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2016-12-01 14:23: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共9篇)《筑梦中国》解说词——第六集 发展新境《筑梦中国》解说词——第六集 发展新境【解说】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在这里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组“赶...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供大家学习参考。

《筑梦中国》解说词——第六集 发展新境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一篇

《筑梦中国》解说词——第六集 发展新境

【解说】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在这里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组“赶考”的雕像,刻画着一个政党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试”,中国共产党人交出的成绩单令人自豪,但“赶考”还在继续,2002年12月5日,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集体到西柏坡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胡锦涛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民生的信念、民情的关注、民意的听取、民智的荟萃,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集体记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六集 发展新境

【解说】 2003年新春刚过,暖风依旧自南北上,看上去一切都一如往常,这一年跟随而至的,还有一种新病毒。未知,无形,夺人性命,这就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人们习惯称之为“非典型性肺炎”。非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传播大半个中国,感染和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人们谈“非”色变,恐慌伴随着疫情到处蔓延。

4月14日,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

在这座当时已有一千多人感染SARS病毒的城市里,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党和政府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中国的领导人用言行表明,他们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在民众的期待中,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展现在世人眼前。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铸就了真正的信心和信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不能失败的战争,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役,肆虐的非典终于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结束了。

【采访】 郑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非典来得很突然,去得很突然。但是提醒了大家,如果发展要付出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那么我们就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解说】 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好的发展,历史地摆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字幕】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

【胡锦涛同期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前行的中国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柜里,这几本账本记录了2006年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时刻。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同期声】

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从此,这一在我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解说】 每年一千两百五十亿的税费从农民肩上卸去,留下沉甸甸的情感账本。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这段饱含感情的铭文,镌刻在告别田赋鼎上。它的铸造者就是河北省灵寿县清莲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王三妮。

【采访】 王三妮 河北省灵寿县农民

国家给农民免了农业税以后,农民非常高兴,所以总想把这个事记述下来,用鼎的形式记述下来了。

【解说】 一个普通农民用特殊的方式,记录下中国社会鼎新革故的大事件。

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人们,生活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自2004年开始,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问题。曾经为国家的工业化资金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农民在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得到了回馈。

【解说】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壮美前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加快了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步伐。

【解说】 西藏,雪域高原。2006年7月1日,一个奇迹般的工程在世界屋脊上揭开了面纱,这就是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曾几何时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横亘在前,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被称为工程界无法挑战的极限。

【采访】 林兰生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四千米以上,氧的饱和度只有平原的30%到40%,一到冬天呢,极端的温度可以到零下四十度。

【解说】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造青藏铁路一直是新中国的梦想,尽管面临着诸多难题,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难以想象的魄力,开始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在六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人们的视线越过八千多米的世界屋脊审视东方时,看到的是一幅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统筹兼顾的中国发展蓝图。

西部正在变成一片热土,中部六省正在寻找独特的区位优势,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描绘了新的未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为环渤海经济带增加了新的活力。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将与其它地区共同撑起一个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国,而这一切必将带来中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解说】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使两岸同胞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为两岸同胞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创造了新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格局。2007年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四位,并且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胡锦涛同期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解说】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外加入了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四位一体”。

在十七大报告中,把 “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把“增长方式”修改为“发展方式”。一词之差,两种境界,中国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从容。

【解说】 转变方式,又好又快,科技水平决定经济水平。

2012年6月,继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之后,神舟九号又搭载三名航天员奔赴太空,与“天宫一号”再次完美对接。浩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叩问天宇的新高度。

神舟上天,蛟龙入海。

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2003年12月和2010年5

月,中央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

筑梦中国解说词六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二篇

《筑梦中国》解说词——第六集 发展新境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5日 20:34 | 来源:共产党员网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举报/纠错 ]

【解说】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在这里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组“赶考”的雕像,刻画着一个政党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试”,中国共产党人交出的成绩单令人自豪,但“赶考”还在继续,2002年12月5日,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集体到西柏坡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胡锦涛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民生的信念、民情的关注、民意的听取、民智的荟萃,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集体记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六集 发展新境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解说】 2003年新春刚过,暖风依旧自南北上,看上去一切都一如往常,这一年跟随而至的,还有一种新病毒。未知,无形,夺人性命,这就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人们习惯称之为“非典型性肺炎”。非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传播大半个中国,感染和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人们谈“非”色变,恐慌伴随着疫情到处蔓延。

4月14日,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

在这座当时已有一千多人感染SARS病毒的城市里,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党和政府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中国的领导人用言行表明,他们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在民众的期待中,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展现在世人眼前。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铸就了真正的信心和信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不能失败的战争,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役,肆虐的非典终于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结束了。

