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2016-09-22 10:32:1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共5篇)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数学(六三学制)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一)
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二)
(六三学制)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济南市10月2日客运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提供了2003年和2004年的10月2日济南市民航、铁路、公路运输游客量的比较情况。通过解决“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和“10月3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

(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

=0.02÷0.47

≈0.043

=4.3%

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

列式:0.49 ÷0.47-1

≈1. 043-1

=0.043

=4.3%

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

引导学生回答得出:0.49 ÷0.47求的是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而题目要求2004年比2003的多百分之几,我们把2003年客运量看作“1”,所以要减去1。

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出求绿点例题:10月2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约为1万人,10月3日约为0.8万人。10月

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

(1)谈话:“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我们把哪个量看作“1”?(预设)

(2)学生交流汇报:我们把10月2日的旅游人数看作单位“1”。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就是指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的数量相当于10月2日的百分之几。

(3)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

(4)展示学生算式:(预设)

方法1(1-0.8)÷1 方法2: 1-0.8÷1

=0.2÷1 =1-0.8

=20% =0.2

=20%

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答: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20%。

(5)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依据。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类型的题目

上,你觉得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把谁看作单位“1”,谁

和谁比较)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随机练习:

(1)4是5的( )% 5是4的( )%

(2)5比4多( )% 4比5少( )%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

(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

(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

2.(自主练习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本题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基本练习。在学

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因为“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而“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所以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与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结果不相同。

3.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4.自主练习第2题、第3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关系,然后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判断:甲比乙多10%,乙比甲少10% ( )

讨论:为什么甲比乙多10%,而乙比甲不是少10%呢?难道我们做错了吗?

学生比较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之间讨论,明白“1”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帮助学生迁移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并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 高昆)

第2课时

一、创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把问题改为“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怎么求?

思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自主练习第5题

李叔叔家近两年三种果品产量情况如下。

品种

产量kg

核桃

时间

去年

今年 150 120 400 460 200 250 板栗 冬枣

(1)今年核桃的产量比去年减少几成?

(2)今年板栗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几成?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成数”的知识。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向学生讲清“成数”的实际意义及其作用,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只是要把最后的结果化成成数。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三)
(六三学制)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 :圆柱和圆锥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

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1、自主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

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

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

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指名学生说几个圆柱形物体。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茶筒,观察手中的圆柱形物体。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④最后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正确吗?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还有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质疑。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有:

①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

②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

③侧圆的直径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底面

底面

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为什么会有粗有细?使学生明确圆柱的底面大就粗。

圆柱为什么有高有矮?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同。

出示圆柱实物,

谈话:那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出示圆柱形塑料牙签筒

谈话:里面的牙签是不是牙签筒的高?每个牙签的长度怎样?想象一下,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谈话:你知道你的圆柱形茶筒有多高吗?

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

谈话: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测量边上的高最方便,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侧面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板书:高 无数条

4、同桌相互交流对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茶筒、牙签筒等实物,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你能发现什么?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随着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将实物图象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质疑: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圆锥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建立对圆锥的表象认识,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课本自主练习17页第1题。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课本P17页第2题)

3、写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4、课堂游戏,猜猜看,可以抢答。

我这儿有一个物体,它有两个完全相同圆形底面,一个侧面,有无数条高,它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7-18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区别的认识。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3. 发展空间观念,为下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圆锥,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再来做些练习。

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点名让学生回答)【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2、圆柱和圆锥的区别是什么?

(点名让学生回答)

3、动手操作延伸上节课内容,让学生拿出用纸做的圆柱和圆锥,然后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沿着圆锥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看得到什么形状?

