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李白诗词水

李白诗词水

2015-12-16 15:19: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李白诗词水篇一《《李白诗歌中的水_蒋碧薇》》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李白诗词水》,希望能帮助到你。

李白诗词水篇一
《《李白诗歌中的水_蒋碧薇》》

 

诗文欣赏

李白诗歌中的水

撰文/蒋碧薇 曹旭

世界上最初的声音,是微风吹动流水的声音。水流到哪里,花开到哪里,生命延续到哪里——那是天籁。天才的诗人如李白,捕捉风,捕捉水,让人籁变成天籁。李白正是这样一个与水有着不解之缘、被水滋养的诗人。

李白诗歌中的水,不仅仅是用水的意象装饰自己的诗歌。水的清冽,水的流动,水的生命,渗透到李白的灵魂之中。李白的诗里充盈着水,水即是是李白灵感的源泉。在李白的诗里,有如丝的黄河、奔涌的大江,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鸟度屏风外”(《清溪行》)的清冽与安静。

李白为什么要“请君试问流水”?流水可曾知道他的别意?这一刻不停的流水是他的知音。李白心中的那些惆怅,吴姬不知,金陵子弟亦不解,即便花香满店也不曾稍减,只有这东流水,意相当,都不曾停止,都不会消亡,绵延着不知流向何方。何者是水,何者是情,谁还分得清?此时李白眼中的水是自己。

李白直把流水与情相对举,有如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情,情亦似水;水即是天,亦是归处,可与之诉衷肠。逝者如此水,方可与别

路难》)的慨叹,也有“人行明镜中,活的,是有情的,与他相似甚至就是他

为什么说李白的诗中水即是情,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亦似水?且看脍炙人口的《金陵酒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时留别》:

又将水拟作人,有如“寄言向江水,汝

20

文史知识 2014.05

意忆侬不”、“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秋浦歌》其一、其二)、“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古风》其二十二)。有时他还会更加直白地吟道:“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为什么说李白之水即是天?人间何物与天最相似?必然是水了。李白《送别》曰: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如漂泊的人生。

为什么说李白之水即归处?《山中问答》曰: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宛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在李白的心里,伴着“桃花流水”“,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桃花源,是他向往的地方。“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尤其在他失意的时候,更是将水作为归隐之处。“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古风》其四十九),无一不诉说

在李白的诗里,水最有情,爽朗时有水,着水对李白的意义。惆怅时有水,寂寥时亦有水。现在李白在闲中,不得意,思念贾谊,觉得只有因为他不得意的时候,老在途中,老在船上,于是四周一片皆水了。

如此便不知有天,亦不知有水。一叶扁舟在至清至净的水波中划行,让人误以为飘在空中。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远处水与天融为一体,水从何处来?从天际来。水到何处去?流向另一处天际,一

全诗无一“水”字,却处处透着水,与水有一种微妙的联系。“白发三千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水在诗仙李白笔下流淌着。李白不仅以水为题,更写遍三江五湖,名句古》,诗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真是不胜

即便诗中没有提到水,却依然有水的韵律。《秋浦歌》其十五:

《横江词》《夜泊牛渚怀贾谊和自己同病相怜的时候,也有水。迭出。诗题如

水天一色,天照着水,水映着天,枚举。

李白诗歌中的水

21

让人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李白诗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那是六朝的水,是六朝文人诗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的瀑布。呢?六朝乐府民歌里的水,同时“缘愁似个长”更与“请君试问东流水,歌里的水、是奔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是黄鹤楼下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相似。三千丈的白发就像是流淌着的水,不仅颜色相似、形状相似,更是神似。如果说“‘秋浦——秋——愁’的联想是整个组诗十七首的基调”(松浦友久《关于李白〈秋浦歌〉注释的几个问题》,《李白学刊》第一辑),那么的联想中则夹杂着水的成分,虽然看似“白发”至“愁”无需任何中介,然而白发似水,水似愁,故而才道愁长,愁若不似水,怎可长?白发若不似水,怎千丈之水恰似愁。这首诗正是诗人在以水为镜,看到水中自己白发的倒影,感叹而发出的绝唱。故而下句才道“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明镜看似指镜子,实则却是指秋浦之水。诗人最后问道秋霜何处来?是从李白的发鬓中来,是从李白的心愁中来,更是从李白所处的社会之悲中来。这是自问,亦是问天,问苍生。然而回答他的只有这平静的流水,声音如此轻微,以至于像一面不会作声的明镜。真个是《秋浦歌》似愁,开头两句的愁是如此浓烈,让人过目不忘,结尾两句的愁却是淡淡的,然而更绵长,更不能释怀。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流在他第二个故乡安陆河港里的水。

