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社区建设,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

2016-11-14 13:18: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社区建设,规划(共9篇)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维护社区治安稳定,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社区三年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工委的领导下,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发展社区服务为核心,以区域集成化建设为手段,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进一...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社区建设,规划》,希望能帮助到你。

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一篇

为了更好地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维护社区治安稳定,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社区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工委的领导下,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发展社区服务为核心,以区域集成化建设为手段,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完善,三年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繁荣社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这四个主题,按照“民主法制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六型标准要求,坚持社区工作社会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资源一体化、社区建设配套化、社区队伍专业化、社区活动群众化的方向,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满足企业职工和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在2011—2014年里,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优质、平安稳定、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区。

三、基本措施

(一)加强社区民心工程建设。

社区民心工程是提高社区文化程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区的前提。创建民心工程坚持要本着以人为本,确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经过居委会班子研究决定实施路灯问题、厕所问题、健身活动广场问题、公路护栏问题、自然村庄卫生及道路环境问题等

(二)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1、社区组织是开展社区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各类民间服务组织的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支持、保证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开展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社区居民是自治的主体,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事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社区各类民间组织是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是组织动员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完善基层自治,深化社区服务的重要载体和方式。三年期间,设置5个以上的维权类、文体类、服务类的群众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各类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合力。

(三)加强制度和规范化建设。

逐步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有健全的居委会工作、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居务公开、民主理财、代表联系群众、代表评议干部等各项制度;有村民自治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环境卫生公约、爱护绿化公约等单项公约,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繁荣社区文化

1、加强文化活动建设。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龙头,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文化活动阵地功能,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节庆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多功能远程教育,经常性开展居民科学、文化、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培育居民文化队伍。积极支持各类文体团队开展自娱自乐活动,引导它们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之路,推动社区文化向纵深发展。

(五)推进社区保障工作

1、建立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为社区困难职工开展送爱心服务,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向失地农民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2、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进社区保障工作。进一步解决好弱势群体、特困户、低保户、残疾人、老党员、老干部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好帮困解难工作,使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3、抓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培训,推进再就业工作。

(六)加强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的功能的建设。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在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社区服务的地位作用更显突出。社区服务主要是指在党和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依托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直接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物质文化生活服务。其次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在我国实行居民自治,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确定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七)维护社区稳定

1、加强安全防范。社区积极与派出所加强联系,强化联勤机制,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充分发挥巡防队的作用,教育督促企业开展安全检查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减少社区内安全隐患。

2、做好民事调解。认真落实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超前摸排纠纷等制度,抓好来访、信访和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杜绝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3、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按照“坚持长效管理,加强服务教育”的方针,以社区外来人员综合管理为突破口,严格

证件化和动态管理,坚持教育、服务相结合,提高外来人口素质。

4、开展综治宣传教育。以党团活动室为阵地,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治安防范、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向弱势群体和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引导企业和居民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八)社区卫生环境建设

1、社区公共卫生。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意识的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引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卫生科普宣传。

2、社区医疗卫生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社区环境卫生。加强辖区日常生活垃圾清扫清运管理,规范袋装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增强保洁力量,拓展保洁区域,延伸保洁时间,确保长效保洁到位。

社区建设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二篇

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是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空港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好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是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空港,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为主要目标,实施社区资源整合、明确社区功能定位、拓展社区服务平台、优化社区发展环境、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工程,社区建设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明确和谐社区发展方向,落实目标责任。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政策引导,及时制订出台了《空港区社区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区、街、社区均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了目标责任,区委、政府还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到年度综合考核之中,实施奖惩。

二是夯实基础,搭建和谐社区建设平台。区委、政府进一步完善了“议行结合、委站结合、选聘结合”社区管理体

制,逐步推广了社区服务工作站工作模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对社区办公设施实现“八个一”配备,大幅度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开通了社区网页,全面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国债项目数据的采集工作。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拓展和谐社区服务功能。区委、政府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在街道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成立服务站,形成了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的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救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健了全具有空港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体系。

四是推动共驻共建,实现和谐社区资源共享。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协商议事委员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驻共建活动,引导驻区公共户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工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氛围初步形成,连续三年开展了“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先后选拔了100名优秀研究生下派到社区挂职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实现了社区与高校的共驻共建。

虽然我区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和政府资源的投入,市场机制推动社区建设的作用不充分,社区发展缺乏深入持久的内在动力。二是社区行政

化色彩较为浓厚,社区负担依然过重,各类考核、评比太多。三是 “村改居”社区的管理体制仍未完全理顺。

(二)社区建设面临新的形势要求

随着乡改街道办事处等区情的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两个和谐”建设的提出和“四创两争”工作的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空港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承担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因此,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要继续在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完善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突出空港特色,提升社区品质,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改善环境为突破口,以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扩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推进社区建设体制和机制创新,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主的社区建设根本方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

2、城乡统筹、分类指导的原则。老城区社区要在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新建和“村改居”社区要重点抓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增强社区服务意识。

3、注重实际、突出特色的原则。各社区要立足于各自的实际,发挥优势,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多民族聚集社区的特点,着力打造特色突出的特色社区。

4、民主参与、共驻共建的原则。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手段,以服务好驻区公共户单位为条件。通过政策引导,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员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我区的社区建设要以构建和谐空港为目标,大力推进“两个和谐”建设,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创建水平,紧紧抓住“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两个重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便民利民服务,进一步拓展政府公共服务在社区的覆盖范围,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村改居”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参与率、归

属感和满意度。力争到“十二五”末,有90%以上的街道达到和谐社区示范街道标准,90%以上的社区达到示范社区的标准,实现社区工作社会化、管理规范化、资源整合化、设施配套化、社工队伍专业化、社区活动群众化,形成富有空港特色的西部领先的现代化和谐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建设自治型社区

