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曾国潘励志曰记

曾国潘励志曰记

2016-01-06 10:24:5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一《曾国藩日记》 曾 ...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一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日记

(1)这个老师不靠谱

道光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夜写散馆卷一开半。

家居。季洪弟受风寒。夜写散馆卷一开半。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曾国藩的最早一篇日记。文字内容让人皱眉,说不忍卒读,也不为过。

但是这篇日记,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曾国藩人生思考的开始。事实上,这篇日记,是曾国藩迎来了他人生首次重大挫折时的盲目拼争。这种拼争完全是机械性的,却让他抓住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根救命稻草,从此他的命运彻底改观。

时在1839年,曾国藩29岁。

在此之前,出身于农耕之家的曾国藩,连续两次科举落榜,咬牙拼命又考了第三次,终于时来运转,于道光十八年获得了人生首度辉煌,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虽然名次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靠后,但相比之下,他父亲曾麟书连考了17次,都没有考出个名堂来,曾国藩此次堪称光宗耀祖了。

后面还有更开心的,曾国藩为了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可以在京师深造,深造三年后,再考一轮,成绩差的可以去做个七品县令,成绩好的可以留在翰林院。无论成绩好坏,曾家都将不再是泥腿子,而正式跻身于官宦之家。

这是让曾国藩高兴的事。

然而麻烦事来了。

曾国藩科考那一年,主考官是穆彰阿,所以曾国藩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穆彰阿的门下弟子。当时曾国藩的名字叫曾涤生,但穆老师为了占有这个弟子,把曾涤生的名字改过,起名叫曾国藩。

这个名字改得倒是蛮好。问题是,穆彰阿这个老师有问题。

穆彰阿是清时最有名的佞臣,“佞臣”这个词,比奸臣还要难听三分。奸臣奸臣,心眼总是少不了的,而佞臣却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嫉贤妒能。最为穆彰阿嫉恨的人,就是最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则徐,道光十九年时,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赢得了世界性的称誉,而结局却是林则徐被贬窜新疆伊犁。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佞臣穆彰阿,在其中起到了坏作用。 曾国藩偏偏摊上这么个老师,可想他的运气有多么糟糕。

事实上,曾国藩一辈子都因为这个有名无实的老师,而横遭连累。一些稗史讲述说,曾有一次,皇上召见曾国藩,于是曾国藩先行到穆老师家歇息,次日入宫,却被带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字幅,皇上却迟迟不见。等了半天,曾国藩怏怏回来。就见穆老师问他:国藩啊,你看到那里墙壁上悬挂的字幅了吗?曾国藩答:没有心思看啊。穆老师连连摇头:机缘可惜啊。然后穆老师踌躇好久,最后找了个仆役,让仆役拿四百两银子入宫,贿赂太监,等次日曾国藩再入宫,太监就在墙壁悬幅前点起明亮的蜡烛,让曾国藩看个清楚。到皇上召见的时候,曾国藩就以悬幅上的内容回答,皇上大喜。

原来,墙壁上悬挂的字幅,都是历朝的圣训,所以曾国藩以此对答,才应合了皇上的心思。

稗史上为了强调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说皇上对穆彰阿说:老穆啊,你说你的学生曾国藩,他事事留心,还真是这样。

这个故事绘形绘色,但却明显的是一个反智之说。所谓反智,就是不承认智慧与思想的价值,不承认曾国藩的人生成功,是靠了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反智,就是将人生视为博彩,认为成功者都是侥幸撞了大运而已。但实际上,无论是历史的本身,还是现实的规律,都不是这么简单。

历史上对穆彰阿,是有一个仍然不是太靠谱的评价的: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

这个评论,见于汪士铎的《汪悔翁乙丙日记》,并构成了历史上对穆彰阿唯一性的解读。但实际上,穆彰阿有可能并非如人所言的这么肤浅。

在《近代稗海》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穆彰阿被贬斥失势之时,他大发请帖,邀请很多人到他家中,替他送行,因为他准备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辞世。收到请柬的人都哭笑不得,人哪有本事界定自己的生死?带着看热闹的心态,纷纷到了穆彰阿家中。那一天穆彰阿摆了十几桌子盛宴,和每个客人碰杯。席间眉飞色舞,谈笑风生。酒兴正酣,穆彰阿突然说:时辰到了,我要淋浴更衣起行,诸位稍等片刻。