“李白对前代文学遗产,自《诗经》、楚辞以后,接受了多方面的营养。南朝诗人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谢灵运、鲍照、谢朓三人。”(王运熙《李白推重谢朓诗》,《谢朓与李白研究》,人民于鲍照,就像是由高处冲击而下的水,奔腾豪迈,千军万马也抵挡不住。然而“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者”(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正如胡小石先生所言:“他的五古学刘桢,往往阑入阮籍,七古学鲍照与吴均,五古山水诗又学谢朓,以下便看不上了。”

李白对六朝的学习,不仅是风格、手法上的,还有对题材、诗句的直接借鉴。如《送储邕之武昌》:

《秋浦歌》其十五由“白发”至“愁”文学出版社,1995)他诗中的力度得力

,他的山水诗得力于二谢,真可三千丈?不如说白发如水,水有千丈,局,1994)

22

文史知识 2014.05

诺谓楚人重,诗传谢朓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也保存在了民歌中,流传至今。因此,六朝民歌对李白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六朝诗人,那是双重的作用和影响。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萧纲学习民歌的《乌栖曲》(四首其一):

芙蓉作船丝作竿,北斗横天月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即是由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中化来,其诗曰: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将落。采桑渡头碍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长夜过去了,但情“郎”始终没有来。在小船上等待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女子陷入了痛苦的思念之中。月亮就要下去了,你为什么还不大?芙蓉花叶一般的小船和用一层层丝缠绕的竹篙,都是痴情女子坚贞美好的心意;碍于黄河,畏于风波的,是“郎”的犹豫、害怕?还是人言可畏?

诗歌语言清新,风格优美,感情朴实,江南水一般的韵味,始终在诗里流曲》,李白读了以后,有一种莫名的激

一样的江水,相似的离情,一个一个“长江万里情”,一个“江上徒离忧”。李白这首诗无疑有着谢朓诗的影子,大约是相似的场景、相似的事件、相似的情思,使得李白想起来了谢朓的这首诗吧,因此他也直言“诺谓楚人重,诗传谢朓清”。可见李白之才情诗”(《朱子语类》),哪得佳作?又如

是不是黄河太宽?还是你怕风波太“衔杯惜未倾”,一个“停骖我怅望”;来?

《乌栖亦非凭空而来,若不是“始终学《选》动飞扬。萧纲这首属于宫体诗的于是他也用民歌体,一连写了六首《古风》其二十二,化用了陆机、吴均、动,,其中三首,就是对萧纲诗中江淹、沈约等多人的诗作,故以“清《横江词》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形容李白,实非虚言也。

六朝时,长江汉水一代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建康江宁一带又都是沿着长江的城镇,是水滋养了那个时代,而水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二)

人的回应,情的回应,水的回应:

李白诗歌中的水

23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杨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其三)

的李白,就像春雨中的植物,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花。

李白诗中的水,最后去了哪里?流向天际,流入大荒?像他在《渡荆门送别》中说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的。但李白诗中的水,更是流入后代无数诗人的诗集中。

流入大荒的水,滋润着大荒的土地,变成人和植物的养分。在李白走过的地方,无论是牡丹国色,还是空谷幽兰,或是柳色青青,那都是水的子女。李白诗歌的影响,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蕴含着六朝民歌之水的诗歌风格,李白之水流经之处,可谓处处开花。

有宋一代,苏东坡的诗词中,固然是“水光接天”,到了明代,高启学习李白,也继承了诗中之水,其诗《登金陵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其时更有李攀龙、王世贞扬其波,明七子的文学思想又影响到日本的荻生徂徕及其弟子服部南郭。清代诗人黄景仁梦见了李白,写词说:有亦是,寒郊瘦岛。”(《贺新郎・太白墓诗人,都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营养,或多或少地得益于李白诗中的水。

横江馆前津吏迎,为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五)

李白的这几首诗,都在解释萧纲诗里“情郎”没有来约会的原因。一说是“横江欲渡风波恶”;二说是“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三说是,你有什么事那么着急?“如此风波不可行!”明代的胡应麟显然看到了萧纲诗中急欲渡河的“情郎”,也看到了大呼“情郎”危险的李白如此激动。同时他在《诗薮》中客观地评判萧纲的《乌栖曲》:“奇丽精工,齐梁短古,当为绝唱。”又说:“太白《横江词》全出李白诗中水的源流,人的源流,情的源流,可见一斑。

李白少时生活在青莲乡,青年时曾在青城“养奇禽千计”(《上安州裴长史书》),至二十五岁初出蜀地,经重陵、扬州。二十七岁为观云梦泽来到安蹉跎十年”(《赠钱征君少阳》),饮的也是长江水,安陆的水。由山水滋养

“大江来从万山中,此。”篇篇是情,篇篇是人,篇篇是水。雨花台望大江》云:

庆三峡,南游洞庭,又上庐山,东下金“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事实上,后代许许多多的陆,一路皆船,一路皆水。“酒隐安陆,和雅存韵》

