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

2015-12-28 03:22: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一《《冬夜读书示子聿》阅读赏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一
《《冬夜读书示子聿》阅读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阅读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

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三

⊙教材简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22课 《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讲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联系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是要着重让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预设时增加了两次联想,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到的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既复习了旧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不至于让“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流于空洞的说教,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诗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的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小剧本。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说与写相配套,能使学生较好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又复习了本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关于“剧本”的知识。

3、作业的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分必选与自选题),又加强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作作家小卡片)或读写结合的能力培养。

⊙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四、深入理解,突破重难点;

五、总结全诗,提出希望;六、作业超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

2、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复习剧本,了解剧本常识。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不遗余

力 书本知识

做 学 问 持之以

恒 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诵读古诗(由学校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到本学期学习的《示儿》一诗。

师追问:对于陆游,你还知道些什么?

2、谈话揭题: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是对子女的临终遗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也是写对子女的教育,并被世人津津乐道。(多媒体出示全诗,并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①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聿的。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的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② 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 再指导多角度读好诗歌题目。

过渡: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读熟诗歌。

①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 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诗句的意思,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请在书上打个小问号,然后把你的收获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

四、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1、教师:通过刚才自己的学习与同桌的讨论,我想大家对诗句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把你读懂的来告诉大家。

① 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A、教师:第一句诗读明白的举举手,看来真不少,指名交流诗意。

(古人读书﹑做学问时是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的。)

你是怎么读懂的啊?(因为我知道学问的意思是读书学习,也就是做学问,遗的意思是留,无遗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B﹑教师: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C﹑教师:你说的真好,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我是通过查字典、联系整句诗、请教别人来知道的)

教师:这些都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D、教师:请你举例说说古人追求学问是如何不遗余力的?

(古人学习的确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E﹑教师:你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

教师:听了这些,感觉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不遗余力)

②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A、教师:第一句我们已经读明白了,那这第二句,你读明白了吗?

交流诗意:小时候用的工夫,要到年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在这句诗句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始的意思是才,工夫是时间,成是成就)

B、教师点拨:在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学习的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板书:持之以恒)

C、教师:做学问,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

D、多媒体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当初不会跳绳的这个一年级男生,仅一星期( ),

不仅学会了跳绳,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只。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时间不早了,明天有( )再来玩吧!

4.李小龙的中国( ),世界闻名。

E、教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

F、教师点拨: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人,也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年才名动全国;

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

谈迁——从小立志,晚年才编写成《国榷》„„)

2、学法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句,你们发现了吗?如何来理解整句诗呢?(关键是要要抓住一些重点词语,从而来理解整句诗句的意思。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接下来的两句。

③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教师:这两个句子中,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交流:• “纸上”:书本知识。(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浅”:肤浅。“终”:毕竟。 • “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B、学生交流诗句意思: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透彻的了解这些书本知识,还要亲自去实践。

C﹑教师:同学们,看来,读书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到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请你说说有哪些?

D、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三
《冬夜阅读答案》

1.简述②段到⑥段人物对话的作用。

反衬乡下人情温暖

2.以“.......的风俗画”,概括第7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山乡人家冬夜迎客的风俗画

3.“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这”代指什么?

城里人不像乡下人那样有同情心

4.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人中的文明怎么理解?

“文明”是反语,这里指冷漠无情。

5.简述本文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美,对人世寡情的鞭挞。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四
《22《冬夜读书示子聿》 导学案》

导学案(实验稿)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五
《《冬夜读书示子聿》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所写诗近万首,以及大量的词和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高。他的诗前期多为爱国诗,批评投降主义,主张抗战杀敌,收复故土,统一中国,慷慨激昂,雄浑豪放;后期多为田园诗,清新雅丽,平淡自然。

二)文意赏析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遗:保留,存留。

(4)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5)少壮:青少年时代。

(6)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7)始:才。

(8)纸:书本。

(9)终:到底,毕竟。

(10)觉:觉得

(11)浅:肤浅,浅薄。

(12)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3)行:实践。

(14)躬行:亲身实践。

译文: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青壮年时期肯下功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毕竟还是不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注重亲身实践。

鉴赏: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的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

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诗中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三)阅读测验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 )。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

(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

(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2. 诗中和“纸上”意思相对的的词是“。

3.选词填空: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了游泳。 ○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

4中国( )○,名扬海外。

4.请同学搜集形容学习勤奋的成语和关于实践的名言警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六
《冬夜读书示子聿》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七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别董大》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 )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诗的前两句是( )描写?

