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玉的诗词

玉的诗词

2015-12-26 08:21: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玉的诗词篇一《诗歌与玉石文化》 诗歌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玉的诗词》,供大家学习参考。

玉的诗词篇一
《诗歌与玉石文化》

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异彩纷呈的奇葩,中国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光芒四射的瑰宝,它们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共同演绎了瑰丽多彩的篇张。古人对宝玉石美化生活的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在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宝玉石的内容。在早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宝玉石文化的名子,例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里的“琼瑶”、“琼琚”指的是珍贵的玉器,用来象征淳朴美好愿望,表达了我国古人人民朴素善良的内心世界。如图所示:

先秦文学中,许多绚丽多姿的诗篇又给宝玉石文化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屈原在《九歌》中写道“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其中“玉桴”指的是玉头的鼓槌;《离骚》中“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米长;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这里的“琼枝”指美丽的玉,“琼靡”指玉的碎屑,“瑶象”指的是美玉的象牙,借宝玉石之美描写宏大万千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出现了更多有关宝玉石文化的诗歌,例如乐府《战南城》中“双珠玳瑁簪”,《古诗为焦促卿妻作并序》中“耳着明月珠,”“口如含朱丹”这里的“珠”、“丹”都是指珠宝首饰,“朱丹”指红宝石;曹植《美女篇》中“玉帛不时安”,这里“玉”与“帛”一起为古代行聘之礼;《西洲曲》中“垂手明如玉”,以玉形容手之白„„这些诗歌都表明,当时的宝玉石已经在民间较为广泛的流传,珠宝首饰的种类与款式也更为多样,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宝玉石文化发展到高峰,当时灿若繁星的众多诗歌辞赋里出现了大量有关宝玉石的词句。例如,王之涣著名的《凉州词》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凉州词》里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李商隐《锦瑟》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李白以“明月珠”比喻贤能,辛弃疾以“玉漏迢迢”比喻时间漫长„„特别是《红楼梦》里的一块神奇的“通灵宝玉”,蕴涵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其中有许多关于宝玉石的诗句,比如“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常金作马”、“东

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可为达到了中国宝玉石诗词的极致。

然而到了近代,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国宝玉石诗歌却显得不如人意,关于宝玉石文化的诗词少而又少,几乎难以看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遗憾。选载:和田玉网:

玉的诗词篇二
《关于玉的诗词》

1.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2.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3.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5.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6.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7.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8.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

9.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10.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11.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12.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13.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14.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15.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16.玉壶知素结,止水复中澄。

1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8.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

19.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20. 古有和氏壁连成,今有泰山玉振声。

玉的诗词篇三
《以玉开头的诗句 1至100》

以玉开头的诗句

1、玉楼宴罢醉和春(唐·白居易·《长恨歌》)

2、玉容寂寞泪阑干(唐·白居易·《长恨歌》)

3、玉户帘中卷不去(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玉粉轻黄千岁药(宋·苏轼·《浣溪沙》)

5、玉勒雕鞍游冶处(宋·欧阳修·《蝶恋花》)

6、玉管声凄切(宋·欧阳修·《蝶恋花》)

7、玉枕纱厨(宋·李清照·《醉花阴》)

8、玉枕纱厨(宋·李清照·《醉花阴》)

9、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宋·晏殊·《浣溪沙》)

10、玉碗冰寒滴露华(宋·晏殊·《浣溪沙》)

11、玉碗冰寒消暑气(宋·晏殊·《蝶恋花》)

12、玉管声凄切(宋·晏殊·《蝶恋花》)

13、玉手轻弹水面冰(宋·苏轼·《鹧鸪天》)

14、玉颜醉里红潮(宋·苏轼·《西江月》)

15、玉童西迓浮丘伯(宋·苏轼·《菩萨蛮》)

16、玉笙不受朱唇暖(宋·苏轼·《菩萨蛮》)

17、玉殿何须侬去(宋·辛弃疾·《西江月》)

18、玉阶空伫立(唐·李白·《菩萨蛮》)

19、玉钗头上风(唐·温庭筠·《菩萨蛮》)

20、玉楼明月长相忆(唐·温庭筠·《菩萨蛮》)

21、玉纤弹处真珠落(唐·温庭筠·《菩萨蛮》)

22、玉骨那愁瘴雾(宋·苏轼·《西江月 梅花》)

23、玉关音信稀(唐·温庭筠·《菩萨蛮》)

24、玉钩褰翠幕(唐·温庭筠·《菩萨蛮》)

25、玉炉香(宋·晏几道·《鹧鸪天》)

26、玉笙声里鸾空怨(宋·晏几道·《鹧鸪天》)

27、玉笙声里鸾空怨(宋·晏几道·《鹧鸪天》)

28、玉炉香(宋·晏几道·《鹧鸪天》)

29、玉为容(宋·辛弃疾·《鹧鸪天》)

30、玉人好把新妆样(宋·辛弃疾·《鹧鸪天》)

31、玉人今夜相思不(宋·辛弃疾·《鹧鸪天》)

32、玉奴那忍负东昏(宋·无名氏·《鹧鸪天》)

33、玉座临轩宴近臣(宋·无名氏·《鹧鸪天》)

34、玉为鞭(宋·无名氏·《鹧鸪天》)

35、玉炉消息记钱塘(宋·无名氏·《鹧鸪天》)

36、玉搔头(宋·无名氏·《鹧鸪天》)

37、玉钩斜傍西南挂(宋·晏几道·《蝶恋花》)

