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2016-07-12 11:52:2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共6篇)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内容概述第一章 保健品相关概述1 1 保健品基本介绍1 1 1 保健品的定义1 1 2 保健品的特点1 1 3 保健品的分类1 1 4 保健食品...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第一篇

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投资分

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内容概述

第一章 保健品相关概述

1.1 保健品基本介绍

1.1.1 保健品的定义

1.1.2 保健品的特点

1.1.3 保健品的分类

1.1.4 保健食品开发的三个阶段

1.2 保健食品的功能概述

1.2.1 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概括

1.2.2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药品的区别

第二章 2013-2015年国际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

2.1 国际保健品行业发展综述

2.1.1 国际市场发展概况

2.1.2 国际消费形势分析

2.1.3 国际健康声明标准

2.1.4 补钙类保健品发展

2.1.5 抗衰老保健品商机

2.1.6 保健品业发展趋势

2.2 美国

2.2.1 市场消费形势透析

2.2.2 市场品牌格局剖析

2.2.3 草药类保健品市场

2.2.4 市场监管状况介绍

2.2.5 行业监管状况解析

2.2.6 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2.3 日本

2.3.1 日本市场发展概述

2.3.2 保健品的监管体系

2.3.3 海藻保健品受青睐

2.3.4 保健品发展新趋势

2.4 其他国家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

2.4.1 越南

2.4.2 韩国

2.4.3 加拿大

第三章 2013-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

3.1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综述

3.1.1 行业发展周期

3.1.2 行业发展要素

3.1.3 行业监管现状

3.1.4 跨境电商发展

3.1.5 行业组织建设

3.2 2013-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运行状况

3.2.1 行业发展形势

3.2.2 行业发展规模

3.2.3 行业产能分布

3.2.4 行业产品格局

3.2.5 行业品牌格局

3.2.6 行业经营效益

3.2.7 行业格局变革

3.3 2013-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出口分析

3.3.1 市场出口规模

3.3.2 出口市场特点

3.3.3 主要出口市场

3.3.4 出口优势产品

3.3.5 出口机遇分析

3.4 中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行业发展隐患

3.4.2 产业发展瓶颈

3.4.3 原料标准缺失

3.4.4 行业不规范现象

3.4.5 与国外行业的差距

3.5 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对策

3.5.1 行业发展策略

3.5.2 企业发展原则

3.5.3 企业研发策略

3.5.4 产品开发方向

第四章 2013-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4.1 2013-2015年保健品市场发展态势

4.1.1 运作规律简析

4.1.2 发展特征剖析

4.1.3 市场竞争格局

4.1.4 销售渠道介绍

4.1.5 传统型保健品

4.1.6 现代型保健品

4.1.7 功能性保健品

4.2 2013-2015年保健品市场消费特征分析

4.2.1 市场消费特点

4.2.2 消费人群分析

4.2.3 消费阻碍因素

4.2.4 消费影响因素

4.2.5 消费市场新特点

4.3 2013-2015年中国农村保健品市场分析

4.3.1 农村保健品市场状况

4.3.2 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4.3.3 农村市场开发的要点

4.3.4 农村市场的推广策略

4.4 中国保健品消费者行为调查分析

4.4.1 消费人群结构特征

2016年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第二篇

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现状研究分析

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395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1603956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7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Ce.html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健康产业也称为HT(Health Technology)业,是医药保健行业的简称。从狭义上讲,健康产品包括保健食品(营养品、功能性食品、饮品、纳米食品、强化食品、绿色健康食品、天然果蔬汁、微量元素制品、保健茶、功能性有机茶、各种美容保健食品、保健酒类等)、药品、化妆品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而广义上的健康产品还包括医疗器械、健康电器等相关产品,这种产业划分的方法已取得业内人士的共识,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本是一个持续走强的优势产业,或者说“黄金产业”、“希望产业”、“朝阳产业” 。

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共约1700家,销售企业约2.5万家,销售规模达900亿元,2013年全年销售规模超过千亿元。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11862个,其中国产11197个,进口665个。同时,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业也迅速崛起,产值达3000亿元左右。据相关统计资料,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每年15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每年超过500亿元的消费市场;全国有12万家连锁药店,拥有不到20%的药品市场份额,整个健康产品市场处于一个“春秋战国”时期。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不过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在的保健品营销已经迎来整合营销的时代。广告、会务、公关、促销„„各种各样的手段,都成了保健品营销的必要措施。在目前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广告、单纯依靠会务,都已经很难快速崛起了。整合营销既是竞争的结果,也是竞争的需要。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营销模式创新依助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推动营销模式创新发展。保健品经营的核心是概念,关键是营

销,而基础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功效。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家的素质、理念、胆识,是企业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体现和反映的一个方面。良好企业文化的扩张、辐射、渗透,产生了巨大活力,在推进和规范企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可以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保健品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塑造自己的企业精神,确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只有塑造与培育出保健品产业的百年品牌,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针对当前保健品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提出保健品行业发展投资及战略建议。

报告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分析、权威的数据、直观的图表等,帮助保健品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

报告是保健品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保健品行业发展趋势,洞悉保健品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章 保健品发展概况 第一节 保健品定义和分类 一、保健品定义 二、保健品分类 三、日常保健品分类 第二节 保健品关联产业产品 一、药品及其属性 二、低营养食品 三、营养食品 四、运动保健食品 第三节 保健品产业分析

一、保健品产业特性 二、保健品产业瓶颈周期分析 三、保健品产业发展环境 第四节 国际保健品产业发展状况 一、欧美地区保健品市场发展状况 二、2015年全球医药保健品市场发展分析 三、2015年全球氨基酸市场发展现状 第二章 保健品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5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 二、2015年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三、2015年中国进一步完善保健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第二节 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瓶颈分析 一、研发瓶颈 二、成本瓶颈 三、营销瓶颈 四、忠诚度瓶颈 五、广告效果瓶颈 六、品牌瓶颈

第三节 我国保健品出口分析 一、我国保健品出口形势分析 二、2015年我国维生素出口分析 三、2015年我国医药对外贸易主要特点 四、2016年我国医药对外贸易存在风险

2016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第三篇

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一)

一、基本情况:

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4、材料来源情况:美罗国际按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的要求,发放统一表格,由消费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白粉……等。

二、调查主要内容与结果:

㈠、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如精神类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

㈡、经济对比

对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㈢、治疗与时间对比:

对上述72位消费者,在药疗和食疗上所耗的时间进行了对比,72位位消费者进行药物治疗所耗的时间总数为6558个月,人均消耗时间为91.08个月(相当于7.59年),停用药疗,改用食疗后,72人用于食疗的总时间是327.89个月,人均消耗为4.55个月。

三、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现代医学报》07.3.27题为“望闻问切、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食品和药品绝不能等同,“食疗”是“食疗”,要让消费者明白二者的区别,不要误导消费者。

2、保健食品的经济意义:

从调研材料分析,在“食疗”前,用于药疗的费用是人均2.894万元,开始“食疗”后人均费用为0.349万元,“食疗”费用为“药疗”费用的12.06%。有效率从“药疗”27%上升到83.3%的显效率。(这里的“药疗”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药疗”,而是由于调研中都是“药疗”效果不好的对象。

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食疗”,其原因除医、药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调研中的人群均属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耗治疗时间长,总费用相应较高,而食疗所耗时间均较短,见效快,费用就较低(实际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费用不一定低)

3、时间就是金钱:

72位消费者,药料时间,人均所耗时间为7.59年,采用“食疗”后,所耗时间仅4.5个月,是“药疗”的4.9%。这不仅减少了疾病折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复,恢复了工作能力,能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新的财富。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调研材料中,保健食品应用于“养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调研总数的9.7%,其中纯粹是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们每年购买保健食品的投入数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强全年无感冒发生,年龄偏高者还呈现“年轻态”!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获得全年无病灾,真正实现了“花钱买健康”。

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二)

