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2016-01-11 08:46: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一: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一: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探索和证明过程; 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能力目标: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

3、情感目标: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热爱。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在解决问题时想到用垂径定理。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尺,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中心对称) 2、实验:探究圆的轴对称性。如图(1),若将⊙O沿直径AB 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亲自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发现: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都是它的对称轴。

3、引入新知:如图(2),左图中AB是⊙O的弦,直径CD与弦AB相交,那么沿直径CD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图形可以重合吗?右图中,AB是⊙O的弦,直径CD⊥AB,垂足为E。此时再沿直径CD所在直线折叠,图形可以重合吗?(重合,说明此图也是轴对称图形,称这种处于特殊位置的直径称为垂直于弦的直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

B

(1)

(2)

(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

1、提问:继续观察图(2)的右图,根据圆的对称性,把圆沿直径CD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圆中的线段和弧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同时出现怎样的数量关系?

2、猜想: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E和线段BE重合,弧AC和弧BC重合,弧AD和弧BD重合。

可能出现的数量关系是:



AEBE,ACBC,ADBD

3、证明: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或者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证明线段AE与线段BD相等,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对应弧相等。板书:

AEBD

CD是圆O的直径

ACBC

CDAB,垂足为E

ADBD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垂径定理的文字表述,板书: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二)分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1、再次明确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2、利用反例、变式图形对定理进一步引申,揭示定理的本质属性,以加深学生对定理本质的了解。

练习:在下列图形中,能使用垂径定理的图形有哪些?

3、引申定理:定理中垂直于弦的直径可以是直径、半径,也可以是过圆心的直

线或线段。

(三)例题

例1 已知:如图(3),在⊙O中,弦AB的长为8cm,

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

求:⊙O的半径。

变式(1):如图(3),在⊙O中,圆心O到弦AB的距离

为3cm,⊙O的半径为5cm。 求:弦AB的长为多少?

(3)

总结:在圆有关的问题时,常常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

例2 已知:如图(4),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

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 求证:AC=BD.

(思路: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4)

变式(2):再添一个同心圆,如图(5),则 AC BD。

变式(3):隐去图(4)中的大圆,得图(6),连接

OA,OB,设OA=OB, 求证:AC=BD。

变式(4):隐去图(4)中的小圆,得图(7),连接

OC,OD,设OC=OD,

AB

(6)

求证:AC=BD。

总结:在解与圆有关的证明题中,常做的辅助线是过圆心做弦的垂

(7)

线段。遇到题目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时,鼓励学生善于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方法的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应用垂径定理要注意那些问题?

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① 经过圆心

得到 ① 平分弦

一条直线具有: ② 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② 垂直于弦③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3、思考:若将条件中的②与结论中的①互换,命题成立吗? 四、作业

1、整理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2、变式(1)到变式(4)整理解题过程。 3、课本P82,练习2.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二: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课题:垂径定理 时间:2011.11.10 授课人:常旭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探索和证明过程; 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能力目标: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

3、情感目标: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热爱。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在解决问题时想到用垂径定理。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尺,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中心对称) 2、实验:探究圆的轴对称性。如图(1),若将⊙O沿直径AB 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亲自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发现: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都是它的对称轴。

3、引入新知:如图(2),左图中AB是⊙O的弦,直径CD与弦AB相交,那么沿直径CD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图形可以重合吗?右图中,AB是⊙O的弦,直径CD⊥AB,垂足为E。此时再沿直径CD所在直线折叠,图形可以重合吗?(重合,说明此图也是轴对称图形,称这种处于特殊位置的直径称为垂直于弦的直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

B

(1)

(2)

(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

1、提问:继续观察图(2)的右图,根据圆的对称性,把圆沿直径CD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圆中的线段和弧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同时出现怎样的数量关系?

2、猜想: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E和线段BE重合,弧AC和弧BC重合,弧AD和弧BD重合。

可能出现的数量关系是:

AEBE,ACBC,ADBD

3、证明: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或者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证明线段AE与线段BD相等,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对应弧相等。板书:

AEBD

CD是圆O的直径

ACBC

CDAB,垂足为E

ADBD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垂径定理的文字表述,板书: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二)分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1、再次明确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2、利用反例、变式图形对定理进一步引申,揭示定理的本质属性,以加深学生对定理本质的了解。

练习:在下列图形中,能使用垂径定理的图形有哪些?