于是穆彰阿进入内室,淋浴后换过朝服蟒袍出来,面北背南坐下,对众人拱手说:少陪少陪,先走一步。然后就静止不动了,人们走近一看,他果然已经死了,连身体都冷透了。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穆彰阿其人。很显然,他已经悟透死生玄关,说是悟道了也丝毫不夸张,如这般道德之士,岂是佞臣二字能够涵盖得了的?

再说穆彰阿被贬斥的罪名,也有点无理取闹。事由是当时的咸丰皇帝欲起用林则徐,赴广西摆平大闹群体事件的洪秀全,而穆彰阿则认为:林则徐老迈年高,怕他没多大机会摆平洪秀全,走在半路上就有可能死掉。

事实证明穆彰阿硬是一个乌鸦嘴,林则徐真的行到半路就死了。此事令咸丰皇帝怒火上窜,你说这个穆彰阿,那么多好事你怎么就说不准?偏偏这种事一说一个准?贬斥没商量,看见他就上火。

总而言之,穆彰阿悟不悟道,预测得准确与否,不关舆论的事。舆论已经将穆彰阿定性为佞臣,就算是他悟道了,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个悟道的佞臣。就算他预测得再准,也是个富洞察力的佞臣,这个结论没跑。

在清朝历史上,翰林院的庶吉士放差,曾有一个叫罗惇衍的,他放差的那一年19岁,另两名同时放差的庶吉士,一个是18岁的张芾,另一个是17岁的何桂清。三人中罗惇衍年龄最大。但因为罗惇衍坚决不肯认穆彰阿当老师,拒绝成为穆党,结果竟是罗惇衍的放差被取消,理由是他年龄太小。而另两名年龄比他更小的张芾和何桂清,却顺利地放差成功。这是清史上唯一已放差又收回成命的事件,此事也构成了穆彰阿品性的一个重要指控。

而曾国藩,他不想落得个罗惇衍般的下场,只能是趴在穆彰阿的脚下叫老师。而这就意味着,他以后的麻烦,肯定是少不了。

有可能是预感到了这种麻烦,更大的可能却是:曾国藩希望自己能够在穆彰阿门下众多的弟子之中,脱颖而出。于是他开始写日记,开始思考人生。

(2)乡绅的幸福生活

正月初四,阴,作书邀刘冠群来舍

辰后,拜祖墓。午刻,朱啸山来,王待聘妹夫来。作书邀刘冠群来舍。又作书寄霞仙。季洪弟自来痘。夜与尧阶、啸山谈至天明。夜三更大雪。这是曾国藩的第四篇日记,与第一篇日记,中间只隔了两天。

这时候的曾国藩,正值春风得意,笑傲烟霞。他过着的也是文人梦寐以求的无聊人生,邀朋会友,对月小酌,对中流击水,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年他已经29岁了,但表现举止,却仍然像个未谙世事的少年。相比于三十而立的孔子孔圣人,这时候的曾国藩,大脑中却只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成形的思想或思考。如果有的话,他断不会瞎扯一整个晚上。

此后的曾国藩,将不停地在日记中唠叨时间不够用。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不知道做些什么的时候,时间大把大把地浪费,却仍嫌不够。而当你思想形成,人生目标明确而后,这时候你最缺的,就是时间了。正月十三日,晴,调停楚善叔卖田事

大姊家起龙至予家。邀彭百乘、寿七至舍,为楚善步衡阳卖田事,予托百乘二人调停。是日家中客多,共十余席。朱尧阶专人来舍,约余于甘四走彼家,拟同当朱良二庄田。四妹议许字朱凤台之子,尧阶遣人送男庚来。夜作书复尧阶,不愿成当田事。又作书与朱啸山,

