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2016-10-11 10:23: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共6篇)四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李集小学:涂春燕教学目标: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3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供大家学习参考。

四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第一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李集小学:涂春燕

教学目标:

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学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诗意, 结合注释说说诗意?

2、诗句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3、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同桌讨论:当王维思念家乡的时候,他在思念家乡里的谁?想到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遗憾是什么?哪两句诗叙述了想念的内容?(生交流)

5、出示第二句诗,结合注释说说诗意。(生交流)

( 四)、让我们走进王维时代。播放简介王维写作背景的声频,感受王维思乡之情

(五)、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全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

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六)、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现在在外乡打工,每当夜晚,当看到明亮的灯光,皎洁的月光时,我们是多么想念爸爸妈妈,身处异乡的爸爸妈妈又是多么思念远在家乡的我们。让我们把这份思念长留心中,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朗读。

(七)、扩展训练

1、以“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话,制作成卡片送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关心之情。

2、展示学生作品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王维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因此写下了此首古诗。古诗教学,少不了“指导朗读”。为让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想象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品出了诗句蕴含的味道。同时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诗句的含蓄之处,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在边读诗,边想象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中,一起走进了那浓浓的乡愁之中。

六年级古诗试卷及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第二篇

六年级古诗试卷及答案

一、 填写名句(12分)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游子吟》

3、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6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曲》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1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 诗中修辞(8%)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名句都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加形象和生动,给人印象深刻。请写出下

面的诗句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比梨花 梨

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比西施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心:比喻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三春晖:比喻慈母对儿女的

恩情像春天的太阳光对植物起的伟大作用。

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后亦用以比喻一个人难以报答祖国的恩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字面意思指:稚嫩的小草难以报答春天普照大地的阳光的养育之恩.引申为,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哺育之情.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以水”喻愁 愁,是一种

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

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

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

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三、一字开花(12%)

人们都说“舞文弄墨”之人皆是“风花雪月”之辈,意思是说会写文章的人,感情都十分丰富。而且很多诗句里都

有“风、花、雪、月”这些字哦。试各写出2句来。

有“风”字的诗: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花”字的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有“雪”字的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月”字的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四、学以致用(14%)

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落日熔金,夕阳西沉时,你会忍不住发出赞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3.当你看到气势雄伟的黄河时你会忍不住感慨: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4.当你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时,就会想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

5、我们常引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诫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6、你看到桃花纷纷落下,你会情不自禁吟诵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五、 判断,对的打对,错的打错 10分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

晴后雨》)"西子"即西施,最后两句以美女西施做比喻,说明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很美丽可爱。( √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喧闹繁华的江

雪图。( × )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铺"字形象地

描述了夕阳西下阳光平射的柔美安逸景象。下句的"半江"正好与"残阳"相对应。( √ )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抒发的是诗人惋愁怅的情绪。( √ )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前两句是对偶,写荷与菊的姿态及旺盛的生命力。后两句提醒"君"不要忘记美景,诗中所说"一年好景"指春天景

色。( × )

5、唐朝的李白素有“诗仙”之称,他好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 )

六、诗中有常识(11%)

1.王安石在写诗过程中反复选择用字”绿”而成为千古名句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这句.

2.”李杜”是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 (李商隐)和 (杜牧 ).

3、“姑苏”就是现江苏省的(苏州市 ),此地有一座名寺叫 (寒山寺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苏轼爱与和尚交朋友,其中一位北宋名僧叫(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就是他的画作,苏轼

专门为此作了一首诗哩。这首诗里还让我了解了有一种肉味鲜美但肝脏内有剧毒的鱼叫(河豚),日本人特别爱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中,我了解到秦末有个西楚霸王,名字叫(项羽)。

6、我从陆游的《示儿》中了解到,古时人们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

扬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古诗明义 23%(10+13)

1、你读到过这首诗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卧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

人” 有趣吧,你能把这首诗扩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很有道理哦,你能将它扩写成一篇教育大家珍惜时间的文章吗?

