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策划 > 猕猴桃园区建设

猕猴桃园区建设

2016-11-28 09:11: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猕猴桃园区建设(共9篇)眉县猕猴桃园区产业规划文本眉县猕桃园区产业规划总论部分资环学院2015年4月20日总论:一、生态规划任务的由来:眉县猕猴桃产业规划任务是由眉县政府和陕西省及宝鸡市猕猴桃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组织眉县农业、水利、统计、科技、计委、财政、经贸委、环保等部...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猕猴桃园区建设》,供大家学习参考。

眉县猕猴桃园区产业规划文本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一篇

眉县猕桃园区产业规划总论部分

资环学院

2015年4月20日

总论:

一、生态规划任务的由来:

眉县猕猴桃产业规划任务是由眉县政府和陕西省及宝鸡市猕猴桃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组织眉县农业、水利、统计、科技、计委、财政、经贸委、环保等部门共同协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规划》从眉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在综合分析评价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潜力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方向、目标和任务以及产业基地布局等,同时提出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及落实规划的对策措施,为提高猕猴桃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乡(镇)各级政府制定猕猴桃产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16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环发〔2006〕158号;

《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6.10);

《陕西省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1995.10);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环发

[2003]91号);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及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2004]109号);

《关于转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征求〈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川生态办发[2007]1号);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川委发[2006]18号, 2006.9);

《陕西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9);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批复》(陕西函[2006] 100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市(州)、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陕环办发[2007]149号);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9);【猕猴桃园区建设】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宝鸡市志》;

《宝鸡统计年鉴2006》;

《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规划范围:【猕猴桃园区建设】

眉县秦岭沿山一带,目前主栽品种秦美占85%,海沃德、红阳、徐香等占20%。,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企业1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社20多个。无公害认证面积2.5万亩,注册“太白山、宝阳、乐陶陶”等果品品牌7个。全县从事猕猴桃产业的果农1万多人,产值1.5亿元。眉县是全国猕猴桃人工栽植面积最广的区域之一。眉县猕猴桃生态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宝鸡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实现领先陕西,畅销全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心区位于眉县金渠镇第二坡村,现有猕猴桃面积2732亩,秦美占90%,平均亩产3000公斤,年产值3600万元。成立楚红专业合作社1个,人员42名,栽植楚红猕猴桃500亩。主要问题是品种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

示范区位于眉县金渠镇年家庄村、宁渠村、红星村、金渠村、枣林村,现有猕猴桃17800亩,主栽品种海沃德、徐香,平均亩产2500公斤,产值4600万元。建有贮藏库42个,贮藏能力0.7万吨,美源加工厂一库,加工能力200吨,新增加工厂一座,投资1.8亿元。主要问题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四、规划时限:

近期规划5年:经过5年,使核心区示范园猕猴桃达到有机食品证,以楚红优质品种面积达到2500亩,名优品种面积9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5%,研究出猕猴桃黄化病、溃疡病防治方法;示范区示范园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海沃德、徐香为主的优质良品种面积达到100%,优质果率达到80%;辐射区示范园达到无公害认证,海沃德、徐香、红阳为主的优质品种面积达到100%,优质果率达到75%。

中期规划:10年

眉县猕猴桃园区产业规划文本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二篇

【猕猴桃园区建设】

眉县猕桃产业

地理规划131

雒方超

2016年4月22日

1总论:

1.1生态规划任务的由来:

眉县猕猴桃产业规划任务是由眉县政府和陕西省及宝鸡市猕猴桃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组织眉县农业、水利、统计、科技、计委、财政、经贸委、环保等部门共同协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规划》从眉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在综合分析评价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潜力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方向、目标和任务以及产业基地布局等,同时提出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及落实规划的对策措施,为提高猕猴桃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乡(镇)各级政府制定猕猴桃产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1.2规划范围、时限、技术路线

眉县秦岭沿山一带,目前主栽品种秦美占85%,海沃德、红阳、徐香等占20%。,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企业1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社20多个。无公害认证面积2.5万亩,注册“太白山、宝阳、乐陶陶”等果品品牌7个。全县从事猕猴桃产业的果农1万多人,产值1.5亿元。眉县是全国猕猴桃人工栽植面积最广的区域之一。眉县猕猴桃生态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宝鸡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实现领先陕西,畅销全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心区位于眉县金渠镇第二坡村,现有猕猴桃面积2732亩,秦美占90%,平均亩产3000公斤,年产值3600万元。成立楚红专业合作社1个,人员42名,栽植楚红猕猴桃500亩。主要问题是品种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

示范区位于眉县金渠镇年家庄村、宁渠村、红星村、金渠村、枣林村,现有猕猴桃17800亩,主栽品种海沃德、徐香,平均亩产2500公斤,产值4600万元。建有贮藏库42个,贮藏能力0.7万吨,美源加工厂一库,加工能力200吨,新增加工厂一座,投资1.8亿元。主要问题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规划时限:

