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20篇】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20篇】

2022-06-23 09:15:3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的文章20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1】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近日,在韩家房村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又对比读了《求是》刊发的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深有感触的是:习总书记真懂农民、真懂农村!每句话,都把准了脉、指准了方向,我想结合这一段时间农村工作和生活,聊一聊我的部分感受。

  贫困户的苦

  来的前两周,走访了村里所有贫困户。扶贫到现在了,剩下的这20来户基本是难啃的骨头。贫困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共性问题是家家都有长期患病者,有的甚至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叠加到一起,没有任何劳动能力。习近平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以为然。患脑梗的孤独老人杜玉堂200元/月低保钱用来吃饭、吃药,生活异常艰难,“穷点不怕,怕有病”……走访中,发现多名村民患有干燥综合征,我联系了北大三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进行了远程视频义诊,跟村干部着手在村里开辟医学知识和医疗报销流程等方面的科普专栏。深切感受到贫困户的苦是心苦,是面对重大疾病、丧失劳动力的无力感和绝望感,虽然有大病医疗救助,但是获得救助的比例相对比较小。

  镇村干部的累

  我第一次到镇上报到,看到镇党委副书记在整理档案,我错以为组织干事;镇党委李书记累病,还未痊愈就返回岗位;韩家房村书记兼任三职,既是乡里的公务员又是两个村的书记;村主任一边养着100多头猪,一边为村里的事务跑前跑后;村妇女主任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主动入户做工作,方便那些家里忙或者腿脚不灵便的村民们。大部分镇村干部积极、诚恳地默默付出、尽职尽责,维系着最直接的干群关系,维护着我们最基层政权的运行和村级自治组织的运转。镇村干部的“累”,正是踏实作风和谋求发展的行动写照。习近平说“谁的娃谁抱”,只有把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自己亲人,跟镇村干部一起艰苦奋斗,才能真正融入、学习和锤炼。

  村集体的难

  走访村民、与村干部谈心过程中得知,村集体除了上级转移支付,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村干部的工资和村民劳务补贴已经欠了很多年。没有集体收入,村两委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不能为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导致外出打工村民增加,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突出,更无法兜底一些没有自理能力的深度贫困户。多方联系河北、义乌、广东等地的制造业项目,均因本地缺少产业基础导致成本太高,无疾而终。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就业和发展,是摆在面前真真切切的现实问题,第一次,我领会了“攻坚”二字的深刻内涵。

  我们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如何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8月31日,山西省中央单位驻晋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召开,各单位介绍了经验做法。每个中央单位的扶贫因负责领域和资源不同而带着鲜明的特点。比如:证监会扶贫侧重于资本市场运作,科协扶贫侧重于专家引智,国企扶贫侧重于资金投入和内购内销等等,我们共青团扶贫,有什么呢?

  我们有情怀!在村里,村民都对我们历届扶贫干部交口称赞:我家门前这条路是某某修的;某某常来我们家看望;我家老头的病是某某帮忙联系北京的医院;我们家大棚是某某找来技术人员给指导的;某某带领我们村发展经济作物……我能感觉到村民对团中央扶贫干部的认可,更感觉到对团中央的感情。习近平说:“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这种情怀就是我们扶贫的内生动力,让历届扶贫干部能沉下去、扎到底。

  我们有青年!每每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青年,多次跟灵丘团县委书记和创业青年们商议和研究,总能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他们既了解本土又充满创新活力。我们经常说,要让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我却体会到了想起青年、找到青年、依靠青年的甜头。

  我们有制度!全团实行“4+1”“8+4”“1+100”制度,在我任职以来的短暂时间里,给予我莫大助力。在了解农产品电商方面,我求助的是去年大调研期间联系的创业青年“1+100”微信群;今年我的“4+1”基层报到点是小米集团,已经就扶贫工作对接多次,愿意开展多方面的公益项目,对我村农产品进行内购……改革后一系列制度落地开花,共青团和青年联系愈发紧密和通畅,成为开展扶贫工作的有效抓手。

  我们有团团!上周,光华基金会给予我村冬季扶贫物资已经到位。

【篇2】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我们每天嘴里都念着“习大大、彭妈妈”,看见他们如今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出席各种论坛、处理各种国际关系......觉得他们亲切可敬,敬佩习总书记的人格魅力,梦想着有一天能不能变成总书记那样能力的人。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总书记现在的光辉,却忽视了那些年的苦难,那些让总书记真正成长成熟的经历。