1、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总体要求,以“规范党建工作、强化核心作用、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党建“五好”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以规范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活动场所建设、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效能为主要内容切实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2、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着力研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的途径和方式,加强社区自治项目研究,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扩大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到“十二五”初期,直选率达到80%以上,到“十二五”末期,直选率达到90%以上。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

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三篇

青阳街道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2005年-2010年)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发展经济、繁荣城市、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福建省、泉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社区建设和服务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建设,是青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强化城市意识,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是晋江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2004年青阳街道顺利推

进和完成“村改社居和社区整合”工作,市民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建设工作逐步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各有关单位、各社区要大力实施和推进青阳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青阳城市社区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努力建设美好青阳。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青阳街道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青阳实际出发,以社区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龙头,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宗旨,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综合功能,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协发展。

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社区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入手,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

体、部队、企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共居一域、共有共享、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不搞盲目攀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逐步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青阳街道社区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服务,快节奏推进”努力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今后五年社区建设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求发展、四年上水平、五年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两年打基础”,重点是打好“五个基础”:打好认识、舆论宣传基础,营造全社会都重视、支持、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氛围;打好设施建设基础,加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六个一”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公益设施建设;打好社区组织建设基础,加强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中介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打好

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基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着力创建霞行、青华、阳光、青新四个示范社区,初步形成各自特色。青华社区创建文明和谐型社区和科普示范社区,霞行社区创建共驻共建、便民服务、平安和谐型社区,青新社区创建学习型文化社区,阳光社区创建数字型信息化社区。

“三年求发展”,在三年时间内,社区环境建设、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及各项社区建设事业、社区组织建设等取得大的发展,推进社区建设的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创建“泉州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四年上水平”,在四年时间内,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上新的水平;城市建设、管理、服务功能要上新的水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文明素质要上新的水平;社区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上新的水平。创建“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五年现代化”,指通过前五年扎实有效工作,到2010年,青阳街道各社区建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卫生达标,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适应城市现代化要求的新型社区。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或“全国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通过五年发展,努力实现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

(一)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组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居民自

治和民主政治建设。

(二)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全面推进以社区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就业、环境、治安、精神文明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三)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的形成,逐步理顺社区管理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坚持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丰富完善城市的承载、凝聚、服务、教育、文化、发展等功能,推进学习型城市社区和数字化城市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展现青阳城市风貌。

(六)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严格标准、典型示范”的原则,认真搞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加强示范社区的建设,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逐步提高创建水平。

四、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大力拓展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要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街道为主体,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社会单位和群众为重要补充,健全社区服务体系。街道要建立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总体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四篇

社区建设总体规划

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逐年增加社区建设投入,加大社区基础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社区环境大为改善,社区文化日渐繁荣,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社区治安明显好转,全面完成了第一个社区建设五年规划(2001-2005)。为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突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两大主题,不断完善社区设施和功能,发展基层民主和法制,着力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机制创新,发展社区服务,实现社区管理体制运转高效,设施功能基本完善,居民自治稳步推进,工作队伍不断加强,创建市级以上文明社区、和谐示范社区,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三、具体目标

(一)社区基础设施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1、到2010年底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交付使用。高标准建设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办公用房,建设好社区党员活动室、警备室、计生室、图书室、老年娱乐室。实现社区宣传文化体育站面积每万人不少于500平方米,社区户外文体健身广场达1000平方米以上。

2、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网络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构建联通市、区、街道、社区的网络平台,建立互联的全国文化信息基层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一个以上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社区呼叫中心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社区服务。

(二)社区组织

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工、青、妇、残联、治安、老年人协会、社区志愿者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相互配合的社区组织体系。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在社区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区志愿者等组织,培育和发展各种社区公益性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社区居民自治

1、推进民主选举。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逐步提高社区直接选举的比例。

2、实行民主集中制。社区居民委员会决定事项,采取少数服从【社区建设,规划】

多数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在社区事务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

3、加强民主管理。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引导社区的各种组织和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4、强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居务公开。依法保障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单位享有的社区事务知情权和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评论权、罢免权。

(四)社区综合服务

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程序规范,社区福利性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就业服务开展良好。

1、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要求,实现居民基本生活服务不出社区。

2、社区内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形成网络,达到小型、就近、便利。开设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托管、康复服务项目,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3、加强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设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确保规范化工作平台达到100%以上。不断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引导和帮助社区失业居民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切实解决好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实现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4%以上;建立社会劳动保障监察协调机制,做好社会保险扩面的宣传和服务工作,协助做好社区劳动关系和维权工作。

4、鼓励公益民间组织进入社区,动员社会力量承办各类便民服

务,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五)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形成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就医、购药。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具有法定执业资格,执业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优良。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社区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完善以区域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以企事业单位、学校机关卫生室和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健康服务网。到2010年,建立不同机构间协调有序的双向转诊机制。

3、为90%的居民和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

(六)社区计生服务

计划生育政策家喻户晓,社区居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社区计生服务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方便。

1、将“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服务、新型生育文化宣教工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健康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工作纳入社区计生工作。

2、实施计划生育的家庭100%享受到已经出台的优待、优惠政策。

3、社区居民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及时率达95%以上。

4、各类计划生育档案规范齐全。

(七)社区教育文化

社区文化活跃繁荣,各类文化活动设施齐全,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娱乐活动,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1、社区要建成宣传文化法制中心,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群众健身辅导站,因地制宜开展居民群众广场、庭院、楼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场地设施,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2、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居民参加经常性的体育活动,配备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及残疾人专用器材,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体育比赛活动。【社区建设,规划】