24

文史知识 2014.05

 

李白诗词水篇二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

1、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句注释

⑴天门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

[2]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

[2]门山时有感而发的。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huai)”。 “月黑风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huai)”这样读起来才押韵。

因此在《回乡偶书》中的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五种说法。

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

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4]

李白诗《长干行》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果是绕着大床转,这个床就不能顶着墙放,解释不通。白居易《咏兴》:“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躺在床上喝酒不大舒服,还是指马扎。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句注释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4-5]

4、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缘:因。2.个:这样。3.秋霜:形容发白如霜。

此诗的倒装句法和夸张手法历来备受称誉。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李白最善用之。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作者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属于抒愤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词语注释

⑴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3创作背景编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4作品鉴赏编辑

文学赏析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向往去广陵(即扬州),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

[6]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6、古朗月行

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⑵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⑴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7、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创作背景编辑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词语注释

⑴发:启程。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⑷江陵: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⑸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⑹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⑺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白话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3]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3创作背景编辑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文学鉴赏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

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作文素材 初识李白,是那首响彻千古的思乡之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情系千载,从此,我与李白有了解不开的情结。

在虚度光阴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在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李白的诗句永远吸引着我,李白的思想永远激励着我。在每一次花开花落、每一个阴晴阅缺,我都会想起李白,走进李白的世界。李白是“诗仙”,也是旷世名人。 感怀李白

眼前,一首首唐诗装饰了一个画面,而你——李白,却装饰了整个唐朝„„你写下千言诗篇,你曾抒发万千感慨,读不完的诗,读不尽的情„„

你身处异乡,却不忘故乡。那江水啊,寄托了你怎样的情呢?哦,是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离乡之情!虽遥隔千里,你却以月传情,你曾仰望明月,轻轻吟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的思乡之情我能读懂,就是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更有那天穹上挂着的一轮明月!

你虽与官场无缘,但你却与诗有缘。你的诗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你用它描绘了整个唐朝,你用它支撑了整个中国,它成了你的灵魂。你将盛唐精神推到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你远离官场,却一生也没有离开过诗,我能读懂你,你就是“诗仙”„„你看透官场,不畏强权。你明知当今天下已被杨家掌权,却还让杨国忠为你磨墨,你明知高力士是皇帝身旁的红人,却还要让他为你脱靴。你的一身正气,坚贞傲骨我能读懂,就是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傲岸!

你一生安闲自乐,号青莲居士,结一方好友,交天下知己,虽没有上阵杀敌,你一身的高风亮节足以让人五体投地。你曾昂首云天,高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配合时代的最强音,唱出了千古气势。在你一生中,“义”字写得“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就情谊浓浓,寥寥几笔,却重于千斤!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世人皆知,我能懂你,就是那“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愉州”的思念和友情!

你虽无权,但胸中已有百万雄兵,“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豪言壮语惊天地,泣鬼神,你虽身居陋室,却志在天下,那段动荡的历史便寄托了你的情怀!奸臣贼子的狡诈,你能看透,官场的勾心斗角,你能明白,虽被贬官,但是你仍未放弃国家。虽一生不得志,但你仍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的自信!你用诗描绘了那一段动荡的国家时局,你用情书写了一章又一章的千古名诗。我能读懂你,你是一代志士!

酒,喝进你嘴里,澎湃在你的胸中,那激荡的酒啊,掺和着你那滚滚热血,它占了你生命的一半,你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与酒又不可分割的缘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赞叹一点也不假。当你苦闷时,是酒陪伴你走过了那段孤寂的时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诗句是你与酒一次真实的见证!是你那五分酒意,五分诗意铸就了一个顽强的灵魂,一页千古的诗文,一位古老的诗仙„„我能读懂你,你就是酒!

六十几载生命却成就了一个灵魂,一位诗仙,一段历史,当你笑问天下有谁懂你时,有一个从远方传来的声音正在回答你:我心里一直都懂你……

 

李白诗词水篇三
《李白诗中的水意象》

 

李白诗中的水意象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养育了万物,也滋养了艺术的精华——诗。水无处不在,在自然世界中,也在精神世界中,更在诗中。诗因水的存在而增灵气,水因诗的参与而生灵魂。本文分析了李白诗中的水意象。

【关键词】李白 诗 水意象

李白诗中,水是随处可见的意象,既有大江大河,也有山涧小溪,既有波澜壮阔,也有轻涟潺潺,可谓意态多姿,风情万种。综观太白诗,从功能的角度看,太白诗中的水意象大体有如下几类:

一、动水壮势,清水造境

李白诗“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常是全诗气势奔放,豪情夺人。那些奔腾不息的水便起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公无渡河》中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比如《司马将军歌》中的“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黄河势不可当,冲破昆仑山的重重阻拦,一泻千里,一路咆哮,冲向龙门;江水巨浪滔天,浪花如银,色彩摄人。这些水壮大了诗的气势,磅礴壮阔,震人心魄。再如,“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六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些大水创造了雄伟奇特的气势,增添了李白诗的豪情。

水有澎湃的,也有宁静的。宁静的水烘托出诗歌优美的意境。李白的诗充满了天真朴素之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静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清。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溪水,清清的涧水,清清的江水,共同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营造出一个个清新自然的意境。比如《送友人》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条清亮的河在城边曲折地流淌,远处是一带青山,绵延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共同描绘出送别时清幽宁静的环境。而《古风》中则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那绿水更衬托出秋花之新丽妖娆,使得意境清静自然。再如,“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均如此。

二、流水寄情亦托理

以流水寄寓诗人的情感,自古有之,李白在寄托离情时使用更是乐于用那永远流不尽的水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眷恋,表达依依不舍。“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劳劳亭歌》)“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送殷淑》)“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江夏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有情的水传达着有情人的愁,无情的水衬托着多情人的忧,水多情盛,水长情更长。

水有情,亦藏理,因为水是变的,因为时刻在流动;又是不变的,因为永远在流动。用变动的水喻变动的人事,用永流的水寄托永恒的人生哲理。“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古风》)即是说荣华不定,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则在讲时光永逝不回的现实,“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妾薄命》这又以水比喻时过境迁,破境难圆。更有那著名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喻指愁难断,志难酬。

三、水流今古,志在水外

李白思想中有着道家色彩,当他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时,就会寻找一方精神的栖息地,释放自己的不满。比如,“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古风》)“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这两首诗就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当然桃花流水并不是李白理想之所在,向往世外桃源只是他暂时的自我安慰罢了,更多的还是表达郁闷。借古今不变的流水衬托世事的变迁写自己怀才不遇,更是李白爱用的,而且用得自如。比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江自流”三个字,与“凤去台空”相结合,便写出了凤凰台现在的冷清、寂寞,写出了六朝繁华已经不再,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现实。而“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经下邳圯桥张子房》则写出圯桥荡漾的碧波自古到今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自已却不能有张良遇到黄石公那样的机遇,借此表达怀才不遇之情。同样的手法也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使用:“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在清静安宁的江面,望着皎洁的月光,想到了当年在这样的水面上“高咏”的袁宏得到名士谢尚的赏识,联系到自己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惆怅之情立现。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李白诗词水篇四
《李白山水诗》

 

《论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意象》的文献综述 摘要: 李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并不陌生,我们读着他的诗长大,他那不平凡的

经历给后代留下了深深的疑问与探秘。北宋郭熙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而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也说过:“画是一种无声诗,诗是一种有声画”。由此可见,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他们都一致认为,诗是一种有意境。虽然李白

并不是以山水诗而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表现出一种豪迈,粗犷,雄伟霸气之

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身世;诗歌;山水诗。

李白,是史上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生平经历坎坷,

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生的诗人,又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集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于一身。据统计,在李白一千余首诗歌中,共出现

“水”字四百七十六个,平均每两首多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并不包括与“水”相

关的江,河、湖、海等。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对李白诗中宏伟自然意象进行过统

计,其中写到江(江水)六十次,河(黄河)四十一次、波(波涛、波澜等)七

十四次,海(沧海、沧溟)六十四次„„李白留给后人的诗篇有九百多首,每一

首都是他的心路历程的感受。而这些诗篇也是盛唐时候文化底蕴和精神生活的真

实写照。而我们,对李白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李白身世的研究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直到天

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

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

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

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

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二、李白的作品

李白的作品具有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

漫主义,立意清晰等特点。他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

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

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

的情感为主。杜甫赞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的艺术魅力,这

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韩式朋在《李白山水诗的写意特征》中写到:

“李白的山水诗,据我的统计,总共约有百首,其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继承庄子散文意境宏阔、浩渺奔放的浪漫主义传统,气势磅礴,汪洋态肆。这类诗近二十首,体裁主要是七言古诗、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二)借鉴陶潜田

园诗的艺术手法,作品中的写景与抒情、说理相结合。这类诗也近二十首,绝大

多数是五言古诗。(三)受谢灵运、谢眺影响较夭,写景清朗明丽,结构未臻完美。这类作品约有二十五首左右。(四)与王维山水诗风格近似,充满诗情画意,浑成

无迹,大巧若朴。这类诗约有十二、三首。(五)半写山水,半写游仙,而游仙的

比重更大,艺术成就不高。这类作品近十首。除此之外,李白还有近二十首诗,其中描写山水的诗句颇具画意,但全诗不甚出色,有的也不宜划入山水诗范围之

内。”

