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件 >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

2016-02-20 09:55: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一《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一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二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三
《清平乐 村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26 清平乐 村居

教材学情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极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本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词,要指导学生认识词,了解词与诗在形式上的不同。对于词中所蕴含的画面与情感,要通过同伴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去想象、去交流,去感悟。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认识词,认识“词牌名”,知道词与诗在形式上的不同;

4.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挑战性目标:

5. 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6. 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说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拓展性目标:

7. 借由这首词,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辛弃疾走近辛弃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 同学们,在古诗的王国中,有很多描写儿童生活的,你知道哪一首?能背一背吗?

《小儿垂钓》(胡令能)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池上》(白居易) 《所见》(袁枚)

《村居》(高鼎)

2.儿童生活充满情趣,这一首《村居》,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在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放飞风筝的情景。一起来背背。(板书:村居)

一、谈话导入,认识词

1.在诗人高鼎的笔下,村居是一首诗。而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笔下,村居是一阕词。

(板书:词)

看看这阙词的题目和诗有什么不同?

题目上,多了一个“清平乐”(正音:这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yuè)。(板书:清平乐)

清平乐是题目吗?——词牌名。(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能配上曲调歌唱,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这个曲调就叫——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村居”就是乡村生活。) (词牌名跟题目中间空一格或用点隔开,因此我们读的时候中间要稍作停顿。)

谁再将课题完整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除了有词牌名外,比较着看看在词形式上跟我们学的古诗还有什么不同?

(1)诗每句字数相等,词的字数不相同。(对,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2)词分两段,中间有空行。(词分上阕和下阕,也叫上片、下片,中间用空行隔开,我们读的时候,上阕跟下阕之间也要稍作停顿)

二、初读感知,发现韵律美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乡村生活是怎样一幅画卷呢?自由练习读一读吧。

2.指名读上阕,评价

相机正音:

(1)翁媪:这里有一个平时不常见的词读——,根据字形,猜一猜翁是什么?媪又是什么?(咱们的很多汉字都能根据字形猜字义)

3.指名读下阕

评价

相机正音

(2)剥:(相机正音)这个字读bao,它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把物体的外皮去掉的时候就读bāo。把莲蓬外面的皮剥掉,就叫——剥莲蓬。(词卡) 把花生外面的壳剥掉,就叫——剥花生。

谁再说一个?剥香蕉、剥橘子

把词放到句子里读:溪头卧剥莲蓬。

(3)莲蓬:(相机正音)平时我们读——轻声,但在这首词里,为了押韵,要读péng。读词:莲蓬。注意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把草字头写得宽宽的。

4.同学们,能读准音,读通词还不算本领,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示,指名读。(评价) 齐读全文。

三、结合插图,理解词意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将这首词读了好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结合文中的插图,请你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明白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句话的意思?还有哪个词是你觉得特别难懂的,也跟同桌交流一下,说不定你不会的同桌会了哦,我们要学会相互学习哦。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绿绿的青草。)

(1)茅檐:茅屋的屋檐。

(2)青青草:很绿的草。

(3)为什么不是青草而是青青草?多了一个“青”你又体会到什么呢?(作者用的不是一个“青”而是两个“青”来表示草绿得程度很深。)

(4)看着这绿绿的草,仿佛那绿色的生命一般,指导读出对小草的爱怜。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在醉意里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的,不知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为吴国的属地。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以及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区还在说着这种柔媚婉转就像唱歌一样的“吴侬软语”,这就是“吴音”。)

相媚好:媚,喜爱、美好的意思。那“相媚好”就是互相亲热的意思。词中说谁和谁很亲热?说说整句的意思:这对老夫妻喝的有点醉了,正用吴地的方言愉快地聊天。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制鸡笼)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最喜欢小儿子的顽皮淘气,他正趴在溪头剥莲蓬呢)

(1)无赖:平常说“无赖”好像是贬义,词中的“无赖”是指小儿顽皮、淘气。

小结方法:同学们,在古代词文中,有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文中的不一样,因此,读古诗词时,我们要通过查古汉语词典、联系词文等方法来理解。

3.同学们,在一遍遍的读中有没有读出作者看到这幅画面后的心情呢?它就在词里面,请静静地用心

读一读,找出表示词人心情的字词。 (板书:喜、醉)这是词人情感的流露。

辛弃疾到底看到了什么这么欢喜,这么陶醉?

四、展开想象,读出画面

▲让我们看看辛弃疾到底喜欢什么为何陶醉呢?让我们走进文字,读出画面;走进画面,品出作者所要描绘的意境。

1.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词,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读了哪一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又或者想到了什么呢?

2.同桌交流。

3.指名交流。

读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这是多么富有乡村气息的景色啊!不仅有这些,还有下阕的豆田、 莲蓬。

(2)这些都是词中所写到的乡村特有的景。词中没写到的呢?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你还能看到什么?(结合学生回答,师引诵诗句)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青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小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知了──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黄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3)这仅有46个字的词,经我们这么一说仿佛变成了一幅画,在这幅画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村居里特有的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那在你眼中这是一幅怎样的画?(美妙绝伦,生机勃勃,妙趣横生,有声有色„„)这幅画的名字就叫“村居”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景,你会说这景可真(板书:景美)

(4)咱们就美美地读一读,把村居的美给读出来。

4.不经意间,我们就走进了这幅画中,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景之中,你最想做什么?