3、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唐 高适 送别 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2、环境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呢?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古诗《石灰吟》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意思是()。《石灰吟》就是赞颂()。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意思是()。

2、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还有(),意思是说()。

3、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于谦也要像()一样,任凭千()万()、()焚烧,哪怕粉骨(),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若等闲”的意思是(),清白指石灰的()。

3、我知道诗中()和()是一对同义词,()和()是描写动作的词,我还能写出“若”的同义词是()。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训练 1.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___。作者是( )朝的著名诗人__。(3分)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4分)

A.送别诗 B.弃妇诗 C.宫怨诗 D.爱情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时节,_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4分)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结构上看是本诗的______ ;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写( ),是借景写理的诗,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 )诗。(3分)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中的理是由塘而( ),见( )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2分)

3、“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关于_________的心得体会。

5、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6、《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哲理(理趣) 2、 水 水 3、"源头活水",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4、明净的小方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飘动的天光云影清清楚楚地在“镜子”中荡漾。(说明:语言要生动、形象) 5、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望月怀远练习题及答案

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

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

4.首句“海上生明月”一句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

5、简析“月”的作用?

6、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7、 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9、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参考答案】

1.题目分为两个内容:“望月”和“怀远”。第一句扣“月”;第三句扣“望”;第五、六两句扣“怀”;第七、八两句扣“怀远”。2.好友 恋人 美好的理想。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4.用“升”,仅表示月亮的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使月亮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气。5、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6、雄浑阔大 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7、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8、“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9、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题及答案:

1.这首诗诗题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相近。

4.有关读书.做学问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试写出一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书要与实践结合

2.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八
《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以上的项目及座号填写清楚。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编撰/酒馔 孱弱/潺潺 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

B.隔阂/弹劾 泥淖/阔绰 竭泽而渔/桀骜不驯 ......

C.啜泣/辍学 麻痹/裨益 卷帙浩繁/鳞次栉比 ......

D.木讷/呐喊 荟萃/纯粹 浑身解数/不屑置辩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 惆怅 徘徊 苦心孤诣 相辅相承

B.羁绊 祈祷 好逸恶劳 锲而不舍

C.静谧 招睐 登峰造极 冥思苦想

D.暄嚣 害燥 万恶不赦 拈轻怕重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

①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 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

②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 的地步。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事物的成长, 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 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也 B. 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也

C. 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却 D. 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却

4.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健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第_句有语病,修改:

(2)第 句有语病,修改:

5.名句填空。((1) (2)小题必做,(3) (4)小题选做一个)(5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空乏其身。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2)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蝉娟。(苏轼《水

调歌头》)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4)纸上得来终觉浅,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名著阅读。(5分)

(1)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

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是“ _”故事中的一段描写,一连串的动词

将白胜的动作描绘得分外连贯紧凑。白胜明明是在_ ,却好像是为了一瓢酒而情急。逼真的表演最终消除了对方的疑虑。(2分)

(2)初中三年的阅读,一定让你结识了不少名著中的人物。请从下面备选的人物中选择一个,说明出处,并谈谈你对他的评价。(3分)

备选人物:贝多芬 保尔·柯察金 祥子

人物: 作品:

评价:

7.四川汶川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续写下句,续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2分)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_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题。(4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8.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楚人养狙①

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山之果,公所树与 树: .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俟: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山中 .

次所旁丛祠中 .

不给,则加鞭棰焉 .

异二者之为 .

,众狙皆寤 .

克,公问其故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2分)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2分)

12.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一15题。(9分)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森

①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②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③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④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⑤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⑥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 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⑦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

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⑧雨声中,他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他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⑩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他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他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⑪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

⑫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

⑬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摘自《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2008年1月,有删改)

1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14.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15.小说在多个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一18题。(8分)

冷冻疗法挽救生命

①登山或潜水运动员都深知寒冷给身体带来的危害。然而,作为一种医学治

疗手段,降低体温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在接受使用体外循环机进行的手术时造成脑部后遗症的风险。

