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

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

2019-04-03 10:44:31 编辑:huantt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是2007年5月1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 是沈石溪。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动物小说作品。以 ...

  《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是2007年5月1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 是沈石溪。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动物小说作品。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分享的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

  一山容得下多虎

  朋友,你一定听说过“一山容不下二虎”这句俗语,意思是指在同一时空里,不能并存两个强者。强者与强者待在一起,免不了会谁也不服谁,继而明争暗斗,打得不亦乐乎。于是又派生出另一句有关虎的俗语: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汉语中有许多成语、俚语、俗语、谚语是和动物行为有关的,例如蜻蜒点水、老马识途、獐头鼠目、鸠占鹊巢、狼狈为奸、狼吞虎咽、虎毒不食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先人们经过悉心观察,将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借代的方式来说明人类社会的某种现象或人际关系的某个侧面,不仅生动有趣,科学合理,言简意赅,还蕴涵着闪亮的智慧和深邃的哲理。

  老虎是山林之王,飞禽走兽什么都吃,连印度鳄和亚洲象见了它也会闻风而逃,除了人,没有其他对手。也许正因为是强者,老虎生性孤独,雌雄除了发情期短暂相聚外,平时独来独往,在同类里没有朋友。一只老虎占据一座山后,是绝对不容许另一只老虎存在的,不然的话,非要打得头破血流不可。

  圆通山动物园原先养着两只老虎,因为知道老虎不合群,所以分关在两只铁笼子里。最近,国家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华南虎,要求圆通山动物园增加虎的存栏数量,逐步发展成华南虎的饲养基地。动物园一下子又购进五只成年的华南虎,并在石山脚下用高墙圈了一块地,起名虎山,准备把七只华南虎通通迁到这里来居住。

  老虎喜欢栖居在灌木丛林和草莽中,而讨厌钻洞穴居,因此,虎山里没有给每一只虎都准备一间水泥兽舍,只是模仿野外地形特点,在靠山壁的地方盖了一长条雨篷,让它们在下雨时有个躲雨的地方。除此以外,没有任何间隔。也就是说,这七只华南虎将共同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可以毫无障碍地来来往往。

  一山容不下二虎,更何况是七只彼此没有血缘关系完全陌生的成年虎。它们能互相容忍吗?会不会演出一场相互残杀的惨剧呢?

  省动物研究所猫科动物专家黄教授很肯定地说,只要把七只虎同时放进虎山去,是不会有什么麻烦的。

  动物园的动物搬迁,行话叫串笼,通常有擒拿、网捕、诱捕、惊吓、拉套、兽引、驯化、麻醉等八种方法。老虎串笼,一般使用拉套法,即用粗粗的棉纱绳套住老虎的身体,十几个人用力把它拉进串笼去。

  费了好几天时间,总算把七只老虎都安全装入串笼。迁居那天,公园关门一天,以防发生意外。我是常客,在一再央求下,被特准旁观。

  第一只被放进虎山去的老虎相对来说身躯较小,黑黄相间的虎皮色泽也不够斑斓耀眼,属于偏弱的类型。它一跨进虎山,铜铃似的虎眼惊喜地一亮,先小跑着在十几亩大的虎山里兜了一圈,然后走到专门用来给它们磨砺爪子用的那棵树旁,不断用身体磨蹭粗糙的树皮,还用舌头去舔。这种现象在具有领地意识的哺乳类动物中很普遍,是要留下标记和气味,宣告这地方归我所有了,别的虎休来染指。

  这时,第二只虎也被放了进去。第二只虎体型稍大些,毛色也较鲜丽些。第一只虎立刻冲了过采,“呼噜呼噜”喉咙深处发出一串刻毒的咒骂,好像在说:“这是老子的地盘,你给我滚!”第二只虎当然也不是吃素的,屈蹲四肢,龇牙咧嘴,吹胡子瞪眼,准备大打三百回合,一场生死斗眼瞅着就要爆发。

  第三只虎又从门洞里被放了进去。就像来了一个劝架的,两只摩拳擦掌准备大打出手的虎不约而同地朝外一跳,脱离了一触即发的险境。三只老虎站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你盯着我我瞪着它,虎视眈眈,但已没有很快就要打起来的意思。也许甲老虎在想,我如果和乙老虎打起来,就算能取胜,自己也必定负伤,丙老虎就会渔翁得利,轻易把我打败;也许乙老虎在想,我是不可能同时对付两只老虎的,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小心谨慎;也许丙老虎在想,世界上最便宜的事情就是坐山观虎斗了,我何乐而不为?

