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gnss实训技术总结

gnss实训技术总结

2017-06-20 11:05:1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gnss实训技术总结(共7篇)关于GNSS静态测量技术要求及应用中技术总结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测绘生产对常用规范中有关卫星定位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的执行过程中技术总结,并对各规范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关键词 GNSS静态测量 GNSS测量常用规范 GNSS技术要求比较与分析卫星定位技术具有全球性、高效率、多功能、高精度的特...

篇一 gnss实训技术总结
关于GNSS静态测量技术要求及应用中技术总结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测绘生产对常用规范中有关卫星定位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的执行过程中技术总结,并对各规范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 GNSS静态测量 GNSS测量常用规范 GNSS技术要求比较与分析

  卫星定位技术具有全球性、高效率、多功能、高精度的特点。卫星定位静态测量其定位精度高达10-6~10-7,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控制网的建立。有关卫星定位测量(以下简称GNSS测量)常用的规范较多,各个规范分别从相应的专业标准制定了详细的GNSS测量技术要求,使GNSS测量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就常用规范中有关GNSS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一些比较与分析:

  1、坐标系统

  满足测区内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是建立或选择平面坐标系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准则;而确定控制网的位置基准则是GNSS网基准设计的主要问题,可根据测区的地理位置、平均高程来选择适宜的坐标系统。GNSS测量所获得的是空间基线向量或三维坐标向量,属于其相应的空间坐标系(WGS-84坐标系)。规范要求应将其转换至国家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分带平面直角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建筑施工坐标系等其他独立的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时通常应具备坐标系统相对应的参考椭球及基本参数、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的投影面高程及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起算点的坐标和起始方位角以及纵、横坐标加常数等。

  2、精度分级和技术设计

  GNSS网精度指标通常采用相邻点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公式: 来衡量,GNSS网的全中误差不应超过其理论值。按照精度和用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简称《GNSS国标》)把GNSS测量的等级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并按相邻点基线向量中误差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来衡量相应级别的精度。而其它规范则是采用传统的三角形网按边长和精度来划分等级,用最弱间接边的相对中误差来衡量精度。相比较而言,前者较抽象,后者虽然较直观,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的GPS随机软件中给出的却是直接观测边的精度。技术设计是为了得到最优化的布测方案,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GNSS网的目的、精度要求、控制点的密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道路交通状况以及测区已有测量资料等,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并按照优化设计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规范要求:GNS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各同步图形之间采用边连式或网连式,避免出现自由基线。因为自由基线不参与构成几何闭合图形,不具备检查和发现观测成果中粗差的能力。限制最简独立环的边数是为了避免基线误差互相掩盖,含较大误差的边不能被有效地捡出,从而导致网的可靠性降低。要求对独立观测边构成的同步环和异步环进行闭合差检查,是为了检查观测质量、评定精度。

  3、选点、埋石

  如果点位不符合GNSS测量要求,将引起失锁、周跳、多路径效应误差,GNSS观测中的粗差及劣质观测值就增多。首先要求测站点的顶空开阔。由于GNSS卫星信号本身很微弱,所以GNSS测量选点时还应注意:避开周围的电磁波干扰源以保证GNSS接收机能正常工作;限制卫星高度角以减弱对流层的影响;远离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规范要求应先进行图上技术设计和优化,并进行精度估算,最后再按技术设计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落实,对符合要求的旧有的控制点要充分利用。对GNSS点的标石和标志的埋设要求稳固,以易于长期保存、利用。

  4、GNSS观测

  GNSS接收机应在检定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其标称精度应高于相应等级GNSS网的规范要求。由于双频接收机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很好地消除电离层折射误差的影响,所以基线边较长或等级较高的GNSS网采用双频接收机观测,精度提高尤为显著。为保证GNSS网中各相邻点具有较高的相对精度,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直接观测基线。

  随着卫星高度的降低,卫星信号接收的信噪比随之减小,对流层影响加大,测量误差也随之增大。各规范一般都要求卫星高度角不低于15°,这样可以在简化模型条件下保证所需的测量精度。

  规定有效卫星数是因为同步观测的卫星越多,多余观测量就越多,成果精度也相应地提高。

  PDOP值的大小与观测卫星在空间的几何分布有关,限制PDOP值是为了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段,从而获得高精度的观测值。