5.同学们都已经陶醉在这美景中了,那村居里的一家人都在干什么呢?(板书:人)

继续交流:

读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你觉得这对恩爱的老俩口可能会聊些什么呢?(聊景色、聊儿子们、聊曾经的往事„„)

(2)师生分角色情境表演。

(3)同伴合作互相演一演。

预设:

老头子呀,这么多年,家里多亏了你呀,庄稼年年丰收。

老太婆啊,你不也是忙里忙外的吗?瞧你,又添了几缕白发啦。评价:相互体贴的老夫老妻。

老太婆呀,咱们的大儿子年纪不小啦,该为他娶媳妇啦。是啊,明儿我叫村东头的王媒婆给找找。评价:为儿着想的老妇老妻。

老头子呀,你看,你的衣服都破了,我得给你做件新衣裳啦。老太婆呀,还是你自己扯块布做件新衣服吧,穿上新衣服,你还像年轻时一样漂亮啊。多么恩爱的老夫老妻。(把句子读一读)

(4)从他们的交谈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温馨的、幸福的、和谐的„„)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名朗读)

6.现在你再来看看这个“醉”字,仅仅是指老夫妻俩酒后微醉吗?

【圈出“醉”字,板书:给醉组组词看,陶醉、沉醉】

(他们被美丽的乡村风光所陶醉,他们沉醉在幸福安逸的生活中,他们为儿子的勤劳可爱所沉醉) 沉醉于田园美景——读“茅檐低小„„”

沉醉于幸福生活——读“醉里吴音„„”

沉醉于天伦之乐——读“大儿„„”

过渡:老两口相亲相爱是多么的开心,令他们更开心的还有他们的三个儿子呢!

咱们继续交流:

读了“大儿锄豆溪东”,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1)这是怎样的大儿子?(勤劳肯干)看着大儿这卖力锄草的样子,我们送他一首锄禾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随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3)男同学一起读。

读了“中儿正织鸡笼”,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这是怎样的二儿子(勤劳,心灵手巧)多么懂事的二儿子呦,虽然还没到耕种的年龄,但已经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这真是“村庄儿女各当家”呀。

读了“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图上的小儿是静态的,看一看他的姿势,他在怎么样剥莲蓬?

生:他趴在地上,拿着莲蓬,在那边剥

师:趴在地上,这就是俯卧,(圈画“卧”)

想想看,他还有可能怎么卧?你说

生:他可以一会翻翻身一会再翻过来,

师:如果这样侧过来,这叫什么卧?

生:侧卧

师:侧卧,如果面朝上,这是

生:仰卧

师:哎,正如你所说,他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你觉得小儿子在剥莲蓬时还有什么动作还有可能说些什么?

总之他想怎么动就怎么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送他一个成语

(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让我们读出这小儿的快乐。(指名读,男女生分开读)

7.瞧瞧这一家人,老两口相亲相爱、三个儿子又那么懂事、可爱,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指名答)他们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咱们可以把它融为一个字(板书:和)

六、走近诗人,升华情感

1.同学们,这就是诗人眼中的村居,看着这清新秀美的景,再看着这和和美美的一家人,诗人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啊!他怎能不陶醉其中呢?那么辛弃疾又是在怎样的处境下写的这首词呢?结合课前预习,谁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辛弃疾?

2.老师也找到关于辛弃疾的资料,谁来读一读?

(小资料: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从小木渎了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生活得血泪艰辛,包场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他们一生都为收复失地积极准备,可得不得朝廷的支持,一生都未能实现抱负。)

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辛弃疾怎么会陶醉在这里呢?难道他忘了家仇国恨,忘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的另一首词:

听配乐: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谁也想来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从这首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师:辛弃疾是个死前还喊着“杀贼”的爱国词人,《破阵子》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种爱国思想。这首词中,也有一个“醉”(圈)但此醉非彼醉,此醉是词人壮志难酬的借酒浇愁。《清平乐 村居》的醉是被美好生活陶醉。由于词人遭人陷害,被贬至江西上饶。《清平乐 村居》就是他此时所写。同学们,他一出生,自己的家乡就已经被金人侵占长达13年,我们完全能想象出当时的辛弃疾每天眼前看到的都是什么?(烧杀抢掠、满目疮痍、战火连天)耳旁听到的又是什么?(人喧马嘶)

4.所以,当他经历了这样的战乱以后,再看到这风景如画的乡村,看到这和和美美的一家人,特别是看到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小儿,你觉得他心里会想什么?(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拥有像小儿这样幸福的童年,多么希望北方战场上的人都能过上这无忧无虑、幸福安定的生活,国家能早日统一)

5.辛弃疾喜欢这村居的景,喜欢这和和美美的一家人,更加向往这村居幸福安定的生活。他希望人人都能够喜在村居。

这一醉一喜,就唱出了辛弃疾渴盼安居乐业,祈福四海太平的心声。

相信此时,你再来读这首词,一定能读出诗人的喜、诗人的醉。

配乐,指名读,齐读

背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吟诵,把村居留在心中,全体起立,试背诵课文。

七、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 辛弃疾,一生作词无数,保留下来的600多首词,大多收录在《稼轩长短句》中,同学们可以找来一读。下次,我们进行主题阅读交流《走近辛弃疾》。

板书:

词 26 清平乐 村居

长短句 景 美

醉 喜

人 和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四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五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六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篇七
《辛弃疾__清平乐·村居》

相关热词搜索: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作者苏轼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清平乐 村居关于作者辛弃疾地资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kejian/2485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