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

2016-08-13 17:51:06 编辑:hongyap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  下面是www chinazhaokao 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

  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7月份以来,镇康县连续强降雨,导致全县7乡镇农田、民房、沟渠、桥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2400万元。针对此次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损失惨重的实际,镇康县从五个方面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妥善安置灾民,确保生活正常。在引导灾民自救为主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灾民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置工作不丢一户、不漏一人;

  二是全力支持、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积极做好被毁田地的复垦工作,组织好救灾种子、化肥等物资的供应;

  三是抢修水毁工程,确保安全运行。加快修复电力、通讯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干道及受灾校舍,全力为受灾群众恢复生产提供保障;

  四是加强消毒杀菌,确保灾后无疫情。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检测重点区域疫病的发生,控制传染源,做好洪水消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避免疫情发生;

  五是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讯。牢固树立防大讯、抗大灾的思想,做好今年后两个月主讯期的防汛抗洪工作。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二

  6月18日,我县遭受突发性特大暴雨袭击,暴发特大洪水,灾害损失严重。面对灾情,我县紧急动员,全力组织抗洪救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受灾总体情况

  (一)雨情: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强度大。截止当天下午1时,**城关降雨量225 毫米、陈东向东204毫米、**187毫米、**124 毫米。二是雨量集中。最大最集中降雨时段在6~7时,其中**镇6~7时降雨量达124毫米(据省水文局专家推算,降雨频率接近200年一遇),向东一小时最大降雨量109毫米,**一小时最大降雨量80毫米。三是突发性强。在短短两个小时内,**、**、**、**、**等乡镇均发生山洪暴发,**河、**溪水位迅速上涨,致使沿河村庄、房屋、农田严重受损。

  (二)水情:受强降雨影响,**河县城河段18日11时洪峰水位达182.41米,超危险水位1.11米;**溪**支流洪水水位超1996年“8.8”洪灾水位1米左右。全县小型水库绝大部分超出汛限水位,境内河流、水塘、渠道均高水位、满负荷运行。

  (三)灾情: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加上从 “珍珠”一号台风开始,连续遭受“5.23”、“5.31”、 “6.1”、“6.8”和“6.18”等灾情,致使此次洪灾损失十分严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受灾面广。全县24个乡镇有19个乡镇严重受灾,其中**、**、**、**、**、**、**、**等8个乡镇受灾特别严重,集镇和大部分村庄受淹。二是受灾点多。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农民居住分散,且大多房屋依山傍水,极容易发生灾害。全县有2414个自然村存在不同度倒房。三是受灾严重。全县受灾49884户18.96万人;倒塌房屋3863户23178间,危房8122户48760间;公路路基塌方38.2公里77.5万立方米,混凝土路面冲毁25.6公里6.9万平方米,挡墙坍塌847处19.8万立方米,溜方814处267.3万立方米,桥梁冲毁32座,涵洞冲毁57道, 中断交通67条次;全县农作物受灾4.14万亩,绝收1.7万亩,毁坏耕地27123亩(其中不可复垦15595亩,可自行复垦11528亩);死亡大牲畜1.67万头。据初步统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5.6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19亿元、房屋损失4.96亿元、个人财产损失1.16亿元,工矿企业及交通通讯损失5.89亿元、水利损失2.4亿元),加上5月23日至6月8日我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失较大,到目前全县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8亿元。四是伤亡人员较多。全县失踪总人数14人,死亡5人。

