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

2016-07-16 10:51:32 编辑:huangtingt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欢迎参考!  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  一、 ...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欢迎参考!

  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 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厘米、米的认识 难点 : 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师:哎,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画: 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5)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 (2)说 (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 (4)找直尺上的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2厘米)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从0到4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生:从1到5的长; 生2:从2到6的长……

  生:都有4个大格;都有4个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题)

  3、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师: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

  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师:到底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样测量的。

  师: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中指指谁?告诉大家是几厘米?谢谢你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师: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

  师:差不多: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总结评价: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厘米的认识。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可以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其它单位吗?我们下节再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该情境图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讲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作长袍的情境。故事大意是: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产生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1、 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2、 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讨论:1米=100厘米

  3、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并与同伴交流。

  4、 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 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 黑板的长度 课桌的长度 凳子的长度

  2、 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 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1、让学生投沙包并作好标记(测量投沙包的长度)

  2、交流测量方法,汇报结果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补充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 ) 一枝冰糕长12( )

  小明的鞋子长23( ) 一棵大树高5( )

  一列火车长75( ) 一座楼高20( )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 )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 )米

  2、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 )米( )厘米

  3、 教室的高大约有( )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 )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

  ——统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

  [教学构想]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组织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体会统计的重要性,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能在遇到有关问题时自觉想到可以用统计方法加以解决,初步形成统计意识。注意启发学生对各种收集方法进行比较,加强对画“整”字法的比较。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课时计划]

  2课时

  信息窗——我们的鞋码

  [教学内容]

  书81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课前准备]

  小组长调查小组每个人的鞋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做一次小小采购员,让你来负责买我们班同学的鞋子,同学们有信心做好吗?

  那么你首先该知道些什么呢?(鞋号)

  对,鞋号也叫鞋码,课前老师已经让小组长调查了你们每个人的鞋码。小组长都记好了吗?

  二、新课

  1、 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呢?你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学生自由发言

  2、生:把每个鞋号都念一念,在纸上记下来。

  那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统计我们的鞋码,好吗?

  板书:我们的鞋码

  3、那怎么来记录呢?

  1)小组同学赶紧商量商量,选一种你们组认为又快又准的方法。

  2)想好了吗?来,小组长把你们组记录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3)大家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记起来又快又准?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4)现在咱们就找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余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录,5)小组长把桌子上的记录纸条发给每个人一张。都准备好了吗?

  老师也来统计,咱们来比一比,看谁听的认真,记得仔细,一个鞋号也没记错。

  (师生统计)

  6)记好了吗?顺便把每种鞋号有多少人穿数一数,写下来。

  7)谁来给大家介绍你是怎么记录的?(指生答)

  8)大家觉得这种记法怎么样?

  9)他记录的每种鞋号的人数对吗?不对的赶紧改过来。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老师把不同的记录方法各选一种贴在黑板上)

  10)老师也有一种好的方法,想知道吗?老师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你看

  (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老师统计的方法),“正”字正好是5笔,画完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11)老师这种记法不但简单,最后数的时候还可以5个5个的数,你瞧,(手指着正字开始数),5个,10个,15个,是不是比1个1个的数要快呢?

  那以后你们在统计的时候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4、为了更清楚的看到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1)大家看,这就是统计图。你知道统计图是怎么来统计吗?

  指生答

  2)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一个小各代表一个人。

  3)对,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记录把统计图和统计表填好。

  (学生完成统计图、统计表)

  4)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展示)

  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

  5、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统计图,咱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最大的优点。

  作业设置: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板书设计:我们的鞋码

  统计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83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会用多种方式统计信息,熟练条形统计图记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掷硬币50次,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同学们,你们玩过掷硬币的游戏吗?你留意过吗?掷硬币的时候,是正面向上的次数多,还是背面向上的次数多?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你手中的硬币抛掷50次,记录每次抛掷的结果,看看结果如何。

  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学生自由回答)

  好,我们有这么多办法,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实验吧。

  学生活动,教试巡视。

  有结果了吗?

  指生汇报实验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掷硬币的结果,有的正面向上的次数多,有的背面向上的次数多,但差别不大。而且,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多,这种差别越来越小。

  你知道吗,如果继续抛下去,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次数的差别会更小。

  2、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摞方块的游戏,注意一边摞,以便记录下你每一次摞的块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观察你们的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动物园里真热闹,都有什么动物阿?

  快快来统计一下,每种动物都有多少只?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观察你们的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4、在书包里,我们的好朋友也很多,你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呢?

  统计你书包里课本、练习本、文具的数量,并把它整理出来。

  板书设计:自主练习

  统计结果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 坐飞天轮的 坐龙船的 跳蹦蹦床的 开电瓶车的

  人数 23 16 15 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相关热词搜索:青岛 教案 年级

1、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在哪里》教案2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2016-01-10)

2、青岛版科学日食和月食说课教案篇一:青岛版小学科学单元说课稿说课 青岛版科学日食和月食说课教案(2016-01-11)

3、相约红领巾(共5篇)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会教案“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班队会教案四(4)班 姚秀娟活动目标:1 通过重温入队仪式、入队誓词等形式,激发同学们“红领巾”的责任感和自豪感。1 通过故事,鼓励学生为梦想而努力奋斗。2 引导学生讲述美好梦想,思考现在为实现梦想如何行动。3 增强民族意识,激发爱国情感。活动过相约红领巾(2016-04-18)

4、大珠山句子(共5篇)激励豪气句子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大珠山句子(2016-05-05)

5、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青岛版科学齿轮教案及课后反思,欢迎参考!  青岛版科学齿轮教案及课后反思  青岛版科学齿轮教案及课后反思(2016-07-15)

6、青岛版数学四下,奇异的克隆牛,教学设计(共5篇)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信息窗一一、教学内容:课本78----82页信息窗1:小数的加减法及练习。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青岛版数学四下,奇异的克隆牛,教学设计(2016-07-22)

7、青岛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案(共5篇)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乘整数 2教案 青岛版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 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青岛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案(2016-07-22)

8、新北师版数学三下教案我们一起去游玩(共5篇)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 我们一起去游园》优质课教案我们一起去游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下P63、64教学目标:1 结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 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新北师版数学三下教案我们一起去游玩(2016-07-22)

9、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青岛版五下科学斜面教案,欢迎参考!  青岛版五下科学斜面教案  教学目标  青岛版五下科学斜面教案(2016-07-25)

10、青岛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圆教案(共5篇)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青岛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圆教案(2016-07-29)

11、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共5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16春坊安李家小学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课时教案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张霞光122016春坊安李家小学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课时教案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人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2016-07-29)

12、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共1篇)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题:小数乘整数(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3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2、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3、体验自主探究、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016-07-29)

1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五完美图形圆教案(共4篇)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圆》教案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圆单元备课【单元目标】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 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五完美图形圆教案(2016-07-30)

14、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 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 数学上册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希望能帮助 三年级 数学上册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2016-09-03)

15、  学生根据自己的心跳次数计算自己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2016-09-0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青岛版一年级下全册的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4919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