【采访】 郑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非典来得很突然,去得很突然。但是提醒了大家,如果发展要付出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那么我们就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解说】 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好的发展,历史地摆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字幕】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

【胡锦涛同期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前行的中国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柜里,这几本账本记录了2006年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时刻。

【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同期声】

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从此,这一在我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解说】 每年一千两百五十亿的税费从农民肩上卸去,留下沉甸甸的情感账本。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这段饱含感情的铭文,镌刻在告别田赋鼎上。它的铸造者就是河北省灵寿县清莲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王三妮。

【采访】 王三妮 河北省灵寿县农民

国家给农民免了农业税以后,农民非常高兴,所以总想把这个事记述下来,用鼎的形式记述下来了。

【解说】 一个普通农民用特殊的方式,记录下中国社会鼎新革故的大事件。

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人们,生活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自2004年开始,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问题。曾经为国家的工业化资金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农民在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得到了回馈。

【解说】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壮美前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加快了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步伐。

【解说】 西藏,雪域高原。2006年7月1日,一个奇迹般的工程在世界屋脊上揭开了面纱,这就是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曾几何时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横亘在前,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被称为工程界无法挑战的极限。

【采访】 林兰生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四千米以上,氧的饱和度只有平原的30%到40%,一到冬天呢,极端的温度可以到零下四十度。【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解说】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造青藏铁路一直是新中国的梦想,尽管面临着诸多难题,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难以想象的魄力,开始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在六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人们的视线越过八千多米的世界屋脊审视东方时,看到的是一幅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统筹兼顾的中国发展蓝图。

西部正在变成一片热土,中部六省正在寻找独特的区位优势,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描绘了新的未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为环渤海经济带增加了新的活力。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将与其它地区共同撑起一个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国,而这一切必将带来中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解说】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使两岸同胞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为两岸同胞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创造了新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格局。2007年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四位,并且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胡锦涛同期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解说】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外加入了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四位一体”。

在十七大报告中,把 “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把“增长方式”修改为“发展方式”。一词之差,两种境界,中国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从容。

【解说】 转变方式,又好又快,科技水平决定经济水平。

2012年6月,继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之后,神舟九号又搭载三名航天员奔赴太空,与“天宫一号”再次完美对接。浩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叩问天宇的新高度。

神舟上天,蛟龙入海。

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2003年12月和2010年5月,中央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六集 发展新境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三篇

历史文献纪录片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解说词

第六集 发展新境

简介: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在这里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组“赶考”的雕像,刻画着一个政党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试”,中国共产党人交出的成绩单令人自豪,但“赶考”还在继续,2002年12月5日,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集体到西柏坡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胡锦涛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民生的信念、民情的关注、民意的听取、民智的荟萃,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集体记忆。

【解说】2003年新春刚过,暖风依旧自南北上,看上去一切都一如往常,这一年跟随而至的,还有一种新病毒。未知,无形,夺人性命,这就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人们习惯称之为“非典型性肺炎”。非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传播大半个中国,感染和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人们谈“非”色变,恐慌伴随着疫情到处蔓延。

4月14日,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

在这座当时已有一千多人感染SARS病毒的城市里,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党和政府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中国的领导人用言行表明,他们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在民众的期待中,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展现在世人眼前。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铸就了真正的信心和信任。【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不能失败的战争,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役,肆虐的非典终于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结束了。

【采访】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非典来得很突然,去得很突然。但是提醒了大家,如果发展要付出人民的健康,

甚至生命为代价,那么我们就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解说】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好的发展,历史地摆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字幕】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

【同期声】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前行的中国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柜里,这几本账本记录了2006年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时刻。

【同期声】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从此,这一在我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解说】 每年一千两百五十亿的税费从农民肩上卸去,留下沉甸甸的情感账本。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这段饱含感情的铭文,镌刻在告别田赋鼎上。它的铸造者就是河北省灵寿县清莲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王三妮。

【采访】王三妮(河北省灵寿县农民)

国家给农民免了农业税以后,农民非常高兴,所以总想把这个事记述下来,用鼎的形式记述下来了。

【解说】一个普通农民用特殊的方式,记录下中国社会鼎新革故的大事件。 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人们,生活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自2004年开始,一个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问题。曾经为国家的工业化资金积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农民在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得到了回馈。

【解说】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壮美前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加快了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步伐。

