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

2016-01-12 09:17:2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一: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一: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内容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等知识。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加深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要点】

要点: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遵义会议。

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请学生说出生活中以“八一”命名的东西。估计学生或多或少会说出一些名称,如“八一球队”,“八一广场”等等。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名称多与解放军有关,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若找不到实物,可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上有“八一”二字?由此导入新课,从八一南昌起义说起。

【新课探究】

一、南昌起义

1、起义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P65)

2、时间:1927.8.1(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3、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4、意义:(P66)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八七会议

1、时间:1927.8.7

- 1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2、地点:汉口

3、内容:①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P66

三、秋收起义

1927年秋,毛泽东领到了秋收起义。进攻长沙,损失严重,被迫退回浏阳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的农村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1928年初)

2、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3、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P69)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了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

5、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P68)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五、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自1930年底起,蒋介石多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指挥下接连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

2、长征的原因

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3、中央红军长征的大致过程(结合P7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①江西瑞金——出发:1934.10中共中央机关与红军8万人开始长征

②湖南湘江——红军渡过湘江,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

③湖南通道转兵——毛泽东提出的改变去湘西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④贵州遵义——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⑤贵州赤水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⑥四川大凉山——通过彝族地区,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⑦四川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⑧四川夹金山(或草地)——翻雪山,过草地

⑨陕西吴起镇——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⑩甘肃会宁——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促使中国革命局面发生新的变化。

六、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 2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2、内容:(P70)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总结巩固】

请学生小结,若学生讲得不够完整,教师再稍加补充。注意强调下列标志性的历史大事: 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八一南昌起义;

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成立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遵义会议;

红军第一次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

【真题训练】

1、历史知识竞赛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以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B)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为了纪念长征,某校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B )

A、湘江 B、湘西 C、遵义 D、泸定桥

3、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⑪这首诗是谁写的?诗中所讲的“远征”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事件?(参考答案:毛泽东;红军长征。)

⑫“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四句描述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答: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等。

⑬“三军”在当时具体指哪三军?何时何地会师?

答:“三军”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后来用于对军队的统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⑭今年(2008年)是长征胜利多少周年?(答:72周年。)

⑮当今,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人们纷纷踏访先烈的足迹,缅怀先烈的业绩。红军在这一“远征”事件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乐观等精神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考查长征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⑯假如你所参加的红色旅游团正准备重走长征路,你打算在哪些红色旅游点重点参观,请写出曾在这些景点所发生的长征故事及这些景点所处的省份。各级政府对这些名胜古迹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你应该怎样文明参观?

示例:①江西瑞金(或福建长汀)——红军长征出发地;湖南湘江——红军渡过湘江,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湖南通道——通道转兵;贵州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贵州赤水河——红军四渡赤水;四川大渡河(或泸定桥)——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川夹金山(或草地)——爬雪山(过草地);陕西吴起镇——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红军会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等等。②文明参观:遵守秩序;不乱刻乱画;不大声喧哗;不随手丢弃垃圾杂物;等等

【教学实践与反思】

- 3 -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二:初二上历史 红军长征 教案及答案

第12课 红军长征

课型:新授课 执笔:田梅 组别:初二政史

【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和情感。

【预习导学】

1、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 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 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 ,南渡乌江,巧渡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 ,飞夺 ,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4、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胜利会师。长征胜利

【问题探究】

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到1930年,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红军为什么离开根据地要进行长征?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例题精析】

1、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彻底肃清了“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 D. 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例行会议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多个史实的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史实的实质理解能力。遵义会议后,“左”倾错误仍有发生;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否应由无产阶级掌握的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已经明确,所以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独立领导革命;遵义会议是在非常时期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非普通的例行会议。

2、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D.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解析: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艰难曲折过程的掌握,从而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目标检测】

1、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 )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 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3、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

红军过草地

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 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C. 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5、下列各图是毛泽东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几幅图片,其中反映了他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得以确立的图片是

A. B. C. D.

6、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 )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 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7、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8、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之后?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9、下列个选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A.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B.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宣告长城胜利结束

10、右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 )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

(2)材料二中的图片记录该事件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3)根据材料,分析红军在斗争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4)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质疑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1

2

3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6课 图说红军长征

第16课 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搜集、讲述、表演长征中的英勇事迹和历史片段,加深学生对长征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组织。搜集、表达、表演等能力。

2,通过制作简单课件,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的技能。 3,通过对长征片段的想象,培养学生绘制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特长,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展开活动。

2,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图说历史的方法,了解长征中的重要史实。 3,在活动中采用表演小品短剧的形式,加深对红军长征途中某一段历史的了解。 4,通过学生对所查资料的展示,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料进行历史学习的方法。 5,活动中由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图说红军长征,使学生了解长征史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如何在小组内合理发挥全体组员的能力。

3,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播放录音《七律.长征》。

2,师:这首诗的诗名和作者是什么?