38、玉楼深处绮窗前(宋·晏几道·《临江仙》)

39、玉钩斜傍西南挂(宋·晏几道·《蝶恋花》)

40、玉露凋伤枫树林(唐·杜甫·《秋兴八首》)

41、玉堂金马(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42、玉唾长携彩笔行(宋·辛弃疾·《破阵子》)

43、玉座金盘(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4、玉觞无味(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5、玉房金蕊(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6、玉指冰弦(宋·苏轼·《减字木兰花》)

47、玉阶山立(宋·辛弃疾·《满江红》)

48、玉渊澄碧(宋·辛弃疾·《满江红》)

49、玉阶不信仙凡隔(宋·辛弃疾·《满江红》)

50、玉为餐(宋·黄庭坚·《鹧鸪天》)

51、玉陛听胪传(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2、玉燕纪呈祥(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3、玉润继汾阳(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4、玉成西爽(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5、玉?炝荚(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6、玉斧折丹桂(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7、玉果酌琼卮(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8、玉立诸郎秀(宋·无名氏·《水调歌头》)

59、玉果倾杯(宋·无名氏·《满庭芳》)

60、玉金*芦桔梗(元·无名氏·《满庭芳》)

61、玉人斜拈一枝看(宋·无名氏·《浣溪沙》)

62、玉英珠颗傍妆台(宋·无名氏·《浣溪沙》)

63、玉貌香腮天赋与(宋·无名氏·《临江仙》)

64、玉钩帘卷日偏长(宋·无名氏·《浣溪沙》)

65、玉梳云发润(元·无名氏·《临江仙》)

66、玉骨从来瘦(宋·无名氏·《菩萨蛮》)

67、玉步金莲细(宋·无名氏·《菩萨蛮》)

68、玉皇殿阁微凉(宋·辛弃疾·《水龙吟》)

69、玉容长笑花枝老(宋·欧阳修·《渔家傲》)

70、玉容不及花枝好(宋·欧阳修·《渔家傲》)

71、玉阶遥献南山寿(宋·欧阳修·《渔家傲》)

72、玉炉沈水袅残烟(宋·李清照·《浣溪沙》)

73、玉鸭薰炉闲瑞脑(宋·李清照·《浣溪沙》)

74、玉炉沈水袅残烟(宋·李清照·《浣溪沙》)

75、玉鸭熏炉闲瑞脑(宋·李清照·《浣溪沙》)

76、玉箸应啼别离后(唐·高适·《燕歌行》)

77、玉筋应啼别离后(唐·高适·《燕歌行》)

78、玉麟颁晓(宋·无名氏·《满江红》)

79、玉做小亭高树(宋·无名氏·《西江月》)

80、玉骢未解锦障泥(宋·无名氏·《西江月》)

81、玉杯温莹如脂(宋·无名氏·《西江月》)

82、玉柱斜飞雁(宋·晏几道·《菩萨蛮》)

83、玉容长有信(宋·晏几道·《菩萨蛮》)

84、玉纤初试琵琶手(宋·辛弃疾·《菩萨蛮》)

85、玉箸莫偷垂(宋·辛弃疾·《菩萨蛮》)

86、玉阶方寸地(宋·辛弃疾·《菩萨蛮》)

87、玉人浴出新妆洗(宋·李清照·《渔家傲》)

88、玉枕钗声碎(宋·贺铸·《菩萨蛮》)

89、玉纤匀面脂(宋·贺铸·《菩萨蛮》)

90、玉人飞阁上(宋·贺铸·《菩萨蛮》)

91、玉钩帘下香阶畔(宋·欧阳修·《玉楼春》)

92、玉漏催人街已禁(宋·欧阳修·《玉楼春》)

93、玉钩垂下帘旌(宋·欧阳修·《临江仙》)

94、玉辔红樱(宋·秦观·《满庭芳》)

95、玉叶迎风举(宋·周邦彦·《蝶恋花》)

96、玉帐鸳鸯喷兰麝(唐·李白·《清平乐》)

97、玉箫手汗错成声(宋·周邦彦·《浣溪沙》)

98、玉砧犹想纤指(宋·辛弃疾·《念奴娇》)

玉的诗词篇四
《诗词_玉_境——从唐诗宋词看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及唐宋之际玉文化的发展》

诗{司‘‘玉”境文史纵横

诗词“玉"境

——从唐诗宋词看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及唐宋之际玉文化的发展

杨瑾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1“玉”在唐宋诗词中的出现频率极高,诗词中隐含着深厚的玉文化内涵。依靠这些诗词能够清晰把握唐宋时期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唐宋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关键词】唐诗宋词;玉文化

唐宋的诗词含概了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士大夫阶层和广玉门关。”可见这条沟通西域和中原的经济要道几经战火硝烟。已经开大市井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诗词有很多艺术渲染和铺陈夸张,但从始走向衰落,唐朝盛世已渐渐没落。《子夜吴歌・秋歌》中说“长安一片一个侧面还是足以反映出社会真实的存在。而“玉”在诗词中的出现频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率极高,有专门描写玉的诗词,“瑶,佩,琼”都是玉的别名;有用“玉”对征!”体现了百姓厌战的情绪。家人对将士的思念化作家书千里迢迢美人才俊的形容:玉容、玉颜,玉骨,玉肤、玉树临风等等;也有对玉产地“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战争局势却始终是“岁岁金河复的记述和采玉、卜玉的诗句。诗词中隐含着深厚的玉文化内涵。同时,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可见当时战争持续时间长,征战频繁,百姓生依靠这些诗词能够清晰把握唐宋时期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唐宋时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西域作为沟通中原和东方商贸的经济纽带和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守卫中原的边疆防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对玉门关的坚守,对中