规划年限10年

技术路线:

广泛查阅并收集相关文献→阅读分析资料→调查方案设计→生态园区实地调研→数据的录入与处理分析→撰写报告与论文。

1.3目的意义

全面推进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并且形成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在核心区周围全面做好旅游产业链服务设施的建设,并统筹管理。从而使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生态旅游服务宣传覆盖全国,吸引慕名而来的旅客。

1.4规划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16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猕猴桃园区建设】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环发〔2006〕158号;

《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6.10);

《陕西省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1995.10);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环发[2003]91号);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及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2004]109号);

《关于转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征求〈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川生态办发[2007]1号);

《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川委发[2006]18号, 2006.9);

《陕西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9);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批复》(陕西函[2006] 100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市(州)、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陕环办发[2007]149号);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9);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宝鸡市志》;

《宝鸡统计年鉴2006》;

《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1自然地理条件

眉县古称“眉坞”,是“中国猕猴桃之乡”[1] ,隶属于宝鸡市,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渭河,属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总体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特征。

2.2社会经济状况

截至2011年,全县已种植猕猴桃27万亩,是全国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认证。先后荣获 “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一县一业建设示范县”和“全省果业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2014年8月9日,设立眉县省级经济开发区,隶属宝鸡市,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待遇。

2.3生态环境状况

眉县河底村于2015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

2.4主要资源状况

眉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多次出土西周青铜器、战国编钟等国宝重器,2003年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被誉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眉县也哺育了先秦大将白起、三国蜀汉名臣法正、唐代医学家王焘、宋代理学家张载(因其在关中创建,又称关学)、共和国上将李达等一代名流。

3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有利条件:眉县是陕西省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之一。全县93%的行政村,55%的农户都把猕猴桃作为主导产业。 猕猴桃栽植面积13.7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4.5亿元。猕猴桃产业人均收入1293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全县拥有陕西太白山猕猴桃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等猕猴桃深加工企业5户,年加工鲜果1万多吨;拥有各类贮藏冷库755座,果品批发市场一个,零售市场和超市零售点12个,果品运销服务部60多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2个;注册“太白山”、“眉坞”、“宝阳”、“金蛋蛋”、“乐桃桃”、“太白庄园”等鲜果及加工产品商标12个;建立了宝鸡市猕猴桃专家大院和8个科技示范园

猕猴桃观光园区建设请示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三篇

水城县农业局

关于请求解决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相关事宜的

请 示

县人民政府: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农业观光园项目系县农业局与重庆君豪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但存在工程后续建设及营运资金不足等问题,需请求县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一是荷花池的竹木吊脚楼工程、停车场的路面沥青混凝土工程、接待中心会议室和客房的设施设备、园区封闭围挡等由于资金不到位目前均未完工,还需要投资510万元(甲方249.9万元、乙方260.1万元),其中:荷花池休闲廊桥投入100万元、停车场路面沥青混凝土工程50万元、接待中心设施设备及人员培训60万元、21000平方米温室大棚果蔬培育100万元、园区封闭围挡100万元、营运准备金(含配套附属设施及营销宣传推广费用)100万元。请县人民政府帮助解决甲方所需资金或由乙方先垫资建设完工后,县人民政府按投资比例予以结算。

二是园区征用土地100亩平整后因没有开发资金而闲置,请县人民政府将该地作为甲方资产入股投资开发或请县人民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办理该土地手续,用作园区建设融资

抵押资产。

三是由重庆君豪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贵州君豪鑫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水城县农业局注册成立水城县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手续未办齐。请县人民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两家公司相关注册手续,并明确水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法人。

四是请求县人民政府尽快召集发改、财政、工商、税务、国土、扶贫、质监、金融、担保公司、米箩乡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开会,研究解决公司注册、融资、用地、项目、甲乙双方合作开发建设管理营运等相关事宜。

当否,请批示。

(联系人:李真进,电话:13885840226)

2014年4月28日

猕猴桃农业科技推广项目 示范园建设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四篇

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书

【猕猴桃园区建设】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项目申报部门项目申报文号项目申报日期

农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

XX猕猴桃科技种植示范推广项目 XXXXXXX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XXXXX镇人民政府 黔财农 [2013]251号 2013年11月1日

一、项目基本信息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猕猴桃园区建设】

六盘水全力建设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五篇

金黔在线讯 6月5日,六盘水市政府及涉农部门召集水城县猴场乡、米箩乡两地党政干部和投资猕猴桃种植的企业老板到现场观摩,学经验、找差距、寻路子,这是六盘水对30个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园区之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的探路之举。

水城县把猕猴桃种植集中在“红心猕猴桃”的发源地猴场乡和自然资源条件好的米箩乡。到目前,猴场乡的猕猴桃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一半以上是靠土地流转形成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米箩乡规划种植面积3万亩,完成种植1.6万亩。进驻园区种植猕猴桃的企业已经有近10家。企业介绍,规范、科学地种植猕猴桃,每亩投资要在1.6万元左右,仅园区,企业的总投入就已经超过3亿元。

