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8146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