  当后面几只老虎相继破从进虎山后,就连这种大眼瞪小眼的对峙和你算计我我算计它的斗心眼也自动停止了。七只山林之王只只眼光迷惘、焦躁不安地在虎山里不停走动。它们不再做出威胁别的虎的举动,也不见有谁咆哮发怒,倒表现得像正人君子一样,小心翼翼地避免碰到对方,即使两只虎在假山中间那条羊肠小道上不幸迎面相遇,也会各自往两旁挤一挤,默默地擦肩而过。

  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山却能容得下多虎,实在是一种有趣现象。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当一个强者盘算着自己有点把握战胜对手,而一旦战胜了对手就可以称王称霸,他是有可能发起攻击的;但倘若他看到强悍的对手不止一个,即使冒很大风险战胜了其中一个,自己也不能称王称霸,那么他就会对是否要发起攻击瞻前顾后,思量再三。

  力量的多极化,导致了新的平衡,赢来了稳定的和平。

  一天以后,七只老虎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在假山的小平台,有的在水池的旁边,有的在草坪的角落……虎山虽然不大,但足够容纳七只虎起居生活的了。又过了数天,它们对群雄并存的局面已习以为常,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互不干涉,互不打扰,和平相处。

  本来嘛,动物园定时定量地喂食,它们之间不存在争夺生存资源的问题,因此也就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渐渐地,它们孤独傲慢的性情也明显改变,有时两三只虎会挤在一起饮水,有时三四只虎会躺在一块草坪上晒太阳。有一次下雷阵雨,其他六只虎都及时跑进雨棚下躲雨了,那只躯体偏小斑斓虎皮色泽偏弱的老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还在假山上逗留。惊雷轰顶、急雨浇地,它这才急急忙忙往雨棚跑,钻进雨棚时,背上已被淋湿了。这时,离它最近的另两只老虎伸出舌头来,帮它舔去虎毛上的水珠。这在一向白高自大的老虎中,是极其难得极其罕见的。

  它们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共存共荣。

  朋友,你如果是生活中的强者,当你发现你的身边出现了一个或几个各方面能力都不比你弱的人时,你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你的竞争对手的呢?嫉妒、仇视、找机会进行打击?还是抱定你好我也要好而且要比你更好的信心,发愤努力,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进行健康合理的和平竞赛,找到自己的生活位置,赢得属于自己的辉煌?我相信你是信奉后一种处世态度的。

  随着教育普及科学进步,人类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上,强国越来越多;生活中,强者越来越多。如果强者就意味着孤僻、隔膜、算计、争斗,人类最终难免会自己毁灭自己。我活,让你也活;我好,让你也好;我富,让你也富;我强,让你也强;我发展,让你也有发展的机遇;我进步,让你也有进步的动力;这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成为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理应遵循的竞争法则。

  自打开辟了虎山,游客络绎不绝。七只虎生活在一起,交相辉映,蔚为大观,真是虎虎有生气,各个显威风,比一只一只单独关在笼子里要好看得多了。

  猩猩的地狱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套用在圆通山动物园那只名叫丹曼的猩猩身上,应改为它猩即地狱。

  揣摩萨特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免不了有竞争和摩擦,他人的出现,将限制你的自由,给你的生活设置障碍,给你的心灵造成伤害和痛苦。

  丹曼的遭遇,为萨特这句名言提供了另一种注解。

  原先,圆通山动物园养着母女两只雌猩猩,母猩猩老死了,留下女儿丹曼。偌大的笼舍里,只有一只猩猩居住,形影相吊,茕茕孑立,未免冷清。丹曼常伫立在笼边,手抓住铁栏杆,用一种凄凉的表情遥望远方,那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分明是在提醒我们,它很寂寞,很苦闷,渴望有同伴。于是,我们从北京动物园又购来一只名叫山田的雄猩猩、一只名叫卡路的雄猩猩和一只名叫阿兰的雌猩猩。一方面热闹猩猩馆,为游客助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丹曼解除孤单和寂寞。

