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2016-11-14 10:51:04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 ...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一元多研——“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一、背景介绍

  根据市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学校语文组本学期进行了以“一课多研、一环多研、一元多研”等多种形式努力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进行“一元多研”研究时,我们把“批注式阅读”确定为研究元素,重点研究如何把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教给学生,观摩学习了由王素妮老师提供的示范引路课——五年级的《学弈》。然后,我们三年级组的三位老师分别讲了一节学习实践课,并对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反思。

  二、案例描述

  尼永丽老师的《松鼠》一课教学

  (一)导入

  一名学生以小动物为话题进行课前演讲。

  (二)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三)检查预习

  指生介绍搜集的关于松鼠的资料,同桌互相交流。

  指生读词语,齐读。提示注意的多音字:缝、塞、藏。

  指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余同学认真听,给出评价。

  (四)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和()两个方面,第二方面又是从()、()、()这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的。

  明确: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生活习性是从活动、住和吃三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2、悟一悟

  师:请同学们阅读描写松鼠外形的内容,批注感悟。(提示:可以从构段方式、品词析句、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在课文中划出语句,在课本空白处批注,小组交流。

  生:圈划批注。

  师: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同学们在小组交流时都非常的积极,下面请小组代表来交流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生: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第一句总写松鼠的外形特征是美丽,然后从松鼠的四肢、面孔、眼睛、毛、尾巴几方面分述的。

  生:我们从“玲珑”和“闪闪发光”这两个词体会出松鼠的美丽可爱。

  师:你们小组抓住了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很会抓重点。咱们继续交流。

  生:我们小组找的是“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毛比作好像搽过油,写出了松鼠的毛非常光滑。

  生:我们小组也是找的这个句子,作者这样写即生动又形象。

  生:从最后一句我们知道了松鼠的尾巴总是向上翘着,多可爱啊!

  ……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松鼠的美丽和讨人喜欢,让我们带着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来朗读这一段。

  3、练一练

  复述松鼠搭窝的过程并试着用“先……再……然后”说几句话

  指生朗读松鼠搭窝部分,明确“先……再……然后”表示顺序,把松鼠打我的过程写得十分具体。

  请你扮演小松鼠,结合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介绍一下你们松鼠大家族是怎样搭窝的。

  同桌练习,指生复述。

  生运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总结

  六、作业

  吴海燕老师的《白鹅》一课教学

  (一)演讲导入

  生演讲有关鹅的资料。

  (二)读一读

  1、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来体会一下。

  2、指生说出课文的中心句。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三)悟一悟、注一注

  师: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反语等方法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来突出鹅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自主批注感悟。

  生:从“厉声叫嚣”这个词我看出鹅是非常厉害的一种动物。

  生:从“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这句话我感受到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鹅和狗进行对比,更形象的写出鹅的叫声严肃郑重。

  师:同学们感悟得都很深刻,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朗读这一部分,读出鹅叫声的特点。

  师:我们继续交流,哪些同学对鹅的步态这一部分进行了批注,请大胆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生:从“傲慢”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鹅的不太相当的傲慢,不可一世。

  生:从“大体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作者运用了鹅和鸭的对比的手法,更加写出了鹅的步调的从容,写出了鹅的傲慢的步态。

  生:从“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一句话我感受到鹅傲慢和架子十足。

  师:是呀!就是这样一只傲慢的鹅老爷,主人还是不厌其烦的伺候它可见主人是多么喜爱这只白鹅啊!现在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交流,鹅的吃饭的特点。

  生:从“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句话可以看出鹅的吃相是三眼一板的,不会轻易的改变,这种吃法很令人发笑。

  生:从“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这几个词语我看出作者是用了反语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的确能感受到鹅是多么高傲的一种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部分,读出鹅的高傲!

  (四)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鹅的诗词《书廊赏鹅》结束本课,生齐读诗词。

  李学友老师的《白公鹅》一课教学片断

  师:(课件出示要求,指生读)作者喜欢这只白公鹅吗?你从哪感受到的?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写作方法等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

  师:你认为作者喜欢这只白公鹅吗?(大部分学生举手表示喜欢)可老师觉得他不喜欢这只白公鹅。

  师:(课件出示“抢地盘”一段,同时出示老师的批注)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水面划为自己的地盘,并且作者说“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这不是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讨厌吗?

  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请抓紧批注,找到根据,等一会儿我们进行辩论。

  (学生自读批注)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你的批注说说感受吧。

  生:我认为作者非常喜欢这只白公鹅。作者说“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并不是讨厌它,而是用了反语的方法。从“率领”一词中可以看出它有多么威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

  师:那作者说“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勾当”的意思是不好的事情。足以看出作者对它的讨厌。

  生:这里也是用了反语。而且“从从容容、不紧不慢、主宰”这些词语也表现出作者对它的赞美。

  师:那作者最后都说到可以把它抓起来熬汤喝,这还能说明作者喜欢它吗?

  生: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吃它,只是一句玩笑话。

  师:是啊,作者其实舍不得吃它啊。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还能看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生:“它板正的姿势······海军上将的派头。”作者把采用了拟人的方法,把它写成海军上将,表达了喜爱之情。

  生:“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这两个词能看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师:对,这是描写它的走路,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它是怎样走路的吗?(生用手掌演示鹅的动作)

  生:“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一罐水。”它走路的姿势就像一个模特。

  师:对,姿势多么优雅,像模特一样,作者怎能不喜欢它呢。

  师:刚才通过交流我们看到这只公鹅虽然跟我抢地盘,在我钓鱼的时候给我捣乱,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对它的喜爱之情。

  三、反思总结

  1、尼永丽老师的反思:

  本节课着重进行两个训练点,一个是批注式阅读,选取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进行批注,第二个是复述练习。通过批注学生能够体会到松鼠的美丽和讨人喜欢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在批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还留有遗憾,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批注和交流展示批注。看到大部分学生完成批注就急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使个别学生没有自己动脑的收获。再者,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听取别人的见解来补充完善自己的批注,这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好方法,但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过而已,并没有记录。在交流批注过程中,朗读的指导还是不够,应该让学生多读多体会,用朗读来表现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后再读。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在批注的展示上,除了让学生读出来,还可以利用班级的投影仪,把学生的批注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这样既起到了督促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共享学习成果。

  2、吴海燕老师的反思:

  教学《白鹅》一课,主要以批注式阅读为主,学生对重点词、句、段进行批注感悟;深刻领悟课文的含义以及作者运用的对比、反语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的写作手法等等。

  本课批注式阅读抓住一个主线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过渡句;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学生抓住这三个特点自主进行批注感悟;并且在批注之前,教师给予相应的引导,比如:抓住重点的词句,或是作者的写作方法等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出他们独特的感受,并且在交流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出所感悟的句子,这也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最后在学生交流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来升华情感。

  尼老师执教的《松鼠》一课,在学生批注后先进行一个小组交流的环节,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就给了所有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我执教的《白鹅》这一课恰恰欠缺这一点。

  李老师在执教《白公鹅》一课时,先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出示在大屏幕上,这样给学生做了一个榜样,这对那些批注感悟有困难的学生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个人教学时应当也尝试着以身示范的作用。针对于批注式阅读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灵活教学,使课堂成为灵动的有生气的充分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

  3、李学友老师的反思:

  通过《白公鹅》一课的教学实践,对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有了一些收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成功之处是注重了对批注要求和方法的指导,如批注之前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批注之前老师进行示范批注等等,这些都为学生顺利批注打下了基础。但同时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批注点不够集中,致使课堂容量较大;二是在要求中出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课堂的质量打了一些折扣。

  同时在听取同年级组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后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吴海燕老师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明确要求让学生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特点中选取喜欢的一个方面进行批注,着眼点小,学生容易操作,交流时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尼永丽老师在教学《松鼠》一课时,能抓住读写结合点切入,对松鼠的外形进行重点批注,通过批注让学生掌握描写小动物外形的方法,进而进行小练笔,达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的。

  4、教研组总结:

  通过学习、实践、研讨,本组老师在三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达成了共识:

  (1)批注要求要明确,方法指导要到位。批注前老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易于操作;三年级是批注式阅读的起步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批注方法的指导很重要,老师应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教给学生适合的批注感悟方法,使学生借助批注进行阅读的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2)找准合理的切入点进行有重点的批注。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指导学生选取批注内容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如:可以抓住最能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词句、段落进行批注,可以抓住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批注,从而举一反三;可以抓住文中的突出写作方法进行批注等等。

  (3)批注式阅读与朗读指导相结合。

  批注是一种自读自悟的过程,而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程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体现出来,而有感情地朗读有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文章内涵。因此,在批注交流过程中穿插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4)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阅读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写作表达。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最终要运用到作文之中去,文章中的写作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学会,从学生的写作中可以直接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重点地选取适合训练学生写作的段落进行重点批注理解,教会学生写作方法,继之以练笔训练,使学生的读与写得到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批注式阅读资料集

  说明:以下文字除板块概括语是本人的之外,其余全部来源于网络.未注明作者出处处多多,请作者海涵,鄙人先在此谢过.

  什么是批注

  第一说:“批注式阅读”是传统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与古之所谓“评点”一脉相承。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就是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包括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等,来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习惯。它融感性的体验、感悟和理性的思考、评析于一体,是可受益终生的一种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过程则是让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中,不断反复亲历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它重在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来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任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第二说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以批注为基本方式的一种阅读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是批注”,以及“什么是批注式阅读教学”,这是首先要界定清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弄清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价值与优势。

  1.名称厘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2.理念阐释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回归,是经过现代性改造后的新生再现。它以当代教学论为理论支撑,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

  法,为终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批注式阅读教学还汲取了“发现法”、“探究法”等优点,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形成技能,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它着眼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一堂课、一段时间,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利用教材给学生指出阅读的门径,交给学生开掘文本宝藏的“钥匙”,让他们于历练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习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切实提高阅读素养。

  3.价值意义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注式阅读教学充分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其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阅读实践中,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并且在实践的历练中实实在在地发展思维以及读写能力,切实提高认识水平。在这样的价值引领下,批注式阅读教学显现出其他阅读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鲜明优势:一是简便易行,操作性强,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然、朴素、率性的阅读姿态,更好地链接真实的阅读生活,让他们终身受用无穷;二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三是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便于准确摄取教学的生长点或捕捉教学的增长点,使阅读活动深入而持久;四是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因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五是密切了读和写之间的联系,学生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在不知不觉中读因写而深刻,写因读而流畅,这样既加大了阅读的深度,又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扩大了写作的广度。

  什么是批注第三说

  批注法的历史渊源

  批注在古代称之为评注或评点,评点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古代经学有注、疏、解、笺、章句、章指等形式。有经学家把传注附于经文下或相应的句子后,以便读者阅读理解。如郑玄的《毛诗笺》、《礼记注》等。文学评点中的总评、评注、行批、眉批、夹批等形式,是在经学的评注格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方式,评点到了宋代才真正形成。黄庭坚《大雅堂记》说他读杜诗“欣然会意处,辄欲笺以数语。”从现存的文献来看,最早合选本与评点方式为一体的是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吕祖谦在一些文章的夹行之中,旁注小批,又于文中关键的字句旁边,进行标抹,以引起读者的重视,他还在书中详细批点了文章的命意、布局、用笔、句法、字法等。南宋末年的刘辰翁因评点过《世说新语》,被视为是小说评点的开山之祖,最早把文人的狂狷之风,岸傲之气抒发至评点之中,他对明清的评点文化影响很大。