3、关心青少年成长,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帮助和教育“问题青少年”,建立帮教对象档案,健全帮教工作制度。

4、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下岗人员培训、安全生产教育、民防和减灾教育、老年人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围。

5、组织居民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工作特色,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高。

(八)社区环境

社区内净化、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公共场所管理井然有序。主要考核指标达到全国或全省先进水平。

1、新建居民小区绿地率不低于40%。

社区三年发展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五篇

社区三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全市城市社区建设,构建和谐晋城,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区规模,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目标

今后三年的主要目标是:

(一)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需要,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城镇现有社区规模作合理调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完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建设,规划】

(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搞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在3年内使全市80%以上的城市社区有建筑面积不低于30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使80%以上的城镇社区有不低于15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

(三)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00个,建立社区服务网点200个,使社区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00个;建立100个社区图书室;使90%以上的社区有居民文

化体育活动场所;9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治安,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四)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管理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中介组织运作、社区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

(六)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力争把晋城建设成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

四、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按照“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完成所有城镇居委会的规模调整,实行“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体制。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所有社区都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制度,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学习和参加社区活动制度,逐步把企业离退休党员、社区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探索建立起一套社区党员管理的新机制。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法进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以适应社区工作者队伍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兼职,到2007年使交叉兼职的比例达到50%以上。

【社区建设,规划】

2、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活动,营造“热爱岗位、情系社区、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社区建设,规划】

3、搞好业务培训。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县(市、区)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学习座谈、工作研讨、经验交流、授课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4、建立社区建设财力投入保障机制。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含社区专职工作者津贴)纳入市和县(市、区)财政预算,并使社区专职工作者享受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确保其工资福利待遇达到当地城镇人均生活水平和最低职工工资标准;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达到省里规定的标准,并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给予提高。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到2007年,全市至少组织15000名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4、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在2006年以前,将晋城城区和高平市区所有社区的电脑配置到位,初步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联网”;在软件开发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立即着手开发晋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软件。在政府领导下,有效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力争在2007年建立起全市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认真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方案》的要求,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包括“五室三站一场所”(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劳动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和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改造建设的内容之一,搞好规划,分步实施,限期落实。晋城城区和高平市政府所在地的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每150户25M2标准配置;阳城、沁水、陵川等县政府所在地按每100户20M2配置;其它乡镇按每个社区不低于100M2配置。改建和新建小区的配套服务用房采取政府出一点、开发商按规定提供一点、税费减一点、单位和住户支持一点的办法,按集中、实用、

方便居民的原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落实到位。到2007年,全市80%的社区的配套服务用房达到规定的标准,并有较为完备的配套设施。

2、抓住和利用第二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机遇,全面拉动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3、广泛集聚本地区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赠,积极吸引外资,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对于部分因客观原因造成无法配齐管理服务用房的社区,各县(市、区)应通过购买、置换、承租、改造等方式予以解决。

4、整合现有资源。调剂、利用驻区单位现有各项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五)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城市和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投资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到2007年,晋城城区、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基本建成以街道(镇)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县(市、区)、街道(镇)、社区三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配备好社区专(兼)职计生干部,落实好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计划生

育和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协会小组,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加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七)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加大社区警务改革力度,按照“一区(社区)一警(警务室)”的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结合实际调整民警责任区,实行“一区(责任区)一警(警察)”、“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实现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加强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切实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2、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落实普法措施,建立流动普法站,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法制教育,有条件的基层法律服务组织要在所辖社区设立接待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3、积极开展“美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活动,培养社区成员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4、加强市容、环境治理。落实社区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美化社区环境。

(八)深入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

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确立创建目标,落实创建措施,积极开展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城和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建设向高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城区要在推进民主自治、深化社区建设上狠下功夫,推动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争取在2005年底建成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在2007年前将晋城市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其余各县(市)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态势。3年内,争创1-2个“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2-3个“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通过典型示范,推动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提高全市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凡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和全市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的,由市政府分别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规划精神,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召开会议,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本规划的全面落实。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在社区建设中统揽全局、宏观管理的领导职责,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本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城区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社区建设作为今后几年城市工作的重点,统筹安排,统一实施,务求实效。

(二)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工作平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社区,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群众。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市社区建

2016社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行动计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六篇

社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行动计划,现在各地政府对于基层的社区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第一公文网网为您带来一篇社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遵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以促进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以行政管理体制和国土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以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科学发展机制为核心,以金融创新为支撑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突出综合性,注重操作性,力求示范性,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到2016年取得明显成效。

(二)基本原则

1、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大胆突破的原则;

2、在服从全市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先行先试的原则;

3、在坚持综合配套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改革内容

重点推进行政管理、国土管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金融五大领域的体制改革创新。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重推动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流畅、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转变。

1、建立与“五统一”相适应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先导区管委会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权限,争取市委市政府授予先导区管委会统筹组织先导区范围内“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职责,建立起相应制度措施保障“五统一”及相关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完善组织机构设置,设立先导区行政综合执法支队、长沙农村土地交易中心、河西国土分局、长沙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和乡镇国土规划环保所等机构;探索“两型社会”考核评价新模式,由市委组织部和先导区管委会,在先导区范围内“两区两县”、乡镇(街道)和产业园区试行“两型社会”考核评价新机制,改革现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改革对政府职能部门和干部的政绩评价方式。

2、再造政府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审批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设计审批流程,实行接(卷)审(批)分离,网上审批,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改柔性审批为刚性审批,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人员自由裁量权,实行限时办理制、责任追究制、效益社会评价制等制度,为企业和投资者精简流程,提高效率;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制定代建制管理办法,从2016年起,凡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符合代建条件的均实行代建制。