3、引申定理:定理中垂直于弦的直径可以是直径、半径,也可以是过圆心的直

线或线段。

(三)例题

例1 已知:如图(3),在⊙O中,弦AB的长为8cm,

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

求:⊙O的半径。

变式(1):如图(3),在⊙O中,圆心O到弦AB的距离

为3cm,⊙O的半径为5cm。 求:弦AB的长为多少?

(3)

总结:在圆有关的问题时,常常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

例2 已知:如图(4),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

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 求证:AC=BD.

(思路: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4)

变式(2):再添一个同心圆,如图(5),则 AC BD。

变式(3):隐去图(4)中的大圆,得图(6),连接

OA,OB,设OA=OB, 求证:AC=BD。

变式(4):隐去图(4)中的小圆,得图(7),连接

OC,OD,设OC=OD,

AB

(6)

求证:AC=BD。

总结:在解与圆有关的证明题中,常做的辅助线是过圆心做弦的垂

(7)

线段。遇到题目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时,鼓励学生善于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方法的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应用垂径定理要注意那些问题?

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① 经过圆心

得到 ① 平分弦

一条直线具有: ② 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② 垂直于弦③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3、思考:若将条件中的②与结论中的①互换,命题成立吗? 四、作业

1、整理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2、变式(1)到变式(4)整理解题过程。 3、课本P82,练习2.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三:垂径定理教案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四:垂径定理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及其结论;

2、 学会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 2、 在解决垂径定理的相关问题中总结出相应的常见辅助线作法(连半径、作垂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探索定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发现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问题 :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 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洲桥主桥拱的半径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索下这节课的内容。

二、

探索新知

1、活动一:(实践)把一个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并发现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活动二:(学生活动)请同学按下面要求完成下题: 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E. (1)如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将圆O沿CD所在直线折叠,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探索、发现垂径定理,初步感知。 (3)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设计意图:学生证明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思考:反过来,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是否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活动三:练习

(1)在下列图形中,你能否利用垂径定理找到相等的线段或相等的圆弧

设计意图:检验是否理解了定理,熟悉定理能应用的相应图形。 (2)判断是非

①平分弦的直线必垂直弦 ②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③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④弦的垂直平分线是圆的直径

⑤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必垂直这条弦 设计意图:加深对定理及推论的理解。

(3)如图,在⊙O中,P是弦AB的中点,CD是过点P的直径,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AB⊥CD B.∠AOP=∠BOP C.ADBD D.PO=PD

设计意图:检验是否理解推论。

(4)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则⊙O的半径为 设计意图:检验能否简单的运用垂径定理,初步感受“连半径”这一辅助线作法。

C

第(3)题图 第(4)题图

三、巩固新知

例题1已知: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

求证:AC=BD。

设计意图:垂径定理的巧妙运用,初步感受“作垂直”这一辅助线作法

变式 如图,在⊙O中,AB为⊙O的弦,C、D是直线AB上两点,且AC=BD求证:△OCD为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连半径”或“作垂直”都可以解决问题,进一步发现垂径定理的好用之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题2 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 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洲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分析 如图,用AB表示主桥拱,设AB所在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经过圆心O 作弦

AB 的垂线OC,D为垂足,OC与AB 相交于点D,根据前面的结论,D 是AB 的中点,C是A

B的中点,CD 就是拱高。

设计意图:解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感受垂径定理的用途,并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四、 总结回顾 1、 2、 3、

圆的轴对称性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相应的常见辅助线作法

五、 布置作业

(一)《学评》P77-78达标训练 设计意图:基础过关 (二)添加练习

设计意图:提升能力,适当拓展

1、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第一象限,P与x轴交于O,A两点,点A的坐标为(6,0),

P的半径为,则点P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

图7

图3

2、如图4,在⊙O中,AB、AC是两条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弦,OD⊥AB,OE⊥AC,垂足分别为D、E。求证:四边形ADOE是正方形。

3、一根横截面为圆形的下水管道的直径为1米,管内有少量的污水(如图5),此时的水面宽AB为0.6米.

(1)求此时的水深(即阴影部分的弓形高);

(2)当水位上升到水面宽为0.8米时,求水面上升的高度.

图4

图5

4、如图6,M是弧AB的中点,过点M的弦MN交弦AB于点C,设⊙O的半径为

4cm,MN=4cm.