所以现在的我们对李白山水诗的研究一直有着穷追不舍的精神。葛晓音在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里也这样说:“李白的登览、记游山水诗可分两类。一类

是按传统的表现方法如实描写山水,如《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望庐山瀑布》等。他另一类以虚写为主的山水诗比起来,大多不见特色。如《蜀道难》、《梦游

天姥吟留别》等等,与其说它们是山水诗,还不如说是诗人理想和苦闷的寄托,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自然化。

王定璋在《李白山水诗文的个性特征及时代意义》中也提到:“李白的山水

田园之作明显地具有以下特征:一、豪放浪漫的个性基调和夸张写意的艺术手法。

二、变化多样的艺术风貌与气势恢宏的独特意境。”

而每当提起山水诗时,人们都会推举王维的山水诗为百家山水诗之冠,“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的评价。王运熙同志在《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一中说:“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

也创作了不少写景名篇,但在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采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

致的感受上面,较王维也不免有所逊色。他不傀为诗国中首屈一指的风景画大

师”。而后人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认为王维之山水诗歌堪称一绝,乃诗坛上首屈

一指的先锋。我虽不否认王维诗歌的绝妙之处,但后人通过苏轼的这句评语而不

断夸大其诗歌的伟大之处,我觉得有所不妥。

李白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我所我认为他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与情感是十分

细致的。就好像张家骐在《应怎样评价李白的山水诗》中提到:“我认为李白在

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采方面,较王维也不逊色。可以从三方面看:一、李白的山水

诗,既能展现动态美,又能展现静态美。二、李白山水诗既能从时空角度展示山水

的美,又能突破时空,使所展示的山水更加雄伟瑰丽。三、李白山水诗既表现诗

人厌恶丑恶事物的心理素质,又表现诗人追求自由理想的审美角度。”

所以我认为,李白的山水诗歌是具有他独特的风格和成就的,诗中所体现的艺术风采和时代感是相互统一的,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全唐诗》,161-185李白卷。

[2]袁行霈:《李白的宇宙境界》载《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0年集•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3]韩式朋:《李白山水诗的写意特征》,《求是学刊》,1984年第3期。

[4]张家骐:《应怎样评价李白的山水诗》,《齐鲁学刊》,1987年第3期。

[5]王定璋:《李白山水诗文的个性特征及其时代意义》,《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6]葛晓音:《李白思想艺术探骊》,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

[7]杜晓勤:《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东方出版社,1997年7。

[8] 王运熙:《王维田园山水诗的审美价值》,《齐鲁学刊》1989年第3期。

 

李白诗词水篇五
《李白诗词全集》

 

> 七绝·望庐山瀑布

ZZ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七绝·早发白帝城

ZZ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ZS【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1_13

> 七绝·赠汪伦

ZZ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C全唐诗:卷171_23全唐诗:卷178_21

> 五古·咏苎萝山

ZZ 唐·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CC全唐诗:卷176_24

>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ZZ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ZS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

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

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

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

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光明日报1999.7.22 杨义)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74_24

> 五绝·夜宿山寺

ZZ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乐府·静夜思

ZZ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ZS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65_19

> 七绝·望天门山

ZZ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C全唐诗:卷180_31

> 五绝·独坐敬亭山

ZZ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C全唐诗:卷182_28

> 七绝·客中行

ZZ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CC全唐诗:卷181_5

> 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ZZ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C全唐诗:卷180_17

> 五律·送友人下蜀

ZZ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CC全唐诗:卷177_6

>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ZZ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CC全唐诗:卷180_30

> 乐府·塞下曲六首

ZZ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CC全唐诗:卷164_8

> 五律·渡荆门送别

ZZ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ZS【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李白诗词水篇六
《李白 论文 水意象 7000字》

 

谪仙看水

——浅论李白诗中的“水”意象

作者:崔瑾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一五班

摘要: “水”意象作为包容性极大的原始自然意象常出现于古诗词中,在李白的诗中是一

种常见的自然意象。诗人笔下的“水”意象不仅出现次数多,且其所包含的意蕴范围极广,有万千变化。可以说,这些“水”意象折射出了诗人李白的思想情感与生命精神。本文以李

白诗中的“水”意象为考察对象,研究它们的所涉及的不同内容,并试探讨与“水”意象相

关的诗人的思想情感与生命精神。

关键词:李白;诗歌;水意象;思想情感;生命精神

1. 问题的提出

李白笔下的“水”意象不仅出现次数多,且其所包含的意蕴范围极广,有万千变化。

可以说,这些“水”意象折射出了诗人李白的思想情感与生命精神。 有句话说“仁者看山,智者看水”,李白诚然是一位有仁心的智者。“他以山水为友,

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眼光细看山光水色”;郁郁不得志时,他不仅借饮酒排解,也借自

