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2016-11-30 12:23: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共9篇)市委党校学习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创新思考2012年9月3日至28日,我有幸在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参加了选调生培训班。在“一校两院”大讲堂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老师所讲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记忆深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阐述一下我对社会管理的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面对国内外新...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党校调研报告格式》,希望能帮助到你。

市委党校学习调研报告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一篇

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创新思考

2012年9月3日至28日,我有幸在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参加了选调生培训班。在“一校两院”大讲堂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老师所讲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记忆深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阐述一下我对社会管理的理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特点、新情况,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作出额的重要部署。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所指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要确保这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坚持把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突出在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社会管理问题。

一、 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 社会管理理念滞后,与社会管理新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陈旧的社会管理理念严重制约着管理实践:重经济绩效、轻社会建设,与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重强势群体、轻弱势民生,与公民追求公平正义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与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不相适应;重社会事业、轻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科学

化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2.社会管理主体单一,与市场主体的多元性不相适应。传统的单一主体实施社会管理的模式与现代社会“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格格不入。主要体现为:一是不适应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政府单一管理主体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二是不适应社会阶层的分化趋势。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带来利益诉求的变化,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主体参与公共管理。三是不相适应社会组织的多元化特征。社会组织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受制于政府单一管理主体治理模式的限制。

3.社会管理制度僵化,与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现行相对僵化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城乡二元社会管理制度与公平社会保障和均等发展机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以业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相适应。三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现代社会群体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

4.社会管理手段落后,与社会矛盾的多发性不相适应。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矛盾呈现多发性,传统落后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要求。一是与矛盾凸显期的形势不相适应。当前,社会各类矛盾凸显、冲突加剧,而且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致使靠单一的行政手段已经难以为继。二是与矛盾冲突的多样性不相适应。转型阶段社会矛盾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单一的行政手

段对矛盾冲突的多样性渐显无奈。三是与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不相适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一个相对现实生活的网上虚拟社会已经形成,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5.社会管理网络不全,与社会领域的多面性不相适应。一是与形成高效联动管理机制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力、公众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不适应高效联动机制的要求。二是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流动人口管理实行的是公安系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庞大流动人口群体的管理与服务要求。三是与完善灵敏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不相适应。目前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条块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与形成灵敏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不适应。

二、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途径

1、 健全社会管理机构,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建设

健全社会管理机构,既要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也要完善社会管理的机构。这就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成立领导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社会管理机构,研究提出工作规划、政策和措施,承担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指导、协调、督查和管理工作。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建设,旨在在变目前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的现状。

2、健全协调利益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健全协调利益机制,既要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以构建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为抓

手,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回应民诉,化解民怨,保障民安,惠及民利,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政府应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方法,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阶段,形成排查调处、合理化解、督察督办、责任追究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政府要拓宽、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推行领导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信访、调解、综治等服务窗口和办公室,加强干部和群众的联系;重视社会舆情的汇集和分析,形成社情民意调研反馈机制,创设群众平等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化平台。

3、穿心社会服务体制,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创新社会服务体制,及政府承担其更多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关注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人人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专业化,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普遍需求。更加注重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辅助关爱弱势群体、困难人群,让底层群众享受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与公共自愿。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哦年各国政府生产功能的转

移、行政授权和契约外包、购买服务等多种新式,逐步从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向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比重,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乃至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利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基本和社会力量投资公共服务业,鼓励各类单位之间开展公平竞争。

4、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坚持社会管理的群众路线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就是要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目标,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培育和促进包括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服务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依法监管社会组织活动,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坚持社会管理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利益诉求,扩大群众的决策参与,并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社会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政策与制度在执行中发生偏差和变形。

党校调研报告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二篇

《大学生看大学生党员》调研报告

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诸多影响。近年来,以大学生为主的受高等教育的党员同志更是在国家发展中贡献出巨大力量。大学生党员同志在学校中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大学生群众,群众思想也反映了他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期望。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看大学生党员”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在大学一、二年级中抽查100人(实到95人)开展问卷调查,所有回收的95份问卷均有效,并在全面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关于现代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

根据我们在高校中问卷调查,下面是涉及到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及统计答案:

(1)对共产党的了解

A、比较了解 28% B、了解一点53% C、不了解19%

多拉拢同学,多接近老师,就可以入党,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投机心理递交了入党申请。此类学生对待申请入党的问题往往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他们争取入党的行为往往有始无终。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学往往都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

◆服务群众型

服务他人,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

2、现在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宏观背景。在当前,党内腐败现象导致了党员群体形象局性受损,这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观体现着不同程度的政治偏好,在就业压力吃紧的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入党意识。良好的环境是行塑一个人成长成材和促成正确入党动机的强大背景,社会转型是当前我国的最大发展背景,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当前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在思想和内容上的时代性脱节:

在当前高校大规模扩招,积极寻求外延扩张、内涵发展之改制道路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现在:

(1) 由于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与申请入党学生规模的比例较为悬殊,党建工作者在入党程序上大多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但对入党后的再教育意识普遍弱化:存在着任务式、指标式的量化培养倾向。

(2) 理论学习时间较为充裕,特别注重形势与政策教育,但在教育方法上依然进行灌输式教育;同时,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党建工作者自身的信息汲取渠道和质量有时还不如教育考察对象来的丰富多元,从而降低了学生党员对教育联系人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3)集中教育较多,个别互动和深度教育较少,从而导致党建工作者一方面总体地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却鲜能适时、恰当和完整地收集到申请入党学生动机的具体波动和演讲情况,容易造成对学生党员评价上的以偏概全。

(4)高效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力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础的管理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学生党员和团员骨干天然的成为了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队伍的重要辅助力量。为了激发和强化学生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党建工作者又是在有意无意的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里,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的异化为队学生进行常识教育的激励手段,从而慢慢形成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

(5)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实现的反差是学生内心拓积着强烈的矛盾空间;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落后和滞后脱节,造成学生蕴涵于入党动机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党员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

3、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呢?、

前辈已给出了结论:确定共产主义信念,这是它的核心;其实践则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面;至于,它的归宿则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极为重要的,而往往令人不解的是,许许多多党员干部在这一点上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值得我们后辈深刻反思和引以为戒的。

首先,要学习好理论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只要具有正确的理论武装,就会心明眼亮,保持头脑清醒,在复杂多变的事情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明辨方向,坚定立场。

其次,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加强思想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组织纪律修养,要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加强科学修养,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再次,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各点,我们觉得我们应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共产党员的光荣义务,承担誓词所规定的政治素质,做一个“永不叛党”的人民公仆,早日从心灵、思想、行动上入党,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荣集体的一员。

二、关于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问题

下面是涉及到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问题及统计答案:

4一般来说,你身边大学生党员成绩如何

A很优秀 B优秀 C一般 D差

5大学生党员对集体活动参与度

A很优秀 B优秀 C一般 D差

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更应体现于集体活动的参与中;具体是什么集体活动;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如何体现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6大学生党员善于帮助他人

A很优秀 B优秀 C一般 D差

下面的是开放性题目:

7您个人认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所得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工作认真负责,处事能力强,进取心强

◇乐于助人,奉献社会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习上个人品行上起到带头作用

◇思想作风优良,觉悟高,积极带动他人向党组织靠拢

◇见义勇为不畏权贵维护正义保家卫国

◇生活艰苦朴素

◇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及提出了相关方面的意见:

1、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1)、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对党的认识模糊不清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不多,不了解党的章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更少,很多的大学生党员主观上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于平时的政治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它枯燥无味。不能深入认识自己在预备期内或者成为正式党员后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素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做了形式上的演讲,主题不深刻。对为什么入党,怎样入党,对党的性质、理想、宗旨的认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2)、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存在多元性及复杂性,党员考察发展难度加大

市场经济在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也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投机性、功利性、虚荣性和从众性,呈现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多元化倾向相结合的复杂特点。而真正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入党动力源泉的较少,很多情况下成为了一种口号和形式。

(3)、党性修养不够

党性指一个政党的属性,是阶级利益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衡量党员阶级觉悟高低和立场是否坚定的准绳。有的学生把入党仅仅当作一件光荣的事情,入党后又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缺乏理论修养;在学习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有些大学生党员好大喜功,喜欢轰轰烈烈搞活动;不愿埋头做事;不乐意做琐碎细致的工作。这说明他们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党的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还不能很好的处理荣誉和责任、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在入党动机上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上,既不敢于也不善于从党性原则高度去反省和鞭策自己。

(4)模范作用不突出 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不明显。

A.学生党员缺乏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不深入不全面;

B.学习表率作用不突出,少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自觉得已是一名中共党员,放松了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学习上,成绩下降,甚至出现成绩排名在班级和专业倒数及科目补考现象;在遵守校规校纪上,个别学生党员经常有旷课、迟到、早退、抽烟、酗酒行为;服务意识上,部分学生党员和普通的学生干部在为班级同学和老师服务相比,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个别学生党员心里存在为同学服务是班级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我想法;

C.党员标准模糊,与身份不符。目前很多学生党员他们既是班级干部,干部,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较好的处理又是院系甚至校学生会。

(5)、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普遍深入同学当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不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

由于大学生党员大部分是主要的班级干部或学生会干部,他们不能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在班级推优工作中做不到充分的公开、公平、公正,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感觉和感情用事。

(6)、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上注重形式,忽略内容

由于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缺乏完善的发展标准,出现了注重形式、忽略内容的现象。

第一,注重考察学习成绩,忽略政治思想素质。

第二,注重发展经验忽略政治觉悟和信仰;注重学生干部忽略学生群众。

第三,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

第四,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第五,容易忽视大学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

第六,容易忽视大学生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的培养。

2、关于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建设的几点意见

★把握入党动机,把关心班集体、同学学习生活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标准

高校在接收一个学生入党时要听其言,观其行。一方面要看其平时的各种表现,仔细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看其是否主动和真诚地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是否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贯穿其中。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加强发挥

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党员本身的声望,关系到党支部建设,关系到党建工作的成效,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把学生党员置身于群众的监督和自我的约束之下,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各院、系的党员示范寝室以及学生宿舍党员责任区,让党员在学生中亮出自己的风采,使广大同学和老师知道谁是学生党员,既在学生中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形象,也时刻提醒学生党员自身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加强制度建设

接收学生入党不仅要在党内充分讨论,而且要广泛听取学生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实现学生党员选拔“透明化”,严格履行入党程序。

★应建立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要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党内成员采取谈心、学习、沟通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全校形成健康向上的民主氛围。学生党员管理要规范化,党内生活要制度化,服务群众应长期化,发挥作用要具体化。

★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立系统的培养教育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发展工作的关键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发挥党组织对学生的思想启蒙作用。通过各种组织和培训让新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激发入党热情,从而形成比较壮大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2)在高校内建设由学校党组织—院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共同构成的入党积极分子三级培训体系。学生党支部学习由院系党总支负责指导,学校党校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组织。三个层次的培训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注重党员的后续教育,建立再教育、再培养、再锻炼的结构模式,把教育贯穿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始终

对己经入党的学生,开展后续教育。(1)让学生党员担任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工作,让他们经常找积极分子谈话,了解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2)在学生宿舍建立学生党员示范寝室,在所有有党员的宿舍贴上党员的姓名。一是让所有学生对他们进行监督,二是激起党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宿舍管理和建设。 ★提高大学生党员分析事物的能力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但要使大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大学生会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客观的辨别是非。

★充分利用网络,开拓信息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天地

党校小结 调研报告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三篇

党校调研报告

——党校积极分子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 主要负责人:

一. 调研背景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正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其结果必定导致信息多元化与便捷化的实现。对于现代化大背景下的大学生,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部分可能来自与信息网络,主要原因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然而查阅实物资料与文献记载的方式依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如真实性与可考性。另外,对采访与交流这种从第三人角度获取信息的方式仍然被广泛运用。党校积极分子们在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上一定程度的反应了他们对所获信息的特征的选择与要求,因此也可折射出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上对事物选择与要求的标准,侧面体现出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党校积极分子的调研结果及上分析每种渠道的优劣,并为他们今后的信息收集做出正确良好的指导。其中,我们又特别特调查了积极分子们利用网络的具体方式与途径,并从中总结出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分析积极分子们利用这些途径的原因,给出正确指引。

