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2016-12-02 13:05:1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共9篇)2016年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版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891573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年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一篇

2016年版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调研

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9157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年版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89157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2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anQuShi.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农业机械是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工业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农机工业各项指标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所提高。

2014年全国2207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952.28亿元,同比增长855%。从10年前的780亿元到今天的近4000亿元,农机行业保持了持续性的高速发展,并以此为新起点踏上“新常态”下的新征程。

2015年全国2319家农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283.6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7.39%。

2015年1月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通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化作业能力和水平提升,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认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板块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工业前景广阔。

《2016年版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通过农业机械项目研究团队多年对农业机械行业的监测调研,结合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一手的调研资料数据,对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撰写而成。

《2016年版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农业机械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农业机械行业前景预判,挖掘农业机械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农业机械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农业机械行业信贷环境分析 第一章 农业机械行业基本特征分析 1.1 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 1.1.1 行业定义

1.1.2 行业分类及主要产品 1.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特征

1.2.1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跨入中级发展阶段 1.2.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现状 1.2.3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开始产业升级 1.2.4 农机工业呈现产销两旺运行态势 1.3 世界农业机械业发展特点与形势 1.3.1 世界农机市场需求和供给状况 1.3.2 世界主要区域农机市场发展状况

1.3.3 世界主要农机产品发展状况 1.3.4 美国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1.3.5 欧洲主要国家的农业及装备和机械化水平 1.3.6 澳大利亚农机化发展状况 第二章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2.1.1 2014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2.1.2 2015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状况 2.1.3 2016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2.2.1 财政政策 2.2.2 货币政策

第三章 农业机械细分及相关行业情况分析 3.1 细分行业总体情况 3.1.1 拖拉机 3.1.2 收获机械 3.1.3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3.1.4 畜牧机械 3.1.5 农用车辆 3.2 相关因素

3.2.1 农业机械化水平 3.2.2 钢铁行业 3.2.3 发动机行业

第四章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016年农机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二篇

中国农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

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60262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农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 1602622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3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uCe.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农机市场很大,又是世界农业中心。现阶段,农机行业正处于新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期,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使中国农业市场成为全球农机企业竞争的最后乐土。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无可质疑,农业机械行业再迎发展机遇。中国已经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成果固然可喜,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仍处在起步阶段,仅用机器代替人畜的田间劳动。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农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显示,2014年全国大型拖拉机的产量是6.99万台,增长了6.6%;中型拖拉机生产57.38万台,下降了9.29%;2014年中国小型拖拉机产量达167.84万台,,同比下降了13.3 %。2014年拖拉机市场是低迷的,它将很快影响到产业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2014年中国收获机械产量高达92.54万台,比2013年同期下降20.1%。2014年中国收获后处理机械产量为66.40万台,同比增长17.25%。2014年中国棉花加工机械产量为1.86万台,比2013年同期下降48.00%。

未来十年是中国农机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重大机遇期。主要依据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仍处于中期较快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中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地位非常牢固,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主的政策红利仍将继续释放;与发达国家相比,农机产业差距还比较明显,我国在高端产品上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市场份额必然会扩大;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一些落后产能将逐步被淘汰,使农机工业恢复到理性发展的状态。因此,今后十年的新常态,将以质量提升、技术进步为主旋律,科技创新将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农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针对当前农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提出农机行业发展投资及战略建议。

报告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分析、权威的数据、直观的图表等,帮助农机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

报告是农机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农机行业发展趋势,洞悉农机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农机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中国农机行业相关概述 一、产品概述 二、产品分类 三、产品用途

第二节 中国农机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一、国外的农机经营模式 二、国内农机经营模式 三、农机经营模式的建议 第二章 中国农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运行情况 二、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三、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五、中国国民收入情况 六、居民收入消费水平

第二节 中国农机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部门 二、行业主要政策 三、行业政策解读

第三节 中国农机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专利技术申请情况 二、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三、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2013-2014年中国农机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供给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四、销售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 中国农机市场供给状况分析及预测 一、拖拉机产销数据分析 二、收获机械产销数据分析 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产销数据分析 四、畜牧机械产销数据分析 五、2015-2020年供给能力预测 第三节 中国农机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预测 一、农业机械市场需求热点透析 二、农业机械市场需求增长点 三、农业机械市场需求动因 四、农机市场需求亮点透析

2016年农业机械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三篇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

究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9776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 169776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7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农业机械是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工业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年版)认为,2011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2898亿元,农机行业的总资产增加了27.3%,高于机械制造业中其他行业8个百分点。国内热情不减,外资企业也纷纷来华建立生产基地,倚重中国制造,内外两个同时运作。2011年行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企业数都有增长。在资本的助推下,农机行业的规模被快速地放大,新投资效应陆续开始释放,投资对生产的快速拉动已经开始得到呈现。