  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言,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不断的磨炼、不断的自我调整基础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一待就是七年,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都没有将他打到,反而促使他得到更加快速的成长,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坚持为民做事、为民谋利,将自己的青春和奉献挂钩,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经常晚上还在挑灯夜读,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注重阅读的程度甚至达到了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并且还要研究透彻,读完一本书还要和同事探讨心得体会,交流读书感悟。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在这七年中,习近平总书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对他来说,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就是自己最大理想,对于我们年轻人更是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才进单位不久,刚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青年人,怎样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习总书记给我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生活中一定要养成爱学习、能吃苦、有追求、办实事、重辩证、敢担当的精神,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敢为人先,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

【篇3】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再现”来彰显青年习近平的人格魅力:一是再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二是再现了一位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三是再现了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四是再现了一位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从中可以感受到领导干部成长的“四点启示”:一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二是紧密联系“三实”,即思想实际、岗位实际、工作实际,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关键;三是始终充满“三情”,即对党的理论认同之情、对人民群众的朴素热爱之情以及对组织培养和同事相助的感恩之情,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内生动力;四是认真践行“三家”即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基石。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自己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的政治定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好总书记作为党员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体现的各种优良习惯和作风品质。

  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书中受访者提到,习近平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没有离开过书本,没有放弃过读书,就算是在工作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知识的储备,对知识的海纳百川,才有了后来不断发展的潜力和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能力。我们现在身处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代,物质条件优越,更应该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踏实肯干的作风。习近平从一名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的精神诠释了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办实事,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戴。我们基层普通党员干部都要学习总书记这种沉下身子、耐下性子,从一件件小事干起,竭尽全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精,做出实效、做出特色,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组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要学习总书记心系群众的情怀。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是习近平的显著特点。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这种为民爱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初心、真心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在扶贫攻坚方面,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扶贫开发联系点,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解难事急事、办实事好事。

【篇4】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50多年前,上山下乡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国。

  一趟从北京奔赴延安的列车上,所有孩子都在哭,只有一个15岁孩子例外。多年后,习近平回忆道:“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在笑啊?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家人听罢破涕为笑。

  苦难,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半是痛苦,一半是机遇。

  那一年起,他历经孤独、无援、害怕、委屈、受挫、痛苦、挣扎……

  跟他一起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

  要想融入农村,首先要成为农民。在那个年代,这意味着要适应猫狗猪等牲畜身上的跳蚤,吃惯难以下咽的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学着捻毛线、织袜子、缝衣服和被子,要干的农活从窑洞牲口圈里铡草到担麦子一样不落……

  同行的知青很快就得出“共识”: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

  这还不算。适应这样的苦,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他却要从负数开始。父亲习仲勋受迫害、挨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亲当时也受着审查,而他的成分是“黑帮子弟”。这样一来,知青的两大出路——征兵、招工——对他来说都已断绝。他承受着比其他知青大得多的心理压力,也面临着更难以想象的困难。

  黑暗的日子总是难熬,可却从没有压倒这个瘦小的男孩儿。据与他一起插队的知青戴明回忆,他虽然年龄最小,抗压能力却比较强。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天黑了就点上煤油灯看。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他几乎从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更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埋头干活,埋头读书,用锄头和汗水贴近黄土地、贴近乡亲父老。苦难不仅让他了解了农村的不易,更让他把农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窑洞里,习近平有一次跟村里的王宪平拉话:“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着。”

  被时代命运裹挟,却从未被束缚。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面对“黑帮子弟”身份带来的精神压抑,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磨难,以及生理上的种种劳累病痛,他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彷徨,却从没有放弃最初的理想。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七年知青岁月,从一个孩子到支部书记,他带领梁家河村民征服了苦难。苦难滋养了他青春的生命,将他的青春蕴育得丰厚而坚实。

  若干年后,他早已走出梁家河,仍时常怀念起那段岁月。他在文章中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的榜样。

  近五十年后,在习近平曾就读的八一中学,学生们有着另一种创举——于2016年12月发射成功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像是一种传承,他们的平均年龄恰好是15岁。同为八一中学学生的我,17岁那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写下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