【解说】西藏,雪域高原。2006年7月1日,一个奇迹般的工程在世界屋脊上揭开了面纱,这就是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曾几何时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横亘在前,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被称为工程界无法挑战的极限。

【采访】 林兰生(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四千米以上,氧的饱和度只有平原的30%到40%,一到冬天呢,极端的温度可以到零下四十度。

【解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造青藏铁路一直是新中国的梦想,尽管面临着诸多难题,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难以想象的魄力,开始在世界第三极上修建铁路,在六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人们的视线越过八千多米的世界屋脊审视东方时,看到的是一幅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统筹兼顾的中国发展蓝图。

西部正在变成一片热土,中部六省正在寻找独特的区位优势,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描绘了新的未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为环渤海经济带增加了新的活力。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将与其它地区共同撑起一个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国,而这一切必将带来中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解说】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使两岸同胞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为两岸同胞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创造了新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格局。2007年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四位,并且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同期声】胡锦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解说】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外加入了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四位一体”。

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把“增长方式”修改为“发展方式”。一词之差,两种境界,中国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从容。

【解说】转变方式,又好又快,科技水平决定经济水平。【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2012年6月,继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之后,神舟九号又搭载三名航天员奔赴太空,与“天宫一号”再次完美对接。浩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叩问天宇的新高度。

神舟上天,蛟龙入海。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2003年12月和2010年5月,中央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强国成为国家战略。

【解说】转变方式,又好又快,统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方针。

在这一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之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又成了一项覆盖城乡的普惠制度,发展理念之变透过公共财政滋润到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之中。

【解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郑重地摆放着一本日记,这

是四川省青川县石坝乡党委书记舒云记下的地震日记,它将人们带回到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巨大的能量撕裂了中国的西南大地,8.0级特大地震突然爆发,突发的灾难震惊了全国。

地震发生后,胡锦涛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第四天,胡锦涛就冒着余震的危险来到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县城。

【同期声】胡锦涛

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解说】地震发生那天,正在青川县城开会的石坝乡党委书记舒云侥幸从废墟里爬了出来。父母所在的木鱼乡和他任职的石坝乡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他选择了回石坝救灾。

瓦砾下的幸存者急需救援,无家可归的人们也亟待庇护,舒云在救灾第一线为受灾群众守护着生的希望,也在不安地等待着家里的消息。

5月12日“泪在心里流,电话打不通,不知乡里的情况咋样,父母在木鱼好不好?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两天后,正在一线救援的舒云,收到了同事递过来的纸条,“父母去世,请速回家处理后事。”他也用纸条做了回答,“不能回家,儿不孝!”

这是舒云——一个基层党员的坚持。在整个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灾难让一个国家释放出了凝聚为一体的力量,八万三千九百八十八名群众从废墟中抢救生还,三十六万多名重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面对一次次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中国展示的国家力量、制度优势让世界赞叹,中国共产党人的模范作用和牺牲精神感天动地。当灾难的浓烟散去,今天的人们看到曾经的废墟上又重新建立起了新的家园。

【解说】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入场时,旗手姚明的身边带着的是来自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小学的学生林浩。正如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评价,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短短的十六天,北京奥运不仅仅是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还有团结、友谊、和谐、进步。

这是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又一次华彩亮相,这一刻的中国是如此的自豪,她让全世界都察觉到了她的日益强大,又是那么可亲可近。

【解说】注定不平凡的2008年还没有结束,这一年的下半年,一场源起于西方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传遍全球。

这是深圳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生产的服装专销欧盟市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欧盟的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起陷入衰退,这对于严重依赖欧盟市场的这家服装企业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一向忙碌的工人张友财也突然变得空闲起来。

【采访】张友财(服装工人)

当时的工厂里面突然货少了很多,然后外面的我一些朋友、一些老乡都准备回家去了,没有工作干了,回家去没什么事做,所以有点担心。

【解说】深度参与到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中国制造业,因为订单下滑,工厂停工,

导致两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面对严峻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同年多项积极财政政策迅速出台。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达到8.9%,在世界经济体中率先企稳回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曾经返乡的工人陆续回到了工厂,一直为自己的命运担心的张友财也开始重新忙碌了起来。

两亿六千多万农民工,在解放农村劳动力、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功臣。

到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同期声】胡锦涛

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解说】在党的十八大上,党的指导思想的旗帜上增添了科学发展观的新篇章。而敏锐的海内外观察家也发现,在十八大报告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扩充为“五位一体”,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成为新的部署。

【采访】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从十七大的“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的“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它集中反映了执政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上的重大升华,也是对发展规律的集中把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战略,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奠定重要基础。毫无疑问,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说】就在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十多天,各种版本的航母style,迅速出现在网络上,他们模仿的就是这个动作。