《七律.长征》,作者是毛泽东。

3,这首诗作于红军长征胜利之际,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开始长征。经过无数次英勇拼杀,终于到达遵义。在遵义会议上,与会者批判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从此,中国革命步入了正确的轨道。红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概。

下面开始第一环节:图说红军长征

1,生:各组长介绍本组人员情况,评委团同学做自我介绍,主持人宣读评价标准。

2,师:建议将长征过程分为4个主题:瑞金-遵义段;遵义-泸定桥段;泸定桥-腊子口段;腊子口-会宁段。

3,知道学生按照个人特长按自愿的原则分为4个小组。

4,个组根据主题收集资料。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语文教科书、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画册、影视片等,也可参考有关的连环画。

5, 各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故事大纲,根据故事大纲确定每一幅要展现的内

容,每一组的图片不少于5张。

6,编写故事、绘制图画工作都完成后,各组推选一名普通话标准、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做解说员,在展示作品时讲述长征故事,并汇报本组成员在活动中对长征精神的体会。

7,在全班推选一名同学担任作品展示课上的主持人,由他负责串词的编写和主持工作,教师对此进行把关。

8,教师设计好评比标准,各组推选一名同学和教师组成评判团在展示课上进行评比。

二, 图说红军长征

1,第一小组:解说瑞金-----遵义段长征经过。

师:刚才我看到你们使用了遵义会议旧址图片,是从哪儿获得的?

生:上网查找的。

师:刚才第一小组的表现如何?请评价。

2,第二小组:解说遵义---泸定桥段长征经过。

生:展示有文字介绍的自制图片。

师:指导评价。

3,第三小组:解说泸定桥---腊子口段的长征经过。

生:自制图片者介绍图片并说明本组参与情况。

师:知道评价。

4,第四小组:解说腊子口---会宁段长征经过。

生:介绍图片。

师:指导评价。

师:四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多媒体动画对长征经过作总结。

三, 感悟“长征精神”

师:伟大的长征孕育着伟大的“长征精神”,请思考,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生:小组交流,谈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大从国家,小从班级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发扬“长征精神”。

指导总评。

评为宣布评比结果,颁发一个集体奖项和五个个人奖项。

四, 本课小结:

我们通过对长征资料的搜集,、讲解及对长征片段的表演,不仅培养了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我们要牢记振兴中华的重任,自觉地以此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五,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五: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图说红军长征精编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 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

1.加深对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从而理解长征精神。

2.学会对已掌握的历史材料做基本处理,并能够编写历史故事。

3.学习用图画来表现历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在小组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协作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以红军长征途中的某一段历史或长征的全过程确定图说的主题。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编写历史故事。根据故事大纲,设计每页图的画面,撰写文字说明,绘制成连环画。

〖活动主题分析〗

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例如,可以通过看书,看电影纪录片,也可通过调查访问、仿制实物等形式来进行历史学习。绘制连环画,图说历史,也是最直接、最简明的形式之

一。图说红军长征这一活动课,会涉及材料处理、故事编写、文字解说、图画表达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会涉及语文、美术等课程的学习内容。这也是考查小作者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

本校八年级学生对历史探究实践活动兴趣较强,一部分学生是来自附近州县、城镇的知识分子家庭,见闻较广。但大多数学生来自周围农村,对探究活动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很适应,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动手制作学习作品的兴趣与习惯。所以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做好活动准备的指导工作。

〖利用课程资源〗

1.利用物质资源,给学生看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纪录片、文艺作品、历史资料。

2.安排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参观西宁烈士陵园,了解西路红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历史。 3.利用人力资源。采访参加过革命战争的离退休老同志、西路红军在青离散人员或马步芳军队中的老兵,了解更多西路红军的故事,从而对长征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搜集红军长征资料。全班可分为8~10个小组,每小组选定2名负责人;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画册、图片、教学挂图等。

2.确定图说的主题,主题可以是表现长征的全部过程,也可以是表现红军长征途中的某一段历史。如“伟大的长征”“飞夺泸定桥”等,把易于用画面来表现的长征故事定为主题。

3.根据图说主题,小组分工编写故事大纲,设计每页图的画面,撰写文字说明,然后绘制成连环画。要求每个主题不少于8幅画,画面大小要适中,纸质要好,装订精致,有条件的可画彩图,画面要与文字说明一致。