猴场乡海拔高差大,猕猴桃种植是该乡一大特色,“喀斯特陡坡地猕猴桃示范”是猕猴桃发展方向,企业已经考虑把滴灌、索道运输这些技术利用到猕猴桃生产环节。米箩乡后来居上,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今后发展的技术问题、品牌问题、市场问题已经被列为发展中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市政府和市县涉农部门,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将土地流转价格及模式、技术培训、农业保险等作为重点问题,抓紧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尽快出台办法,帮助和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确定产业园区的最终发展目标是企业、农户、政府多方受益。

2016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六篇

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实施好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目标,形成产业立乡、产业兴乡的良好局面,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我乡产业做大做强和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依靠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富硒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以创新管理、先进技术为支撑,结合当地村民的发展愿望,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收益权,带动群众发展,在全乡范围内建成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

二、建设地点及规模

2016年冬至2016年春,全乡规划种植2600亩,在乡域内适宜栽植的撂荒地、可利用土地及群众主动流转或整理的土地栽植高品质的“红心猕猴桃”、“金果”等猕猴桃品种。

三、具体方案

(一)技术方案

1.选址。选择山区交通便利、光照充足、靠水源,雨量适中、湿度稍大地带,疏松、通气良好的沙质壤土或沙土,或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类的丘陵山地作建园地为佳。场地确定后,先规划道路、排灌系统以及肥料管理房等,然后规划种植地通气暗沟。

2.施肥。根据猕猴桃品种、计划达到的产量和土壤肥力状况决定施肥量。种植前坑槽内每株可一次施入果木肥2.5kg,幼期树采用少量多次施肥法。其后一般每年施肥3次,基肥1次,追肥2次。基肥也即冬肥,在果实采收后施入,每株施有机肥20kg,并混合施入1.5kg磷肥。第1次追肥在萌芽后施入,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2kg,以充实春梢和结果树;第2次在生长旺期前施入,可施入果木肥或复合肥。因猕猴桃的根是肉质根,要在离根稍远处挖浅沟施入化肥并封土,以免引起烧根。旱季施肥后一定要进行灌水。

3.搭架。猕猴桃种植主要采用的搭架方式有:T形架、篱架、三角架、大棚架等。多采用平顶大棚架,可就地利用原有的小径树作活桩,再加一些可替换的竹木脏,关键部位使用混凝土桩。就地架高1.8米,用10-12号铁丝纵横交叉呈”井”字形网络,铁丝间距60厘米左右。

4.整形修剪。株枝整形根据搭架方式而定,要充分利用架面,使枝条分布均匀,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猕猴桃修前分冬剪、夏剪和雄株修剪。冬剪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1个月期间进行,以疏剪为主,适量短截。多留主蔓和结果母枝,应剪去过密大枝。细弱枝、交叉枝和病虫枝。夏剪主要是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除萌、摘心、疏剪及绑缚,及时抹去主干上的萌芽,安排枝蔓空间。雄株修剪在5-6月花后进行。每株留3-4个枝,每条枝留芽4-6个,当新梢长1米时摘心。一般在花后1个月进地疏果。留中间果,疏边果,达到每4-5片叶留1个果。一般枝每20厘米留果1-2个,弱枝20-25厘米留果5-6个。株产50kg,应留果500-600个。

5.病虫害防治。危害猕猴桃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果实软腐病等。其中炭疽病既危害茎叶,又危害果实,可在萌芽时喷洒2-3次800倍多菌灵进行防治。根结线虫病,应加强肥水管理,用甲基异柳磷或30%呋喃丹毒土防治。猕猴桃主要虫害有桑白盾蚧、槟栉盾蚧、地老虎、金龟子、叶蝉、吸果夜蛾等。蚧壳虫类越冬虫用氧化乐果或速扑杀1500-2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用炒麸皮与呋喃丹按10:1的比例拌匀地面撒施。对于金龟子,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傍晚用敌百虫或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杀,或用菊酯类杀虫剂。叶蝉类,用50%辛硫磷乳油或杀螟松1000倍液防治。吸果夜蛾发生在果实糖分开始增加的9月份,夜间出来危害果实,引起落果或危害部分形成硬块,可用套袋、黑光灯或糖醋液(1:1)诱杀防治,或采用灭扫利或宝得3000倍每隔10-15天喷1次,从8月下旬开始,直至采收结束为止。

(二)补助方案

1.物资支持。由乡免费提供幼苗、肥料和地膜等物资支持村民建设猕猴桃产业园。

2.技术指导。由业主聘请技术专家,对村民选址、施肥、搭架、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摘提供技术指导。

3.销售渠道。鼓励村民加入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猕猴桃挂果成熟后,村民可以自产自销,也可以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经包装加工后统一销售。