一、“玉”与玉产地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条“玉石之路”的关隘见证了西域和中原政对于玉的界定《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宋应星《天工开治、经贸、文化交流的全过程。

物》卷18说:“凡玉入中国贵重者,尽出于阗”。除此以外,自古以来中三、“玉”与美人

国有不少地方亦出产美玉。“如《禹贡》载梁州玉,《韩非子》载楚山(即玉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代表了美丽洁白。珍贵难得。用玉来形容荆山)之玉,淮南子载钟山之玉,此外又有岷山之玉,蓝田之玉、太行碧美人的诗词不胜枚举。古人情有独钟用“玉”来描写美人,“旧时月色。玉、会稽之玉、余姚之玉、南阳之玉……多不胜举。”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易挑锦妇机中的根髓,只有了解了玉文化,才能对整个中华文明进行更好的把握和理字,难得玉人心下事”、“有玉人伶我,为簪黄菊”、“马嵬坡下泥土里,不解。见玉颜空死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颜不及寒鸦

李商隐《锦瑟》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杜甫的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玉容安知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翠叶《九日蓝田崔氏庄》谓:“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中提到的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岂能将玉貌,“蓝田”和“玉山”都是指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的蓝田山,因产玉而得便拟静胡尘”,美丽洁白的女子亦或风流俊美的才郎,皆用“玉”来形容。名。尤其是面容的清秀俊朗用“玉”来形容实在是贴切而令人遐想。这应该

李白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之诗句和李贺的“忽忆是一种玉文化在审美中的具体体现。玉的美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上占据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马刍辞凤苑,赤骥最承恩”。刘禹锡“忆君初得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刘驾《昆山》“昔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四、“玉”与礼仪

所指皆为昆仑山。《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会见居住在瑶池的西王母,《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六器亦称“六瑞”,即玉登昆仑山赞许“惟天下之良山,宝石之所在”,“天子取玉版三乘,玉服,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既而又对用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分于是载玉万只也”。昆仑古之认为是最高的山,黄河发源地,群玉之山。了尊卑、定了等级秩序。如《礼记・玉藻》说“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所以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玉、大夫佩水苍玉、世子佩琦玉”。自古中国人重视“礼”。礼是法度,是河乱注?”说明昆仑中流砥柱的作用。方千《题君山》中说“元是昆仑山法律,是尊严,是用礼乐的形式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严格固定下来。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借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李贺《李凭箜篌统治阶级内部尊卑高下也用礼乐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即便是小到服引》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采形容声音如玉碎山崩之惊饰器用,~旦僭越,便构成非法。能够佩玉,必是上流社会的象征和标心动魄。由诗词可见一斑。和阗玉和蓝田玉在唐代应当是享誉盛名。志,玉器形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导向。玉冠、玉杖、玉玺是具有至高历史文献记载也能够证明这点。玄奘《大唐西域记》曾记载瞿萨旦那无上皇权的象征,玉琮和玉璧,既是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礼器又代表了(和田)产“白玉”。贞观六年(632)于阗国“遗使献玉带”。五代时期玉统治阶级的特权。《游宦纪闻》卷五记载宋代“国朝礼器及乘舆服饰多器贸易更加兴旺。宋代时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代。据《宋是于阗玉。”

史》和《宋会要辑稿・蕃夷四》的记载,西域经常向宋贡玉。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玉玺,用玉

二、“玉”与“玉门关”而非金,作为传国之宝,自秦朝以来作为王权的象征,一直沿袭到清代。玉门关得名至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来自英籍学者斯坦因所说因古代男子佩玉多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又融入了儒家的道德观。和阗玉输入中原而得名。玉门关之得名始于和阗的美玉,和阗玉自古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佩玉成为一种最为容易识别的身份标志。杜甫至今是塔里木盆地输入中国的一宗重要货品”1;另一种是李正宇、李树《哀王孙》“腰下宝块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壬维《酬郭给事》“晨若提出的“玉门”最早的古义为“玉饰之门”,即“边关”,亦即“国门”,新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中可见宫员执玉佩上朝。高适《别韦的引申义日“君门”。《周易》“乾卦”为“西北之卦”,言其卦象又有“为参军》“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千明主”、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玉为金”之说,“金性坚刚,玉质温润”.内含仁德,外施润泽。故有玉门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王勃《滕王阁诗》“滕关之称。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除了《哀王孙》中指出人物皇族身份,

唐宋诗词中,玉门关成为边疆的泛指,其中流露的多是对远征故人其他诗中未直接指明身份自9人物其实都从礼法上体现出来了。这里的的思念和征战在外的思乡之情。从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块、砜、白璧代表着权贵,代表着上层社会,诗词中用玉采修饰和渲染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到了王涣之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下转第127页)《新西部))2008.16期一135—

简牍所见秦律令文史纵横

张家山汉简:“令:所取荆新地多群盗,吏所兴与群盗遇,去北,以儋条文,且在律、令、法律答问、廷行事、程、课、封诊式七种类型当中秦法乏不斗律论。¨"以律、令的形式使用最为广泛。这在现今大量史料无法查证的情况下

里耶秦简:1、“令曰:传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和《秦律》遗矢的背景下,现有的简牍资料中出现的大量秦律、令还是具偾。急事不可留,乃兴徭。[s]’’有一定客观说服性。它不仅说明律、令在秦法中是客观存在,且证明

2、“令日:恒以朔日上所买徒隶数。【,"律、令是秦法中最常用的两种形式,而以“令”为名的追加法应该追溯到3、“令日:移言o[t03”秦统一以前或更早。

发现于睡虎地Mll的《文书)14简条文中也多次以令的形式出现:

……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娇端民心,去其邪避(辟),除其恶俗。I参考文献】

法律未足,民多诈巧。故后有间令下者。……而长邪避(僻)淫失(佚)[1]晋书・刑法志[z].