2012年11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辽宁舰服役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的一个标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人民军队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国之重器的宏大威猛和网络上热议航母的轻松愉悦,共同演绎着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

【解说】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筑梦中国》解说词——第五集 世纪跨越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四篇

《筑梦中国》解说词——第五集 世纪跨越

【解说】 199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苏联时,特地来到“十月革命的摇篮”圣彼得堡 。在一位海军中将的陪同下,他登上了象征着“十月革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参观。

这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考验。几个月后,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

社会主义中国,将如何涉过这段激流险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又将如何扬帆远行跨进新的世纪呢?

第五集 世纪跨越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解说】 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曾经强调指出,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面对复杂纷纭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带领中国在已经开辟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全世界都在观察。

上海浦东,今天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金融贸易区。很难想象,1990年这里还遍布着一片片的农田。那一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1992 年,浦东开发的战略目标被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浦东开发,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期声】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说】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词汇,记录了中国十多年艰难执着的探索,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1992年8月5日,一个重达十八公斤的包裹寄到了深圳市,包裹内是两千八百张身份证。五天之后,一百五十万股民汇集了两千多万张身份证,从全国各地南下深圳抢购新发行的股票,最终酿成了中国股票发行史上的“8·10事件”。这次极端的抢购事件背后,透露出1992年独特的经济温度。伴随着高增长率的,是通货膨胀率的飙升,其数字一度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纪录。如何遏制经济过热的形势,成为一次严峻的考验。

【采访】 夏斌 国务院参事

1993年6月份,中央下达了6号文件,采取了十六项宏观调控的措施,其特征之一,以整顿金融秩序为突破口,用金融手段来实施宏观调控,为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这样框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解说】 三年后,通货膨胀率从最高的24%降到了1996年的8%

,同时

经济依然保持了9.7%的增长率。人们形象地把这次利用市场规律进行的宏观调控比喻为“软着陆”。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创阶段,那些曾经支撑着共和国经济大厦的国有企业,有很多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当时国有企业占比高达80%,率先经历了国企改革的阵痛。

【解说】 1995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汇报。当大家谈到当前国企改革面临许多困难时,他问在场的同志:“现在有些干部不愿意管国企改革,你们怎么样?”

【采访】 蒋以任 上海市原副市长

江总书记提出问题,这个困难怎么样?你们要有信心。我说,困难不少,信心还是有。搞这个企业改革,命中注定。你碰到这个困难,你非得这么做。

【解说】 作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企改革是上海市无可逃避的命运,也是无可推脱的责任。一百万下岗工人,其中仅纺织工人就有二十七万。面对这个人群,上海率先在全国设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国企职工分流架一座从“企业到市场”的桥梁。国家再就业工程的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编制起一个温暖的安全网。

到2000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民营经济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大。改革的探索获得了丰硕的回报。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业作为社会效益高而比较效益低的基础产业,与国有企业一样,也一度出现了增长迟缓的情况。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经过数年努力,一个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解说】 这是一份来自民间的记忆,三十多本家庭账本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2001年,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陈禹历经八次上海之行,从市民杨燕秀家搜集到这些账本带回北京。

【采访】 陈禹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当时我看了这个账本之后,我也确实是挺震撼的。因为这账本它很真实,它不光是柴米油盐,其实还是真正完全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国家从物质匮乏一直到物质丰富,人民生活逐渐走上小康这么一个过程。

【解说】 账本记录了杨燕秀一家从1965年到2000年三十多年的家庭收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1980年6月,杨燕秀花四百五十六元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1984年11月,账本上第一次出现了余额;2000年春节,杨燕秀花一千元为自己买了条铂金项链„„从每月欠账到月有盈余,三十年,杨燕秀一家的生活悄然发生着改变。

一个家庭的账本,记录下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也勾勒出了时代的变迁。

1995年和1997年,我国分别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提前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解说】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曾经是天安门广场上一道牵动人心的风景。1997年7月1日零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香港这颗耀眼的东方之珠,重回祖国怀抱。两年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

欢呼的人们,喊出了一个民族积蓄了百年的内心情感,它是对历史屈辱的告别,也是对未来复兴的期盼。

民族统一大业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1992年,海峡两岸代表经过多次商谈,就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谈话,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两岸的经贸、文化、人员交流日益扩大,和平、合作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解说】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现代化建设事业跨世纪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

【江泽民同期声】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解说】 十五大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奋斗目标: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

