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

2016-02-23 11:35:3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篇一《《竹枝词》赏析(刘禹锡)》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供大家学习参考。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篇一
《《竹枝词》赏析(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孟得,河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登进士第,关监察御史。他与柳宗元同为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骨干,在革新派执政期间,任屯田员外郎等职,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年召还,后又贬连州刺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刘禹锡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他早期流放于巴山楚水之时,曾深入民间,学习当地民歌,创制不少新词,如“杨柳枝”“竹枝词”等。词中描绘了地方风物,反映了人民疾苦,歌唱了劳动妇女健康的爱情。他的词风开朗流畅,词语可歌。仅存《刘梦得集》,词作集于两卷乐府中。

竹枝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断笠去烧畲。

【注释】

①.竹枝词: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代民歌,刘禹锡改作新词,盛行于世,此后各代此人写《竹枝词》的很多,成为一个词牌名。它的形式和七言绝句相同。

②.银钏:银制的手镯。

③.金钗:金制的妇女头饰。

④.烧畲: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田地,即烧榛种田,在播种前将田中草木烧去,以灰作肥料。

【赏析】

这是刘禹锡所创作的《竹枝词》中的一首。

开头写环境,写时令。春光明媚,桃红李白,蓝天绿树,黛峦层层,白云缭绕,炊烟袅袅,点缀着几户人家。起笔两句就勾出了我国西南山区农村一派春光明媚的动人景色。“层层”描绘出桃李茂盛,暗示了春意之浓。词中的“人家”在山上云间,在层层

桃李中,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似乎可以避开尘世间的烦扰。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浸在这表面的自然美景中,于是笔锋一转,让读者看到了在这如画的环境中人民的真实生活——“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这里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勾出了男人、妇女的劳动生涯。“银钏”“金钗”本是妇女的饰物,此处代指妇女,妇女们要从高山下背水上山,山路崎岖,劳动多么艰苦。“长刀”“短笠”是男人们劳动时用的工具和防晒所戴的笠帽,此处代指男人。楚地习俗烧榛种田,种田前刈草烧木,以灰作肥,然后用刀耕种,这种“刀耕火种”的耕作技术是原始的,劳作之辛劳可想而知。女人们“负水”,男人们“烧畲”,这一切都是巴山楚水农民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在这里没有一句描绘内心感受的词语,但字里行间蕴满同情。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在其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这首词吸取了民歌健康明朗的色彩,内容虽写农民们艰辛的生活,但调子并不低沉。开头以明丽的色彩勾出富有诗意的画面,给人以艺术感受,后两句写男“烧畲”、女“负水”,劳动虽是艰苦,但情绪依然是健康的,富有向上的奋斗精神。语言明白如话,但却字斟句酌,而且又不露斧凿痕迹。像“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对仗十分工整。正如胡震亨所说:“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唐音癸签》)

中唐以来,刘禹锡、白居易并称,二人皆留意民间歌曲,在倚声填词方面,相互切劘,开晚唐、五代之盛。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篇二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高考诗歌鉴赏》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鉴赏

古诗鉴赏

0127 1958

竹枝词九首(其九)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

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在这里,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借代。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二、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吴汝煜)

赏析二: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晴与情:二字谐音,双关妙用。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篇三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

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 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其一)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作品赏析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

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 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 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

竹枝词(其二)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山桃红花满山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情。

作品赏析

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

竹枝词(其三)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

□西春水彀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作品赏析

杨柳本是夹河而生,诗人用“桥东”“桥西”加以重复指示,把人的视线牵移到此, 在人的刻意关注中,杨柳也似乎更加繁盛,春的气息便愈加浓郁可感。把桥上的行人用 “人来人去”来表现,以见其熙熙攘攘,人流涌动,充满了动感,紧接着缀以“唱歌声” 三字,歌声与往来行人牵引杂合,忙碌而繁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土俗民风的独特性 因这些词语的重复而得到了更突出的显示。 竹枝词(其四)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