3、建立新型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体系。在先导区管委会机关推行“全员聘用”制度,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争取在先导区管委会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实行聘任制,探索建立现行公务员制度与市场用工制相结合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薪酬制度,实行以岗定薪、以绩定薪、以效定薪。

(二)改革国土管理体制

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相结合、依法依规与大胆创新相结合、加强行政管理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保障农民利益与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探索7大机制。

1、探索土地征收供应新机制。先导区所有用地均由先导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征转、统一储备、统一安置补偿、统一供应土地,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土地不论划拨还是出让,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宗地开发进度,由政府主导供应熟地;所有出让土地由先导区管委会根据先导区总体规划做好宗地规划,科学提供规划要点,出让成交后不再变更;在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时,科学测算土地出让金及供地后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税费,一并纳入土地成本,在土地出让成交后同时收取,项目用地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再向行政管理部门缴纳任何费用。

2、探索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新机制。编制先导区专项土地利用规划,报请省人民政府根据专项规划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一次性审批给先导区管委会,由其在规划期内统筹安排,在总指标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先导区农用地转用数量调整权,即根据“一次审批,规划期内平衡”的原则审批用地计划;对专项规划确定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由储备中心按照“先征收后转用”的原则,合理确定范围,以村为单元,分期分批先行予以征收;争取省人民政府将先导区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单列。

3、探索农村土地管理新机制。积极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工作;以先导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为基础,创设长沙农村土地交易中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先导区农用地转用需补充的耕地在充分利用本区域土地综合整理新增耕地的前提下,不足部分实行异地补充。

4、探索土地综合整理新模式。编制先导区土地综合整理规划,把土地综合治理与土地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投资体系,分片有序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理市场化,将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引入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培育多种形式的土地开发整理公司,加快土地整理进度,加大土地整理规模。

5、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出台《长沙市各主要地类用地控制指标》,在先导区先行先试,严格控制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达不到控制指标的项目禁止进入先导区用地;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对城镇用地实行共享集中方式和内涵挖潜方式,提高城镇居民点用地的集约水平,盘活城市内部低效用地;对工业用地实行园区集中制、准入控制方式、零增地技改方式节约用地;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实行社区集中方式、中心村集聚方式、农村特色居民点方式集约用地;对综合性项目用地,整合地下、地面与地上空间资源,优化建筑、道路、绿化等土地空间布局;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避免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

6、探索拆迁安置补偿新机制。取消征收土地留地安置模式,采取转变土地性质、转变农民身份、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两转变一纳入”的安置办法;拆迁安置方式由零星拆迁向板块拆迁转变,由分散安置向集中安置转变,由实物补偿向货币补偿转变,由临时保障向制度保障转变;推行农民以宅基地换住宅,以承包地换社保;推行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7、探索执法管理新机制。建立相应综合执法机构,做到对建设项目从土地的征转、拆迁、供应、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直至联合竣工验收的全程跟踪监管,保障监管到位。制定规范的综合执法程序,严格执法,减少执法的随意性。

(三)改革环境保护体制

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围绕建设生态城区、生态园区和生态农村,突出建立和完善6大机制,形成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1、完善管理和考核机制。在先导区26个乡镇及城郊街道国土所现有职能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工作职能;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将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2、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机制。明晰环境准入标准政策,制订和发布《先导区产业发展环境准入目录》、《先导区产业发展环境禁入目录》、《鼓励工业企业入园发展管理办法》、《招商引资环境管理办法》,组建先导区产业发展环境准入专家库,确保项目准入有章可循。落实环保前置审批,贯彻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把好片区土地规划环保关,合理布局用地类别,强化功能分区,实行厂居分离;把好工业项目用地预审环保关,确保选址符合环保要求;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确保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所在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把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环保关,确保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建立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机制。制定先导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划分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制定相应的生态控制要求。先导区范围内面积大于2公顷的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相对高差大于30米的山林地,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区、生态廊道等属于禁建区,除市政公用设施外禁止非生态项目建设。

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保护者接受补贴,受益者给予补偿,损害者支付赔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生态资源效益化使用。建立禁止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弱化对禁止开发区的经济考核,并按照同类区域发展水平、全市人均收入、人均财政收入等制定补偿标准,对其予以经济补偿。建立跨境河流水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制定先导区五大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实施流域交接断面水质负责制和生态补偿制。

5、建立环境保护项目化机制。积极推进环境保护项目化,开展先导区战略环评、建设环境自动监控平台、实施龙王港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坪塘老工业基地退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提质改造和洋湖垸湿地公园建设等重点项目。

6、探索环境资源交易机制。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手段,通过限量使用和交易将排污权产权化和市场化,使其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达到全社会总的污染治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立长沙市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在先导区进行试点。

(四)改革资源节约体制

资源节约体制改革以保证和促进先导区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为重点,通过最低的环境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评价考核体系。

1、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形成总体低密度、局部高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确定高强度开发利用土地的总面积和比例,划定高强度利用开发土地的具体区域,并分类确定高强度利用开发区域单位土地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面积;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建立投入产出关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奖罚制度,明确先导区内各主要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投资强度标准、单位面积土地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标准,并建立相应奖罚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的惩罚、回收处理力度,确定先导区范围内闲置土地的总体处理标准,制定新批土地的闲置预防范方案,从源头上减少、杜绝土地闲置的可能。