  谁也没有想到,丹曼并不欢迎新来的伙伴,一见到它们,便毛发耸起,发出恐怖的尖叫。山田、卡路和阿兰也都不喜欢和同类待在一起,各自占据笼舍的一个角落,面向笼网,那样子,似乎离同伴越远越好。喂食时,丹曼不再像过去那样迈着悠闲的步伐走向食槽了,它斜起眼,用高度警惕的目光窥望着其他三只猩猩,慢慢接近食物,抓到一只木瓜或一根胡萝卜后,逃也似的回到自己的角落,狼吞虎咽,生怕被其他猩猩抢了去。

  有时,丹曼和阿兰在小水池边相遇,双方立刻会摆出斗殴的姿势,龇牙咧嘴地相互咆哮。而山田和卡路两只雄猩猩,还时常大打出手,把个宁静的猩猩馆闹得乌烟瘴气。猩猩们彼此憎恶,没有任何团结友爱的表现。

  终于有一天,丹曼在和阿兰大吵一架后,指爪抓住笼网,奋力摇晃,朝熟识的饲养员发出如泣如诉的吼叫,意思很明显,是在央求我们把另外三只猩猩弄走!

  如此不合群的动物,还是不多见的。后来我们查阅了有关猩猩的研究资料,这才理解丹曼孤僻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因。

  猩猩又称黄猩猩或红猩猩,和大猩猩、黑猩猩是同科异属的兄弟。虽然同为灵长类,习性却相差甚远。大猩猩、黑猩猩喜欢群居,每群有几十只,而猩猩生性孤独,从不群居,最多两三只暂时聚在一起,但也很快就会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有一种观点认为,猩猩之所以习惯单独生活,主要是因为猩猩的食物--无花果、红毛丹、芒果、蜂蜜等在山野分布得很分散,不适于集体采撷,而长期的单独觅食造成了罕见的孤僻心理。

  然而,在动物园里,没有食物紧张的问题,吃的是大锅饭,想吃多少有多少,但猩猩仍不愿与同类相处,这说明它们并非是受觅食压力而被迫单身独处的,很可能在它们的遗传细胞里就带着自私的基因。

  既然猩猩天生就是孤独者,既然它们彼此不能和睦相处,既然关在一起整天打打闹闹,那就干脆把它们分开算了。

  我们将山田、卡路和阿兰搬出猩猩馆。丹曼又恢复了单身猩猩的日子。

  开头两天,丹曼为其他三只猩猩的离去而深感高兴,自由地在笼舍里走来走去,绷紧的神经松弛了,见到熟识的饲养员,点头晃脑,发出“呜呜”亲切的叫声,好像在谢谢他们把它从地狱里解救出来。然而,-个星期后,丹曼的情绪开始低落,整天闷闷不乐地坐在笼舍中央,活动量减少,食量也锐减,见到熟识的饲养员,挺不高兴地板起脸,欧欧抱怨地吼叫,好像谁得罪了它似的。

  一天傍晚,顺风传来另一只雌猩猩阿兰的叫声,正在打瞌睡的丹曼突然间醒过来,神情专注地侧耳倾听,转而奔到笼网前,也咧开嘴哇哇大叫。它的声音、表情和姿态都说明它是在远距离与阿兰吵架,但精神抖擞,兴奋得浑身颤抖,让人感觉它很高兴有这么个与同类吵架的机会。

  这以后,丹曼没事就攀爬到笼网上,等待不远处传来山田、卡路或阿兰的叫声,一听到它们的叫声,便用响亮的訾骂声予以回敬,晃动笼网,好像要冲过去同它们打架一样。

  其他三只分开饲养的猩猩,表现也和丹曼大同小异。

  美国专门研究猩猩的古德尔博士访问圆通山动物园,看到我们把四只猩猩分笼饲养,十分惊讶,问我们这四只猩猩是否患了什么传染病,所以要把它们隔离开来?我们诉说了理由,古德尔博士摇着头说,任何生命,本质上都是害怕孤独的,都需要同类陪伴,哪怕两个冤家对头在一起,也比长期单独生活要有益于健康。

  我们听从古德尔博士的建议,重新将山田、卡路和阿兰搬回猩猩馆。它们仍经常吵架,动不动就互相龇牙咧嘴地咆哮,好像容不得其他猩猩的存在。然而,它们精神焕发,食欲大振,孤独的愁绪一扫而光,比分开单独饲养身体要健康得多了。