二. 调研对象

此次党校调研信息采取方式为两种。一.设计调查问卷,并随机发放到同学手中填写与选择。二.利用公共邮箱收发调查问卷,最

后统计调研信息(调研对象主要为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三. 调研结果及现状描述与分析

1. 党校积极分子获取信息的渠道

图中所示:80%选择网络;16%选择查阅书籍文献;4%选择采访询问的方式。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积极分子选择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总结出的原因如下:

(1),获取方式便捷

(2),时效性强,获取信息及时

(3),易于操作,言论自由性高

相比之下,较少部分的人选择传统的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而只有极少的4%的积极分子会选择采访询问的方式。

这一结果反映出网络接触已成为积极分子日常生活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随着网络的许多优于传统方式的优点,其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与日俱增,党校积极分子自然也需要这一方式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网络秩序的管

理与维护,保证网络信息真正的准确性,时效性与丰富性。

2. 网络获取信息的具体途径

图中所示:33%使用论坛:49%使用即时聊天工具和微博;18%利用公共新闻网

由调查结果可见,论坛成为了积极分子在网络中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其原因主要为论坛言论的自由性,和人们使用的高频性;即时聊天工具则是彼此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而浏览公共新闻网则相对较少。这要求我们要多加强自己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可人云亦云,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大家多浏览公共的新闻网,如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四篇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关于党校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简介:刘飞(1972-)女,辽宁黑山人,研究方向:党建。

摘要:党校是党委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党员和

领导干部的重要基地。为了能够让基层党校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

想从几个方面来对基层党校党建工作做以分析,提出些意见和建

议,为如何进一步的发挥好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提出点自己的想法。

让党校的建设工作能够更好更顺利的开展下去,为服务大局和经济

建设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党校;党建;建议;中国共产党

最近,全国上下都掀起来学习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对党建和党员

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二五”计划完成后,我们又制定了新的

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目标。新的目标的制定对我们党员也提出了新

的要求,也对我们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对新

的形式和新的任务的时候,基层党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自己的工作重心。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基层党校建设工作的现状分析

本人根据所在的党校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基层党校当中教员的教学素质有待提高。这个问题是比较

突出的,有些教员忙于一些行政性工作但是去忽略了进一步的加深

去学习。还有由于本身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料的更新速度,学习资

中央党校“滨州现象”调研报告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五篇

实现经济落后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滨州现象”及其启示

( 中央党校调研组 )

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山东省滨州市,历史上曾是山东省传统的经济落后地区之一。但近五年来,滨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制度创新,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到2006年,滨州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山东省前三位,经济总量已经由过去位居山东省第三方阵跨入了第二方阵,基本告别欠发达。

滨州的发展,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解放思想入手,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以经济又好又快协调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系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是经济落后地区改革发展中的典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中值得关注的独特现象。

探究滨州发展中的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揭示其发展的奥秘,对于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滨州的区位和自然禀赋

山东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

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1950年建惠民专区,几经沿革,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撤地设市。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3万人。

从区位上看,滨州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是济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京津塘经济圈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津汕高速大高至鲁冀界段、威乌高速辛庄子至邓王段、滨德高速、黄大铁路滨州段、黄河公铁两用桥、中国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滨州万吨级港口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现有土地94.5万公顷,其中已开发的耕地46.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自2003年底开始的以防潮堤为屏障的“北带”开发扎实推进,新增土地63万亩。黄河贯穿东西,淡水资源充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已开发15种。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海岸线长240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

(二)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06年,滨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29.02亿元,是2001年的2.71倍;人均GDP达22273元,是2001年的2.63倍,由2002年居山东省第1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7位;全市农业实现总产值180.33 亿元,工业实现增加值443.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17.0亿元;

完成财政总收入9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12亿元,增幅高居山东省第三。

五年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呈现出四大特点。

1、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2006年,滨州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01.2亿元,增长20.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8%。民营经济实交税金47.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56.5%。

2、三次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协调发展。

滨州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内在的结构,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由2002年的18.54:50.62:30.84调整为2006年的11.7:62.1:26.2,第二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出山东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由2002年的50.2%,提高到2006年的61.4%。第三产业增速比2002年提高了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5%。

3、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滨州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2002年到2006年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190.41%,年均达到17.5%。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滨州的社会事业也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进步。就教育而言,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在校学生数,2006年是2002年的3.3倍,达到38978人;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2006

年在校生数比2002年增加22.6%,达到33420人;“普九继续发展”。就卫生医疗而言,医疗服务体系结构不断合理,病床数由2002年的7615张增加到2006年的8204张;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村卫生室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方面,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06年全市城市低保2.65万人,发放低保金2448万元;农村低保2.66万人,发放低保金960万元,覆盖面从人数上看,比2002年提高了近30%。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与2002年比较,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了0.42个百分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6元,比2002年增加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0元,比2002年增加63%,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4、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相统一。

环保是社会发展的长期、基础性保证,滨州在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到2006年底,滨州绿化覆盖面积达3815公顷,农村人均绿地4亩;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总之,滨州最近五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无论从单纯的增长速度,还是从增长的质量上看,都是一个跨越,一个腾飞,实现了发展中的崛起。【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二、滨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基本做法【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滨州作为一个经济落后地区,能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系统九州”的发展思路;得益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化各项改革;得益

于立足本地实际,坚持工业立市,打造十大产业链;得益于坚持生态发展,打造全新城市架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解放思想,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系统九州的发展思路

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对原有的发展思路进行反思,不断扬弃,构建新发展模式的过程。滨州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过程。自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滨州相继开展了“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等五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2003年,滨州在全省率先开展“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大讨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滨州、怎样建设现代滨州”,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满、难、怕、懒、空、散”六个方面的思想观念问题。

2004年,滨州又开展了“解放思想抢机遇,破‘空’排‘难’快发展”大讨论,重点解决市直部门和乡镇“难”和“空”两大突出问题,立足高起点、超常规的发展定位,面对各地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激烈竞争态势,要求各级从感觉不错中解放出来、从一峰挡群山中解放出来、从一俊遮百丑中解放出来,在破“空”排“难”中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2005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机遇,争创群众满意工程,锁定赶超跨越不动摇,努力实现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境界标准的大提高、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干劲作风的大改变“四个目标”。结合市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滨州进行执行力的思想解放大讨论,结

2016党校学习思想汇报格式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六篇

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上周我有幸参加了省直工委党校举办的21上半年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班!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让我对党组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让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通过参加这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必须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在学习中,段亚琳校长讲了这么一句话组织上入党一下子,思想上入党一辈子,当时会上很多同学都笑了。我回来结合党章认真想了想,觉得其中涉及的是入党动机的问题。我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名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阶级性质的深刻内涵,领会了将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地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业绩,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作为拥有75万党员的执政党,作为中国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自然是广大青年同志趋之若鹜、竞相加入的组织,包括我自己。但是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目的动机是什么?或许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记得自己在进入单位工作不久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次在聚会中有人就调侃:现在入党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搞个政治筹码,以后升官发财。虽然我不认同,但确实还是有点迷茫。通过这些年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对入党要求的认识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创造入党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像在大海航行的船只没有了航标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即使侥幸入了党,最终也可能会在政治上、工作中犯错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主动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周围的同事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因此而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同时,也真正认识到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作为入党的唯一动机,才能在入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近,越走越快,越走越好,才能真正领悟和实践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第二、必须坚持先进性教育,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化。无论是在艰苦卓越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党的英明领导和决策的结果,也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领导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同时清醒地看到,党内也出现了许多令人痛惜的腐败现象。有的党员放松了理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思想退化变质,政治观念淡薄,对共产主义的前途命运信心不足,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的党员干部经受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被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所俘虏,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讲实惠不要主义,甚至完全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的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纪律背道而驰,只讲主观意愿,不讲党的组织纪律,不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有的党员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欺上瞒下;有的党员甚至丢掉了我党的优良传统,把三大作风改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大搞权钱交易,谋取非法利益,做出违反党纪国法的事。腐败不仅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执政地位。所以我认为党员的先进性是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一致的,只有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特别是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先进性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因此坚持先进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绝对不能松懈,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在思想上和党建理论、知识修养等方面与党员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党校学习,让我获益良多,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更加明确了自己日后在争取入党道路上的努力方向和方法。回到单位后,我会不断向老党员学习,按照党章之规定来要求,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一个真正党员应做到的事,决不给组织丢脸,我也希望组织不断教导、帮助我,使我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思想汇报写作格式参考

⑴标题。居中写思想汇报。

⑵称谓。即汇报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⑶正文。写思想汇报,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情况。具体内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对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有所收获,便可以通过思想汇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思想认识上新的提高及存在的认识不清的问题向党组织说明;如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什么看法,可以在思想汇报中表明自己的态度,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参加了重要的活动或学习了某些重要文章,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写给党组织;如果遇到国内外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则要通过学习提高对事件本质估认识,旗帜鲜明地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产生矛盾的问题,可以把自己有哪些想法,如何对待和处理的情况向党组织汇报;为了使党组织对自己最近的思想情况有所了解,就要把自己的思想状况,有了哪些进步,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提高的打算写清楚,等等。

⑷结尾。思想汇报的结尾可写上自己对党组织的请求和希望。一般用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或希望党组织加强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等作为结束语。

落款

在思想汇报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汇报日期。一般居右书写汇报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2016十七年前关于党校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七篇

8

十七年前关于党校建设的调研报告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尽快实现规模办学

——对湖南省部分地县级党校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干部教育是搞好党的建设,尤其是搞好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一环。党校是干部教育的主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地县级党校的现状如何?发展党校教育的出路何在?带着这两个问题,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十日,笔者跟从部、处领导调查了益阳、常德、怀化、湘西四所地级党校,以及上述地区的十三所县级党校(益阳四所,其余均为三所)。

一、县级党校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我们看了十三所县级党校的校园和学习、生活设施,听取了党校领导和组织部领导的情况介绍,总的印象是县级党校“先天严重不足,后天营养不良”。

1、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十三所党校的校舍许多是“五七”干校遗留下来的旧房屋。“五七”干校学员“自力更生”出来的房子十分简陋,室内装修根本谈不上,甚至连防风、遮雨和采光的条件也很差。这些房屋建筑时十分粗糙,再加之年久失修,现在基本上都成了危房,急需翻修和改建,但当前财政困难,财政拔款连工资都保不住,更不要奢谈建设,只好听之任之。

十三所党校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差。一是位置偏僻,交通通讯不便;二是宿舍拥挤,被套蚊帐破旧(许多是文*革期间或稍后添制的);三是设施落后,卫生状况堪忧;四是文娱体育工具和场地少,精神生活贫乏。

2、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设备极其缺乏。

十三所党校,教师人数多在十人以下,最多的也只有十二人(而总人数却有三十个上下),大致相当于一所初级小学,从人数上来说力量就很单薄。现有的教师,年龄一般偏大,原因是党校缺乏活力,年轻人进的少、出的多。年龄偏大往往知识陈旧。老教师年复一年地讲授“老五门”的内容,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学习新知识,沉下去了解变化了的客观世界,讲的政治理论课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乏味,与学员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很不合理,很不适应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教育的要求。现有教师真正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经济知识的几乎没有,即使送出去培训一年半载,也很难有什么好的效果。教师队伍力量如此薄弱,实在难以担当教育全县(市、区)干部的重任。

十三所党校的教学设备十分缺乏,不要说电化教学设备,就连图书资料也极少,藏书量多的只有一万册上下,少的只有四、五千册,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仅仅是拿来凑数的过时政治书籍。