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目前正处在复苏阶段,这个态势在新的一年里暂时不会有突破性改变。但是,在保健食品的市场上,传统营销模式将受到挑战;在保健品生产企业资本运作中,各企业寻找着新的生存方式,更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在境外市场寻找新的空间。

目前中国保健品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现有的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中,其中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额在5000万元到1亿元的企业占38%;投资额在1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6.66%;投资额在1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到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企业占12.5%。

20**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56.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尽管面临着人民币汇率调整、国内竞争加剧、国际市场遭遇诸多贸易壁垒与贸易争端的不利因素,可是通过科技兴贸推动全行业的努力,出口额达到138.01亿美元,同比增长28.14%,多年来首次赶上全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其中,中药类出口8.3亿美元,西药类出口87.58亿美元,医疗器械类出口42.13亿美元。进口增速略有下降,进口额达到118.35亿美元,增长18.54%,增速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

20**年的医药保健品市场扩张将更加明显。医药企业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向规范化、规模化转变才是一条最好的规避风险之道。这也是现在很多企业宣传时都将名牌产品看得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年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出口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进口将保持在15%左右。

20**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机遇与挑战共存。国际医药市场对中国医药保健品需求的增长,国内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都将给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人民币持续走强,原料药出口面临着反垄断与反倾销的双重挤压,出口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三)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尽管10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发展将呈现消费者群体多元化、保健品销售模式专营化、宣传模式推陈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费四大趋势。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保健食品按功能分为:人体机理调节型、延年益寿型、减肥型、辅助治疗型、其他营养型等。

对于保健品市场而言,早在2000年就已突破500亿元,成为新世纪中国工业的八大新兴增长点之一。众目前保健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国内市场中不到20%的品种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这说明知名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确立,是保健品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保健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预计20**年将达1000亿元,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保健品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健康消费新潮流。

目前中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中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仍旧较少。

中国保健品行业比起前几年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产业上确存在着诸多问题:

A、虚假、夸大宣传造成消费者对保健品信任度降低;

B、低水平功能重复现象严重,在卫生部批准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3项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

C、管理法规不完善。

D、假冒伪劣保健品泛滥;其中,宣传问题成为影响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综合分析,保健品行业发展将呈现新的趋势:A、需求进一步发展、扩大;B、注重品牌定位和形象构建;C、着重于保健知识和品牌宣传;D、流通渠道更加畅通,营销模式推陈出新;E、应用新资源、新技术和方便型包装成为主流;F、功能更加多样化,单品种保健品的功能趋向专一;G、总体价格下降;H、个性化需求与服务,亲情化售后服务将成为亮点;I、农村将成为进一步竞争的重点市场。

3、产品市场状况

从上述宏观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保健品目前总销售额已超过500亿元,而且正呈上扬之势,预计20**年可达1000亿元。

1:渔夫堡营销环境SWOT分析

A、优势:市场同类产品竞争具有厂家的优势和品牌优势;

B、劣势:入市较晚,亟待形成独特营销和服务模式;

C、机会: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和回款模式

总体而言,渔夫堡的市场环境是比较理想的,急需有经验的员工来完成产品的销售。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的总体态势

A、虽然国民的保健意识有所提高,但就目前而言,渔夫堡类产品尚未树立起某种特有的品牌形象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B、目前消费者消费此类产品主要是受广告等影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或新鲜感产生消费,真正意义上的固定消费者并不多,消费习惯还没形成,消费心理不成熟。

C、目前市场消费者以家庭自用为出发点的保健食品月均支出水平均值为154.6元,而预计用于保健食品支出水平均值为155元,消费支出水平变化不大。全国人均保健食品占有量约为38元/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预计未来将有一定幅度提升。

3、目标消费者分析

A、潜在市场区域:相对而言,渔夫堡潜在市场非常巨大,因为目前目标市场还没有同类产品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B、目标消费者预测分析:经过局部调查及保健品市场反映数据分析可初步将渔夫堡目标消费者群体基本上定位为12岁以上的人群,月收入800元以上的居民,男性占55%,女性占45%,其中包括:家庭服用(家庭成员购买)、学生服用(由家长购买)、上班族服用(自己购买)。

C、目标消费者目前尚未形成购买习惯,也没有真正为了购买早餐营养补充品而选择的产品,新的购买计划尚未形成,需要进行引导才可能购买,公司改变消费者购买的突破点应以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换来产品的销量。在推广初期,目标消费者一般较能接受的促销方式为免费试用、买赠活动和专家咨询等。

D、产品功能与消费者需求:依据全国保健品市场调研数据得出下表结论,其中,渔夫堡功能诉求中“调节免疫/抗疲劳/延缓衰老/`心脑健康和女性使用的产品较多。”

E、目标消费者购买动机:渔夫堡定位主要是自已食用、家庭消费和学生市场,表2依据全国保健食品调研数据,所列及的各项均可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渔夫堡的理由。

F、影响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因素:

假冒产品太多夸大宣传价格太高品种太多无法选择根本不相信产品功能其他

G、购买保健食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功能效果有名品牌价格适中朋友推荐别人送的广告影响购买方便有优惠条件习惯购买售货员介绍包装吸引人单位发的其它

H、消费者认知保健食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终端pOp家人朋友介绍医生介绍电台广告汽车广告路牌灯箱

I、消费者购买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是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主要地点,也是保健食品较为集中的地区,医院则是消费者最少购买的地方(均不到5%)。这表明,无论对于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对保健食品的定位均介乎于食品和药品之间。相对而言,超市的购买倾向率达到65%。我们在随机抽查的12位消费者中,均没有购买过渔夫堡,在了解了渔夫堡产品的功能以后,购买意向最强烈的同样是超市(8人),只有4人选择超市或药店购买。

4、消费者分析总结

通过上述渔夫堡主要针对消费群体分布和消费各项指数分析可总结得出:渔夫堡可以说是一种全民保健食品,但主要还是针对家庭、学生、职业消费三种主要类型;另外渔夫堡可大胆地设想为“无淡季保健品”。

公司面临的市场机会是:保健品市场基本没有规范化,本类产品具有拥有很浓厚的客户资源可供开发,可以大力加于引导,但潜在的威胁却是市场状况不明朗,存在一定风险系数。

为了能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综上所述建议公司:

1、广招有销售经验的员工,做好员工的岗前培训,企业采取营销模式,首先要考虑是否与现有人员状况相配套,也就是说,现有人员能不能做得了营销模式中规划的策略。当现有的营销人员不能适应企业创新的营销模式时,就要考虑选人和用人了,关键是要聘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有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选对了人以后,企业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建立完善的授权和监督机制,督导职业经理人按照计划执行预想的营销模式

2、充分利用自己的客户优势做好客户资料的普查活动,要结合我们的免费健康检查活动这一模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挖掘,使健康检查活动的战果迅速扩大,成为营销宣传的主线,将健康检查活动分为踩点、预热、检查、拜访、复查和推销6个阶段。现场执行过程中,又将检查分为排队→登记→仪器检测→解读→产品和公司介绍→现场售药5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相当细致的要求。其中在讲解过程中它要求操作人员在恐吓过程中要掌握3、2、1原则。(1)三分三定:三分即将人分为老、中、青或胖、矮、瘦三部分;三定即一般来说,老年人都有动脉硬化,中年人矮的是血粘度高、血流缓慢,又矮又瘦是供血不足、血管变形、记忆为减退(2)二个引导:即引导患者陈述症状,引导患者介绍治疗情况(3)一控制:即有效控制说话表情与语气,要“有惊有咋,有喜有忧”,要把握好客户的心理变化。

3、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宣传即营销,启动市场就是宣传、宣传、再宣传,多种形式宣传、宣传无处不在。宣传要结合“一大方针、十大原则”的方式进行,主要以普遍宣传为主、重点宣传为辅,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观念、机理、疗效宣传为主,形象宣传为辅;以报纸、电视的科技生活栏目为主,以广告栏目为辅;跟踪调查病例、培养典型病例;广播宣传与专家讲座宣传相结合;科普宣传与免费检查宣传相结合;终端宣传中“硬终端”与“软终端相结合”,利用各种机会来宣传;宣传的可信性、可读性与宣传的到位率相结合;以治疗宣传为主,同时预防宣传与保健宣传相结合。