四、进度安排

1.2016年12月:制定乡2016年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开好群众宣传发动会,与农户签定好供种供肥相关协议,做好种植准备工作及部分栽植。

2.2016年1月:开展集中施肥和春植。

4.2016年6月至8月:抓好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5.2016年9月:搞好搭架。

6.2016年10月—:中间管理阶段,搞好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进。乡成立以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同志为组长,乡财政、农经、农技、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组织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农技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产业园区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负责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措施的落实指导等工作,各相关村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规范项目管理。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阳光工程、良种补贴、担保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金物资,大力支持万亩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农技站等在关键环节、主要生产季节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监督检查,保障万亩猕猴桃基地建设顺利实现,并以“二二一一“产业发展规划作为乡、村、社干部年终考核依据。

2016农业园区及示范点建设调研报告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七篇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乡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规模1600亩,现已整合农开、发改、扶贫、国土、畜牧、农业等项目资金1800万元,完成机耕道、园间操作道、冷藏库测设选址和土地测绘工作,成立了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园区猪场建设已动工,现已在示范园区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200余人,发放资料2000余册。镇村、乡村猕猴桃标准园建设规模400亩,现已全面完成苗木定植、施肥等工作。镇村猕猴桃低改标准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土地翻耕、苗木补植、立杆、施肥等工作。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镇社区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春季施肥、第一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乡村柑橘品改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投入资金75万元,全面完成高接换种(主要嫁接湘蜜1号、大分四号),已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3次,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橘农1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镇村茶叶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500亩,现已完成2次施肥、苗木修剪、中耕除草等工作;镇村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规模1300亩,现已完成苗木补植、2次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已开展技术培训3期次,培训茶农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余份。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乡镇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规模1万亩,现已投入资金190万元,全面完成育秧工作,插秧工作已经开始,已完成插秧面积2000亩,开展技术培训5期次,培训农民320人次;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修0.3×0.3 m渠道5200 m,0.8×1 m渠道450 m,生产道路1025 m。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猕猴桃生态农业示范园按照规划逐步完成建设任务;猕猴桃标准园继续搞好园区施肥、中耕锄草等培管工作;猕猴桃低改标准园继续搞好棚架整理、田间培管、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搞好第二次病虫统防统治及花果管理等工作;柑橘品改示范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肥料发放、田间培管等工作。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茶叶精品示范园和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继续搞好施肥、除草等田间培管工作。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区建设。5月份全面完成园区优质稻的插秧工作,搞好优质稻病虫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田间培管工作;继续搞好园区沟渠、水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6区政协新居建设调研报告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八篇

区政协关于加快推进**新居建设的思考

“**新居”建设是保障国民待遇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共建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各级党政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这项惠民工程抓好抓落实,区政协组织了专题视察,现就如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新居工程建设作如下探讨。

一、建设概况

2016年市下达**区10个重点镇、35个中心村、250个聚居点的规划和完成200个聚居点的建设、13386户土坯房改造任务。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以“一片、两镇、三村、四点”为示范和渠江流域灾后新村建设为引领,统筹规划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完成13个重点镇、39个中心村、276个聚居点的建设规划。启动了212个聚居点建设,整合项目资金5.1亿元。其中首批建设的88个聚居点,目前认购3060户,占目标任务的51.5%。对重点镇进行了风貌塑造和“五治三化”城乡环境整治,已完成风貌建设64000平方米;重点镇路网全面形成,新硬化道路30余公里,启动建设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8400平方米、养老院2处。规划建设以果蔬、药材、畜禽、水产、林木等八个成片规模不少于1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其中以柳林镇为中心的银杏产业规划10万亩当前栽植1万亩、以水宁寺镇三皇村和玉堂苏山村为中心的猕猴桃规划1万亩,当前栽植5000亩、以白庙乡照山村和水宁寺镇香炉村、凳子垭村为中心的金银花产业规划3万亩,当前栽植8000亩。

二、主要做法

按照“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的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居”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一)科学规划聚居点。按照“人口集中、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全域后区域、先总体后专项”的原则,结合全区地域特点和乡镇经济状况采取四种模式规划聚居点。一是新农村综合体:在城乡结合部和集镇周边建设,以集镇辐射和特色产业为依托,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建设新居。二是以被撤乡镇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依托对房屋进行风貌塑造和建设新居工程,推进人口集聚集约;三是对农村相对偏远和人口稀疏的乡,利用现有场镇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场镇框架,组团式建设新居实现聚集。四是居民聚居点:对农村相对偏远地带,坚持以深度推进扶贫开发,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为切入点,大力建设新农村聚居点。