客观地讲,由于长期以来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因为党校人员经费太多,再加之财政确实困难),这些县级党校是不具备起码的办学条件的。

3、党校教学效果不佳,调训干部十分困难。

当前各地普遍存在调训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党校教学效果不佳,学员们学无所获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师缺乏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年年“老五门”,年年“炒现饭”,学员自然厌烦。党校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实行了教学改革,开了许多关于市场经济、领导艺术、特区改革等方面的讲座。但是,由没有学过经济的人来教市场经济,没有当过领导的人来讲领导艺术,没有去过特区的人来谈特区改革,实在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学员们起初还有新鲜感,但很快就提不起兴致,学习积极性一次更比一次低。干部们对于调训,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最后没有办法进来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且还要找些借口逃学逃课。干训工作报表上有数字,实际上没效果,形成隐性浪费。

4、办班很少到训率低,县级党校作用有限。

前些年,各地都有大批“两下”干部(全省“两下”干部人数占干部总数的17%)需要培训,县级党校在提高干部队伍文化水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在这一任务完成以后,各校普遍感到生源枯竭,再加之县级党校存在上述种种困难,目前办班很少,而且到训率偏低。今年上半年,十三所学校所办主体班次一般为一至二期,个别学校一期未办;学制一般为两至三个月,相当一部分只有半个月左右(据省委党校不完全统计,桃江等五所党校只办了一期学制半个月以内的短训班,花垣等七所党校一期班未办)。学员到训率多在百分之七十上下,少数学校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平心而论,县级党校限于其客观和主观的条件,调不进,留不住,教不好,在当前和今后的干部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与党和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相比是很不相称的。

当然,十三所县级党校今年上半年的培训人数,校均达到了610人,似乎不能说办班很少,但其中大部分是培训时间很短(一般一个星期左右)的团干班、妇干班、村支书班、新上岗干部班、建党积极分子班等等。这些班次其实是因为党校无班可办才想出来要办或揽过来硬办的,大概也应该算是“乱办班”。

二、地级党校形势较好,后劲不足。

与县级党校比较,四所地级党校的形势是比较令人乐观的。学校各方面都有一些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在好的形势后面也还存在着不少隐忧。

1、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办学条件尚需改善。

四所地级党校,教学楼、办公楼、学员楼、教工楼、食堂、澡堂等设施一应俱全,房子质量比较高,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员学得舒心,教师教得愉快。学校设施比较齐备,但总的容量并不大,与“大专体制”尚不相称。学校办学条件还不理想,电化教学设备较少,图书藏量不多,报刊资料不齐,文娱体育设施不足。

2、教师队伍较为强大,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四所学校,教师人数都在三十名上下,不算多,但已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整体实力。教师质量较高,老中青结合较好,但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学员之间已经产生了反差,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地级党校学员层次较高,大多既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教师在理论上的优势越来越小,在实践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提高地级党校师资水平是当务之急。

3、培训任务严重不足,计外办班五花八门。

据省委党校统计,今年上半年十四个地州市党校和省直党校共办主体班54期 ,2465人,校均164人;部门班38期 ,3129人,校均208人。这些班的学制一般为两个月(最短的只办了七天)。半年时间培训这么一点点人,学校显然没有吃饱。地级财政对党校的拨款一般仅能保住工资,党校办班少,经济上就更加捉襟见肘。怎么办?穷则思变,各校都兴起了计外办班热(据省委党校调查,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委党校办计外班17期 ,1700多人;邵阳市委党校办计外班15期,2600多人,大大超过计内班人数)。上面所提的部门班是比较正规的计外班,是对各部门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还有许多计外班就是五花八让了,什么“家电维修班”啦,“缝纫技术班”啦,等等。说穿了,社会效益只是伴生的客观结果,经济效益才是追求的真正目的。这些计外办班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和必要限制,最终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党校姓“党”就会成为问题。

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地级党校规模办学。

目前县级党校所处的困境不是一年两年造成的,按照常规思路,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摆脱的。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呢?我们不妨大胆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县级党校是不是非设不可呢?取消县级党校是不是必然削弱干部教育工作呢?通过这次调查和全面审慎的研究,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就全局而言,从长远来看,取消县级党校是有利于发展干部教育工作的(当然,笔者所谓“取消”,并不是说要“一刀切”,应该区别情况,有先有后。对于个别确实办得好的,完全可以让它继续办下去)。

1、县级党校的培训任务,地级党校完全有能力承担。

党校是党的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办好领导干部进修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这两种主体班次。至于其它业务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不是党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那些只办几天的短期培训也用不着到党校来,比如村支书班,完全可以由乡镇以开会和报告的形式解决。如前所述,县级党校主体班次都不多,地级党校完全可以承担全地区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的任务(而且实践证明,乡镇和科局级干部由地级党校调训,较之由县级党校调训,到训率要高得多)。以下辖县(市)最多的怀化地区为例,全地区从90年下半年至93年上半年,三年中共办主体班次106期 ,培训干部4500人,年均办班35期,培训干部1500人。以目前怀化地委党校的规模,基本上能够承受。而且从长远来看,根据机构改革的要求,干部人数(尤其是领导干部人数)会大大减少;按照规模办学的设想,党校容量会逐步扩大;所以地级党校不会长期满负荷运转,今后会有余力办许多其它形式的班次。再说,地级党校吃饱以后,还可将部分县处级干部送省委党校培训,缓解省委党校的生源困难。

2、取消县级党校,阻力不大切实可行。

县级党校经济困难,教职工待遇普遍较差。许多教职工认为县级党校“无权、无钱、无地位”,人心思动。校领导为改善条件,稳定人心,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一些动作。比如常德市鼎城区委党校26名教职工只留8人负责日常工作,其他则去办工厂和公司;石门县委党校通过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创收;保靖县委党校则办起了附属中学。由此可见,县级党校教职员工对身处的困境是清楚的,对改革的举措是欢迎的。与其让县级党校像现在这样徒有虚名,“自我取消”;不如乘机构改革的东风,取掉党校这块牌子,利用现有的房地产和人员,名正言顺地办普高、办职高、办工厂、办公司。

3、取消县级党校,有利于地级党校的发展。

取消县级党校后,确实优秀的教师可以充实地级党校的师资队伍。地级党校的教师队伍得到扩充以后,就可以逐步实现教学、科研、实践三套人马定期轮换,从而保证教师能够投身到实践中去,全面深入地了解纷繁复杂、变化不居的客观世界,再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跃进到理性认识,然后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就会实现以实践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极大地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取消县级党校后,原有财政拨款应全部转为干部教育经费,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掌握。地级党校实行培训收费制,解决当前的经费困难,并积累一定的发展基金,以较快的速度扩大学校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省财政支持地县级党校建设的专款也可以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一把沙子不起浪,一石击起千层浪”,一年只扶持一两所地级党校,才能真正见到效果。县级党校的教学设备,比如图书资料,可以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地级党校,这也是地级党校上规模的一条途径。

4、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有利于干部教育工作的发展。

当前党校调训难,原因很多,但有一条许多人并没有看到,或者是看到了却不敢说,那就是现在许多党校实在办得太窝囊,党校学习不能给人带来光荣感、自豪感。党校是培养党的中坚和骨干的地方,理应办得堂堂皇皇、八面威风。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以后,就会真正像一所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高等学府,让人羡慕,使人敬仰,调训难的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了。

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形成规模优势,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学习环境大大改善,生活条件大大优化,培训质量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都上一个新的台阶,党校的形像就会有巨大的改观,党校对干部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强化,干部对党校将无限向往,学习积极性将空前高涨,党校和干部教育工作的春天又将来临!

5、地级党校实现规模办学,有利于今后兼办行政学校。

机构改革三年完成,到一九九五年以后将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培训。”(《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对公务员培训是高度重视、严格要求的。地级党校只有尽快实现规模办学,具备了一支全面而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办学条件,才能担负起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8

2015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八篇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一)

为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开展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活动打好基础。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概况

党委下辖有XX个党党支部,共有党员XXX人,预备党员XX人。通过调查,我们对全乡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XX个,占总数的XX%;较好的XX个,占总数的XX%;一般的XX个,占总数的XX%;软弱涣散的党支部XX个,占总数的XX%,总体较好,略有问题。【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几年来,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委组织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乡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乡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领域。乡党委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不断更新党的基层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组织建设理念,注重研究各类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做到各有侧重、分类指导。二是更新党员价值理念,通过给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党员意识,拓展党员参与社会工作的领域,使党员的价值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得到体现。三是整合党建资源的理念,充分熟悉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增强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对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运用。

3、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我乡把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从教育培入训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的素质,不断增强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

4、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乡党委坚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为根本,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目标治理制度、党员教育治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村务和政务公开、民主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5、实行乡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驻村领导通过帮助所驻的村建班子、强队伍、订制度、抓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全乡XX名正、副科级干部抽调XX人每人驻一个村,制定措施,解决问题。乡党委实行定期调查汇报检查制度,对指导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并及时总结不足,研究下步改进措施,真正把乡领导挂钩负责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近几年来,乡党委按照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平衡,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总的来讲,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党员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党员意识有所退化,只顾个人小家庭,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管不问。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生气活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这部分党员流动性强,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不利的局面。还有部分党支部班子不团结,尤其是个别村两委班子严重不协调,各唱各的调,甚至互相拆台,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3、部分基层组织班子事业心不强、责任目标不明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事业心不强,素质能力较差,加上责任目标不明,没有树立起干好党的事业、做好群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不思进取,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干一番事业的精神,导致班子弱化、工作散漫,上边政策不清、下边情况不明,“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更无从谈起,党员群众对其很不满足。

4、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实效性。有的党支部不能把上级布置的党建工作任务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及有利条件,反而当成工作负担。把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心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学习深度不够;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变成了业务工作会,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厉性,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过问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通过调查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尽适应。

2、部分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3、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

4、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

5、个别村干部更换频繁,财务交接不清。

四、对策和措施

(一)健全组织,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好基础。要真正做到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坚强有力,覆盖到基层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花大力气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工作,属于支部班子或负责人缺乏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要及时调整;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治理工作,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流动党员教育治理工作,使流动党员的教育治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我将结合“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增强广大党员的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探索出一条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三)选派机关干部回村任职,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乡党委从实际出发,从机关选派优秀同志到村任职,一方面解决这部分村选人难的问题,充实后进村班子;另一方面使这些年轻党员干部自身得到锻炼。选准配好村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支部带头人。乡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基层党组织状况,摸清实底,组织了专门工作班子,尽职到位抓基层班子建设。大力从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明确任期目标,以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来强班子,带队伍。实行一个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一个示范基地,提高党员干部对我乡发展的领导带头作用。

(四)认真抓好后进村财务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建章立制,切实把村级财务治理好。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提高透明度,让人民群众了解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支持基层组织工作,促使基层组织工作,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把锦星乡建设成农业兴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新农村。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二)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为此,我镇党委立足镇情,以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为目标,本着“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探索性工作抓创新”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形成“以创新助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基层党建工作现状

党建工作只有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并推进整个大局前进,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此,镇党委主动将党建工作与促进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注重在基层、在一线、在全镇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党员队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基础工作

我镇共有35个行政村,下设4个党总支,49个支部,共有党员948名,其中农村党员864名。近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把抓班子、带队伍摆在基层党建工作首位,并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带动全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中之重,按照“抓阵地强制度、抓两头带中间、抓创新促发展”的思路,重点在阵地与制度建设、典型村创建、中间村提升、后进村转化以及镇域经济协调发展、村级干部队伍管理上下功夫。全镇基层组织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开展。

(一)抓阵地强制度

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镇党委始终坚持以“抓基层、强基础,以阵地建设带动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以“两室”建设的标准化为重点,按照整齐划一、功能合理的要求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统一配置,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场所建设。在硬件建设上,确保了每个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达到“三室两栏四有”标准,即党员活动室、党组织办公室、党员电教室、村务公开栏和室外宣传栏,党员电教设备、桌椅、档案柜等。在软件建设上,室内统一悬挂党旗,统一将“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民主生活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规章制度和党组织结构示意图、“五好”党支部标准等内容上墙,统一印制各种表、卡、册、簿,提升了全镇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的整体面貌。此外,还做到了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好村两室阵地,广泛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搭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