  明清是文学评点的鼎盛时期。几大古典小说名著出现以后,它们都有一至几种评点本。如《三国演义》有钟惺评点本、毛纶、毛宗岗评点本、李渔评点本,《水浒》有金圣叹评点本,《西游记》有悟一子及悟元道人的评点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点本,等等。评点者或在小说前写序言,或在回前写总评,或在回后写尾评,或加眉批,或加夹注,形式多样,长短自如。可以说,“评点”文化影响了明清两代以至民国以后的几百年间的读者。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后,随着学校教育的兴盛,这种评点的语文学习方式越来越少见了。

  为什么要批注

  说法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各种理念纷繁出新的当下,我们重新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①目的不明。指向于“读会”而不是“会读”,结果导致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②开放不够。以设计好的静态的教学流程主导动态的教学进程,学生亦步亦趋跟在教师后面学习,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凸显;③起点不高。漠视学生阅读的原初感悟,不顾及学生阅读的前理解水平,从零起点进行教学,因而不能迎合学生的阅读兴奋点,阅读期待无法有效调动,阅读情趣及兴味丧失;④过程不真。过分重视预设,敷衍生成,学生探究潜能无法释放,阅读难有高峰体验,对话流于形式,淹没了学生的才情,冰封了学生的智慧,个性得不到彰显;⑤对接不畅。割裂阅读和表达之间的联系,言语活动介入不够,语用经验不能建立,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升;⑥延伸不足。课文教完了事,不去有意识地唤醒相似联系,选择课内外文章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内在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上述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找寻一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发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的“批注”是深含中华民族文化意蕴的传统阅读方式,它是以唤醒读者的个体主体性为旨归的,讲求解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的差异性、审美性和批判性;它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方式,还是一种“我注六经”的阅读境界,更是一种人人必备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这么说,批注式阅读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而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我们重新找回这一传统阅读方式的精华并加以发展,且把它作为一种常态的阅读方式融入到教学之中,对于革除当下阅读教学的弊端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说法二、课文批注阅读法教学的依据。

  课文批注不是新课标下的新产物,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源自于我国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林语堂说:“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

  课文批注就是边读课文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评价。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是一种较全面,整合度高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方法。其实质是主动探究,是与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既是广泛的吸纳,又是真实的吐露,是浮华热闹的课堂表象的反叛,能让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说法一要正确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就必须把握其基本特征。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批注式阅读教学主要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状态的专注化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强调:“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持志。此不易之理也。”这儿的“居敬”即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朱熹认为,“居敬”是读书的根本,他指出:“读书者当将此身葬在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一心在书上,方谓之善读书。”应该说,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将此身葬在书中”。这是因为,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各个教学阶段中,都为学生规定了明确的阅读任务,指出了具体的目标:初读时,它要求学生了解文本的全局,诸如文本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把阅读的触角伸入到文本局部中,在字、词、句、段中注入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去体验、感受文本的语言,以使自己读有所获、所疑,促成自己的原初感悟;精读时,它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话题,深入探究文本,挖掘文本的蕴蓄,透彻地去追寻、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意义和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展开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述说自己的探究所得,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难所在,在合作分享、反思批判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解。不难看出,这些任务和目标会使学生义无反顾地萌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阅读内驱力,它能够激活学生感觉和思维、想象、记忆等活动,驱使学生注意力趋向集中和稳定,从而守住心灵的宁静,心无旁骛地专注阅读。

  2.感受的语词化

  心理学认为,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受到客观事物剌激而产生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整体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的刺激主要来自于课文的语言,所产生的反应主要是指一种情感反应,是心灵对语言刺激的一种回应和观照。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最重要的就是感受的实践,正所谓“目击事物,便以心击之”。批注式阅读教学把阅读的时间、方法和权利交给了学生,不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得,不用教师冷漠的知性分析替代学生动情的文本感受,而是让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汇兑文本的价值,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去再现文本的意境,在语义比照中,在思索想象中,在移情体验中,不停顿地感受着语言,感受着形象,感受着情感,实现着心灵与语言的融合。不仅如此,批注式阅读教学非常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它要求学生及时地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感受,然后自觉地以“第二信号系统”重新编码,使之转换为书面语言,将其“显现”和“定格”,完成语词化的过程。无数的实践证明,没有语词介入的阅读,只能是“感”而不“受”,必然会造成学生感情浮泛,思维模糊,认识肤浅;只有通过语词化,学生对文本才能有真正清晰、深刻的印象和体悟,到了交流讨论的时候,才能凭借文字作进一步的思考、推敲、揣摩,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透彻领会。

  3.讨论的充分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讨论式教学。这种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言传口授”对现代教学的束缚。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阅读的实践中去,还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进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积极合作、共享知识、超越自我的课堂教学新格局。批注式阅读教学把“讨论”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阅读是讨论的前提和基础,批注式阅读教学重视讨论前的这项准备工作——阅读,它不去挤占学生个体宝贵的读书时间和静思默想的难得机会,而是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在“潜心会文”、“切己体察”中走进语言深处,触摸作者心灵,体验文本情感,获取讨论的“资本”,有效避免“等了许久没有一个人开口”或是“有人开口但只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的尴尬局面。当然,准备得愈充分,讨论也就愈充分。其次,批注式阅读教学还创设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激励每一个学生投身于集体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或各抒己见,或质疑问难。不仅如此,批注式阅读教学还要求教师结合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依据文本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进行整合筛选,提炼出一些能形成问题情境的有价值的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地“指导和帮助”,以使讨论能够充分而且深入。

  4.理解的深刻化

  阅读是我们理解世界、他人和自我的主要途径;而理解是阅读的核心;阅读理解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力包括着眼于文本的表层信息侧重记忆的复述性理解、把文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认识的解释性理解、在分析基础上对文本的内容或表达方法作出好坏、优劣判断的评价性理解以及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超越文本的内容范围,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的创造性理解。理解的深刻化是批注式阅读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首先,批注式阅读教学坚信: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一定能在某些方面和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解读其中的信息。这种信任使得学生拥有了高度的阅读自信,他们积极投身到阅读活动中去,把自己的生活和经验、思想和感情、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集中灌注到作品中去,大胆地思考与探索,充分催生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不卑不亢地向别人表达,以求获得思维的磨砺,精神的启悟,审美的愉悦。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批注式阅读教学为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思维、愉快的情绪的伴随下去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主动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从而提取意义,体验情感。学生在比较推敲、补充填空、对照联想、追寻探查、猜测确证、反躬自问中,不断逼近和把握文本的原意,甚至超越文本的原意;在情感体验中,或驱遣想象,进入情境,在脑海中睁开眼睛,用自己的“脑图”再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琢磨作者的所思所感,与作者的心灵相契合,获得对于文本的深刻理解。其三,批注式阅读教学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但它更为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学生在同伴群体之间的小组讨论与争辩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能够努力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文本的其他价值意义,从而克服由于个体知识经验、认识水平、阅读心境以及阅读技能等差异所带来的理解结果的差异,使自己的阅读理解不仅准确而且深刻。

  说法二“批注式” 阅读教学的特点

  1.个体性

  对阅读文本来说,老师、学生都是读者。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受到各自出身、经历、气质、情感的影响,个体对对象的理解、感悟、欣赏会形成独特的心理印痕,每个人的感受必然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正如“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 反思性

  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阅读教学是汲取,拜读文本为主,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则带着发现、赏识的眼光读深、读透;带着审视、挑剔的眼光反思、批判。不仅是吸收,更多的是表达,不仅是接受,更多的是反馈,是把输入信息转换为输出信息的双向互动表达交流过程。正如“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多元性

  期望学生面对文本,自身能获得丰富的内部体验,鼓励学生从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出发,进行充分的交流,使不同的观点能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次,从与文本对话的内容看,能表达自我感悟,展示个人的思考与智慧。这种多元性表达所反映的正是“新课标 中提到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基本概念_ 语文素养,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从批注的形式来看也是多元性的。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程序设计

  程序说法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教”与“学”的联接点上构建的。学是核心,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伴随下,自主感悟、主动探究、飞扬思想、获取智慧;导是关键,它强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益的独立学习,并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教”服务于“学”。此外,批注式阅读教学还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敞开彼此的精神世界,在相互信任、启迪、借鉴、悦纳中,不断追求,力图创新,以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批注式阅读教学程序结构如下图所示:

  1.引题导趣——自主批注

  引题导趣指课堂导入环节,虽然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此,于漪老师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以愉悦学生的耳目,触发学生的情思,开启学生的心智,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创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中“春”字,点引学生由“春”字想开去,交流有关描写“春”词语、诗句、片断等;接着,呈现出文中第二段描绘春景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吟诵;然后,板书“孔子”,通过交流形成对孔子的初步认识和了解;最后,板书“游”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针对课题质疑问难。由“春”而“孔子”再至“游”,这个引题导趣环节的设计,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愫,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而且诱发了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萌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直面文本,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捕捉阅读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用线条、符号或简明的文字加以标示和评点,以体会文章之精妙、含义之深刻、形象之生动。为了避免注释、批语的苍白无力,教师要把常见的一些批注形式教给学生,以求得批注的实效。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

  刚开始指导学生批注时,教师可以示范,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自己的批注,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批注,然后以小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批注质量。学生熟练掌握了批注的方法,那么“自主批注”这一环节就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去完成了。

  2.诱情导述——展示批注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初读感知”基础上的由表及里、进一步感知文本的阶段,它是精读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体化、明确化。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的“场”,让他们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促使学生由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向群体合作式的交流沟通迈进,克服从众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获取更佳的阅读效益。展示批注可以有如下两种形式:一是小组展示,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准备到大组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的活动,并相机点拨,同时要捕捉普遍性的疑点,挖掘较高价值的问题,为导评作好准备。二是个体展示,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发言作自然、灵活地补充,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以激励学生的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3.点拨导思——深入批注

  点拨导思是指教师在整合前一阶段学生感知的信息和质疑问难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与学生共同确定需要探究的话题,然后以话题为凭借指导学生进行定向批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导思应该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乐此不疲地去诵读、思考、讨论、评价,从而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多边对话、答辩、争论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教师的点拨导思还要适度、适当,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即可,切不可搞成师生之间简单的线形方式的一问一答,从而致使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在课前必须得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惟有如此,才能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才能在脑中拥有多条教学“路径”,具备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的能力,才能敢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预设与突然生成的挑战。

  深入批注是指学生在话题引领下开展专项批注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潜游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准确或更多元的结论。只有这样,到了交流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言之凿凿,并且出现不可多得的课堂争辩场面。深入批注可采用个体批注或合作批注的形式进行。合作批注可以是生生合作批注、小组合作批注等,即围绕话题,探讨研究,相互启发,相互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结论。无论是个体批注还是合作批注,教师都要注意巡视,参与其间,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和帮助。

  如,在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首先,借助学生的发言,引出话题:李时珍师徒俩的这段察访经历究竟是苦还是不苦;接着,要求学生静心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于课文中找寻依据,并用笔圈点勾画、批注有关语句;最后,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由于保证了学生思考批注的时间,话题精当而具挑战性,所以集体交流时的气氛异常热烈:持“苦”意见的学生,有的说李时珍师徒俩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吃不好,睡不好,此行察访的时间长、路途远,很苦;有的说李时珍师徒不仅要翻山越岭采集药材,还深入民间向各种人请教,从而知道了有关药物的药效,在无法辨别药物药性的时候,还以身试药,可见其苦;有的说他们师徒俩白天这么累了,到了晚上还不早点休息,忙于记录寻访所得,一直工作到深夜,足见其苦;还有的说从师徒俩的对话中也能看出他们的辛苦。持“不苦”意见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学生思维碰撞激烈,火花四溅,智慧灵感不时闪现。最终,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达成了共识:李时珍师徒俩的这段察访经历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因为李时珍心中装着全天下的百姓,为了使万民得福,他挺得住所有的苦,同时不觉得辛苦,并且苦中有乐,乐此不疲。