住在成都万里桥。

作品赏析

1 、这首诗写蜀客的薄情。

2 、 " 日出三竿 " ,太阳升起很高,表明时间很晏了。

3 、 " 蜀国 " ,西蜀成都的商客。 " 兰桡 " ,木兰做的船,泛指很讲究的船。

4 、 " 凭寄 " 两句: " 狂夫 " ,狂放而没有操守的人。 " 万里桥 " ,桥名,在成都。

这两句写蜀客凭借狂夫样的人带信,分明是不可靠的,表明他对自己妻子的冷淡。

竹枝词(其五)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

作品赏析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五。

这两句大意是: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风景宜人;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觞,民情欢愉。

此诗写春日踏青时所见蜀地民俗及风光。两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满怀,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气息很浓。

可在表现农村风情,尤其是山村春色时借用。

竹枝词(其六)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城西门外滟预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作品赏析

“懊恼人心不如石”就是直接用比,作者把“人心”和 “水”、“石”这些原本不相关的物象在特殊的语境联系起来,于平常中出新意,使作 者要表达的意思形象化。

在这儿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比喻与“国风”中本体和喻体简单的一一对应,具体 直观表述的比喻不太一样,而是用比来表达心中的幽怨愁情,用在对人生感慨和恋情的 抒发上。

如“人心不如石”句,人心和石、水本没有可比性,二者之间本不能构成对应 关系,但在具体的语境中,二者却因用比而建立起意象的联想机制。诗人把他的人生感 悟融进这两个比喻之中,形象而深刻地传达心中的隐痛和感伤。 竹枝词(其七)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作品赏析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竹枝词(其八)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竹枝》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篇四
《刘禹锡竹枝词》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刘禹锡

《竹枝词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情。

《竹枝词其三》江上春来新雨晴,口西春水彀(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词其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竹枝词其五》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词其六》城西门外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词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词其八》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词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口。

gou)纹生。 rao)。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篇五
《竹枝词》

龙源期刊网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3年第04期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刘禹锡的《竹枝词》一共两组11首,都是刘禹锡在被贬为夔州刺史期间所作,这首诗是《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九首。

“山上层层桃李花”以白描笔法勾勒了一幅春景图,民间有谚“桃花开,李花落”,可见,一般都是李花落了,桃花才开。而在夔州,由于地势高、高山横亘,气候与平原地区不同,故而有此奇特之景象。“层层”写出了桃李花相间齐放的繁盛和灿烂之状,似乎还有浓郁的花香。 “云间”突出了山势之高,在那高高的山上、繁花深处,升起了一股股袅袅的炊烟,那里是村民的集聚之地。诗中描写的镜头开始转移,由纯粹的自然景观转移到了生活场景。“银钏金钗”是以当地妇女常常佩戴的饰品代指青年妇女,“长刀断笠”则以当地独特的农具代指男性村民,“烧畲”则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法,是指春耕之前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 如果说,桃花李花同时绽放、灿烂芬芳是一种美景;绵延横亘、高耸如云的大山是一种美景;那么山上的男人和女人们共同春耕、和谐生活的画面就更是一幅美景了。景美,人更美。虽然诗人表面上未著一字来赞美他们,然赞美之情溢满于诗。刘禹锡的《竹枝词》组诗之所以影响深远与他关心民生、体察下情的可贵精神是分不开的,也与他认真研究、学习民歌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相 君

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篇六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2届初三第一次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模拟试卷》

2012年中考适应性测试

语 文

一、(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2分)

乐。这是一个万物争荣的季节:小草悄悄地钻出地面,他们嫩生生、绿油油,这儿生长一片,那儿又冒出一簇;②红黄蓝紫的小花(diǎn zhuì)在(rú yīn)绿草上面,

用各色的眼睛打量着崭新的世界,却又不约而同地,在阳光的(zhào yào)下披上了金灿灿的艳装;③树木也在 A (不声不响/默默无闻)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春是活泼的,春是欢快的,春是恣意生长的,春是年轻 B (旺盛/

茂盛)的!