201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累计已达2832.59亿元,同比增长19.61%。2012年上半年,农业部公布2012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细则,其中,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农机行业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7.5亿元,共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约594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382万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形成了以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为主、以财政补贴和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格局,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直接购机投入近550亿元,促进

了农机工业产销两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4亿元,同比增长16.3%高出全国机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2010-2014年农机工业产值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板块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工业广阔。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力争达到4000亿元以上,出口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6年版)》对农业机械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农业机械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农业机械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农业机械技术标准、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农业机械行业潜在问题与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农业机械行业投资价值、农业机械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农业机械行业投资决策者和农业机械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农业机械行业基本特征分析 1.1 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 1.1.1 行业定义

1.1.2 行业分类及主要产品 1.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特征

1.2.1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跨入中级发展阶段 1.2.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现状 1.2.3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开始产业升级 1.2.4 农机工业呈现产销两旺运行态势 1.3 世界农业机械业发展特点与形势 1.3.1 世界农机市场需求和供给状况 1.3.2 世界主要区域农机市场发展状况

1.3.3 世界主要农机产品发展状况 1.3.4 美国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1.3.5 欧洲主要国家的农业及装备和机械化水平 1.3.6 澳大利亚农机化发展状况 第二章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2.1.1 2013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2.1.2 2014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状况 2.1.3 201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2.2.1 财政政策 2.2.2 货币政策

第三章 农业机械细分及相关行业情况分析 3.1 细分行业总体情况 3.1.1 拖拉机 3.1.2 收获机械 3.1.3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3.1.4 畜牧机械 3.1.5 农用车辆 3.2 相关因素

3.2.1 农业机械化水平 3.2.2 钢铁行业 3.2.3 发动机行业

第四章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016年小型农机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四篇

2016-2022年全球及中国小型农机具市场现

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2819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2022年全球及中国小型农机具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192819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81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6-2022年全球及中国小型农机具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小型农机具领域最专业和最全面系统的深度市场研究报告。

小型农机具行业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小型农机具的背景情况,包括小型农机具的定义、分类、应用、产业链结构、产业概述、小型农机具行业国家政策及规划分析、最新动态分析等。

关于小型农机具全球市场,具体包括中国、美国、欧洲、亚洲(除中国)等,小型农机具行业分析报告的研究涵盖了产品分类、产品应用、发展趋势、产品技术、竞争格局等,还包括全球主要地区和主要企业小型农机具2011-2016年的价格、成本、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

对于小型农机具主要企业,详细数据信息进一步包括产品、客户、应用、市场地位和联系方式等。小型农机具行业报告还包含对未来几年小型农机具市场的价格、成本、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的预测。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产业概述 1.1 小型农机具定义 1.2 小型农机具分类 1.3 小型农机具应用领域

1.4 小型农机具产业链结构

1.5 小型农机具产业概述及主要地区发展现状 1.6 小型农机具产业政策分析 1.7 中国小型农机具行业批文情况 1.8 小型农机具行业新闻动态分析 第二章 小型农机具生产成本分析 2.1 小型农机具原材料价格分析 2.2 劳动力成本分析 2.3 其他成本分析 2.4 生产成本结构分析 2.5 小型农机具生产工艺分析

2.6 全球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价格、成本及毛利分析 第三章 技术资料和制造工厂分析

3.1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产能及商业投产日期 3.2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小型农机具工厂分布 3.3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小型农机具产品种类 3.4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小型农机具关键原料来源分析 第四章 小型农机具产量细分(按地区、产品类别及应用) 4.1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产量细分 4.2 全球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主要产品类别产量 4.3 全球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主要应用领域产量 4.4 全球小型农机具主要生产商2015年价格分析

4.5 美国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产能、产量、价格、成本及产值分析 4.6 欧洲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产能、产量、价格、成本及产值分析

4.7 中国 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产能、产量、价格、成本及产值分析 第五章 小型农机具消费量及消费额的地区分析 5.1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消费量分析 5.2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消费额分析 5.3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消费价格分析 5.4 全球主要制造商在中国的销量、价格、产值分析 第六章 小型农机具2011-2016年产供销需市场现状和分析 6.1 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产能及产量统计 6.2 小型农机具2011-2016年产量及市场份额 6.3 小型农机具2011-2016年销量综述

6.4 小型农机具2011-2016年供应量、销量及缺口量 6.5 中国2011-2016年小型农机具进口量、出口量及消费量 6.6 小型农机具2011-2016年成本、价格、产值、毛利率 第七章 小型农机具核心企业研究 7.1 小型农机具重点企业(一) 7.1.1 企业介绍 7.1.2 产品参数