将四妹女庚发出。又作书复刘霞仙,论事其详。睡时五鼓矣。说这时候的曾国藩,最不缺时间,也不够全面。看看他这一天的生活记载,为了调停亲戚家买卖田地的事儿,当天酒席竟然办了十几桌,然后又为四妹妹出嫁的事奔走忙碌。这些事情非他出面不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好歹是个京官,在乡下是很吃得开的。

实际上,对当时的诸多读书人来说,到了这一步,就已经算是登上人生顶峰了。人前人后风风光光,邻居乡人莫不卖你几分面子,乡人教育孩子也是拿你做榜样。正所谓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他后面的日记中发现,曾国藩真的很满意这种生活。毕竟是出自乡村的一介农夫,当时的曾国藩,又能有几多见识?他过的是正常乡绅所渴望的生活,他所追求的也只能是这些。

但是两起并不意外的死亡事件,以及命运横加在他身上的诸多磨折,让他于苦痛之中,开始学习思考。

(3)接踵而来的死亡事件

正月甘九日,阴雨,满妹病故

辰刻,满妹死。余尚未起,是叔淳弟痘亦密,甚危。家中哭泣不敢出声,恐惊叔淳。满妹生于道光十年庚寅八月初八日辰时,至是生八岁零一百七十一天。满妹病,全赖澄候调汤药,扶持床褥。余甚未尽手足之情。自甘三日,常服补剂人参、鹿胶,竟不能济,痛哉!是日买棺去五千钱,敛葬皆不能薄,葬于油麻冲。满妹临死,遍呼家中人,独不呼儿子桢第,知其危也。儿子是日服补剂,夜深始服高丽参汤。只以船小载重,医者刘东屏知其无济,余亦知其将死。是夜四更始睡,余与内人并不能寐。这里因生痘而死亡的女孩子,叫满妹,她是曾国藩最小的妹妹。

曾国藩兄弟姐妹9人,他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3个妹妹,4个弟弟。但是现在,他下面只有两个妹妹了。小妹妹满妹才刚刚8岁,就离开了人世。

29岁的曾国藩,亲眼看着小妹妹死去。这是他首次目睹亲人死亡事件,那种无能为力的哀痛,势必让他痛绞于心。而满妹临死之前对家人的呼唤,那声音更是令人心悸。即使是在这种悲痛的时刻,曾国藩也察觉得出来,满妹死前呼唤过每一个家人,但却没有叫曾国藩刚刚一岁的儿子曾纪第。

满妹没有叫她的小侄子,是因为她知道,她将和他一起去另一个世界。二月初一日,早,雪,儿因逆症夭亡

儿子痘色转白,昨夜泻二次,皆药也。饭后开方喂药,心知无补,尽情而已。已刻竟死。生子生十七年丁酉十月初二日戌时,至是一岁零四月。自内子怀孕,未尝服药,生后至今,皆清吉。家祖尤钟爱异常,至是家祖殆难为情也。日晡时出葬,与满妹同穴。满妹与儿子,生时无片刻离身,至是皆以逆症夭亡,痛哉!夜汪三与唐一来舍。妹妹死后两天,曾国藩的第一个儿子曾纪第,也因为生痘离开了人世。这也是曾家的第一个孙子,对其爷爷曾麟书的打击可想而知。

曾国藩在日记中说,8岁的满妹,与他一岁的儿子,此前天天在一起玩耍,现在他们仍然不肯分开。他们两个葬在一起,以永恒的宁静,向曾国藩昭示着生命的无常。

第二起死亡事件,实际上彻底地改变了曾国藩的生活背景。换句话说,儿子的死亡,势必对母亲造成强效的心理影响,进而也影响到曾国藩。

曾国藩的妻子,复姓欧阳,是父亲曾麟书的知交好友欧阳凝祉的女儿。有资料记载说,曾国藩14岁那一年,就因聪明好学,小有才名,父亲颇以之为傲。于是有一次,父亲专门带着曾国藩去好友欧阳凝祉的家塾中炫耀。欧阳凝祉当场命题,曾国藩赋诗一首,欧阳凝祉大喜,认为这孩子将来必定会有出息,立即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曾国藩。

这样的婚事,在士林中屡见不鲜,原本是桩佳话。但是头胎儿子的突然死亡,让这个家庭从此笼罩在一种可怕的阴影之下。

事实上,曾国藩的妻子因失子之痛,而患上了忧郁症。而曾国藩也终于发现,他所居处的生活,并非是这个世界的全部,有一种力量,不是能够为他所控制的,却左右着他的人生。 这种他所无法掌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而在这种力量面前,他又该何以自处呢?