4.向学生说明图说历史是传播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建议学生参考连环画实物及其他画册著作,理解图说历史的优点。

〖活动建议〗

1.要求学生利用课外5~6天时间完成连环画的制作。

2.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和介绍本组的作品,每组可由一人或两人进行解说。

3.先介绍连环画的故事内容,然后再介绍制作过程中用了哪些历史材料,克服了什么困难,有什么好的经验等。

4.凡制作幻灯片等电脑课件的小组,应利用学校的电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并简要介绍制作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1.选出两名表达及应变能力较强的同学主持展示活动。

2.在主持人统一安排下,8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绘制的连环画,由一名小组负责人进行解说,包括作品内容与制作过程。

3.集中所有作品,进行现场展览。让全班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连环画体会历史的趣味性,并启迪学生感悟红军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价建议〗

评价内容

1.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与编写历史故事、绘制连环画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与编写历史故事、绘制连环画的技能。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责任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4.所绘制的连环画的质量。

评价方法与过程

通过小组负责人解说与集中展览,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定一、二、三等奖。

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活动总结

1.选出本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并对所有作者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2.教师评价本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说明活动目的与效果之间的落差,使学生正视自己。 3.所有成型作品收入学生档案袋中,并加入小组与教师评语,优秀作品向县教研室推荐。 活动反思

本班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记录片、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史料,然后由小组分工编写历史故事、设计画页、撰写画面的文字说明、装订成册。作品形成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对本组的作品内容与制作过程进行了介绍说明。其中,获一等奖的小组的介绍最贴近活动主题,也最被同学们所看重。

此次探究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自始至终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特长、责任心与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学习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教案点评〗

本教学设计在紧扣课程标准、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学情分析,确定了以学生分组绘制长征连环画进行现场展览为主要形式的探究组织方式。经过对影视文艺素材、当地西路军纪念馆等物化课程资源和当地依然健在的西路军老战士、原马步芳军队老兵等人力课程资源的选择利用,通过提前一周布置,经过搜集资料、确定图说主题、小组分工编写等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体现了课程改革“功夫在课外”和“课前辛苦教师、课堂解放教师”的理念),在特定的教学空间(教室、展厅或会议室)里,由8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小组绘制的连环画,每一小组由一名负责人进行解说,然后集中所有作品进行现场展览,全班同学根据小组分工的科学性、合作中的团队精神和故事情节、文字说明、色彩搭配、画面效果等编绘的质量投票选出了一、二、三等奖。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获奖者和所有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给予鼓励,总结此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活动结束后,布置把所有成型作品加上小组与教师评语,收入学生档案袋中,并将优秀作品向县教研室推荐,体现了教师“促进者、服务者”的职业特点。整个活动组织方式新颖、组织过程井然、评价科学全面、学生参与始终,不失为一份上乘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六: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红色政权的建立和红军长征教案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体会先烈们不为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讲南昌起义的故事或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讲述;联系小学课本上《朱德的扁担》让学生讲述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意义;利用课本上的图片、电视剧《长征》主题歌激发学生对先烈克服困难挑战极限的崇敬之情,进而理解长征精神。 难点: 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突破方法:鉴于对教材、教学环境和学生等因素的分析,对这个教学难点采用引导讨论法,要求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本课知识量大、故事多,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一条主线: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执着探索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教师根据现有的资料,尽可能运用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授课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

学习方法: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故事及教师提供的资料来亲身体会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长征中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及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制作与本课有关的投影片、挂图、地图、歌曲等。

学生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的搜集与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的故事,加强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教学过程〗

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生:“八一建军节”。

师: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关?

(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板书——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八一南昌起义(板书)

师:囯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

生:(读后回答)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吸取了囯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的重要性,决定以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师:回答得很好。是呀,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手无寸铁必须通过武装起义来反抗他的统治。出示挂图(油画:《南昌起义》)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油画,根据课文以及你收集的有关南昌起义的资料,给大家讲一讲“南昌起义”的故事。

生:内容略。

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小字部分的内容,再给学生放事先准备的电影《南昌起义》的片段,帮着学生理解南昌起义。起义胜利以后,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又到哪儿去了呢?

生:(抢着回答)起义胜利后,部队按原计划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军围堵损失惨重,一部分转占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师: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生: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师:大家想一想从南昌起义中应该得到什么教训?