7.1.3 产能、产量、产值、价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2 小型农机具重点企业(二) 7.2.1 企业介绍 7.2.2 产品参数

7.2.3 产能、产量、产值、价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3 小型农机具重点企业(三) 7.3.1 企业介绍

2016年农机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录)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五篇

2016年全球及中国农机市场调查研究与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26565【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年全球及中国农机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192656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81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6年全球及中国农机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专门针对农机产业的调研报告,采用客观公正的方式对农机产业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为客户进行竞争分析、发展规划、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本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农机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谢意。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全球及中国农机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农机的背景知识,包括农机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产业链结构,国际市场动态分析,国内市场动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经济形势对农机行业的影响,农机行业国家政策及规划分析,农机产品技术参数,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成本结构等;接着统计了中国主要企业农机产能、产量、成本、价格、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同时统计了这些企业农机产品、客户、应用、产能、市场地位、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农机产能市场份额,产量市场份额,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等数据统计,同时介绍中国农机行业近几年产能、产量、售价、成本、毛利、产值等,之后分析了农机产业上游原料、下游客户及产业调查分析,并介绍农机营销渠道,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建议,最后还采用案例的模式分析了农机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及SWOT分析。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产业概述 1.1 农机定义 1.2 农机分类

1.3 农机应用领域 1.4 农机产业链结构

1.5 农机产业概述及主要地区发展现状 1.6 农机产业政策分析 1.7 中国农机行业批文情况 1.8 农机行业新闻动态分析 第二章 农机生产成本分析 2.1 农机原材料价格分析 2.2 劳动力成本分析 2.3 其他成本分析 2.4 生产成本结构分析 2.5 农机生产工艺分析

2.6 全球2011-2016年农机价格、成本及毛利分析 第三章 技术资料和制造工厂分析

3.1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产能及商业投产日期 3.2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农机工厂分布 3.3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农机产品种类 3.4 全球主要生产商2015年农机关键原料来源分析 第四章 农机产量细分(按地区、产品类别及应用) 4.1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农机产量细分 4.2 全球2011-2016年农机主要产品类别产量 4.3 全球2011-2016年农机主要应用领域产量 4.4 全球农机主要生产商2015年价格分析

4.5 美国2011-2016年农机产能、产量、价格、成本及产值分析

4.6 欧洲2011-2016年农机产能、产量、价格、成本及产值分析 4.7 中国 2011-2016年农机产能、产量、价格、成本及产值分析 第五章 农机消费量及消费额的地区分析 5.1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农机消费量分析 5.2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农机消费额分析 5.3 全球主要地区2011-2016年消费价格分析 5.4 全球主要制造商在中国的销量、价格、产值分析 第六章 农机2011-2016年产供销需市场现状和分析 6.1 2011-2016年农机产能及产量统计 6.2 农机2011-2016年产量及市场份额 6.3 农机2011-2016年销量综述

6.4 农机2011-2016年供应量、销量及缺口量 6.5 中国2011-2016年农机进口量、出口量及消费量 6.6 农机2011-2016年成本、价格、产值、毛利率 第七章 农机核心企业研究 7.1 农机重点企业(一) 7.1.1 企业介绍 7.1.2 产品参数

7.1.3 产能、产量、产值、价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2 农机重点企业(二) 7.2.1 企业介绍 7.2.2 产品参数

7.2.3 产能、产量、产值、价格、成本、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3 农机重点企业(三)

2016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六篇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2016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6年底获市政府“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授牌,一步一脚印造就了一个农机产业园。目前,正值产业园区建设关键期,或为鼓劲呐喊,或为抛砖引玉,本文将试论其发展之路。【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一、粗略看前景,抉择之路乐观

(一)较大的市场蛋糕。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以及市场内在需求的拉动,农机行业行情持续看涨。2016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3382.4亿元,是2016年的3倍;据预测,2016年将达4000亿元以上。我市正在申报“中国微耕机之都”,现有相关生产企业100家左右,年产量100余万台,2016年实现产值50亿元;按规划,2016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武陵山区农机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我县虽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但2016年底农机综合水平也仅为44.01%)。经调查,我县周边27个市县(重庆市6个、贵州省10个、湖南省8个、湖北省3个)2016年有农业机械约70万台,初步估计5年内市场需求将达100万台以上,市场空白至少在30万台、60亿元以上。此外,本地区规模性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较少,区域外企业也尚未有效渗透, 2016年地区农机工业产值为10.9亿元,仅占全国的0.38%,可谓一块“处女地”,为本地企业发展留足了成长空间和时间。