之民,甚害于邦,不利于民,故腾为是而修法律令、田令及为间私方而下[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文物出版之,令吏民皆明智(知)之,毋巨(炬)于罪。社.1978.

腾的文书对立法的目的作了明确的宣示,“主”指秦始皇,而且还规[3](日)大庭修.秦汉法制研究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定令公之于众之后还将派人检查,兑违法抗者依法惩处,鼓励良吏执[4](日)大庭修.云梦出土竹书秦律研究[C],关西大学文学论法,对不廉之吏还将“致以律”。集,1977.

……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翳(也);有(又)廉絮(洁)敦憨而[5]张建国.秦令与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问题略析[J].中外法好佐上;以一曹事不足独治翳(也),故有公心……恶吏不明法律令,不学。1998.6.

智(知)事,不廉絮(洁),毋一佐上,偷惰疾事,易口舌,不羞辱,轻恶言[6]蔡万进,陈朝云.里耶秦简秦令三则探析[J].许昌学院学报,而易病人,毋公端之心……故如此者不可不为罚。……2004.6.

这是一则由秦政府发布的具有代表性的律、令文书,发布时间秦始[7]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蓦竹简(二四皇二十年。据《史记》载,这时秦已并巴蜀、汉中,但还没统一天下。说明七号墓)[M].文物出版社,2001.

秦在这个时候已开始使用“令”这种法律形式,并且“令”这种形式出现[8][9][1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在政府正式颁发的文书中,说明令这种法律形式在始皇二十年的政府[J].中国历史文物,2003.1.

行文中已正式通用。

三、小结【作者简介】

从现有的简牍资料中我们发现秦以用律、令的形式颁布很多法律张军(1968一)男,陕西临潼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员

(上接第135页)

器物人品必定是清高而持重。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学说。《礼记・聘仪》中记载了孔子的玉十一德之

韩愈《谒筏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手持杯玟导我掷,云此最吉馀说;玉成为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社会道德的象征。难同”的诗句中“杯玟”是指用玉雕制,用以占卜吉凶之物。关于用玉占在宗教方面,用玉制造礼仪祭祀之器,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卜吉凶由来以久。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中关于“取玉”、“征玉”之b辞所金玉结缘,令诗词文学生辉添彩。在研究上,还有待深入。表现出的玉在国家政治中的重大作用;此之谓“以玉事神”,盖因玉是事总之,玉的美对中华民族来说已成为一种共识,玉文化不仅影响着神之物中之神圣者,最能代表神灵之形象。玉在人们的心目中衍变为文学领域而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伦理到经济,从政治到军事,无所不能的通天圣物。玉能够向鬼神世界表达人间的意愿。唐宋之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在政治方面,玉作为权力的际,人们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占卜,可见这—传统得到沿用和继承。象征,是身份的标记、财富的体现。国家之宝,皇室之珍,连城之璧,皇

五、“玉”与“金”帝之玺,都离不开玉。同时玉又是友谊、和平的象征物。几千年来,玉最为有特色的是金玉的关系在唐诗宋词中的完美体现。金玉同时联结了各地区、民族的友谊。在中国语言文字中,玉成为美的同义语。出现的诗句近三十首,与中国古代文化密不可分。《周易・说卦》云:玉还被蒙上了各种迷信色彩,佩玉以求辟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乾》为天…为父,为玉,为金”,“乾”,为天,是太阳,所以佩玉是阳气服玉衣以求尸体不朽。总之,人们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玉成旺盛元气充沛的象征。《管子》言:“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为人{门习俗生活的一部分。诗词中体现了玉器的地位和玉文化在屠宋布为下币”。即“黄金有价,玉无价”。而无论是玉还是金都代表了珍贵盛世的发展脉络,有待继续研究。

而持重的价值,因此也可以演化为贵族阶层和上流社会。而金玉配合

以诗词的押韵,处处体现了金玉的贵气和奢华,成为唐宋诗词一大特【参考文献】

色。[1]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编注.中华书局,1982.

金玉在唐宋诗词中同时出现的主要原因:[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1、金玉都有其经济价值,玉贵金轻,确是一种中国文化特色。玉最[3]宋词三百首释注.编著郭勤.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开始为祭天的礼器和通神的陪葬品,随后成为进贡的宝物和商业买卖[4]宋词选.胡云翼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的货品,最原始归因于它的稀有和耐用适合作为财富的象征。[5]和田春秋.李吟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金玉同样有它的政治价值,《新唐书・舆服志》中记载了“以紫为[6]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互匹说.李正宇、李树三品之服,金玉带挎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玉带挎十一;浅绯为五品之若.敦煌学辑刊,2005.1(总第47期).

