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乡村文化信息

乡村文化信息

2016-09-05 14:11:5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乡村文化信息(共5篇)美丽乡村信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10月8月至9月,X县召开全县双联”行动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为期半天对部分乡镇双联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灾后重建等四项工作进行现场观摩后,9日上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分析问题,寻找差距,动员全县上下再添措施,再鼓干劲,确保...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文化信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美丽乡村信息
乡村文化信息 第一篇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10月8月至9月,X县召开全县双联”行动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为期半天对部分乡镇双联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灾后重建等四项工作进行现场观摩后,9日上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分析问题,寻找差距,动员全县上下再添措施,再鼓干劲,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10月10日,XX单位召开会议,主任对当前工作进步了安排和布置,指出全体干部要走村入户进行调研,帮助村上理清发展和建设思路,研讨指导实施方案,落实今年美丽乡村建设初步计划,与县直相关部门主动联系沟通,积极做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规划、厕所改建、垃圾池升级三项重点任务建设。清水县委党史办将与乡、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包联任务,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让所包村真正起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作用。

关于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信息 第二篇

关于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研报告

——以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口团村为例

教育学部2012级李趁

一、口团村实践调研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以及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其中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提出就表明了这一作为农村建设的“软力量”的重要性。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基层一线,有效的了解社情民情,同时通过自己的亲自调查,探究发现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活动状况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从而探讨如何促进我国乡村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为乡村文化活动建设向更好方向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建设性建议。我选取了我的家乡——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口团村为调研对象。以具体范例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探究思考我国的乡村文化活动现状。我主要采取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通过对采访内容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这对我们窥探当前农村文化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具体范例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探究思考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通过对采访内容和调查结果的分析,辅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这对我们窥探当前农村文化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时间是2014年1月27——2014年2月5,地点为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口团村,调研对象是口团村当地村民,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达87%。调查结束后将

口团村是坐落于贵州省东南部的一个山村,地处黎平县中潮镇,距镇所在地

2.5公里,全村总户数652户,人口3176人,居住着汉、侗、苗等民族,是多民族的杂居之地,土地面积31740亩。我以本次的实地采访内容、实地观察和调查数据为基础,辅以文献研究,对当地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这个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为了避免文化因素对调查产生的影响,对于村中绝大多数属文盲的女性都是通过口述问卷中的问题进而让对象进行回答的。调查样本的一些基本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次调研结果的代表性,对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活动现状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有5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0.9%;女有34人,占调查人数的。39.06%。其实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口团村总体男多女少的本质。

(二)、调查对象年龄情况

调查对象中以18岁以下和45岁以上居多,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1.03%和34.48%;18-25岁的也比较多,占调查人数的22.99%;25-45岁的最少,仅占调查人数的11.49%。这主要原因是口团村绝大多数家庭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即使过年过节都很少回家一次,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较多。村中还是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寒暑假都基本回家,因此18-25岁的人也稍多。

(三)、调查对象的职业

调查对象中有46名农民,占调查对象的52.87%,其实这也反映了口团村绝大多数人以务农谋生;学生有30名占调查对象的34.48%;而工人,教师与其他职业的相对来说非常少,分别仅占4.6%、5.75%和2.30%。

(四)、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

本次调查的对象中文化程度大都不太高,36.7%的村民只有小学文化,文盲的占到19.54%;初中文化的占22.99%,高中占11.49%,大学的最少,仅占9.2%。其实这也反映了贵州省黎平县口团村整体来看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三、口团村文化活动现状概述。

(一)村民对国家政策了解不足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其中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提出就表明了这一作为农村建设的“软力量”的重要性。然而关于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这一举措村民们了解并不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口团村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

展。

调查显示,关于党中央提出

新农村建设的举措了解情况及态

度中,知道并非常关心的仅占调

查人数的16.09%

,而关于新农村

文化建设了解的就更少,仅占

12.64%。而绝大多数人都仅在听说

过并不关心的态度中停留,如关于

新农村建设举措童说过却不太清楚

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7.13%,关于新

农村文化建设听说过不太清楚的占

到42.53%。而剩下的不少人对这些

政策一点都不了解。可见,关于新

农村文化建设党中央提出的一些举

措还需要大力在农村基层予以宣传和普及,让老百姓更多的了这方面的一些举措。

(二)村民的业余活动较少,赌博风盛行

通过在村中走访调查以及亲自的观察,口团村的村民的业余活动还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有看电视,打牌、打麻将,下棋,读书看报以及上网等。大部分村民都是通过电视来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调查中尽管大部分村民认为打牌打麻将是一项赌博行为,但是村中打牌打麻将现象也随处可见。