生:讨论回答。

师:补充讲述:由于受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起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为目标,即使在起义暂时失利的情况下,也没有深入农村,发动革命,武装农民。这些错误都是幼年的中共难以避免的,表明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为以后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南昌起义以后,中共又发动了一次起义。(导入第二目内容)

井冈山会师(板书)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八七会议及秋收起义的有关内容呢?

生:讲述,内容略(指导学生看《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示意图》)

师:大家想想毛泽东为什么把秋收起义的队伍带到井冈山?

生:讨论回答。

师:补充:是由于秋收起义的失败。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利再次证明了俄国的革命模式即通过大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所以就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

出示油画《井冈山会师》大家认真看这幅画,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生:井冈山会师。

师:谁来给我们讲讲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生: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最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时中国共产党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师:谁还能讲讲与井冈山会师有关的其他故事?

生:讲述“朱德的扁担”等事迹。

师:他们这种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投影中国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这幅图反映了什么?

生:(观察讨论回答)中共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多,革命队伍发展壮大,创建了红色政权。

师:对,自从秋收起义失利后中共领导革命力量转入农村后开辟了包括井冈山在内的10多个根据地,在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指导学生看图:中共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代表证。

师:想想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呢?

生:讨论回答。

师:补充:由于城市里敌人实力强大,工农革命军受到严重损失,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说服其他同志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既然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呢?(导入下一目)

板书:红军长征

师: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政权的建立,于是国民党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多次围剿。

请两位同学扮演当时国共双方的领导人,在这个时候做出的决策。

生:(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相互讨论选出代表)两位同学根据各自的目的进行阐述。

师:那么你们之间的较量情况如何呢?

生:双方分别阐述:学生(国民党代表)我们虽然在前四次围剿中失利,但是仍取得了第五次围剿的胜利呀!

学生(中共代表)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我党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存在导致我们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我们实行了战略大转移,开始了艰苦而神奇的长征。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故事 。

生:多个学生讲述他们各自收集到的故事。

师:大家想不想再通过我们课本上的内容来充实你们呀!

生:(高声呼喊)想。

师:哪位同学说出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标志呢?

生:踊跃回答。

师: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区?

(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生:瑞金——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会宁会师。

师:在长征途中召开了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有谁知道。

生:遵义会议。

师:出示图片遵义会议会址并讲解: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取得了一个有一个的胜利。大家想一想在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生:讲述七根火柴、丰碑、飞夺泸定桥等故事。

师:表扬学生后,出示油画《飞夺泸定桥》,投影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图片。(有激情、生动地讲述,师生情感互动,激发学生对先烈克服困难、挑战极限的崇敬之情,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及歌曲《十送红军》,让学生讨论长征精神。

学生:回答略

师:长征胜利已经60多年了,21世纪的中学生或许不需要实际意义上的长征,但我们却不能忘记长征留给我们的长征精神,我们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弘杨这种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小结〗 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军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是英勇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最终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

〖板书〗

〖课堂练习〗

1、在历史知识竞赛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2、为了纪念长征,某校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 )A 湘江 B湘西 C 遵义 D 泸定桥

3、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四渡赤水(2)遵义会议召开(3)渡过乌江(4)强渡大渡河A (1)(2)(3)(4) B (2)(3)(1)(4)

C (3)(2)(4)(1) D (3)(2)(1)(4)

4、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 遵义 B 会宁 C 吴起镇 D 陕甘宁根据地

5、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洛川会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设计在充分分析课题地位和课前收集资料、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通过挂图、投影、地图、歌曲等丰富的视听媒介创设情境,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感官被全面调动起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兼顾到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情感教育。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个别环节上处理的不是很好,如在分析中共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时用时过多。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七:八年级上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

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

背景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谈长征的艰难险阻,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通过加强师生互动,设置历史情境,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逐渐体会历史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学生朗诵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可配上音乐,营造气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有一位美国记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那么当年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发进行远征的?长征中红军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12课红军长征,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0页,(板书课题:第十二课 红军长征)

二、 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课件播放)(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红军队伍不断迅速壮大,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到1930年,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这使国民党惊恐不安,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在五次"围剿"中,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部分内容"长征的开始"。

老师:总结,出示课件(图片和文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表。PPT

①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

(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根据地军民按照毛泽东制定的军事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

②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失败了)

过渡:我们从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果,来分析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学生:根据书本可以得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反“围剿”一再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教师总结: 红军长征的原因就是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是一次危险的撤退,撤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力量。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红军开始了长征,(课件播放)长征初期,红军受挫。

2、长征开始

(课件显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红色线条表示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长征的时间:(PPT地图显示)1934年10月,一个从头到尾绵延16华里长的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①红军开始长征,敌人会不会让红军顺利地走呢?②敌人是怎么做的呢,红军战士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书上内容(P70 第二自然段下面内容)