服,金带挎十……”说明金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就是这样靠礼制把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分明的分裂开采,并作为维护统治的手段之一。【作者简介】

3、金玉还有其道德赋予、宗教礼仪功能,这些都对中国文明有着深杨瑾,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远的影响。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儒家的道德观念认为玉有

《新西部》2008.16期・--——127・--——

诗词"玉"境——从唐诗宋词看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及唐宋之际玉文化的发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杨瑾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新西部(下半月)NEW WEST2008(8)

参考文献(6条)

1.李正宇;李树若 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互匹说[期刊论文]-敦煌学辑刊 2005(01)

2.李吟屏 和田春秋 2006

3.胡云翼 宋词选 1978

4.郭勤 宋词三百首释注 1997

5.唐诗鉴赏辞典 1985

6.喻守真 唐诗三百首详析 1982

本文链接:

玉的诗词篇五
《诗歌与中国宝玉石文化》

诗歌与中国宝玉石文化

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异彩纷呈的奇葩,中国宝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光芒四射的瑰宝,它们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共同演绎了瑰丽多彩的篇张。古人对宝玉石美化生活的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在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宝玉石的内容。在早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宝玉石文化的名子,例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里的“琼瑶”、“琼琚”指的是珍贵的玉器,用来象征淳朴美好愿望,表达了我国古人人民朴素善良的内心世界。 先秦文学中,许多绚丽多姿的诗篇又给宝玉石文化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屈原在《九歌》中写道“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其中“玉桴”指的是玉头的鼓槌;《离骚》中“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米长;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这里的“琼枝”指美丽的玉,“琼靡”指玉的碎屑,“瑶象”指的是美玉的象牙,借宝玉石之美描写宏大万千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出现了更多有关宝玉石文化的诗歌,例如乐府《战南城》中“双珠玳瑁簪”,《古诗为焦促卿妻作并序》中“耳着明月珠,”“口如含朱丹”这里的“珠”、“丹”都是指珠宝首饰,“朱丹”指红宝石;曹植《美女篇》中“玉帛不时安”,这里“玉”与“帛”一起为古代行聘之礼;《西洲曲》中“垂手明如玉”,以玉形容手之白……这些诗歌都表明,当时的宝玉石已经在民间较为广泛的流传,珠宝首饰的种类与款式也更为多样,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

个方面。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宝玉石文化发展到高峰,当时灿若繁星的众多诗歌辞赋里出现了大量有关宝玉石的词句。例如,王之涣著名的《凉州词》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凉州词》里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李商隐《锦瑟》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李白以“明月珠”比喻贤能,辛弃疾以“玉漏迢迢”比喻时间漫长……特别是《红楼梦》里的一块神奇的“通灵宝玉”,蕴涵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其中有许多关于宝玉石的诗句,比如“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常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可为达到了中国宝玉石诗词的极致。

然而到了近代,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国宝玉石诗歌却显得不如人意,关于宝玉石文化的诗词少而又少,几乎难以看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遗憾。

玉的诗词篇六
《中国的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

中国的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

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石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诗词歌赋的文学形式记录和抒写了对宝玉石的审美感受,以玉描述人自然的美妙景观,描述人的美貌,描述人的美德,这说明珠宝玉石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心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据考古资料证实,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龙潭发掘的一批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中,就已发现有用水晶、玛瑙和玉髓制作的器物。从原始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出土文物已证实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具有较高的珠宝审美意识了。

中华民族对玉总是怀有一种传统的敬意。常言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先秦时期,美丽奢华的玉饰品很早就作为民间礼尚往来之物了。如《崧高》中:“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从中可见玉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又如《卷阿》中:“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闻令望”,这是写君子仪表堂堂,如玉器一般威武壮美,可见玉的独特地位。

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是宽泛的,也是朴素的。诗经作品常称赞人物是:“彼其中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此外,他们还把玉作为喻人、喻物、喻事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君王的出场是:“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君子的赠物是“琼瑰玉佩”,“报之以琼瑶”;对君子的祝福是“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等等。先哲们还用玉来说明事理:“伯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教育君子要执身如玉,言行举止谨慎从事。

屈原是我国在诗赋中撰写玉最早的诗人,他在《离骚》、《天问》、《九歌》中有关玉的描述俯拾即是。在《楚辞.离骚》中描述到:“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岂颙美之能当”,“颙”就是一种美玉。《楚辞•九歌》中有更丰富的玉石审美感受。如在《大司命》中:“便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这里诗人写出了玉饰品七彩杂踏“光怪陆离”的审美感受。

魏晋以后,出现了灿若繁星的玉文化名作与名家。如,隋朝孔绍安的《别徐永元秀才》:“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唐朝李白的《赠瑕丘王少府》:“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北宋王安石的《欲韵子履远寄之作》:“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

古代人对玉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对玉赋予了社会文化理念,西周以后,玉的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财富、权力的象征物。不仅认为人如玉一般的美丽,还认为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无瑕般的洁净。他们用玉作为参照物来描写一些具体的事物,如自然风光、人体美、人的美德等,说明对玉的审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玉的诗词篇七
《咏玉诗》

一、识玉

《老夫采玉歌》[唐] 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采玉行》[唐]韦应物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采玉行》[现代]董思勉