调查数据显示,业余活动看电视的占35.63%,打牌、打麻将的占33.33%,下棋的有12.64,%,读书看报的占9.20%,上网的占5.75%,还有3.45%的参加其他活动。其实调查数据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口团村电视机在村中基本普及,而计

农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信息 第三篇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关注农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的文明风尚,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有泽州县和阳城县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城区和高平市2个省级文化先进县、50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200个市级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2007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9255万元,同比增长59.68%,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有了较大突破。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乡”、“四进社区”服务活动,缓解了农民群众看戏难、看图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的问题。2008年10月份,正式启动“文化低保”工程,4个月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支付160余万元,为300个贫困村送电影3600场,送戏104场,建立农民书屋35个;累计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购书补助卡29806张,为贫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送图书56000册,全市近20万群众开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县级“两馆”建设初见成效,沁水县文化馆、图书馆和陵川县文化活动中心(两馆合一)主体工程已完工,阳城县图书馆已经立项,城区、泽州县的“两馆”建设均已列入重要议程。2008年,全市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2个。全市40%的村建设有文化活动室。全市现有农家书屋300多个,藏书100余万册。同时,将村党支部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整合为一体,用于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率和农村文化活动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镇文化站和西牛庄村、西沟村、苏庄村来讲,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建设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一是同节庆活动相结合,如陵川县的“红叶节”、泽州县的“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沁水县的“柳宗元文化节”、高平市的“炎帝文化节”、城区的“白马禅寺祈福节”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每年春节、元宵节,市区和各县都要组织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杯”民间艺术擂台赛、泽州县的八音会擂台赛、高平市西牛庄村、苏庄村、姬家山村的春节文艺演出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在全市广大农村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西牛庄村创新“十星级”文明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发挥了农民文化主体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十分重

视“种文化”工作,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集市、庙会等,开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参与。鼓励指导民间力量兴办了八音会、手工艺品、根雕、石艺、个体放映队、农民书屋等文艺团体。这些自办文化组织,大都以“自我投资、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方式组建,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帮助创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开展了“特色文化村”评选,把广大农民组织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第一,农民群众素质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222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大专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农村来讲,受教育程度更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90%以上,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第二,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目前,全市六个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不平衡,城区只有190平方米,泽州县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阳城县2031平方米,沁水县在建,陵川县400平方米;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只有阳城县达到了国家最低评估标准。84个乡镇(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除2008年新建改建的32个外,其余的均不达省定标准,其中有一半文化站无法开展正常活动。全市2337个行政村(居委会),60%的村庄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动室也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无文化阵地,有阵地无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陈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每年相关部门都要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对“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如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特别值得研究。

第四,农村文化队伍薄弱。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比如泽州县,17个乡镇中,综合文化站的在编在岗人员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乡镇文化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乡镇综合

文化站站长大多数没有经过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选任,而是由乡镇政府自行安排干部兼任,许多人员没有艺术专业特长,存在着专业不专、后继乏人的状况。

第五,农村文化发展失衡。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因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建设差异较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相对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也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

第六,文化体制机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没有把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没有把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民生重点,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有的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对农村文化投入缺乏规定性的制度保证,对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乡村文化信息】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市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素质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推进一项创建活动。

第一,做好一个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总的目标要求,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掘、保护、开发优秀的文化遗产,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体制机制。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县级“两馆”应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全部达到省定目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应扩大数量、提升档次,有效扭转我市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二要加

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农民群众既能听到中央和省委的声音,又能听到市委市政府的声音。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在政府职权范围内,深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理顺乡镇文化站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机构编制、工资福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剪纸、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发展一批八音会、小剧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第四,推进一项创建活动。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以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推动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联动对接。在创建内容上,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治理“五乱”(乱倒垃圾、乱倒粪便、乱贴广告、乱设摊点、乱建房屋)、推动“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达到“六化”( 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街道明亮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适化),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抓好“十星级”文明户 、乡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创建活动,抓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儿童禁毒禁赌会等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创建要求上,突出群众得实惠,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推动政务、法治、人文、市场、生活、生态“六大环境”建设向农村延伸,使农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载体。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应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构筑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为我市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农村文化活动
乡村文化信息 第四篇

篇一: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报告

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班级:信息管理11-15班

学号:2011231696

日期:2013年1月20日

乡村文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这次我所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我就生活在农村,并且也可以更加深入的对这次的实践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在前几年我们吉翁村乡村文化活动很少进行,并没有太多的组织.