  二、抢险救灾主要情况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对我县灾情高度关注,市委刘书记等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我县受灾严重的**镇,深入贝溪等重灾村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正在**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市政府*市长得知情况后,立即对我县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全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书记和*市长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县组织一切力量到达有险情、灾情的现场,采取一切办法紧急施救被困人员和保护群众财产。抗灾救灾工作做到了“五个及时”,实现了“五个有”: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五个及时:一是领导力量及时到位。县五套班子在家领导,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部深入到各挂钩乡镇和受灾严重的**、**、**、**等乡镇组织指挥抗洪抢险工作。正在福州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得到洪灾情况报告后,火速从**赶回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工作。迅速组织干部奔赴抗洪一线,18日下午,紧急组织100名县直机关干部组成救灾小分队,立即前往**重灾区参加抗灾救灾。19日,我们又组织了300名县直机关干部分赴**、**等乡镇参加抗灾救灾。同时,进一步落实了防汛救灾工作责任制,实行县挂乡(镇)、乡(镇)挂村、村包户等办法,组织发动群众投入到抗洪抢险之中。县直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分赴各挂钩乡镇参与抗洪救灾。县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紧急动员,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联动,领导带班,人员在岗,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二是群众得到及时转移。**镇贝溪村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和**镇立即组织干部赶赴现场抢救因灾受困人员,帮助寻找失踪人员。各乡镇也迅速组织人员分片负责,帮助群众撤离危险区域,转移受灾群众,解救被困人员。在当地乡镇干部和县直部门以及公安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所有被困群众于18日下午6时前全部得以获救。交警大队出警180多人次,对城区沿河路等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疏散围观群众。有关部门出动冲锋舟13艘次,对县城东心坝居民进行紧急有序的转移。在矿区转移煤矿井下作业人员1100余人,18日早上6时到下午4时,从地面危险地带紧急疏散转移工人和家属700余人。6月18日,全县共紧急转移5.6万人。三是险情得到及时排除。迅速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全县所有小(一)、小(二)型以上水库进行逐一排查,并派专人值守,确保水库防洪安全;我县境内铁路发生山体滑坡后,我们和铁路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排除了险情,疏散了全部旅客;嘉源液化气充装站液化气罐泄漏险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成立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并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市防指和市有关部门汇报,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等相关县直部门和**镇及相关居委会干部迅速赶到现场,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同时,紧急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请求增援专业技术人员和槽罐车。各有关单位共计一百多人连夜轮流蹲守施救现场,并及时全面完成了卸装排险工作。四是抢修工作及时展开。交通局、公路局迅速组织人员对全县溜方、塌方公路进行紧急抢修,到20日,全县主要公路干线已基本恢复通车;电力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对供电线路进行抢修,深入乡镇供电所检查线路、抢修设备,目前全县各乡镇均已基本恢复正常供电。电信部门对**、**、**、**、**等5个电信光缆中断的乡镇进行紧急抢修,18日晚12时就全面恢复通讯,保证了2.5万门用户电话的畅通;广电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对被毁线路进行抢修,目前所有乡镇已基本恢复广播电视信号。五是灾民得到及时妥善安置。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妥善安置灾民,实现了“五个有”:①有房住,一方面充分利用空闲公房、鼓励灾民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暂时安置问题;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及时下拨帐蓬450顶、棉被2600床分发灾区,使受灾群众较快地得到基本安置。目前,我县受灾群众住的问题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对全倒户和危房户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467户1830人,投亲靠友4256户16224人,其余转移群众已回原住地居住。②有饭吃,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迅速派出人员分三路奔赴受灾乡镇,下拨大米50吨、方便面6000箱以及面包等,无房或重危房户每人领到30斤大米、50元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也及时向**、**等重灾区运送了部分救灾物资。 ③有衣穿,县民政部门紧急调拨9000件衣服分发灾区,今天县直机关再次开展为灾区献爱心捐衣服活动,所需救灾衣物已基本得到确保。④有干净的水喝,及时清洁水源,修复引水管道,有条件的安置点已组织人员安装自来水;对引水十分困难的安置点,发放矿泉水,目前,全县已发放矿泉水 2000多件,保证了灾民的饮水安全。⑤有防疫,6月18日下午,卫生防疫部门分赴受灾地区,在受灾安置点设立临时医疗点,备足常用救灾药品,及时发放消毒药品和注射防疫疫苗;对灾区、灾民安置点等区域每天进行消毒,确保无疫情。民政、卫生部门协助因灾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处理善后事宜。目前,全县抗灾救灾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展开,灾区群众情绪稳定。

  虽然这次灾情来势凶猛,部分地区的降雨频率是200年一遇,超过了1996年的“8.8”洪灾,但由于各级防范到位,措施得力,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了抢险救灾的初步胜利,生动展示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丰硕成果,突出表现了**老区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各级党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一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乡镇、村党组织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洪灾发生后,广大基层党组织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党组织成为抗灾救灾的“主心骨”,真正做到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如**镇协兴村党支部书记张锦祥,在18日凌晨5时20分巡查时,发现流经本村的里兴河、抚溪河水位急剧上涨,他立即通知村干部组织群众转移。村干部立刻挨家挨户疏散村民,6点30分左右全村群众基本上转移到安全地带。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率村干部再次回村复查,结果发现还有几位老人仍在村中,村干部轮流背着他们转移,全村1000多群众,无一人伤亡。