1、积累题。请将古诗词补充完整。(10分)

①少壮不努力,_老大徒伤悲。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②欲穷千里目,_更上一层楼。_________。(王之涣《登鹳鹊楼》)

③野旷天低树,_江清月近人。_________。(孟浩然《宿建德江》)

④洛阳亲友如相问,_ 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__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⑥独在异乡为异客,__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史弟》)

⑦天门中断楚江开,__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_。(李白《望天门山》)

⑧孤帆远影碧空尽,__唯见长江天际流。___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⑨随风潜入夜,___润物细无声。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⑩不识庐山真面目,___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2、填空。(7分)

①、《草原》一文的作者是_老舍_,在以前我们还学过它的课文__《猫》___。你还知道他的

作品吗?_《骆驼祥子》《茶馆》___________(填两部即可)

②、“唐宋八大家”有:欧阳修、__苏轼_、__苏洵_、__苏辙__、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

读书竞赛模拟题

1.《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游子吟》中的“吟”字是什么意思? 答:诗歌的一种。

3.《游园不值》的作者是谁? 答:叶绍翁。

一、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随风潜入夜,_润物细无声___。 杜甫《春夜喜雨》

2、南朝四百八十寺,_多少楼台烟雨中__。江南春 杜牧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

5、莫愁前路无知己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6、接天莲叶无穷碧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7、外举不避仇_____,内举不避亲。

8、海内存知己_____,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二、按要求写诗题。

1.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三、按要求填写表格。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唐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王冕 元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于谦 明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杜甫 唐 《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

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

不禁潸然泪下,“_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2、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

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

是银河落九天。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

玉叹飞花”的奇观。

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

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__”,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

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

五.问答题

1.诗歌的分类方法有?(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2.按内容来分类:可

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

讽谕诗 )

2.唐宋八大家指谁?(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

3.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指谁?( 曹操、曹丕、曹植 )

4.“初唐四杰”指的是谁?(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5.《游子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孟郊 )

六.填空题

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茫然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七律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婉约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白描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小李杜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阿房宫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七、选择题

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C )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D )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3.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 A )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4.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D )。

A.应当 B.面对 C.通“挡” D.吟诵

5.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 D )境内。

A.陕西 B.内蒙古 C.新疆 D.甘肃

6.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A )。

A.李白 B.李商隐 C.苏轼 D.陶渊明

7.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B )。

A.李煜 B.秦观 C.李清照 D.柳永

8.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A )。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9.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C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八、

解释题

八 .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

边塞上的长城徒劳自叹

镜中自己却已鬓发斑斑

(诗人为自己尚未保家卫国身已先老深深叹惋)

九.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

1.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曹操_、_曹丕_和曹植。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苏辙、苏洵_并称为“三苏”。

3.北宋文学家_秦观、黄庭坚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十.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_。 (《汉乐府•上邪》)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4.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_。(宋张先《天仙子》)

5._也是人间生活计_,老夫和泪写胭脂。(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

6.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_。(近代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1---4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1.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寂寥,孤寂_”,前者是指_直接描写_,后者是指_反面衬托_。

2.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孤独_;后者是_清幽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3.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孤___”;后者应当是“_空__”。

4.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 A

A.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王杨卢骆)

B.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招贤强国的明君。

C.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

十二.阅读下面唐代诗歌,回答第1-4题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1.上面诗歌中“千门”是“千门指_”的代称;“长安”就是现今的陕西西安_;妃子则是指唐代杨贵妃__。(3分)

2.诗歌第三句的正确解释是:驿站快马运来新鲜荔枝,贵妃看到后脸上漾起笑容_(2分)。

3.下列选项中最能揭示这首诗主题的词语是(D )(2分)

A.次第开 B.一骑红尘 C.妃子笑 D.无人知

4.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联系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沉湎声色的现实,冀望统治者能改弦更张。有人评论说“红尘”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实写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层是暗喻,联系所给提示并加以想像,可以理解那暗喻的意义是:李杨二人的奢侈糜烂生活__。(2分)

风险题

穷则独善其身 40分 《孟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0分 常建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 10分 韩愈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40分 曹操

1.下列“唐宋八大家”的人物中,( A )与另三个不同朝。 10分

A.柳宗元 B.欧阳修 C.曾巩 D. 苏辙

2.“士别三日”是称赞( B )的话。 20分

A.鲁肃 B.吕蒙 C.田猎 D.孙权

3.下列成语中,( C )是舍本逐末的意思。 10分

A.塞翁失马 B.歧路亡羊 C.买椟还珠 D.缘木求鱼

4.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B ) 10分

A.苏轼 B.王维 C.崔颢 D.孟浩然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 C )的名言。10分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6.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天下事”指的是( A ) 30分

A. 恢复中原大业 B. 治国安邦 C. 抗击匈奴 D.光宗耀祖

7.在我国词的历史上,有一种“易安体”,你知道这是谁创造的吗?( C ) 20分

A.柳永 B.周邦彦 C.李清照 D.范仲淹

8.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 B)而小天下。10分”

