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扶贫新闻报道范文

扶贫新闻报道范文

2018-07-09 10:16:59 编辑:huantt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 ...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扶贫新闻报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扶贫新闻报道范文

  山东实施“扶贫特惠保险”, 涉医疗、意外伤害、家庭财产保险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了解到,山东省安排2.79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山东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对象,全面开展扶贫特惠保险,主要涉及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

  山东省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扶贫特惠保险是省级财政统筹资金、贫困人口统一参保的保险精准扶贫新模式。扶贫特惠保险结合山东贫困户、贫困人口实际,省级统筹开展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3大险种为主。

  其中,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100元,对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等报销后,再给予补偿。

  意外伤害保险主要保障贫困人口保险期内遭受意外伤害导致身故、残疾和意外伤害医疗等。每人10元保费,意外身故、意外伤残保障标准分别不低于3万元,意外伤害医疗保障标准不低于5000元。

  家庭财产保险主要保障贫困户因火灾、暴风雨雪、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房屋及室内附属设施、室内财产及粮食、农副产品、农机具等家庭财产损失,并附带因盗抢造成的财产损失。每户10元保费,自然灾害造成的家庭财产损失保障标准不低于5万元,盗抢损失保障标准不低于5000元。

  此外,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不设起付线,一个医疗年度内的封顶线不低于30万元,住院医疗费用达不到大病保险6000元起付线的,也给予补偿;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外的住院医疗费用都给予补偿,原则上个人累计负担费用低于医疗总费用的10%,最大限度地减轻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意外伤害保险重点保障意外身故和伤残,家庭财产保险重点保障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屋、粮食、农副产品、农机具等。

  为此,山东省扶贫办近日会同保监会山东监管局、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财政厅等5部门出台了《山东省2017年度扶贫特惠保险实施方案》。

  扶贫新闻报道范文

  滇西边境片区精准脱贫步履加快

  春深时节,彩云之南传来好消息,记者从2017年滇西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上获悉:自中央2012年启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以来,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片区,与28个部委以及云南省合力攻坚,截至2015年底,滇西片区贫困人口192万人,贫困发生率15.5%,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下降幅度、GDP增速、投资效率等指标,都优于全国片区平均水平。2016年一年,各部门实施的推动滇西脱贫攻坚的举措有150多项。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滇西边境片区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涉及61个县市区,其中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占七成,民族自治地方县占到近八成,近半数是少数民族人口。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部际联系会各成员把“精准”作为工作灵魂,各部门“搭把手、加把劲”,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政策和项目倾斜力度;教育部统筹协调“铺好路、架好桥”;云南省“推好车、走好路”,承担起主体责任。

  滇西片区山高谷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弱小,平均受教育年限短,综合性贫困突出。“滇西部际联系工作机制”缺啥补啥,成员单位各显其能。国家发改委将大理至临沧铁路等滇西边境片区重点基础设施纳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并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网络通讯扶贫,通过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多元;国家民委2016年安排片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特困民族地区专项资金7400多万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去年对片区179个传统村落给予5亿多元的中央财政支持……

  作为牵头单位,教育部麾下有5支滇西扶贫队伍:10个业务司局、38所部属院校、10个职业教育集团、挂职干部和动员的社会力量。专门成立由部长陈宝生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施六大精准帮扶项目。如英语是滇西片区教育的短板,农村小学英语开课少,有的县几乎没开,中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差。教育部“对症下药”,实施“滇西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累计培训教师300多名。教育和素质问题是滇西扶贫的“最短板”,有些偏远山区民族群众,还不会说汉语。瞄准人力资源开发,教育部批准云南省筹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贴近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举办14期滇西领导干部研修班,培训干部1400余名;实施滇西农村青年创业培训计划,带动就业1500多人。

  扶贫新闻报道范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写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华章。五年成就万众瞩目,五年辉煌鼓舞人心。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光辉历程,全景呈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人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本报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今起推出的第一组报道聚焦脱贫攻坚,通过本报记者在海南、青海、宁夏、黑龙江等地的精准扶贫调研采访,反映我国脱贫攻坚的举措和成就,敬请读者关注。

  今年50岁的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大边村村民王万启,2016年初住进了敞亮的新家。替王万启解决难题的,一是政府,二是银行。

  “政府的危房改造补贴和富美乡村建设补贴近6万元,另外5万元是向银行贷款解决的,由政府贴息。”王万启说,解决了住房后,他还加入了合作社,在政府的帮扶下,养了4头牛,并于当年底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王万启的脱贫经历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这一民生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党中央确定的目标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使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得以保障。