  离家前,父亲对我说:“你们这代人其实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吃苦’。年轻时候吃点儿苦,以后是你一辈子的财富。但凡想出点成绩就得‘自找苦吃’。”

  我不太理解:自找苦吃?有这个必要吗?直到走进军校,我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17名本科学员,每年假期都翻山越岭,带着同学们筹集的书籍、文具和衣物,赶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正安县班竹村,跟着村支书挨家挨户走访困难家庭,对孩子们进行物质、精神上的帮助。他们坚信,“有梦想的地方,不论多么偏远,都会迎来希望的阳光。”

  一位仅比我大一级的学长,毕业分配到了新疆,他的朋友圈永远都是简单和平静。大年三十,他在岗执勤,踩着积雪,喝着大风,没有回家,没有抱怨。执勤归来,他在朋友圈写下“作为边防军人,我有的只有枪、马和狗。但是我们站在这里,守在这里,扎根在这里。这里的大门很牢固,边境很稳定,国界很安宁。请大家放心,祝大家新年快乐。”今年四月,他牺牲在巡逻的路上,牺牲后,战友们在他QQ空间发现了内森黑尔的名言:“我此生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奉献给我的祖国。”

  一位年轻的教员,不仅是3D视频制作的技术大神,还精通英语、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身在课堂、心在战场的他经常“自找苦吃”,主动申请到特种部队代职,和部队官兵一起跳伞;多次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国家执行维和任务,多次遇险。有一次炮弹在距他不到五米处爆炸,怕亲人担心,侥幸生还的他对此只字未提。

  部队从来不缺喜欢“自讨苦吃”的年轻面孔:在边防,在海岛,在大家看不到的战火硝烟处,在灾难发生时他们也害怕但转过身就上演最美逆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对于他们而言,缺少磨炼的人生,总会略显空白。

  走过一些路,才懂得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明白跋涉。

  2016年,我报名参加新华社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大型网络直播活动,被选中担任主播。一路上,我们穿草鞋、吃生米、喝辣椒水、背着炊事班的大锅行军……边体验边感慨奇迹的不易。80年前的他们,脚下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生,是奇迹,是足以照亮整个民族的希望。跟随他们的脚步,我渐渐懂得了苦的真谛,才认识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背后的真正含义。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之于历史长河,犹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回望来路,星辰浩淼,唯有执着坚守信念、勇于直面“苦难”的年轻人,才拥有点亮寰宇苍穹的光芒。青年军人不能忘记一路走来,不能忘记苦难背后的精神力量,不能忘却用先烈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信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一批批有志青年涌入军营,正成为部队基层建设的主力军。翻看十九大代表名册,“时代楷模”王锐、女子导弹连连长何清清、“国际军事比赛-2016”中勇夺1金2银的班长杨叶……他们激情满怀,敢闯敢为,甘之如饴地为祖国为人民挥洒着汗水,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光芒。

  拥抱苦难,接受滋养,让梦想的种子发芽,覆霜且冒尖的嫩芽定能苏醒整个春天。

  我们正值青春,今日阳光正好。战胜苦难,方能砥砺成长;有所作为,方能不负军装!让我们循伟人足迹,与时代同行,用双脚丈量基层的厚度与宽广,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为了民族和祖国的荣光,绽放我们属于时代的青春的光芒。

【篇5】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我们每天嘴里都念着“习大大、彭妈妈”,看见他们如今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出席各种论坛、处理各种国际关系......觉得他们亲切可敬,敬佩习总书记的人格魅力,梦想着有一天能不能变成总书记那样能力的人。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总书记现在的光辉,却忽视了那些年的苦难,那些让总书记真正成长成熟的经历。

  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言,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不断的磨炼、不断的自我调整基础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一待就是七年,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都没有将他打到,反而促使他得到更加快速的成长,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坚持为民做事、为民谋利,将自己的青春和奉献挂钩,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经常晚上还在挑灯夜读,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注重阅读的程度甚至达到了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并且还要研究透彻,读完一本书还要和同事探讨心得体会,交流读书感悟。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在这七年中,习近平总书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对他来说,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就是自己最大理想,对于我们年轻人更是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才进单位不久,刚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青年人,怎样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习总书记给我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生活中一定要养成爱学习、能吃苦、有追求、办实事、重辩证、敢担当的精神,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敢为人先,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