  有别于其他规范的重复设站数的规定,《工程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工规》)则提出了“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两种提法的根本都在于增加多余的观测基线。通常作业中,按仪器的标称精度约有3% ~5%左右的闭合差不合格,有了多余基线,那么就可以舍去不合格的基线,从而保证网的观测质量。对于GNSS观测时间的确定,笔者在作业中发现,GNSS卫星信号良好的时候,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城市四等和一级GNSS测量时,由于其边长相对较短,观测时段分别采用30~40分钟和20~30分钟是可行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数据检验、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和测量成果的数据输出。基线解算方案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长度小于15km的基线应采用双差固定解。观测数据要求进行数据删除率、同步环、异步环以及复测基线等的检核。为了考察GNSS网有无残余的粗差基线向量和其内符合精度以及提供全网平差后的地心系三维坐标要进行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的目的是为了获取GNSS网在国家或地方坐标系的控制点坐标数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约束平差时必须保证作为基准的已知点的精度及其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否则会导致平差后的GNSS网产生严重变形,精度大大降低。规范要求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VΔX、ΔY、ΔZ≤3δ;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的相应改正数较差应满足:dVΔX、ΔY、ΔZ≤2δ;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dS≤2 δ。而《公路勘测规范》则分别采用:VΔX、ΔY、ΔZ≤ δ;dVΔX、ΔY、ΔZ≤ δ。各规范还规定了平差成果的输出信息内容。

  对于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删除率,《GNSS国标》、《公路勘测规范》和《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以下简称《GNSS铁规》)要求不大于10%;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以下简称《GNSS城规》)则要求不大于20%。对于GNSS网中的同步环闭合差,《工规》、《GNSS铁规》和《公路勘测规范》要求:WX、Y、Z≤ ;Ws≤ ;Ws≤ (《公路勘测规范》)。而《GNSS国标》和《GNSS城规》则要求:WX、Y、Z≤ ;Ws≤ 。因为《GNSS国标》和《GNSS城规》认为:超过三条边的多边形同步环,都可以由三边同步环组合得到,可以不重复检核。对于GNSS网中的异步环闭合差,《GNSS国标》和《GNSS铁规》要求:WX、Y、Z≤ ;Ws≤ 。《GNSS城规》和《工规》要求:WX、Y、Z≤ ;Ws≤ 。而《公路勘测规范》则要求:WX、Y、Z≤ ;Ws≤ 。

  一般的GNSS接收机都配有相应的基线解算和平差软件,自动化程度较高,虽然其数据处理方法和精度稍有区别,基本能满足二等以下GNSS网的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要求。对于二等及以上等级的GNSS网,则应采用精密星历和高精度的软件进行。

  6、成果资料

  GNSS测量是基础性的测量成果,应长期保存,工作完成后,应提交完整的成果资料。包括:任务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情况、仪器检校记录资料、点之记、外业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手簿、技术总结、检查报告、设计网图、观测网图、数据处理用图、成果图、坐标等成果资料及说明以及以上资料的电子文件光盘。

  以上仅就常用规范中有关GNSS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了一些浅显的比较与分析,在进行GNSS静态测量时,我们应根据项目的特点、精度和密度等要求,依据合适的规范进行设计、施测,以充分发挥GNSS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测绘出版社,2009。

  [2]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篇二 gnss实训技术总结
春大棚甜椒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春大棚甜椒优质栽培技术(20160229) 

  本期节目介绍了春大棚甜椒栽培技术。甜椒是一种茄科类蔬菜,在我国南北方地区都有着很大的栽培面积,其中春大棚是最主要的设施栽培之一,春大棚甜椒的栽培季节较长,要经过高温夏季,果实不但受高温的影响容易授粉不良、畸形造成外观品质下降,而且,病虫害也相对比较严重。本片就从培育无病虫壮苗开始,比较全面的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如何通过栽培管理,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病虫害的技术措施,全面实现甜椒的优质栽培。(《农广天地》 20160229 春大棚甜椒优质栽培技术)

  

  

  

  

  温室大棚甜椒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

  为了实践教学和摸索温室大棚甜椒高产栽培技术,2013年10月5日,2012级园艺技术班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400 m2的温室大棚里进行了甜椒种植,2013年12月15日开始开花,2014年2月5日开始收第1批果,产量达到430 kg,获得高产。现将我院实训基地温室甜椒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基质的配制 