②伴随心脏问题产生的是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大脑损伤。缺氧5分钟就会给大脑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10分钟即可造成神经死亡。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在手术中有控制地降低体温以减少脑部损伤。这种疗法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地把体温降至35摄氏度以下。因为体温每降1摄氏度,氧气的消耗量就会降低5%—8%。西班牙马德里心脏外科主任恩里克〃罗德里格斯指出:“在所有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外科手术中,我们都会用到适中的降低体温的做法,也就是说,降至28摄氏度至31摄氏度之间,以避免在出现危险时给大脑造成损伤。”

③此外,冷冻疗法可以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间。例如在成人主动脉切断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完全中断血液循环。为此需要把患者的身体冷冻起来,使接近冬眠状态。当体温降至16摄氏度时,安全时间为40分钟至60分钟。心脏外科助理医师卡洛斯〃莫拉莱斯指出:“体温降得越低,我们进行安全手术的时间就越充裕,成功的

几率也更大。”

④但是,控制体沮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冷冻疗法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是手术后如何使体温回升。按照一般规则,如果身体被冷冻30分钟,那么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就将增加一倍。负责将血液重新灌注到血管当中的医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使患者体温回升。如果体温在28摄氏度以下,那么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风险就会很高。恩里克〃罗德里格斯说:“尽管这些威胁依然存在,但是目前医学界使用冷冻疗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可能出现的大脑水肿和血凝紊乱,因为低温破坏了血液蛋白。”重症监护室中的最大难题通常是通常是痉挛和寒热增加的氧气消耗,以及患者免疫系统的改变。因此专家建议给接受了冷冻疗法的患者实施镇静辅助治疗,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在冷冻时间长达几天的情况下。

(摘自《参考信息》2008年3月)

16.文章②③两段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冷冻疗法的用途的?(2分)

17.是否可以将第④段调整到②③两段之前?为什么?(4分)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手术中,有控制地将体温降低到适中的温度,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的脑部损伤。B.体温降得越低,进行安全手术的时间就越充裕,手术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C.使用冷冻疗法,术后体温恢复的时间较长,产生心室纤维颤动的风险很高。

D.目前,低温对血液蛋白的破坏是医学界使用冷冻疗法遇到的最大问题。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9分)

享受生命

梁衡

①“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作贬义词来用的。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才知道这种理解未免狭窄。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短哲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稍纵即逝。我们对享受的理解,既不该狭窄,更不该冷漠。

②当然,那种剥削、占有、挥霍式的享受,是最低级而不入流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的享受,它实际上是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要达此点,先得有两个条件。

③一是勇气。勇气就是古人所说的“舍我其谁”,鲁迅所做的直面人生,流行歌曲所唱的“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生命之果的。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的风光;将出海而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④二是创造。可以说,你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马克思、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都分别创造了一个新学说,并因这个新学说开辟了一片新领域、一个新世界。因此,他们生命中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滋味,就多了一份特殊的享受,我们这些常人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看到的。

⑤如此说来,“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就像“我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敢开口说出的。达尔文、爱迪生等人完成伟大发现时,都说过类似的话:现在生与死都已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都已享受到了生命中最成功、最华彩的段落。就是那些壮志未酬、行将赴死的勇士,如文天祥、林觉民等人,也是一种对生命成功的享受。当常人将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用来做衣食之享时,他们将生命的炸弹做最后一掷,爆出无限的光热,通过凤夙涅梁,得到了永生。他们不但生时受享事业之乐、理想之乐,身后还永受历史之功和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九
《苏南四市高三二模——语文(含答案)》

2009~2010年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文试卷

(2010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连云港六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2010.5.4)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折旧/损兵折将裨将/无裨于事倔强/强颜欢笑

B.揣度/置之度外瘦削/削足适履刹车/古刹钟声

C.拾掇/啜泣不止 禅让/殚精竭虑 醇美/淳朴敦厚

D.擀面/从中斡旋 管见/草菅人命 诘问/拮据窘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族同胞倍加珍惜,任何敌对势力企图破坏新疆的繁荣和稳定,都是新疆各族群众不能答应的。

B.碳汇林管理者将从这项基金中获得支持,以补偿在种植碳汇林过程中发生的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的费用。

C.据媒体报道,中行高山案是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最大的金融诈骗案,3名主要涉案人高山、李东哲和李东虎均出逃到加拿大,但已得到加拿大警方的严密监控。

D.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还处于打基础、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家长急功近利地让孩子钻

进奥赛学科里,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

3.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团体订票的主要过程。(4分)