  4.拓展导练——扩展批注

  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择取课内外文章,使原作与新文对接,引导学生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联系的阅读批注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就文本的主题内容及写作特色作简要的归纳、概括,以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要精心选择一两篇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第三,要大胆地把阅读批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阅读批注的数量、形式、角度和深度作出选择,并找寻恰当的时机进行反馈交流。扩展批注的形式一般也可以分为个体批注和合作批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之后,总结道:“生活有真爱,细节含真情。文本中的爸爸与妈妈是千千万万夫妻的缩影,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那平淡无奇,却又那么自然深厚的如茉莉般的爱。老师曾看过一篇名为《拐弯处的回头》的文章,现在把它推荐给同学们,请大家用心品读,通过文中的细节去感受那平淡但又浓厚的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批注下来。”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批注视点由课内引向了课外。这不仅能够巩固学生阅读批注的成果,还能有效检测他们阅读批注的效果;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阅读批注的机会,还能促使他们养成阅读批注的良好习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还能有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程序说法二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而好多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表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预习方法(见下表)。考虑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星级达标的方法,初级(☆级)是保底要求,人人必须完成;中级(☆☆级)中等的水平可以达标;高级(☆☆☆级)为优生拓展的内容。

  表:做学习的主人——四年级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

  预习步骤符号批注文字批注

  1、读通课文(写什么)

  ☆○(圈)标在课文生字中。

  ( )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生字口头扩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读懂课文

  (怎样写)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3、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为提高效率,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评价提高:

  1、借助投影现评。

  2、小组轮流抽查(面批点评)。

  3、小组交流互评。

  (三)逐步深入,形成能力

  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为了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1、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我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2、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我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即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利用上次交流的指导学生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四)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学生每人选其中3条左右交流汇报。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

  2、这本书中令你最受(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3、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

  4、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

  5、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6、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

  7、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程序说法三

  (1) 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这个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我们的前置性作业,打破以前预读为主的常规,要求学生通过读、标、划、查、圈、疑等方式预习课文,同时做好相关背景、作者情况、作品出处等文本相关资源的搜集摘录工作,课文细节相关的更翔实的资料,同类作品的搜集阅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量阅读资料,也可抛弃资料,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 2)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课堂上,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问题,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须以一定的问题、话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批注时,教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如何批注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拔,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促进全班学生阅读的整体深入推进,提升阅读的水平与质量。

  这时的“批注式学习”围绕着话题着重是这样一些学习方式:⑴静思默想;(2)圈点勾画;

  (3)品味文字,批写注解;(4)想象批写;(5)赏析批写;(6)质疑问难;(7)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的推敲并批注。(8)评价评论。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策略 说法一 1.前提:和谐的氛围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以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因为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才会出现默契的、协调的关系,才能催生出宽松民主、融洽自由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实现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平等中的首席”的思想,建立合作的同志式、友伴式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善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把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象”,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投身到阅读批注的实践中去,让他们敞开心扉,释放潜能,显露个性和才华;其次,要大力创设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其彼此之间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热情、真挚可信的合作欲望,在相互倾听和言说中,在相互质疑和争辩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

  2.核心:精当的话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形成批注的基础上,必须以话题为核心,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益。“话题”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避免他们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难点外兜圈圈,而且能够促使他们自觉筛选文本信息,敏锐捕捉其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不仅有助于形成阅读期待,而且树立起了具体的阅读路标,不停顿地追寻探查、猜测确证,不停顿地在阅读中比较对照、反躬自问。“话题”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或横向铺排或纵向拓展,形成以面构体的立体形的综合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话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学生提出更好。话题的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的价值,一个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主能动地去阅读探究文本的意蕴,以实现对文本的再次创造。

  3.主线:自主的读书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与“读”。“阅读”二字,阅是目治、心治;读是口治、耳治。眼看和口诵,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眼看,重在思考和理解;口诵,重在感受和体味。二者互有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从某种意义上说,眼看和口诵都同属于“读”,都是理解文本语言、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手段。批注式阅读教学坚持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观,把自主读书作为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一条主线,运用默读、朗读、美读、精读、略读、速读、赏读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潜心会文”、“得意体情”、“切己省察”,使学生在自主读书的实践中完成认读、转译、体悟、融情、碰撞、思索、鉴赏……从而达到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4.保障:科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科学的课堂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等多重功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对学生参与阅读批注的兴趣、态度和所用方法的评价,又重视对学生在阅读批注中所获得的感受、体验、理解的评价,还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和在课堂中交往与合作情况的评价等。批注式阅读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促进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以寻求新的生长点,获得现有基础上的自我主动发展;同时,也引导学生公正合理地评价他人,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值得提出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运用包容性评价和延迟性评价的策略,评价不能过于理性,不要绝对化、精确化、机械化,要注意呵护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策略说法二

  1.引导学生认识“批注法”的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主动作批注的前提是喜欢做批注。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批注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深刻领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后,他们对批注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

  2.逐步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应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因为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时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为了能使学生系统掌握这种方法,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见表一:

  预习步骤 符号批注 文字批注

  1.读通课文(写什么) ○(圈)标在课文生字中。

  ( )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给生字组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读懂课文

  (怎样写)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或“•”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3、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作批注,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通过定期交流,使批注逐步成为学生阅读时的习惯。

  指导学生给课外读物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这本书中令你最(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等。

  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这些读书心得。

  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哪些词语用得巧妙,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哪些写法值得总结。

  通过作文赏析课,交流这些习作心得。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障

  事实上,批注在语文课堂中并不鲜见。但更多的时候,教师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作批注,往往是才开始几分钟,学生连文本都还没有读完,就开始汇报了。没有细致地读,自然没有高质量的批。结果教师只得自己讲授,批注成了一种形式。因此,除了给学生创设多样的批注平台,采取多样的批注形式外,给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也很重要。当学生对怎样写批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便让学生自主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给略读课文——《父亲的麦芽糖》写批注。下课后,我对学生写的批注进行归纳,发现会写批注的同学开始多起来了,批注的内容也丰富起来。读了课文后,有的同学批注道:阿德一点儿也不孝顺;有的同学批注道:阿德很自卑;有的同学批注道:阿德很有志气;有的同学批注道:父爱太伟大了;有的同学批注道: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精彩…...看着同学们的批注,我真是欣喜若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不是吗?看他们的批注多好呀!

  策略说法三: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批注

  我拾到的并不只是枣核

  大兴二小 黄瑞涵

  大家看,环境的“境”字是一个“土字旁”和一个“竟然”的“竟”,表示在一片土地上,大家都竞争环保,可是由于部分人不保护环境,让别人觉得大家好像在竞争似的破坏环境,“保护环境”好像只是一句口号,只是纸上谈兵,一直没有好转,不信你看!(开头吸引读者)

  有一天放学回家时,我一边哼着歌一边往家走,当路过一家商店时,发现里面的一位阿姨嘴里嚼着枣,没过多一会儿,就开始环顾四周,看有没有人注意她,当她看见没什么人注意她时,便把商店的门打开一点点缝儿,“扑”的一声把枣核从口中吐出,枣核“咣”的一声砸在了垃圾桶的漆面上,并反弹回了部分距离,我偷窥了她一眼,只见她悠然自得,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只好从口袋里抽出了一张卫生纸,小心翼翼地把枣核拾了起来,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继续往回家的路上走了,一路上,我的脑子里思绪万千,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在我心里印上了深深的印记。(这一段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到位,说明我观察仔细。)

  每一个人都说应该环保,环保对社会有益,但实际上付出的行动却微乎其微;我们政府为了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与地貌花了几十亿,但因为大多数市民为了自己的方便,在不经意间破坏了环境,使这几十亿就因为这样儿付之东流;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呼吁环保,但是地球上的公民无意间的破坏,而使“保护环境”变成了一句无法实现的口号!

  朋友啊!请以心去爱我们周围的环境吧!请以我们的行动来实现“环境保护”这句寓意深刻的口号吧!只要每个人向环境保护的道路上迈一小步,那么这个世界的环境保护就会迈一大步!到那时,也许外星人拜访地球时都会说:“地球人GOOD!地球人GOOD!”(结尾有创新,含义深刻)

  这样,让学生自己写文章并自己进行批注,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欣赏自己文章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把批注的意义进行了有效的升华,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呀!

  七、结语

  批注利于学生阅读,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好处是很多的。但要想让学生养成作批注的习惯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否认,现在喜欢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而能在阅读时自觉作批注的学生人数就更少了。学生作批注大多是停留在课堂之中,就像鲜花离开了花盆就会枯萎一样,一但离开课堂学生就很少作批注了。因此,要想真正使学生在批注中受益,必须使学生从心里爱上批注。我们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策略说法四做批注的训练步骤:

  1. 低年级老师要带着做批注。

  2. 中高年级学生自己批注,用不同的符号、线标注,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3. 展示批注,互相学习好的批注方法。

  策略 说法五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同时,为了作好批注,学生对预习课文十分专注,这也大大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为精读课文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如《范进中举》第九段有一句话“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好几十回”中的“扯”把屠户的形象写的入木三分。为此,我要求学生对“扯“做

  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数量方面:“次数多,反复动作”;

  心理上:“想巴结,想讨好 ”;态度方面:“殷勤、逢迎、执着 ”;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落字要读得重而拉长音”人物评价:是个趋炎附势之徒;如此的专题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屠户前倨后恭的丑陋形象,又对“扯”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深入全面,这显然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3.课末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如读完《喂,出来》,学生所作的批注很有深度和广度。有表达内心情感的:“人类是多么可悲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就是自我毁灭啊”;有的写生活感受:“我们村的环境就是垃圾围村了,照此发展,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关注社会、告诫世人的:“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绿色家园。”扩展批注,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让课文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抓手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当然,课文批注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文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助手,成为学生不断汲取新知的动力源泉,使之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林语堂《论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泰戈尔《流萤集》、百度百科

  策略第六说训练学生的批注性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从一年级的勾、画、圈、标开始,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概括了有效指导学生实现批注性阅读的五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生:自学批注——讨论释疑——朗读生情——能力迁移

  ↑ ↑ ↑ ↑

  师: 点 拨———点 评———点 情———点 火

  该模式以批注阅读法为基础,适用于基础较好的中高年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自学批注。学生运用批注法独立地对文本进行全面批注性阅读。教师做个别指导、点拨。

  ② 讨论释疑。学生在详细批注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批注内容,也可自由在全班内交流,以扩大信息共享的容量。然后,学生在全班汇报批注阅读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汇报情况,适时作引导性点评和拓展性点评。同时,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质疑解难,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和教材深度。

  ③ 朗读生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然后让学生汇报性朗读,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或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点评,或亲身有感情地范读,使作品之情与学生之情得以升华。

  ④ 能力迁移。针对文中的重点语言文字思维训练点,教师设计相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一般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2、积累——感悟——创造——应用

  —— 批注性阅读——

  该模式以批注性阅读为基础,适用于基础一般的中高年级。具体操作方法是: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批注地批注性阅读,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积累。然后自主选择精彩的词句或段落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引申性点评。针对文章个别的思维发散点或全篇做片断作文或仿写作文指导,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读——品——问——读

  ↓ ↓ ↓ ↓

  懂——味——难——深

  该模式适用于基础较差的低、中、高各年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 初读批注。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批注阅读,理解内容,读懂文意。

  ②佳句品味。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学生针对段中喜欢的语句谈体会,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

  ③ 质疑问难。学完文章后,引导学生回头重新审视作品,针对自己理解不深的地方或想知道的问题进行质疑,师生共同帮助解决,以读出对文本的理解。

  ④ 诵读记忆。学生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表演性地诵读,并将佳词丽句尽量记忆在脑海里,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味道,读出品格,读出人生。