  基质的成分主要有机质有锯末、剑麻渣、食用菌渣、木薯渣,这些有机质都经过6个月的发酵。无基质主要用粗河沙、有机肥主要是发酵过的鸡粪。 

  1.1 配制方法 

  6份有机质+2.5份田土+1份粗河沙+0.5份有机肥。 

  1.2 基质消毒 

  将混合的基质浇水至含水量70 %~80 %,40 %甲醛稀释50倍,用喷水壶将基质均匀喷湿,每堆5~10 cm喷1次,然后盖膜堆闷2~4 d,风干后使用。 

  2 品种的选择 

  应选用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耐低温、耐弱光、连续坐果能力强、丰产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果色与风味应适合本地消费习惯(

  3 浸种催芽和播种 

  3.1 浸种 

  把要播种的种子按品种分好,写好标签分别进行浸种,首先用清水把种子清洗1遍,接下来用50 %多菌灵500倍液浸种8~10 min起到消毒和杀菌的作用,之后拿出来用清水冲洗5~6遍,最后按1个品种1个杯子分别用温水进行浸种。 

  3.2 催芽 

  按1个品种1块布包好,写好标签放进恒温箱进行催芽,恒温箱的温度调到30 ℃,每天中午把种子拿出来用清水冲洗3~4遍,把种子表面的分泌物冲洗干净,直到种子有2/3以上出芽时,即可拿去播种。 

  3.3 播种 

  用育苗盆先装入80 %的基质,再用水淋湿,然后把种子1颗颗播进去再装入20 %的基质,再用水淋湿淋透,然后用遮阳网盖好。每隔几天去浇1次水,保持土壤的湿度。当种子长出子叶时,适量浇点营养液,有利于幼苗的成长。 

  4 移栽和管理 

  温室大棚是用塑料盆种的,一般每个塑料盆种2株。先用手轻捏育苗盘底部,拿出甜椒苗;然后用手轻轻挖1个小洞,把甜椒苗种下去;注意土不能盖过子叶,移栽完成后再给幼苗浇1次定根水。 

  4.1 环境控制 

  甜椒最佳生长期温度为白天25~27 ℃,夜间16~18 ℃。土壤最低温度保持在18 ℃以上。主要靠抽风机、水帘和外遮阳网来控制温度。 

  4.2 整枝方式和植株管理 

  甜椒需要进行整枝,具体方式是:每株只留2个主枝,而其他侧枝都在留1~2片叶后打顶。第1次坐果时每枝以3个果实为宜,并把门椒摘掉,畸形果应当及时摘除,株高50 cm时用绳吊主枝。 

  4.3 施肥及病虫防治 

  当幼苗长定根的时候,适量喷点叶面肥。在甜椒开花结果期间,土壤要保持有充足的肥和水,才能保证果大品质好,所以在施肥上要做到多施薄肥,我们的甜椒实训基地种植的甜椒每隔1个星期施1次复合肥或钾肥还加有2 ml的硼元素进行混合施,每隔2天滴1次营养液,因此甜椒长势非常好,不仅果大而且色泽光滑,很少有畸形果。 

  甜椒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等。甜椒害虫主要有蚜虫、烟青虫、棉铃虫、红蜘蛛等。当甜椒苗长到30 cm高时,发现幼苗有红蜘蛛、白粉虱等病,使用了阿维菌素等农药进行防治。 

  减少大棚甜椒畸形果的注意事项

  来源:吉林科技报

  1.注意追肥 

  甜椒缺乏硼、钙等元素会导致畸形果,因此要经常注意喷洒含有硼、钙等元素的叶面肥或营养平衡剂,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并喷施光合营养膜肥,可助力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 

  2.注意控制植株长势 

  植株生长过旺,出现畸形果的几率会增大,可通过喷洒生长调节剂或进行整枝打杈等方式保证甜椒果实的正常生长。如果甜椒坐不住果,可能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可喷洒促花王3号以及通过温度调控来保证植株的正常长势,以利于果实生长。 

  3.注意温度控制 

  秋季在甜椒开花坐果时,温度不宜过高。如果大棚内的温度超过35℃或者是32℃连续2小时以上,甜椒就会出现授粉或受精不良的情况。 

篇三 gnss实训技术总结
GNSS实习总结报告

GNSS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课程: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