(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外出务工人次全国约1.5亿人、我市约700万人、我县约20万人),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演愈烈,农机的大规模使用有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已成必然,提升机械化普及率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机具生产、购置、更新等方面的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空前,一般情况为每台机器补贴总价的30%(总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由摩托车行业拓展而来的农机企业特别是微耕机企业发展较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和小型农机产品集散中心,极大地刺激了农机市场,也为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可贵的区域优势。仅就小范围特别是武陵山区而言,我县在农机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从交通区位方面看:我县地处渝、鄂、湘、黔4省市边区武陵山中心腹地,500公里半径内有4个省会城市、10多个地级城市和200余个县市;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及国道319线、326线贯穿县境,是我市东南门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从政策支持方面看:武陵山扶贫攻坚和我市关于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中,都将机械工业列为区域重点支持产业,农机发展契合政策。同时,我县农机产业园被定位为“重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其发展得到市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就县级层面来说这在周边区县是绝无仅有的。另外,我市体制机制优势突出,比如对农机的补贴方面,对相同农机,我市的补贴标准为35%左右、湖南为17%左右、贵州仅为15%左右。从产业基础方面看:我县农机产业在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已顺利起步:就产业规划而言,按“园中园”思路将农机产业园布局于县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1500亩,为武陵山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就招商引资而言,已正式入驻企业7家、意向入驻企业10余家,其中富福锻压公司将投资20亿元;就基础建设而言,年内将累计完成投入1.25亿元。目前,已投产徐州宋氏车业有限公司电动三轮车等项目12个,农机具交易中心入驻农机经销企业21家、农机品牌22个。

二、冷静析现状,发展之路漫漫

(一)看外部,竞争激烈。表现有二:其一,行业霸主根基已稳,不会轻易割舍一城一池。在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趋动下,国外知名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且其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如占据北美50%市场的迪尔公司,已在津、京、豫等地扎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销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凯斯纽荷兰公司,已在黑、沪等地立足;产品畅销世界140余个国家的爱科公司,已在疆、黑、桂等地站稳。同时,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加速膨胀发展,鲁、浙等地的农机气候已成。如潍坊被誉为“中国农机城”,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500余家、2016年产值达1500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其二,行业新军群起夺食,免不了一番激烈竞争。从宏观上看,各省市在国家大政策和产业市场的引导下,纷纷各显神通,积极抢夺农机市场蛋糕;从微观上说,周边湘潭的“湖南农机产业园”、武汉的“中国武汉国际农业装备交易中心”、成都的“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都是各自省份的战略性农机产业基地,我市梁平的农机产业园也风头正劲。这些园区或在技术、物流、投入等支撑,或在区位、交通等条件,较我县有优势,决定了我县农机产业的崛起之路免不了激烈竞争,注定一路荆棘。

(二)看内部,支撑尚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问题。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很高。为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产业工人等支撑是重中之重,而这方面恰是我们的最大短板。二是物流问题。物流事关生产资料的“进”和生产产品的“出”。目前,我县正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且初显成效,但总体来说仍处于“物聚而不流、物流而不畅”的初始阶段,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小。三是配套问题。农机产业涉及到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机械组装、调试检测、产品展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需要集群式招商或是引进整条产业链方能支撑其发展。但目前,整机生产大企业对落地我县兴趣不够,零散的小企业也持有疑虑,导致我县在项目引进上比较困难,整个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三、沉着谋发展,崛起之路可待

(一)抓规划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简单随意的“无头苍蝇”式发展和反反复复的“折腾”式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大忌,易浪费资源、耽误时机和挫伤信心。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建立目标体系。按照短期、中期、长期分别对产业产值规模、发展定位等方面予以明确和细化,到2016年,园区建设形象初显;到2017年,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产业产值100亿元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站稳武陵山区区域市场,初步打开南方丘陵片区市场。二是确立功能分区。按照“功能完善、集约发展、分区布局”的原则,重点打造“一个基地、四个中心”功能分区,即农机产品制造基地和农机展销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心。三是树立主打产品。农机产品有几千种,就短期而言,应围绕“能适应本区域地形地貌条件、能满足本区域主要经济作物农机化需求”的原则,着重发展小型农机,重点打造中小型微耕机、水稻烘干机、小型农用三轮车等“拳头产品”,拓展金银花烘干、植物油料榨取、蔬菜脱水保存等内销性强的农机产品。

(二)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活跃园区。没有企业生产、毫无活力的园区顶多只是一片厂房。2016年10月,时任副市长童小平在我县《关于建设“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的请示》上就指出农机产业基地的关键是“抓到重大项目”。对此,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积极“筑巢”。巢好凤自栖,要迅速完成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园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厂房、公用设施等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发展条件,使企业能够“拎包入住”。二是全力“引凤”。以产业化、集群化为目标,大力引进技术先进、竞争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要做好产业转移承接,主动接受农机产业辐射;要真正地“走出去,请进来”,创新项目跟踪落实和服务机制,为重大项目报批、落地、建设、投产提供全方位“一条龙”优质服务,力争大项目、大企业入驻,打造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三是加速“集群”。生产要素配套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规模再大、实力再强的企业也需要互助合作。要积极发展协作配套企业,聚集和培育发展关联度高、配套性强、互补性好、产业链长的中小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园艺植保、农业机械等优势产业集群,降低物流成本,夯实产业基础。