(二)统筹布局特色农业。产业配套是新居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结合**新居工程建设和连片扶贫开发,跨行政区域、城乡界限,按“一圈、三线、八园区”成片成带发展农业产业。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构建“种养加”结合、三次产业互动的立体发展体局,按照“产业园区 **新居”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8个万亩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订中集约发展农村产业,增强新居点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三是通过培育农村专合组织,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促进“产 销”有效链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为强力推进“**新居”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新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统筹协调组、规划设计组、质量监督巡查组、资金项目管理组、审计决算组五个工作组,乡镇由党委书记负总责,落实专人,组建专班,建立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农工委牵头、领导挂包、部门参与、乡镇实施”的推进模式。制定《关于推进**新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居工程建设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和数次召开由区委书记主持的新居建设大会确保建设快速推进。

(四)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在运用市场之手推进建设的同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性投入力度,为农民集聚、产业集约提供有利条件。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小额信贷为辅、项目资金拼盘、政府以奖代补”的多元投入机制,规划整合农业、水利等涉及项目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办法,重点投入集中居住区交通、水利、环保等公共设施和产业集中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协商、四同步、五自主、六民主”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规划农民参与、建设农民作主、成果农民享受的建设机制。

(五)强力推进综合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新居”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在水宁寺镇试点推行农村林权、小水利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产业产权、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在落实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组建农村产权产易中心,促进农村产权资本化、市场化,把固态产权变为动态产权,推动产权有序流转,提高了农村资源、资产、资金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对到村小型项目财政性投入形成的资产,通过确权的方式实化为农民专合组织的资产,参与城市工商资本合资合作经营,增强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参与市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主要特点

(一)党政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居”工程建设,及时制发了《关于推进**新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居工程建设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坚持分类推进原则,区委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了新居建设大会,确保建设快速推进。为强力推进“**新居”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新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切实抓好“**新居”建设。乡镇由党委书记负总责,落实专人,组建专班,建立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农工委牵头、领导挂包、部门参与、乡镇实施”的推进模式。

(二)思路清晰。按照“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居”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三)部门合力。“**新居”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是一个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综合工程。各部门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顾全大局,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特别是在项目实施上,服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积极把项目整合到“**新居” 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记其功,集中打捆”的原则,合力齐抓共建新居工程,在行动上,服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步调一致,落实人员驻点主抓,分派领导分片督查。

(四)行动快速。全区新居工程建设自三月份启动以来,以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设计规划,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整合了相关项目资金,五月初开始,各聚居点全面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各点建设任务已完成70%以上。

(五)产居同建。产业配套是“**新居”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人口集中、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已发展八个万亩特色产业园区,保障了群众增收有项目,生活有来源。

四、主要问题

(一)机制不够完善。多数乡镇(办事处)在新居建设上因要求加快进度,仓促上马抓建设,没有全面研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建设机制、土地使用机制等,致使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群众缺意识,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高。

(二)规划不够详实。全区今年首批启动建设的“**新居”88个,涉及48个乡镇(办事处),因工程面宽量大,加之时间紧任务重,规划设计严重滞后,多数点仅有效果图,而无施工图,也无管网、区间道路、绿化、广场等详规设计,与施工地的实际情况误差大,造成了设计规划与建设成果两个样。

(三)用地难调整。“**新居”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入住新居农户的旧宅基地置换,以及农户承包地建设公共设施。而实际上,部分农户只入住不拆旧或少拆旧,部分聚居点耕地被占农户要求按现有土地出让标准补偿,否则阻工,导致新居建设用地调整难,建设用地无保障。

(四)资金缺口大。据概算,今年首批新居建设约需资金3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1亿元。而入住农户只认建筑商承包价,公建部分如区间道路、绿化、管网、三通一平、休闲广场等项目建设费都误认为全由政府包揽包建,否则农户就只观望而不入住。这样就有近5-7亿元的公建款无人认,摆在了建设的帐上。

(五)主体不到位。新居工程建设的主体应是农民,但由于前期发动不充分,群众认知度不高,参与度不高,造成了政府既是主导也是主体,大包大揽抓建设、抓监管、抓发展,部分群众还有意见。

五、对策建议

(一)健全五个机制。一是科学化的建设机制,认真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当年建设的关系。首先要科学规划,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坚持尊重民意、宜居宜业的原则,突破乡镇间地域界限,切实编制好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实行同步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其次要创新建设机制,根据群众意愿,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等形式建设新居。二是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认真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小额信贷为辅、项目资金拼盘、政府以奖代补”的多元投入机制,实行公益设施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新居建设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三是民主化的参与机制。认真处理好集体与农户、政府与基层组织的关系,坚持“农户自愿、村社自主、群众商定、农民主体”的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农民自觉参与、自主投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四是法规化的土地利用机制。认真处理好农民宅基地与承包地的关系,坚持建新拆旧、宅基地置换、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原则,实行土地集约利用、规模化经营。五是制度化的监督机制,认真处理好财政资金与农户自筹资金的关系,坚持建设项目公开、财务收支公开、奖补政策公开的原则,实行制度化的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群众、部门的监督。