然而其原因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

4、经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5、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

6、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1、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乡镇则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缺乏活动场所

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乡村文化信息】

3、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市文化馆负责对全市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停止状态。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4、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5、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但近年来,伴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也日益丰

富,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一方面,各类文化特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家庭之间、邻里之间、乡邻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使人民群众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还行之有效地杜绝了长期以来聚众赌博的恶风陋习,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村上近些年来有了很多的文化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文艺演出

,还有为村上

的妇女们开设了十字绣学习班,厨师班,为男士们开设了电焊学习 ,农业知识的学习等各种技能的培训.如下几幅图片则是村队上组织的活动.

【乡村文化信息】

村民们在闲暇之时在文化室进行乒乓球比赛

篮球比赛

经济是脊柱,而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谐文化娱乐生活是和

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培养农民自己的文化娱乐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文化生活的情趣。

一应该加强硬件建设。建好乡村图书馆、电影院和体育健身设施等文化娱乐

硬件设施,使农民的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器材。来鼓励广大农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二要加大对农民文化的培训力度,使农民从心理上接受文化娱乐活动。组织

培训班、“三下乡”等形式对农村中的文艺爱好者进行组织和培养,建立乡村文化娱乐团或乡村文化娱乐中心,是广大的乡村文化娱乐爱好者能够得到发展,以带动其他民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大张旗鼓地开展适合农民的文化活动,如舞龙狮、锣鼓、旱船、高跷等传统文艺表演;也可利用其他农闲时节组织农民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活动,如戏曲歌曲比赛﹑卡拉ok等等。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对我们村和其他村队文化差异性比较,进行多方面

的调查走访,并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探讨、总结,发现在它们在其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这一过程还锻炼了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磨练了我的意志.

篇二:多姿多彩的新农村娱乐文化活动文档【乡村文化信息】

多姿多彩的新农村娱乐文化活动

——以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为例

摘 要: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巨大的城乡差距和农民的收入限制、政府投入有限等因素,文化娱乐生活无法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新农村的娱乐设施不仅仅要让农村居民在空余的时间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充分推广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因此娱乐活动的形式、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柴桥街道下属的其中几个村落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统计,使我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年龄需求;娱乐设施;问卷调查

一、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在文化娱乐建设方面,提出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从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娱乐活动现状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决策与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又是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在物质需求日益满足的同时,农民也需要精神生活,也需要开心地唱、开心地跳,歌唱现在美好的生活。

与农民的需求相比,现在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远远不够,相当一部分农民除了看看电视、聊聊天之外,别无他事。有些农民还编了一些格调不太高雅的顺口溜,说到四大闲时,有诗为证:拣烟头,喝茶根,蹲在路边看小妮,躲在屋里玩小鸡,这表明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极度空虚和无聊。有些居民甚至把打麻将当做其副【乡村文化信息】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农村的娱乐活动只是针对了老年人这一年龄层次,对中年人亦或者青少年却没有适合的娱乐设施,从而导致中年人在空闲时间只是“沉迷”于搓麻将、打牌,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所以要使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得到新的改善,应致力于中年青少年这一年龄领域,成分建设属于他们的娱乐设施,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接受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素质。

三、对新农村娱乐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农村书屋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所蕴含的只是是无尽的,对人的素质教育必然会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看书无疑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能够提高陶冶情操,可称为一石二鸟。至于书籍内容范围,可以是适合老年人的报刊名著;适合中年人的杂志等各类职业书籍;适合青少年的教育书、世界名著;还可以添加一些婴幼儿学前教育的童话书等等。总之是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当然,添臵几台电脑供于网上书籍阅览,那边更是锦上添花了。

在管理方面,可参照图书馆管理模式,在方便居民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各类书籍。

(二)添臵幼儿活动园

现存的活动设施,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锻炼,加强身体健康。主要适用于大于8岁儿童,但很多3、4岁的幼儿,经常也在“锻炼”,从而出现幼儿调皮、锻炼方法不当导致受伤等状况。建立一个小小的专属于婴幼儿的活动园,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安全有健康的游戏场所,还能够避免事故。其实在市区的较好社区中,早已有了这种活动园,但在乡村并不普及。

(三)文艺汇演、电影下乡

为了丰富更多农村居民的娱乐生活,文艺汇演,露天电影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挑选些时下流行的,亦或者是有文化教育意义的演出、电影,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还能够从中得到体会。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抓好节庆活动。组织群众迫切需要,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影响面广,效果显著的节庆活动.