《筑梦中国》第六集发展新境和第七集圆梦有时心得体会两篇汇编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五篇

《筑梦中国》第六集发展新境和第七集圆梦有时心

得体会两篇汇编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于6月30日——7月6日每晚20时30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

该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每集时长30分钟,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7月1日晚上20:30观看了第2集——“中流击水”,片中介绍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本片中介绍了克林德碑、五四运动、《新青年》、中国共

产党成立、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

整个片中介绍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这个展柜里,我们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启迪:自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将红旗插上了南京“总统府”,推翻了国民党二十二年的反动统治。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10月1日它终于见证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迈上了新的征程。 作为中国共产党员,见证了列强侵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复兴之路,幸福之路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紧紧围绕在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当中,同分裂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接班人,为教育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筑梦中国》第七集圆梦有时心得体会

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所说的话字字铿锵有力,句句饱含深情,不仅道出了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本身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更是道明了中国亿万同胞满怀一颗颗赤诚的中国心,共筑最深层次、最核心的“中国梦”。

回首中华民族经历的百年沧桑巨变,总书记将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精辟表达。这三句气势磅礴而富有诗意的概括,引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遭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险阻的中华儿女的不断奋起抗争下,终于掌握了本身的命运,他们抛洒热血,鞠躬尽瘁,探索奋斗,开始了建设本身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国梦”从此充满希望,光明无限。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今的中国,是一条腾飞中的巨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紧紧联系人民、依靠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走本身的道路,历经多少荆棘、多少曲折,多少灾难、多少奋斗,终于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

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从此永不停歇,绝不更替。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更有广阔宏伟的未来。纵观国际国内大局,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这个梦。励精图治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梦”从此继往开来,终将实现。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惧风险,不畏干扰,走好路,走对路,走正路。以坚定的信念朝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鼎力前进。

2015筑梦中国第二集解说词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六篇

《筑梦中国》解说词——第二集 中流击水

【解说】 在北京中山公园南门不远处,静静伫立着这座保卫和平坊。它的前身叫克林德碑。克林德是德国驻华公使,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多次屠杀和绑架中国公民,清政府却要为他的死谢罪道歉,建立牌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兴奋的人们推倒克林德碑,把它搬到中央公园,并改名为“公理战胜碑”。善良的中国人认为,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际公理一定会还中国人以应有的尊严。

然而,几个月之后,巴黎和会传来的消息击碎了人们的幻想。公理没有战胜强权,民族复兴的梦想再一次遭受沉重打击。

第二集 中流击水

【解说】 1919年5月4日的午后,北京天安门前的平静被打破,成百上千的学生汇聚这里,高喊着“还我青岛”“惩治国贼”的口号。

原来,被中国人民寄予厚望的巴黎和会,传来了这样的消息——不仅中国代表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提案统统被否决,并且英、美、法、日、意五大国商讨分赃的结果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而北洋军阀政府屈于压力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人愤怒了。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了集会游行,五四运动爆发。起自北京源于学生的这场运动,迅速蔓延开去,扩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采访】 郭俊英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

五四运动的性质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就是从领导阶级的成分上来讲它的一种转变,跟以前的一种不同。

【解说】 位于北京五四大街的北京大学旧址,如今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所在地。

当时,众多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深深失望,他们继续寻求救国的真理。

西方的各种政治制度,包括议会制、多党制也曾在民国初期的十多年里相继引进,但这些东西既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也没有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此时,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宣传倡导科学与民主,反对蒙昧与专制。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唤醒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革命先驱李大钊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马克思主义阐述的社会理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

在反复的比较中,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采访】 陈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两年多的时间是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当中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广、对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触动最深的一个时期,有了这个思想前提才有可能催生共产党这个组织。

【解说】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来自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共十五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这艘画舫上继续进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大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这个新生的政党,将会引领中国未来民族复兴的航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采访】 曲青山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呢?我想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点是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第二点是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第三点是有了正确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就是要采取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解说】 从西方搬来的各种各样的尝试都失败之后,中国人民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指明的方向,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承担起了这个使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一百八十多次,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有了更深的认识,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革命力量蓬勃发展。1926年7月9日,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十万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北洋军阀的统治面临崩溃。正当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同盟者的枪口却突然调转了方向。

【字幕】 1927年4月12日

上海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武汉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解说】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命令军警在北京逮捕大批共产党员及其他革命者。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三十一万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六万人,减少到一万多人。严酷的现实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深深地记住了鲜血换来的教训。

【解说】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在南昌起义后举行的“八七会议”上,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它许多地区的起义相继打响,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绝地反击。

