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2016-05-02 11:25: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共4篇)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2016 01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在本...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一)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2016.01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纸光是金色的,是那种也许还未打磨或打磨过了又随着光阴的 ▲ 越来越朴实、贵重的金色。那些书油墨都很 ▲ ,很清新。它的有些灰旧的沉默的色泽和铅字,太与内容 ▲ ,太至情至美地和谐了。

A.流失 纯正 浑然一体 B.流失 香纯 水乳交融

C.流逝 香纯 浑然一体 D.流逝 纯正 水乳交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

A.“互联网+”不仅推动了农产品供需两方直接对接,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渐渐地、深刻地改变了农业这个传统产业的质量。

B.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建成,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距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D.每次大考前的学习无疑都是紧张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难道我们能否认考前复习最忌心浮气躁吗?

3.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3分) ( ▲ ) ...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 , ▲ , ▲ 。 ▲ , ▲ , ▲ 。所以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 ①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

②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③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

④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⑤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

⑥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

A.①⑥④③⑤② B.③⑤②①⑥④

C.③⑤④①⑥② D.①⑥②③⑤④

5.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六义”指

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欧·亨利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

常春藤叶》。其小说结尾出乎意料,合乎情理,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而“传”指史书中的人物传记,如《陈涉世家》。

D.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阿房宫赋》一文借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晚唐统治者发出警告,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智力:智慧和力量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没有必要 ..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没有音信 .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往,赴 .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用:因为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接近 .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厥:其,代词 .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善属文。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

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累遭黜.

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

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叹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 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有删改)

时钱尚父镇东南。隐进谒,投素作。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镠爱其才,.

未几,奏授著作郎。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

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及朱温篡唐,隐说鏐举兵伐梁。曰:“虽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贼,为千

古羞?”鏐始以隐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又以诗寿鏐有曰:“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则知隐虽在吴越,心实在唐,惓惓不忘也。

(节选自《咸淳临安志·人物列传》,有删改)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

A.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 恃:拥有 .

B.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 吾子:您 ..

C.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辟:征召 .

D.表奏,将鹰犬我矣 鹰犬:把……当成鹰犬 ..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

A.不得已始往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

B.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

C.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故为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 ..

D.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

A.罗尊师精通看相的方术,认为罗隐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力压群英,也只不过做个主簿和县尉这样的小官,不如东投地方势力,可以求得富贵。

B.邻居卖饭老太早就知道罗隐内心的痛苦,她开导罗隐,天下没有谁不知他的名声,不要过于迷恋科举考试,并诚恳地劝他尽早求取富贵。

C.罗隐为钱鏐改写奏表,显示了他的才华。他获得女性的仰慕,宰相之女为他神魂颠倒,但见到他之后,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吟咏他的诗。

D.罗隐虽然投靠了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鏐并得到其的赏识,但始终心在唐王朝。劝钱鏐举兵伐梁和为钱鏐祝寿而写的诗句显露了他的心迹。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劝学》)

译文: ▲

(2)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2分)

译文: ▲

(3)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3分)

译文: ▲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词赋予了“青山”以人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

(2)请简要谈谈你对“岁晚太寒生”一句中“寒”字的理解。(2分)

答: ▲

(3) 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使天下之人,(杜牧《阿房宫赋》)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韩愈《师说》)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五、名著阅读题(10分)

1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 )

A.《红楼梦》中李纨带领众人在芦雪庭(一作“庵”)里依题即景联句。李纨以“一夜北

风紧”句开了个好头。随后大家争先恐后,大展其才。

B. 《边城》三到六章(课文节选部分)在叙述角度上采用“全知视觉”,通过作者“无所

不知“的叙述,让我们了解翠翠生活的环境和故事。

C.《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带了足够

的面包,所缺少的是淡水。

D.《边城》中的翠翠聪明、美丽、乖巧、淳朴、善良;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傩送 不爱说话,聪明而多情。

E.《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托梦给凤姐,赠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预示了红楼女儿的不幸命运。

14.《红楼梦》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中“赚”是什么意思?是谁将“尤娘赚入大观园”?请结合本回情节概括“赚”的过程和结局。(5分)