  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猩猩是人类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兄弟”,猩猩身上百分之九十的基因人类身上都存在,因此人类许多生理现象和心理行为都能在猩猩身上找到渊源。

  有人说,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只不过为了谋生,人和人才被迫凑合在一起。人和人在一起,钩心斗角,你算计我,我陷害你,散播无尽的痛苦,制造数不清的人间悲剧。说到底,人之所以会感觉痛苦,就是因为有他人存在。就像萨特所说的那样,他人即地狱。因此,有许多失意的人,离群索居,害怕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然而,孤独的滋味,绝不比与人闹摩擦的滋味要好受些。

  生性孤独的猩猩也无法忍受长期的孤独和寂寞,更何况人呢?

  极度的孤独与寂寞,才是生命真正的地狱。

  在监狱里待过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最难熬的不是沉重的苦役,不是**的呵斥,也不是狱头的欺凌,而是被关在单人号子里,许多天听不到人的声音看不到人的影子,长时间的孤寂,会把一个正常人逼疯。

  我们不会天真地认为,他人即天堂。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应该和睦友善,普天之下皆为兄弟姐妹,互助互爱,赤诚坦荡,亲密无间。然而,理想毕竟是理想,现实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矛盾,人和人的关系在看得到的将来很难达到理想境界。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他人看成是地狱。人间有欺诈,人间也有真情;人和人之间有排斥,人和人之间也有合作。人活在世界上,离不开人际交往,因为人需要友谊就像需要空气一样。

  四只猩猩在一个笼舍里相处久了,不再各自占据一个角落对谁也不理睬,有时候,它们也会聚在一起,背靠背互相蹭痒,或者并排站在水池边喝水。它们的关系远谈不上和谐,吵架斗殴是家常便饭,一天里听不到它们的咆哮声,简直就是该载入史册的和平日了。吵归吵,日子照样过。有一次,丹曼患猩红热,我们怕它会传染给其他三只猩猩,就把它隔离起来。半个月后,它痊愈了,当我们把它放还猩猩笼时,它两眼放光,激动得“呜呜”叫着,冲向阿兰,立刻和阿兰互相整饰起皮毛来。但仅仅过了十五分钟,这两只雌猩猩就又为了争夺一根香蕉,怒发冲冠地互相大吼大叫起来……

  日常生活中,你死我活的关系是不多见的,彼此好得不存在任何芥蒂的关系也是极少的。矛盾和摩擦总是免不了的。其实,人际关系中的常态,既非对立,也非黏合,而是磨合。

  我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少时离家,历经沧桑,在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都待过,接触了许许多多人,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你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群中,天使是少数,野兽也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既有私利又有公德、既会妒忌又会同情、既会背叛又会加盟、既会加害于人又会乐于助人的正常人。对人,不必期望过高,也无须悲观失望。别说朋友和同事了,即使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之间,也难免会有龃龉,会闹摩擦。只有认清了这一点,你才能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磨合这个词,极其准确地道出了人际关系的精髓。磨合,不是一味地摩擦,也不是顺顺利利的合作,而是既有摩擦又有合作,摩擦与合作并存,在摩擦中求得合作。

  小孩掉进了豹窝

  在昆明圆通山动物园,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险些出了人命的事故,最终以喜剧收场。

  这对云豹原先是关养在双层铁丝网的兽笼中的,受超级市场开架售货的启示,也为了让游客更清晰地欣赏云豹色彩斑斓的皮毛,更好地领略有树栖猛兽之称的云豹矫健的身姿,管理人员把它们移居到一个盆形的小山谷,开放式展览。小山谷四周是四米多高陡峭的山壁,大大超过了云豹蹿高的极限,还围了一圈一米二高的铁栅栏,应该说是很安全的。

  星期天,游人如织,一位少妇带着一个三岁男孩伏在云豹谷的栏杆上兴高采烈地观赏在那棵大树上上蹿下跳的云豹。调皮的小男孩大概饮料喝多了,嚷着要撒尿,而且一定要撒给底下的大猫吃。溺爱孩子的妈妈便抓牢男孩的背,让他玩小小的恶作剧。小男孩穿的那件绿色外套质量太差了,两粒纽扣突然间断线崩裂。只听少妇一声尖叫,她手里只剩下那件绿色外套了,小男孩像坐滑梯似的,哧溜,从七十度左右光滑的岩壁上滑落下去。那位少妇顿时晕了过去,云豹谷乱成一团,有的抢救少妇,有的朝云豹吼叫,有的奔向公园管理处去搬救兵。