(4)天嫂疼爱洪秀全

三月二十五日,早,晴,日中,大风雨,是日在家。自从儿子、妹妹死后,曾国藩并没有如其所愿地沉浸在伤恸之中,差不多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疲于奔命地四处奔走,为乡下那烦琐的事务所忙碌。乡下总有着无穷的琐事,需要他出面主持。他发现他不属于他自己,他甚至也不再单纯地属于曾家,他属于太多太多的人。如果他希望的话,他还能够属于更多的人。

连日奔波,只有在这一天他才暂时地待在了家里,因为这天是大风雨。

接下来,他发现他要面对着一桩难以启齿的异样麻烦。七月十二日,晴,身上发癜疯,不能写寿序。陈雁门蒙师来。

七月十三日,晴,仍发癜疯。作寿诗一首,接朱尧阶信。他身上的皮癣症状开始发作了,身体上的皮肤无缘无故地开始角质化,坚硬结痂,酥痒难耐。他不得不用手拼命地抓搔,其结果就是他所到之处,漫洒下一片银灰色的皮屑。

这个奇怪的病症,此后终生缠绕着他,至死未能摆脱。而历史上也出现了西山十戾的神话,说曾国藩是一条大蟒蛇托生。在曾国藩晚年的日记中,他似乎默认了这一说法,而在此之前,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则对此坚信不疑。

据现存于英国公共档案局中所收藏的太平天国的史料中,洪秀全指控曾国藩是传说中伊甸园里诱惑亚当、夏娃吃禁果的那条怪蛇的尾部,并发布正式文件昭告天下:人无天父从何出,生哥暨朕共老妈。

爷亲教朕读神诗,凭诗认爷今无差。

爷又命哥教朕读,天嫂劝哥悠然些。

哥生三子并二女,朕有一子爷带他。

天上有三十三天,爷哥带朕战层层。

驱逐蛇魔阎罗鬼,即是撒旦把人缠。

层层逐他层层落,天将天兵护两边。

朕时战倦中安睡,周围神使护后前。

老妈摘赐生命果,食饱大战嘱叮咛。

那时砍妖三份二,严将撒旦打落地。

爷欢封朕为天王,纸写七字作号记„„洪秀全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的故事大师,他在这段正式公布的《天王诏旨》中,以让人发疯发狂的诡异文体,讲述了一个更加诡异的故事。故事中说,上帝生了耶稣,就是诗中的哥,又生了洪秀全,捎带脚还生了洪秀全之妈,简称老妈。由耶稣教导洪秀全,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耶妻,也就是耶稣的妻子,洪秀全称其为天嫂,看得出天嫂更疼爱洪秀全。可这时候大蛇撒旦闹腾了起来,于是天国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巨蛇撒旦被砍为两段,三分之二的段落留在了天国,另有三分之一降落到了地球上,这就是曾国藩。

照洪秀全的解释,曾国藩是蛇妖转世,身上的蟒皮尚未褪尽,所以才会不停地蜕皮,蜕又蜕不干净,蜕得曾国藩天天抓搔不止。

必须承认,这个解释还是蛮科学的。也许是曾国藩基因上真的有蛇的组织部分被激活了,导致了他皮肤角质化,痒痛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但这个解释解决不了曾国藩内心的麻烦。当他承受着痒疼钻心之折磨的时候,他不得不想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承受如此之多的苦痛?亲眼看到妹妹与儿子离开人世,而后再忍受着这难以启齿的恶疾?