(二)分类推进实施。立足区情,尊重规律,科学制订出近期和中长期区域发展、村落改造等具体规划,逐年逐步稳定推进建设,在编制规划时要尊重民意,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一要引导富裕村全面启动建设。对有特色、基础好、产业已形成的富裕村,采取农户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代补的机制,引导他们按照规划全面启动建设,塑造新亮点,作为示范。二要扶持贫困村梯次推动建设。对贫困村要因地制宜制定出分年分面的发展项目要面向贫困村,以户为对象、以村为单元,连片开发,全面扶持逐年逐项梯次推进贫困村**新居建设。

(三)培植骨干产业。培植骨干产业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是建设“**新居”的物质基础。一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立足长远调整产业结构,根据民情、村情培育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努力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二是发展壮大劳务经济。进一步强化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拓宽劳务市场,加大维权救助力度,稳定增加劳力收入。三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开发精深加工,培育支撑产业。四是拓展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机制,加快与发达的大、中城市对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积极开展跨区域的农产品营销。

(四)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整合部门力量,捆绑项目资金,资金用途不变,项目渠道不乱,实施各尽其责,考评各记其功”和管理机制,将资金的使用权、支配权交给广大村民,彻底改变项目资金官管官用为民管民用,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合理配置资源。要注重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引导扶持作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优化医疗资源,优化文化资源;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加强对社会事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着力解决一些行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偏离公益事业建设目标的问题。

(六)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居主体,要唱响“树立新理念、建设新家园、争做新农民”的主题,激发建设热情,自觉成为**新居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居建设的根本措施来抓。一要巩固农村基础建设,造就知识型农民。基础教育是根本,必须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要求,严格执行“两免一补”和中小学“一费”制政策,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二要抓好职业教育,造就技能型农民。落实优惠办学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国家、省政府的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工程的带动作用,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增强创业意识。三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造就文明型农民。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和谐精神,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积极营造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思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法制教育,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四要加强法制教育,造就守法型农民。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全面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以法律规范自己行为,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

(编辑:杰作)

2016区政府工作报告
猕猴桃园区建设 第九篇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区经受严峻经济形势考验,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一年。在中共**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和全区人民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建设活力**、魅力山城的目标,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稳中求进,着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在加快老工业区全面振兴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宏观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各种风险挑战不可低估,但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长期趋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省、市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蓝黄”两区、“一圈一带”等区域带动战略强力推进,这些都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经过长期的蓄势调整,我区承载发展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支撑发展的产业基础、园区载体和创新实力更加雄厚。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围绕抗下行、稳增长、促转调,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发展实招,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后劲,凝聚了深化改革的合力,坚定了争先进位的信心。只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用心把握、科学谋划、真抓实干,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就一定能够夺取老工业区转型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更大胜利。

2016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要求,继续推进“一核二区三片”、“北工南游”总体布局规划,坚持“两个坚定不移”,实施“产业聚集”和“招商引资”两大工程,加快培育北部产业园区、南部五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两大增长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积极作为、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动**老工业区科学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一、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为前提,牢牢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全力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突出抓好经济运行。强化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高度重视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排查,抓好煤电油气运等要素的供需调节,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积极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化解风险、提振信心,推动低位运行的行业和企业尽快回升。支持企业强化现场、质量、财务、成本等方面精细化管理,优化工艺流程,深入挖潜增效,提升盈利水平。引导企业尊重和善待员工,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和改革创新能力,凝聚攻坚破难的合力。全面落实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让利不让市场,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构筑市场多元化格局;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物资的进口。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布局产业链,建立资源能源、生产加工和销售研发基地,拓展发展空间、集聚发展要素。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涉企行为,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二是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抓好总投资414.8亿元、年度投资132亿元的217项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做好立项、环评、能评以及土地收储供应、迁占补偿等前期工作,建立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机制,严格实行“四个一”推进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挂包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尽快发挥效益。完善以投资强度、税收贡献、节能减排、履约能力为评价重点的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坚决杜绝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围绕产业提档升级、产业链补齐延伸、存量资产盘活、城市功能提升、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策划储备一批与国家和省市投资重点相衔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保持接续有力的项目建设格局。

三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程。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与产业集聚、企业对外合作暨提档升级、产业“转调创”相结合,以“招大引强选优”为重点,力争全年引进市外资金30亿元以上,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过5亿元项目2个。高度重视招商质量,突出高端化、终端化、链条化引资方向,集中在生态特色工业、文化旅游业、高效生态农业、城市建设管理、新型社区建设等方面,集中策划引进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加快利用外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企业,提升整体发展层次和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综合招商与专题招商相结合,构建中介招商网络,精心组织好各类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力争在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资源招商等方面实现突破。强化企业招商主体地位,支持骨干企业引资技改、增资扩股、外资并购,实现裂变发展。

四是提升财税金融的保障支撑能力。完善以税收和成长性为主的企业绩效动态评价体系,骨干财源主抓纳税100强,新兴财源主抓创新发展100强,扩总量、提质量、增后劲,不断夯实财税增收基础。严格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加强政府债权债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不断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深化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搭建更多承接信贷资金的优质载体,不断扩大信贷规模。继续做好助保金、助业贷款等业务,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积极发展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扎实做好企业上市、挂牌和债券融资工作。健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保障金融健康稳定运行。