【篇6】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篇7】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篇8】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再现”来彰显青年习近平的人格魅力:一是再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二是再现了一位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三是再现了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四是再现了一位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从中可以感受到领导干部成长的“四点启示”:一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二是紧密联系“三实”,即思想实际、岗位实际、工作实际,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关键;三是始终充满“三情”,即对党的理论认同之情、对人民群众的朴素热爱之情以及对组织培养和同事相助的感恩之情,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内生动力;四是认真践行“三家”即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基石。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自己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的政治定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好总书记作为党员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体现的各种优良习惯和作风品质。

  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书中受访者提到,习近平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没有离开过书本,没有放弃过读书,就算是在工作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知识的储备,对知识的海纳百川,才有了后来不断发展的潜力和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能力。我们现在身处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代,物质条件优越,更应该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踏实肯干的作风。习近平从一名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的精神诠释了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办实事,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戴。我们基层普通党员干部都要学习总书记这种沉下身子、耐下性子,从一件件小事干起,竭尽全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精,做出实效、做出特色,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组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要学习总书记心系群众的情怀。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是习近平的显著特点。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这种为民爱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初心、真心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在扶贫攻坚方面,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扶贫开发联系点,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解难事急事、办实事好事。

【篇9】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篇10】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颇多。

  习总书记有坚持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自己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必读”,即读原著原文、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要深入了解一方面知识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承担着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单位,我们要担负起引领国家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重任,支撑起打造航天强国的重担,就必须对系统工程、军事智能、大数据、云作战等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习总书记有敢做、敢担当的作风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

  自己所在的单位承担的某些项目都是非传统领域竞争项目,靠着敢打硬仗的作风,才取得不断的成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前几年本单位刚进入某领域,团队去某单位开展试验,为了抢进度和不把风险留在后期,队员每天都是干到凌晨以后,第二天在迷雾的清晨中又出发,最后仅仅用了7天便完成了该领域传统单位15天的工作任务。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艰难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做到了习总书记说的“勇于担当,做发展的开路人”。

  习总书记有勇于创新的胆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如今面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总体部建设,作为参与者,感到挑战巨大,学习完习总书记当年创新实干的事例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争取2020年前,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夯实智慧总体部基础,支持跨专业、跨厂所的协同设计与联合验证,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快速转化和复杂决策支持,开创研发和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篇11】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人,他对群众的感情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称作农民,把这看成很光荣的事。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群众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尊重每个人。他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感情,从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纪轻轻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国的人情,对革命前辈很尊重。他们一帮知青刚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习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亲——一位当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妇女,因年迈过世,习近平先是客客气气地征求主人家的意见:“我们能不能进去看看”,然后进到窑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只要对革命做过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青年习近平都对她们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朴素的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亲情。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一推开窑洞门,全村男女老少站满一院子自发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们唯一一次看到习近平落泪,是他这时赶忙走过去搀扶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离开梁家河后,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在厦门工作时他写信给延川县委书记帮忙给村里通电;在福建省委工作时联系给村里办了所学校;他两次帮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条命。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15岁时,习近平来到黄土地时也曾迷茫、彷徨,然而22岁离开时他已有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一切事情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许多事例可知,这一坚定的理念是有其情感基础的,这和他青年时代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豪放青年:志存高远、善于辨析

  青年习近平思想很活跃、很解放,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辨。他头脑中新思想新观点新想法很多,有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闯劲儿。比如,他读诗读到兴奋处,会跑到院子里大声朗诵,有时在山上劳动时也会朗诵。每每读到书中这些地方的时候,一个慷慨激昂、豪放自信的青年形象就跃然纸上。

  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读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这在同伴中是有口皆碑的。但重要的是他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对比方法。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这样,就历练出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崇尚革命英雄主义,而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有为青年。

  在陕北的7年,不论头顶上“黑帮子弟”的帽子多么沉重,青年习近平追求进步的信念执著而坚韧,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团、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青年习近平在插队生活中,带头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会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他在借调到赵家河大队整队时,把公窑外面又臭又脏的厕所修好了,这看似一件小事,意义却很大。他搞整队成绩出色而被提拔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以满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办沼气有模有样,真把农户家的灯点亮了;他亲自下到井里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他还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等等。上世纪80年代,他从耿飚秘书的岗位决定下基层到河北正定做农村工作,也是抱着“干好了成就一番大事,干不好就在下面为老百姓做些实事”的踏实态度。