然中的山水排解。“水”意象的内涵在此更多是审美意味。

“‘水’最具约定性的涵义就是时间的流逝。” 水总被人当做一种亘古不变的见证,

“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自古诗人凭吊历史或感怀时间流逝之时,也时常将目光再投

于自然,投于流水。这是“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又一重身份。

(李白的思想中,有道教思想深深植根,道教源于老庄道家思想,代表思想中,有“上

善若水”、“以柔克刚等”,本文欲对李白有关道家思想且含有“水”意象的诗歌进行大致

研究。)

诗人笔下的“水”意象有许多染上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其大致可以分为思乡意蕴、友情

意蕴和愁苦受阻意蕴这几类。

2. 浅析水意象常出现于中国古代诗词的原因

“水”作为包容性极大的原始自然意象常出现于古诗词中: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多处描写“水”,可说是满卷“水”气氤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遥远而空灵缥缈的水境与 “伊人”相辉映,使人无比思慕和怀想;《老子》中写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把水的品质与人的美德相提并论,将“水德”誉为众德之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写出“水”所包含的哲学情思;荀子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等。古人在看水、感水、写水的过程中融入了自我的生命意识,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传统意念。

在古代,我国以农桑为国家经济基础,千年来采用小农经济,水作为农业的命脉,对于古人的极为神圣、重要。即使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逐渐因资本主义发展传播降低,“水”也早已深深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意识之中。

因此,古诗词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写“水”的篇章。千年来“水”承载着人们的主观思想情感,寓寄着丰富的内涵。

3. 对李白含“水”意象诗歌内容分类研究

3.1 自然中的“水”意象

“水”自古就以多种姿态呈现在诸多诗篇中,李白也尤其喜爱水,既好寻访名山,又热衷于观“水”和玩“水”。“他游历且描述过的河流有江、河、淮、汉、颍、湘、汤、渭、汴、洛、汾、汝、沅、溧、淇等等”,并留下了大量诗篇。水在诗人眼中极有灵性,或轻灵柔美,或雄壮宏伟。

其中,描写轻灵柔美的水的诗句有: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在,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镜湖流水漾清波。” (《送贺宾客归越》)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

“天长落日远,水静寒波流。” (《登新平楼》)

“渌水静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 (《山中问答》)

“水”的清净空灵是山水诗最为常见的表现对象,它不仅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致,也是能够不断诱发诗思、想象之美和自我思考的根源。“水”可以使得诗人可以在烦恼的尘世中排解悲苦和矛盾。自然中“水”的优美与诗人渴望回归自由、解除世俗禁锢的心态合二为一。 清澈的流水可以使人产生轻松、超脱的感受。《论语》中记载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在孔子周游列国遭到失败后,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各自的志向。子路愿治军,冉有愿治民,公西华愿治礼,而擅长音乐的曾皙却愿在沂河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踏歌而归。孔子听后长叹,表示最认同曾皙的志向。这绝不是说孔子一生的志向止于山光水色,而是他在身心疲惫不堪的处境下,渴望从大自然中寻求安慰,让流水洗刷精神上的烦恼。在如此美妙的清莹的“水”的世界里安顿精神,不失为一条解脱悲苦之路。

李白徜徉于山水之间的方式,符合古代知识分子一贯“好山乐水”的态度,且不失为求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诗人郁郁不志、内心极度矛盾时,往往将目光投向山光水色,他在诗中构建了无比清净空灵的“水”的绝佳境界。在诗人的境界里,花鸟山水知人性、解人意,可以相看不厌,可以相诉衷肠。

在人与“水”融合的过程中,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直接注入客观的自然山水之上,山便有性,水便有情。自然山水之灵和李白的自我生命精神在流水声中达到了统一,诗思便如泉涌。

李白诗中亦不乏描写雄奇壮伟的 “水”意象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诗御虚舟》)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横江词六首》其一)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六首》其四)

当诗人面对飞流直下的悬泉瀑布、奔腾咆哮的大江巨河时,他桀骜不驯的个性、豪放不羁的自由灵魂,便获得了强烈的共鸣,他的叛逆性格和抗争心理也和这雄奇壮美的流水一拍即合,从而带来感官和思想感情上的满足,以及诗歌创作灵感的迸发。

在如此雄奇壮伟、撼人心弦的“水”意象中,关于黄河的描写可以说是最为精彩的。李白诗歌中的黄河能随诗人心思任意变换形态、内涵。在诗人笔下的黄河可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可以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也可以是“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还可以是“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行》),又可以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等等。诗写得淋漓尽致、酣畅痛快,写尽黄河在人们心目中的气势无比的崇尊庄严。从这些诗句来看,李白追求恢宏壮伟的事物,体现了他广阔的胸襟和自由无比的生命精神。

李白自然诗中的“水”意象这正是来自于李白一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以自己的身心去拥抱自然,把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与生命精神融汇自然之中,并对自然美有着十分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的真实体现,这也是李白突出的思想情感之一。