(三)抓配套完善,进一步强化支撑。产业配套往往决定着产业成败。市上指出我县农机产业到2017年“整个产业要形成100亿级的生产能力,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超60%”、“全市行业占比达20%以上”。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机具、农艺种植、经营管理技能知识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类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作用,为园区发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和“蓝领”工人,实现园区、学校的良性互动和共赢。二是升级服务能力。按照“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的要求,以“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为平台,大力培育发展金融、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加快构建农机大市场、大服务、大品牌。以参加品牌展会等方式展示、推荐园区,到2016年,初步形成规模较大、影响较好的区域性农机产业园形象。三是突出技术创新。要加快建成农机产业自主创新平台,推进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科研开发、主机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一体化产业体系。

(四)抓保障强化,进一步增强后劲。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要从组织领导、税费扶持等方面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把农业制造打造成百亿级支柱产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组建农机产业园议事协调机构,落实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从信贷、资金帮扶、税费减免返还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吸引更多“外商”前来投资。创新思路,探索采取“工业地产”模式平衡产业园区资金瓶颈。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研究组建主要开展农机融资服务的金融租赁公司。制定农机产品输出物流补贴政策,全力争取将生产的农机纳入国家、市级农机补贴目录。三是抓好向上衔接。我县的农机产业园是得到市级层面认可的,已明确由市经信委、市农委对该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并评估验收。要主动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搭上我市“500亿元农机产业”规划和发展的东风,真正把我县产业园打造成“市级基地”。

实事求是地讲,我县的农机产业是“凭空”造就的陌生产业,此前毫无相关产业基础和工作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凡事都需摸着石头过河,加之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其发展壮大之路注定艰辛而漫长。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其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需要全县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共同努力,培育其发展壮大,最终实现“崛起武陵、走向全国”。

(编辑:华华)

2015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七篇

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情况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已日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从目前看,对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着重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即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事实上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伴随着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使农业在节能减排中有所贡献,必须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为此,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旨在推动我市现代农牧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低碳农业节约资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使我市农牧业发展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一、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分析

(一)低碳农业的由来及其特点

1、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

**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理念;其后**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理念更为世人所知。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人们之所以对低碳经济高度关注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尤其是新能源资源的巨量开发利用,给我们的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与变化,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导致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引发了全球变暖与能源资源枯竭等世界范围性的危机。而其中农业生产在产生高能耗的同时受到的危害更为严重,很多气候灾害的出现,使农业结构、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产生了变化,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随着农业环保问题日益严峻,低碳农业应运兴起,由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

2、低碳农业的特点。

低碳农业具备五大特点。

一是低耗性。低碳农业体系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二是持续性。低碳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它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低碳农业并不意味着产出剧烈下降,生产停滞不前,而是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优性。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四是协调性。低碳农业运作与发展涉及多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态建设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五是系统性。发展低碳农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这无疑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1、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模式。

低碳农业是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发展模式,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整体功能的一种高效农业技术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能减排做了重要工作部署,连续几年以来的党中央一号文件,对贯彻落实发展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绿色经济都作了进一步的工作部署。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现阶段包头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农牧业走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发展方式,是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策略相一致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式。

2、低碳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低碳农业首先是节约型农业。尽可能节约投入农业各种资源的消耗,使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合理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二,低碳农业是效益型农业。以最少量的物质投入获取农业最大的产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高物质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第三,低碳农业是安全型农业。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水平,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应当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把低碳农业作为包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农牧业发展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3、低碳农业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减排和固碳两种方式来实现。农业是天生具有固碳这一生态功能的产业,比如森林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草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固碳方面的作用十分显着,湿地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然而,农业的生产功能是追求作物的高产、稳产、高效,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受到严重的面源污染,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业固碳的生态功能不断减弱,土壤、湿地中的碳逐渐氧化分解,农业由“碳汇”变成了“碳源”,必将大大加剧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恢复农业生态功能,需要从农业生产环节入手,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的使用。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4、低碳农业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产品出口的质量控制正逐渐由单纯的产品质量认证转变为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农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不仅生产的最终产品质量要合乎标准,而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都要达到单位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一方面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提升包头农牧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分析