  4、批注——交流——汇报——总结

  ——教师引导——

  该模式适用于课内略读课文。其操作方法大致与模式1相同。总结宜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从学法、知识、品格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体会。

  5、批注——积累——应用

  该模式适用于课外阅读课文。学生在批注的同时,可将认为好的语言材料抄写在积累本上。然后进行作文片断训练。尽量用上自己摘录的词句和学到的写作方法。这其实是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批注性阅读的方法自觉地用于课外,起到检测课内阅读方法的作用。

  以上教学模式都以批注性阅读为基础,融汇了语言文字、积累感悟、方法技巧、情感熏陶、人文环境等多种素养的习得。它彻底摒弃了过去语文教学中“以讲代读、以析代悟”的教学方式,既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和教材的潜力,最终达到了教学的“不教而自能读书”的最高目的。

  【参考书目】

  1、《不动笔墨不读书——浅谈批注式阅读》(《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10月第5期)

  2、《语文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策略第七说注式阅读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问题,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以阅读为中心阅读批注,必须能促使学生自觉地筛选大量的文本信息,并敏锐地捕捉这其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以突破问题为导向,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又能促使他们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阅读批注时,教者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就是一次与作者对话的碰撞机会。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记下对于文中词句的点点滴滴,让对文章的思考在不断升华和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拔,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和闪光点,促进全班学生阅读的整体深入推进,提升阅读的水平与质量。

  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正是由于批注式阅读注重个体的感悟和思考,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也就势必产生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这些解读有的肤浅,有的深刻,有的正确,有的有偏颇,有的平实,有的有创意,使阅读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同桌间、小组内或全班的相互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独特之处,还可就某一探究的内容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达到批注内容的更加完善、深入.教师的参与起穿针引线的组织作用,肯定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他们分析、探究问题.

  ①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以便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拔,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同时,教者应善于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挖掘文中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做准备。

  ②自由交流

  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教者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教者有选择地对学生发言自然、灵活地作补充,还应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后复读:指导学生总结、比较、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辨析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后复读的目的,是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效,并加深理解,获得新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老师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再次完善自己的批注。具体方法有:1、重读课文,“掩卷而思”,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再次做出批注;2、回顾单元的学习内容,从中找出规律,或逐一清理,或列图表,将全部内容组成网络,使支离破碎的知识系统化。

  (二)、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自己的批注笔记。如同类文章,可以从选材立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文章内部的内容,可以替换句子的语气或词语,比较其表达效果等等。把对课文再理解批注出来,与原批注做对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提出有价值 的新问题。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重读一遍用一个角度,解决一个问题。如读《乡村大道》中第一节的重读,读第一遍可着重解决这一节的内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读第二遍可着重解决乡村大道的特点;读第三遍可着重解决语言描写的特点等等。二是在阅读中发现新的问题。如《钓鱼的启示》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写詹姆斯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时的复杂心情?又如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这件事在詹姆斯的记忆中永远是那么清晰?”等等。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究性复读,不但能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种探索习惯。

  策略第八说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批注式阅读方法的难易程度,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这样三个层次:

  1.基础感知

  这个层面的批注基本上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包括基础性批注、感受式批注和仿写式批注。解决的问题是:疏通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谈初读感受和摘录精彩佳句的任务。所以,这个层面其实就是对文章的预习工作。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这个层面的批注可以在10—15分钟内完成。

  2、探究研讨

  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即可进行对文章的探讨和深入的理解了。这一层面的批注主要是:点评式批注、质疑式批注和方法式批注。解决的问题是:①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主动思考文章内在的主旨和行文构思。让学生和主人公对话体味情感的抒发,跟作者交流学习表达的方法。②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存在的语文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并把握这一方法的运用效果。

  3.拓展内化

  对于知识而言,我想最好的巩固方法不是强行记忆,而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拓展中达成知识内化的目的,是这一层次的特点。主要包括:联想式批注和仿写式批注。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堂要尽量留给学生练笔的时间。在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以后,根据文章的主旨或者各类语文方法中运用最突出、最成功的一个点进行恰当的练笔。或者顺着作者的思路或者仿照作者的写法,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我们的课堂是个灵活多变的世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须针对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个体进行仔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节课里用一至两个方法,将其充分的实现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即可。没有必要每篇文章都详细批注。“教无定法”是之谓也。