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最后安排计划。

4. 仿照下面的形式以“春之色”或“夏之色”为句首,另写一组句子。(5分)

例句: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仿句: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仕鲁传

李仕鲁, 字宗孔, 濮人。少颖敏笃学, 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 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 洪武中, 诏求能为朱氏学者, 有司举仕鲁。入见, 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 除黄州同知, 曰: “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 治行闻。十四年, 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 颇好释氏教, 诏征东南戒德僧, 数建法会于蒋山, 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 皆拔擢至大官, 时时寄以耳目, 由是其徒横甚, 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 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 未闻缙绅缁流, 杂居同事, 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 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 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 视萧何、韩信, 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 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 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 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 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 “陛下方创业, 凡意指所向, 即示子孙万世法程, 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 亦不听。仕鲁性刚介, 由儒术起, 方欲推明朱氏学, 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 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 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 乞赐骸骨, 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 命武士搏之, 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从之游, 尽受其学 游: 游览,求学

B.杂居同事, 可以相济者也 济: 渡过

C.视萧何、韩信, 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视: 比较

D.皆高其品秩 高: 提高

6.以下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3分)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 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⑤章数十上, 亦不听

⑥遂置笏于地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 终于成为明初著名儒士, 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 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 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 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 进谗言诋毁大臣。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3分)

②方欲推明朱氏学, 以辟佛自任。(3分)

③陛下深溺其教, 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诗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2分)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3)下片蕴含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3)受任于败军之际,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今年欢笑复明年, ▲ 。(《琵琶行》)

(5)荡胸生层云, ▲ 。(杜甫《望岳》)

(6) ▲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靡不有初, ▲ 。(《诗经》)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红松擎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篇十
《语文试题及答案》

宿迁市初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友情提醒:请将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为无效!

第一部分(3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偏tǎn( ▲ ) 别出心cái( ▲ )

邂hîu( ▲ ) 鞠躬尽cuì(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订正。(4分)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

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赅俗的不朽巨著,

忽而成了清新俊永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

而是欲说还羞„„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

3.古诗文默写。(9分) ① ▲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⑤ ▲ ,鬓如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闲来垂钓碧溪上, ▲ 。(李白《行路难》)

⑦纸上得来终觉浅,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⑧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参

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 ”。

4.下面四个句子都是课本中的原句,其中有语病的两句是( ▲ )。(2分) ..

A.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巴金《繁星》)

B.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C.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

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D.由于对云海日出的向往,使他们忘却了前一天登山的疲乏和黎明前的寒意,匆匆忙忙

赶向海拔1700米的清凉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上海世博园里,操着一口“京腔”普通话、金发碧眼的“老外”工作人员,几乎没有

时间享受业余生活,却快乐地演绎着与中国、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

B.看了朝鲜版的歌舞剧《红楼梦》以后,大家非常震撼,实在是没有想到朝鲜表演艺术

家能够把这部中国古典艺术作品表现得如此完美,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都把握的十分到

位,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

C.马英九在肯定美对台军售的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后,说出的那句“我们永远不会要求

美国为台湾而战”在台湾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D.中国政府为什么对新加坡非常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新加坡跟中国一样,都

是稳定的执政党,而且新加坡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而这正是中国政府一直梦寐以求的。 ....

6.综合性学习。(5分)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在2010年5月9日母亲节前,某中学的九年级(1)

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踊跃参加。

①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或摘抄两句歌颂母亲的古诗词,张贴在教室里。(1

分)

▲ ▲ ②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中,无数家庭遭遇灭顶之灾,许多母亲痛失子女。

请你为这些母亲写一段温馨的话语,劝慰她们早日走出阴霾。(2分)

▲ ▲ ③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先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然后再进行全班

交流,下面请你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2分)

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 ▲ ▲ 步骤三: ▲ ▲ 步骤四: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7.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问题。(4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①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五绝佳作。诗中统领全篇的两个字是 ▲ 。(2分) ②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句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B.次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三、四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具体而又生动,与一、二两句粗笔勾勒阔远壮美的丽日花草相配合。

D.全诗反映出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得草堂的不安心情,用初春时节欣欣向荣的自然界反衬内心的忧虑。

第二部分(60分)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①。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

【注】①嫠(lí)妇:寡妇。

【丙】是岁①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②,将归于临皋③。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④。霜露