2、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加强工业节水,实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在建立科学合理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对非居民用水实行定额计划管理,超定额计划累计加价;推进城市节水,完善生活节水法规及管理,建立合理水价体系,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加强城市节水器具普及、供水管网完善和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促进农业节水,淘汰落后机械,改革农业灌溉方式,加速推进大中型节水改造和配套,结合土地整理,建立农田排灌分离设施。

3、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突出抓好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逐步强制推广能评制度,通过重点企业节能示范作用,有步骤地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抓好民用和商业节能,开发利用城市供热和制冷技术、民用能源优质化技术、风光互补照明技术、家用节能电器、农村沼气等新能源技术产品;推进建筑节能降耗,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实行建筑工程节能降耗准入制,制定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及超定额梯级加价电费制度,建立废弃物管理监督体制,对先导区范围内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度;推进原材料节约,加强重点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开发利用节约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4、着力降低商务成本。大力推进道路、水、电、气、信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先导区完善的企业商务硬环境,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及配套产业、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的配套功能,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与高新技术相配套的产业园区建设,发挥规模集中优势,降低商务硬成本;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与省市经济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用服务体系,降低商务软成本。

5、大力实施节能示范工程。在先导区范围内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生物质能源技术推广示范工程,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商品混凝土、砂浆推广示范工程,循环经济园区(企业)示范工程等重点示范工程,以示范效应促进节能降耗成为社会自觉行为。

(五)改革金融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着力构建相对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投融资体系。

1、推动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构建新型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做优先导投资公司。聚合优质资产,组建长沙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此作为大河西先导区改革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推动金融创新的主体。综合利用“城市资源综合运营商”的强大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打造主营业务突出,经营现金流充沛,经营业绩持续稳定的大型优质上市公司;支持长沙银行全面提升业务,快速发展成为优质区域性银行并实现上市;整合相关壳资源,注入优质资产,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成功增发新股,扩大再融资能力;盘活湖南机场公司股权、土地房产和市政收费项目及大河西先导区旅游资源,实现先导区旅游产业借壳上市。争取3年内把先导投资公司初步建成以“长沙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产业基金”为主体的金融资本集团,控股2至3家上市公司。

创设金融机构。以先导投资公司为主体,联合其他大机构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先导产业基金公司,以发起人身份做好“长沙市产权交易市场、长沙稻米期货交易所”等机构的筹建工作,参股在省内注册的人寿保险公司,争取创立科技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以大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内外一流城市运营商为战略投资者或信托资金,同时与银行总部合作,争取巨额项目贷款或银团(社团)贷款。以优化建设项目的财务安排为目的,进行包括银行汇票、银行信用、租赁、短中长期贷款等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内需的契机,创造条件发行企业债券或其他固定收益债券。

2、创新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两型产业支持平台。以先导投资公司和先导产业基金为主体,通过参股或帮助拓展市场网络等方式扶持“两型产业”优势企业、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并补充企业商业信用及金融资源。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和集合融资等手段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先导投资公司或先导产业基金牵头组成若干优势企业联合体与金融机构对接,实现产融结合,双方共赢。充分发挥先导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的资本运作能力,引导“两型”优势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直接上市融资。

3、创新资本运营手段,构建新型交易平台。健全长沙市产权交易市场,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整合长沙现有产权交易机构,在先导区设立统一产权交易平台,并不断扩大和增强产权交易平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积极引进全国性产权交易机构在先导区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授权开展辖区内非上市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托管。夯实基础工作,在市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成立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农产品期货品种。加快以“长沙稻米期货交易所”为主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进程,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顺利运转的各项机制,逐步扩展农产品期货品种,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种类。

4、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建立金融后援服务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组织专项招商活动,吸引金融机构后援部门入驻先导区,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中南地区最大的金融后援服务基地,着力建设“三个基地,五个中心”:即金融机构后台服务部门集聚基地、外包企业集聚基地、人才集聚基地和区域票据结算中心、金融创新产品研发中心、信息资料备份处理中心、后台服务新技术开发中心、高级人才培训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在全市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宣传活动,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改革决定上来,加强全市干部群众对具体改革方案的认知和认同。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改革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先导区管委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高新区、岳麓区、望城县、宁乡县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参与改革,市直有关部门要承担起相关的任务。

(三)进一步完善“五统一分”工作机制。完善改革必须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强化先导区管委会在“五统一”方面的领导权和管理权,树立先导区管委会在推进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权威性。

(四)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资源节约联席会议制度、先导区“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机制。

以上这篇社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行动计划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一公文网网,谢谢。

2015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七篇

和谐社区建设三年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区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和省、市、县各级关于创建和谐社区的工作部署,制定创建和谐社区(2015-2015)三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全力打造"六星社区"为重点,以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打造"六星"社区为重点,以维护社区稳定为基础,立足实际、稳步推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政自治、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睦、文明祥和的现代和谐社区。

二、工作目标

经过社区干部职工和居民人民的共同努力,使社区文明程度,居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等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显着提高,社区各项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挥,在"领导有力,制度健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达到和谐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力争2015年前将社区创建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三、主要任务

1、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支撑体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完善社区工作机制。规范社区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扶贫济困的工作机制;畅通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的工作机制;化解矛盾、民事调解的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便利满意服务的工作机制;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参与自治的工作机制;社区建设保障的工作机制;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和谐社区建设的支撑体系,实现社区有效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扶贫救助体系、社会安全稳定体系、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体系、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完善社区工作者学习机制,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加快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社区管理的基础数据源,推进社区基本信息的共享,提高社区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有效整合多种服务资源,培育市场,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社区服务能力,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区服务企业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多种生活需求。

2、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拓展社区福利,满足居民需求。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依托社区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主要通过公益性、福利性和经营性方式进行。