  策略第九说

  批的符号是什么

  不同的批注符号有不一样的作用,下面用表格表示:

  ~~~”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策略十(一)加强批注教材的研究

  运用批注法进行语文教学,理论上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批注。但在实践中,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训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理应对课内或课外的批注文章有所选择。文章选择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方面定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知识、方法、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批注作品时要兼顾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用于批注的作品在注意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的同时,要关注科学性,所选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不能是不科学或反科学的,即使能激发学生审美感受但也有悖于教育的初衷。

  第三,趣味性与思辩性相结合的原则。既然运用批注法,理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个性思想,那么所选作品一定要具有思辨性,有思辨性的作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学生不喜爱的作用,纵然具有思辨性,超过了学生的阅读能限,也会挫伤学生批注的积极性。

  第四,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现实性就是指教师做选的作品要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生活经历。过高或过低都起不到通过批注提高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能力。再者,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阅读作品,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而不是原地不动。

  (二)批注法教学过程的研究

  批注法教学分四个阶段:

  1.自主批注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做,也可以在课堂的第一阶段做。

  此阶段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情感体验,作出自己的解读,写下带有个性化的批语。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批注,可知学生的预习工作,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等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2.批注交流阶段

  这是批注法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学生通过代表或个体发言,或同桌、小组交流批注,此阶段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通过巡回检查,探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小组或个人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批注水平。

  3.反思整理阶段

  此阶段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由教师、学生小组代表或个体进行交流,教师或学生对小组或学生个体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对自己的批注进行反思与整理,形成定性的认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4.延伸拓展阶段

  通过课堂教学批注、交流、反思整理过程,学生将潜移默化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外作品的解读。这一阶段是学生的知识迁移阶段。

  策略十一一、自主批注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面对文本。为了避免注释、批注的苍白无力,教师应该把常见的批注方式教给学生,以求得批注的实效。

  1、批注——于美文精彩处

  在这本《晨读10分钟》书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的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有的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有的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例如台湾著名作家《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有就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写的是骆驼咀嚼时的样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当学生阅读到此段时,我请学生停留片刻反复咀嚼此段,并要求学生从写作手法上加以体会,学生纷纷提笔: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三个“那样“重复出现,拉长了时空距离,写出了骆驼咀嚼的安详,这大概就是大师的功力。有的学生写道:从这段描写我感受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上下牙、大鼻孔、胡须等处进行描写,读了之后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还有的学生写道:我特别些喜欢最后一句话““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多可爱的小英子,多稚气的小英子,这简单的一“动”,“动”出了小英子有趣的童年。,

  读着学生这些精彩纷呈的感悟,我觉得我的学生真是太有灵气了,我不免暗暗为他们高兴。

  2、批注——于美文疑惑处

  善于动脑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有了疑难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在课外阅读课上,我尝试着让学生展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多做这样的“疑问批注”,呈现他们心中的“疑惑”,成为读书的一种习惯非常必要。

  例如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疑问,有的学生批注:这个长方形土丘,上满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逝者的名字也没有,为何成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有的学生批注::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陵寝……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着每一人内心深藏的感情。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感情?还有的学生批注,读罢此文,我处处感受着这座坟墓孤寂、凄凉,但作者去说“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样写是否矛盾?

  看着学生这些从笔端流露出的极具价值的核心问题,我为我的学生如此具有智慧而欣喜万分。

  3、批注——于美文留白处

  我们在阅读时不难发现,很多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将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两全其美呀。

  例如读《盯住你手头上的石头》一文,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谁的心中都可能有许多美好的憧憬,但谁都必须把目光聚到眼前,凝聚到最真切的现实中,盯紧手中的石头,用智慧和执着去精心镂刻,石刻家才能让普通的石头变成“金块”。“

  这段话含义隽永,作者写得非常含蓄,我要求学生将这段话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读完此段纷纷批注:石刻家用自己孜孜不倦的行为告诉我们成功的真谛那就是专注。有的学生批注: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美好的梦,但是最后走向成功的总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唯有专注、唯有执着、才能成功。还有的学生批注:做任何事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过程。所以从这篇文章中我得到启发:要想取得高分,我们必须要关注每一天的作业、观注每一节课,关注每天的知识积累。

  此时学生的思维碰撞激烈,火花四溅,智慧灵感不断闪现,最终在交流中本文的主题得以提升。

  4、批注——于美文联想处

  读书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采用了联想式批注的方法。

  例如,有的学生在读到《可爱的同学》中“李云是一个禁令、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地,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时批注道:“我们班的金真昊同学就是这样,这段话描写得真是活灵活现,我得好好学学,通过捕捉人物的关键点,写出了人物的本色。”这是接近联想。有的学生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后,写道:“一个残疾人都能考上大学,我一个健康的人却不能搞好学习,真是惭愧啊!”这是对比联想。有的学生在读到《地震中的英雄》中“谭千秋老师的那段话时”时,批注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似平凡,却会在莫一时刻展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从而打动你,打动周围的人。”这是类似联想。学生在这种由此及彼的阅读中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5、批注——于美文评价处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例如,学习《嫦娥奔月》后,有的学生写下了对嫦娥的评价:“美丽善良,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忍受与心爱的丈夫分离之痛。”有的学生写下了对后羿的评价:“力大无比,一心为民。”有的学生写下了对逢蒙的评价:“奸诈之徒,无耻小人。”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批注道:“一个‘绿’字,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学习《孔子游春》中“孔子带弟子们来到泗水河畔欣赏春景”一段时,有的学生批注道:“优美的词语,形象的比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评价式批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有权评价书本了。

  二、深入批注

  深入批注是学生在话题引领下开展的专项批注的阅读实践活动。话题的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的价值,一个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主能动地去阅读探究文本的意蕴,以实现对文本的再次创造。

  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并且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所有人都注视着玛丽、居里。你看到她了吗?是。她也在默默的注视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姓你此时此刻定会有许多的话想对居里夫人说,你最想说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有的学生写道:居里夫人,您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使我感动,我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习您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您是我心中的榜样。有的学生写道:居里夫人,您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深深打动了我,我相信在这个时代也会有很多人向你学习,学习您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有的学生写道:居里夫人,你对推动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我想您一定是十分欣慰的,因为我们这些后人都会学习您我无私奉献、淡漠名利的品质,您是我们的榜样,您的精神与世长辞。还有的学生写到: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更是美丽的。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所以,她的美丽跨越了百年依然熠熠生辉!……

  这个话题的设计,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使教师能有效地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通过这个精当的话题的设计,学生们都带着高涨、激动地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此时的他们敞开心扉,释放潜能,显露着个性与才华,他们在相互的倾听和言说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

  三、扩展批注、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啊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则取课内外文章,使原作和新文对接,引导学生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联系的阅读批注活动。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两篇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得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大胆地把阅读批注的自主权教给学生。

  如:我在教学《钻在雨衣下》这篇文章后,总结道:宽大的雨衣笼罩着骑车的母亲,雨衣的后摆里藏着一个小女孩,搂着妈妈的腰,把头紧紧贴在妈妈的身上,两条小腿垂下来,来回晃荡……多么温馨的画面。这画面是否也引起你无数美好的会议?妈妈的爱哪,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下面老师就推荐大家一篇文章《一颗豆粒》,请同学们潜心品读,通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去感受那朴素而浓厚的爱,并请你写下批注。学生的批注非常感人,有的学生写道:妈妈是谁?妈妈是给我生命的天使,妈妈是给我灵魂的作家,妈妈是教我做生活得强者……妈妈,让我们深深呼唤,也让我们深深惦记,妈妈将用藏我心……有的学生写道:记得有一首歌中唱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读了这篇课文,我想感谢妈妈,因为妈妈是最大的恩人。还有的学生写道:人世间最可贵的感情是母爱,母爱将超越一切……

  四、批注的操作流程

  选取一篇文章,按以下步骤开展批注式阅读:

  (1)自注: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自由对文章进行批注,每页不得少于3个批注。

  (2)互注:在自注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各自批注的内容,互相学习。

  (3)合注:请一个同学将本组同学所有的评注合注到一篇文章中。

  (4)择注:请一个同学在各组合注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的批注记录到文章中,然后将择注的内容印发给学生。

  (5)析注: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择注的情况组织学生对批注进行分析鉴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批注能力。

  策略十二这学期与往年的考试有所不同,学校会根据孩子平时所学进行一次自主测试,测试的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为文章做批注。马老师总结了几点作批注的注意事项及好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作批注要注意:

  1、不少于5处。

  2、在作批注的地方画横线。

  3、要写一句到两句完整的话,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如何作批注:

  1、给词作批注,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词用的很好因为它能让我想到了……

  2、做修辞方法批注。

  ⑴比喻句。批注模式:这是个比喻句,把……比作……来写,这样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⑵拟人句。批注模式:这是一个拟人句,把……当做人来写,这样使语言生动形象。

  ⑶排比句:这是一个排比句,批注模式:这样写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3、为句子作批注。

  方法⑴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我仿佛看到了……。

  方法⑵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已有的知识谈一谈) 批注模式:从这个句子我想到了……

  下面选登一段我们的精彩批注,我们相互学习一下!

  四季的美(二)

  春,悄然而至。①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温暖的绿和沁人心脾的蓝。树是绿的、草是绿的、南山上也是绿油油的一片接着一片;环视四周,湖是蓝的、水是蓝的、天上更是瓦蓝瓦蓝的一片又一片。躺在被碧绿的草装饰着的山坡上,瓦蓝色的天空现出幽静一片。②于是,我在光滑的树枝上发现了叶子的身影,又在草坪间发现了花的足迹

  夏,是伴着熙熙攘攘到来的。欢快的夏天就像一支放不完的交响。既粗暴,却又温柔。③绚丽是属于夏天的,无论是红色、橙色、黄色;或是紫色、蓝色、绿色,都给人以欢乐的滋味。 这些颜色相互相配地交错在一起,给缤纷夏日增添了许些神采。

  秋,是金色的象征,平日里耀眼的太阳此时此刻更是一片金灿灿的。于是,树上被撒上了一层金黄,残留在大地上的光辉是大地四处满是“黄金”。④随着习习凉风吹来,沉甸甸的果实顽皮地笑了,饱满的稻谷洒脱的摇着。

  冬,是静静地悄悄地幽幽地到来的。初冬至深冬,整个城市都变得灰蒙蒙的一片,掉光了叶子的树枝不再有新的芽,不再有美丽的花,更不再有成熟的果,却给予了我一份难以名状的美。于是,惊奇地发现:⑤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①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从这个句中我可以看出春天的风景如画,绿色和蓝色是春天的象征。

  ②这句话是拟人句,把叶子和花当做了人来写,非常生动形象。

  ③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夏天下完雨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非常的迷人。

  ④沉甸甸的果实这句话是我想到了我在果园里收果子的经历,感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⑤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从中我能感受到不久冬爷爷就要走了,春姐姐就要来了,春天离我们很近了

  在什么地方批

  批什么

  第一说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第二说、批注的内容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2.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

  3.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提出的观点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引导学生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时常记下这些宝贵的思维火花,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还可使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以提高。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第三说:教师要明确批注的具体要求,不要太笼统。

  批注主要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弄懂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好处。赏析的对象可大可小,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重点词语的品味。品味出某个词语的用法和妙处。

  (2)对重点语句的品味。品味出句子的深层含义、修辞效果、表达作用等,

  (3)对重点段落的品味。品味出段落的结构、写法、情感等,

  (4)对全文的品味。品味出文章的中心、技法、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这种批注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在一个空间比较大的地方来写,文字可以稍多一些。

  批注于学生的疑问处。(1)课题中的疑惑(2)课文中的疑惑。

  说法四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

  批注的形式

  说法一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要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鲁迅《祝福》对句式的锤炼是语言的典范。如祥林嫂沦为乞丐后运用的是定语后置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为什么不写成“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呢?”对此批注,既有对句式本身的探讨,更有对人物遭遇和社会环境的深层探秘,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质疑式批注

  学贵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听课,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怀疑与探究精神。如《雷雨》中曹禺先生就有一处疏忽,原著前面的人物介绍中说鲁大海27岁,而课文又写道:“三十年年前,鲁侍萍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投河。”据此,鲁大海至少应30岁。这种质疑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三、联想式批注

  读书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这就是联想式批注的方法。例如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后,写道:“一个残疾人都能考上大学,我一个健康的人却不能搞好学习,真是惭愧啊!”这是对比联想。对文章结论、观点、特点和表达技巧的“求因”,以感悟重点内容和体味艺术奥妙。为什么许多作品的虚构与夸张,我们反而感到合情合理呢?描写人物为什么要重在“画眼睛”?为什么要用反衬、烘托、先破后立的手法?等等。有的还可以延伸课外,探索人生意义。这种由此及彼的阅读中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四、评价式批注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批注道:“一个‘绿’字,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评价式批注可以极大地调动自己的阅读积极性,让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权评价书本,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解决阅读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补充式批注

  补充式阅读其实是学习的课外延伸和拓展。补充式批注也有两种,一种是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写;一种是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课外知识。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里的“——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里可以对朱自清先生回家后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想象性的补写,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又如《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就需要对“通感”的修辞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补充,以增加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再如学习政论散文的代表作《过秦论》,可以补充“春秋战国”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是自己的学习具有一种横向的学科联系。

  说法二批注性阅读是一种以学生自读、自批、自悟为主,以学生边阅读,边理解,边写下自己理解痕迹的阅读方式。笔者由此总结出了十种具体的批注方法和五种基本的教学模式,现概述如下,以飨读者。

  十种批注方法:

  1、知识性批注。对文章中的背景材料以及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的批注。如对《桂林山水》中桂林的地理位置及山水奇特的成因的批注便属此类。这类批注可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获得,可适用于理解一些文本的时代背景、写作缘由,它可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训练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联想性批注。在阅读过程中由此及彼联想到的词句、名言俗语、诗词歌画、逸闻趣事等进行的批注。如由《林海》中的“万古长青”联想到万众一心、万水千山、万紫千红,由“一碧千里”联想到翠色欲流、万古长青,由“红豆酒”想到“红豆诗”。这类批注可丰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感悟性批注。阅读作品时对自己产生的独特的感受、理解、体会进行的批注。如有学生由张思德的事迹(《为人民服务》),体会到“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活着奉献,死得其所。”这类批注方法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是很有效的,教师可利用一切文本对学生进行此种训练。