A.黄山 B.泰山 C.嵩山 D.庐山

9.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以下哪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美。( D) 20分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10.下列诗句中没有描绘童趣的一项是(D ) 10分

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路上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 20分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第三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理念:

以前教学古诗,总要把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对应地“直译”成白话文,更要精心译准,只因为考试必定要考古诗的解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厌烦,全然没有一点“吟诗弄月”的情趣。

古诗教学,如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呢?我认为,可以考虑预留“三个空间”:一是预留学生文本阅读的空间。文本阅读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二是预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空间。不要因为古诗语言的深奥与跳跃性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文字本身的品读尽情展开想象,从中体验各种情感,体会语言的精彩。三是预留师生情感互动的空间。古诗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的点拨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这样既体现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

在设计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适逢重阳节来临,所以就顺势抓住这一恰好时机进行古诗教学,并拓展开展“重阳节诵诗会”,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带着学生吟诵,逍遥在诗的氛围和意境中,与诗人一起“思乡”,与诗人一起“念亲”,充分领略古诗语言之美、蕴含之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中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渗透爱家乡、惜亲情的教育。

3、 拓展阅读有关重阳节的古诗,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重阳节及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 背古诗,揭题导入:

1、 以前背过或学过的古诗。

师出示一首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背,生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师: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师:是啊,每见月圆,诗人总会思念故乡,每逢佳节啊,对故乡的思念更是深切啊!

3、板书: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关于这个节日,你了解多少?(生说,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孩子借助注释、课辅资料)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是啊,登高插茱萸是古人过重阳节时的习俗。古人啊还要在这天带上全家,登高插茱萸避邪求平安呢!(插入资料: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祝寿节”、“女儿节”等,今天也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

继续看老师写。

4、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想念谁?板书(山东兄弟)重阳节诗人在思念谁?

5、题目中的山东就是指哪里?(王维的家乡,华山以东,今山西省永济县)

6、那么课题的意思就是?读诗题。师: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古诗的味道可以读了出来,思念的感觉也就读出来了。我们今天就用这种方法去读读这首诗。要读正确流利。

生自由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解诗题

7、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那诗人王维究竟什么人?谁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给大家展示一下:作者,背景。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

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 板:知诗人

二、 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

1、 孩子们自由读诗。(读两遍)

2、 指名读诗,正音(异、逢、知、登、处、插、茱萸、少)

3、 画出节奏来读出古诗的韵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读诗句

三、 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师:学古诗,不但要会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来,还要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你们以前有什么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呢? 小结:看资料书、查工具书、看注释、边读边理解

2、自由了解诗句的意思,同桌之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

板:明诗意

四、 悟诗情。

1、 师:读这首诗时,你有什么感受?(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2、师: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板书:思)。读读诗的第一、二行,想想你看见诗人在哪里?心情怎么样?

诗人当时一个人在异乡,心里觉得很忧伤。

师:你很理解诗人的心情。你还看见了什么?

师:因为思念,诗人的心是那样的忧愁,那样的冷清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啊。(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已经懂得了诗人的忧愁了。还有谁?把声音再沉下来一点,速度再慢一点。谁还能读,把诗人心读的更加沉点,愁一点。

2、 师:重阳佳节,诗人身边的人们正在干什么?

(异乡的人们都在团团圆圆过节。他们带着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兴兴。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重阳糕,和着美酒,非常快乐。

师:而诗人呢?心情却是怎样?读.

重点体会“独”。

①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

②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

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____。

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一个人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读。(生读后总结)很孤独。忧伤。师:而事实他却只能是„„。生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_2.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到现在,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每逢佳节倍思亲___”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辛勤工作的人们,(对着天上的那轮圆月),用这样的诗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当新年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抱着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思念:“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众人团聚欢笑的重阳佳节,远在异乡的王维可能在哪里?他看到的什么情景?他耳边传来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联系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对此展开了充分的想像。

5.指导诵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听出了寂寞,听出了孤独,听出了思念。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独在异乡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啊,不能不回想起在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此时,读第三、四句。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

4.想象画面:读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说诗意)

4.出示重阳节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过啊!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第四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⑷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第五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第六篇

1、<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唐·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15、<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7、<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8、<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9、<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20、<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2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22、<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3、<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
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
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
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24、<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25、<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
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26、<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27、<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29、<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30、<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31、<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32、<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33、<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34、<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35、<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36、<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37、<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38、<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
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
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39、<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
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
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40、<九日雨中>

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相关热词搜索:改写九月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古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哪个字给出了对应解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68068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