昆仑山高鸟飞绝,恶狼长啸走龙穴。

枯枝原从绝壁生,采玉人从涧底来。

挥手掀开黄沙路,举头望穿楚天缺

暂行暂停人浩渺,北风声断歌未歇。

晚来闻笛愁故里,唯有一轮关山月。

可怜万里采玉路,一行足印一行血。

璞玉玲珑映红烛,君王尽日看不足。

美人携酒饮归客,头上一颗夜明珠。

艳如桃李初绽时,会向瑶台觅歌舞。

笛声清亮箫声咽,后庭犹歌唱玉树。

一朝战乱硝烟起,只为一颗连城璧。

家国兴亡尚不顾,流落市井无人识。

埋没天光又千年,朝代更替换人间。

历经岁月弥珍贵,质本华丽非等闲。

掘地三尺寻羊脂,山河崩溃河床断。

璞玉纵有灵验根,也无余力去补天。

可怜当年采玉路,机器轰隆无人烟。

河床已枯天已死,留得人间自枉然。

二、咏玉

《咏玉》[唐]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赋得玉声如乐》[唐]潘存实

表质白坚贞,因人一叩鸣。

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

杳杳疑风送,泠泠似曲成。

韵含湘瑟切,音带舜弦清。

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

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咏玉》[唐]朱湾

歌玉屡招疑,终朝省复思。

既哀黄鸟兴,还复白圭诗。

请益先求友,将行必择师。

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

《游郭希吕石洞·韬玉》[宋]李弥逊

至宝不自现,韬藏亦英华。

余香被草木,秀擢幽岩花。

《兰陵王·咏玉》[清]戈载《词林正韵》

胜华月,色润姿丰傲骨。晶莹透,如水容颜,脱俗彰显惹春没。凌霜独秀括,长悦,青云步

阔。烟尘处,飒爽彩来,叠翠堆银几人越。

轩昂朗星歇,又倾鹤群处,今古同说。淡妆浓抹总宜洁,拼一身清爽,流芳万世。羞与松竹

比低劣,自在,任评阕。

晖接,品如雪。叶落有闲时,且看风猎。从容淡定冰清澈,韵映青山碧。谦谦通达,后人继。

莫軽绝,亮高节。

《玉》[清]汤文璐《诗韵合璧大全》

器原珍瑟彼,品更重温如。元圃光难掩,蓝田宝盖沽。

山行神朗朗,渊穆性存存。直须瑜不掩,始可韫而藏。

有斐奇光见,无瑕太璞完。痴情思抵鹊,盛气羡飞虹。

方形圭不玷,圆象碧同名。投思青案报,献并白环看。

筍班澄鹭序,葱珮焕龙门。潜渊珠彩映,封匣镜光埋。

长笛宜吹凤,清壶早贮冰。握来宜榖音,怀处想琼敷。

《通天之宝》[现代]郭沫若

寒夜苍茫色,群星闪暮云。

名垂阿富汗,葬殉印加人。

窟画真难画,青金必带金。

终身携此宝,魂魄上天庭?

玉的诗词篇八
《描写玉的词语》

描写玉的词语 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

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无阳不看玉,月下美人多。

太平盛世玉生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年玉、荒年谷,无瑕胜美玉,化干戈为玉帛,莱霞倚玉树,玉貌花容,玉石俱焚,玉洁冰清,玉波静海,玉鱼之敛,玉皇大帝,玉姜避难,玉燕投怀,玉扇之报,玉昆金友,玉人吹萧,玉粒桂薪,玉川之奴,玉润珠圆,玉马白驹,玉山自倒,玉马朝周,玉石难分,玉山将崩,玉田娶妇,玉关人老,玉后无当,玉斧修月,玉石之美也,玉不琢不成器,金吊珠玉,金题玉嫂,金玉货赂,金科玉律,金玉良言,金相玉质,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校玉叶,金口玉言,金马玉堂,金浆玉醒,金童玉女,冰壶玉尺,冰肌玉骨,冰清玉润,君子必佩玉,洁身如玉,亭亭玉立,温润如玉,守身如玉,以色辨玉,堆金砌玉,抛砖引玉,浑金瑛玉,琼浆玉液,东方玉文化,珠玉溅雾,清脆如玉,良金美玉,良玉不豫,白玉为皇,昆山之玉,昆山片玉,白玉楼成,伯雍种玉,出玉生金,大宋玉音,饭玉炊桂,封金刊玉,赴召玉楼,改步改玉,怀珠抱玉,兰摧玉折,兰田生玉,佩玉晏鸣,窃玉偷香,求玉索剑,精金良玉,象等玉杯,不吝金玉,萧史弄玉,以玉抵鹊,切玉断金,如花似玉,蝇粪点玉,投瓜报玉,候服玉食,葬玉埋香,芝兰玉树,钟山之玉,紫玉成'烟,美如冠玉,炫玉贸石,珠玉在侧,珠磐玉敦,被褐怀玉,夏玉敲金,琼枝玉叶,琼楼玉宇,喷金吐玉,怜香惜玉,香消玉硕,飞珠溅玉,玉树临风,美玉如斯。

玉的诗词篇九
《玉瑾的古诗》

玉的诗词篇十
《玉与李白诗歌》

 2007年9月第26卷 第5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Sep1,2007 Vol126 No15

玉与李白诗歌

邓江权,王 渊

(重庆文理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永川 402160)