  4、赏析性批注。即对自己认为好的词句篇段进行欣赏、分析的批注。如对“武松一步一步埃下冈来”(《景阳冈》)的“挨”字,结合武松酒酣之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批注到“这个挨字是走字的意思,但比用走字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武松空手打死老虎后精疲力竭、走路非常吃力的样子。此种批注方法着重用于对优美词句段的分析,教师可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来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5、创造性批注。运用逆向思维、类比思维、多元理解论对文章中的材料进行批注。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批注到“如果赵国没有蔺相如,那么,当亲王没有诚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时,赵国的大臣们会……”此类批注方法,依赖于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文本阅读环境,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6、朗读性批注。对作品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感情等进行的批注。如对《草原》第一自然段的批注:“朗读时要带着喜悦的心情,舒缓轻快的语调,要读出草原的清新、柔美、旷远的意境和对草原的由衷赞美、无限热爱之情。此类批注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7、图画式批注。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本内容通过图画的方式进行的阅读批注。如对《咏柳》、《村居》等古诗或一些写景、写物文章的阅读,大多可用边读边画的方式进行。又如对于《詹天佑》一文中的“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居庸关隧道的开凿方法”、“青龙桥铁路的处理方法”都可以让学生用图画式批注阅读。此类批注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

  8、批判性批注。对作品的某些观点持有自己不同看法的批注。如对《将相和》中的秦王这一形象,有学生批判他是一位暴君,有野心,有学生又喜欢他的敢作敢为的性格,这与原作品的主旨显然是不同的,但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大胆。又如对“孔融让梨”,有学生就批注到:四岁儿童就懂得谦让礼仪,好像有些不符合常理,明显地是写故事的人加进了成人的思想。又如对一些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批注,自己换词,并批注出自己换词的理由。这对于让学生读书、习作的字斟句酌是很有帮助的。

  9、问题性批注。针对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的批注。如学习《开国大典》批注:“为什么要进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问题性批注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也可教会学生通过课前的质疑引入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的质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

  10、补白性批注。即在课文的文本空白处进行批注。如学习《草虫的村落》“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一起欢悦地回到它们的洞穴中。”时,可以在“对视良久”之后进行补白性批注:“在它们的对视中,也许甲虫游侠在告诉自己娇小的爱人,我出门在外,家里就苦了你了!……”补白性批注可让学生把书读厚,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个性。

  批得怎么样

  第一说: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自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有效措施,从同学们的不同角度进行整合、梳理后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第二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批注的要求也应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主要采用“批划”的形式。如划下好词、好句。这是积累性的批注。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要求学生“批写”,即写下某段的内容,某个句子的意思等,达到对文本表层意思的理解。这是理解性的批注。高年级的学生分析、领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采用“批解”的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文本情感的感受、写法的体会写下来。这是对文本深层的分析性的批注。

  “批注” 时应注意,要求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还要运用一些自己能看明白的符号,加以区分。

  课例说明

  《长亭送别》“批注式”教学设计

  作者:王斌钧  来源:王斌钧 博客 时间:2006年2月23日

  王实甫《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长亭送别》节选自《西厢记》,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这一折主要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长亭送别》由19支曲词构成,这19支曲词集中表现了王实甫《西厢记》情景交融、情境生辉及语言瑰丽、华美、委婉的艺术特色。

  学习中,应重点把握这些曲词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及艺术风格。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设计思路:

  《西厢记》被明末清初善品评书籍的金圣叹列为“第六才子书”,金批《西厢》也深受读者喜爱,而《长亭送别》古今已有不少评论文章。

  我们知道,读书作眉批、写评论文章,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它把阅读的瞬间感悟记录下来,从而对作品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出于这种想法,学习《长亭送别》采用“批注式”的方法来教学该文。

  二、教法展示:

  (一)导语设计:

  “离别”是古代诗文表现的永恒话题。江淹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也写出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人饯别,“长亭”自然是饯别之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都是离别之景,这种离景别情被古人渲染得格外动人。

  《西厢记》被誉为写离别恨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典范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长亭,感受那份别情。(板书:长亭送别)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后,强调曲词的音韵节奏特点,要求学生应把曲词像诗一样来读。

  (三)观看电影片断。

  观看马兰演唱的电影《长亭送别》片断,进一步认识曲词的内容,形成感性认识。

  (四)研读曲词

  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曲词,特别是学会对曲词作些批注。

  1、引导学生认识“批注式”学习。

  “批注式”学习主要让学生对曲词作些点评,记录自己在阅读时的感悟、思考。可质疑,可引申;可以用一句妙语批,可引用古诗文批,可用自由诗来评注,可用散体文字评价;甚至可用配音、设计画面等多种形式。

  2.举例引路,点拨拓展。

  例(1):《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晚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一个“染”字沟通景与情的联系,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例(2):《滚绣球》中“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金批本改为:“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两句金圣叹的批文。他赞这两句是真正的妙文。〈2003版《教师教学用书》第125页〉。

  通过举例,让学行注意曲词中所包含的景、境、情的相互关系。(板书:景、境、情)同时,认识多种批注方法,如联系古诗词,对比分析等。

  3.动脑动手,批注实践。

  找出自已最喜欢的一支曲子作些批注。

  4.课堂交流,归纳整理。

  让学生对所作的批注和配音、画面设计进行展示。

  (五)课堂小结,综合提高。

  归纳景、境、情、意之间关系。

  (六)课外练笔:

  从课文中任送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

  附一:板书

  长 景:深秋、郊外、黄昏

  亭 境:路上、离别、分别、目送 情景交融

  送 情:别(痛----恨----怕----念) 情境生辉

  别 意:爱情执著 性格叛逆 曲词达意

  附二:学生批注例文。

  莺莺泪

  百年相伴,/朝夕旦暮,/怎知那离别的苦?/何晓这隔绝之痛?/但观那,/相思泪独下。/却道是,/昨日雨难求。/纵是待来状元复颜归/可否依旧样海誓山盟?/看遍了红尘旧事轻远别。/不须失臾就疑情薄易弃掷。/已是把心随他行举案齐眉。/又何自平地卷这遐思乱绪。/念此长亭一别空系情,/唯余噫吁长叹泪沾裳。/

  张生情

  晓不尽个中意,/望不穿眼里波。/敬一声小姐莫把忧愁生。/道几句知心孰与最关情?/你确以我弃卿赴名利?/我却知己逐轻天地。/看那女子啼透杜鹃衣,/感这心中成灰总念情。/可叹蜗角虚名里,/损杀多少豪意?/长吁蝇头微利中,/抹掉几重爱恋?/暂今日凭杯酒行将独酌,/尽前生借此缘共结连理。/“俺去也”道一声珍重,/秋风马嘶无人语。

  详细课题

  课题一小学生批注式阅读起步策略及有效模式研究

  (一)调查并分析班级中的课前预习现状

  1、课前预习现状调查

  在本课题准备阶段,我们对参与课题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调查形式及人数:抽样调查100人;调查时间:2008年10月

  【表2】沈小四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现状调查(实验前统计)

  题目ABCDE

  1、你在学习新课前预习吗?A.要预习(25%)B.不预习(13%)C.偶尔预习(62%)

  2、你为什么要预习? A.老师要求(17%)B. 家长要求(39%)C. 我自己的学习习惯(44%)

  3、你为什么不预习?(可多选) A. 老师没布置(38%)B. 老师不检查(24%)C. 不知道怎样预习(29%)D. 不想预习(12%)

  4、你觉得预习重要吗? A.重要(36%)B. 有点重要(62%)C. 不知道(2%)

  5.你认为预习对你的学习帮助大吗? A.很大(36%)B.一般(63%)C. 没有帮助(1%)

  6.你都怎样预习?(可多选) A.朗读课文(88%)B.勾画字词(64%)C. 查资料,工具书(54%)D. 批注、提问(26%)E. 其他请举例(2%,写近反义词/品词句)

  7.你认为预习需要老师指导吗?A.需要(28%)B.不需要老师指导(72%)

  8.你在预习时认真吗? A.认真(34%)B.一般(63%)C.完成任务,草草了事(3%)

  2、课前预习现状分析

  从以上调查中不难发现,实验前学生能主动预习的较少,多数学生(62%)只是偶尔预习,13%学生不预习。多数同学对预习重要性认识不足,62%的同学觉得是有点重要,63%的同学认为预习对自己的学习帮助一般,63%的同学自认为在预习中态度一般。

  从预习方法来看,一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好,但预习方法还停留在浅层次,以朗读课文(88%)、勾画字词(64%)、查资料、工具书(54%)为主。少数学生(26%)能做到阅读时专心致志,边读边思,并且在自己喜欢的语句上做上记号,画下自己喜爱的句子,而且在读后能说(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比较简单。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阅读习惯并没有养成,导致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多地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对于阅读没有自己的兴趣,也没有充分的热情,离开了老师的讲解,缺少对于文本的字词句段的品读能力,只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后面亦步亦趋,师云亦云。

  如果不改变现状,我们的学生会逐渐失去了自己个性化解读的空间,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想或不敢有自己的创新与属于自己的见解,唯教材独尊,课外的阅读量严重不足,学生只知道背诵老师灌输与教授的所谓文法知识与教参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皆无,阅读的能力也严重地减弱与退化。

  (二)培养“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1、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教师告诉学生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

  第一步:规定符号批注的种类及用法。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为让符号有统一的规格标准,我们借鉴资料设计一套密码——批注符号。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 ):标出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自己很欣赏或不了解的词等。)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标在每一段(或层)末尾。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末尾。

  第二步:了解文字批注的类型及用法。

  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先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学习文字批注可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2、及时检查,有效反馈

  我们提醒学生的批注采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相结合的方式,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从下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表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预习方法(见下表)。考虑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星级达标的方法,初级(☆级)是保底要求,人人必须完成;中级(☆☆级)中等的水平可以达标;高级(☆☆☆级)为优生拓展的内容。

  【表3】做学习的主人——四年级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

  预习步骤符号批注文字批注

  1、读通课文(写什么)

  ☆○(圈)标在课文生字中。

  ( )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生字口头扩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读懂课文

  (怎样写)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3、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我们鼓励同学间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批注阅读成果的空间,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批注内容、方法,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为使批注式阅读习惯的长久保持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与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批注的检查、交流和互评。

  (1)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探究问题。

  (2)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交流、互评时争论常比较激烈。

  (3)实物投影现评。批注写在页眉页侧,利用实物投影仪,调节好焦距,全班可马上看见某位同学的批注,全班共评,发表见解。对于批注时典型的偏激、片面、平淡、离奇、怪异等现象,展出来供大家引以为戒;精辟、独到、创新、全面、透彻的批注供大家借鉴和仿效。通过检查、交流、互评,同学们能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批注质量。

  为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要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教室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及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落笔时做到“三思而后记”,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关键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扩充(每一教研组都有专项指导学生如何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3、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一开始,学生没掌握要领,所作的批注往往是低层次的。老师可以让他们圈圈、点点、划划,主要是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写人文章注重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词句;写景文章重点抓住能准确表现景物的形状与变化的词句。在实践中,我们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综合性批注一般又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1)常规性批注——即每读一文都应对课文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

  (2)特殊性批注——即根据课文特点,自读思考题。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作出简明批注。

  (3)自由式批注——对一些特别欣赏处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随意批注。

  教师不仅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训练,还让学生在课外拣自己喜爱的读物随读随注。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再一次作批注。两次批注由浅入深,去伪存真。而课外阅读量较大,一般只要求批注一次。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上,学生每人选其中3条左右交流汇报。要点包括:

  a、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

  b、这本书中令你最受(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c、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

  d、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

  e、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f、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

  g、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例谈批注式阅读的类型及简易操作策略

  1、抒情式批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帮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共鸣,不能仅仅局限在口头的议论、表达上。更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无声的交流,尽情的宣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抒情式批注。也就是将自己阅读文字材料的某些语句、某段话、某篇文章的感想、体会批注出来。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锤炼了语言文字。

  (1)动情处 写感想 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们首先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然后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围绕确定的研究专题在动情处写下自己的感想。

  【案例1】《生命 生命》这一课,当读到“……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有同学这样写道:“读着课文,我不由想到了贝多芬虽然双耳失聪,但他还是创造出了《命运交响曲》,这就是好好使用生命。在网上,我查到一个女孩因为网上谈恋爱被人拒绝,跳楼自杀,这就是白白糟蹋生命,我们应该学贝多芬,好好珍惜生命。”

  【案例2】又如学生在学完《触摸春天》这篇文章时写下了自己的理解:“安静,你是如此地热爱生命,我们曾担心你会偷偷地哭泣,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你会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谢谢你,安静,因为你告诉了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做到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笑看人生,坦然面对生活,将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思考】当读到这些精彩的批注时,你难道不为之动容,不为之骄傲?我们庆幸,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开放的阅读方式,完全把读书思考的空间交给了孩子。才让教师享受到了这一刻的精彩。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灵动的富有个性的思想。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如果坚持这样读下去,写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

  (2)共鸣处 促联想

  【案例3】有同学在学完《乌塔》后,这样写道:“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我们中国的孩子没有这种勇气,也没有这种胆量。我们呆在家里,虽然有图书、有电视,但是,这毕竟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现在看来,我们的家就像一个大鸟笼,而我们就像是蜷缩在笼中的一只小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

  【思考】一篇文章往往有让读者产生共鸣点,这样的点通常能唤起读者原有的一些生活经验。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天马行空的联想看似自由散漫,不着边际,但正是这样的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思想在这里冲击、碰撞。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让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收集、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2、质疑式批注,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质疑式批注也是语文教学中切有实效的一种批注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这种阅读方式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它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案例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困惑处善质疑

  (1)回顾要点: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文章写了这样两件事——

  (结合板书,学生回答:修改文章/邀请做客)

  (2)尝试命题:如果让你来给文章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呢?

  (学生自由命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3)引导质疑: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课件出示课题,字体逐渐放大后出现红色大“?”。)

  (4)批注解疑: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那一墙爬山虎的呢?景和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并写一写自己所想到的。

  【思考】乍看这个题目以为是写爬山虎的,读了文章发现其实是写人——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文品和人品堪称楷模的叶圣陶。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有悟才有会产生创新的意识,才会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经过一年的实践,“质疑”已融入学生们的阅读实践,“质疑”已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这些来自学生的疑问多么有价值,它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最渴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决了这些疑问,不是帮助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吗?现在我们班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这种批注为语文课堂生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3、评价式批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经历一个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引导作用。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注意做到鼓励并提倡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对文中人物、写作方法乃至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就是评价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赏人物 品形象