  二是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没日没夜与灾害斗争,不怕困难、敢于牺牲、乐于奉献,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闪亮的旗帜”。如**里兴村退伍军人、老党员王树先,6月18日早晨洪水袭来后,逐家逐户催促村民转移,最后自己却没能及时退出,被洪魔吞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镇副镇长林汝金和社区干部卢松章等人在帮助群众救灾时,发现100多米远有一名群众连人带摩托被水冲到水沟里,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把这名群众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培丰镇洪源村党员陈有芬,洪灾到来后,想到的不是转移自家财产,而是组织10多个群众紧急转移,再帮其他群众转移财产,最后自家的房屋倒塌,全部家产被毁坏;**镇企管站副站长卢东升,18日早上七点多就得知老家**贝溪村的房子被洪水夷为平地,但他仍坚守在挂钩的**街社区碧溪村疏散、安置群众,直到当天下午4点多才回老家,当晚7点多又赶回**。

  三是防灾预案发挥了应急防范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防灾预案,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应急防范方案,在灾情发生时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6.18”洪灾暴发后,各级各部门紧急启动救灾预案,及时组织干部抗灾救灾,紧急配送抢险和救灾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比如陈东乡蕉坑村,全村80%以上的房屋倒塌;岐岭沿溪的下山、井下、蒲山、湖河四个村,洪水比“8.8”洪灾来得迅猛,全村倒塌房屋1100间。这些村都没有出现一个人员伤亡。主要是因为预防工作做得扎实,特别是县防汛办雨情通报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乡村干部下村进农户,做好疏散转移工作,使全村群众在灾害发生前全部安全转移。

  目前,我县生产救灾、重建家园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1、重建家园难度大。一是资金缺口大。目前倒塌房屋3863户,造成14679 人无家可归,仅他们重建家园至少需要2亿元以上(每户5万元计算,征地补偿费等全免)。而且目前大批危房还未鉴定, 暂时无法确定需重建的户数、人数,据估算至少要安置7000户, 需资金 3.5亿元以上。二是危房鉴定工作量大。全县损坏房屋48760间需要鉴定,由于危房多,而鉴定专业性又很强,我县危房鉴定专业人员和规划、测量人员较少,同时又有工业集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任务,无法满足危房鉴定工作任务的需要。三是农民重建自筹资金困难。这次倒塌房屋的无房户或重危房户,都是因为以前家庭较困难,无力建造新房,仍住土木结构平房,导致水冲或水淹倒塌,若按目前的有关补助标准,自筹资金缺口大,完成重建家园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请求上级有关部门从技术人员、用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恢复正常交通难度大。全县公路溜塌方近350万立方,32座桥梁、57个涵洞被洪水冲毁,为应急,我们通过开便道、架临时通行便桥等形式,暂时保证了车辆畅通。但要全面恢复公路通车,桥梁重建是重中之重。而我县目前没有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为此,请求公路交通部门协调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尽快派员前来对我县损毁桥梁进行设计。同时,因恢复正常交通资金缺口5000多万元,请求上级下拔一定补助资金。

  3、水毁设施恢复难。我县防洪堤水毁72处5.2公里、水库19座存在附属设施水毁、小山塘水毁176处、拦河坝水毁920处、饮水工程水毁220处、渠道水毁1850处420公里、护岸水毁1048处26公里、电站水毁82座等,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由于水利设施毁坏严重,给生产自救带来巨大的困难,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拨出专项资金补助我县尽快修复水利设施。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总体看,我县这次防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这次洪灾的损失十分严重,今后我们的抗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卢展工书记“两抓四统”的要求、省政府黄小晶省长有关抗灾救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抗灾救灾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防灾救灾,做到“一个严防,五个确保”:

  “一个严防”,即继续严密防范新灾和新伤亡。把地质灾害、山洪暴发作为当前防御的重点,逐一进行排查,该转移群众的及时转移群众,特别是对有山体滑坡迹象的村落,实行整体搬迁。加强水库的巡查和防洪调度,抓好水库监测,制订泄洪腾库方案,实施科学调度,特别要重视小水库、山塘的巡查,确保水库安全运行。防止洼地的洪涝灾害,特别是重点注意危房、土坯房,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组织专人对洪水浸泡过的民房校舍,进行全面鉴定,对所有可能发生灾害的民房、学校一律严禁使用,并组织专业队伍及时拆除,消除不安全隐患;对已经转移安置的群众,在未确认安全之前,转移人员不得回迁,井下作业人员不得下井;对煤矿和非煤矿山进行恢复生产前的安全大检查;对危险路段、桥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隐患,严防灾后灾发生。