(学生看书回答):不会,设下了四道封锁线。左倾错误领导人指挥红军突围,红军因此受到惨重代价。

老师:过渡:就在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红军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红军这时得到了暂时的休整,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板书:召开遵义会议)

(出示课件:点击"遵义"图标。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遵义会议会址"。)

3、转折——遵义会议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课本第71页议一议的问题自学"遵义会议"一段。

过渡:我们知道,红军长征开始时,由于"左" 倾错误统治,红军伤亡惨重,人数由8万多锐减到3万余人。遵义会议的召开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了下来,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成败的转折点。所以说遵义会议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长征的过程:

1、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灵活机动,忽东忽西,在赤水河这里四渡赤水。

(出示课件:四渡赤水)

解说: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很快又打回来,之后又杀回去,最后又冲回来,反反复复,四渡赤水,搞得敌人晕头转向。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

2、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之后,红军渡过金沙江。

(出示课件:点击"金沙江"图标)

这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画面。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3、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4、爬雪山、过草地

播放图片,请学生看完图片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①红军在大渡河上飞夺泸定桥:铁索桥被拆去木板,水流湍急,敌人炮火猛烈,红军冒、抓、冲、打、退。②大雪山终年积雪,山顶空气稀薄,使人喘不过气来。③草地里到处都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没过膝盖,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额,不少红军战士陷入死水潭牺牲了。④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枪牛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

(三)长征的结果:

(出示地图)

红军走出了大草地,继续北上,突破了天险腊子口,翻越了六盘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过渡:红军战士克服了长征路上种种困难,冲破了四道防线、召开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经历千辛万苦长征一路上困难重重、艰险重重,而人民军队能排除万难,取得长征的胜利,这其中到底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总结: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八:第12课 红军长征 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

第12课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

中央红军的长征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在这危急关头,是毛泽东力挽狂澜,提出了停止去湘西、进军贵州的正确主张,并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全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

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就从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后又由毛泽东等负责军事指挥,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得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材简要介绍了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继续长征,最终到达陕北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情况,分析了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法建议

1.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

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课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5.要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七根火柴》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问题探究

动脑筋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练一练 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

(1)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2)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

活动与探究

1.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2.观看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谈谈长征的精神。由学校或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可用不同的形式交流。

课后完成《历史填充图册》本课作业

教学后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九: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教案 中华书局版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篇十: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第14课 《红军长征》备课资料

〖自主梳理〗:

一、长征的开始

1.反“围剿”失利: ____年秋,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次“围剿”。 _____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红军屡战不胜,根据地日益缩小,敌军逼近瑞金。

2.突围长征: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_____、_____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二、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会议内容:

⑴会议批评了______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⑵改组了_________,增选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3.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______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成立由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全军的_____。

4.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定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_______和_______上________的转折点。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艰难过程: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______,巧渡______,跳出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强渡____、飞夺____,翻过_____,走过__________。

2.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______,与________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3.长征胜利: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点拨解惑〗: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P69)

①根本原因是博古等“左”倾思想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有严重错误。

②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帝国主义对蒋介石的支持等也是其中的原因。

2、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P72)

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②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③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⑤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1936年10月,红军哪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胜利会师?请谈三大主力会师的重大意义?(P73)

①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②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湘 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 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5、红军长征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请同学讲讲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敌人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有关长征的评价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周恩来

万里遍撒革命种,到时定收千斤粮。 ——毛泽东

第14课内容歌谣巧记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博古等人错指挥, 被迫放弃根据地 ,

红军不怕远征难, 实行战略大转移, 瑞金、长汀出发地,突破封锁过湘江,

强渡乌江到遵义, 正确领导才确立, 救党救军救革命, 生死攸关转危机,

过赤水,渡金沙, 大渡河上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两军会师在吴起,

36年10月在会宁, 三军会师喜盈盈,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

〖达标训练〗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敌强我弱 B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错误指挥

C帝国主义的支持 D蒋介石的全线出击

2、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C、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红军长征中依次渡过的河流是( )①大渡河②金沙江③赤水河④湘江⑤乌江 A ⑤④③②① B ④⑤③②① C ①②⑤④③ D ④③⑤②①

4.红军长征中,战胜了许多恶劣的自然条件,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翻越雪山

5.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安顺场—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安顺场—遵义

6.回顾长征路,追寻红色记忆。当年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从此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5)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那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又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相关热词搜索:红军长征教案 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长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历史上册 红军长征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77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