  【案例5】学习《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引导:对文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你想写下哪些词赞颂他?同学们纷纷写下: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不畏强暴、正义的化身、人类的英雄……更有学生为普罗米修斯唱赞歌:“是你,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是你,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是你,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是你,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2)赏文字 悟精妙 每一篇文章都有点睛之笔,都有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词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文字,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围绕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作批注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教学中,教师引导品词、结合朗读、补充课外资料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A、联系生活理解“融洽”: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而现在一个是(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另一个是(还在读中学的普通学生),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B、抓住对比理解“融化”: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心”会融化吗?“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的“心”会融化呢?

  C、透过这两个词,你看到了一个( )的叶老先生,把你想说的批注在一旁。

  (3)赏特点 理结构

  【案例7】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6-9自然段时,默读课文,思考: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邀请“我”的,“我”有什么感受。要求分别画出描写叶老和“我”的词句,简单批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意外;握了握手;交谈融洽”这些内容。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交流。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也是零散的。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教师加入一个思维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梳理感受。要求是:结合叶老的表现,在( )里加上肖复兴当时的感受、想法。学生有了这些情感体验,再谈“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就可以理解到: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亲切地与“我”交谈,足可以看出叶老是一个(平易真诚、和蔼可亲)的人。这怎么能不让人高兴与激动呢?老师相机指点作者不仅写爬山虎的美,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就叫——借景抒情。

  《颐和园》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揣摩文章的结构:课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依次向我们介绍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读者好像跟着作者游了颐和园,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学生结合资料写了《颐和园导游词》,结尾这样写道:“时光匆匆,游客们,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就请你在这个拥有许多美丽景色的颐和园中拍照留念吧!”

  【思考】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做出赏析。这种评价式阅读用得最广,可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赏析,可以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还可以揣摩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等。这种评价式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读书的主人,他们有权利来评价书本和作者了,这不能不说是对他们人格的一种尊重

  4、补充式批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补充式批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遵循作者的写作风格,对文章进行扩展补充。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补充式批注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1)空白处抓补白

  【案例8】《鸟的天堂》一课,当讲到“一只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学生此时已经能感受到鸟儿们在这儿生活得很快乐!为了让学生把“天堂”这个词理解得更饱满,更丰富。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怎样的地方可以谓之“天堂”?这棵大榕树为什么能称为“鸟的天堂”?如果有一天,你来到这儿一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同学这样写道:“鸟儿们有的在枝头欢唱着,真像一个天才音乐家;有的在天空翱翔,真像一个了不起的飞行家;有的在我们的面前梳理着自己漂亮的羽毛,真像一个美容师。”你瞧,在孩子的笔下,鸟儿们就是音乐家、飞行家、美容师!还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一只鸟大胆地飞了过来,在我的头上飞来飞去,还时不时地停到我的肩膀上,用它的尖嘴,轻轻地啄我的脸。”在孩子的眼里,生活在“天堂”里的鸟,是不会把游人当外人的,因为他们在这儿生活一直很安全。还有这样写的:“鸟儿们在树上看着我,随时待命的样子。我于是把手一拍,树上的鸟一齐飞了出来,我终于看到了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场景,真是太壮观了!”原来在他们的想象中“鸟的天堂”之所以能称为鸟的天堂,除了鸟儿在这儿生活很快乐很自由,还应该有许许多多的鸟,还不乏有稀有珍贵的鸟,并且在这儿生活得很安全。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天堂”的理解还原成具体可感的情境,丰厚了“鸟的天堂”的确是“天堂”的更多更深层次的原因,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思考】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空间,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让学生将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篇末处 拓延伸

  【案例9】《永生的眼睛》——整合资源,深化内涵

  文章以母亲为女儿骄傲而戛然而止,留下了许多悬念:温迪后来真的做到了吗?她离开人世后,谁为她办理捐赠手续呢?此处文本拓展呈现原文结尾,还故事以完整。

  (1)呈现结尾:岂止是父亲的眼睛得到了永生,同学们,你知道吗?原文还没有结束,它还隐藏着一个悲壮而美丽的结局!

  ——教师深情补充故事原文的结尾(课件出示原文结尾,配乐朗诵)。

  (2)引导感悟: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孩,这么一位善良可爱的女孩,这么一位心灵高尚的女孩,却在14岁的花季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此时此刻,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

  (3)写话练习:请拿起笔,把你心中的那份震撼写下来!(配乐《爱的礼赞》)

  【思考】这个悲壮而美丽的结局,深深地震撼了学生,在对温迪一家尤其是对父亲、温迪的深深敬佩之余,也对课题“永生的眼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篇好的文章,它的结尾都是富有深意,引人深思的。学生在精读完文章之后,他们的情感体验与初读时相比会有新的提高。此时作批注,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既能检验阅读的效果,又能提高阅读能力。

  以上例谈的只是我们课堂上常用的几种批注形式,其实批注的形式多样,内容不限,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批注的内容。有些学生对于词语比较敏感,着重批注重点或准确生动的字词;有些学生善于理性思考,着重批注疑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善于感性思考,着重批注感人之处,将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传统的批注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异彩纷呈,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功,教学氛围活跃而不失序,开放而不松散。

  5、归纳式批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归纳、提炼阅读材料基本信息的能力。因此,归纳式批注成为应用最为简便、普遍的阅读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式批注的内容可以从引导学生归纳段意开始,逐渐到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式批注的形式可以从用一段话批注开始,逐渐能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在归纳式批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通过阅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还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以至提炼,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对语言材料反复阅读、推敲,最后才能运用恰当简练的书面语言呈现出来。这样就打破了以往读完就说的模式,将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语言训练。可以说,归纳式批注适用于所有学生,适用于任何文体,是极有实际效果的一种方式。

  辅助提示如下:

  (1)写事文章: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写人文章:我认识了一个(怎么样)的人。

  (3)写景文章: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

  五、课题研究收获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更有自主性。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来合理地分配时间,支配自己的阅读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有较大的思维自由。学生可以书写自己的理解、感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及评论,可以畅谈自己的认识,更可以想象文本的延伸等。批注式阅读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阅读过程。

  2、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3、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调查形式及人数:抽样调查100人;调查时间:2009年6月。

  【表4】沈小四年级学生批注式自主阅读现状调查(实验后统计)

  题目ABCD

  1. 现在,你在学习新课前经常做批注吗? A.经常预习(94%)B.偶尔预习(6%)C.经常不预习(0%)

  2.你课前批注的原因是什么? A.自己已养成良好习惯(88%)B.老师要求(10%)C.家长要求(2%)

  3.你有时没及时完成课前批注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A.老师没布置(34%)B.老师不检查(29%)C.不知怎样预习(14%)D. 不想预习(11%)

  4.你觉得课前批注重要吗?A. 重要,对学习帮助很大(86%)B. 有点重要,有一定帮助(14%)C.不知道(0%)

  5.你都怎样完成批注?(可多选) A. 读通课文,完成简单符号批注,了解主要内容。(100%)B. 读懂课文,赏析词句,理清结构,做简要文字批注。(91%)C、读透课文,做深层次批注;质疑问难;体会主题。(82%)

  6.现在预习还经常需要老师指导吗?A. 一般不需要老师指导(93%)B. 还经常需要(7%)

  7、课堂中,针对老师讲课的重要内容,你会主动做批注吗?A.会自觉做批注(87%)B.需要老师提醒(7%)C.看到别人做了也跟着做(6%)D.经常不做(0%)

  8.你对自己的预习态度怎样评价?A. 认真对待(77%)B.一般(23%)C.为任务草草了事(0%)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

  (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1、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

  2、在批注式阅读中,老师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计划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案例,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贺海红老师、郑艳芬老师作为校骨干教师上了语文教学研讨课,其中贺海红老师还通过层层选拔,所上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获市优质课一等奖,还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我们教研组老师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人人表现出色,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赞赏。张英老师以此教研活动为素材,撰写的论文《同课异构聚焦精彩——<纪昌学射>精彩片段赏析及有效教学反思》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张英老师的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获省语文实验教材优秀教学设计奖、市一等奖,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追寻心中那片绿》获市二等奖,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获市二等奖。

  六、对“批注式阅读”的几点思考

  “批注式阅读”是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读,兴致勃勃地阅读。批注阅读是遵循阅读的内在规律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注阅读注重阅读的差异性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语言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而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是各不相同的,这决定了阅读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批注阅读追求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差异,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而传统的应试阅读强调阅读技法,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或个别权威的感受来人为地提升学生的领悟,使学生的领悟齐刷刷的达到某一“等高线”。这种强求一律的阅读无视绚丽多彩的个性,最终也会压抑甚至抹杀个性。

  (二)批注阅读注重阅读的审美性

  应试阅读照搬教参的现成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教师的任务仅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个答案,忽视了学生由表及里的审美过程。其实,学生阅读文本,既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剥夺学生的这一过程,阅读就无审美的愉悦与创造可言。更何况,有些文学作品,特别是美文,意象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学生需要仔细体味、揣摩、领悟,领悟了也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新教材的美文特别多,一篇文章简直字字玑珠,句句锦绣。照搬应试阅读的先肢解、后条分缕析的方法,不但阅读的审美愉悦全无,而且师生都疲惫不堪。所以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究,感悟,自己去发现美。如果有所悟,不妨在字、词、句、段的旁边写上简短批语。学生爱批注哪个地方就批注哪个地方,爱批注多少字就批注多少字,这样,学生就拥有了阅读的自主权,从而产生阅读的审美愉悦。

  (三)批注阅读注重阅读的批判性

  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等限制,在发现、破解深层信息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疑问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问和困惑就更加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种疑问或见解往往是一闪而过的,很有必要及时记录,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确定自己的批判恰当与否。批注阅读就要求学生把点滴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这能清楚地反映出阅读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如果说审美愉悦是读者和文本作者心灵共振的话,那么,阅读批判则是读者与文本作者思想火花的撞击。这种撞击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在当今网络时代,网上内容鱼目混珠,培养学生阅读的批判性尤其重要。

  (四)批注阅读注重阅读的专题性

  批注式阅读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一定的问题中心,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果。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批注,它必定能促使学生自觉地筛选大量的文本信息,并敏锐地捕捉这其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以突破问题为导向,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又能促使他们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是贯穿终身的。学生走出学校后,依然要读书看报或上网,阅读活动几乎天天进行。批注式阅读保证课堂上学生的全员参与,全心参与,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和独立性,阅读批判、阅读反思、阅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从交流“阅读批注”的成果来看,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更为深刻,在整个“阅读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更有价值的是,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顺应历史潮流,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本位的局面,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课题二

  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及意义的研究

  2007-4-9 阅读次数

  南京市2006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姓 名徐红飞所在学校南京市小营小学邮 编210016

  性 别男职 称小学高级学 科小学语文

  文化程度本科职 务教导处副主任电 话86023571

  课题

  及

  课题

  界定

  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及意义的研究

  课题界定:“批”是批点,“注”是注释。“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直接在文本上圈点勾画,表现自己自主阅读的思想轨迹。“操作策略”包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的方式、方法,阅读批注的交流及评价方式、方法。本课题所指的“意义”指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的作用。

  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及意义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阅读教学途径。

  研究

  目标

  及

  理论

  依据

  目标:1、探索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操作策略、评价指标。2、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作用。3、探索阅读教学的新途径,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模式。

  理论依据: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主体教育理论。2、批注式阅读的历史依据。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有着悠久的历史。3、《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个性化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研究

  过程

  及

  方法本课题拟通过计划、调查、资料搜集、实践、总结与反思,分成三个阶段实施: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本课

  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充分论证,确定课题,形成方案。

  2、实施阶段(2006年5月——2006年10月)

  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调查小学生阅读批注的现状,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

  的内涵、特征、操作策略、评价方式、意义。

  3、总结、结题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

  运用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搜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

  并设计课堂教学等研究案例、进行汇报,完成结题工作。

  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1、 研究论文:

  主要阐释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操作策略、评价方式、意义。

  2、 研究案例:

  主要通过总结、反思,撰写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具体操作方法的教学案例2—3个。

  课题创新

  要点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近阶段总体上存在的忽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过于空泛,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得不到保障的倾向,探索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途径。

  同时,本课题还注意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评价及其意义进行研究,系统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也是本课题的重要创新。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及意义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南京市小营小学 徐红飞

  一、问题的提出

  批注式阅读历史悠久。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了诗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金圣叹评点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开国领袖毛泽东阅读古典文学,特别是历史读物和诗词都有自己的阅读批注。

  批注式阅读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个性化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可见,批注式阅读正是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这些要求和规律。

  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对话”“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教师特别的重视,然而怎样让学生“自主”,怎样使学生与文本才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对话”,怎样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操作层面的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更多的表现出为教师对文本的之间的对话,不仅学生自主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与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教师过多的牵引,学生亦失去了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自由。因此,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还显得比较空泛,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及意义的研究》的提出正是为探索一条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阅读教学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批”是批点,“注”是注释。“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直接在文本上圈点勾画,表现自己自主阅读的思想轨迹。本课题中的“操作策略”包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的方式、方法,阅读批注的交流及评价方式、方法。本课题所指的“意义”指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影响与作用。