(1)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社区治安。加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安全防范两级自治组织;建立八项工作机制:社区安全信息综合采集机制、社区安全预警机制、社区治安防控巡查机制、社区非诉纠纷调解机制、社区安全监督机制、社区技防推广机制、社区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社区安全防范考评机制;建立社区宣传动员、专群结合运行、部门协调联动、组织与经费"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结合实际,组织外来人口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外来人口参与社区建设,努力创建平安社区。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康复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规划,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指导社区居委会宣传、动员、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监督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基本医疗及转诊、重点人群保健、老年健**护工程、残疾人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以及其它适宜的卫生服务。同时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开展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工作,实现2015年育龄群众享有优质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的目标。

--努力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为主要任务,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构筑建设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撑。增加文化活动、健身设备、器材;设图书阅览室,建立社区图书馆;开辟室外活动场地,并有文化宣传栏或墙报设施;建立市民学校,开展面向中老年居民的文化艺术培训;加强辖区内各共驻共建单位文化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社区文化工作制度及文化工作档案;以文化室为依托,组织社区文体艺术队伍,定期不定期开展文艺活动。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指导文艺团队开展活动。打造出具有城区特色的社区文化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环境美化。加强管理,统筹规划,建立长效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坚持专业绿化与群众绿化相结合的方针,连同社区内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小区绿化,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对社区的绿化进行系统性规划。

(2)拓展社区福利服务领域

--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围绕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着眼于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托底保障作用,完善分类救助制度,实施低保家庭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健全专项救助制度,建立应急救灾救助机制,开展社会互助和社会服务,规范社区救助程序。发展社区福利事业。

--社区再就业服务。加大对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大力开发社区劳动保障协管、治安巡逻、公益性保洁服务岗位等公益性岗位,扩大社区培训和就业;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扶持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通过创业指导、创业培训、跟踪服务以及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推动社区就业的发展。

--社区养老和助残服务。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工作,发展社区养老组织;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为专业骨干,社区志愿者为社会支持力量的社区老年健**护服务队伍;切实保障社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社区社会救助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大力发展为社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居委会搞好社区各项残疾人活动,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3)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满足多层次需求,方便群众生活。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大社区服务中心体制改革力度,按照无偿或低偿机制的定位,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建立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对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网络。

----促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在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同时,正确处理社区与外来物业管理机构的关系,在社区已经成立并正常运作的社区物业管理部里推行低偿便利为民服务的思想,探索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三位一体"以及居民、员工、社区"三方共赢"的管理模式。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统揽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文件精神,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中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健全完善社区民主设立、居务公开制度,落实辖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定。充分发挥社区工作委员会、联席会、和谐社区促进会等协调机构作用,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居民决策、居委会执行、民间组织推动、群团组织协同、驻区单位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对和谐社区建设实行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考核评比。加强与职能部门和对口帮扶部门的联系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知识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加强社区治安防范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物业、社区警务"四位一体"的社区综治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突发性治安事件应急机制、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机制。配合公安部门,加强社区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社区普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平安小区、无毒社区创建活动,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5、加强社区环境建设。培养提高社区成员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力整治社区卫生环境,坚决治理脏、乱、差现象。配合环保、环卫等部门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和绿化建设,保持良好的社区公共设施。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社区美化绿化、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6、加强社区服务工作。完善社区服务站信息化联网,形成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办事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为驻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利用社区资源,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网点。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大力开展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居民满意率达80%以上。

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党在社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健全社区居委会建设和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居务公开,规范社区各项工作。

8、加强社区硬件建设。加强社区组织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和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和条件,为社区组织开展工作和居民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保障。(

9、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和教育,定期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开展政策业务培训,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各级举办的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0、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广泛发动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基层民主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驻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创建工作领导。建立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社区两委委员任成员。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社会宣传发动工作。要充分运用社区的宣传阵地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使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进一步组织和吸引广大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参与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建活力。

3、加强整改工作力度。社区要严格按照国家民政部制定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指导标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指导标准》,分解责任指标,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尤其要针对标准查找差距和不足,逐条逐款梳理出来,落实人员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负责整改,确保创建工作达到标准。

4、严格考核奖惩。社区要将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工作纳入社区干部的年度工作成绩考核范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措施不力,给创建工作造成贻误、带来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梅辉坡社区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2016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建设,规划 第八篇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14号)、《XX区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大行动实施方案》(XX办电〔2016〕83号)、《印发XX区“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X办发〔2016〕7号)、《关于印发〈XX区平安村(社区)建设2016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综治委〔2016〕7号)的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我镇平安建设工作,构建平安和谐XX,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村(社区)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手段为关键点,全面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健全综治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为XX镇“超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镇利用一年时间,通过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使所有村(社区)综治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及其工作更加完善,村(社区)管理基本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村(社区)治安打防管控能力得到提高,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群众治安满意率大幅提升。

(二)具体目标:

1.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绝对数同比持平或下降;辖区内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案件数同比持平或下降;无涉黑恶势力犯罪(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2.有效治安报警数同比下降;辖区内没有发生“黄、赌、毒”案件(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3.推进封闭式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全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达到社区总面积30%。

4.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刑事治安案件高发隐患部位及社区(各小区)出入口都建立使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监控覆盖区域占社区的75%以上。

5.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到要求。

6.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职治安队伍,有完善的治安队伍管理制度,并发挥治安防控作用;治安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

7.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纳管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

8.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制度,并认真做好吸毒人员一人一档工作;吸毒人员跟踪帮教率达100%;戒毒出所人员签订社区康复协议率达100%。

9.各种民间帮教组织健全,预防工作落实,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不良习性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能够得到监护、心理矫正和帮教,跟踪帮教率达100%;没有脱控人员,没有引发违法犯罪的发生;对智障群体及其家庭帮扶率达80%以上。