  [摘 要]李白诗歌中的“玉”物象多达三百多处,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诗歌深深地烙上了玉的影子。  [关键词]李白;玉文化;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7)05-0070-04  笔者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网上检索系统和翟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进行了初步查询,发现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有“玉”这个物象出现的诗句有344句之多,可谓俯拾皆是。肖文苑在谈到李白诗歌中的“玉”时说:“玉制的酒器,在他的诗中占着主要的位置,映他的思想实质。”诗歌中“,玉”物象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最早使用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之一,自古就有“玉石之乡”的美称。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说:“对于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这一评语恰当地反映了玉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作用。玉已被赋予辟邪气、保平安的人情味,成了传统美德的象征,富有极强的修辞作用。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被大众所认可并奉行的行为准则。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用玉来比喻美德的习惯。“玉有六美,君子贵之:望之温润,近之栗理,声近徐而闻远,折而不挠,阙而不荏,廉而不刿,有瑕必示之于外,是以贵之。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于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闻远者,

 3 [收稿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邓江权(1976-),男,四川宜宾人,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刿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于外者,君子比情焉。”这段话将玉的六种自然特性,比作“德”、“智“义”、“勇”、”六种美德。,石之美,有五,,可以知中,,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他把玉的自然特性又比作了“仁、义、智、勇、洁”五德。

古人既然认为玉有这些品德,所以人们就用玉来点缀服装以求美观;用玉来警示、规范人的言行举止;用玉来象征个人的才华、文采;证明个人的贞节操守等。如《国语・周语》:“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韦昭注:“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礼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疏:“玉,谓佩也。君子于玉比德,故恒佩玉,明身恒有德也。”佩玉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向世人表明自己具有高尚道德或至少是证明自己是向往高尚道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由此引申开去,玉还用来证明个人的贞节操守,如“玉洁冰清”、“玉壶冰”、“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

同时,玉与道家也渊源甚深,玉在道教中是辟邪宝物;玉也是一种权贵的象征;玉还可以制成酒器;玉还可修饰其他一切美好的东西;玉可以借指月亮。

70

总之,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它在李白诗歌中的大量出现就更见其深远的影响力。

正如前文所述,古人认为玉有很多美好的品德,因此古人常利用玉的通体透明、晶莹、色泽动人等外在美好品质,以及玉所具有的品德来象征事物以及人容颜仪态的美好,还表示对人的尊称。而这正是李白诗歌创作所惯用的手法。

在李白的诗中,女子的容颜是“玉颜”、“玉

(貌”、“玉面”:“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古风

);“(・四十一》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古风);“(・四十四》妾本秦罗敷,玉颜艳明都”《陌上);“);桑》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西施》

();““罗帷到晓恨,玉貌一生啼”《去妇词》玉面()。女子的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浣纱石上女》

(眼泪是“玉箸”:“玉箸并堕菱花前”《代美人愁

镜》其二);“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代赠

)。女子的手是“远》玉手”:“狂夫犹戍交河北仙人的美妙,鬼怪、阴间的恐怖,其中尤其是写仙

人的形象、仙境的布置、神仙出行时的仪仗时,常用“玉、金、紫、烟、霞”等一类词汇意象来渲染与烘托意境。同时,玉作为道教中的辟邪宝物,常常被李白用来描写与渲染道家。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

()萧士赟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古风・七》注:“白玉童,仙童,言童之颜如玉之白也。”有着

如玉之颜,吹着紫鸾笙,飘忽无踪的仙童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神仙的变幻、高深莫测。“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

)朱熹注:“雾”。(《古风・二十》玉赤舄,仙人之履也。”连神仙的鞋都是用玉做成的,这就是李白

诗歌中处处能见的充满了神秘想象的道家仙境,不能不让人对神仙充满了神秘的敬畏之情。

,、尊贵的;,天人百神”,万事万物都是上天的安排,人必须顺应天意行事等等。于是,玉作为天(神)与人沟通的中介,也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被视为天神派来人间的一个无言的使者。天界诸神之首叫“玉皇大帝”,王母居住的地方叫“瑶

(瑶是古人对玉的美称),风姿绰约的台、瑶池”

仙女叫做“玉女”。而天子是人间万物的主宰,玉也就成为一种皇权、尊贵的象征:天子用的车是“玉辇”,天子用的印章叫“玉玺”。玉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权力标志,而这在李白的诗歌中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雕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太平御览卷六五九》《飞龙引二首・其二》:“《必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天皇、紫皇、玉皇’。”“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

()“月下逢。”《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天子凭玉

)“案,剑履若云行。”(《鼓吹入朝曲》一辞玉阶

()下,去若朝云没。”《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玉案”、“玉阶”,都显示着天子的权力与富贵。

杜甫曾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

)。作为酒仙、八仙歌》诗仙的李白,一生与酒分

71

,、

,金窗绣户长

();“相见”《双燕离》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宫中行乐词・二》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

();“须上望夫山”《别内赴征・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寄远十二首・一》西施醉舞

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口号吴王美人半

);“醉》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代美人愁);“();镜》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白头吟》

();““纤手怨玉琴”《古风・二十七》嬴女吹玉();“箫”《凤凰曲》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王昭君・二》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就连《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二》

女子脚下踩的都是“玉阶”:“玉阶空伫立,宿鸟

()……归飞急”《菩萨蛮》晶莹明洁、玲珑剔透的

玉,正好用来象征女子外在形象的美丽和内在品质的纯洁坚贞。

李白的诗歌创作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道家比较强调神灵的力量对人的拯救意义,即比较重视人生解脱与超越中神力的作用,其追求目标之一就是成为神仙。因此,为了宣传神迹,树立神权,道家经典常常用各种极尽想象力的华丽辞藻来反复重叠地描写仙境、