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及时的告诉居民当下政府的一些政策,让他们了解的同时,也有提出自身建议的机会,这样不仅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让当官者充分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今后做出改善的措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篇三:农村文化生活活动策划书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

【乡村文化信息】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方案简介: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精神文

化建设新高潮。然而,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显得较为薄弱,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了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距大、形式主义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由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当代社会农民文化生活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又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未来农村文化生活将是怎样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我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城市的划分,我们分别从鲁西、鲁东、鲁南、鲁北和鲁中五个地区选出十个城市中的农村典型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我们将入户调查、街上行人采访以及走访村委会等,深入了解农村精神文化现状、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农村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在实践结束,各团队成员全部返校后,针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交流活动,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想。对采集的信息及调研的结果进行整合,制作成ppt。对所得资料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并且对山东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改善这一问题的建议。最后撰写完整全面的实践报告。将所获信息反馈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寻求他们的看法。

(二)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聚焦农村文化生活、关注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耿慧慧

团队主要成员:耿慧慧、王晓双、侯秀敏、时文德、焦强、段修平、李兆阳、叶远航、王来宽、欧阳旭、卞广雨、祝芹芹、张继鹏、孙宇航、胡群文

指导老师:王循聪

(三)实践口号与主题:

口号:脚踏实地、创先争优;关注民生、唱响中国梦!

主题:“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基于对山东省十个地市、地区的走访调研

(四)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切实了解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请教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及走访调研的形式总结得出具体的改善措施;通过收集、整合调研资料,具体分析山东省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形成合理有效的调研报告,将调研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及各地市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献言献策。

通过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全省十个地市的走访调研,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能力,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亲身感受农村文化生活实际,使大学生深刻认知基层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备的实践课。

(五)实践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作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但也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不容乐观的问题。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又显得较为薄弱,并且,因为区域经济、教育等发展的差异性,农村文化建设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差异性。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步前进,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设获得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形式呈现多样化,农村文化规模也日趋壮大。而在鲁西、鲁南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则相对迟缓甚至极为落后,以菏泽、济宁、临沂为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够,因此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相对突出。

非均衡发展是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正视这种不平衡,对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宏观区域间的不平衡,基本对策是逐步缩小差距以至最后消除这种差距,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的了解现阶段农村文化生活。我们开展了此次活动,选取了山东省十个地市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发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探寻改善措施,反馈当政府相关部门,为我省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实践活动方式:

走访政府相关部门及村委会:

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关措施、取得的成效及未来蓝图,并寻求其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看法。填好调研记录表。

走访典型家庭:

发放调查问卷,并以聊天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包括节日文化、民族信仰、娱乐生活等方面)、对此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针对老人、年轻人和青少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调查,确保收集的数据实际、具体、重点突出。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准备情况:

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文化信息 第五篇

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前沿,是县域文化的主体与结合点。最近,我们采取下乡调查、走访、座谈、资料查阅、网络查询等方式,对我市的乡村文化状况进行调查,明显感到目前的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状及问题

基础设施老化。一是总量减少。全市244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上世纪90年代前,其文化站建站率为100%,80%的乡镇文化站是独立院落,1/3左右的乡镇还配套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歌舞厅、棋牌游戏室等。而目前全市有独立院落的乡镇文化站为93个,下降到只占42%,有电影院的乡镇140个,由原来的近100%下降到62.5%,有图书室的65个,仅占29%。二是设施老化。电影院、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大多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财物流失严重,有的被挤占挪作他用。如汉寿县沧港镇图书馆90年代前是全县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图书馆,目前已被乡司法所占用,其文化设施用品大多流失。

管理机制弱化。一是文化队伍管而不专。表现在:①乡镇文化专干、业务辅导员的人员总数在减少。原来全市每个文化站都有2-3人,现在基本上一站一人,有的县市还全部取消了乡镇文化站机构及人员编制。②文化专干业务不专,管理松散。大多数乡镇文化专干兼职多,加之待遇低,主管部门培训少,管理少,

致使文化专干把主业变成“副业”,其文化业务素质越来越低。③专业创作人员少,年龄老化。全市文化骨干大多在50岁上下,全市县级“三馆”业务人才仅有183人,只占总人数的40%。同时,业余创作人才发现少,引导少,培训少。表现乡村文化的作品少。二是文化资源管而不全。对于表现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虽有一定的底子,但底子不清、不全。三是文化市场管而不硬。目前对乡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一无过硬的法制制度,二无执法队伍。一些草台班子在乡村表演了,有的乡镇还不知道,乡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基本上还是空白。