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延伸,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便于学生更准确的进行下面的练习。

二、巩固练习:

1、填空。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 )的两个圆。

(2)圆柱有一个( )面,叫做侧面。圆柱两底之间的( )叫做高。一个圆柱有( )条高。

(3)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 )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4)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形。

(5)圆锥的底面是个( ),侧面是个( )。从圆锥的()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 )

(2)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作圆柱的高。 ( )

(3)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等。 ( )

(4)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 ( )

(5)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 )

【设计意图】以上练习是认识圆柱圆锥的基本练习,不同的题型,旨在拓宽学生的练习广度,使学生能灵活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会很快的区分他们,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综合练习

1、17页第3题。“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2、17页第4题。学生读题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直筒,观察后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3、18页第5题。学生读题后先想象一下,用手比划一下,然后再连线,最后全班交流。 4、18页第6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明白丝带的长度与蛋糕盒的哪几部分有关系,然后再认真思考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是课本自主练习的题目,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较全面的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圆锥的全面特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四)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信息窗3(精品)

信息窗3——税率与折扣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五)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知道精讲(精品)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内项是0.5,另一个内项是( )。

2、甲数×

3

4=乙数×60%,甲:乙=( : )。 3、0.75:2

3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160 千 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 )倍。

5、在1

1000

的图纸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6、甲数的

35

是甲乙两数和的1

4,甲乙两数的比是( )。

7、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比值是5

6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 )。

8、一车水果重1.8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9、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2.15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 )。

10、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质数,它们的积是22,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1

10

,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1、两地相距8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12、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喝去1

2

杯糖水后,又用水加满,这时杯中糖与水的比

是( )。

13、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14,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1

2

,这个比例是( )。

14、甲数比乙数多

2

3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甲数是( )。 1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1

8

,另一个外项是( )。 17、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体积( )比例。 18、东风小学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8

9

,五年级与六年级人数的比是( )。 19、学校购到一批书,按2:3:5借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四年级借到这批书的( )%。 20、一个机器零件长2米,在设计图上这个零件长4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

21、把3克盐放入12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最简整数比是( )。

22、把(5平方米):(50平方分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 2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24、昆明到西双版纳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泸西到丽江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泸西到丽江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5、若图上距离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8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6、六年级同学共同订阅《蜜蜂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 )比例。 27、写同样多的作业,李莉用12分钟,王祥用15分钟,李莉与王祥的最简单的速度比是

( )。

28、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是1

3000000

的地图上,这段距离应该画

( )厘米。

29、在比例尺是1

200

的平面图上,量得本班教室的长是4.5厘米,本班教室的实际长是( )米。

30、在六年级达标课上,六(2)班的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的比是24:1,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 )。

31、请你写出一个比例,使它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 )。 32、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是3:2,这个比有可能是( )。

33、我们写钢笔字时,手指到笔尖的距离与笔尖到眼睛的距离的最简整数比约是( )。

34、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儿歌中青蛙的只数与对应的腿数成( )比例关系。

35、甲数的31

5等于乙数的4

,甲乙两个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6、在一幅云南地图上,要把实际距离224千米用线段5.6厘米表示出来,请你计算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37、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39,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20%,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38、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6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7.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39、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1000

的图纸上,长画( )

厘米,宽画( )厘米。

40、写一个能与13:1

4

组成比例的比( )。

41、)如果=

5

,与成( )比例。

4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最小的质数,另一个内项是( )。

43、如果a×5=b×8,那么a:b=( )。

44、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0,三个数的比是1:2:3,最大数是( )。

45、甲数的

35等于乙数的1

4

,甲乙两个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46在含盐10%的500克盐水中,再加入50克盐,这时盐与盐水的比是( )。

47、把12

3与它的倒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8、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2

5

,(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49、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是1

3000000

的地图上,这段距离应该画

( )厘米。

50、4分:1

3

时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51、把

3

10

: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314,另一个外项是( )。

53、1

1

4

: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4、如果ba与d

c互为倒数,那么a、b、c、d这四个数写成比例是( )。

55、1

2

:0.12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读作( ),比值是( ),读

作( )。

56、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8,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二、判断题

1、小麦的出粉率一定,小麦的总重量和面粉的重量成正比例关系。 ( ) 2、因为甲数:乙数=25:23,所以甲数=25,乙数=23。 ( ) 3、车轮的直径一定,车轮转动的周数和所行路程成正比例。 ( ) 4、如果A与B成反比例,B与C也成反比例,那么A与C成正比例。 ( ) 5、如果a×3=b×5,那么a:b=5:3。 ( ) 6、y=8x,表示x和y成正比例。 ( ) 7、半径与直径的比是1:2。 ( )


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相关热词搜索: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青岛版原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440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