3.2 “水”意象的时间意蕴和所带出的伤逝情怀

“水”以时空一体的形态,展现出生命的瞬间与永恒。面对这奔荡远去、“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的水,李白笔下这些流淌着的“水”意象,正体现了这样一种时间意蕴,反映了李白对于倏忽人生的忧患: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古风》其十一)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

“朝为断肠花,暮还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古风》其十八)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金陵歌送别范宣》)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古风》其三十九)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李白对于流水带来的时间感慨是深沉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抒怀写得淋漓尽致,诗人内心充满悲哀,却也不失豪迈。“心中功业未成的愁绪,使他感到自己的黄金岁月恰如黄河流水一样,也将一去而不复返;满头青丝很快就会变成满头霜雪,禁不住悲从中来。但他并非一昧地悲号和哀伤,而是将百般的失落和忧愁化为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是对永恒流水的盛赞,对虚名浮利的轻视,也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定位。都说李白充满矛盾,这里就已经体现了他个人性格与社会秩序、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自然意象的两种矛盾。李白诗中“水”意象所蕴涵的时间意蕴和伤逝情怀所体现出的他对生命的热爱是极度的,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生命精神,足以缓和他人生中出现的绝大部分矛盾。

3.3 诗人笔下的“水”意象所包含的主观意蕴

3.3.1 离别体现的思乡意蕴和友谊意蕴

思乡意蕴:李白一生辗转漂泊,离乡在所难免。诗人幼时就离开了西域,在蜀国成长,因此他常把蜀国看作自己的故乡。诗人感慨人生世事无常,思念故乡时,常将自己的一腔真性情寄托于笔下的“水”意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太原早秋》)

“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歌》其二)

《渡荆门送别》:多情的“故乡水”似乎懂得作为游子的诗人不可羁束的心情,载着扁舟把他送到千里之外;但它似乎又舍不得放诗人远行,始终跟随在他身边不肯离去,送舟万里。出了蜀门,故乡的土地已经看不见了,唯有来自故乡的江水,仍然在诗人身边流淌。诗人把蜀水亲切地称为“故乡水”,字里行间充盈着深厚的恋乡情怀。诗人予“水”以人情化,使得人和“水”在依依惜别中融为了一体,巧妙委婉地道出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离别时的忧愁。

友谊意蕴:在古代,人们远行多借助于舟船,路途遥远,通讯滞后,使离别意味更浓,因此友人之间的送别现象十分常见,长久的文化情感积累,使得“水”隐约承载了临别时的友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诗词水篇七
《流水对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流水对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摘要: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大气磅礴,激越超迈,

清新飘逸,豪迈奔放。笔者尝试从一种新的角度——流水对来阐释

李白诗歌的流动美,兼谈李白大量运用流水对的原因及解析。

关键词:李白;流水对;原因;解析

古诗之美在唐,唐诗之美在盛唐,盛唐之美在李白,李白是盛唐

诗的顶峰,代表唐诗的最高成就。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

的诗等天地,齐日月,吞吐万象,激越超迈,盛气凌人,大气磅礴,

瑰奇宏廓,豪放飘逸,呈现为一种令人震撼敬仰的壮观之美。清人

赵翼在《颐北诗话》中评价李白诗歌“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

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铭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

不可因勒之势”。

1流水对简介

“流水对”这个名称产生得较晚。《文心雕龙·丽辞》仅列出4种

对仗形式,旧题隋文帝《诗格》列出8种对仗形式,均未见有此名。

《文镜秘府论》虽把对仗分为29种,却仍然没有“流水对”的名

目。《文镜秘府论》讲述的是六朝至唐初关于诗歌的体制、声韵、

对偶方面理论的,而“流水对”在初唐诗坛上已然出现,如骆宾王

的“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在狱咏蝉》)、沈佺期的“愁

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陇头水》)。大约是这种特殊的对仗在初

唐尚未流行开来,故未能引起普遍关注。到了南宋初年,葛立方在

《韵语阳秋》中提到了这种对仗形式,将其称为“十字格”。葛氏

所说的“十字格”,就是五言律诗的“流水对”。其后,南宋末年严

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十四字格”,指的就是七言律诗的“流

水对”。最终正面提出“流水对”这一名称的,则是宋末元初的方

回,他在《瀛奎律髓》中说道:“少陵妙手,惯用流水对法,侧卸

而下,更不板滞。”只可惜他对这个概念未作详解,明朝人胡震亨

把前人之说加以概括,在《唐音癸签》中写道:“严羽卿以刘慎虚

‘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

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

[1]至此,“流水对”的概念算是确立下来。大概是由于“流水对”

这一称谓,更能形象地揭示此种对仗的质性特征,所以就被后人广

泛地使用起来。

2李白诗歌中“流水对”