同时,为强化党委的统领功能,实现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抓不懈,镇党委着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建立人才支持制度。积极组织全镇农村党员集中进行学习,并选派先进党员代表、致富能手外出参观学习发展经验,提高带富能力。同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在农村广大党员群众中间,树立“立足岗位比作为,创先争优我争先”的争创意识。根据广大党员群众的各自特长,在党员中建立志愿服务小组,针对农业技术、法律法规、文化宣传等方面提供无偿服务,并注重在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压实担子,引导优秀青年在本村或者本镇范围内干事创业、献计献策,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步伐。二是强化民主建设,完善村级事务公开制度。在党务公开方面,将党务公开的内容分为“党组织自身建设”、“党组织履行职责”和“经常性党务工作”三个方面,使公开内容与本村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招商引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切实解决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在村务公开方面,规范民主理财,严格落实农村“三资”管理的相关规定。并积极推进“村民点题公开村务”制度,做到凡村民关注的、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让村民及时了解、全面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等情况。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建立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度。通过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干部牢固树立带头廉洁奉公、带头为民服务理念,从根本上保持农村干部的先进性。并通过落实村干部年初计划、年终述职制度,细化对村干部的星级管理,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对村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

(二)抓两头带中间

近年来,镇党委始终以全面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双带”能力为目标,在原有党建示范点的基础上,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的思路,坚持每年将抓党建示范点建设和抓党建后进村整治结合起来,合力推动中间村发展。前期,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全镇35个行政村,以基层党建工作为衡量标准,确定了“好”、“中上”、“中游”、“中下”和“差”五个等次,其中“好”的村有5个,“中上”的村有10个,“中游”的村有12个,“中下”的村有5个,“差”的村有3个,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4.3%、28.6%、34.2%、14.3%和8.6%。

近年来,我镇精心打造基层党建先进村。主要特点包括:村庄经济可持续发展、村两委成员凝心聚力、村内惠民公共基础设施及“两室”阵地建设到位、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等等。并先后培育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建村、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村沟渠寨村、市级传播传统文化示范村圣水庄村等一批不同类型的典型村庄,选树了5个红旗党支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次。

后进村的突出症结主要表现在“散乱缺穷”四个字上:“散”主要是指班子散。个别村的领导班子不够团结,遇事不能互相补台,内耗较为严重。在工作中有时存在步调不统一的现象,形不成一个合力,群众威信有明显下降趋势,导致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乱”指村务管理不够规范。个别村在落实村务管理流程要求时,自律意识较差,缺乏大局观念,有“自我做主”、“违规办事”的现象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规范化建设。“缺”指人才缺。一些后进村因长期不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干部出现断档,有的村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认识不够,对村里的优秀积极分子没有很好的重视和培养,导致人才外流情况比较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俗称“三八、六一部队”。村里的“能人”则往往忙于个人务工经商,跑出去闯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里的发展。“穷”指经济落后,集体经济簿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导致了“两室”建设、阵地建设简陋、滞后,党的组织活动开展不利的现象存在。村容村貌差,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也就无从谈起。

上述四点虽是个别现象,但我镇也将其转化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今年,先后确定了疙瘩岭、高建庄、丁武寨、冯任庄四个后进村,着力对四村的饮水、道路、农田灌溉、两室建设方面进行改造,迈出后进村改进提升的第一步。目前,四村已经分别形成了发展、规划、转型的工作思路。其中,疙瘩岭已经投入10万元对饮水和农田灌溉设施进行改造;高建庄村也投入60万元对村民中心两室进行新建、装修并新添置了休闲健身器材等。通过推行“先进带后进、合力推中间、先进创经验、后进变先进”的党建工作模式,为后进村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方向,有力的促进了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均衡发展。

(三)抓创新促发展

党的十八大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来抓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快全镇积极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镇在创新农村党建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群众工作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农村群众工作站,最大范围倾听群众呼声,做到及时处理群众诉求,起到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大局的作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稳定保障,推动全镇各项工作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29亿元,同比增长5%。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年全镇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23.03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加值完成5.78亿元,同比增长14.6%;利润总额达到7794万元,同比增长11.8%;上缴税金3886万元,同比增长13.2%。三是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环境秩序,在镇南、北部,分别加强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和综合性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区建设,进一步延伸农业特色产业链,使乡村旅游产业与农业特色产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目前,全镇各种采摘园已发展到100余家,农家饭店、旅馆达到80余家。20**年至今,我镇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山海关大樱桃节暨乡村休闲旅游节,樱桃节期间每天接待旅客近万人,直接拉动农民收入增加,促进我镇大樱桃业快速发展,同时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收入增加。20**全镇经济总产值达到28.43亿元,同比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同比增长19.6%;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38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四)抓班子强队伍

在探索创新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镇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选好“领头雁”、配强“指挥部”,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着力在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一是在选人用人上,抓住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观念新、开拓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实践中,我镇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提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能组织和带领群众致富,愿意扎根基层的优秀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同时着眼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使村干部队伍构成更趋于合理化、年轻化。并注重在实践中发现、推荐那些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书记、村主任,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在管理考核上,讲究方法。确立了以“五个好标准”和“农村干部考核奖惩办法”为依据,以“两考”(考察群众威信、考察工作实际)为重点,以“三评”(群众测评、党员讲评、党委考评)为手段的工作机制。对农村党支部及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考察,并建立健全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村干部优胜劣汰制度、激励约束制度以及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四项制度。同时进一步深化“一定三有”工作机制。结合农村干部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推行村书记、村主任“基础职务工资+绩效补贴”的结构补贴制度。保证村干部基本收入的同时,防止村干部“有待遇没压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出现。在具体工作中,根据村干部日常表现和工作实绩,为优秀的村干部提供外出培训学习、增长才干的机会,使农村干部不断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认真落实农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定期为退休的村干部安排体检。形成压力与动力并重、保障与激励并进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的目标。

同时,注重引导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投入全镇各项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上做到“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镇党政领导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及时对大学生村官入村后的工作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大学生村官明确下步努力方向。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尽快进入角色、找准定位。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定期工作汇报、集中培训等制度。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机关干部及一些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干部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传授农村工作方法、突发事件的解决办法、涉农政策法规以及实用农业技术等。使他们通过不断积累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三是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鼓励大学生村官通过亲身实践,展现风采、提高能力。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本村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工作,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为使他们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基层服务,镇党委结合每个阶段性的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全镇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做到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大学生村官成长。四是强化督查指导,促其履职尽职。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搞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五是强化考核激励,树立创先争优意识。推行大学生村官考核测评机制,大学生“村官”根据履职情况进行自评和总结,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争先、落实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励大学生村官争优进取意识。

二、中心工作及重点任务

镇党委始终将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近期工作重点是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新民居建设工作、大学生村官管理以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通过抓重点、中心工作推进基层党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紧贴活动主题,突出抓好“三个重点”。首先,是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通过集中学习、专业培训及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调研等形式,着力在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其次,是以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全力开展“五有五争做”活动(即:有明晰的发展思路、有规范的活动场所、有规模的集体经济、有可行的党员承诺、有健全的工作机制”;争做产业致富能人、争做科学理财好手、争做爱护环境标兵、争做弘扬正气先锋、争做团结和谐模范),着力培育一批“五好”、“五带头”的领头雁。第三,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化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查摆问题,强化措施,全面落实“村帮村”、“一帮一”、“党员联系困难户”等帮扶机制,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三个重点的集中推进,筑牢基层组织建设基石。二是围绕活动要求,全力创建“示范点”。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建责任落实到位、基层组织作用突出、科学发展成效显著”的创建目标,深化“基层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确立了以南片唐子寨村、中片圣水庄村、北片新建村为重点的3个村级示范点培育,为全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同时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先锋典型的多点打造、(

第三,在换届选举方面做到提高认识、提早谋划、分情况梳理。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是换届选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扬民主是换届选举顺利进行的前提、调查摸底工作是换届选举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换届选举前,对全镇各行政村分别进行调查摸底,村情总体比较稳定。全镇35个行政村,村“两委”班子成员188人,村“两委”班子中35周岁以下12人。目前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26人。书记、主任“一肩挑”7人。同时,通过考核及调研摸底,我们初步预判:全镇35个行政村中,民风正、村情较稳定且班子团结,大致不会产生较大波动,能够顺利进行正常选举的有25个村;换届中,可能出现激烈竞争、派系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选举正常进行的有10个村。

存在问题及不足

多年来,我镇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省、市、区的有关要求和新农村建设、富民强镇的总体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党员队伍结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全镇864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433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45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84%;高中文化程度党员13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2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1%。年龄结构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使培养农村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形势严峻。

2、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我镇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集体经济发展艰难。20**年,全镇3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3个,占66%,年收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村6个,占17%;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6个,占17%。部分村级组织的经济状况,不仅使村干部工作举步维艰,也导致了村干部的待遇难以有效保障,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

3、村“两室”出现年久破旧、电教设备不全的现象。近年来,由于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造成“两室”年久失修,党员活动场所破旧,并且大多数村“两室”没有防盗设施,目前有2个村(高建庄村、七东村)的远程教育设备丢失。

4、在换届选举中存在外出选民参选热情难调动的问题。部分外出农民对换届选举不大关心,大多数外出村民认为:“我一人不能决定选举结果”,导致参与办理“委托”人数不多。如何确保选举人数过半,如何保证外出选民依法进行委托投票成为村级选举出现的新问题。

5、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存在畏难情绪,顾虑较多,怕出事,怕得罪人,缺乏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锐气,改革的勇气和信心还不够足;少数干部虽有改革创新的热情,但改革创新的新思维、新方法、新举措不多,实效性不强。

6、村务规范运转受到体制机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就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基层组织中党支部成员全部为党员,在镇党委的统一管理下,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其党员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镇党委统一部署工作、认真抓好落实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村主任以及村两委成员中非党员的农村干部,由于身份相对“特殊”,加之现如今并没有针对非党员干部设立的约束体制,导致个别行政村出现“村书记易管、村主任难管”“党员干部易管、非党员干部难管”的现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例如在农村“三资”管理中,有时会出现,在镇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农村资产私自被租赁、转让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镇政府缺乏相关制约体制,对农村村务规范管理造成影响。

下步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村情镇况,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党组织设置以及科学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切实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按照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特别是在优秀的、有政治和经济头脑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要坚持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多组织党员参加学习,积极引导***员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的贴心人。

二是认真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要在正确认识乡情、村情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创办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服务实体。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实际的一村一品的产业化路子,通过资产、资源、土地参股的形式,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

三是加强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组织、监督和引导。在尊重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全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分两批进行。首先,在选举环境良好、村情比较稳定的常规村换届选举中,坚持“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原则,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实行村民代表推举、党员推荐、党员选举,使一批致富能人进入组织视野。其中,对于联村共建、组建党总支的情况,采取通过选举产生一名总支书记,联村各支部书记担任党总支委员的换届办法,保证选举顺利完成。其次,对于个别选举情况复杂、干扰因素相对较多的难点村,进行逐户走访,采用“因村制宜、逐个攻克”的原则,加强宣传及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警戒卡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保证宣传广度及质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顾全本村发展大局,充分认识换届选举的重要性,保证选举如期顺利进行。同时,严格选举程序,加大选举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不能亲自参加选举的村民,将对其村内亲属或联络人进行委托讲解,务必做到依法完成委托程序,依法行使选民权利。并按程序进行候选人的预选及正式选举工作,切实做好投票、监票、唱票和计票工作,当场公布选举结果,消除群众的戒心;及时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引导,消除隔阂。