(1)求圆心O到弦MN的距离; (2)求∠ACM的度数.

图6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五:24.1垂径定理教学设计(定稿)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授课题目:垂直于弦的直径

一、教材分析

1、作为《圆》这章的第一个重要性质,它研究的是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弦的关系。

2、该性质是圆的轴对称性的演绎,也是今后证明圆中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为后面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充分认识圆的轴对称性。

(2)利用轴对称探索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有关性质,掌握垂径

定理。

(3)运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和作图。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过程,

培养学生

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关键:圆的轴对称性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教学难点:1、垂径定理的证明。2、垂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的区分。

六、教学辅助:多媒体、可折叠的圆形纸板。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主体探究式”。整堂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令学生参与到“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活动中,与教师共同探究新知识最后得出定理。学生不再是

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是学习的主人。

八、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1分钟)

情景问题:赵州桥主桥拱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ppt)

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回顾旧识(2分钟)

我们已经学习过对称的有关概念,下面复习两道问题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我们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

(电脑上直观的动画演示,运用几何画板演示沿上述图形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动画)

3、引入新课(4分钟)

问:(1)我们所学的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拿出一张圆形纸片,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圆是轴对称图形。(2)对称轴是过圆点的直线(或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3)圆的对称轴有无穷多条

4

电脑上用几何画板上作图:

(1)做一圆 (2) 在圆上任意作一条弦

AB

(3) 过圆心作AB的垂线的直径CD且交AB于E。

C

(板书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

5、师生互动(4分钟) D

运用几何画板展示直径与弦垂直相交时圆的翻折动画让学生观察,讨论

(1)图中圆可能会有哪些等量关系?

(2)弦AB与直径CD除垂直外还有什么性质?

5、探求新知(5分钟)

提问:这个结论是同学们通过演示观察猜想出来的,结论是否正确还要从理论上证明它,下面我们试着来证明它

已知:CD是⊙O的直径,AB是弦,AB⊥CD

证明:AE=EB、弧AC=弧CB、弧AD=弧DB

(<板书>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进一步也可推知>垂径定理的逆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垂直于弦所对的两条弧)

6、概念辨析(2分钟)

(电脑显示)练习1 AE=EB吗?(注意:直径,垂直于弦,缺一不可!)

7、运用新知(18分钟)

练习1:(5分钟)

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B=10,水面宽AB=16

。求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

在学生发表见解的情况下总结归纳:(1)圆中有关弦、半径的计算问题通常利用垂径定理来解决。(2)重要的辅助线:过圆心做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垂径定理与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题。

总结口诀:半径半弦弦心距,化为勾股最容易,另外加上弓形高,Rt三角形少不了

练习

2

(5分钟)

(情景问题)赵州桥主桥拱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练习3:(3分钟)

已知: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

8、拓展升华(3分钟)

如果把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结论与题设交换或交换一条,命题是真命题吗?

(1)过圆心 (2)垂直于弦 (3)平分弦

(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以推出其他三个结论

9、归纳小结(3分钟)

知识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圆的轴对称性(学生回答),它是理解和证明定理的关键;二是垂径定理(学生回答),它是这节课的重点要求大家分清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并熟练掌握定理的简单应用,还推知它的里定理。

讲评总结:

B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六:垂径定理教案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七: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兰甲明

【教学内容】 7.3垂径定理(初三《几何》课本P76~P7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 ②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具、自制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脑、三角板、圆规。

【教学设计】

一、实例导入,激疑引趣

1.实例:同学们都学过《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初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茅以

升),其中介绍了我国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

(如图)。因它位于现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赵

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

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

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的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

界的首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2.导入: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

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的距离,

也叫弓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 ⌒ 半径(即AB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图1)

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

1.复习过渡:

①如图2(a),弦AB将⊙O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如图2(b),将弦AB变成直径,⊙O被分成的两部分各叫什么?

③在图2(b)中,若将⊙O沿直径AB对折,两部分是否重合?

BBB (a)

(b)

(a) (b) (c)

(图2) (图3)

2.实验验证:

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一张圆形纸片沿任一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教师用电脑演示重叠的过程。从而得到圆的一条基本性质——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运动变换:

①如图3(a),AB、CD是⊙O的两条直径,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②如图3(b),当AB⊥CD时,图中又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③如图3(c),当AB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时,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此外,还有其他的相等关系吗?