4、做好培训,对业务员员的培训和管理是这种模式主要的日常工作,坚持对业务员进行岗前培训、周例会、半月例会或月度例会的培训工作,并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提高促销员的竞争力和对公司的向心力。对于促销员的培训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过多的理论性培训对于促销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是无任何意义的,很多公司的促销员培训都很理论,并不适合促销员的岗位技能提高。促销员是一种比较基层的岗位,而且涉岗人员的素质及学习理解能力很低,很难将过于理论的培训内容消化、理解,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所以,对于促销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的培训是解决她们日常工作中的难题、难点。

5、做好售后工作,以争取换来更多的客户资源,做好老客户的回访工作,及时的先老客户沟通服用产品后的意见,创建会员积分制度,定期组织会员开展一些聚会,在聚会期间开展老客户转介绍活动。

2016医药市场调查报告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第四篇

医药市场调查报告(一)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人类经过了近百年的努力,在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全世界每年仍有900万新发癌症患者,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性国家,现有260万癌症患者、每年新发病患者180万、死亡人数140万。癌症仍然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头号杀手。开发研究生产疗效好、广谱性强、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仍然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已有部分品种开始生产销售。40多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生产已由个别品种发展到系列化产品,研发和销售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发(包括仿制)及市场营销上的成就令人瞩目。

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已有近百家(包括中药制剂生产厂家)。其中,原料药厂20多家,制剂厂和中药厂有60多家。迄今为止,我国抗肿瘤药物已发展到七大类160多个品种。世界卫生组织XX年4月公布的22个基本抗肿瘤药物,我国全部都可以生产。我国年产抗肿瘤药物30多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上海等地。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总体说来,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大于供应。

所以,了解患肿瘤病人家庭的抗肿瘤药品的消费情况和大众对抗肿瘤药品的态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从消费者角度研究细分的抗肿瘤用药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好地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并进一步了解抗肿瘤药品的市场竞争情况,从而使企业能“对症下药”,把更多、更好的药品快速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消费者对抗肿瘤药的认识、了解和用药态度调查,来了解抗肿瘤药品市场的竞争状况和消费者对抗肿瘤药的需求喜好及对医药企业的期望。由此使恒瑞医药能很好的把握消费者的心态,掌握抗肿瘤用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有力的、合理的措施来推广其主打产品——艾恒。

本次调研采取网络调研的方法,在网络上随机发放问卷,然后收集整理,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问卷的设计根据正常的人们对药品的认知过程来排列问题。本次调研主要研究了抗肿瘤药的流通渠道、药品性质和消费者的主要购买依据三方面,这三方面可以从消费者角度反映出目前抗肿瘤药品市场的主要消费情况,如抗肿瘤药品通过哪些渠道流向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和用药态度,消费者认可的剂型是哪几种,而其中消费者的主要购药依据将是医药企业最为关注的。下面从具体的调研数据方面逐一分析。

一、从渠道方面分析。对于抗肿瘤用药,绝大多数消费者是到药店和医院购买,两者比例之和达95、2%,其中到药店购买的家庭为58、7%,去医院的为36、5%;而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的极少。为什么居民选择到药店的比较多,而到医院的相对较少呢?这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医药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造成的二者所占药品销售比重较大,但是由于各处销售药品的价格高低不一,药店的药品价格相对低一些,而抗肿瘤类药品一般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所以到药店的购买比例会较高;而在医院购药的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医保可以报销的。所以,现阶段企业要做好药品市场,一定要了解我国目前的医药体制,同时也要关注医疗改革。

另一方面,药品渠道的选择还与抗肿瘤用药的特点有关。抗肿瘤用药大部分为处方药,需要通过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因此,患者前几次看病或服药一段时间复查都需要到医院,在诊治后就地购药;但是肿瘤的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吃药,在医院得到确诊后,一般病人都会考虑自己去药店购买相同的药。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渠道的选择对医药企业来说很关键,其中要考虑的因素主要为消费者的主观方面和我国的医药制度客观方面。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二、从药品性质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居民家庭购买的各种抗肿瘤用药中,西药占到七成以上,达73、3%,而中药只占26、7%。这表明在治疗肿瘤的药物方面,对于中药的研制开发生产具有很大的空间,因为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的副作用小是一大优势。对于医药企业来讲,选择做消费者认可的药物种类,可以使企业减少和消费者的沟通障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营销费用。同样,好的药品命名策略、传播策略等也可以为企业减少很多运营成本。所以,详细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尽管西药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但是依然有市场空间,仍然有商业机会。

对于本次调研,尽管从消费者角度调查出消费者比较认可的是西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位列后面的中药将来就没有商业机会,不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药物,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且既然西药竞争已经趋近红海,那么另僻蹊径开发中药的蓝海压力就会小很多。虽然同时会存在很多风险,但是在其他企业涉足尚浅的时候率先造势,有利于企业打造领头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够抢占先机,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从消费者的购药主要依据分析。调查询问了城市居民家庭在购买各种抗肿瘤用药时所想到的首要根据,结果表明,89、9%的家庭提及是由医生推荐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原因。这是由于抗肿瘤用药多是处方药,患者对肿瘤疾病的认知了解有限,服用什么药品受医生的专业推荐影响很大。另外,10、1%的家庭表示根据过去的使用经验来购买某一抗肿瘤用药。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种横向角度解读这组数据。在购买的首要原因中,决定并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人员依次是医生、家人和朋友、药店店员,在所有原因占比中,分别是89、9%、8、3%和1、8%。这一方面反映出医生对于抗肿瘤用药的销售是何等重要,药店店员的推荐是多么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也说明老百姓医药知识的缺乏,需要企业加强对百姓健康知识的普及。

过去的使用经验也是决定患者购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实际反映了医药企业实现产品的一次销售和多次销售问题。很多医药企业只关心重点渠道中的关键因素,如医院的医生,但是很少有企业会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消费者是如何进行多次购买的。鉴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质,患者往往要长期服药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所以在第一次购买后,医药企业更要关注他们的二次购买以及重复购买问题。企业同时还要关心产品每次销售后的患者使用情况,细致入微的售后服务相对于医药企业实现第一次销售,是一种投入少而销售效果更佳的营销措施。所以,企业不要只关心产品的前期销售,还要提供药品的售后服务。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过去的使用经验是患者对过去该药品疗效的一种肯定,这实际和占比6、9%的药效可靠是很相关的。在决定购买的首要原因中,关于药效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直接提法,如药效可靠、起效快、副作用小、质量好、有持久功效/长效,如果将其合并则有14、6%的比重,加上一些隐含药效较好的原因,如医生推荐、过去的使用经验等,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药效是消费者在购买抗肿瘤药品时第一考虑的因素,这也是企业在营销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另一方面,药品的安全性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药的重要因素之一。医药企业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调查中显示,如果制药企业发生药品安全问题,则会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企业形象,并直接打击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再仔细解读数据我们会发现,医药企业是不是知名企业对于消费者购买并不是重要原因,它明显地排在功效、推荐等因素之后。那么,对于医药企业是否要进行企业知名度的推广,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是否要在公司名和产品名之间权衡一下呢?或者说企业是否要有阶段性的传播重点呢?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数据显示,对肿瘤药品,促销的作用不大,这说明这类药品不是快速消费品,也不是保健品,它是真正的以药效为主的一对一的专业产品,同时也说明它不是价格敏感型产品。了解这些药品特性后,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营销工作。

医药市场调查报告(二)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与采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个创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是美国,这是由于当时(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药害”事件,使其必须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过立法,严格划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至50年代建立起分类管理制度。5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包括我国,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东欧国家也在近几年逐步推行这一制度。

我国在20**年启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开。为促进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国家局于20**-20**年连续发布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20**年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于近期先后召开了两次药品分类工作会议,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严格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和机体耐受性及耐受性带来的治疗困难,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市局一直把药品分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的规范管理,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逐渐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1、药品陈列转变