四是着力提升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理清思路,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是理顺村级组织领导管理体制。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做到对村主任和非党员村干部的管理约束“有的放矢”,我们将引导村主任及非党员村干部在党支部的领导核心、监督下开展各项工作。并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系统、全面、规范的村干部问责制度,对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村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整体合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三资”管理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理顺办事程序,做到分类指导、抓好落实。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村(社区)基层党建是关键,村(社区)基层党建是党在村(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社区)党建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近期,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以期尽可能全面了解农村(社区)基础党建相关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共有基层党委×××个,党工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其中村党支部×××个,社区党支部×××个。党员×××名,其中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党员×××名,流动党员×××名,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名。近几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各级党组织能够围绕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较好地推进了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一)基层党建重落实,组织工作的领导力明显提升。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文件。以“三级联创”、“结二联五”活动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选派选聘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党建联系点制度。及时充实调整区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夯实队伍抓党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围绕发展选干部,着眼发展配班子,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尤其选好配强“一把手”。×××年,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干部的文化、年龄等结构得到改善,能力素质明显提高。村(社区)党组织普遍建立完善了村(社区)“两委”议事决策程序、党员议事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党组织党员服务承诺和联系群众、村(社区)务党务公开、村(社区)民自治章程和村(社区)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村(社区)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依托载体强基础,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开展承诺,服务群众。各级党组织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认真整改。认真开展帮扶承诺、上岗承诺、创建承诺等,务求实效。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工作落实。

(四)激发活力促保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内动力明显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扎实开展。突出各方联动,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突出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突出作用发挥,实现城乡互助共同发展。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简析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加强和改进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村(社区)的实际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村(社区)支部和党员能够在发展村(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是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村(社区)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无人办事”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但变化不大,有的还出现反复。从党组织功能定位上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和功能转换不到位,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农村党员年龄老知识老作用弱倾向明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农村党员缺乏活力、凝聚力、战斗力。部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得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村(社区)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当前,村(社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党员队伍中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一些党员素质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一些党员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一些党员品质不佳起了消极作用。这些都成为村(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

一是村(社区)人才储备不足,选择范围较小,人才难觅;同时村(社区)党员的老化现象、有文化的年青人长年外出务工经商,党支部找不到培养“苗子”,也严重影响了村(社区)人才的储备,致使村(社区)党员结构难以改善。

二是村(社区)干部没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性,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相对较少,没有认真严格按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党员的关爱,致使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降低,因而青年人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党组织也缺少发展新党员的动力。

三是村(社区)干部待遇相对较低、工作难度大,人才难留,虽然现在村(社区)支书、村(社区)主任的待遇超过了×××元,但比起在外经商、打工的来还是偏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许多有才能的年轻人不情愿入党,更不屑于当村(社区)干部,而宁可外出发展。

四是村(社区)干部选拔渠道不宽,整体素质提升缓慢。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社区)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老人、儿童,在这“空巢”现象笼罩下的村(社区),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

五是一些村(社区)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宗旨意识淡薄,创业精神差。谈起经济工作和中心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的建设无话可说,谈也谈不到点子上。有的党员宗旨意识逐渐淡化,思想素质逐渐退化,认为发挥党员作用政治上得不到好处,经济上得不到利益,有时还会吃亏,因此,不愿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村(社区)集体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有的在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社区)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社区)”。有些村(社区)组织没有集体经济,“无钱办事”的问题依然突出,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也严重影响了村(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要原因:

一是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观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领导能力在科学发展面前显得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发挥不了村(社区)干部的“领头雁”作用。

二是有的基层干部由于存在学习浮浅、心态浮躁、作风浮华、工作浮夸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导致出现了大局意识缺失、责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丧失、宗旨意识淡化、领导能力不强等不良倾向,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滋生出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有的村(社区)党组织主要成员不仅缺少应有的领导水平和能力,而且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本领,甚至有极少数党员变为群众的“尾巴”。工作方法简单陈旧,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四是缺乏资金支撑。村(社区)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等方面没有坚实的财力支撑而显得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社区)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四、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

(一)以加强班子建设为重点,在抓选配、建机制上狠下功夫。

一是创新村(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和完善基层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多渠道选人,注意从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能手中发现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风正、观念新、懂经营、善管理、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人选拔到班子中。重点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同时,继续做好选派、选聘到村(社区)任职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社区)班子。

二是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村(社区)党支部和村(社区)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村(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保障村(社区)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通过建立健全村(社区)“两委”成员岗位责任制度、村(社区)“两委”成员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村(社区)委员会定期向村(社区)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村(社区)务党务公开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工作,形成顺畅的工作体系。理顺村(社区)配套组织建设,把村(社区)委员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等组织建设好,重视党小组、村(社区)民小组和治保调解组织的建设,积极引导它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和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社区)组织建设在村(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整体合力。

四是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积极从农村(社区)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优秀务工人员、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坚持重素质、看发展,重能力、看主流,重作风、看公论,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适当给村(社区)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社区)后备干部的成长。

(二)以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在抓队伍、树形象上从高从严。

一是抓好发展党员进出口工作。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程序,认真落实“四项制度”,切实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重点抓好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备干部、妇女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基层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出现连续数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党章》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树立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市委党校海城区分校抓好培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充分发挥基层党员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基层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作用。对能人党员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参谋指导作用。

(三)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目标,在抓两头、带中间上增进活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创建“五个好”村、社区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导,立足实际,合理制定创建规划,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加强对“五个好”村、社区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二是培育推广先进典型。加大对现有典型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社区)一品一特色”,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健全完善争先创优、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推进后进村、贫困村整顿转化工作。建立整顿组织和目标方案,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把村(社区)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社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社区)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理顺村(社区)党支部和村(社区)委员会关系,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四)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根本,在抓发展、增后劲上筑牢基础。

一是推进“一村一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针对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有资源的地方要合理规划,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开支。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以增强村(社区)组织建设活力为导向,在抓领导、促规范上提高水平。

一要抓好村(社区)党支部阵地建设。继续抓好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逐步改善村(社区)办公条件。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努力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娱乐的场所,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场所,村(社区)依法治村(社区)、参与村(社区)活动的场所。通过增加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村(社区)容村(社区)貌,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提高村(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要加快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强指导,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

2015考察报告格式
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第九篇

第1篇:援建项目考察报告

2015年6月26至6月30日公司组织前往四川绵竹的孝德镇就江苏援建项目进行了考察。我们参观了新建的安居房、新建的小学校舍、年画村,“苏州水街”等相关设施,大家都感到新的孝德镇建设总体规划起点高,体现出苏州江南水乡的秀美风景,年画村周围还建了许多的门面房用来出租,是为以后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提供提供资金保障。在考察中,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现场咨询等形式,了解了四川绵竹安居房建设和规划设计情况,看到了他们物业管理的光明前景,探求了物业管理的宝贵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见闻

五天时间,我们重点考察了新建的安居房、新建的小学校舍、年画村,“苏州水街”等相关设施。在江苏省苏州市对口援建的孝德新镇,我们惊叹于苏州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速度建设的援建工作,见到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派江南小镇的秀丽风光。

(一)五角星——新镇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在考察中苏州援建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现场为我们讲解了新孝德镇总体规划:“新孝德新镇是个‘五角星’形状。在一个五角星的区域里,分布着富有苏州特色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等建筑。这个由苏州人设计的“五角星”也寄托了苏州人、孝德人对孝德这个地方共同的美好希望,真是一个绝妙的设计。同时苏州援建指挥部在四川灾区的援建工作中创造了因快而闻名的“苏州速度”,苏州人为灾区人在新址上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创造一个漂亮的孝德新镇,让灾区人看到了美好未来,孝德也是灾区重建中进展最快的新城镇。苏州的援建业绩令我们肃然起敬。我们看到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苏州的援建者就在孝德建起了如此漂亮的医院、学校、住宅区,我们觉得新的城镇、新的学校将是孝德人美好梦想的新起点。

(二)裂纹——碎片凝聚的“纪念柱”是向上的动力

在孝德学校的正门前,有两根设计得别出心裁的“纪念柱”,一根柱子上布满了裂纹,而那些裂纹是用地震后孝德学校旧址上遗留的碎瓦片拼成的,而另一根柱子的花纹则像是有脚印在一步一步往上走。两根柱子连成一体,一根代表过去一根代表未来。江苏援建者认为,将这样带有地震遗物的“纪念柱”树立在校门口,对人是种激励,是种提示,是战胜灾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之源。

(三)田园诗般的年画村——美得像是世外桃源

绵竹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因为是直接画在房屋外墙面上的,视觉冲击力更强。苏州援建者为此在这里倾力打造的一个民俗色彩浓厚的地方——田园诗般的年画村。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景象:在绿油油的田野上,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在绿树环绕中若隐若现的,雪白墙上都画有巨幅五彩斑斓的年画,年画的内容都是喜气而富足的。根据介绍,年画村今后会发展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特色景点。

(四)一条苏州水街,——将成孝德人民“聚宝盆”

踏上绵竹市孝德新城的“苏州水街”,一条小河曲径通幽,摇曳的柳丝挂在小河的两岸。一排排白色的墙腰,开着扇扇轩窗掩映在河中……眼前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这是一条商业步行街,是苏州援建留给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苏州水街共有商铺2万多平方米,由当地政府统一出租管理,目前商铺租金为每年120元/平方米。靠着苏州水街,当地政府每年就可以“赚上”两三百万元。在“苏州水街”两侧的街道上,一些酒吧、水吧、茶吧陆续开门迎客。35岁的杨立是“苏州水街”第一个开业的茶楼老板,时尚的她把自己的茶楼装修得很别致浪漫。“苏州援建者把水街建得那么漂亮,自己会用心经营茶楼,以后这里一定会热闹起来的。”对于水街的未来杨立充满了信心。

(五)苏州援建力量——是股撤不走的力量

援建中,苏州既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在“硬件方面,市区、昆山、吴江共投入1、28亿元在绵竹江苏工业园内建设两条主干道和两个产业孵化基地,为绵竹招商引资打好了‘筑巢引凤’基础。“软件方面,组织了绵竹招商人员在苏州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并将他们分组安排至苏州及其他各市开发区,‘零距离’学习苏州市的招商引资政策及实战经验。据了解,通过援建指挥组的牵线搭桥,截至目前,苏州先后已有30多批次300多名企业家到绵竹考察投资。目前已有6家企业落户绵竹,投资额达6、5亿元,还有多家正在积极商谈中。将苏州发展理念根植于当地,助绵竹腾飞,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让援建工作成为了一种撤不走的力量。

二、考察体会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创新贯穿于安居房建设始终

在学习考察中,考察团成员强烈感受到江苏援建工作者思想解放,观念创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引入大量高规格设计理念。我们要本着“穷则变,变则通”的理念,在单位本职工作安居房规划建设中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把创新贯穿于安居房规划设计的始终。

(二)提速增效,只争朝夕,全力加快**安居房建设

苏州援建工作者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使孝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苏州速度”。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15年,我市将累计完成投资约**亿元用于安居房建设,我们要在新一轮的建设中学习“苏州速度”,提速增效,只争朝夕,加快我市安居房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发展意识为**市加快发展做出贡献。

(三)苏州精神,可资可鉴,为我**工作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苏州援建孝德项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形成了独有的苏州精神。他们在工作中极力倡导做“执行的先锋、落实的楷模、创新的典范”,他们响亮地提出了“忘记星期天,淡化节假日,工作倒计时”的奉献精神和“理解

了的就在理解中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理解”的刚性执行理念。援建的干部精神状态非常好,谈及援建,他们如数家珍;谈及工作,他们胸有成竹。真可谓人人对孝德的发展饱含激情,个个对孝德的未来充满希望。在我们公司中各级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讲效能、精神颓废的现象。在当前的工作中,我们就要学习“苏州精神”,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查四看”活动,营造“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氛围。同时要深入开展效能建设,解决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居房建设的伟大征程中。