  人格魅力: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青年习近平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特别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既有执行力又有很强的战略定力。

  他刚上任要办铁业社,村子里的能人根栓尥蹶子不干,他通过谈心谈话,把工作做通了,铁业社的事办成了;他办沼气,从四川来陕北帮忙的技术员要回老家,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技术员最终没有半途而废;改造村里一个“二流子”,在批斗会上他不仅没有骂人家,而是一条一条说理,最后还让这个有艺术特长的“二流子”在会上唱了一曲信天游,后来,那个50多岁的“二流子”转变成了一个好社员。

  青年习近平从来不说过头话,但该做的事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当时有些人当领导,裙带关系严重,把亲戚朋友照顾得很好,多吃多拿多占。青年习近平当书记后对知青、社员一视同仁,绝不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绝不做不公正的事,所以大家都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

  习近平自己也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的品格风范仍然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

【篇12】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近期,我反复品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感触颇深,默然间加深了对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该书集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在书中,29名采访对象口述实录,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工作历程。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动人,每一句话语都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习近平的鲜明形象和独特魅力,可感可信、可亲可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激发了我苦干实干的激情,增强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作为一名直接与群众接触、为群众办事的乡镇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为推进以脱贫攻坚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进一步树牢群众观念。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中,与当店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

  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进一步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实干苦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篇13】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1968年底习近平还未满16岁,还没到插队的年龄,但他毅然决定离京,去往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在梁家河7年,习近平立志办大事,要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为老百姓办实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后来返回北京,有了有前途的工作,却放弃了大好前程,下到基层,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也是他为国为民谋福利胸怀的体现。黄土高原的这七年,也锻造了他成熟的心智和心志,成就了一位爱国爱民的领袖。

  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

  书中写到:“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环境极为艰苦,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坚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如今常常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我们只有像青年习近平那样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才能不断给心灵以滋养,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

  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困境中实现精神升华

  青年习近平来到比黄土高原更荒凉更贫穷的地方,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他们要首先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在艰苦奋斗中锻炼了他坚韧的意志。而在与农民相处的七年时光里,改变并影响他的便是那七年艰苦生活和劳作,磨练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使他的精神在困境中实现了升华。我们从他的经历中可以学习到,年轻人要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使人生获得不断升华。

  品读此书,甚为感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当代青年汲取真知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习近平的青春绽放在了我们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他朴素的为国为民情怀,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负青春韶华,谱写青春激情奋斗的七彩篇章。

【篇14】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对这一名言有了更深刻的共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选调生,我们无法深切体会习总书记当年的苦难和压力,但幸运的是,我们与总书记一样,选择来到基层,来到群众中间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习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血、一份深情,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教育了我。结合工作实际,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是跨越“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中的种种不适应,还是先后写下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的压力与艰辛,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当面对一位素未谋面的乞丐,仅仅是询问后得知他曾是与父亲并肩的老兵。习近平当即把身上所有的钱和粮票,甚至自己的外套都送给了老兵。这种对老军人的感恩和对人民的关怀也体现出他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深刻理解。我们青年干部选择基层不是为“镀金”,而是为了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像当年的习总书记一样,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二、根植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一直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们青年干部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始终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的身份,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天职,才能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之情,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三、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
  一孔窑洞、一盏煤油灯、两箱图书,青年习近平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读书过程中他注重分析对比,常常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不断拓展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读过的书就融进了灵魂,信手拈来,触类旁通。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身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青年干部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一方面刻苦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把书本知识中的水分蒸发掉,逐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自己锻炼成基层的政策通和多面手。
  四、培养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唯有看到问题的人才能解决问题,唯有接近人民的人才能帮助人民。在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始终塌下身子深入群众,秉持着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七年知青岁月帮助习总书记看到了基层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听到了黄土地最真实的声音,进而帮助他做出正确决断,一步步实现最初梦想。这也足以启发我们青年干部要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把远大目标与真抓实干结合起来,把统筹大局与抓细抓小结合起来,立足平凡的岗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五、塑造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青年干部年纪轻、阅历浅,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对此,更好倍加珍惜机遇、珍惜平台、珍惜前途,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始终行得正、站得直、坐得稳,做一个真正靠得住、信得过的人,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结束的时候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新时期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的钉钉子精神,以饱满的斗志和激情投入到党的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篇15】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篇16】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最近我看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颇有感触。我对这位伟人的青年岁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将他的经历与自身对出对比,希望以他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