100%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陈列由原来的混放转变为如今的把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与外用、功效或剂型相同进行分开摆放的方式,各摆放区都配有相应的标识。

2、药品的销售转变

现在的药品经营者把药品的销售分为两大部分:非处方药销售和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销售经历了直售式、询售式、凭售式三个阶段的转变,同时非处方药销售也随着由利润驱动到信誉驱动的观念变化向疗效合理性转变。

3、药品的咨用转变

药品经营企业的用药咨询的变化较快,由原来的50%药店只配有一名兼职药士到现在100%的药店都配备了专职的药师、从业药师、执业药师作为驻店药师,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核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有的长足进展。

通过对市区百余家的药品零售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药品分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概括为三个不能。

1、驻店药师不能保证始终在岗

调查的120家药店,12%驻店药师长期不在岗;40%的驻店药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岗;36家药店未挂停售处方药的标志;29家药店药师不在岗继续销售处方药。

2、处方药不能完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在40%的驻店药师在岗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近三成未能尽到审核处方的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不看处方,只盖章;有的只指导,不审核;甚者不闻不问。

3、分类摆放不能做到完全分开

60%的被调查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未能完全分开,个别药品混放,具体表现在没有标识的非处方药混放在处方药区;处方药存放不集中,与非处方药交叉存放;个别非药品混放于药品中。

二、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从处方来源、人员素质、顾客心态、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以调查和分析。

(一)处方来源缺乏

从处方方式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医院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患者挂号时先买卡,医生在计算机上开处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药,根本看不到处方。有的医院没有条件上电脑,居然给药品编号,医生开处方不写药名写编号。小规模的诊所普遍采取“先扎针、后开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针也不开方。

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达4000多亿元,其中42%是药品收入,利润至少达500亿元,而商业流通领域利润率只有0.5%~0.7%。虽然药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现逐年递减的状况,但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距还很大,因此,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费人群意识淡薄

广大消费者对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理解、不习惯。(

尽管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就医和用药需求。在不少医院尤其是医疗水平很高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服务不到位、病人折腾半天依然看不上病,买不上药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医院就医,而却愿意选择就近的药店购药。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消费者已经习惯到药店买药不凭处方的方式,如果凭借处方意味着还得走医院程序。此外,广大消费人群对处方药滥用的危害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头痛脑热,就吃抗菌素、打点滴的情况已成自然,殊不知药品的不良反应、习惯性的耐药可能危及生命。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三)某些医疗机构责任差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85%发生在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就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二是有不少医生给患者看病不做药敏试验,光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三是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病情需要,大量使用价贵、先进的抗菌药;四是有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在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处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滥用抗菌药物,不仅给病人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医生习惯性应用则会因势利导,患者则把应用抗菌素当成必要。

(四)药品咨用人员素质差

许多药店在人员责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上还不能适应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素质方面,差距更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我国的执业药师数量本来严重不足,还多数在管理岗位上,不可能担任驻店执业药师。即使配备驻店药师,人数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药师对药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审方能力尚未达到驻店药师的要求。

(五)规范措施不尽完善

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原则是偏重把非处方要单独存放,即“OTC”标识的药品标志清晰、分柜摆放。这样摆放给消费者的印象好象是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需要特别管理的药品,而不是处方药,相反,无标识的处方药和暂无标识的非处方较难分开。

因此,可以想到我们规范管理过程的许多亟待完善各项工作。例如:如何鉴别处方的真伪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解决措施

1、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审核人员驻店注册、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药师的队伍建设。为解决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药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促进扩大了执业药师的数量,同时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加强对从业药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积极促进本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策上鼓励从药人员进行再教育,从措施上完善从药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指导用药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本地区需求。

加强药师的在岗情况的检查。一是严把审查关。对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对药师的资格、实际水平、是否兼职、外地人员能否保证在药店行使职责等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值班药师签到制。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值班药师的工作安排,药师上班必须签到,保证药师在职在岗,充分履行对顾客购药咨询、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质量把关等工作职责。三是要求挂牌明示。药师在营业时间上岗时,应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的胸卡,便于群众监督。如药师临时不在岗,应在凭处方销售药品专柜明显处,摆放“药师不在岗暂停处方药销售”的告示牌。四是开展药师在岗专项检查。加强对药师在职在岗监督检查,对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药师不在职在岗的,将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罚。

2、积极开展药品分类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用药习惯和正确使用药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要通过对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让公众了解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性规定以及药品分类管理阶段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常见病的基本判断常识和推荐用药范围、常用非处方药的适应证等知识的宣传,采用媒体宣传与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着力解决公众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诊疗时所面临的合理用药知识缺陷,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其次,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及其从业人员是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最终端环节,只有把握住终端出口,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而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让药品零售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第三,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性和多样性。通过手机短信向社会广作宣传;与媒体联动,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公之于众,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类管理的宣传也不能停留在"一阵风"的阶段,而应探索长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正面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工作,积极稳妥促进药品分类

对药店的监管。一是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强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结合GSp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制度和处方审核制度。三是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经营的,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已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执行凭处方销售规定情况的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或经警告后仍违规销售的,除给予警告外,还应并处罚款。五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医疗和药品广告整顿工作,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处方药在大众媒体违规发布广告和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扩大宣传的检查力度。六是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零售药店的审批、变更、认证及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对达不到分类管理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止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从源头抓,用制度来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首先,抓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其次,医院药剂师可以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制度;四是真正发挥药品招标采购的作用,纠正从使用药品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四、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初步设想

1、推进自我药疗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群众习惯性使用非处方药品

顾名思义,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年提出“到2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由上可知,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成为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事业。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自我药疗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使用非处方药,远离药物滥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决处方来源的有效方法,促进处方的有序流动

探索医疗机构药房商业化转型,实行医药分家,把门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来,建成独立核算的单体药店。严格执行处方药凭处方销售的要求,建立药品分类管理的试点,形成把医疗机构商业化药房作为处方药源头的模式,把分类管理经验全面推开,促进规范化建设。把发给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药房作为完全实行分类管理的示范点,形成处方来源网,进一步解决处方来源和按处方购买药、凭处方售药还不适应的问题,推进药品经营企业的分类管理纵深发展。

医药市场调查报告(三)

一、概述

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目前,中国每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只是美国人的1/130,当一般发达国家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达到20**美元、美国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医疗用品的销售量持续增加,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每年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年的中国医药,面对的将是一个蓬勃发展和惨烈竞争共存的局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药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医院市场分析

如何做好医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药营销的成败,同时也是医药营销的主要内容。我在实践中摸索到推销药品的窍门,那就是必须打点好一些“关键人物”。

第一是医生,他们手里有处方权,用哪种药,用多少,全由他们说了算;第二是医院的库房,从医药公司进药全由他们负责:第三是药房,他们有一个“小账本”,每个医生用了多少药,该得多少提成,全是由他们提供给我的;第四是医药公司,医院从他们那里进药,我凭药款拿提成。

“打点”这些人的方法也简单,不过是根据各人的“重要性”给予不同档次的提成。有些人难打发,那么就给他多送点礼,多请他吃几次饭。推销同一种药品的医药代表是竞争对手,常常互相“刺探军情”,如果哪家公司给医生的提成高,另一家公司的医药代表就会向上汇报,要求提高给医生的提成。

三、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分析

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了现代医药营销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治疗的疾病,购买感冒药的比例在所有购买的药品类别中居首位,其次为咳嗽、咽喉疼痛、发烧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随着OTC市场和社区医疗市场的逐渐壮大,使得广告、店员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药的主要因素,店员的作用仅次于电视广告。

研究发现,一旦店员向消费者主动推荐某种药品时,有74、0%的消费者会接受店员的意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明确具体品牌的消费者中,当店员向他推荐其他品牌的药品时,有66、2%的消费者改变了主意。研究还发现,店员在向消费者介绍药品时,大多将药品的疗效、价格作为促销工具,而对生产厂商的知名度却不做太多说明,这一点至今似乎未被经营药品的生产厂家重视。