(一)我市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积极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全力提升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年,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1.0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产量分别达到6.2万吨、80.1万吨、12.4万吨。年末全市牲畜存栏达260万头(只),全年肉类、鲜奶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5.7万吨、**万吨、2.6万吨。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9.2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通过实施“南菜北薯”战略,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滴灌、覆膜、喷灌技术推广工作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全市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5.1万亩,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54万亩,占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3%。达茂旗在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率先基本实现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

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奶产业基本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奶牛小区由178个增加到219个,奶站由416个减少到200个,奶牛规模化水平达到70%。羊产业基本实现由散养为主向舍饲圈养的重大转变,全市累计新改建羊舍饲棚圈270万平方米,建设青贮窖32.6万立方米,羊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50%。

2、农牧业科技工作成效显着。

一是积极实施重大农牧业科技项目。近年来来,我市围绕农牧业菜、薯、乳、肉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重大农牧业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实施“内蕃4号新品中试与示范”、“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肉羊杂交改良、快速繁育”等重大科技项目。达茂旗塞北铃脱毒种薯科技示范基地等种植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引导农牧民科学致富的重要渠道。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全市所有面向“三农”的科技服务资源、信息资源、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实现了农牧业科技服务与广大农牧民“零距离”的衔接。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96048”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为平台,乡设服务站,村派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网格化”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三是科技培训成效明显。依托包头市农广校等培训机构,深入旗县区基层,通过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固定课题,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广大农村牧区培养了创业能手、经营能手、综合管理人才达56.59万人次。

3、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期间,我市森林覆盖率由9.25%提高到15.1%,5年提高了5.85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增加243万亩,达到*万亩;森林蓄积增加18万立方米,达到332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五年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任务220万亩,其中,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7.8万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2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8.3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99万亩。

从**年起我市启动实施“黄河湿地、大青山森林、山北草原”三大生态工程,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已经初见成效。黄河沿线湿地景观道路、景点建设和蓄水工程等恢复性保护工作全面实施,黄河湿地沿线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山南坡绿化工程10万亩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大青山南坡和京藏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林带基本形成。

在全市范围实施围封禁牧战略,加强对山北地区2400万亩草场保护,转移安置2万农牧民,同时,在国家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治理和我市“收缩、转移、集中”战略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示范带动下,全市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28%,较禁牧前提高了5.7个百分点,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在此基础上,**年又延伸启动了城郊结合部绿化工程,着力将城市周边宜林地全部绿化,完成绿化面积2万多亩,城郊生态环境更加美观。

4、沼气工程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初具规模。

**年以来,包头市将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户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目前,包头有农牧区户用沼气池7600座,村级物业站24个,联户工程5个,大型沼气工程1处。同时,在丰富和完善“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两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推广了玻璃钢型、砖混型、混凝土型、“两池一体”、“三池一体”和小型沼气工程等新型模式。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我市农业技术部门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组织实施了《秸秆生物反应堆》项目,在**年通过自治区专家验收鉴定。该项目示范推广面积达6850亩,平均亩增产3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社会生态效益,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质资源开展农业生产,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保护地生产水平、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的进程,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低碳农业的核心内容是以低消耗(能源、资源)、低污染(环境、产品)、低排放(废弃物、CO2等温室气体)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实质是能源和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以及清洁生产问题,发展低碳农业一般可参考如下路径:一是合理且更有效率地利用化肥;二是推广施行节约型农业;三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四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五是沼气工程节能减排;六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等。

就包头目前的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目前,我市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转变,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这些都为今后积极推进改良土肥配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推广实施节约型技术等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奶牛业与肉羊养殖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在按照“生态、健康、循环”的原则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清洁养殖方式的转变,以低碳模式实现养殖业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农牧业科技水平较高。我市农牧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农牧业科技工作,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农技培训使得农牧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牧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推广和实施低碳农业的各类新型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前景广阔。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是发展低碳农业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对农村牧区各种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和深度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1.0万公顷,每年粮食产量可达100万吨左右,按照粮食产量与秸秆产量1:1的较小比例计算,每年至少可产生100万吨的秸秆用于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我市畜牧业牲畜存栏达250万头左右,由此产生的养殖污染物产量巨大,可以广泛用于沼气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天然有机肥等用途。

森林、草原碳汇潜力巨大。森林和草原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沙固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碳汇价值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草原等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草原碳汇主要是通过森林和草原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是实现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部分。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使大气中吸收固定0.6-7.1亿吨碳;草地有机质每增加0.1个百分点,可增加草地碳汇6亿吨。我市森林和草原面积较大,今后还将继续加强绿色生态建设,森林和草原面积将进一步加大,森林、草原碳汇潜力巨大。

此外,近几年我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和新牧区建设,加快实施各类农牧业重大项目以及建设农牧业示范基地,可以说,从当前我市农牧业的发展条件来看,发展低碳农业的各种要素的积聚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具备了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绿色农业经济”的有利基础,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三、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宣传,编制全市整体规划