不开。这与唐代社会各个阶层的浓郁饮酒之风也是密不可分的。酒被诗人们称为玉浆、玉液、琼浆。玉被制成酒器在唐朝更是蔚然成风,因此用来盛酒的酒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光李白诗中出现的玉制的酒器就有玉瓶、玉壶、玉杯、玉碗、玉觞、玉樽等。如“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寄上吴王三首・

);“(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客)。玉能显色,犀能助香,因此,饮酒人多中行》

(偏爱玉杯。如“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待

)“酒不至》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东武)“吟》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广陵赠)“(别》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古风・四十)“(一》金膏犹罔象,玉液尚磷缁。”《感时留别从

)“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

()无论是朋友们的豪液。”《游泰山六首・五》

上,白露湿花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成,问言与谁餐……。”诗中写李白儿童时代对月亮的认识:像白玉盘、瑶台镜;接着又引用神话故事,说月亮中有仙人、桂树、白兔。仙人垂着两条腿,正悠哉游哉,桂树的影子也是“团团”那么清晰,而白兔正在捣药,并且李白还用稚嫩的口气问到:白兔捣的药是要给谁吃呢?于此,我们清晰地看见少时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已初露锋芒。

李白做诗,往往是将各种玉文化夹杂在一起,使其诗歌意象纷呈,充分展示了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

()此骑二茅龙上天飞。”《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诗描写了元丹丘神奇的隐居生活。元丹丘住在,与天帝谈天,于是诗人李白幻想如果喝到元丹丘从天上取得的金精玉液,自己不也就可以飞升上天了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和想象,表现了李白极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极见其豪逸浪漫之风。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

(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

)这首诗是李白加入永王幕府后十一首・十一》所做的一首诗,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这首诗在历史

上所引起的种种争议。在这首诗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对“玉”、“琼”两字的运用。“马鞭”前面加个“玉”字,不仅是对君王权力的一种美称,更是作者内心浪漫思想的外现。“琼”,《现代汉

(2002年增补版)如此解释:“语词典》琼,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琼本来就是一种美玉,代表着

诗人高贵的品质与身份,在本诗中可指甘醇的美酒,亦可指华美的饮食。李白展开了神奇的想象,他指挥着三军打败了敌人,大家胜利归来吃着华丽的饮食,喝着甘醇的美酒。他用他独特的浪漫笔法,将战争浪漫化、理想化,也表明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李白的诗歌中随处可见着中国玉文化的影子,中国玉文化在诗歌创作上给李白以很深

饮,还是千里送别的依依不舍,都通过这些如玉一般晶莹剔透的美酒、由玉精制而成的酒杯意象反复叠出,更是彰显了李白诗歌的豪迈与大气,现。

的东西。“,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诗中反复叠唱的“三首・其一》行路难”透露出

李白“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李诗

)。诗人前途不明,生死未卜,冰川塞,雪满通》

山,虽然有用“金樽”盛着的“清酒”,有用珍贵的“玉盘”装着的“珍馐”,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诗的前半部用鲜明的几个物象和动作的对比,向世人宣告着诗人的无可奈何的飘零之情;诗的后两句却来了180°度的大转弯,诗人虽然倍感世道的艰难,却没有失去战斗的勇气。后两句彻底地扭转了诗前半部那种颓废、无奈之气,使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豪情逸兴。

“在古代,玉的物理属性、化学成分不可能被了解,而人们对月球更是一无所知。人们对玉和月怀有同样的神秘感。但人们可以触摸玉,可以直接感受它的光泽、凉润,正像夜幕中人们感觉到柔和月光一样。”而用玉来象征明亮皎洁的月亮也是诗人的一个最爱。如《初月》:“玉蟾离海72

远的影响,使其诗歌既具有一种悲壮美,又不失豪迈奔放的气魄,从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翟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

[6]唐汝询.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明)徐祯卿.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8]江宏.古典诗词审美关照下的文化物象———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9]崔涛.玉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民族师院

籍出版社,1980.

[2](西汉)刘向.说苑:杂言[A].四库丛刊[C].北

学报,1999(2).

[10]李福军.酒与李白诗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9(5).

[11]邵英.“玉”、诗与古人的审美取向[J].人文杂

京:中华书局,1983.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肖文苑.李白诗中的酒器[N].羊城晚报,1997-08-15:(16).

[5](宋)李昉.太平御览(全八卷)[M].保定:河北

志,2002(1).

[12]王宝琴.花容月貌、玉颜春心———李白妇女诗

意象群论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

教育出版社,1994.

JadeandLiBai’sPoemsDENGJiang-quan,WANG(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MediaofChongqingUniversAScinChina)

Abstract:TherearemorethanthreehundredtheismentionedinLiBai’spoems,thereasontheaffectedLiBai’scomposition.KeyWms

(上接第69页)

AComparativeStudyoftheMythsofGuXie-gangandMaoDun

CHENLi-qin

(LiterarySchoo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

Abstract:Guxie-gangandMaoDunbothhavemadegreatcontributionstotheChinesemodernmythologyatitsearlystage.Therearesomesimilaritiesinthepurposes,understandings,basictheoriesoftheirmythresearches,buttherearealsosomecleardifferences.TohaveacomparativestudyoftheirmythresearchesishelpfulforunderstandingtheprocessofthemyththeorydevelopmentinChina.

KeyWords:GuXie-gang;MaoDun;mythresearch;HistoricalMythology;AnthropologicalMythology

73

相关热词搜索:玉石的诗词 赞美玉的诗词 赞美玉的诗句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玉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玉的诗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haoci/874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