实习班级:测绘工程2013级

学期:2015-2016-2 任课教师:朱毅 组别:第六组 组员姓名:康伟 日期:2016年7月10日

目录

一、实习内容 ................................................................................................................................... 1

1. 一级GNSS网观测 ............................................................................................................... 1 2. 1:500GPS-RTK数字化测图 ................................................................................................... 3 二、已有资料 ................................................................................................................................... 4

1.静态一级网控制点坐标(西林16独立坐标系) .............................................................. 4 2.GPS-RTK测图已知点情况(西林16独立坐标系) ........................................................... 4 3.《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实习方案与指导 ................................................................ 4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 4 三、实习项目过程 ........................................................................................................................... 5

1.实习时间安排 ........................................................................................................................ 5 2. 过程概述 .............................................................................................................................. 5 3.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7 4.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 7 5.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 8 6.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 8 7. 1:500GPS-RTK数字化测图 ................................................................................................ 8 四、提交资料 ................................................................................................................................. 11 五、实习总结 ................................................................................................................................. 12

1.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12 2.实习心得 .............................................................................................................................. 12

一、实习内容

1. 一级GNSS网观测

1.1一级GNSS网的设计

根据接收机数量及人员分配,分18个组利用6台接收机共计3个时段布测整个校园的边连式一级GNSS控制网,起算已知点为3个四等GNSS控制点。

图1 已有埋石控制点分布图

1.2静态观测投入设备与人员分组

表1

1

1.3观测表

表2【gnss实训技术总结】

2

篇四 gnss实训技术总结
GPS实习报告

1.序言

实习名称:GNSS数据处理与应用

目的:结合课堂教学了解GPS接收机的使用、数据的下载和数据的处理,达到会使用GPS接收机、学会布设GPS网和处理GPS数据的能力。

时间: 2015年5月30日—2015年5月31日 地点:

实习任务:

完成一个测区的GPS控制网的布设优化,独立处理GPS静态 数据处理时,每个人应按照分别改变高度角、采样间隔等的大小变化,分别进行处理;在差分组合与平差中,分别试着选择不同的测站、卫星作为基准测站、卫星处理数据,也分别处理;还可以分别选择随机星历、精密星历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分别按高度角、采样间隔、基准站、基准星、随机星历、精密星历的顺序,分别比较自己的数据处理结果。

2.外业观测

使用仪器: 中纬GPS接收机、卷尺、三角架

观测方法: 首先,整平仪器,使圆水准器严格对中.天线安置完成后,在离开天线适当位置的地面上安放GPS接收机,观测时需要将接收机调为静态模式。线安置好后,在圆盘天线间隔120°的三个方向分别量取天线斜高或垂直高,三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应超过3mm,取其三次结果的平均值记入测量手薄中,或同时输入到主机中,天线高记录取值0.001m。观测时段结束,再按上述办法重复量取3次。最终以6次的平均值。作为测站接收机的天线高值。 外业观测表和GPS平面控制网如下

GPS静态测量记录表

日期:2015年05月30日

GPS静态测量记录表

GPS平面控制网

3内业数据处理

采样间隔、高度截止角、星历变化使用中海达软件处理,基准星和基准站使用COMPASS软件处理基线和做三维无约束平差。

3.1中误差随采样间隔变化的情况

高度截止角设置为15度固定不变,采用广播星历,改变采样间隔,分别设置为5s、10s、15s、20s、25s、30s、35s、40s、45s、50s、55s、60s,得出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和最弱点中误差,如表1、图2,取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的倒数得出图1。【gnss实训技术总结】

图1 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

图2 最弱点中误差(mm)

通过图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采样间隔为50s时,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最小为1/8524,最弱点中误差最小为23.76mm;采样间隔为15s、30s时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和最弱点中误差最大;整体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趋势。

高度截止角设置为15度固定不变,改变采样间隔,分别设置为5s、10s、15s、20s、25s、30s、35s、40s、45s、50s、55s、60s,得出X、Y、Z坐标的中误差,如表2、表3、表4,选取2、4、6、8、10、12站,做出统计图,图3、图4、图5。

【gnss实训技术总结】

表2 X坐标中误差

篇五 gnss实训技术总结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报告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综合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2011-1-12