答: ▲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

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

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

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节选自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15.第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16.“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土坑“漫长等待的”到底是什么?(2分) 答: ▲

17.最后一段中 “虚无之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作者回家的脚步踏上的是虚无之途?(3分)

答: ▲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远与近 (美) 托马斯·沃尔夫

①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充满着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

②二十多年来,每天下午两点多,两个城市间的特快列车要在镇上附近暂停一下。列车驶近小屋,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③司机多年操劳,已白发苍苍。他驾驶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像颗炮弹似的射向火车头前的恐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的轻便马车和一排密密惊惶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铁轨上,里面坐着吓得呆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汽笛鸣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

④所有这些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危险和辛劳。但不管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

⑤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退休,一定要去找她们,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走出车站,来到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从未看到过似的。走着走着,他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么吗?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⑦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越向前行,他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他立刻知道他找对了。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闪光的铁轨。 ⑧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他梦寐以求的幸福的目的地。现在,他找到了,他到了这里,但他的手为什么在门前抖了起来?为什么这小镇、这小路、这田地,以及他所眷恋的小屋的门口,变得如此陌生,好像噩梦中的景物?为什么他会感到惆怅、疑虑和失望?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⑨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的人。但她那脸严峻、枯萎、消瘦;那皮肤憔悴、灰黄,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及赏析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二)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及赏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1分),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1分)。

(2)(4分)拟人(1分)。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1分)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1分)。(借景抒情亦可)

3.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4.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二、(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借代;“东风”代指春天。

【评分建议】2分。修辞手法1分,简要说明1分。

(2)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

【评分建议】4分。每联分析各2分。

(3)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三: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2.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赏析】:

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象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啊,真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您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

品。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英雄之言(罗隐)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三)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

英雄之言

[唐]罗隐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县(今浙江富阳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晚唐文宗至哀宗七个朝代,目睹并身历唐王朝从衰败到灭亡的过程。据《旧五代史·罗隐传》载,他早有才名,“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事部分中第”。这“讥讽”,显然就是出于他对现实的不满。事实上,不仅是诗,他的文章也饱含讥讽。由于十次参加进士考试,都遭到失败,使他更是愤世嫉俗,在诗文中形成一种嘲讽的笔调和批判的风格。为了应付考试,他“随贡部以凄惶,将帖十上;看时人之颜色,岂止一朝”(《谢湖南于常侍启》)。为了谋生,他更不得不奔走四方,投靠地方郡守,谋求一个幕僚佐吏之职,所谓“命薄地卑,一十二年,看人变化,请事笔砚,以资甘旨”(《湖南应用集序》)。因为这是他的自我写照,便只有沉痛之言,没有嘲讽意味了。最后,他五十五岁的时候,回到故乡浙江。节度使钱镠委任他作掌书记、节度判官等职。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建立梁朝,罗隐劝说钱镠举兵讨伐,说:“纵不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见《吴越备史》)罗隐把朱温称为“贼”,固然表明他忠于唐朝的正统思想,但也表明他对残民以逞的军阀的憎恨。相比之下,同是割据称雄的钱镠,对待他所统治地区的人民尚是宽仁的,所以罗隐把征讨逆贼朱温的希望寄托于他。但钱镠不能听从。

罗隐的著作有:《江东甲乙集》、《淮海寓言》(已佚)及《讒书》等。雍文华校辑的《罗隐集》,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收集罗隐现存作品(也有个别伪作),较为完备。

【题解】这篇《英雄之言》是《讒书》中的一篇。《讒书》是罗隐自编的杂文集,共五卷六十篇文章(缺二篇),编次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这年罗隐三十四岁。据他的自序,书名《讒书》,乃是“自讒(自我毁谤)的意思。又说他著书的原因和目的,在于“无其位则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可见他名为“自讒”,实际则是“警世”。全书思想敏锐,笔锋凌厉。

《英雄之言》所批评的是借“救民涂炭”口号而窃取政权的帝王们的本性。在他看来,抢财物的是强盗,取国家的也是强盗。他举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为例,他们夺取天下的