巍巍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在这里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艰难探索,逐步地解决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论著,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中国革命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采访】 徐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少将

1933年夏季,中国的红色政权当时有十几块大小根据地,总人口将近一千万,国民党政权也不可能容忍你根据地发展壮大,一再进行“围剿”。

【解说】 中央红军先后四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解说】 这座叫做《艰苦岁月》的雕塑,因多次被收录课本而为人们所熟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作品本是雕塑家潘鹤为纪念解放海南而创作的。可雕塑送到北京,立刻引起彭德怀等几位元帅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认为,这破衣烂衫的老少红军和那似在耳畔的悠扬笛声,再加上他们嘴角的微笑,恰好是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长征岁月的最好诠释。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接连突破敌军数道防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当时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次年十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抵达陕甘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陕甘革命根据地是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

【解说】 1931年9月18日,侵华日军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短短四个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16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七篇

范文一: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于6月30日20时30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该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中央有关部门特别制作了《筑梦中国》纪录片来进一步阐述中国梦,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中国的筑梦之路。

筑梦中国展示了梦的由来和梦的历程,很好的阐述了当今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梦想,整个纪录片分为七集,很好的介绍了从1840至今的发展历程、筑梦历程,他为新中国的成长指明了航向,也唤起了广大中国人的梦想,是新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笔者认为,之所以用一个“筑”字,源于梦想的神圣,源于梦想所需要的苦心经营,源于中国为梦想实现所付出的努力。看完第一集,一直有种热些沸腾的感觉,一直期待着接下来一系列的播出。虽然纪录片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那种声势浩大的影像,但是就是这么平时的语言、真实的画面更加能够展示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更加能够让人铭记这一切,并且为之奋斗!

通过影片,笔者更加坚信,中国梦不会远;通过筑梦中国,笔者更加认为,实现中国梦有两点必不可少的传家宝:党的领导和人民的艰苦奋斗!

筑梦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播放这样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录片,应该来说一方面是为党的生日献礼,另一方面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筑梦之路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领导,实现中国梦更应该如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的筑梦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也只有《筑梦中国》才能更好地为党的生日“献礼”。

筑梦中国离不开人民的共同奋斗。习总书记曾说过: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机会、有理想、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筑梦的主体是所有中国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主动承担,积极践行的,我们应该拥有同一个梦想,更应该为同一个梦想而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为新时期的我们继承和发展,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才能生生不息。

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之下,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不断地用心“浇筑”,我们离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近!

范文二: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为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筑梦中国》主题鲜明突出,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表达,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从屈辱苦难到再创辉煌的奋斗历程,诠释中国道路与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的关系,具有极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对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精神推动作用。

以史为鉴,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品味《筑梦中国》中的光影波动,能深深领悟到“以史为鉴”的丰富内涵:历经一百七十多年的持续奋斗,付出沉重代价,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发展迈上新征程,到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行全面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基本形成,给中国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只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坚定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这条道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将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

以梦为题,更加坚定理论自信。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正确才不会迷失方向。《筑梦中国》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表达,深刻诠释党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回答了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诸多问题;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等诸多问题。这两大理论成果是党在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必然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但我们更加坚信:实践每前进一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就会更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实践新发展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面向未来,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着过去,寄托着着未来。《筑梦中国》中,我们看到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我们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正是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有力保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毕竟仅有几十年时间,制度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备。但是,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探索永无止境。面向未来,我们坚信:随着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势必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势必会得到更多释放和更大发挥。

范文三: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于6月30日起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每天一集,7月6日将播出最后一集。该片共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从该纪录片的总、分标题中,不难看出,这正是近代以降,直至当今,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历史的真实回望与写照。

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出国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共逐中国梦的现当代中国史。它通过光与影的电视纪录片方式,将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立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历史,或并未走远,但终将成为过去。过去,是现在的阶梯,也是未来永恒的根基。因此,时时回望历史,铭记历史的脚步,那里有我们曾有的努力、奋斗、牺牲、沉思与追求,我们的前行这路,就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就会更加坚定我们永不退缩、快马加鞭的信心,让我们“筑梦中国”的步伐,走得更加沉稳、坚定、有力。