四、医药代表工作的总体思路

由于医药代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代表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个人素质都比普通推销员要求更高。善于运用推销之术,对医药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自我推介,赢得客户真诚、友好的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让对方接纳你和你的产品的首要条件。

1、要保持充沛的精神与活力,以整洁得体的仪容,彬彬有礼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客户,并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气质与稳健的风度;其次,培养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炼自己的意志;再次,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医药专业在内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与专业化水准。

2、实事求是展示企业形象,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医药代表的工作不是独立的,而是企业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与品牌在医生心目中形象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品的使用程度。医药代表在充分推介产品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从另一个角度推介企业。

3、必须全方位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充分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原则与价值取向;其次,认真分析、提炼、归纳企业的优势,同时不回避劣势,正确对待企业的不足;再次,认清自己的工作目标,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充分利用企业所能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对企业充满信心,时刻觉得自己的企业是最棒的。只有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才能通过你的言行由衷地感染对方。

4、利用新产品的全新概念感染客户。医药代表推销的药品一般是新药,另有部分是新剂型或老药新用,围绕这些具有学术理论及新概念的产品,完整准确地推介是让医生接纳产品的关键。

5、介绍新品种的功效理论、研发背景以及该药与相关药品的临床发展历史;其次,恰当介绍新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只有熟练掌握新药品的功效和临床知识,才能从各方面回答医生可能的提问。医药代表必须将扎实的医药基础知识充分应用于药品的推广活动之中。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在完成了药品招标工作后,关键是对医院和医药公司进行业务公关,尤其是对医院的重点公关,力争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药品订购合同,以最终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必须树立从药品订单的收集、药品运输的执行、公共关系的维护以及货款回笼的监控的全程服务的意识,兢兢业业地做好公司的药品销售工作。

现代医药销售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切实地把医院的临床用药需求和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掌握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医药代表的实际工作。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医药代表的努力,使医生完成从尝试用药、保守用药、二线用药一直到首选用药这样一个认知和用药过程。

总之,每一个医药代表在具体的医药销售中,不仅要做好药品的销售,而且还要加强学习医药知识,并且用后者来指导自己的药品销售,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光卖不管”的被动。

2015保健品市场营销方案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第五篇

第1篇:保健品市场营销方案

目前市场上解酒产品的主要渠道在otc市场,新上市的产品如果还是把主要渠道定在这里的话,就是存心要和同类竞品“打架”了,那么最后赚钱的不是厂家,而是药店、媒体或者广告公司了。因此,渠道细分,是该类新产品上市策划中的重点。

20XX年,hbzy的新产品葛花茯苓咀嚼片(下称葛花片)准备在年前上市,邀请笔者所在的团队负责该产品的上市策划。

背景分析:

市场很大却不温不火

该产品是一留美博士于xx年以瑶族的解酒草药“还阳藤”配伍砂仁、茯苓、陈皮等多味中药研制而成的新型咀嚼型解酒产品。经过石家庄中医院临床跟踪实验调查,葛花片在饮酒前服用可以增加酒量,而且对因饮酒过量引起的各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心悸失眠、反胃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经过市场调查后,项目组就目前市场上的同类解酒产品进行了分析:

1.咀嚼片类的解酒产品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少,但解酒市场虽然需求很大,却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市场。尽管海王金樽号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但坐得很不是滋味,同类产品成功的也很少。

2.目前解酒类产品始终围绕在保肝、护肝的概念上做文章,而且这个概念海王金樽已经教育了很多年,如果继续做下去,市场是有,但是做不大。

3.从渠道上看,基本上可以想到的渠道已经都上了货,包括药店、诊所、商超、酒吧、夜总会等地方。

4.产品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5.产品剂型上已有口服液、饮料类、咀嚼片、单纯片剂、胶囊等。

6.此类产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暴炒过。

为了让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找出新的突破口,项目组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围:

概念突围:

“中和”“宿醉”全面覆盖市场

曾经有位策划界名人说过,你如果在一个城市做产品做不到老大,那你就应到另一个可以让你做老大的地方去。意思就是说,搞营销策划要善于挖掘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地方,成为老大,而不是跟着别人的屁股走。葛花片如果还是围绕“保肝、护肝”的概念来做的话,那就只是跟风,很难形成气候。经过几次讨论后,项目组决定把产品的概念放在“中和、宿醉”这两个点上。主要理由是:

首先,保肝也好,护肝也罢,消费者唯一不变的要求就是还要喝酒,这个消费需求是始终改变不了的。所以,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营销者就应该顺水推舟。既然还是要喝,那就喝吧。在此基础上,第一个概念出来了,就打中和酒精度数——平时你可以喝1斤50度的白酒,如果超出了这个酒量,那肯定就会醉;而如果事前吃些葛花片,就能中和掉一些酒精分子;也就是说你吃了产品后,就可以多喝几两了。“中和”这个概念正好解决了消费者总是要喝酒且一不小心就过量的问题。

其次,预防的问题解决了,那如果喝醉了,恶心、呕吐、消化不量、脘腹胀闷、心悸失眠、反胃等症状是肯定有的,而且会是一个晚上甚至到第二天都会不舒服。怎么办?围绕这个问题,第二个概念也就出来了:如果喝醉了吃了产品,可以极大地减轻喝醉后的不适症状,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就以避免“宿醉”来概括。

目标人群:

针对需求精准细分

目前解酒市场上的产品都是主打应酬时的需要,所以很多产品都盯住了商务这块人群不放。而年轻人基本上都喜欢自己处于似醉非醉的状态,根本就不需要解酒类的产品。有鉴于此,项目组对产品的购买人群分为:

1.商务人士:在商务应酬前临时购买;正好用“中和”的概念来诉求。

2.商务人士家属: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担心太多的应酬对家人身体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经常购买;这个正好可用上“宿醉”的概念。

3.夜总会、卡拉ok厅里的一些服务人员以及酒类销售人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多卖酒,既然是卖酒,肯定少不了经常要陪酒,所以他们就必须经常准备些解酒的产品。为此,在宣传的时候就增加了一个让他们信服的“香港娱乐协会唯一指定解酒产品”的logo,牢牢抓住了他们的购买欲望。对这个消费群体也可用上“中和”的概念。

销售渠道:

另辟蹊径有效降低竞争度

目前市场上解酒产品的主要渠道是otc市场,如果葛花片还是把主要渠道定在这里的话,就是存心要和同类竞品“打架”了,那么投入的费用将是一个无底洞,最后赚钱的不是厂家,而是药店、媒体或者广告公司了。所以,要让有限的费用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将决定产品的命运。最后,项目组决定把销售渠道全部不放在otc范围内,而是根据产品的概念来细分渠道,分为酒前渠道和酒后渠道,然后再加上一个另类渠道。

酒前渠道 超市卖柜:从酒前消费人群分析,应酬和非应酬的酒类消费者,有一部分还是喜欢去超市购买,如果在超市中酒类集中的地方做一个产品的小专柜,产品宣传到位,让人群了解产品的功能后,直接在超市购买该产品的也会有不少;烟酒专卖店:这是购买酒类产品的必经之路,产品既然是解酒的,把酒前主要渠道之一定在烟酒专卖店上,解决了应酬类和商务人士家属这两类目标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问题;社区小卖部:这一渠道的最大优势是购买便利,所有的小区都遍布着小卖部,不管是满足酒前需要还是酒后需要,都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销售途径。

酒后渠道 酒店、酒楼专柜: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询问大量经常应酬的人群了解到,在酒楼、酒店中真正喝醉的人不是很多,但从产品宣传的角度看,还是应该把这个渠道定位于酒中或酒后需求上,因为这同时也是一个可以直接产生购买的途径;卡拉ok厅、夜总会前台专柜:在所有喝酒的地方中,真正经常会喝醉酒的地方应该是在夜总会和卡拉ok厅。因为应酬的人一般不会吃了饭后就马上各自离开,而且在酒店、酒楼也不会喝到醉,大都会留下一定的“酒量”,到最后的目的地——夜总会或者是卡拉ok厅。到了这些地方,往往基本上都是全部“倒下”后才真正各自回家。而这些地方又正好是另外一个目标人群——陪酒小姐上班的地方。所以,这是酒后渠道中最重要的场地。