目录

一、实习概述························································3

1.1、实习时间以及观测天气··············································4

1.2、实习地点··························································4

1.3、实习工具··························································7

1.4、实习人员组成······················································7

1.5、实习内容··························································8

二、实习目的·······················································9

10 三、GPS静态观测实习步骤···········································

3.1、静态观测主要步骤··················································10

3.1.1 南方GPS设置···················································18

3.1.2数据转换·························································19

3.1.3静态观测························································25

3.1.4数据处理·························································25

3.1.5基线解算·························································27

3.2、南方 GPS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8

3.3、静态GPS测量依据及要求···········································29

3.3.1测量依据·························································30

3.3.2作业要求·························································30

3.4 GPS快速静态定位概述·············································31

四、精密单点定位数据处理·······································32

4.1.数据准备·························································32

4.2. 数据处理·························································32

五、实习总结

··························································37

一、实习概述【gnss实训技术总结】

① GPS系统概述

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而监控部分及用户端组成。GPS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及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相对于赤道的倾角为 的近似圆形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4颗卫星运行,它们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2恒星时。GPS卫星星座均匀覆盖着地球,可以保证地球上所有地点在任何时刻都能看到至少四颗GPS卫星。GPS系统的地而监控部分由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其分布情况是:主控站设在美国本土科罗拉多·斯平士(Colorado.Spings)的联合空间执行中心CSOC(即Consdidated Space Operation Center);三个注入站分别设在大西洋的阿森松(Ascension),印度洋的狄哥、伽西亚( Diego Garcia) 和太平洋的卡瓦加兰(Kwajalein)二个美国空军基地上;五个监测站,除一个单独设在夏威夷外,其余四个都分设在主控站和注入站上。

GPS系统的用户接收部分的基本设备就是GPS信号接收机,其作用是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卫星所发射的信号,以达到导航和定位的目的。GPS系统的用户是非常隐蔽的,它是一种单程系统,用户只接收而不必发射信号,因此用户的数量也是不受限制的。

② GPS定位原理

利用GPS进行定位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卫星视为“飞行”的控制点,在己知其瞬时坐标(可根据卫星轨道参数计算)的条件下,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距离(或距离差)为观测量,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位置。

利用GPS进行定位有多种力一式,如果就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状态而言,定位方式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若按参考点的不同位置,又可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

【gnss实训技术总结】

③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五十年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程测量仍处于传统的工程测量阶段,是一门为土木工程建设和工业设备安装等施工服务的测量工作,有“施工灵魂”之

美称。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成就,为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时期赋予工程测量一个广泛的含义,它是一门研究各类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同时也是研究资源勘察和区域规划中的测绘工作的科学技术,为各部门的勘测、规划、管理、决策提供测绘保障和服务。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工程测量技术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在公路测设方面,公路路线控制测量、公路纵横断面测量、桥隧控制测量等都逐步地开始应用GPS技术。数字化测设技术在工程测设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人员开发了适合国情的数字测绘技术软件和路线CAD软件。这为工程测设技术数字化、标准化打下基础。摄影测量技术由于高质量的摄影机、高精度摄影测量仪器和GPS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加上软件的不断完善,其量测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可以提供数字的、摄像的、线划的等各种形式的地图成果,又为工程测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随着国产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和4D产品的提供将为工程设计的技术服务开辟新的领域。随着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自动化、数字化;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的完善;路线 CAD的集成化、智能化,工程测设技术将会为我国工程测量的快速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保障。

1.1实习时间

观测时间:2013年12月27日16:47~17:48和18:03~19:05、以及21:05~22:08。这天晴转多云,微风。

1.2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地点为东华理工南昌校区。测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华理工大学,项目源自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要求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在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范围内布设一个控制网。具体内容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及格式转换、基线解算、网平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测区覆盖面积:约为5000亩;地形比较复杂,建筑密集,树林茂密。精度等级:国家E级网;控制点数:31个;要求平均点间距:100米。

东华理工大学整体平缓,校内有一小山,面积较小。点位易于安装接收设备,野开阔, 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均小于15度,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较少。点位附近没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多路经效应影响较小。且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基本没有),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同时点位设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测区如下:

我的点号是5号、6号、7号。其中5号点在体育馆旁边、6号点在科技楼后面、7在图书馆旁边。五角星标注的地方是我们需要测的点位。

篇六 gnss实训技术总结
GNSS复习总结

第一章

一、简述GPS系统组成。

GP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地面测控部分、用户接受部分。

二、简述GNSS定位特点并结合传统测量方法说明其在测绘中的定位优势。定位特点:

1.提供全天候、全球性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2.可进行高精度、高速度的实时精密导航和定位。

3.用途广泛,操作简便。

定位优势:

1.测绘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方式及工作环境大大改善。

2.测量过程中,GNSS定位没有误差的累积,定位精度较高。

3.GNSS测量定位中,测站点之间无需满足通视条件,可为大型桥梁、隧道的双向施工等大型工程提供精密的控制测量。

4.GNSS-RTK技术可为厘米级精度需求的工程提供快速的测量和放样服务。

三、简述GNSS导航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

1.GNSS在军事中的应用:精确制导、为侦察机、坦克编队执行任务精确导航、扫雷、为沙漠作战人员补给、空中加油等

2.GNSS在空间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空间交会对接科学实验。

3.GNSS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1)利用GNSS建立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国家或地区性的高精度控制网。

(2)利用GNSS进行全球板块或区域性地壳运动监测。

4.GNSS在工程测量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中的应用:

(1)桥梁和隧道控制测量。

(2)公路、铁路、水利、管道等各种线路工程测量。

【gnss实训技术总结】

(3)利用GNSS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测定航片和卫片上的地面控制点。

(4)利用GNSS技术实现航摄飞机(或卫星)的实时导航。

(5)利用GNSS技术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或卫星遥感进行空中三角测量。

(6)利用GNSS技术直接测定摄影机和传感器的空间位置和姿态。

5.GNS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在精细农业和林业中的应用。

(2)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技术中的应用。

(3)在监测电离层延迟中的应用。

(4)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5)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一、简述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

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空间距离后方交会原理,即由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和卫

星的空间坐标,推算出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P

的空间坐标。

二、试绘图并叙述卫星的开普勒轨道根数(或轨道六参数)

及其各自表征的含义。a:半长轴,确定轨道的大小

e:扁率,定义轨道的形状

i:轨道倾角,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夹角

Ω:右升焦点赤经,由春分点到升交点的角距

ω:近地点幅角,在轨道平面内升交点到近地点的角度。

f:真近点角,在指定时间(历元)由近地点到卫星所在角的角度

三、试写出GNSS卫星瞬时坐标的主要计算步骤。

第三章

一、简述导航电文包含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它在卫星导航定位中起什么作用。二、试述GNSS测距码测距的基本原理。

通过测定卫星信号的传播速度△t,根据ρ=c·△t(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来确定卫星至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距离。

三、试述GNSS载波相位测距的基本原理,并思考相对测距码信号测距,其有何难点及益处?

若能够获得卫星信号发送时刻的相位ψTS和接收机接收信号时刻的相位ψiRS,就可以得到信号从卫星至接收机传播时间△t的载波相位变化量,及其相位差△ψ=ψiRS-ψTS。相位差△ψ除以相应周期2π就得到载波的波长传播个数,载波的波长传播个数乘以其相应波长,则可得卫星至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距离:难点:因为载波波长太短,卫星至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距离太长,相位测量中存在整周模糊度问题,无法直接得到卫星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时间△t的卫星载波相位变化量,即相位差△ψ。

益处:可获得mm测距精度,进一步可得mm级的静态和cm级的动态导航定位结果。接收机对信号实现位同步和帧同步前,可解决伪距模糊度问题。

四、思考GNSS的测距码信号与导航电文信号为什么要调制在载波信号上?解调信号时,为什么需要重建载波信号?重建载波信号的常用方法都有哪些?

1.因为低频信号很难传播如此长的范围。

2.因为要从已调波中分离出测距码、导航电文信号,必须获得纯净的载波信号。

3.(1)码相关调制技术(2)平方法(3)互相关法(4)Z跟踪技术

第四章一、简述GNSS定位方法的分类。

分类依据

按照参考点的位置分类定位方法绝对定位(单点定位)

相对定位

动态定位

按照接收机天线的运动状态分类

静态定位

实时定位

按照定位时效分类

事后定位

伪距定位

按照观测值类型分类

载波相位定位

篇七 gnss实训技术总结
GNSS


gnss实训技术总结相关热词搜索:gnss定位实训总结 gnss测量技术总结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gnss实训技术总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gnss实训技术总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8469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