  “五个确保”,一是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救济。继续抓好救灾专款的下拨到位,认真抓好帐篷、棉被、大米等救灾物资的发放,特别是着重做好受灾特困户等特殊受灾人群的救济工作。简化手续,加快速度,迅速开展灾后出险民房的勘察、理赔工作,力争6月底前完成民房理赔,并将经鉴定不能居住的危房户列入全倒户给予理赔。无房户和重危房户在搬入新居之前,每人每月30斤大米、50元补贴要及时发放到位。对灾区和灾民安置集中区,做好全面消毒和卫生防疫,确保灾后无疫情,社会安定稳定。二是确保灾后生产迅速恢复。受灾乡镇和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和指导农户做好受淹农田的生产恢复工作,切实做到不空田、不荒田;指导养殖户做好畜禽圈舍的清理和消毒,防止动物疫病。组织受淹城区、乡村、企业及时清淤,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继续做好灾情核查、上报工作,对灾情造册登记,张榜公布,保证灾情真实准确,为科学决策,全面开展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提供依据。三是确保“五个有”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调整充实救灾工作的领导力量,对重灾区的挂钩县领导进行调整充实,受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最严重的**镇由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余德辉牵头,阙焕林、胡健、姜林芬三位常委再充实到**,并要求挂钩到重灾村,其他受灾较严重的乡镇再安排1-2名县领导挂钩负责,检查、督促“五个有”的落实。积极发动全县党员干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再次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原则上规定,县级领导干部每人不少于200元,科级干部不少于100元,一般干部不少于50元。同时,积极发动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积极为灾民捐款捐物。四是确保灾后重建科学有序进行。凡有10户以上房屋倒塌的村,都纳入整体规划建设。对新盖楼房要科学规划选址,确保规划在安全地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集中重建;对分散倒房户,摸清底数,科学规划,合理组织重建,让所有倒房户能够尽快有家可归、住上新房。主要措施:(1)成立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重灾村,县委派出专门的重建工作队,工作队员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抽调,队员与原单位脱钩,重建工作没完成,不撤兵。(2)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提早介入,抓紧做好用地审批和规划设计工作。五是确保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按照“一手抓防汛救灾,一手抓生产发展”的要求,把当前的各项工作统筹好、协调好、落实好,当前要重点抓好“6.18”项目成果交易会项目对接成果的落实工作,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跟踪落实好前期签约的一批项目,加快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开展4个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工作,加强矿业经济秩序整顿和计生工作,推进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

  2005年汛期,我省先后遭受干旱、洪涝及台风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按照国家防总及流域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防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解放军、武警官兵及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确保了大江、大河、各类水库、重要防洪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确保了城镇供水和人畜饮用水安全,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据分析测算,今年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209亿元。

  一、雨水情及其特点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5年5~9月份,全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前期降雨少,后期降雨多;北部降雨多,南部降雨少。5~6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4~6成,其中郎溪、屯溪偏少7成,新安江流域6月份降雨量仅为54毫米,为有资料记录以来最低值,全省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7~9月份全省降雨增多,7月份淮河流域、8月上旬淮北地区和9月上旬大别山区分别遭受历史罕见强暴雨。

  受强降雨影响,我省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和滁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新汴河、奎濉河和淠河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淮河和滁河发生了一次较大洪水。全省共有16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中淮河、洪河和滁河部分河段超保证水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四次超警戒水位。淮河、滁河分别有9个和2个行蓄洪区超行蓄洪控制水位。全省9座大型、50多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董铺、黄栗树和沙河集等大型水库均相继泄洪。

  汛期雨水情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1、入梅偏晚,梅雨量不明显。我省南部6月25日入梅,比常年偏晚9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晚6天。由于梅雨期没有形成明显的降雨带,我省南部梅雨期降雨量不明显。

  2、降雨集中,强度大。7月4~10日,淮河流域暴雨中心蒙城县坛城站626毫米,涡阳、蒙城及蒙城县坛城站7天累计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8月1~2日,沿淮淮北地区暴雨中心蒙城县顺河集站24小时降雨258毫米,为建站以来第一位,超过100年一遇;奎濉河、新汴河8月1日面平均降雨量149毫米,居有资料记录以来第二位,其中夹沟、时村等站日降雨量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位,点暴雨量重现期超50年一遇。9月2~3日,响洪甸站24小时降雨量达558毫米,是我省有记录以来点暴雨量第二位、大别山区第一位;响洪甸水库面平均降雨量24小时329毫米,两天面平均降雨量417毫米,均创记录;最大24小时降雨岳西毛尖山站544毫米、霍山佛子岭380毫米、含山东山278毫米,均超过100年一遇。

  3、降雨突发性强,时空分布不均。正常年份我省主要降雨发生在6月到7月。而2005年汛期大部分地区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雨水充沛,尤其是5~6月降雨均偏少,7~9月份降雨明显偏多。三次主要降雨均是突发性致灾性暴雨,7月上旬沿淮淮北地区特别是蒙城、涡阳等县(区)的强降雨形成旱涝急转、北涝南旱的严峻形势。另外,正常年份江淮地区在9月份后汛期,发生日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特大暴雨可能性极小,而9月初13号台风形成的暴雨及洪水,在其量级和发生时间上为历史同期少见。