另类渠道 在销售的过程中,捆绑当地销量比较好的啤酒或者白酒厂家,借用酒类渠道开展促销,实施“赠量、赠广告”和“厚利、厚道”的捆绑策略,迅速建立葛花片销售的捆绑型附加渠道。赠量:平时一个人消费1瓶啤酒或者半瓶白酒,即赠送一定量的产品;如果消费者服用葛花片后增加酒量40%左右,那么,酒类企业的销售量自然就增加了。赠广告:和葛花片捆绑销售的酒类企业都可以在葛花片的宣传物料上加上该酒的logo广告,这就是所谓广告资源的互相借用。厚利:和葛花片合作的酒产品,企业将以最低价和酒厂结算,铺货价格、促销费另计。厚道:实施严格的商圈控制和长线合作方案,保护酒厂利益,并坚持不与其他同类酒签相同的合作协议。

传播突围:

立足渠道主攻终端

概念、目标人群、渠道确定后,接下来的就是怎样去传播了。考虑到渠道的特殊性,项目组分别设计了几种不同风格的宣传物料,如pop、x展架、宣传dm单等,尽量符合渠道以及目标人群的定位特点。为了让夜总会的pop有宣传效果,其pop采用了反光漆印刷,即使场地比较黑暗,但只要有一点点光亮,涂有反光漆的pop也可以让消费者看清楚里面到底是些什么内容,方便目标人群了解产品信息。

在张贴和发放宣传物料时,项目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所有的社区小卖部必须有酒前消费信息的pop;所有已铺货的夜总会、卡拉ok厅、酒吧等,必须有涂了反光漆的pop;所有已铺货的夜总会、卡拉ok厅、酒吧的男女卫生间必须要有相关的温馨提示卡;所有的酒前渠道必须要有x展架和pop(张贴到包间);所有终端必须做一个产品堆头;dm要在每个小卖部都进行散发。

第2篇:保健品市场营销方案

目前,保健品市场较大,同时各种保健品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销售的成功,首先要做一份细致的市场营销策划,以下为保健品营销策划的资料,请参考。

功能趋于单一化。激烈的市场竞争表明,这种粗放的目标消费群定位已不再适用,市场呼唤精细化定位的到来。于是,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选择某一特定消费群体作为目标消费群,量身定做,推出适合这一群体的单一功能保健品。

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在广告宣传作用减弱的形势下,科技含量就成了竞争成功的必杀技,生产企业转而在产品功效层面下功夫,组织科研小组做研发工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此来赢得市场。

维生素等常规保健品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而在功能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维生素补充及排毒保健的作用,且常规保健品拥有更广阔的目标消费群,其需求量不断增大,必然促使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目前,中国保健品行业已初步完成启蒙化教育,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重视保健品的作用,单纯以药店为销售终端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同时,在人们的意识里,保健食品总归是食品而不是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因而保健品销售额越来越从药店向大卖场、超市集中。在这种形势下,保健品行业门槛提高,厂商利润空间减少,这就促使保健品销售渠道日趋专业化。

多数生产企业将寻找专业分销商合作,自建分销渠道将减少,厂家自己做基础市场也将减少。事实证明,厂家自身做基础市场,不但会导致人力、物力的不足,更可能因为门外汉的缘故导致销售渠道不能良好建立与运行。因此,生产企业开始倾向于与专业分销商合作,谋求企业与产品的更好发展,并逐渐倚重于招商策划来更好地完成招商工作。渠道专业化的推进,将为更专业、更有实力的分销商提供成长机会。

部分生产厂家建设自有品牌产品连锁销售终端。某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就会在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立连锁销售终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专卖店。这样做便于管理,且利于企业因地因时制宜,迅速调整发展战略。中脉远红就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连锁销售终端,并以实际业绩证实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

为规范保健品广告宣传,国家对保健品不断颁布管理法规,工商部门对广告的审批也日趋严格。尤其是今年7月1日《规定》的实施,对保健品广告做出种种限制,保健品所惯用的经典宣传模式英雄无用武之地,广告宣传逐渐趋于正规化。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虚假、夸大广告宣传,虽在短期内招徕了一定的消费者,但从长远看,名不副实的产品供销已使消费者产生信任危机,对保健品广告具备一定的免疫力,不再像以前那样盲从,而是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这就要求保健品营销模式的变革,于是,营销就从证言、疗效等方面转移到情感营销层面上来。

情,即情感、情趣,它是人类共同行为的重要基础,很大程度影响和左右人类的思想行为,尤其是在今天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竞争白热化、情感愈发淡薄的社会里,情感因素必定成为营销中重要而独特的元素。古人云:“攻心为上”,“感人心者,菲先乎情”。正如美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所说:现代商战的胜利,不在于你占据了多少市场,而在于你占据了多少个消费者的心。

大约发生在50岁左右的末次月经将女性的一生分为绝经前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妇女目前的平均年龄已达75岁,而中国妇女的绝经年龄城市妇女平均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换句话说,中国妇女的一生有近30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绝经后度过的。

据统计,我国更年期妇女大约有1.2亿人。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使用药物缓解各种更年期症状的人越来越多,这导致更年期药物市场的增长。有资料显示,目前更年期用药主要以雌激素为主。从销售规模上看,20xx年医院更年期用药的市场规模为1.805亿元,20xx年的更年期医院用药市场规模达2.1494亿元,预计到20xx年更年期用药医院市场规模将达2.5907亿元。

从19xx年~20xx年化学药与中成药的销售来看,在更年期用药市场,化学药一直占据绝对垄断的地位;

目前已投放市场的一些保健品的有效成分是植物激素,用于改善女性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产品大多已在大众媒体上进行宣传。这种针对大众的强势宣传有可能使该市场的容量一下子扩大数倍。同时,由于天然雌激素或植物雌激素可以避免合成雌激素的一些副作用,这类药物将是合成激素的强有力的竞争者,甚至在未来的更年期用药市场有可能成为合成雌激素的升级换代产品。

在植物雌激素中,目前市场的主力军是大豆异黄酮,在日本、韩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服用大豆异黄酮营养片的女性占女性人口的26%左右。目前市场上有数十个品牌的大豆异黄酮类产品,但缺乏领导品牌。从价格来分析,消费者使用该类产品,月消费在200~400元之间,因此该类产品多属于中档价位的保健食品。

b.科技含量更高,疗效更好的产品使所有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品牌的因素之一;

c.在品质、疗效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女性有尝试选择新品牌新形象的消费欲望;

g.一般的对调经类药品的服用以短期行为为主,尤其是部分西药有着比较快捷的止痛功效。但同时消费者也认同中药治本,西药治标的理论。所以在产品功效宣传上,我们应该强调止与治的区别,强调中药“寓治疗于调理”中的根治优势,诱导华中宝作为一种可以长期服用的治本的女性用药;

h.消费者绝大多数对不适症状归因于正常的生理反应,这为后期的消费者教育和引导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障碍;

i.大豆异黄酮产品有广泛的市场认知基础,同时,由于组方的原因,彼此之间在药理上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购买时对品牌的取舍主要取决与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华中宝作为新进品牌,要想争取一席之地,离不开系统、立体、强大的宣传攻势来建立自己的知名度;

j.在有关部门全国性的调查中,有41.7%的被调查妇女从未接受过妇女病的普查普治,这与妇女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个人心理有关,因而,要从整合传播上进行引导。