10.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法规宣传或法律进家庭活动,特别是社区管理人员,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没有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

11.社区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签订消防责任书,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12.居民群众对辖区的治安状况满意率达85%以上。

13.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如涉及多个村(社区)的,按参与该事件人数最多的村(社区)来界定权责)。

14.没有发生50人以上到镇集体上访,没有发生30人以上到市、省上访。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原则。要以村(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村(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以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让村(居)民在村(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围绕大局、着眼发展原则。要有利于村(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力,为XX的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三)有序改革、逐步推进原则。平安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要充分调动村(社区)的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村(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

(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顾原则。要在村(社区)内部营造竞争互利的良好环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舟共济,让村(居)民在良性氛围中得到提高。

(六)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原则。民主是村(社区)生存的重要源泉,作为村(居)民自治组织,在依法的前提下,关键在于通过民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村(社区)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消除隐患。村(社区)要承担对群众生活保障的关护功能,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杜绝因损害群众利益而引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的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扶助。

(二)完善村(社区)事务公开制度,推动村(社区)民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经村(居)民大会或者村(居)民代表大会集体决议制度,完善村(社区)事务听证会和通报制度,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建立有效的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项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积极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村(社区)广泛宣传《信访条例》,明确信访联络员,加强上下沟通,积极引导村(居)民以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反映自身利益诉求。

(三)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排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村(社区)稳定。建立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提高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强化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将人民调解网络向辖区企业单位、特定群体延伸,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村(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推进封闭式社区建设,采取物理设施封闭与技术设施封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村(社区)地理条件允许的,全面实行物理设施封闭,条件不允许的,采取增加治安视频监控点,提高监控覆盖面的形式实现全封闭。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主要街道商业繁华区、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单位的技术防范建设。有条件的村(社区)要积极推进警务E超市建设,在出入口安装电子出入门禁系统,提高村(社区)的治安防控能力。积极宣传发动,鼓励村(居)民安装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提高居民自防自助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辖区企业内部保卫组织,充分调动辖区企业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落实企业各项自防自保措施。要完善治保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伍、保安队伍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确保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充分发挥村(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将义务巡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形成以村(社区)民警为主要力量,治保会、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为辅助力量,村(社区)党团员、民兵、义工、离退休人员等治安积极分子为补充力量的社会治安防范大格局。

(六)深入推进重点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机制完善、保障到位。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严格落实“三色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巡查密度,确保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特种行业管理,加大对辖区内网吧、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有效净化社会风气。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进一步强化禁毒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做好吸毒人员的跟踪帮教安置工作,全面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各项衔接制度。完善民间帮教体系,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群体的跟踪帮教。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巡查工作,确保辖区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七)加强法律宣传工作,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有效预防各类犯罪。全面落实村(社区)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制进村(社区)活动,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制意识,促进依法办事。依照村规民约,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在村(社区)内形成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力度,扎实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有效遏制村(社区)内青少年犯罪,确保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对缺乏监护、具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八)全面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要切实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将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作为统筹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协调部门,进一步强化领导架构,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四、组织架构

为加强全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XX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李满连任组长,镇委委员、综治信访维稳办主任李达恒和镇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劳广行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镇纪委、组织工作办、社会工作局、财政局等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综治信访维稳办,办公室主任由综治信访维稳办常务副主任周伟雄担任。各村(社区)相应成立“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

五、工作步骤

根据镇委、镇政府的部署,2016年—2016年为我镇全面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攻坚阶段,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现在开始至4月15日)。

制定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评选标准及奖励、扶持办法,落实经费来源;各村(社区)“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本方案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村一策”的工作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同时,对辖区内村(社区)进行调研摸底,确定一个村(社区)作为试点村,全力开展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沟通联系,争取共识。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6年4月16日至8月31日)。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根据“平安村(社区)”的评选标准,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前一阶段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总结完善,全面铺开“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力争全镇6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

(三)冲刺总结阶段(2016年9月1日至11月30日)。

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逐步规范完善“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在11月底前,全镇10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对“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组织检查验收。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复评巩固阶段(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区、镇两级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获评“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复评工作。全面总结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存在不足,采取多种工作措施在三年内综合提升我镇法制治安环境,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规范平安村(社区)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力促我镇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工作措施及补贴扶持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村(社区)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狠抓落实,村(社区)一把手是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总负责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逾期没有完成任务的,镇委、镇政府将启动问责制度,由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向镇委、镇政府说明原因。对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效果不明显、马虎应付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工作督导挂钩制度。镇委、镇政府建立挂钩督导制度,镇驻村部门挂钩督导所驻的村(社区),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指导、监督、帮助基层村(社区)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挂钩共建情况以及所挂钩村(社区)的建设情况将作为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同考核,同验收。

(三)实行分类管理,资金扶持。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XX利推进,区委、区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对各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适当的补贴。补贴分为四个档次,档次按照总人口数(含流动人口数)和总面积数所占的比重进行计分分类,总分以100分制计,总人口数占60分,其中15000人以上的得60分,10000~14999人的得50分,5000~9999人得40分,4999人以下的得30分;总面积数占40分,其中4平方公里以上的得40分,2~3.99平方公里的得30分,1~1.99平方公里的得20分,0.99平方公里以下的得10分;最终得分为总人口数和总面积数得分累加;总得分为100分的为一类村(社区),90~99分的为二类村(社区),70~89分的为三类村(社区),69分以下的为四类村(社区)。镇委、镇政府也将参照区的标准,对村(社区)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由镇综治信访维稳办根据村(社区)的建设进度划拨给村(社区)。