第2篇: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作考察报告

为学习和借鉴别人先进单位安全工作经验,做好我校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维护学校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我们保卫干部于近日考察了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作。考察采用参观、听介绍、交流交谈等方式进行。现将考察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有着五十年办学历史的四所院校合并组建的新型高校,位于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该院校园面积1473亩,校舍建筑面积54、8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3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913、24万元,图书馆藏书98、8万册。现有教职工1055人,在校生14958人。设有艺术与传媒学院、财经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建筑技术学院,共开设50个专业。

二、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作先进经验与成功做法

1、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该院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落实责任、确保安全。该院保卫处高度重视学院安全保卫工作,定期研究分析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明确安全保卫工作责任,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学院平安。

2、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安全保卫人员的综合素质

安全保卫队伍是学院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安全保卫工作的好坏事关学院整体工作的开展和安全,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根本保障。该院保卫处日常加强对安全保卫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无私奉献精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克服困难,自觉做到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讲团结,甘于吃苦、安心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安全保卫人员克服了自卑情绪和思想,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醒、自强,从根本上树立热爱安全保卫工作的思想。

安全保卫人员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手段,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他们积极参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培训和岗位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不断提高安全保卫业务知识、监控设备操作、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能力。保卫处负责人是安全保卫工作的责任者,安全保卫工作始终遵循“超前防范”和“警惕出安全”的总要求,按照“规范、守纪、创新”工作思路,做到安全保卫工作有新的起色和亮点。

3、加强学习培训,打造业务过硬的安全保卫团队

该院保卫处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安全保卫职工的政治觉悟,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他们加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切实提高安全保卫工作水平。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安全保卫职工的综合素质,充分认识和肯定安全保卫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增强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打造业务过硬的安全保卫团队中,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适应新形式下的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团结一致,能干事的、干成事的安全保卫干部队伍。一是抓学习,严格执行干部学习制度。按照“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要求,强化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干部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做好学院安全保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干部的业务技能学习,增强干部做好业务工作的本领,适应学院安全保卫工作需要。二是抓纪律,严格执行干部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打招呼制度、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三是抓效率,健全并坚决执行工作问责制度,增强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真抓实干的安全保卫干部队伍。

4、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安全保卫、安全防范意识

该院保卫处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出宣传栏、编印《安全简报》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院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应急及忧患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增强安全保卫、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与守法护法的自觉性。

5、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该院保卫处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制度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他们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对每个按照工作项目、工作概述、工作标准和所需知识技能等四方面内容,制定量化事项,责任到人的职位说明书。做到每个安全保卫人员都有岗位职责,每件工作、每项事情都有人管、有人抓。

6、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

该院保卫处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不断巩固和完善人防、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切实将安全防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做好学生宿舍和校园环境的综治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人员的密切合作,对学生宿舍、公共场所和校园环境的安全加强检查、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学院安全整治工作,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加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校园氛围。三是进一步落实消防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加强与消防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认真履行消防监督和指导职能;做好日常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安全培训、灭火演练和隐患整改等消防安全管理基础性、日常性工作;完成消防器材的增补及换药、保养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安全门卫制度、坚持凭证出入学院制度,加大对进入学院外来人员的严格询问、登记制度,控制无关外来人员进入学院;建立24小时巡逻制度,确保重点要害部位和学院面上安全;做好学院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确保安全保卫工作质量,树立岗位形象,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好学院秩序。五是做好人访、物访和寄访工作,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工作细致认真做到家,既保证学院对外联系联络的畅通,又严格防范各类安全风险与事故的产生,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六是改善安全保卫人员值班、值勤必备的联络设备和防护装备,适应治安保卫工作发展的需要。

7、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该院保卫处切实加强党建工作,通过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搞好学院安全保卫工作夯实政治组织基础。在加强党建工作中,他们严格党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坚持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活跃党内的思想交流,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引导党员本着对党、对学院、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和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虚心听取意见、真心实意整改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院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加快发展。

8、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责任制,大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该院保卫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教育,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教育和思想动态综合分析。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坚持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强化宣传教育效果,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廉政准则》、中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项规定”及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保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责任书。按照学院安全保卫工作要求和部署,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抓住腐败现象容易滋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制度体系。同时,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案件和事故隐患排查分析,确保不发生任何案件和事故,维护学院稳定和谐局面。

通过对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作的考察,我们叹服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深深觉得他们有许多先进经验与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他们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安全保卫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有关经验。考察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作的目的,是要把他们的先进经验,移植到我们学校,象他们那样搞好学校安全工作。我们决心认真梳理考察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作的心得体会,切实掌握他们搞好安全工作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把它真正投入到我们学校的安全工作中,开拓发展,力争取得实际成效,为营造平安、和谐学校做出实际贡献。

第3篇:地方山村文化学习考察报告

6月14日,根据党校的学习安排,我们青干班全体学员踏上了山东考察之旅。龙口市南山村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我们此次山东之行的重要一站,南山村的发展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南山考察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南山村的基本情况

南山村位于山东半岛的港口城市——龙口市。30年前,南山村是一个只有4个生产小队,240多户,800多人的穷山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山村在村书记宋作文的带领下靠5000元办起了工副业。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如今南山村已兼并周边4个乡镇,10多个行政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村。

二、南山村所见所闻

见闻之一:强大的工业产业。南山村的经济支柱是南山集团,南山集团始创于1978年,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苦拼搏,现已发展成为多产业并举发展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集团辖属13个居民生活区,40余家企业。拥有铝业、纺织服饰业、旅游业等核心主导产业,并战略性地拓展了能源、建材、葡萄酒、高尔夫、教育、金融等六大产业。2015年,南山集团公司总资产达316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7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名第92位。“南山”牌系列产品连续多年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南山精纺呢绒、南山铝型材为“中国名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南山集团实行独特的“村企合一”管理体制。在南山,村级领导班子与企业领导班子合二为一,村民与企业职工合二为一。在“村企合一”体制下,一方面,南山村将相当部分的个人收入通过“加成”和“股份”的方式集中到集体,用于增加企业的积累和再投资发展,这使得南山集团的经济实力得以迅速壮大。另一方面,南山籍的村民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公司的股东,这使得村民的切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和主动性。

见闻之二:发达的社会事业。走进南山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化城镇。工业区、生活区、商贸区、教育区、休闲娱乐区、旅游风景区栉比鳞次,错落有致。

富起来的南山人十分注重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着力创造文明进步的软硬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教育事业,南山集团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累计投资10多亿,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中专、职业学院一整套教育体系。达到国家级标准的南山幼儿园,能容纳400多名幼儿,南山集团长期聘请两名外教,在幼儿园实行双语教育。南山职业技术学院投资1.5亿元,占地600多亩,设有纺织、旅游、企业管理、电子、计算机应用、工业自动化等40多个专业,重点为南山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有80%的毕业生在南山集团就业。有力缓解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文化设施建设,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人们需要层次的提升。顺应需要,南山村投资100万元,建起了一个面积1万m2,藏书50多万册的大型图书馆;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全国农村第一座一流的歌舞剧院;功能齐全的南山体育场能容纳两万余名观众。南山人利用这些文化体育场所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极大地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了南山人的文化素养,推动了南山的发展。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在南山老有所养的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南山集团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投资建起了老年公寓。其建筑面积1.2万m2,共有100多个宾馆式标准房间,可容纳200多为位老人居住。南山凡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入住,每月花费只需200多元,其余全部由南山集团承担,除去南山按年龄段向他们每人颁发的养老金,几乎可算免费养老。

见闻之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80年代随着南山集团的发展,南山的领导者敏锐的感受到了南山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从最早经营宾馆酒店到兴建南山旅游景区,旅游业已成为南山集团的朝阳产业。2001年南山旅游景区被国家首批授予4A级景区称号,南山旅游景区以优雅的自然景观和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形成了融宗教、历史、旅游、饮食、商业文化于一体旅游观光休闲胜地。

三、南山考察学习的启示

启示之一: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没有工业化的城镇化是没有根基的。南山正是依靠发展工业,通过艰辛创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了从农业向工业、乡村向城市、从传统的自然经济社会向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转变,实现了共同富裕,应该说南山经济发展史是一部工业创业史。

启示之二: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南山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政治、文化、社会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村民住进了别墅,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机制。

启示之三:发展旅游风景区,提升旅游带动作用。南山村书记宋作文曾说,“工业企业做不好可能会倒闭,旅游产业却是大家一辈子的保障”。南山旅游风景区原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山是秃山,路是山路,没有任何旅游资源,如今通过南山集团大手笔投资建设,已形成了集宗教文化与中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与商业文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人造旅游文化风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二百万人次以上。我们可以借鉴南山旅游的投资建设方式,立足夷陵区自身优势,着眼大三峡,开发大项目,发展大旅游,举全力培育精品,推动夷陵区旅游业的大发展,并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4篇:商业保险市场的考察报告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被誉为社会“减震器”和“润滑器”。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中也显现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保险市场,更好地发挥保险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我县保险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地调查,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思考。

一、我县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主体发展迅速。截止年7月底,全县共有10家商业保险公司进入我县设立分公司或营销服务部。其中,财险公司有中国财保、太平洋财保、中华联合财保、大地财保等4家,寿险公司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生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6家。10家保险机构中,以分公司形式设立的有4家,其中财险有中国财保、大地财保、中华联合财保3家,寿险有中国人寿1家。全县共有保险从业人员1800余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116人。从业人员中,从事财险人员800余人,从事寿险人员1000余人。当前,另有等5家财险公司正在我县筹建设立分公司(营销服务部),年底,全县商业保险机构将达到15家,比年新增9家。

(二)保险产品日益丰富。人寿保险产品主要包括普通寿险、分红保险、一年期以上健康险和短期险。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康宁终身”、“千禧理财”、“国寿鸿泰”、“国寿鸿新”、“学生平安”保险、“校方责任险”等30多个险种。各财险公司主要经营机动车辆险、家财险、企业财产险、货运险、短期健康和意外伤害险等。有的公司还积极探索涉农保险业务。如中华联合财保、大地财保公司分别推出了“家家乐”、“农家乐”系列组合产品,正在农村推广。

(三)经营管理日臻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家保险机构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完善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控制体系,改善内部管理,增强服务能力,赢得客户认可,保费收入、上缴利税逐年增长。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7540、3万元,上缴利税237、47万元;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9763、8万元,上缴利税262、82万元,分别增长29、49%、10、68%。今年元至6月,全县实现保费收入就达10293、7万元,上缴利税269、2万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7%;保险密度(人均保费金额)为101、02元/人,已超过年全年保费收入和利税。元至6月的保费收入中,财险收入1600、7万元,占15、55%,寿险收入8693万元,占84、45%。中国财保、中国人寿两家老牌公司虽稳居主导地位,占有财产险和人寿险89、66%左右的市场份额,始终领跑全县保险市场,但也明显感觉到了来自保险市场开放的竞争压力。

(四)保险功能逐步增强。全县保险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保费逐年递增,保险所提供的制度安排,如参与社会体制管理、减少社会成员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已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多个层面、多个环节,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明显提升,促进了全县保险事业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年,全县各保险机构共受理理赔6047起,赔款兑现1905、2万元;年,全县各保险机构共受理理赔5549起,赔付兑现1532、4万元,今年元至6月,全县共受理理赔2827起,理赔兑现952、162万元。今年,我县“4?26”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太平洋保险公司积极主动介入,并按合同约定,进行顶线赔付,向县审计局原副jú长肖国辛的家属快速理赔23、4559万元,为政府减轻了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年,中华联合财保公司为56家涉农企业开办了小额保险业务,及时化解了这些公司在恢复性发展中的资金困难。