从风雨如磐的近代反抗外侮史,到中国共产党中流击水从南湖红船中驶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道沧桑中兴起,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实现历史弯道超车;从“三个代表”带领中国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到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新境的美景如画,让我们登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高度;从习近平同志坚强有力地宣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到如今,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正在走向圆梦终有时的伟大理想之路……观众们从这样一部七集纪录片中,再一次将近现代民族史、党史历历在目,对筑梦中国的道路,有了更为形象、清晰和坚定的理解与坚守。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从民族、国家与党的发展高度,通过历史真实的再现,利用历史大事件与历史小细节的交相辉映,通过以大领小、以小映大,以对历史深刻的认知与反思,用完全真实的影像,并配之以生动、深刻的解说词,将近现代及当下中国发展史和党的进步史,以形象生动、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纪录影像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于人们面前与心中。它由此带给人们的回顾与回想、深思与激发,都是中国人民走向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与动力源泉。

记入史册的宏大叙事与分秒闪过的昔日细节,终将成历史不灭的记忆。回顾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让我们今天追逐中国梦的脚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弯路,不走错路。同时,历史也在告诉我们、告诉未来,实现梦想之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历史的进程。因此,当下的踏实前行、努力奋斗,就是创造历史必不可少的步骤与过程,这是筑梦中国的的基石与根本。

逝去的历史,已无可更改;梦想的未来,却能从此把握。这一切,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回望与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走好当下,一步一个脚印,由此,筑梦中国的理想,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中国人,都应在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走得更为坚定有力,向着人生目标与理想不懈前行;并让个人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并向同行,互相拱卫、相互扶行。则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之路,就会留下分分秒少可资回忆的美好记忆;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能筑梦理想,走向未来!

范文四: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今日中行之梦,不在他人,而全在我行青年。青年智则中行智,青年富则中行富,青年强则中行强,青年进步则中行进步,青年胜于他行则我中行胜于他行。青年梦则我中行梦。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随着20XX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全国上下引发了对于“梦想”的思考。做为中行的青年员工,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职业梦、中行梦。尤其是在我行开展的“青春中行、筑梦中国”系列活动中,我所在的支行——武陟兴华路支行,青年员工通过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大家根据我行目前发展状况及我县的经济实力,因地制宜、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我行未来前景的建议及个人的“中行职业梦”。

在我行主题讨论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我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随着金融开放,新生银行层出不穷,使得我行的客户资源大量流失甚至有些已有客户资源被掠夺。针对这一问题,大家总结:新生银行较我行优势在于观念新、政策灵活。但是相对于他们我行优势在于“百年中行”,百姓信赖认可。所以,面对挑战,我们首先要发挥自身优势,保持自己百年中行的信誉,保证储户存款的安全性。其次我们要见贤思齐,向新生银行学习,在做好内控,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宽政策,吸引储户,能够使储户在我行的存款得到最大的增值。最后我们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力量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设备和服务质量,保证存取款的方便快捷。通过这次大家的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我行青年员工也提出了对我们武陟支行未来的梦想——-彻底改变百姓心目中对我行“储蓄所”的定位,理念经营,提升多元化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

同时,对于我们广大青年员工,这次“筑梦”活动影响意义深远,大家对自己的“梦想”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但对于我们青年,有时候梦想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等同于生命,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未来的向导,是我们活着与拼搏的意义。在这次“青春中行、筑梦中国”活动中,我行青年员工根据我行未来发展战略及各人自身特点及梦想,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并纷纷畅谈自己的“中行职业梦”。在讨论中,我们认识到目前随着金融的开放、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来自同行的竞争,更多的是跨界互联网的挑战,如阿里支付宝吸储资金对我们的冲击就是最典型例子。面对种种竞争,首先我们青年员工要不断学习,不仅要对传统业务熟练,还要了解当前的一些金融科技前言产品、学会熟练应用网络。其次我们员工必须能够熟练熟练应用我行的各种电子产品,并积极向客户推广,做好攻战网络市厂。最后就是把我们“个人职业梦”和“中行梦”紧密联系,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这个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大势下,让我们中行不仅是真实世界的“百年老店”,也是网络世界的“银行老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中行的青年员工,未来的中流砥柱,我们做好了面对困难、应接挑战的准备。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真实的投影,有梦想就有希望!