  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操作策略及意义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阅读教学途径。

  本课题研究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阅读教学的要求与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个性化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操作策略、评价指标。

  2、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作用。

  3、探索阅读教学的新途径,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不等同于中学生、成人)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研究。

  2、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及评价指标研究。

  3、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研究。

  4、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拟通过计划、调查、资料搜集、实践、总结与反思,分成三个阶段实施: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通过文献研究,搜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充分论证,确定课题,形成方案。

  2、实施阶段(2006年5月——2006年10月)

  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调查小学生阅读批注的现状,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操作策略、评价方式、意义。

  3、总结、结题阶段(2006年11月——2006年12月)

  运用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搜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并设计课堂教学等研究案例、进行汇报,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在于: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近阶段总体上存在的忽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过于空泛,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得不到保障的倾向,从操作层面上探索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途径。

  同时,本课题还注意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评价及其意义进行研究,比较系统地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也是本课题的重要创新。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

  主要阐释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操作策略、评价方式、意义。

  2、研究案例:

  主要通过总结、反思,撰写小学中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具体操作方法的教学案例2—3个。

  阅读的新视角:批注性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自动化了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批注阅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审视当今的课堂,“阅读”不成气候,表现在:一是阅读目的狭窄,教师更多倾向于对课文的遗词造句、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等的分析,课外还进行抄写、听写、组词等大量练习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深刻性”的阅读(教师牵制式的阅读)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标准。二是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造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表现在阅读活动中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读出来的是同一种声音,说出来的是同一种理解,无个性可言。三是阅读过程单一,表现在阅读活动中只有“读”的介入,而没“思”的深入,更没有“动笔批注”的插入。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阅读,他们更注重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那就是批注性阅读。批注性阅读培养的就是学生边读边思边批注的习惯,批注性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语言,对文本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制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单文字加以标记,批注感受,批注情感,批注个性。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体品质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一指向的确定无疑为今天实施批注性阅读提供了理论导向,给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气息。因此,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提出“批注性阅读”意义非小,它是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1、养成批注的习惯

  在批注性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为学生讲清什么叫批注性阅读,利用名人批注阅读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批注的兴趣。教师采用“下水批注”的形式(每篇文章教师都要有下水批注),为学生批注“引路”;以“作业反馈”的形式为学生批注“铺路”;采用激励的手段,为学生的批注“亮路”。同时,要求学生按照批注性阅读的基本要求去执行。首先,静心,学生在阅读时,只有心静,才能“有感而批”;其次,善思,阅读与思考是同步进行的,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是“多情”的空中楼阁,在阅读中善于思考,“批注”才会丰富多彩。再次,勤批,在阅读中产生的感悟,想法,如果不及时记录,就会烟消云散。

  2、教给批注的方法

  ①内容自主

  如果说批注性阅读不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搞一刀切,齐步走,那么,批注也就失去意义。我们提倡在批注性阅读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儿批注,就在哪儿批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以下内容作批注:

  a、感悟处

  就是学生在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文本内容或语文文字。如“课外阅读选文《在宁静的书桌上做梦》,当学生通读全文后,有些学生就作了如下批注:“我似乎看到了自己读书的影子,在文学的殿堂里做着文学之梦,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有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作了批注:“人不可无梦想,一旦梦想破碎,那么,仅存的躯体只能随风飘零了。”更有学生说:“如果此生能遇上这样一位为梦想而不断地追求,为梦想而痴狂的老师,那真是三生有幸啊!”

  b、矛盾处

  在文本看似矛盾而非矛盾之处,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而进行有效地批注。如《科学怪人》,怪人一般指行为举止等与正常人不同,一般指贬义,但课文却从“怪”入手,赞扬了开文迪许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学生就在“怪”字上做足了文章。

  c、困惑处

  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中探讨,研究和解决。如教学《妈妈的账单》时,学生就对(小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是60芬尼,而妈妈写给小彼得的账单是0芬尼)两份账单产生了困惑。学生在文本旁作了批注:难道妈妈十年含辛茹苦的付出,只是0芬尼吗?妈妈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小彼得呢?这是一份值多少钱的账单呢?……

  d、空白处

  文本往往会很艺术性地留一些“空白”,留一些思维的空间,如文本常见的省略号,感叹号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落笔,这是批注的黄金之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式批注,代符号为文字,填补空白。如《挂两枝笔的孩子》中:“写完了,他长长地吁了口气……”学生就有感触,仿佛已进入陆小亮的内心深处,并作了批注:“好险,幸好,奶奶不识字,我才没被揭穿,要是来个懂文化的叔叔、阿姨,我可咋办?再说,也怪自己谁叫我陆小亮上课不认真听,只知道去炫耀两枝笔。完事后,赶紧回家恶补功课吧!”也有学生这样批注:“唉,终于写好了,可不要又像我给爸爸写的信那样“错别字连篇”,要是那样,我可是帮倒忙了!上帝保佑,这次我没写错一个字吧!”

  e、创新处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敢于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方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如《敦煌莫高窟》一文,学生就对课文中的石窟有“492”个产生质疑,因为学生从课外资料中得知,现有的莫高窟有“735”个,学生就建议,修改课文中石窟的个数,为此在文中作了批注:最新发现石窟有735个。如阅读《充满爱心的王老师》有学生就对课题提出质疑:这样的课题太直白,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无神秘感。为此在题下做了批注:“把课题换为“有这样一位老师”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②形式自定

  a、文字式

  这是最普遍的阅读批注,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受、领悟、启发用“文字”的形式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空白之处。比如,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会对文本的某些字、词、句、段产生共鸣,或欣赏遣词造句,或惊叹优美文笔,或震撼巧妙构思,或沉迷精彩片断。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批判性地批注,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教材,批出疑问,批出新意,批出他人未曾有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b、符号式

  就是在书的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随手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如用单线表示较重要,加黑点的表示关键语,惊叹号表示精彩之处,问号表示质疑等等。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

  c、纲要式

  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提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

  3、丰富批注的形式

  在批注性阅读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尝试了读批同时,读后批注,延时批注,异人异处批注,异人同处批注的形式。在课堂教学批注中,我们安排好三个阶段:

  ①课前异人异处批注法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他们会对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产生原始的、最初的、好奇的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批注,自由表达感受,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②课中异人同处批注

  在课堂中进行异人同处批注,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效果。比如《麻雀》一课中的“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句中的“落”字将老麻雀的形象写活了,凸现了对孩子的爱。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对“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各自的认识,速度方面:勇敢、果断、坚定;感情方面: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字”;人物评价方面:“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如此专题批注,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之春景图。

  ③课后延时批注

  当学生学习课文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再重新回味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会比原先的想法有所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改和提高,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采用课后延时批注需要教师耐心、细心,有意识地对待。

  4、展现批注过程

  ①、努力保证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批注型阅读往往能保证每个学生都阅读了文本并有与别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并用书面的形式予以表达。当阅读完毕后,学生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语言,升华情感。所以此时保证时间让学生尽情畅谈就至关重要。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恰恰要在交流展现中体现,学生在批注中,有对文章整体的批注,有对其中精彩片段的批注,也有对某一句,甚至某一个词的批注,交流时,不能跳跃性太大,而要引导学生就其中的一部分尽情说好,说透,以保证独自批注阅读时的质量。

  2、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在批注阅读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通过两种方式展示①、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已见,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组员精彩的发言,在大组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拨,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②、个体展示批注成果 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此时,教者要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在个体自述批注中,都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发言作灵活的补充,修改和提升。还应对学生的批注,作出恰当的点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简单地说,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都在采用这种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笔墨追录地进行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批注按位置可以分为:

  1.眉批——在文章正文上端的空白处作批注;

  2.旁批——在词、句的边上或书页右侧作批注;

  3.尾批——在文段或全文的后面作批注。

  批注按方法可以分为:

  1.注释——具体做法是: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找参考书等,弄清字词义,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把握文章的脉络、语言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落或章节中心。

  3.批语——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措词、手法、立意和篇章结构的看法,批注到相应位置,确保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得以保存。

  4.警示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重要段落、新颖说法,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 “重要!”

  “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注释”和“提要”偏重于知识性,“批语”和 “警示语”则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沟通的痕迹。

  作批注的角度:

  1、 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2、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3、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

  4、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5、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6、评点人物:对文中人物优缺点、品质、形象等进行评价。

  7、生发联想: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

  8、剖析写法:对文章的句、段、篇的写作方法进行批注。

  9、批判文本:对文本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

  10、质疑问难: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划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

  11、概括提要:阅读时,边读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

  12、写读后感:在阅读中产生的关于文章的中心主题,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问题,运用的写作技法等问题的理解认识,体会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

  “批注”内容应注意语言通顺、简洁精练、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典题例析】

  示例一: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任选一个进行批注。

  (200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批注评点阅读法的考题。试题要求学生从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角度中任选其一进行批注评点。摘录内容(1)是米哈朵夫老师求助于科学家米丘林解答疑惑时,米丘林的回答。这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通常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进行批注时可以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如“的确”“必须”“至少”等看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摘录内容(2)是米哈朵夫老师在得出答案的前后两个时期对学生画梨子的要求。我们在批注时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乖乖地”“我的”“请”“不一样”,了解到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然后对人物的行为思想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1)示例①:“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示例②:语言朴实、精神伟大。(2)示例①:“我的”“和我不一样的”,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示例②: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收获。(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句: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

  批注:

  (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在做类似这种题型的批注评点时要紧扣文章的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然后从生发联想、质疑问难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批注评点。本题示例摘录的内容是作者对青春进行的诠释,是作者对青春在遭受挫折时的咏叹。本题的选句是作者对在遭受挫折时受到的关爱的歌颂。我们可以围绕文章主旨,站在自己的角度谈谈感悟即可。

  参考答案: [批注]即使光亮如豆,也能给人前行的勇气。


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相关热词搜索:批注 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 词汇 方案一 1 Reading Advantage(3)Second Edition Casey Malarcher高中英语有效词汇教学案例(2015-07-13)

2、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初中作文训练和作文评价的重点内容。一篇记叙文,如果没有足够的描写,或不会描写,文章就缺少足够的表现力,考试的时候,会被扣去很多分,中学语文作文课备案“学会具体、生动的描写” 教学案例(2015-07-29)

3、教学案例 听众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教学案例《唯一的听众》(2015-08-14)

4、教学案例 人教 年级  放映一段学校旁边的书店的录像:老板正为书店的生意发愁。 师:请你帮助老板想想办法。  生1:调查一下书价,是否书价太贵? 生2:调查一下什么书畅销。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统计教学案例(2015-08-17)

5、教学案例 苏霍姆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前两天,我在教学二年级教学案例----《酸的和甜的》(2015-08-17)

6、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概念的呈现体现层次性,在教学中加强问题意识——“循环小数”教学案例 密云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2015-09-24)

7、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一】: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集《走,我们去植树》教学案例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和老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2015-09-25)

8、德育课 教学案例 理想与学习的话题,学生并不陌生,而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对此,我特别选择了本校高级电工班一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因他与学德育课教学案例设计稿(2015-10-24)

9、案例分析 范文 周一早,方老师早早来到学校,忽见讲台上放了两盒精致的生日蛋糕,心情为之一振。盒子用红丝带细心地捆扎着,上面还附了刀叉等。看来,这是位细心的家长,不知是哪位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015-11-14)

10、范文 教案 初中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三毕业班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中考体育项目成了这个学期的首要教学任务。其中男生的俯卧撑无论是讲和学都是很枯燥的。所以,圆满的完成男生的俯卧初中体育教案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2015-11-18)

1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二年级认识几时几分教学案例篇一:认识几时几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二年级认识几时几分教学案例(2016-01-09)

1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案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2016-01-09)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7384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