文化投入软化。一是政府投入少。乡村文化公共设施的投入与管护要依靠当地(区)县、乡政府,而目前的基层政府基本是“吃饭”财政,大多无钱投入。二是社会投入少。由于乡村文化资源的分散性,文化实体的脆弱性,文化受众的差异性,加之农村经济不活跃,农民文化消费少,故社会投入乡村文化的少。 文化功能退化。一是文化服务功能退化。表现在文化活动开展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前,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农民龙舟赛、卡拉OK赛、书画赛,电影队,皮影队、剧团下乡巡回演出等,极大地丰富与活跃了农民群众业余生活。而现在农村文化活动越来越少。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活动就是晚上看电视,婚丧嫁娶看歌舞、看道场,闲时打牌,无聊时看稀奇热闹。“三个月插田,三个月扯谈,三个月赌钱,三个月过年”一定的反映了农村农闲多,剩余劳力多,有益文化活动少。二是文化教育功

能退化。人们戏称上世纪50年代是“小二黑结婚”和“扫盲班”时代,60年代是“样板戏”时代,70年代是“露天电影”时代,80年代是“马戏团”时代,90年代是“庙会、赶集”时代,而近几年是打牌、赌博盛行,“脱衣舞”成保留节目。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农村文化的没落。由于单纯追求文化的娱乐性及商业性,使得目前农村个别农民价值观念扭曲,信仰动摇,伦理道德沦丧,诚信公正不见,团结友爱互助不愿,公民应尽义务不干。一味追求享受、玩乐,有的单靠“下海”女的养活全家。

对策与建议

针对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加强其引导,规范其运作,创新其特色,推进其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以“三实”为落脚点,巩固乡村文化基础。一是乡村文化阵地要夯实。乡村文化阵地是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文化阵地建设要做到三个结合:高起点的文化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突出长远性,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建设与经营性的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突出兼顾性,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文化设施的管护相结合,突出经常性。一方面高起点的建设一批电影院、农民文艺馆、体育馆等,加强其日常维护保养。另一方面,对于已被挤占的文化设施要坚决收回,予以恢复。二是乡村文化队伍要落实。

乡村文化队伍是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确保乡村文化先进性的引路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乡村文化专干的管理。做到三落实。落实编制:可在目前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下,设置综合性机构——广电宣传文化站,明确其中1-2人必须是文化专干。落实待遇:对于乡镇文化专干待遇要纳入县财政归口管理,彻实落实。落实责任:加强对乡镇文化专干的管理与业务培训,明确其工作职责,实行绩效考核。一手抓文艺骨干及文艺业余人才的培训与培养。要做到发现早,引导早,培养早。使其创作出更多的适宜大众口味的顺应改革新形势的文艺精品。三是乡村文化投入要切实。做到三个同步: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家庭投入同步,重点投入与全面投入同步,以奖代投与以工代投同步。切实加强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中心集镇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大对文化活动开展得好的县、乡镇的以奖代投力度,加大对独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投入。要在投入中壮大规模,创造效果。汉寿县酉港镇立足民情、民俗、民意,因势利导,走“股份”文化之路,多方投入,打造龙舟文化平台,因2001年第三届“龙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赢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的美誉。同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当地工作的开展。

以“三新”为着力点,推进乡村文化发展。一是观念创新。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的观念,抓先进文化就是抓稳定,抓发展的观念,增强文化与经济互动,文化事业与文化

产业互动的意识,做到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二是形式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活力与生命。我们应该在大力提倡乡村文化固有的传统活动形式的情况下,更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突出乡村文化活动的时尚性、经济性、区域性、特色性。大力倡导“墟场文化”、“屋场文化”、“商场文化”、“广场文化”、“娱场文化”,大力倡导“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推陈创新“节日婚庆文化”、“祭祀祭奠文化”、“祠庙祠墓文化”等文化,开展“月月乐”、“周周乐”、“家家乐”等活动,开展“桃花源游园节”、石门“柑桔节”、“中国•汉寿西洞庭湿地文化节”等活动,开展“百优艺术之乡”、“百强宣传文化站”、“百佳民间剧团”等创建活动,“开展文化特色乡”、“文化特色村”等命名活动,设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和弘扬具有常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三是内容创新。没有先进性就没有生命力,创新乡村文化内容是落实乡村文化先进性的具体表现。怎样创新乡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应该把乡村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地方特色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结合起来,把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络建设与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有效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多变的世界,快捷的信息,更新的知识中改变理念,在多种技术培训中强化本领,在多种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受到教育,娱乐身心。 以“三强”为根本点,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一是强化政绩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乡村文化信息》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文化现状 乡村文化论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乡村文化信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乡村文化信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6175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