二、我县商业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一直以来,县、乡两级政府很少把商业保险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对《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等方面的宣传组织不力。各保险公司只注重对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产品推介宣传,很少组织对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知识、案例等的宣传。加之,不少保险从业人员在进行保险展业推介时,重理财功能的宣传,轻风险保障功能的宣传,宣传方向不对,导致消费者对保险的风险防范功能认识不深、保险意识不强。社会的保险意识与保险业的发展态势还存在很大差距,被动接受保险活动较多,主动参与保险活动较少。

(二)同业无序竞争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薪挖引同业公司人员。随着我县机构的增加,全县保险从业人员需求量逐步增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手中掌握着一定客户资源的业务经理,成为新保险机构争夺的重点,在高薪、高位的诱惑下,不少管理人员走马灯一样,频繁跳槽,导致保险队伍管理混乱,也直接增加了相关保险机构的人员培养和管理成本。二是不计风险成本低价“揽保”。相比之下,财产险比人身险竞争更趋激烈,主要以车辆险、责任险、意外险竞争为主。违规竞争导致费率严重走低,经营濒临亏损,承保潜在风险加大。特别是机动车辆保险,各家公司相互压价,费率折扣超过约定标准的现象比较普遍。个别新公司急于抢占市场,“低价”揽保。年城区的士车辆台均保费为6600多元,现已降至4500-4800元,降幅达46、67%,而责任保额未降,仍为66万元。县大地财保测算,今年该公司承保的士40辆,共收取保费18万元左右,如有1辆的士需全额赔付,该公司将所有保费全赔进去还不够。这种局面得不到遏制,势必将保险经营推向险境。部分公司、部分险种已经开始出现亏损。三是旁落责任拉拢客户。今年,车船税开征后,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财险公司在开展车辆保险业务的同时,必须代征车辆、船舶使用税。但是,有少数财险公司不顾国家利益,只管拉拢客户,不代收车船税,导致少数“听话”的公司因代收车船税而客户减少保费下降,“不听话”的公司不收车船税而拉拢客户,客户增多保费增加,责任与利益出现了倒挂现象。

(三)营销人员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有待加强。从全县保险从业人员的组成和来源看,以待岗、下岗、离岗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兼职人员为主,专修保险专业的人员比较少。不少人员本着就业和谋取“二职业”的想法进入保险行业,对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够,了解不多。特别是有不少管理层人员和具体代理人员对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条款理解不透,宣传解释不清,有上下标准不一致、口径不统一的现象。二是少数从业人员道德、诚信素质有待提高。有不少从业人员短期行为严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客户对自己的信任,过分夸大产品的保障功能,对限制性条款和免除责任没有如实告知客户,误导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选择,为以后客户与保险公司在理赔问题上发生纠纷埋下隐患。三是从业人员中“临时就业”的现象较为普遍,队伍流动性大。各家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更新换代较为频繁,营销队伍不稳定,导致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断档,续保业务开展困难,投保对象“投后撤保”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涉农保险发展缓慢。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是我县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从目前农村保险保费收入情况看,增速有所加快,但覆盖面和保费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农业在我县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数极不相称。特别是近些年,我县农村自然灾害、疫虫病害频发,农民损失严重。“国十条”和省“八条”出台后,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保监局《关于加快全省“三农”保险发展的意见》,但是,我县“三农”保险特别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未引起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保险部门的重视。目前,涉农保险也仅限于农房险、家财险、医疗、养老、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常规险种,涉及农业的只有变压器、耕牛、棉花储运之类的财产保险,真正为农户种植、养殖排忧解难的险种较少,或者说保险公司虽有相关的险种,但由于受农户经济条件、收入状况、保险意识、风险难预测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农户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两难现象。

(五)行业监督管理缺失。目前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监管明显不到位。国家设立了保监会,对保险业行使监督管理职能,保监会向下只延伸到省一级。省保监局面对庞大的保险市场,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市一级虽然成立了保险行业协会,制订了《保险自律公约》、《营销员流动自律公约》、《从业人员违规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违约保证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但协会是一个行业组织,不具备行政执法职能,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所以,面对各种违规行为也无能为力,对行业违约行为的处罚很难执行到位;县一级则什么机构也没有,个别保险公司只顾快速扩张,不顾自律公约,违约经营问题时有发生,但无人监管。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商业保险市场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保险意识。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种会议和宣传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保险,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保险,理性进行保险消费,扩大保险消费需求,拓展保险的资源空间。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正确的主体导向作用,宣传、支持并引导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发挥保险支农、助农、扶农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各保险公司自身的作用和行业优势,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保险的重要性;要“抱团”宣传,避免单打独斗,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果。特别是要通过正面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向公众宣传保险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宣传的可信度,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各保险公司还要利用保险营销人员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大保险产品的宣传解释工作,加深人们对保险产品的了解和认识,为扩大保险市场储备客户资源。

(二)加强内控建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是要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管控力度。建立并完善保险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相关管理制度。要严把准入关,防止一味追求扩充市场占有份额,盲目吸纳从业人员;要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彻底杜绝无证上岗。二是要切实加强保险行业的诚信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把“诚信保险”的各项教育和创建活动作为“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绝误导、欺诈等违规行为;要坚持向社会发布投保风险提示,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促进理性消费;要克服保险服务过程中“重承保、轻理赔,重保前服务、轻售后服务”等现象。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车险、健康险等领域,要细化理赔服务内容,明确理赔程序和时限,突出解决销售误导和理赔难问题;要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保险代理人诚信记录信息库,与从业资格证书一同管理,实现各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保险从业人员的“退出”机制,加大对保险从业人员失信的惩戒力度,对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代理人,要坚决辞退,并记录在案,终身不得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三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规程。各保险机构要认真研究制定业务操作规程,明确重要岗位的职责分工,实行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要设立内部稽核、事后监督岗位,作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有效降低并规避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利益风险。四是要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各保险公司要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围绕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热点、围绕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发挥自身优势,细化我县保险市场,选择好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服务项目,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群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避免同质竞争、争夺同一市场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拓宽服务领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创新县域保险发展思路。各保险机构要着眼县域实际,立足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涉农保险。要在进一步探索开展农民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家庭财产保险、涉农企业小额保险等常规险种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三农”保险产品,突出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是要积极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要坚持“有效需求”的原则,确定种植业、养殖业“两业”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特别是要尽快启动生猪保险、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起“政府推动、共保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体制。县政府要作为农业保险发展的组织者,主动承担农业保险发展的责任,积极向省、市争取,落实资金支持,引导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尽早启动。三是要完善农村保险网络体系。要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改善和加强乡镇保险服务网络建设,力争建立起网络到乡镇、延伸到村组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四是要建立健全县级保险服务机构。各营销服务部要不断拓展自身业务空间,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使之逐步达到分公司设立标准,做到纳税到县级,参与服务县级经济发展。

(四)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对保险的监督管理。一是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议在县市级建立保险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或委托银监局对基层保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对基层保险机构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二是实行行业准入管理。在机构准入方面,要争取上级保监机构和部门,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状况等综合指标,加强保险机构设立的可行性研究,合理控制县级保险机构数量。既要保持适度竞争所需的机构数量和必须的发展空间,同时又要防止因机构数量过多,造成过度竞争、无序竞争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在业务准入方面,要重点对投资理财类保险业务品种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既要避免对其他金融产品尤其是储蓄存款构成直接冲击,保持各类金融业务的均衡发展,又要防止保险公司不计成本开展业务促销,确保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和投保人利益不受损失。三是要建立集团业务公开招投标制度。交通运输企业车辆交强险、商业险宜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引导各保险公司进行理性竞争,以免恶性杀价带来不良社会后果。四是要加强对保险机构的税务监管与服务。一方面,税务部门要与保险机构认真研究,重点解决好保险机构代征车船税时存在的税款与保费由保险公司一票同步收取,每月再由保险公司集中向税务部门开具税票,投保对象(纳税人)纳税、收据不同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税务监管,防止偷逃税收和流失。税务部门要加强对车船税、保险营业税征收情况的监管,适时监控,对少数保险公司不履行车船税代征职责,拒缴、拖缴、漏缴营业税的,坚决查处,直至停业整顿。五是要严厉查处扰乱保险市场秩序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大对保险公司的业务检查和违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要坚决查处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干扰保险市场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

(五)实施政策引导,创优保险发展环境。一是要科学编制全县保险发展规划。要结合我县“”发展规划,认真研究我县保险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保险业长远发展规划的目标、战略、步骤、措施以及政策等问题,规范地指导我县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指导与扶持。县、乡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3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政发[]45号)等文件精神,把保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全县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具体意见,加强对全县保险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与政策支持。三是建立保险机构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平台。县、乡两级政府要以专题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保险、税务、银行、工商、、消防、教育等有关部门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探讨,互通情况,并就如何支持、扶持保险业发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为保险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工作环境。四是要建立保险激励机制。要仿效对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的奖励办法,把保险发展业绩、在地方缴税情况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作为目标考核的硬指标,对保险行业实行年度考核,对保险有功人士、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保险公司实行年度奖励。

第5篇:土地规模经营考察报告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试点引导,循序渐进,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686亩,占承包面积的22%;转出土地的农户2819户,占承包农户的21%;承包30亩以上的大户有115户,承包面积5334亩,大户承包占承包总面积的7、1%。近期,我们对全镇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土地规模经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其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随着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必然。镇有21个行政村,二轮延包时有368个自然小组,农业人口54659人,承包农户13895户,承包面积73884亩,劳动力33065人。调查统计:外出务工劳动力21503人,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只有11562人,全镇外出劳动力占66%,举家外出户1386户,占总户数的10%,如村(原治安村)7组有人口86人,现在只有21人在家;申津渡村1组(原双明村7组)一轮承包人口176人,二轮延包只有77人,在家人口仅有39人;法华寺村9组有人口212人,外出人口88人,留守在家的多数都是祖孙隔代。在家人口中,超过60岁的健康男性,充当着农村的正式劳动力。村的胡祖兵今年67岁,和老伴耕种18亩地,还是一个正式劳动力。在耕地面积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家劳力力的大量减少和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化,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

(二)社会资本回流农村,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催化剂”。随着农村经营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或投资公司,特别是从农村走出去的“老板”受农业规模经营效益的吸引,不断与家乡联系,要求投资农业。原村,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公司某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多次与家乡联系,要求规模经营土地1000亩以上;外地养殖大户罗旭初多次与镇相关负责人联系,要求规模经营土地。大量的社会资本回流农村,为土地规模经营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社会化服务的健全与完善,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随着社会分工分业不断深化,农户家庭“小而全”、“兼业化”的经营格局被不断打破,一些经营项目和生产环节逐步从家庭经营中分离出来,成长为专门的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和项目。该镇村农户自发组建农机服务队,购置收割机14台、耕整机20台,年收入250多万元。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经营内容的日益精简,为农户家庭规模经营土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政府的引导推动,加速了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该镇以法华寺村为试点,专班与村委会一道入户了解民意,召开了不同层次会议10多次,到农户做了大量工作。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成功集中该村5个组与镇边的机动地土地222亩,为规模经营树立了样板。用该镇农民的话说:土地经营“捏拢来了,效益也就带得出来了。”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为农民带来了动力,也成为了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根本因素。

二、土地规模经营为该镇带来了“双重效益”

就该镇在法华寺村的试点来看,规模经营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一)优化了农业资源。土地规模经营不是简单地集并土地,而是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中,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粗放经营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作用。从该镇法华寺村试点看,5个村民小组农户转让的124亩土地,转让前种不保收,转让后,连同98亩荒摊一并开发与利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广种薄收、抛荒不种的问题,而且新开发利用了一些农业资源,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二)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的收入。法华寺村集中农户土地后,村以每亩230元的价格发包给大户罗旭初规模经营,发包期15年,每年收益5、06万元,总收益75、9万元。该村农民除获取转让收益外,还可腾出精力从事其他行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村集体通过转让荒摊、沟干、田界等,每年可获取收益2、1万元。

(三)促进了经营大户的发展。经营户罗旭初在承包经营法华寺村土地后,根据土地低洼的特点,将其改造成13口渔池,在放养一定数量鱼种的同时,发展黄鳝网箱养殖,共放养网箱7100口,每年可获纯利200万元以上。