1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A、B两处。(2分)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_,B处应填_______________。

3.划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4.春光明媚,不少市民利用节假日走出家门赏春。请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5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华龙网4月3日20时19分讯(实习记者 万婧)连日春光大好,市民外出赏春的

热情大涨。今日下午,记者从园博园管理处获悉,继昨日约3千6百人入园观光后,今日又有近4千人不约而同选择到园博园游玩。

园博园有何魅力?市民莫先生向记者道出原委:“环湖路的垂柳,特别是梅林春

晓那一带特别漂亮,一定要去看看!”热心的莫先生误把记者当游客,向记者推荐起

园博园内踏春的好地方来。

记者从园博园管理处了解到,清明假期因为时间段不少市民选择就近出行,园博

园备受青睐。同时,为增添游客游园趣味,园博园还推出了“游园博赏春花”活动,同时因为白天室外气温高,管理处还特地设立了两个医疗救护点,无论游客中暑还是

受伤都可先行到医疗点进行处理。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2)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园,园博园管理处准备到南通电视台打一则广告。请你拟

写一则广告词,字数在20字以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_____。(晏殊《浣溪沙》) (3) ___________ 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 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把洞

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 , ”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6)《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的语句是“

。”

二、(6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竹枝词九首(其九)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①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后一句中“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②畲(shē):

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6.“山上层层桃李花”中“层层”字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3分)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①屈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

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

②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③④败 ,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

于天下,功立于鲁国。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屈:弯曲。②曹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将,一说曹沫和曹刿是同一个人。③柯之盟:

指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④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

(1) 故 目 中 有 疵 (2) 勇 闻 于 天 下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①② ,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曹子为鲁将兵: (2) 亡地千里: ..

(3) 使曹子计不顾后: (4)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11.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3分)

12.阅读下面这段选文,回答问题。(4分)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

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

“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闻说,

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

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道:“猴

头,还有甚说话!山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

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

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

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1)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讲述的是“ ”的故事,故事中

妖怪最后变身为一位 ,但仍未逃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最终被一棍子打死。(2分)

(2)有人认为,《西游记》中的唐僧没有辨识能力,不明是非,实在不值得称道。

请你结合上面选文的观点,谈谈你对唐僧这一形象的认识。(2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20分) 蓝白风情

①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

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它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质朴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受,千载以来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②南通是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其历史始于明代,流传至今。余西镇染坊园乃..南通蓝印花布发祥地。据传,元末明初,余西场先民为避兵火,携家谱、典籍举族自江

南群体迁来,夹雄厚财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蓝印花布传统工艺。解放后蓝印花布工艺也从余西古镇传至余西区二甲镇,后因其独特的工艺和美丽的风韵名扬海内外。

③南通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纸版图案也用手工镂刻,每幅

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蓝印花布蓝得清醇,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蓝草。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十分繁杂:先刻好纸版,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后再放入染缸,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再拿出来晾晒,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因为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不免会有裂纹,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纹。这也是传统手工蓝印花布与现在的机印花布或没有采用传统的技艺制作的蓝印花布的根本区别。

④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

世界。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寄托着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其素材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中,蓝印花布占有重要地位。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治理家政能力;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喻示着娘家对女儿未来琴瑟和谐、生活美满的美好祝愿。

⑤为保护和弘扬南通蓝印花布艺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获得者、

民间艺术家吴元新创建了集收藏、研究、展示、生产为一体的蓝印花布艺术馆。该馆坐落在美丽的濠河之滨,现珍藏大量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制品及图片资料,开发和生产了享誉海内外的“蓝艺”牌蓝印花布服饰、工艺品等系列。该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40多家媒体都相继作了专题报道。在江海大地上,蓝印花布的发展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摇曳出它独特的蓝白风情。 (节选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13.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向读者介绍南通蓝印花布。(4分)

14

15.请简要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1)南通是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 ..

(2)它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

16.请结合第④段内容,简述下图图案内容及寓意。(6分) ........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3分) 不知有花

张晓风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绝不张扬,一旦花开,则铺天盖地,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

“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

“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

“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我自己一向是大惊小怪的。我是禁不得星之灿烂与花之暖香的人。我是来自城市的狂乱执迷之人,我没有办法“处美不惊”。唐人刘禹锡在友人家里见到一位绝色歌姬,对于友人能日日安然无恙地面对美人,不禁大感惊讶。他说:“司空见惯浑无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翻成白话就是:“我的朋友司空大人对美已经有了免疫能力了,而我却注定完蛋,这种美,是会把我臵于死地的啊!”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花?”的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相关热词搜索: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 山上层层桃李花 竹枝词刘禹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25760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