  4、台风活动频繁,破坏性大。今年影响我省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有4个,分别是第5号台风“海棠”、第9号台风“麦莎”、第13号台风“泰利”和第15号台风“卡努”。尤其是第13号台风“泰利”形成的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致使淮河、淠河和滁河发生大洪水,大别山区五大水库水位迅猛上涨。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性灾害,破坏性极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5、洪水水位高,流量大。7月份受上游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出现最高水位29.14米,超过保证水位0.14米,为建国以来第九位。受13号台风暴雨影响,大别山区水库在超前预泄和紧急泄洪的情况下,佛、梅、响、磨四大水库日涨幅分别达6.22米、4.29米、3.34米、5.93米,其中佛、磨两库最大1小时分别上涨0.95米、1.46米。佛、磨、梅、响水库最高超汛限水位分别为9.38米、17.45米、4.64米、5.43米,最高水位和最大入库流量均居历史同期第一位。淠河横排头站最高水位55.82米,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分别居历史第二和第三位。滁河襄河口站最高水位13.66米,超保证水位0.16米

  二、工情及灾情

  (一)工情

  长江、淮河干支流堤防共发生各类险情323处,其中长江干堤7处(均为崩岸),淮河干流堤防及蒙洼圈堤19处,其余险情均发生在洪河、西淝河、颍河、淠河、滁河等支流堤防及部分行洪区堤防。所有险情中,较大险情3处,即阜南县老观乡下河段蒙洼圈堤管涌险情、淮南市石姚湾行洪堤管涌险情和天长市高邮湖大堤部分堤段迎水坡严重毁损。全省共溃破圩口86个,淹没面积36.5万亩,受灾人口40.5万人。其中万亩以上圩口7个,面积22.3万亩,受灾人口26.9万。溃破圩口主要涉及六安、安庆、巢湖、蚌埠、淮南、滁州等六市,分布在淠河、汲河、清溪河、皖河、淮河等沿岸。六安市共溃破圩口65个, 约占全省溃破圩口总面积的88%。

  (二)灾情

  洪涝灾害。今年台风及洪涝灾害致使全省81个县(市、区)的917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973万人,受灾面积2608万亩、绝收面积670.4万亩,倒塌房屋17.2万间,因灾死亡86人(其中山区滑坡、泥石流灾害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143.6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8.53亿元。其中三次洪涝灾情最为严重。一是7月淮河洪水灾情。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安等市的36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824.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55万亩、绝收293万亩,倒塌房屋2.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9.5亿元。二是8月淮北地区涝情。短历时强降雨造成淮北中北部的濉河、新汴河、浍河、沱河等支流水位迅猛上涨,沿淮淮北洼地涝水难以外排,发生了严重的涝灾。三是13号台风“泰利”灾情。六安、安庆、巢湖等7市27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达677万人,因灾死亡81人,倒塌房屋8.7万间,损坏房屋17.7万间;农作物受灾698万亩、绝收182万亩,基础设施水毁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1亿元,金寨、岳西、含山、霍山、裕安、潜山等6个县(区)受灾最重。

  干旱灾害。今年3—7月上旬,我省降雨偏少,特别是5—6月,旱情急剧发展。全省17个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滁州、宣城、黄山等地旱灾最为严重。据统计,全省年累计受旱面积达2330万亩,其中成灾493.5万亩,一度有148万亩水田缺水、95万亩旱地缺墒难以适时栽插播种,9.3万人、9.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用水困难。

  三、防汛抗旱主要措施

  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考验了政府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能力,各项防灾抗灾措施有力、有效,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各类责任制落实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先后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抗洪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防指先后七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全面部署安排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洪排涝和防御台风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号召受灾地区积极迎战淮河洪水和台风灾害。省委书记郭金龙两次坐镇省防指,指挥淮河抗洪和防御台风工作,省长王金山多次亲临省防指部署防汛抗灾工作。郭金龙、王金山、王明方、任海深、赵树丛等省领导身先士卒,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汛前,明确省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防汛分工,省防指落实重要防洪工程和行蓄洪区防汛行政、技术责任人,调整省防指机构及其组成人员,修订印发省防指成员单位职责。各地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为重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以防为主,突出重点,防汛抗旱工作准备充分