(四)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规模经营后,农业成为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营户注重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水平,带动了当地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规模经营大户罗旭初为掌握网箱养鳝技术,自费到华中农学院学习,并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户。在他的带动下,该镇网箱养鳝增加了2万多口。

(五)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法华寺村低湖田与未开发的荒摊,历来是血吸虫重疫区。全村感染血吸虫病人数155人,晚血病人10人,近10年来,该村因血吸虫病感染共有9人死亡。通过集中转包,由业主实行低湖田及荒摊的改造,不仅使闲置土地变废为宝,而且对钉螺孽生环境进行了有效治理,消除了血吸虫病威胁,农民十分满意。

三、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镇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宏观政策的指导,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

(一)干部群众认识上有偏差。部分村干部认为,确权到户后承包权三十年不变,种是农民的权利,流转不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与集体没多大关系,不想管多了惹麻烦;还有不少群众对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含义不清楚,担心土地流转了,今后无着落。

(二)流转程序和手续不规范。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户的土地流转基本处于自发、放任状态,随意性较大。一是农户间私下转让、代耕代种较多,没有经过村组集体;二是流转时仅为口头协议,没有办理书面流转协议的较多;三是双方约定租期、租金比较随意,缺乏应有的基本参照;四是有的合同中签约主体和流转主体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五是已签约的合同中仅包含租金、年限等关乎眼前利益的约定,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纠纷预计不足,解决办法不具体,留下矛盾隐患。如该镇申1组于年将组级土地交与村委会,随着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该组农户再次要求承包现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引发了一系列纠纷和上访事件。

(三)推进深化有障碍。主要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土地集中连片难。目前,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的分散零星流转,土地流转后很难成片,特别是有的农户对承包大户存在对立情绪,不愿将土地流转给大户,也增加了大面积集中土地的难度。土地不集中,是发展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二是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规模经营扩大难。三是在家劳动力少,规模经营业主请工难。

四、有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对策与建议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既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对农民负责,又要保护农村土地流转权,发挥土地的最大产出效益。当前,应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的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土地的耕种和流转是农民的权利。一方面,要积极向农民宣传政策法律,鼓励、引导农民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经营从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变,把“命根子”变成“钱袋子”;另一方面,要把承包户摆在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尊重承包户的选择权,不包办、不搞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用市场手段调节流转行为,逐步推进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主管部门的职能,赋予工作权力,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做到“有人管事”,“有钱管事”;要迅速搭建以乡镇为中心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咨询、登记、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流转过程的管理。

(三)引进培育经营主体。要加大现有农民的培训力度,支持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规模经营;要鼓励已外出当“老板”的农民回乡发展,创办现代农业;要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生产,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要打破行业、区域界限,引导、鼓励部分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规模经营。

(四)强化对规模经营的政策扶持。要在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在政策性补贴、信贷、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种养保护和生产销售、市场流通、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对规模经营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推动规模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第6篇:单位人才队伍情况考察报告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为了对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突出工业优先,推进“一主三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兴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区域物流中心、生态水乡,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县市发展争第一,县域经济争先进”的奋斗目标。为了切实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县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近期,县人事局组织专班到县卫生、教育、农业、建设等专业技术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和部分规模企业,就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推进人才政策机制创新,下大力气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至年底,全县企事业单位有各类人才15847人(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及以上职称以及高技能人才)。从人员分布上看,事业单位人才10205人,企业人才3174人,乡土人才2468人;从专业技术职务上看,正高13人,副高903人,中级6346人,初级8585人;从文化层次看,研究生24人,本科生2065人,专科生5780人,中专(高中)及以下7978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2516人,36岁—45岁3524人,46岁—55岁6890人,55岁以上2917人;现有各类优秀人才4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市政府津贴6人,县政府专项津贴3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才匮乏,分布不匀。从总量上看,各类人才占全县总人口的1、53%,明显偏低。从人才分布上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人才仅占20%,在数量、质量上难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地域分布上看,乡镇人才仅占15、6%。仅以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为例,按每1、5万亩农田配备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标准,我县有农田120万亩,应配80人,现仅有45人。从结构层次上看,我县高、中、初三类专业技术人才之比为1:7:9,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6、13%,而且特别缺乏在省、市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较差,能独挡一面的人才缺乏。如县疾控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0人,按编制配齐人员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只有4个,能独挡一面的人员仅占1/3、在现有人才队伍中,年龄结构老化,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而且部分高层人才已退居二线或外流。如国务院津贴享受者张全忠(化工行业)、宋宏章(汽车行业)等,均已退居二线。县植保站在编在岗4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46岁,不能适应事业发展要求。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地域优势不足。近十年来,由于多方原因,“人才东南飞”现象持续不断,并呈增量加速之势。目前平均每年流失各类人才约50人。人才流失呈现“两多”现象: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流失多;技能人才流失多。如县梅园中学省级明星教师凡华,年因提拔不成,辞职到深圳某中学任教;原建筑规划设计院10名专业人才中有7人(包括国家一级构造师1人、一级设计师1人,一级监理师1人,本科生4人)陆续外流到广东、武汉等地。年车桥副总徐才安辞职到三环公司任职等等。我县基础教育一直抓得较好,每年高考上大学的学生都在5000人左右,但毕业后回县工作的每年仅几十人,约占考入大学人数的1%。

四是人才难引进,更难留住。面对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类人才短缺的现状,各部门(单位)也采取了诸多措施,想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但收效甚微。如车桥公司年以来先后招聘、引进100多人,仅留住19人。今年计划招聘120人(包含专业人才和普工),赶了7场次招聘会,2场为零,目前招聘不到20人。年该公司引进德国C28齿轮生产线后,花费20多万元选送10人(工段长2人,大学毕业生8人)到北京进行专业操作知识培训2个月,两个月后仅留下2个工段长。新生源公司自年起先后招聘、引进各类人才40多人,现仅留下4人。

我县在人才方面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障碍:

1、经济区位优势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人才的发展。我县是欠发达县市,人均收入在全省比较靠后,事业单位人均月收入(扣除“三险一金”)约为1400元,如县植保站高级植保师张才德,扣除三险一金后实际月收入为1600元;规模企业平均约为普工800-1400元/月,本科生约为1500-2500元/月。与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劣势明显。我县经营行业主要是传统行业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不多。加上县内企业块头不大,实力不强,目前尽管,我县规模企业增加到130家,与2015年相比净增50家,但没有一家税收过亿的企业,销售过10亿的企业也仅有公司一家。大多数企业存在“有多大庙就供多大菩萨”的思想。相对竞争力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队伍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传统的计划模式和“重财轻才”的旧观念,使得部分单位引才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和传统的价值取向将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到机关事业单位。加上受深层次文化意识的制约,企业爱才只在口头上,亲信式团队、家族式管理使许多企业重资本聚集,轻人才组合,个别单位是缺才拒才,重引资、轻引智,重使用、轻开发,忽视科研、培训、引进、待遇、晋升等人才密切关心的问题。

3、体制与机制上的障碍及人员调配方式,客观上造成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事业单位严重超编,年实施以编制为龙头的人员调配管理机制以来,全县大多数事业单位仍然在还历史的旧帐,造成人员难流动,新鲜血液难补充,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如县实验小学有教职员工149人,40岁以上占70%,30岁以下5人,28岁以下仅2人。现有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急需的人才引进了人,却难留住心。县职教中心2年前引进了2名模具专业教师,但一直是临时工身份。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反映缺三类人:能做事会干事的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32名,按要求医疗和财会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应为总人数的70%以上,但实际不足50%。该单位目前空余编制6名,拟调进医管等专业人员,但县里要求从县卫生系统其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进行人员调剂。目前卫生系统内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无法调剂,而能调剂的非专业人才又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4、投入及激励强度不够,综合环境欠佳,影响人才创业环境的优化。从人才投入看,近几年全县各类人才开发的投资有了较大的增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人才培训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每两年对部分优秀人才进行一次表彰奖励,对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政府津贴,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30多万元,但与其他地区的人才创业环境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投资政策上,往往把产业投资放在首位,技术投资放在第二位,人才投资放在第三位。在投资机制上,尚未建立政府、企事业、人才个体多元投资的机制,也未建立县级人才发展基金。从动力机制上看,以激发各类人才内在动力为目的,集精神物质激励为一体的机制尚未形成,利益驱动的作用发挥不够,薪酬待遇也未与能力、业绩挂钩,人才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较弱。从引才留才环境上看,没有制定吸引人才的特殊政策,企业的人文环境也有待改善、提高,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人才队伍的可持续优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拟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深化各级各部门人才意识。

调整充实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将人才工作情况纳入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十二?五”县级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财政对人才经费的投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出资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着力营造关心、支持、理解、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1、优化用人机制,拓宽选用渠道,促进各类人才有序流动。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办法和实施细则,比如对选调生、“三支一扶”毕业生,工作期满后,只要本人愿意,通过相应考核,就可给与编制,办理聘用手续,留住人才。积极培养企业人才,如党政机关干部愿意到企业工作,保留人事关系(),行政级别不变,适应的继续留企业工作,不适应的可回原机关工作。实行编制的动态管理,建立事业单位人员正常补充机制。有空编的应每年补充一次。对高精尖人才实行定向招考。

2、打破地区、部门界限,鼓励现有人才参与社会分工合作。人才是活化的资源,在一个企业内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发挥,在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前提下,允许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如车桥公司的技师郭全,是省级技能大师,在、都小有名气。公司与其约定,在保证公司机修工作基础上(总经理给其特殊待遇),可接揽其他厂家维修工作。

3、加强培训、畅通渠道,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环境和条件。一方面,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各类培训基地、网络教育平台,加大对人才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与更新。另一方面,建立各级领导听取高层次人才意见直通车制度。明确县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1—2名优秀人才或技术骨干,经常性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参政议政舞台,发挥他们智慧和作用。再次,加强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物质、人文环境,进一步增强单位(企业)吸引人才的魅力,并激发人才的归属感与向心力。

(三)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才引智”

1、加强项目建设,搭好引才引智平台。项目建设是聚集资本、吸引人才、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的核心,也是吸引人才的突破口。要加强新生源、移栽灵两家企业省级博士后产业基地建设,借助这一平台,加强与相关高校联系沟通,提前向优秀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招引高层次人才到我县工作。

2、完善人才政策,用良好的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用足用活现行工资福利政策,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搞活事业单位活的工资部分,允许单位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再分配。对愿意回县工作的本科生直接执行定级工资,对引进的外籍本科生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县政府实行补贴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精、尖人才,实施“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用高薪吸引急需的高端人才。如高薪聘请某技术研究所任光电缆项目负责人,月薪5万元左右,还为公司带来了一个5人技术团队。设立县级人才发展基金。由县财政、企业、社会多方筹集100万以上发展基金,定期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3、解决后顾之忧,创优环境稳定人才。建设人才周转公寓。针对企业难以单一地征(用)地为高级人才建公寓的现实,采取政府统一建设,企事业单位租用的模式,解决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居住问题,并力求停车、健身、商务、娱乐、物业管理等功能齐全。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新引进人才家属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发放“人才健康绿卡”,确定定点医院,联系科室,由定点医院为持卡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跟踪、回访。加强与外来人才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开展座谈会、乡友联谊会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

(四)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急需、长线人才。

1、加大职业教育工作力度。根据事业单位和规模企业发展的需求,对缺口较大的营销、企业管理、设计等专业实行定单式培训。由县职校与需求企业单位签订委培合同

2、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结合需求,与毕业后愿回县工作(至少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本科或以上)签订就业合同,由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约为大学学费数额),并确保一定的工资待遇(类似国家对师范生优惠政策),为持续发展储备一些长线人才。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党校调研报告格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党校培训调研报告 党校建立调研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党校调研报告格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党校调研报告格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7559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