低碳农业是一个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对于广大的农牧民而言,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农业思想,提高对低碳农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民的认识。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全社会参与共识,大力倡导低碳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全民积极参与的低碳农业发展体制。特别要让农业生产的主体,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把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编制农牧业总体规划,减少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碳生产率。要做到以下几点:将低碳农业的经营模式纳入我市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将低碳农业的研发技术纳入我市的年度科技攻关计划;制定农村牧区新能源发展利用纲要,使农业生产的碳排放量由高向低转变;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农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相关措施等,建立低碳农业的科学核算机制,研究确立低碳农业的统计方法和考核指标。

(二)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改善农牧区民生建设的必要手段。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牧区民生工程。二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加强农牧业水利建设,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开展节水灌溉,推广节水技术。切实抓好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广泛开展科学施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积极发展农牧业机械化,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抓好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牧区电网改造工程,加大农牧区公路建设力度,加快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农牧区生活污染治理,实施农牧区清洁工程,建立农牧区生态能源新模式,不断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提高农牧民幸福指数。

(三)重视低碳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低碳农业对于我市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重视并推动关于低碳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首先,加快推广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低碳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的能源利用结构,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其次,选择与乡村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相符合的低碳农业经营模式,尤其要将低碳理念与各旗县区原有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有益经验结合起来,在我市近郊、远郊和山北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分别建立若干低碳都市型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农牧户的传、帮、带作用,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样板和相关技术支持体系,率先在对我市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实现低碳化发展。

最后,要加强低碳农业技术的研究。要系统收集整理有关我市农田灌溉耕作、农作物布局、化肥农药使用、病虫防治、新品育种、畜禽养殖、农作物秸秆利用等资料数据,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充分调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低碳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以经营性为取向、多元灵活的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据我市农牧业产业的布局和特点,研究提出适合我市农牧业自然生产条件的一系列低碳农业发展综合配套技术。

(四)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种植结构低碳化改造和养殖业低碳循环发展,把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低碳农业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循环农业。要进一步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涉农企业生产,积极开发和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增值,同时,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各项制度。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无害加工保鲜技术、农产品信息交通网络,鼓励农产品和农资的低碳运销,实现加工物流环节的节能减排。强化农产品生态标识制度,在现有“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逐步加入有关碳排放量的参考标准。

建立低碳农业品牌机制。把市场、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科研机构等各项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供、销、研一条龙的低碳农业产业链,创建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低碳农业品牌。积极争取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公众美誉度,注重品牌宣传,将品牌农产品与低碳、环保、健康联系在一起,凸现低碳农产品的环保、安全、营养功能,取得长期的市场购买认同,从而赢得市场、赢得声誉。

突出发展农牧区旅游业。农牧区旅游业是典型的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产业,应充分发掘我市广大农村牧区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大力开发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农事参与、餐饮接待、康体修炼、特色农产品加工观光等特色鲜明的农牧区旅游产品。

(五)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政策支持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建议尽快出台《低碳经济(农业)促进法》,依据法律制定低碳农业税收优惠、融资优惠政策,刺激和引导企业增加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技术研发。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

加强农业政策性银行对从事低碳农业项目的贷款支持,为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低碳农业产品开发以及低碳农业发展项目提供银行贷款。制定和实施农牧业碳汇及生态补偿政策。抓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扩大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规模,抓好三大生态工程和特色绿化工程,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为进一步建立我市林业碳汇市场创造条件。保持和增加草原碳汇的关键在于防止草原的退化和开垦,要巩固北部草原围封禁牧成果,通过人工种草和退化草地恢复、舍饲圈养、轮牧、引入优质牧草等方式增加草原碳汇,维护草地碳平衡。健全和落实林业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鼓励发展循环农业和生物质经济等,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2016年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八篇

一、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二、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三是规范管理。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家庭农(林)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林)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林)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5、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家庭农(林)场作为新兴事物,必须加强扶持和引导。在财政扶持中,要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奖补。加强技术服务,定期下乡开展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设立信息服务机构,为家庭农(林)场提供市场销售等信息。

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第九篇

为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实施好个私经济“扩量提质”助推发展工程,**市工商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活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现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分析报告汇报如下:

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自2016年7月1日开展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我局充分发挥职能,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和发展服务工作,把促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新途径来抓,为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2016年6月,我市专业合作社累计2042户,成员总数15365人,其中农民成员14468人,出资额总计204878.5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7%、11.3%、10.6%。与2016年相比增长8.7%,9.0%、7.8%。2016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1户,带动农民致富达三万余人。