4.提出猜想:根据以上的研究和图3(c),我们可以大胆提出这样的猜想——

AEBDCD是圆O的直径⌒ ⌒ (板书) ACBC CD弦AB,垂足为E⌒ ⌒ ADBD

5.验证猜想: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图3(c)中沿直径CD对折,这条特殊直径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并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为——垂直于弦的直径。

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1.引导证明:

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证明。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寻找证明思路。

①证明“AE=BE”,可通过连结OA、OB来实现,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 ②证明“弧相等”,就是要证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可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

2.归纳定理:

根据上面的证明,请学生自己用文字语文进行归纳,并将其命名为“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巩固定理:

在下列图形(如图4(a)~(d))中,AB是⊙O的弦,CD是⊙O的弦,它们是否适用于“垂径定理”?若不适用,说明理由;若适用,能得到什么结论。

(a)AB⊥CD于E (b)E是AB中点 (c)OC⊥AB于E (d)OE⊥AB于E

(图4)

向学生强调:(1)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定理的变式图形。

四、例题示范,变式练习

1.运用定理进行计算。

〖例1〗如图5,在⊙O中,若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

分析:因为已知“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所以要作

辅助线OE⊥AB;因为要求半径,所以还要连结OA。 解:(略)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变式一〗在图5中,若⊙O的半径为10cm,OE=6cm,则

思考一:若圆的半径为R,一条弦长为a,圆心到弦的距离为d

则R、a、d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变式二〗如图6,在⊙O中,半径OC⊥AB,垂足为E,

若CE=2cm,AB=8cm,则⊙O的半径 (图6) 2.运用定理进行证明

〖例2〗已知:如图7,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

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 求证:AC=BD。 (图7)

分析: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证明? (证明△OAC≌△OBD或证明△OAD≌△OBC)

②此外,还有更简捷的证明方法吗?若有,又怎样证明?(垂径定理)

证法一:连结OA、OB、OC、OD,用“三角形全等”证明。

证法二:过点O作OE⊥AB于E,用“垂径定理”证明。(详见课本P77例2) 注1:通过两种证明方法的比较,选择最优证法。

注2:辅助线“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是第二种证法的关键,也是常用辅助线。 思考:在图7中,若AC=2,AB=10

〖变式一〗若将图7中的大圆隐去,还需什么条件,

才能保证AC=BD?

〖变式二〗若将图7中的小圆隐去,还需什么条件,

才能保证AC=BD?

〖变式三〗将图7变成图8(三个同心圆),你可以

证明哪些线段相等?

(图

8) 〖例3〗(选讲)如图9,Rt

△ABC中,∠ACB=90°,

AC=3,BC=62,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

斜边AB于D,求AD的长。(答案:2) 略解:过点C作CE⊥AB于E,先用勾股定理求得 (图9) AB=9,再用面积法求得CE=22,最后用勾股定理求得AE=1,由垂径定理得AD=2。

五、师生小结,纳入系统

1.定理的三种基本图形——如图10、11、12。

a2.计算中三个量的关系——如图13,R2d2()2。 2

3.证明中常用的辅助线——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六、达标检测,反馈效果 1.(课本P78练习第1题)如图14,在⊙O的半径为50mm,弦AB=50mm,则点O到AB的距离为 ,∠AOB= 度。

2.作图题:经过已知⊙O内的已知点A作弦,

使它以点A为中点(如图15)。 3.课本P78练习第2题。 (图14) (图15)

课 堂 练 习

姓名 得分1.如图,⊙O的半径为50mm,弦AB=50mm,则点O到AB的距离为, ∠AOB= 度。

(第1题) (第2题)

2.作图题:经过已知⊙O内的已知点A作弦,使它以点A为中点(如图)。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但不必写作法。

3.已知:如图,在⊙O中,AB、AC是两条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弦,OD⊥AB, OE⊥AC,垂足分别为D、E。

求证:四边形ADOE是正方形。

(第3题)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八:垂径定理教案

黑龙江省首届初中数学教师优秀教案评选参评教案

D

A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九:垂径定理教案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篇十: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直于弦的直径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相关热词搜索:垂径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垂径定理教案 垂径定理经典例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经典垂径定理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35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