  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抗灾工作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为迎战水旱灾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防指2月份就发出《关于开展2005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汛前准备工作,并先后派出30多个技术检查组,对各地落实防汛措施、重要工程度汛准备、违章设障清除等进行检查、抽查,督促限期解决度汛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抓住汛前有利时机,及时消除工程度汛隐患,长江、淮河干支流上50多处主要险工险段,在主汛期前得到有效处理或落实度汛方案;主要堤防上在建的78座开口工程,6月底前均具备正常防洪条件。制定了《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了《茨淮新河控制运用办法》、淮河行蓄洪区运用方案,调整了王家坝站防汛特征水位;编制全省抗旱预案和淠史杭等大型灌区供水方案。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沿江市县补充防汛物资。按照《安徽省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查险规定》,各地落实了417万人的民工防汛抢险队伍。各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广泛动员,合理调度,全力抢排涝水

  7至8月发生的三次强降雨过程,致使沿淮淮北和沿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初的强降雨,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的严峻局面。省政府、省防指见事早、行动快,要求受灾地区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应对洪涝灾害。省防指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开启淮河、涡河、颍河、怀洪新河、茨淮新河、新汴河、奎濉河等河道上节制闸提前大流量预泄,降低河道水位,为加快内水外排创造条件。为抗御淮河流域第一场洪涝灾害,在淮河上游洪水到来前,蚌埠闸提前预泄洪水16亿立方米。随着上游洪水下泄,河道水位上涨,涵闸无自排条件后,省防指果断要求各类泵站开足马力排水,并同有关部门及时下拨排涝经费和排涝用电指标,支持各地排涝抗灾。受灾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清沟沥水,拆除堵坝,架机排水。各类涵闸及泵站累计排涝水量46亿立方米,其中自排涝水量约占75%,大大减少了排涝成本。由于排水及时,为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活生产和补种晚秋作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工程调度,提前下泄涡河、颍河、洪河污水,洪水到来后,加大泄量,加快污水下泄,避免了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对淮干水质造成大的影响。

  (四)加强会商,优化调度,实现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省防指办与气象、水文部门密切联系,加强会商,滚动预报天气情况和洪水演进过程,为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7月12日18时淮干王家坝站达到保证水位并继续上涨,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省防指通过异地会商,在分析水情、工情及未来几天流域上游无大的降雨的情况下,慎重作出不运用蒙洼等6个行蓄洪区的决定,避免31.5万亩农田受淹。

  在淮河第三次洪水尚未消退的情况下,13号台风“泰利”带来历史罕见暴雨,引发大别山区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大别山区水库及淮河、长江部分支流水位暴涨,淮河第四次洪水接踵而至,防汛抗洪形势极为严峻。省防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慎重决策,作出了以保障水库安全为重点、加强水库调度、启用分洪河道分洪、兼顾淠河和史河防守、加强滁河及巢湖流域防汛指导、实现防洪工程抗灾减灾效益最大化的防洪调度原则。在第13号台风影响程度尚不确定的情况下,省防指超前调度佛、磨、梅、响四大水库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牢牢把握防洪主动权。同时充分利用大别山四大水库联网调度系统,实时监测水库库区降雨、水位变化,综合分析各类防洪因素,联合运行,增强水库调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9月2日至5日,调度大别山水库从泄洪、控制泄洪到再泄洪,有效地应对了突发性特大暴雨灾害。据测算,五大水库共拦蓄洪量达11.34亿立方米,削减洪峰60%—89%,不仅确保水库自身安全,也最大限度地减轻淠河、史河防洪压力,避免了干支流洪水叠加。为进一步缓解淮干防洪压力,省防指在调度水库错峰、蚌埠闸敞泄的基础上,于9月4日凌晨,关闭阜阳闸,启用茨淮新河分洪。为控制滁河水位迅猛上涨,省防指要求所有沿滁控制闸和驷马山分洪道全力泄洪,打开襄河口船闸辅助泄洪,加快滁河洪水下泄速度,减轻滁河防洪压力。淮河干流邱家湖、姜家湖、唐垛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荆山湖、洛河洼9个行洪区,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2 个蓄洪区超过规定行洪水位,在适度承担风险决策思路的指导下,均未启用,避免了40多万亩农田受淹。据初步统计,今年防洪除涝减灾直接经济效益为141亿元。

  (五)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省防指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防汛抗洪的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内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预测淮河蒙洼等行蓄洪区超规定运用水位的情况下,为确保万无一失,及时转移区内低洼区临时居住群众;在抗御沿淮淮北地区涝灾期间,及时转移被水围困的群众和排出684个村庄内积水;大别山区四大水库在泄洪前,省防指要求四大水库下游有关县(区)、乡(镇)做好沿河洼地人员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第9、13、15号台风来临前,省政府、省防指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各地采取紧急措施,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低洼地、危旧房、高空作业等危险区域的人员。省防办在电视台、电台播发《防台风十二招》,告之群众防御台风灾害知识;利用媒体宣传山区防御地质灾害要决,并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山区乡镇、村、村民组及群众手中,提高群众自救意识,主动防灾、避灾。各地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7.5万人,同时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特别是在防御13号台风暴雨灾害中,没有出现群死群伤现象,在人员转移和抗洪抢险过程中没有死人。