(四)做到严格考核,常抓不懈。为巩固和扩大“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成果,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长期发挥成效,实现村(社区)长治久安,由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对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和监管工作。区、镇将对获得“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抽查复评,对复评不达标的村(社区),取消“平安村(社区)”称号,并通报摘牌。具体复评标准另行规定。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动员部署,讲究实效。各村(社区)要深刻认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对构建平安和谐XX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靠前指挥。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力推进本次行动的深入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实例促宣教,取得群众认可,真正取到实效。

(二)加大调研力度,摸清情况,科学规划。各村(社区)要对本辖区内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摸底,理清思路。对居民居住区较为分散的村(社区),可进行合理划分,作为建设“平安村(社区)”的若干基本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工作。对一些居民居住较为集中,出入口少的村(社区),则可进行全封闭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符合社区自身特点的角度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做到底数清,任务明。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调研摸底出来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相关工作措施。

(三)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能够切实取得实效,各村(社区)要集中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建设工作,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XX特色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在建设工作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配合好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经验总结,及时推广,找出适合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为建设“平安村(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总结验收和复评工作。各村(社区)于11月30日前将“平安村(社区)”建设情况总结及验收资料以书面形式报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经镇验收后,由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参选“平安村(社区)”的名单及有关验收材料报区“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验收。

2015年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建设,规划 第九篇

2015年社区教育计划一:

一、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逐步建立起适应社区建设和居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和教育培训模式,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贯穿在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使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原则

紧密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与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工作沟通和衔接,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要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努力满足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需求;要实行分类指导,分阶段实施,积极而扎实地推进社区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并把发展社区教育作为创建学习型城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三、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开展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工作。始终重点抓好量大面广、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努力满足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确定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工作,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创新培训形式,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力争每年提高五个百分点以上,逐步实现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社区居民“人人皆学”的目标。

2.进一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

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仍然作为现阶段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型组织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评估促进工作,使学习型组织占社区内各类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

3.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在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形成以区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主体,以居委会(村)社区教学点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播放教学光盘、收视卫星电视教育节目、计算机网络教学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使有条件的街道(乡镇)都能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构筑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四、保障社区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社区学院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由区委副书记为首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推动望城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教育行政部门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教育检查评估范畴,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2、充实队伍 增强力量

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区、乡镇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应安排相应专职人员,同时聘请部分兼职人员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望城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的作用,发挥社区内教师、专家、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力量。鼓励社区教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事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充实队伍,为我区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力量保障。

3、督促检查落实评估

今年年度我们将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检查评估工作。我区将组织专门的社区管理人员分批对各乡镇社区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对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给予肯定和表彰。形成定期检查、评估和表彰奖励制度。广泛吸收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成立社区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社区教育实验指导工作,创建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

4、扩大宣传提升理论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总结推广各地发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营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开展社区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成功的做法,逐步形成有望城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

5、保障经费 增加投入

20xx年社区教育经费由区财政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xx年区政府根据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建设要求,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基本建设,对办学成绩显著的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给与专项奖励。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投资办学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资助社区教育。

2015年社区教育计划二:

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发扬区域特色,加强学习型街的建设,做好我街社区教育工作,为争创全区教育示范街制定20xx年社区教育工作计划。

一、完善、健全适应社区教育工作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1、我街建立一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对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学习,写出几篇有关社区教育工作沦文

2、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有效机制的社区教育工作网络,提高我街社区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2015年社区教育计划三:

20xx年的社区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意见,结合我社区实际,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

一、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年初,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了《20xx年度社区教育工作计划》使全年的社区教育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

二、抓住重点、突出特色

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工作。根据社区居民的培训需求,不断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抓未成年人教育培训、老年人群的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能力的技能培训,扩大家庭婴幼儿教育指导和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覆盖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和培养文明习惯,树立社会公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健康有益、争创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知识学习,通过学习使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三、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通过中小学校、交安委等这些各具优势的驻地单位携手,签订共建协议。有效利用辖区的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教育人才与场地,服务于居民,扩大社区教育的领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许多困难,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丰富暑期青少年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1、为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网络协力整合的作用,使广大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而有意义的暑期,开展2015年暑期青少年教育实践系列活动:

2、结合暑期青少年活动举办暑期社区学生论坛、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3、学习生活常识,提高生活技能,组织辖区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消防知识培训,并现场观摩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服务意识,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取得良好效果。

2015年社区教育计划四:

今年是“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的第x年,长芦5个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社区的实际,以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建设“平安社会”和“法制社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

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社区的法制化管理水平。

1.以宪法为核心,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针,学习宣传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主要特征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宪法的权威,强化国家意识,民主观念,法治观念。

2.大力宣传民主自治的法律法规,促进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主体依法经常,依法维权的意识,保障经济建设有序进行。

3.大力宣传打击黄、赌、毒、娼,惩治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与维护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抓好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好征地拆迁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保障社会和谐有序。

4.加强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安排好《公务员法》、《居民委员会法》、《公证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即将出台或修改,修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社区各职能部门基层组织要做好自身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的情况和结果列入年终考核。

5.以“18”法制广场活动和“12.4”法制宣传日为载体,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三月开展《居民委员会法》的学习宣传,四月份开展禁毒宣传,五月开展《劳动法》学习宣传,六月开展《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七月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八月开展药品、食品安全宣传,九月开展《行政许可法》宣传,十月开展《交通安全法法》宣传,十一月开展《宪法》宣传,十二月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宣传。

二、认真总结社区“五五”普法经验教训,抓好社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和启动。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社区建设,规划》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划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社区建设,规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社区建设,规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7377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