本心,不过是羡慕觊觎秦始皇的“靡曼骄崇”,一个是想住进他的宫殿,一个是想坐上他的宝座,如此而已。这种对于封建帝王起事创业的揭发,无疑是大胆而辛辣的,在当时更是针对性很强的。晚唐藩镇割据,群雄蜂起,个个都想取唐朝天下而代之,这些人有许多本来就是“群盗”出身。因此,如果说罗隐这篇文章,揭发的就是当时这批窃国大盗,也是可以的。全篇短短二百来字,以简捷警策取胜,代表晚唐犀利激拗的文风。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1],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2],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3]、正廉之节[4],不常其性耳[5]。2视玉帛而取之者[6],则曰牵于寒饿[7];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8]。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9],楚籍则曰“可取而代”[10]。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11],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

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12],不为人所窥[13]者,鲜也。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罗隐集》

物品的所以有隐藏不露的,是为了防备盗贼。人也是一样。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了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象秦皇这样。”楚霸王项羽也说:“秦皇可以取而代之。”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象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为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注释】

物:物品,指贵重的物品。韬晦:隐藏不露。韬:藏匿。晦,晦迹,躲藏起来。[2]冠屦(jù句):戴帽穿鞋。屦:鞋子、靴子,一作履。冠屦原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用。下文的“衣服焉”,也是同样的用法。[3]退逊之心:谦退忍让的心指安分守己,不作非分之想。[4]正廉之节:正直不贪的品格。指做人的高尚人品。[5]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这是文言文常有的倒装句法,原意应是“其性不常”。不常,不能长久不变的

意思。“常”是形容词作动词用。[6]玉:宝玉。帛:绸制品。玉帛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会盟时的礼物,后代作为财宝的总称。[7]牵于:出于、受制于。这句可译作“受„„所牵引”。晚唐作家写文章爱用生硬语或生僻语,这是一例。[8]涂炭:困苦。涂:泥土。炭:火烧成的黑炭。生灵涂炭就是人民的困苦象陷泥坠火一样。[9]西刘:指汉高祖刘邦,他建都长安,称为西汉。居宜如是:据《史记》和《汉书》所载,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去京城咸阳出差,见到秦始皇出游,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此也!”后来起兵,率先攻进咸阳,“欲止宫休舍”,打算住进秦皇宫殿,被樊哙、张良谏止。罗隐这里说刘邦讲过“居宜如是”的话,大概就是指的后一件事。[10]楚籍: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名籍,羽是他的字。“可取而代”:项羽年轻时,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苏州),一同观看秦始皇的出游,说道:“彼可取而代也!”见《史记·项羽本纪》。[11]盖:可能是、大概是。在文言文中,“盖”字一般用来承接上文,提起下文。靡曼骄崇:奢华尊贵。靡曼原意是奢侈华丽,骄崇有姿意尊贵享受的意思。[12]峻宇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指帝王的居住与游乐。[13]窥:窥视。这里指羡慕、觊觎。

自遣翻译赏析_作者罗隐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四)

<自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古诗词全文如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译文]
有所得时即纵声高歌,有所失时也就无所谓了,纵有太多的愁、太多的恨也抛之脑外,照样悠闲自得。自遣翻译赏析_作者罗隐。今天有酒喝就喝醉了吧,明天有忧愁的事情也是明天的事情。
[鉴赏]
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于是作<自遣>。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这首诗历来为人传诵,除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外,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独到之处。
这首先表现在诗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来此诗无一景语而全属率直的抒情。但诗中所有情语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够给人一个具体完整的印象。自遣翻译赏析_作者罗隐。如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此诗艺术表现上更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重叠中求变化,从而形成绝妙的咏叹调。一是情感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先括尽题意,说得时诚可高兴失时亦不必悲伤;次句则是首句的补充,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则又回到正面立意上来,分别推进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至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二是音响即字词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是紧缩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独到,宜乎千年以来一些穷愁潦倒的人沉饮“自遣”时,于古人偌多解愁诗句中,惟独最容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来。


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相关热词搜索:峰的古诗作者罗隐 我最喜爱的季节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我最喜爱的作者罗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jihua/3855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