  (六)万众一心,全面防御,奋力抗洪抢险救灾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省政府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Ⅱ级响应,省防指先后启动防汛应急预案Ⅱ、Ⅲ级响应,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全面落实各项抗灾救灾措施。7月4~10日,受上游来水和区间降雨共同影响,淮干水位迅猛上涨,预计第一次洪峰将于12日夜到达我省,王家坝站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蚌埠以上河段将全线超警戒水位。同时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等市受涝面积已达960万亩。防洪排涝形势十分严峻。7月12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命令。9月1~4日,受第13号台风“泰利”影响,淮河干流全境超警戒水位,润河集以下河段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位,邱家湖等9个行洪区超行洪水位,滁河、淠河、巢湖、皖河全线超警水位,滁河襄河口闸超过保证水位。9月3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命令。应急预案的适时启动,及时强化了防汛抗洪及救灾各项措施。

  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紧急动员干部2.5万名,抗洪救灾群众100多万人,日夜巡堤查险,及时处置险情。各级投入编织袋、麻袋、草袋687万条、木材6696立方米、块石4.3万立方米、土工布及防浪布14.7万平方米,运送抢险土方156万立方米。国家、省级下拨抗洪抢险经费7150万元,省防指调拨编织袋、麻袋、草袋71万条、土工布及防浪布3.7万平方米、砂石料5530吨、橡皮船20艘、救生衣4000件等抢险物资,支持各地抗洪抢险救灾。省防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全力做好工作。民政部门发放帐篷、食品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卫生部门及时启动治病防病预案,派出数百支医疗防疫小分队,发放药品,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门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保障社会稳定;省直工委、省民政厅紧急部署开展抗洪救灾捐助活动。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保障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抗洪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灾区人心稳定。

  (七)广辟水源,优化配置,全力保障各类供水安全

  今年入汛后至7月上旬,我省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高温,降雨普遍偏少,蓄水严重不足,相继发生严重的干旱。旱情发生之初,省政府相继召开抗旱工作专题会议和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动员部署抗旱工作,并下达省长预备费、特大抗旱经费1689万元,农业抗灾用电指标2.17亿千瓦时,支持各地抗旱。省防指适时分析雨水情、旱情发展态势,对各地抗旱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重旱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省防办抓住淮河上游来水时机,将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8.4米左右,为沿淮地区引水创造条件。淠史杭灌区适时调引水15.8亿立方米,保证了近900万亩水稻栽插、灌溉用水。上桥、驷马山适时开机提水,提引淮河、长江水2.8亿立方米,保证灌区内310万亩农田适时栽秧和灌溉用水。巢湖市相继打开裕溪闸、凤凰颈排灌站引水闸,引长江水5亿立方米。沿淮、沿江河道湖泊共自流引水达14亿立方米。通过闸站调控和抢引过境水,有效地增加了抗旱水源。全省最高发动435万人,开动近5500处泵站、动用74万台套机动设备投入抗旱,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7亿元、用电2.6亿度、用油2.5万吨,各类水利工程累计提供夏种用水85亿立方米,累计浇灌面积达2500万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292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27亿元。

  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

  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确保明年度汛安全,在淮河、滁河洪水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省防指、省水利厅提前谋划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立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先急后缓、人水和谐;强化领导,明确责任;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指导原则。省水利厅成立专门班子,具体负责堵口排水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定相关部门联系定点县(区),分类、分片指导。要求各地水毁修复工作由各县人民政府负责,受灾严重的市、县、乡人民政府成立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组织发动、计划制订、技术审查、资金筹集及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抓好堵口复堤、影响明年度汛的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工程修复三类重点项目,确保今年年底完成80%,明年汛前全面完成。各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多方筹措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水毁修复工作。省补助水毁修复资金2570万元。截至12月16日,三类重点水毁工程已修复完成1801处,占计划的56%;完成土石方840万立方米,占计划的55%。

  五、经验与启示

  2005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省防指的科学调度,得益于全省广大军民的奋力拼搏,尤其是成功防御第13号台风“泰利”和抗御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带给我们的主要经验与启示是:

  (一)基层组织抓措施落实是防灾抗灾的关键。在防御台风“泰利”特大暴雨灾害中,大别山区金寨县响齐办事处集中干部70余人,采取“分片包组、查户盯人、先人后物”等措施,克服道路不通、通信中断等困难,逐家逐户紧急转移群众2030人,全办事处无一人在洪灾中死亡。乡、村基层组织是落实各项部署的最终主体,只有做到快速反应、组织有力,迅速将各项具体防御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才能有效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发挥防指整体效能是取得抗灾成效的保证。今年我省多灾并发、灾情持续时间长,防汛抗旱形势严峻。防汛、民政、国土等部门相继启动本部门专业应急预案,省防指所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了整体应急管理效能,保证了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汛抗旱抗灾工作涉及面广,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各成员单位必须在防指的统一指挥下,按既定的工作部署,主动配合,高效完成本部门的任务,才能发挥应急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科学调度的重要技术支撑。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信息采集系统、异地会商系统、重要水文和雨量站点遥测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省防指能及时掌握各类信息,与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王家坝现场和各市防指适时远程会商,开展模拟调度,科学选比调度方案,使防洪调度决策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必须加快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调度决策体系。针对今年防御台风暴雨工作的实际,吸取9月3日上午大别山库区有线、无线通信全部中断的教训,借鉴沿海省份防台风经验,加强台风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逐步建成山区、库区雨水情站点自动测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山区防洪工程通信手段。

  (四)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是变水患为水利的根本出路。今年的洪涝灾害特别是台风“泰利”暴雨所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再次说明了洪水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必须把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落实到水利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人、水、地之间的关系,注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法坚决制止湖泊围垦、毁林开荒、切坡建房等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尽快对淠河、史河、皖水、潜水等淮河、长江重要一级支流进行治理,逐步提高沿河县城和重要集镇防洪能力,加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的治理力度,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相关热词搜索:洪灾 工作总结 山区

1、篇一:公司新员工工作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公司里的新员工第一写的工作总结怎么写呢?本文系公司新员工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员工工作总结范文(2015-07-06)

2、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 工作总结范文(2015-07-06)

3、 2015年弹指间已过半年。总结我这半年来的工作,只能说是忙碌而充实。半年来在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和亲切配合下,我的工作 半年工作总结2015年(2015-07-06)

4、2015年很快过去了,迎新之际,我们总结过去的2015年。展望充满希望的2015年,入职以来我在新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 2015年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015-07-06)

5、英姿 工作总结 建材 7月1日上午8时,公司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公司隆重举行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经理冯文彬作总结报告,2015年英姿建材上半年工作总结(2015-07-08)

6、工作总结 范文 语文 还记得寒风凛冽,还记得雪花飞舞,还记得芽苞初放,还记得桃红柳绿,转眼间已是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一个学期在日月轮转中无声的划上了句号,回想这学期的点点2015年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经典范文(2015-07-08)

7、工作总结 范文 语文 时间飞快,这学期。2014学年第二学期在第一波夏天炎热来袭的尾巴中结束了。对于我这个401班的草根语文老师来说,总算稍微有一些休息的可能,我希2015年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经典范文(2015-07-08)

8、年会 工作总结 专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及我省有关职教会议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按照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一年的要求以及我校“财务2015年会计专业实习工作总结(2015-07-09)

9、工作安排 工作总结 教育教学  7月4日,我校召开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暨暑期工作安排会议。全体教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在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办学行为满意度调查问卷是拉开了序幕。全体教师2015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及暑期工作安排(2015-07-09)

10、工作总结 班级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初中学习,新鲜感不再,又没有升学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班级体管理的工作总结(2015-07-09)

11、工作总结 多年来 宿舍  多年来,本人工作认真、积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一学期下来,我认识到了学生管理的难处,体会到了做宿舍管理员的滋味。   管理人是一门多年来学生宿舍管理的工作总结(2015-07-09)

12、反腐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观看完党员反腐倡廉心得体会工作总结8篇(2015-07-13)

13、伴着机械工程学院捧回男子团体第一名和男女团体第五名的奖杯和道德风尚奖,这次的体育文化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年体育文化节中机械精英们又一次展示了机械学院的风采。学生干部工作总结(2015-07-14)

14、昨天夜里出差回来,累得要死,脸都没洗就睡了。这是这些年里为了这项工作回来最晚的一次。 不过今天清晨起来想想昨日此刻仍身在外地,不一会又要去重复日复一日的劳作,也会突然有一教师工作总结真心实意(2015-07-14)

15、 2009年工作总结 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09年我在**工程负责项目监理部的日常工作,一年来,我热爱集体、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工程师工作总结(2015-07-14)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山区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三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5586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