2.1主谓式

把单句从中拆开,把主语部分作为出句,把谓语(或不出现谓语)

和谓语后面的成分作为对句,以构成相互对仗的形式。这样的对仗

也能造成语意的连续不断。李白诗中有几处是属于这样的“流水

对”,例如:1)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古风五十九首》(其四

十二),句法结构:[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2)昔时横波目,今

作流泪泉。《长相思》,句法结构:[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上句

为主语,下句为谓语,构成一个判断句。

2.2述宾式

其一,把宾语拆开,使之分属于出句和对句。这种情况下的宾语,

均具备“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具体作法是,把其中的“主语”部

分留给出句,使出句呈“动宾”结构,而把剩下的“动宾”部分作

为对句,使出、对两句语法结构相同,呈对仗关系。

3李白多用“流水对”之原因解析

3.1生活状态影响所致

李白躬逢盛世,唐代漫游之风盛行,而诗人又酷爱旅游,他一生

经历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漫游,他的足迹几乎遍及神州大地。李白

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甚至,“常时

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早在蜀中读书时,李白就渔游了成都峨眉山等地。二十五岁时,便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国长如不系舟”(《寄崔待御》)。离家

之后,他到处漂流,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客死于当涂李阳冰处,以

漫游终其一生。他的游迹所到之处很广很远,南穷苍悟,东涉溟海,

北抵燕赵,西历歧邢,至于宛洛、吴越,更是多次重游,名山大川,

古迹胜地,无不亲临其境,所谓“俄属戎马生郊,远身海上,往来

于斗牛之分,优游没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

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2]李白一生浮游四

方,他李白一生有一种漫游情结,以游促诗,以诗记游,这在他的

诗中屡屡流露出来:“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

谣寄卢侍御虚舟》),“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望庐山瀑布》),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落日忆山中》)。在这种漫游生活中,

游目骋怀,抒情遣兴,产生了众多的流传千古的瑰丽篇章。这样的

生活状态,势必影响到诗人的心态。他的心态也是流荡不定的。在

这种心态下进行诗歌的创作,必然会排斥那种静止的、凝固的对仗

形式,而去追求这种具有动感的“流水对”。

3.2与诗人的精神气质息息相关

李白是一个率真任情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溢着一股盛唐的豪气

与侠气,天马行空,飘逸似仙,扬心底之激流,倾情感之洪涛,奇

思幻想,瑰丽多姿。他不象杜甫那样沉郁顿挫,感情的波涛在胸中

反转回流,一唱三叹;不象李商隐半吞半吐,欲语还休,扑朔朦胧,

缠绵悱恻。他的情感是“真率”的,爆发的,如长江东去,波涛滚

滚,如黄河决堤,一泄千里。他好像是一匹野马,不受现实秩序的

束缚,在当时的社会里狂驰无忌。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使李白一生

傲视乾坤,高扬自我。他的诗歌创作也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

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

的描述,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

气夺人的特点。再加上诗人的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他的感情往往

是喷发式的,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变幼莫测的、奇之又

奇。“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用

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严羽评点李集》)。太白确实是用胸

喷,而非用笔想,而喷涌之源泉正是诗人心中的激情。飘逸奇纵、

瑰丽多姿的浪漫色彩和不拘章法、任情任性的独特风格,呈现出长

天绿水、花光百里的诗意境界。在这种激情的支配下,他必定厌弃

那种板滞的、凝固的对仗形式,而活泼的、富于流动感的“流水对”,

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3.3与诗人所选择的物象存在密切相关

李白独特的酣畅淋漓的激情,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物象,这些

物象大都具有一种飞动的美,如奔腾咆哮的黄河、去天不盈尺的蜀

道、银河倾泻的瀑布、使丘峦崩摧的雷电等等都是李白诗歌中的典

型意象,这些雄伟磅薄的意象总是以其体积的巨大、力量的狂暴、

气势的磅礴,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具有宏大的气势。如写水“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巨灵咆哮

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巴水急如

箭,巴船去若飞”(《巴女词》);写波涛“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

于瓦官阁”,“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惊波一起三山

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横江词六首》);写瀑布“飞湍瀑流争喧虺,

砰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望庐山瀑布》),“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

士不遇》);写山“群山如逐鹿,奔走相驰突”(《登梅岚望金陇赠族

侄高座寺僧中浮》),“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九日登高》),“万

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

 

李白诗词水篇八
《李白诗词精选》

 

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

极度烦闷。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为一身的伟大天才。 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他磨墨。 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诗词水篇九
《李白经典古诗》

 

李白经典古诗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诗词水篇十
《古诗词李白诗词必背》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李白诗词水》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李白诗词 李白的诗全集诗词 李白诗词全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李白诗词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李白诗词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669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