①大豆异黄酮的对更年期综合症的作用。进入更年期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例如盗汗、乏力、面部潮红、体虚、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的病症,称为“更年期综合症”。大豆异黄酮显现雌激素样的作用,可作为雌激素的代用品。大豆异黄酮同时具有抗氧化的活性,抑制人体内自由基的生成,防止皮肤衰老和皱纹的产生、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二)包装:企业间的竞争观念已转变到企业的整体形象的竞争,CI的导入必然要求企业形象能够通过包装设计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包装设计表达企业形象,不仅有利于企业形象的传播,也减轻了企业在广告宣传中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消费者对社会及其品牌的认同,从而实现了深层沟通。

30岁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尤其以,更年期妇女为主体(关心自身健康,关注容颜美丽,有自主的消费权与消费能力。

第3篇:保健品市场营销方案

保健品行业是国际上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被誉为“黄金产业”、“希望产业”。保健品行业诞生于XX年代,发展于XX年代,在营销的推动下,XX年代开始迈向颠峰状态。我国人民几千年来素有进补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还会有大的增长。有关部门预计20XX年,保健类食品的销售额将达到800亿元。在我国,保健品行业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培育的大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众多厂家蜂拥而至,短短二十年多少英雄曾逐鹿中原:太阳暗淡、飞龙折翼、巨人倒下、三株崩溃。进入保健品行业的角逐,大浪淘沙,是非成败转头空,若不以成败论英雄,任何曾经的辉煌都有可圈点之处。有一句话是没有错误的:中国保健品领域,是经常创造奇迹的地方,打造了无数孤胆英雄,每一个保健品的成功都是仰仗其成功的营销策略。本文尝试对保健品行业的营销策略做一二刨析。 一 分类 十多年的市场运作,保健品市场已经形成几大类型的市场结构。

大致可以分为:

1、功效快速型: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做出24小时见效的承诺;化铁皮枫斗晶疗病人使用效果尤为明。这些都是以功效快作为营销卖点。

2、口碑传播型:22年长兴不衰的青春宝。

3、传统原材料型:蜂产品类、人参类、龟鳖类。万基、康富来等洋参系列,还有蜂之语、龟鳖丸等都是传统的补品。

4、高科技型:北大再生人,上海交大的昂立系列产品,都是与高等学府联姻。

5、广告产品型:飞龙延生护宝液传奇、太阳神风暴、从红桃K王国、脑白金现象,无不是广告开道营造市场的。

6、洋保健品型:主要是维生素系列,中国人原本并没有补维生素的习惯。

二 群雄逐鹿轮流坐庄 XX世纪XX年保健品演进史 XX年,花粉大战 XX年,鳖精大战 XX年,补酒大战 XX年,壮阳药大战 XX年,减肥品大战 1995年,脑黄金大战 1996年,肠胃品大战 XX年,补钙大战 XX年,补肾大战 XX年,脑白金大补了十年也没有把保健品市场给补强壮了,很多产品还是短命。

三 广告诉求策略分析广告画面多样,但不客气的说可以讲千##第1篇律,内容单调,缺少变化。 内容重在热闹招摇、规模大气,但有些广告有些俗,很少有让人感觉有品位的广告,但恰恰这样的广告反而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吸引了消费者。

(一)动之以情策略打开电视,看各类保健品的广告,都是打感情的主意,动之以情,总是给人温馨的感觉。看许多广告语都是送健康、送关怀、送温暖、送祝福。很多的益智类补品、补酒类、健康类补品更多的是围绕 “妈妈送儿子”、“儿子送老子”或“女儿送妈妈”弄来弄去。当然很多好的广告给人留下了温暖的印象:黄日华深情款款的向全国电视观众喊出“真情永久,健康相伴”、“爸爸,我爱你”时,那种感觉是温暖和有力量的;青春宝让人唤起人们对往事的怀念, “二十多年都没有变的”这句话也进入人们的潜意识中;椰岛鹿龟酒让人们关怀“空巢期”的老人;昂立多邦广告语中“都说养家的男人好幸福,谁知养家的男人好心苦”,感动了多少拼搏中都市男女的心;养生堂一句“几乎每一个父亲都记得儿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儿子记得自己父亲的生日”打动了多少铁骨男儿。中国人本来就讲究“孝道”、“舐犊之情”。保健品围绕感情说辞,可以作到出神入化,催人泪下,赚个金银满钵。

(二)晓之以“礼”策略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强调礼数。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有送礼品的习俗,更强调礼尚往来,今天你送我,明天我送你,人情特别厉害。保健品抓住了这个特点,在广告上对消费者晓之以“礼”。强调每逢佳节必送礼、“倍”送礼最早的是三株在XX年打出“送礼送健康” 的概念,打出“礼到福到健康到”的口号,当时配合贺岁片播放,效果很好。但现在最典型的代表是脑白金,脑白金几乎把中国人送礼的习俗发挥到里极至。单从广告的品位来讲,脑白金的广告有点俗气,但“俗”的好,“俗”的让全国的男女老少都会说“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通过过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士手捧脑白金生动直观的表情,传导了节日期间送脑白金就是送健康、送关怀、送温暖。另外其他的许多广告也是如此,比如: “非常可乐到、福禄寿禧来”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好日子就要服金六福酒”反复给消费者灌输;“拥有康富来,健康财富滚滚来”等等。

三 市场快速铺开营销策略分析

(一)“高空广告轰炸” 保健品行业一般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比较风光的时候往往也是广告投入最多的时候。提到保健品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电视里、广播里狂轰乱炸的广告,大江南北铺天盖地的广告。保健品依靠超常规的广告轰炸来打开市场,广告轰炸,引爆市场,广告的威力确实大。比广告威力还要大的是与科普文章、科普宣传片及各种软文章和专家人物的会议,人总是对“权威”有一种敬畏和信任的态度。真是让消费者找不着北,感到好象全世界都处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脑白金,笔者在超市里曾看到一蹒跚学步的孩子摇晃着走向脑白金的地堆,用手去抓,对身后的妈妈喊“脑白金,脑白金”。

(二)“低空遍地开花” 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地点一般是超市、药店,在高空广告轰炸的时候,迅速地把货物“铺开”。无孔不入的宣传单,遍及各个角落。在每个大卖场、超市和药店都要有自己的货物“出样”、“上架”。做的“排面”整齐漂亮,定期在超市做“地堆”,吸引消费者目光,扩大影响,给了消费者一种感觉: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该产品,卖的很火,走到哪里都能买的到。

(三)营销队伍分析在短期内,无论是销售渠道的开拓,还是快速铺货都需要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营销队伍。无论是哪一个拥有过辉煌的保健品公司,都是因为有一支优秀的营销队伍才获得成功。当年的三株如此,他的辉煌是靠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大的营销网络;许多人认为三株的倒下是常德一个老农喝了八瓶“口服液”,蛋白质过敏而死掉这一事件引起的。其实只要是了解三株的人都知道,区区这样一个事件是不会击到三株的。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营销队伍的管理上出了问题,队伍的跨掉导致了失败。当年巨人的倒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对下属营销队伍管理的不善。再看脑白金的崛起,史玉柱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再招回旧部。因为这些人对保健品业很熟悉,并且很多人一直都从事该行业,铺开全国的销售网络自然存在优势。可以说,很多时候成也营销队伍败也营销队伍,其关键在于营销队伍成几何倍数壮大时,能否很好地控制它!