二、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于实现**老工业区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深层着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构建规模效益突出、结构层次优化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坚定不移地在北部发展特色工业,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深入实施企业进园工程,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搬迁计划,通过工业地产等方式方法,推动产业同向、条件成熟的高成长型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企业由城向园、由南向北转移,力争新进园企业20家以上,提高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在加快新区工业区和老城工业区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项目,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行政、研发、商务等功能,发挥好汪溪湖综合服务区作用,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经过五年发展,园区产能达到1000亿规模,建成在国内乃至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北部产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坚定不移地在南部山区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强化生态优先理念,凡是破坏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资源的产业都严禁在南部山区发展,引导支持南部镇村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在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实现突破,实现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统筹南部四镇发展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加快五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按照“高档休闲居住区、高效农业产业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强化规划控制引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万亩绿化苗木基地、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加大市场运作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生态、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打造在鲁中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生态宜居新城镇。

二是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双轮驱动”的深度和广度,以拉长产业链为重点,促进机电泵业、汽车船舶配套、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演进,大幅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推动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全力支持具备比较优势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迅速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着力抓好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装备水平,不断推进泵类、新材料、电机电器等产品升级换代,实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培强做大一批企业集团,支持白杨河电厂、佶缔纳士、东佳、龙泉、工陶、银仕来、华成、金晶等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技改扩能、合资合作、多元经营等途径进一步发展壮大,力争年内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0家,其中过亿元4家。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其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合上规模、拓市场的协作配套、互利共赢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瞄准重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联合攻关核心技术,重点在新材料、电气设备、机电、泵类等方面取得突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充分发挥国家泵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服务作用,不断提升泵类、机电等优势产业整体创新水平。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修订,积极争创省长、市长质量奖,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知名品牌5个。加大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同步抓好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训;分批次按行业组织企业家到知名高校进行系统培训,打造一支兼具经营才能、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三是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拓宽领域、扩大总量、提升层次,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年”系列活动,做好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支持原山集团系列项目建设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力打造原山、鲁山、五阳湖、开元溶洞、莲花山、淋漓湖等“十佳**美景”,建设中郝峪、泉河、杨峪、樵岭前、安上、乐疃等“十佳**美丽乡村”。加快旅游与产业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等特色旅游,强化对周边重要客源市场的推介促销,开展好**旅游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活动,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黄金旅游线路,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积极推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龙泉研发大厦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细化专业化分工,尽快实现主辅业分离。依托主导产业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全面提升机电泵业、陶琉、装饰材料、特色农产品等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培育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配套发展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全面提升大街、西冶街、美食园等商业街区的特色、档次和管理水平。着力做好“**菜”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弘扬鲁菜文化。加快家政服务、社会养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整建制有机农业区建设,实施好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着力构建生态、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加快建设桔梗深加工、万亩猕猴桃、万亩中药材等产业园区,高标准打造上水银花园、瓦泉草莓园、山里阿哥蓝莓园等10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扶持豆禾、上水、山珍园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水平。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运作好“颜山”牌集体商标,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到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专区或专营店,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建设,制定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筑牢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检测三道防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太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相关政策争取力度,鼓励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加大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确立科学的城镇村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一是提升城市承载服务功能。强化“一核二区三片”、“北工南游”的区域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全面加快东过境路建设,积极推进博沂路至滨莱高速连接线工程,继续做好滨莱高速**段扩建争取工作,加快五岭路北延一期工程建设,升级改造仲临路、博沂路西线、新博路、山头路、青龙山北路等主次干道,逐步形成东西环城、南北畅通的路网格局。完成东坡、窑广铁路道口改造。积极推进220千伏东坡变电站建设,实施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路灯、人行道等市政设施修缮提升,替代及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河北东、良庄等城中村、老旧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建设,高标准实施大街市场综合整治,合理布点、规范建设便民市场,做好迎宾路、新客运站周边等区域立面提升,扎实抓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升级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二是全面加强城市管理运营。强化“严治、细管、长效”的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构建区级管总、分级联动、监管分离、责任明确、无缝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城市“六乱”、违规建设、户外广告、集贸市场等专项治理,完善长效保洁措施,提高机扫率和洒水降尘面积,提升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能力,继续加大对老旧居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管理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显著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深化城市经营理念,加快土地、环境、公共设施等资源的盘活优化、重组运营,实现城市资产的滚动增值。积极推行BT等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不断拓宽城建融资渠道,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旅游地产、休闲地产等商业地产,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以白塔、八陡省级示范镇和石马市级示范镇建设为带动,全面落实建设资金、用地等支持政策,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着力提升基础承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人口集中、延续历史文脉、地域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大力强化产业支撑作用,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以城郊村、园区周边村、经济强村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实施旧村改造和合村并居,优化农村社区布局,推进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城同创”为抓手,下更大决心、用更硬的措施,扎实推进生态**、美丽**建设。