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全市20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养植业方面有1531户,占总数的75.0%,农产品销售408户,占总数的20%。农产品购买285户占总数的14%,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加工运输储藏112户,占总数的5.8%。农资购买和服务业392户,占总数19.5%。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以种养殖为主,随着市场的扩大,销售服务的农民合作社逐渐增多。

2、合作社注册资金情况。我市2016年6月合作社的注册资金达204878.59万元,2016全市注册资金190004.59万元。2016年全市注册资金145371.14万元。2016年注册资金102076.9万元, 2016年登记注册资金29229.56万元,2016年注册资金12023.9万元,可以看出,每年合作社资金都大幅度递增。部分合作社已经走出创建阶段,逐渐向发展阶段迈进。

3、合作社成员规模情况。

2016年入社成员为1248人(其中农民1155个、其他自然人77个、企业法人9个、事业法人 5 个、社团法人 2 个)。2016年成员累计4255个(其中农民4016个、其他自然人205个、企业法人23个、事业法人6 个、社团法人 5 个)。2016年成员累计10155个(其中农民9678个、其他自然人429个、企业法人31个、事业法人3 个、社团法人 14 个)。2016年成员累计累计12939个(其中农民12322个、其他自然人561个、企业法人38个、事业法人3 个、社团法人 14个)。2016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累计14092个(其中农民13202个、其他自然人828个、企业法人41个、事业法人5 个、社团法人16 个)。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累计15365个(其中农民14468个、其他自然人828个、企业法人44个、事业法人7 个、社团法人18个)可以看出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发展,农民也看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模式上,由“松散型”向“紧凑型”发展。今年成员总数达50-100人的达38个,100-500人的7个,几个突出的合作社已经达到使用省名的标准。但也不难看出,我市合作社的成员依然以农民、自然人为主,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社团法人依然没把农业作为发展方向,投资重点依然没把目光转移到农业上来。

二、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不错,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规模不一,发展不平衡

尽管近几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合作社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较多合作社注册

资本都在20万元左右,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甚至存在名义社员及家庭合作社。而真正上规模的,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在总数中占的比例很低。在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的只有几十家,各个合作社的发展未能形成链条,水平发展不平衡。

2、政府的扶持面不够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很多合作社实力较弱,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而合作社大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物,又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其次在政策方面,很多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限制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政府还没有把这些经营领域纳入到合作经济的范围,也就是说,如果农民在开展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时,其经营管理在用电、用地、用人方面也没有优惠政策。另外,土地、电力等方面的使用限制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

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普遍水平不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量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但是另一方面,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因此人才问题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4、内部运作不规范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的内容与执行均不规范,只写不做,流于形式;组织结构不健全,理事会、监督机制等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财务、社务不够透明。

5、个别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动机不纯。个别专业合作社村、大队为了搞新农村建设而设立的,有其名无其实,只是进行了工商注册,没有实质性的运行;部分合作社理事长对创办合作社抱有功利思想,目的是为个人谋利益;个别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只是个摆设,并没有真正经营和发展;也不排除为争取政府扶持资金而成立合作社的情况。

三、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

全市目前有二千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普及面,但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规模小、分散经营、生产技术低、管理不规范的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这种合作社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较弱的。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就需要切实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而实现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农民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联合,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它的发展也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今后还需加大扶持力度。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政府应对合作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支持,以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对社员服务的能力。二要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三要实行政策优惠。可以对合作社在税收登记、土地使用、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适当减免已登记成立的合作社的所得税、增值税,在土地使用方面优先安排等政策。另外,还可以对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免征营业税,对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给予税收优惠等。

3、重视人才培养,增强发展潜力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文化基础、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相对较弱,社员素质普遍较低,合作社很难跟上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既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更要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建设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潜力。要科学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理论和合作政策,提高正确指导和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减少经营决策的局面性与片面性,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4、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内部行为

制度建设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更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并坚持内部规范化管理。一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确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理事会和监事会。二要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不同于公司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特点。应当尽快建立和健全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奖励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运行的规范化。三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为了兼顾生产者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可分配盈余应当实行按交易量(额)和按资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分配,并以按照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为主。四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监督合作社是否依法经营,同时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对其经营情况进监督检查。另外,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监督合作社健康发展。

5、加强信息沟通,扩展销售渠道

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政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民信箱,通过农民信箱,发布茶叶、苗木、畜禽和水产等农产品买卖信息。还可以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发布灾害天气、森林火警、防汛资讯、禽流感防控知识、农机安全等警示信息,为农民获得各类市场信息提供系统的服务。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网络为合作社免费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和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

6、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品牌战略

培育合作社文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合作与联合,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达到“一社一标”的目标。申请绿色产品、有机产品、QS等认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2016农机行业发展趋势 2016年农机市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农机市场发展前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7612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