  却说那男孩,冬天衣服穿得厚,滑进四米深的谷底,倒没受什么伤,只是吓坏了,坐在地上发呆。两只云豹正在大树上戏耍,冷不丁见山上滑下个小人来,也吃了一惊,愣愣地望着男孩。短暂的静场,身材娇小、皮毛色彩也较淡雅的雌豹很快回过神来,头朝下顺着树干爬下地。雄豹也跟着跳下树来,两只云豹瞪着铜铃大眼,抻直脖子,平举尾巴,微蹲着身体,从左右两个方向,一步步向男孩逼近,那模样,一看就知道是猫科动物捕猎的前奏。

  云豹谷上围观的游客各个都紧张得凝神屏息,几百双眼睛盯着那两只云豹,一片寂静,只听见豹蹄踩碎枯叶的沙沙声。

  云豹是别名最多的动物,又叫乌云豹、龟壳豹、龟纹豹、荷叶豹等。

  名称虽多沾一个豹字,其实和豹没有血缘关系,在分类学中自成一属,为猫科云豹属。体积较山豹和雪豹小得多,只有十五公斤左右,活像一只大猫。

  别看云豹个头不大,却是地道的食肉猛兽,敢闯进象群袭击乳象。最要命的是,这两只云豹是三个月前用麻醉枪从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抓来的,也就是说,野性未泯,习惯于血腥的猎杀,说不定还因为身陷囹圄而对人类抱有刻骨的仇恨呢。更为恼火的是,饲养员还没有给它们喂食,豹腹空空,豹眼闪烁着贪婪的饥馑的光。

  我当时也在场,和其他人一样,为男孩捏了一把汗。

  雌豹伸出长长的血红的舌头,残忍地磨动着尖利的牙齿,令人想起磨刀霍霍这个凶险的成语;雄豹走到离男孩两米远的地方,后肢蹲,前肢曲,嘴吻上的银须像钢针一样刺挺,喉咙里发出呜呜低吼--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它很快就要扑跃撕咬了。

  这时候,男孩如果哇的一声哭起来,或者露出害怕的表情,或者转身逃跑,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面对危险,害怕是没有用的,眼泪更不能改变九死一生的局面,逃跑更不可能,不说无路可逃,就是有路可逃的话,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也绝对逃不脱两只云豹的追逐。事实上,许多野兽都有类似“痛打落水狗”的品性,你越是害怕,它越是得意;你转身逃跑,反而刺激它追咬的神经,更残忍、更猖狂、更舍不得放弃。

  男孩站了起来,顺手抓起地上的一根细树枝,挥舞着,迎着雄豹走过去,小脸蛋露出生气的表情,嘴里还叫道:“臭大猫,你敢吓唬我,我打死你!”

  事后我听说,小男孩家里养着一只花猫,他把云豹看成是大猫了,所以一点也不害怕。

  雄豹露出惊诧的表情,准备扑咬的姿势散了形,当树枝快落到它头上时,它一扭腰肢,倏地跳开了。小男孩更来劲了,迈着小腿,咚咚咚追上去,举起树枝抽打。雄豹绕着大树小跑着躲避。小男孩转身又去打雌豹,雌豹纵身一跃跳上树去。

  一个三岁男孩,像牧童赶羊似的赶得两只云豹躲的躲藏的藏,颇为滑稽,围观的人群禁不住笑出声来。

  这时,公园的警卫闻讯匆匆赶来,握着麻醉枪,提着电警棍,打开铁门,大呼小叫,将雄豹也撵上树去,然后万分小心地将小男孩抱出豹窝。

  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故,化作饭后茶余的笑料。

  整个化险为夷的过程,关键的因素,是男孩还小,只有三岁,不懂事,把凶猛的云豹看成是家里的乖猫咪。

  假设一下,如果滑下豹窝的是个年长几岁已经懂事的孩子,知道云豹和家猫是两码子事,知道豹子会咬人,饥饿的恶豹还会吃人,是绝对不敢捡起细树枝像赶羊似的去赶两只云豹的,而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瘫倒在地,任豹宰割。