范文五: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后感受很深,普遍反映:感染力强,画面生动,入脑入心。

《筑梦中国》是对百年中国历史的一次完整回顾,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饶、奋发有为的精神,体现共产党人敢于担当、不畏艰辛的优秀品质。纪录片特点鲜明、教育意义强,利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方式,充分展示了对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筑梦中国》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和中国发展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励志片,启迪着中华儿女勿忘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雄关漫道真如铁。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与国之间时有摩擦,地区安全并不稳定,某些国家我行我素,极力煽动地区“波澜”,更有“跳梁小丑”讳莫如深、蠢蠢欲试。与此同时,国内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内外压力还较大,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追逐伟大“中国梦”奋斗目标上来,亟需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铭记历史、挑起重担、走向辉煌。看了《筑梦中国》纪录片,感觉滋润了心灵,开启了思维,深深鞭笞着自己要珍惜幸福生活、要努力奋斗。

《筑梦中国》告诫我们: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的百年史。鸦片战争后,我们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400多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的背后是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印记”,是落后挨打的“痕迹”。近代史就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历史不能忘记,《筑梦中国》纪录片以回顾历史的方式为我们重新展现了那个峥嵘岁月,其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筑梦中国》触动我们:党才是人民最大的靠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志之士通过变法和革命对救国救民之路进行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求索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革命才换来了一丝曙光。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后的90多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又阐述了伟大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它凝聚和寄托着几代人的宿愿,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要实现中国梦,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筑梦中国》启发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19世界末期,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我们迎来了工业大发展的转机。但是,当时的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是容不得民族实业发展壮大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重新受到压制,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退,使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工业革命被迫“夭折”。可以说,内忧外患之时没有丝毫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个百年”的目标指日可待。但是,某些国家嫉妒中国的迅速发展,害怕崛起的中国会撼动其霸权地位、触碰其既得利益,就极力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来进行诬陷,还强加干涉中国领土和主权问题,在地区事务上煽风点火,有意掀起“波澜”,其目的就是想打乱中国发展步伐,阻碍中国现代化实现进程。局势越是复杂,就越是要静下心来搞好改革和发展,就越是要壮大自己实力,不给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在采取政治手段解决台海、南海,东海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防范和警惕某些国家的阴谋,要静下心来搞好发展,保障政治稳定。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筑梦中国》纪录片帮助我们温故而知新,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党力量的坚实可靠,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艰辛曲折。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只要坚定理想信念,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的去开展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伟大的中国梦也指日可待。

范文六: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观《筑梦中国》,风雨如磐,沧桑历史,让我既为我国千年辉煌而自豪,又为百年沧桑而感慨,更感到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真切,让全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不是梦想,而是通过我们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百年潮·中国梦》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2016拔河比赛邀请函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八篇

拔河比赛邀请函

尊敬的xx-xxx老师:

我班于本周四下午拔河比赛,请您届时光临、。

您的到来对要。急切期盼!

xx-x全体学生

日期

2015中国抗战史读后感_中国抗战史 读书心得
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第九篇

中国抗战史这部史书记录着中国人民八年的抗战故事,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不能忘记,下面是这篇中国抗战史读后感范文

中国抗战史读后感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又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读史知兴衰,徜徉在历史中,个人的修养、人生境界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式突破。

从小就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总觉得在那些沉睡的历史中能够感悟很多做人的道理,品味出人生的百态。高中成为党员,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关注时事政治,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成了课后的一种习惯。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类的东西读起来过于枯燥,但对我而言,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最近在读一本名为《中国抗战史》的书,读罢,感触颇多。

《中国抗战史》全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根据时间,地点,事实,作横剖面写述。书中所引用的有关数据、敌我队伍实情,均根据当日统计,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抗战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很多是作者身历各战场前线,详悉各前线之情况及军事配备情态,又曾为新闻记者的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战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感叹于我们军队的智慧的同时又为着死去的烈士哀伤。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忘记一个国家的历史,因为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来承担。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是的,我们要时刻铭记过去的历史,记得国家在水深火热中的奋力挣扎,记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场战役,多少条生命换来的。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节操。在我们得知日本恶意篡改侵华历史的行径时,我们愤懑了,挖掘出很多史实去抨击日本,我们大规模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很多事情不想定夺对与错,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杠杆,往哪边倾斜自己懂得。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你改得了课本,却永远颠覆不了历史的正义。你承认或不承认,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也明白“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

抗战史,复苏了我们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注入了强劲的精力。这些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依然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是读读经典,念念时事就可以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和平年代,国家稳健发展,不需要我们冲锋上阵,也不需要我们为国家牺牲自我。但是,国家依旧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这些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为国家做贡献。孙中山曾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是的,爱国,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去度量我们的爱国情操?也许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去国家需要的地方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而现今的我们,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努力地提升个人的各方面素养,把自己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或许这才是最贴切的爱国行为了。

读史明志,以史为鉴,在历史这面镜子中反省、深思,从而延伸人生的长度,提升人生的深度,达到人与国家合二为一的境界。镜,乃形;境,乃影。镜中境,形影不离。

相关热词搜索:筑梦路上第六集解说词 筑梦路上第一集解说词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筑梦中国第六集解说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7591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