  这,是一种来自整个社会的关切温暖。这种温暖,既着眼于贫困人群的感受,又饱含着体制建设的宏大关爱。如今,这种关爱已写入了国家战略和执政根本,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并要求各级党政切实践行的“精准扶贫”。

  一个贫困山村的蜕变

  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央对扶贫工作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要扶贫减贫,首先要弄清贫困人口在哪里、谁是贫困人口。为力求统计数据真实、准确,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识别精准度不断提高。

  确定了谁是贫困户,如何实现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各地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对症下药,成效初显。

  什寒村曾是海南琼中极为偏远贫困的村庄之一,海拔近800米。由于海拔高,不适宜种植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在2012年时村民的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传统的产业扶贫和补助补贴性扶贫解决不了什寒村的贫困问题。

  为了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在海南省委办公厅的定点帮扶下,琼中县委、县政府根据什寒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结合当地民俗特色,深入挖掘黎苗文化内涵,推出了“旅游+扶贫”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扶贫带来了连锁效应,不仅贫困人口减少,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少村民搞起了农家乐、民宿。”琼中县新闻中心副主任朱德权说。到2016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2万多元,短短4年时间收入翻了4倍。

  去年底,什寒村28户贫困户有27户实现了脱贫。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也由此蜕变成为海南十大最美山村之一。

  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特色产业扶贫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为此,各地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在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上金巴台村,当地政府用帮扶资金购置牛羊,引导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卖奶、牛犊或羊羔来增收。该村17户贫困户中,有9户选择了产业脱贫,其中8户买了奶牛,1户买了藏系绵羊。

  在黑龙江拜泉县国富镇自治村,县政府投入扶贫资金1780万元,在该村建设了黑木耳生产示范园区,打造黑木耳闭合产业链,新建标准化大棚400栋。仅木耳采摘的年劳务收入就有1200万元,优先雇用贫困户,可带动该村2000人脱贫。

  在海南琼中县长征镇万众村,村民则靠着种桑养蚕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种桑养蚕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我们村就是靠这一个个小东西实现了脱贫。”村民王进民抚弄正沙沙啃食桑叶的蚕宝宝喜滋滋地说,“再过几天,这批蚕宝宝就可以上架打茧,吐丝完后就可以卖蚕茧了。”

  从买来蚕宝宝的那天算起,只需要15天的时间就可以卖蚕茧,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以卖两批蚕茧。王进民算了一笔账,“如果家里种3亩桑树,就可以养一张蚕种,按照一张蚕种纯利润2500元算的话,一个月就可以收入5000元。”以前万众村主要以种植稻谷为主,3亩地一年种两季稻子才能赚5000元。

  万众村村委会主任黄茂彬告诉记者,2014年村里8个村小组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靠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带动,截至2016年底,该村仅剩14户贫困户。“今年继续努力,争取全村的贫苦户都摘掉帽子。”

  不断创新扶贫模式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不断创新扶贫模式。为此,各地都摸索创新,切实拿出了“新方案”“硬办法”,通过“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在青海门源上金巴台村,当地针对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在村民自愿的情况下,指导其将政府拨付的人均6400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县政府筹集的5万元帮扶金、原子城纪念馆的10万元帮扶金、扶贫日捐款等用于入股到有经济实力、固定资产的企业中,以合同形式约定每年以入股金额的10%的比例分红给贫困户。同时,将企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用以保障贫困户入股本金的安全。在17户贫困户中,每年户可分红4800元~5200元。

  海南琼中湾岭镇长边村则通过海南金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了新型的农业开发模式。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18位农民签订了股份制养殖合同,主要养殖泥鳅和罗非鱼。

  “养殖需要投入,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如果一个人来干的话,弄不好就会亏损,这就需要借助专业化的公司。我们的模式是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经营管理,农户以土地量化入股或者劳动力的形式入股,参与产业发展,利润按照当年鱼塘所产生的利润进行分红,如果参与劳作,不仅占股,而且每个月还有固定收入。”湾岭镇镇长周魁龙说。

  去年底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村民王存告诉记者,去年分红分了2.8万元,这比种水稻的收入翻了一番。“现在的收入渠道多了,月月领工资,年年有分红,还有种槟榔、橡胶的收入,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扶贫新闻报道范文相关热词搜索:新闻报道 范文

1、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分享的扶贫新闻报道,希望能帮 扶贫新闻报道(2018-06-2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扶贫新闻报道范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扶贫新闻报道范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9098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