四 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一) 寻求区隔概念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所谓产品概念是用有意义的消费者术语精心表述的对产品的构思,它是产品创意经筛选后根据营销需要发展而成的。当然搞概念设计并不是仅仅在保健品行业独有的特色,任何存在竞争的行业都要搞概念的区隔。保健品注册共十几类,在卫生部注册的大概有一千三百多种,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当大家都集中在一个阵营里时,并且很多的功能也都很类似,如何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印象呢?就是做概念,可以说近年较为知名的产品无不运用概念战的利器,如: 朵而: “以内养外” 脑轻松: “激发态活脑素” 朵尔: “排毒养颜” 脑白金: “年轻态、健康品” 这些概念都立住了足,任何一个保健品的推出都要靠一个概念的推出,概念先行是保健品造势的法宝,一个概念能够吸引住消费者,为消费者接受才能够叫的响。当然也成为其短命的硬伤,一位保健品销售商也直言,做保健品实际上就是“炒概念”。“概念兴则产品兴,概念衰则产品衰”,概念战可以说是必杀的招数。用概念区隔找准自己的市场,让消费者找到自己。

(二) 产品定位一个保健品上市,具体目标定位是什么,适合消费者群体是什么要明确,是中老年人、还是学生、男性、女性等等,相对要明确,市场要恰倒好处的细分,不能什么把自己的产品吹成好象包治百病的药。有时候包罗万象一网打尽,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在产品的档次上,以铁皮枫斗晶为例做的比较好。它以高价位,高档次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几乎很难见到它的广告,但它功效显着,化疗病人使用效果尤为明显。是一般保健品无法达到的。它抓住了高档保健品的市场空缺,是其对市场细分得当,定位准确的具体体现。这是保健品行业的一个特殊现象。五 论持久战 大多数保健品素来是生命周期很短,商家也采取“快速取脂”的方式,保健品的利润都很高,一般的说法是200%——300%不等,笔者了解一个对眼睛有益的保健品他的出厂价是成本的12倍。所以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看到钱多利润大眼睛都红了,着急的把费用都投入到了广告中,而忽视了产品的研发。消费者被广告宣传所迷惑,在短期内还会去买那些“价”超所值的保健品。因为生活富裕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人们的需求层次提高了,关注生活质量了。但要注意消费者在开始的时候消费可能是盲目的,受广告媒介的影响,听从了商家的摆布。时间长久了,消费者的消费自然会变的理性。他们会注意到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如果保健品的生产者想在消费者心目中长久的站稳脚跟的话,必须要注意科研的投入,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作到“物”有所值,才能真正做一个长久的品牌。短期的蒙混固然能够赚取一部分利润,当然这部分利润已经能够达到一部分商家的目的。但要想在保健品市场上打好持久战,必须重视科技的投入,而不是广告的投入。论持久战对于想做大品牌的经营者来说很重要。

2015医药市场调研报告
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第六篇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一)

20**年,包括治疗遗传性过敏性皮炎,风疹及银屑病在内的全球皮肤病用药市场增长8%。其中,银屑病药物市场的增长最为强劲,其次是遗传性过敏性皮炎药物市场。整个皮肤病用药市场的容量在全球药物市场中排名将升至第九。继Enbrel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慢性斑块性银屑病后,Amgen将逐渐成为皮肤病用药市场的主导者之一。20**年Enbrel成为皮肤病用药市场的第三大占有者。预测过敏性皮炎患者数将从**年的1840万人增至20**年的2200万人。目前七大市场上述处方药的销售额为5.64亿美元。局部用免疫调节剂或许是未来十年唯一能对该市场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药物类别。

我国居民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包括真菌感染(足癣、体癣、灰指甲、妇科真菌感染等)、湿疹、细菌感染、痤疮用药、牛皮癣等类别。在诊疗药品方面,国内皮肤病抗真菌药是目前最主要的一个用药类别,约占皮肤病用药整体市场的一半以上。其中,辉瑞公司的氟康系列产品、西安杨森的施皮仁诺(伊曲康唑)、派瑞松(硝酸益康唑/曲安缩松)、达克宁(硝酸咪康唑)、采乐(酮康唑),以及北京诺华、山东齐鲁制药、中美天津史克的特比萘芬、联苯苄唑等相关品牌产品占了较大市场份额。其它重要的皮肤病药物还包括皮质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莫米松)及其复方和目前的新治疗药研发多集中于维生素D类似物、外用抗生素(莫匹罗星、克林霉素)等等。

在我国,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内皮肤病总患病率为1.23%,即约有0.16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病。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皮肤病用药市场空间。近年来,一批实力型医药企业正在加快进军皮肤病用药市场的步伐。一方面,外资医药企业陆续将已在国外上市的皮肤病药品引入国内。自**年以来,皮肤病用药在我国医院市场当中的使用率除20**年和20**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年份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20**07年的市场增长率一度达到56.5%。从国内医院皮肤病用药品种上看,销售额位居前5位的品种所占份额为30.57%,与其它用药品种相比,皮肤病用药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低。从各药厂的市场份额上看,在医院用药市场份额位居前20位的药厂中,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占有11个席位,市场份额合计占有率约为36.9%;国内医药企业占有9个席位,市场份额合计占有率约为28.1%。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皮肤病药物行业的投资潜力如何存在哪些投资机会前十大优秀企业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

《20**-20**年中国皮肤病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商业协会、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皮肤病药物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对行业内企业调研访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对我国皮肤病药物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皮肤病药物前十大企业的研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等。报告还对皮肤病药物市场风险进行了预测,为皮肤病药物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皮肤病药物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皮肤病药物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二)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

(三)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三、初探

农村医药市场要加强监管力度,已经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县级药品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强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难度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建国初期,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医药商品的缺乏,农村急切的是要解决药品的供给问题。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解决了农村医药市场的根本问题。由于药品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在国营商业系统从上到下的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平稳。随着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农村集镇上的个体诊所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诊所。个体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合作药店。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由于联合诊所、合作药店、公私合营药店都在掌握住医药物资的国营经济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还是发展平稳。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中心集镇由国营经济直接组建地区性人民医院,联合诊所也接受卫生局的领导和管理。农村医药商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规范管理曾多次因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而条块变动。但在国营经济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比较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加入,多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展开,彻底打破了农村医药市场几十年平稳发展的境况。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医药市场也就跟着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简单的历史回顾,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发达、人口分散、村落众多、网点稀少,形成了农村医药市场宽广、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网点设置分散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我们认为一、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坐镇在城市中的大型医药集团企业深入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网点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这为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中,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大型医药集团牌子硬、信誉好、实力强、品种齐、价格廉、质量有保证。支持他们占领农村医药市场这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医药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向那些大集团企业提议,深入农村应该深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二、建国几十年中城市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下伸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发部门,我们认为这个经验实得大型医药集团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借鉴。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应该在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零兼营的药品配供中心。全面开花,做到每个网点品种齐备,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每个网点品种齐,势必库存大,药品卖不掉,周转失灵,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若品种少、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消费多层次的现代农民医药保健的正常需要。这正是一些以单一经济成份组织的连锁网店存在的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心集镇建立配供中心,则有利于商品资金、人员规模的节约。农村中心集镇人口多、经济繁华、商品辐射能力强。配供中心由于实行批(配供)零结合,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多备品种能够适应农村医药市场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周围乡镇、村镇(含改制后的大村)连锁网点的需要。同时农民有个土种土生药材的收购问题,。近年来土生药材由于无人收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农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农村,了解药源,又可根据组织的指令,辅导种植和收购药材。确实这是为农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三、市、县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以农村中心集镇上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农村医药配供中心为依托,借用或聘用配供中心的领导为农村药品监管的人员。在县级药品监管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1、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员熟悉农村中的情况;2、由于配供中心在农村有一个网络体系,运用好这个网络,监管工作可大大地取得实效而且大大地节约费用;3、可节省行政机构人员编制;4、容易取得地方党政领导、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容易协调地方上的各种关系,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5、农村居民民风淳朴,讲究情感。监管人员在农村工作,为严格、公正执法,容易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切实改变农村药品市场的不良现状,确保农民用药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农村是个大市场,有占到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住在农村。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去占领农村市场,既能取得社会效益和企业近期的经济效益,健全的销售网络,入世后,其战略性的成果也将十分显著。当然政府更应该积极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医药市场,要制定倾斜的政策支持企业占领农村市场。1、城市与农村有一定的行政障碍,这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2、现有的店铺都有较好的地段,新网点的设立要取好的地段,更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3、新建网点,手续难度大,费用也很多。企业正常营业后,正常情况下还要半年才能盈余,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积极的政策辅持、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4、医药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大型集团企业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当成自已的眼睛和手足在农村的延伸,支持他们,依靠他们,共同监督管好农村医药市场。

随着农村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只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农村医药市场一定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2016年保健品市场分析 2016国内外市场保健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保健品市场分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4786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