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⑤,披蒙茸⑥,踞虎豹⑦,登虬龙⑧,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⑨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

休焉。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①是岁:元丰五年。②雪堂:苏轼在黄州东坡建造的居所。③临皋:亭名,在

黄州长江边,苏轼一度寓居于此。④黄泥之坂:黄泥坂,雪堂和临皋间的一段土坡。⑤巉(chán)岩:险峻的山崖。⑥蒙茸:指乱草。⑦虎豹:指形如虎豹的山石。⑧虬龙:指弯曲的树干。⑨冯(Píng)夷:传说中的水神名,即河伯。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扣舷而歌之 扣: ▲ ②泣孤舟之嫠妇 泣: ▲ ..

③霜露既降 既: ▲ ④反而登舟 反: ▲ ..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 ②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

10.苏轼写景的语言自然工致,巧用修辞:甲文中写“月光”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 ”;乙文中写“洞箫”之音时,又兼用了夸张,如“ ▲ ”;丙文中写“长啸”之声时,兼用了 ▲ 和 ▲ 的修辞手法,如“ ▲ ”。(5分)

11.三篇文章中都由“乐”领起,可感情发展却不尽相同:甲文由“乐”而“叹”,感慨怀才不遇;乙文由“乐”而“歌”,歌声中蕴涵忧伤;丙文则由“乐”而“ ▲ ”,凄凉之感顿生。结合写作背景,请你谈谈这些感情变化能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5分)

男孩危机

志余

①男孩怎么了?近10年来,关于“男孩危机”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

表述出现在日常议论、热门书籍,甚至一些国家教育部门的报告中。

②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指出,为什么这

么多男孩悲伤、孤独,虽然他们或许看起来健康、乐观、自信。他详细描述了当代的男孩们“被吓坏了”的、“精神拧巴”的状况。尤其是在这种状况下与女孩相比,他们无论在成就还是自信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女孩,整体竞争力下降。

③《美国孩子:国家福祉关键指数2007》是一份更细致的研究报告,它用一系列数据

表明男孩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出现的危机。20年来,美国男孩在学业上的表现明显下降,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严重,比如学业失败。2000年,美国女性拿到硕士学位的人数是男性的1.38倍,而男孩自杀率高于女孩5倍。

④英国的中等教育考试结果也出现同样的倾向,女孩在本就占据优势的语言类学科中

继续保持优势,在以前男孩占优势的数学等方面的成绩在1995年开始与男孩持平。2001年考试结果显示,女孩获得5门以上科目的达标率为55.4%,而男孩为44.8%,其中分数级别越高,女孩的比例越高。

⑤男孩危机的研究者评论认为,现代教育方式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而

不当的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更加剧了对男孩的伤害和误导。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启动了一项“为了所有人的性别和教育”的调查,提供了一份“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这个项目4年间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等42个国家进行。结果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都胜过男孩,由此报告提出,21世纪的基础教育更需要关注男孩的受教育问题。

⑥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似乎稍迟一步,不仅因为中国还存在着更为基本的女童失学

问题,而且一直伸张女性权利的研究者们在对中国的总体评价上,认为中国依然是男权社会,根本还不需要拯救男孩。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中国男孩的学习成绩与女孩相比,不仅原来的距离在拉近,甚至在更多科目上落后于女孩。在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2008年连续3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孩;2000—2008年,重庆市连续9年的19名高考状元中,仅有4名男生;2006年,在复旦大学录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女生2024名,这是复旦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女生约占55%;早在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女生数量已经超过男生。

⑦在身体素质上,1985—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状况调查显示,男孩的肺活量、速

度、爆发力、耐力、力量等各项指标全部下降,只在其中的个别项目中乡村男孩有所提高。而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心理病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沉溺于网络。

⑧如果这些还算是一些硬指标,那么男孩中的“娘娘腔”究竟是男孩的误区,还是男

性的解放,似乎是一个不那么容易评判的观念问题。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13期,有删改)

12.教育学家认为,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有哪些?(3分)

13.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 ▲

14.依据文意,请指出第⑧段“如果这些还算是一些硬指标”一句中“硬指标”的具体内涵。(4分)

▲ ▲

15.有人认为,男孩的成就并没有下降,只是他们进步得不如女生快罢了,不应该以女孩的成功来否定男孩的进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冬夜读书示子聿答案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意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冬夜读书示子聿的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dushu/918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