  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演变成了富强文明的国家。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很难想象被跳蚤咬得浑身是包的折磨;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的当代,我们很难感受到“吃不饱,穿不暖”的煎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再也不用整日整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随着政治思想更加的昌明,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人会受到各种无须有的迫害。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经受的苦难我们不能切身体验,但通过这本书的详细描述,我们应能感同身受。如今,这些困难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渐渐消失了,但对于基层干部的我来讲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来讲,共产主义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全国所有的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扶贫攻坚便是针对此提出的。如何才能让贫困人口更快、更有效的脱贫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基层工作任务重、工作难,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问题和挑战不断地在出现,同样也不断地在被解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习总书记那样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不断地攻坚克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必须能在基层吃得苦、沉下心,不断地历练自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我们这一代应当到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去,我也相信我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挑起国家发展的大梁。

  另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便是习总书记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能坚持读书,能够依照自己所学、所思、所做,真真正正地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实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世纪史》《史记选》等作品,让他对国家发展脉络了如指掌;《李白诗选》《三曹诗选》等作品,让他的行文讲话更富内涵;《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作品,让他的执政思想落地生根。相比而言,我自己书籍阅读量和内容的丰富性差得太多太多,今后这是我要不断补强之处。至少,在我工作涉及的领域,应当要多了解、了解透。此外,我很佩服习总书记在七年的时间内为当地的村民做了一件件好事——建沼气池、铁业社、磨坊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其中不免有一些人情方面的难题,都被他克服解决了。就我个人而言,我有一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心,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能不能取得跟我心里预期一样的结果,我并没有底。但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心意够诚恳,只要我愿意为了我的理想而努力,一切终归会好起来。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习近平总书记如今为何能鞭辟入里的直指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根源、提出发展的方向方式,受到全国人民的敬爱,这些都与其在各个层级的岗位工作过密不可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有在一个地方工作过、深入了解过,我们才知道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才会思考要如何解决这样问题。“全面脱贫”、“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提出很可能便于习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经历有关,因为他了解贫苦群众的现状,知道他们经受的苦难,对他们的经历有过切身体会。

  我很荣幸在我工作之初跟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有到基层工作的机会,我会把这作为一种荣耀和一个至高的人生起点,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篇17】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如今面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总体部建设,作为参与者,感到挑战巨大,学习完习总书记当年创新实干的事例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争取2020年前,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夯实智慧总体部基础,支持跨专业、跨厂所的协同设计与联合验证,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快速转化和复杂决策支持,开创研发和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篇18】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再现”来彰显青年习近平的人格魅力:一是再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二是再现了一位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三是再现了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四是再现了一位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从中可以感受到领导干部成长的“四点启示”:一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二是紧密联系“三实”,即思想实际、岗位实际、工作实际,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关键;三是始终充满“三情”,即对党的理论认同之情、对人民群众的朴素热爱之情以及对组织培养和同事相助的感恩之情,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内生动力;四是认真践行“三家”即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基石。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自己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的政治定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好总书记作为党员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体现的各种优良习惯和作风品质。

  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书中受访者提到,习近平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没有离开过书本,没有放弃过读书,就算是在工作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知识的储备,对知识的海纳百川,才有了后来不断发展的潜力和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能力。我们现在身处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代,物质条件优越,更应该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踏实肯干的作风。习近平从一名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的精神诠释了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办实事,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戴。我们基层普通党员干部都要学习总书记这种沉下身子、耐下性子,从一件件小事干起,竭尽全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精,做出实效、做出特色,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组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要学习总书记心系群众的情怀。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是习近平的显著特点。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这种为民爱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初心、真心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在扶贫攻坚方面,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扶贫开发联系点,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解难事急事、办实事好事。

【篇19】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自己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必读”,即读原著原文、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要深入了解一方面知识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承担着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单位,我们要担负起引领国家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重任,支撑起打造航天强国的重担,就必须对系统工程、军事智能、大数据、云作战等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篇20】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20篇】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20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20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9710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