  即使换成一位男子汉,手无寸铁,突然面对两只企图袭击的云豹,也难免会恐惧觳觫,被动地抵抗两只云豹的扑咬,结局也肯定是十分悲惨的。

  一般情况下,人是越懂事越好,由幼稚走向成熟。知识就是力量,掌握的知识面广了,人就有能力改造世界,改善生存环境,实现自身价值。

  但一个人了解的事情多了,也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多了一份谨慎,少了一份勇敢。尤其是在人生的转折关头、命运的重大抉择面前,老谋深算者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让机会从身边白白溜走。因为人生的转折关头不可能没有风险,有得必有失;命运的重大抉择面前不可能没有阵痛,势必左右为难;风险看多了,难处想多了,难免彷徨动摇,踟蹰不前,最后趋向于保守。

  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大的牛儿都怕虎,是也。

  我有一位朋友,在一家效益极差的厂里当工人,一个月只发七十元生活费,生活困窘的他毅然辞职,下海做生意。开始在街上摆小摊卖豆浆油条,几番拼搏,几度沉浮,现在已成了拥有两家服装商店、两家高级餐馆的董事长。

  回顾往事,他感慨道:“我当时十分幼稚,以为只要做生意就能发财,遍地黄金,任我弯腰去捡。糊里糊涂辞了职,糊里糊涂下了海,涉足生意场这才知道,处处有陷阱,时时有风险,坑蒙拐骗,尔虞我诈,同行倾轧,生死竞争,好几次山穷水尽,我都动过要自杀的念头了。唉,要是当时就了解生意场是怎么回事,我绝对不敢越出雷池--办辞职手续的。”

  幸亏他当时十分幼稚,不然的话,他今天能开着自己的奔驰车昂首阔步进出五星级酒店吗?

  我也有类似的境遇,二十多年前脑子一发热,就想当作家,当时我的语文水平只及初中一年级,写一封普通家信能挑出二十几个错别字,根本不知道文学这条小路上有多少人在拥挤。写出一篇小说后,还净往《收获》、《解放军文艺》、《昆仑》、《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著名刊物投稿。要是我那时候就了解各个编辑部的自由来稿堆积如山,编辑处理业余作者的稿件一目十行,绝大部分熬灯守夜写出来的作品都由造纸厂还原为纸浆,我还敢如此胆大妄为吗?还敢拿文理欠通错别字连篇的小说去叩响文学殿堂的大门吗?

  成功需要奋斗,奋斗需要勇气,而要有足够的勇气,我想,在事业上迈出第一步去的时候,不妨来点儿鲁莽,来点儿二杆子精神。

  从字面上解释,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俗话,是含有贬义的。牛怕虎,天经地义,顺理成章;初生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幼稚、不懂事、傻大胆、缺乏常识;初生牛犊犄角比成年牛嫩,力气比成年牛小,格斗技巧比成年牛差,经验和阅历比成年牛少,成年牛尚且不是老虎的对手,初生牛犊能斗得赢惯食牛肉的老虎吗?

  面对穷凶极恶的老虎,成年牛吓得撒开腿扭头奔逃,兴许还能捡回一条小命;初生牛犊举着稚嫩的牛角迈着细弱的四肢迎着老虎的血盆大口走过去,岂不是滑稽的勇士、悲惨的冒险、送上门去以身饲虎的傻蛋?但干百年来,人们都把初生牛犊这句俗话用来褒奖那些敢作敢为的青少年,其中反其意而用之的奥秘,仔细揣摩,不难领会个中滋味。


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相关热词搜索:

1、和田玉名家传奇故事(共7篇)16位华人富豪的第一桶金的故事,第一桶金怎么赚的第 1 页:马云 丁磊第 2 页:李嘉诚 柳传志第 3 页:鲁冠球 刘永好第 4 页:冯仑 宗庆后第 5 页:蒋锡培 杨国强第 6 页:王传福 周成建第 7 页:江南春 马化腾第 8 页:李彦宏 施正荣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和田玉名家传奇故事(2017-06-15)

2、故事 > :中国的抗日小英雄|中国抗日小英雄传奇故事中国的抗日小英雄|中国抗日小英雄传奇故事引导语: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下面是关于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抗日小英雄有哪些】中国的抗日小英雄|中国抗日小英雄传奇故事(2019-02-28)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9359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