一是狠抓节能减排。严把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上化工项目,加大重点耗能、排污等企业监测监管力度。依法关闭取缔“土小”企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完成铸造行业整顿提升任务。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好银仕来能源管理中心等重点节能项目。严格执行用地、取水等资源利用红线,强化耕地保护和土地矿产资源执法检查,加大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科学合理确定供地规模和时序,优先满足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统筹抓好农业、交通、公共机构、商业与民用等领域节能降耗,加快构建绿色生活方式。

二是强化环保治理。完善“治、用、保、防、控”的流域治污体系,对重点水污染企业进行深度治理,监管环科污水处理厂、白塔污水处理厂等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实施后峪河、倒柳河、岳阳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对中心路地下河道、范河排水干道和新建四路暗河进行维修,抓好雨污清污分流管网建设,确保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支持白杨河电厂做好天然气热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抓好集中供热管网敷设范围内锅炉淘汰等重点减排工程,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深入开展燃煤行业综合整治、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力争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60%以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等源头治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深入开展荒山造林、水系绿化、绿色通道等大环境绿化,积极推进陶琉公园续建、便民游园等生态景观建设,对东外环路、人民路西段、秋谷路、秋泉路进行绿化升级改造,实施城区原有绿地改造及裸露地补植等专项工程,完成合格造林面积2万亩,新增绿地面积40公顷。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确保森林资源安全。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强化矿山生态恢复和地质灾害治理,实施采石场、洗沙场治理整顿,完成坡耕地水土流失、山洪沟防洪治理任务。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力争年内75%的村庄达到“五化”标准、40%的村庄达到生态文明示范村标准。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民生政策,加大民生投入,解决民生难题,让全区人民过上更殷实的日子,享受更幸福的生活,分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构建更完善的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城乡富余劳动力、困难群众、“双零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鼓励全社会、各个领域创业创新。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稽核力度,确保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健康运行。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万户农民脱贫奔康工程”,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二是发展更普惠的社会事业。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力推进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确保**中学、四十亩地小学西校区、实验小学北校区建成启用,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和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积极争创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严格校车运营管理,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提高优质卫生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以孝文化、陶琉文化开发为切入点,加快优势文化产业发展,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加快中国琉璃博物馆、中国陶瓷古窑村、陶琉艺术大师村建设。完善各类基层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工作,推进“四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兵员征集、人民防空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打牢国防动员基础。做好双拥模范城复审工作。组织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做好广播电视、物价、供销、档案、史志、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事务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实施更高效的社会治理。以平安**、法治**和队伍建设三大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四二”工作格局向基层纵深发展。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顺畅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渠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大力推行村级事务“五代管”、村(居)民事务代办等制度。着力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水平,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企业生产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效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本着“工作连续、普惠共享、突出重点”的原则,区政府继续为群众办好10个方面的实事。⑴资助35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⑵建成保障性住房1100套;⑶实施区中医院迁址新建工程;⑷扶持城乡自主创业人员,年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⑸改造提升报恩寺等7个老旧小区、凤凰新村路等11条背街小巷,建设3处农贸市场,在城区适宜路段提升改造公厕10处,对38个村(社区)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51个;⑹完成天然气入户5000户,替代及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⑺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⑻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建成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处、农村幸福院30处、综合性老年公寓6处;⑼升级改造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开展“文化下乡”、广场文艺展演等活动460场;⑽强化粮油食品检测,确保粮油食品安全,升级改造1家放心粮油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规范提升37家放心粮油示范店。

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面对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的期待,要牢记使命,倍加努力,勤勉工作,切实担负起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振兴的历史重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努力建设值得人民信赖、赢得人民支持、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始终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更高境界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更加清醒地把握大势,更加准确地掌握区情,更加有效地应对挑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出精品渗透到每项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敢为创新担风险、勇为发展尽责任,下大气力突破关键问题、瓶颈制约、体制障碍,进一步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始终做到求真务实、提升效能。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和“政贵有恒”的发展观、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健全完善目标责任清晰、贯彻执行坚决、监督考核有力的工作落实推进机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心无旁骛,狠抓落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许可“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推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和“一费制”,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市区镇三级联网办理,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三、始终做到锤炼作风、执政为民。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沉到一线解决问题。把行使权力的过程当作为民服务的过程,常怀对群众的敬爱之情、敬重之心、敬畏之意,深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高度关注解决就业、就医、入学、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最急”上见真情,使政府工作真正体现民生发展、体现和谐理念。

四、始终做到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责权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坚决克服庸懒散现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抵制“四风”,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开支,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切实维护政府勤政为民、廉洁清正的良好形象。

(编辑:杰作)

相关热词搜索:猕猴桃园区建设简报 猕猴桃果园建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猕猴桃园区建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猕猴桃园区建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cehua/7517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