是啊,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曾国藩只知道,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比他更幸运,如果世人希望幸福的话,那么他们很容易达到这个目标。而他曾国藩,想要达到普通人所享受的恬淡日子,却必须要付出更多代价。

(5)更接近幸福本身

八月十七日,阴,早雨,余教国正勤俭忠信

族中有名国正者,在宝庆营。其父故衡阳,随母至湘乡,因徙寓宝庆,娶金氏,生国正兄弟四人。余因修谱事,踪迹其源流,悯其孤苦,因教之勤俭忠信。复至两营及协镇都督处,托其照拂。最早由宝庆起程,行六十里宿。正像我们曾经分析的那样,一旦曾国藩认为别人比他更容易抵达幸福之彼岸,他的心态就会呈现出圣徒般的仁慈。这则日记中,他记载了同族一个叫曾国正的人,这个曾国正,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看,都比曾国藩本人更接近于幸福。 曾国正没有亲睹妹妹和儿子的死亡,也没有被折磨到几欲疯狂的皮癣病,那么他还需要什么?

曾国正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他只需要做人勤奋、俭朴、忠厚、诚信。他只需要固守住自己的幸福,就足够了。

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其实最多也只需要这四样东西:只要你勤奋,就不会遭受贫穷;只要你俭朴,就不会引来无妄之灾;只要你忠厚,就不会触犯法律;只要你讲诚信,就能够赢得信誉,赢得别人的认同。这就么简单,人生就顺利抵达幸福之彼岸了。

普通人有了这四样东西,就获得了幸福人生,唯有曾国藩例外。

即使曾国藩付出了勤俭忠信,也无改于他身体上皮癣病痛痒的现状,你说这让曾国藩岂不气馁?

很显然,曾国藩需要做到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让自己的幸福指数,堪堪与普通人持平。

这样,他发现他需要一个人生目标。

(6)曾国藩的作弊人生

九月十七日,大雨,挽功杰知县

由官庄行八里,至杉木桥曾功杰家。功杰曾为直隶河间献县知县,本年六月故。是日开吊,丧事极办得整齐。余有挽联云:壮岁宫袍,耆年昼锦;陔南丛桂,蓟北甘棠。曾国藩冒雨去参加一个葬礼,死者名曾功杰,曾经是一个知县。但从此前此后的日记中看,曾国藩并不在意死者是谁,他在意的是能有个机会,秀一秀自己的挽联。

曾国藩酷爱替别人写挽联,挽联是一门令人惊讶的文字艺术,要用最短最短的文字,以最优雅的方式组合,将死者的一生涵盖而尽。这其中包括了总结、提炼、分析及归纳等诸多思维要点。单是文字写得好,未必搞得来,单是有思想,也未必搞得来,非得各方面的能力兼具,这才能够写出有水准的挽联。

曾国藩善于抓住重点,敏锐地发现写挽联是一门综合性的思维,于是他下大力气琢磨这事。为了写出有水平的挽联,赢得公众认可,他甚至不惜作弊——每个活着的人,他先把挽联替你写好,这样等你两腿一蹬,别人还在那儿苦苦琢磨,曾国藩这边高水平的挽联已经书就了。

曾国藩此生,从不做无用功,他知道每个人都是要死的,都需要挽联,所以先把挽联替你准备好,谅你到时候也无话可说。

提前做好人生的必然课题,这就是曾国藩所做的事情。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二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广其识则天下大。有其功,必有其效。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Ф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Ф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Ф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Ф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Ф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Ф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Ф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Ф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Ф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Ф 知足天地宽。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家和福自生。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

*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

济物是富相。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三
《曾国藩励志名言》

曾国藩励志名言

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

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四、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五、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3、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4、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点评:曾国藩有很多大智慧,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反复思考、认真实践,可以作为终生的老师。)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四
《曾国藩处世哲理,曾国藩经典励志名言》

曾国藩处世哲理,曾国藩经典励志名言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曾国藩励志名言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曾国藩励志名言  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曾国藩励志名言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

,即以此仰达圣主。”    4、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励志名言 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四、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曾国藩励志名言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五、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国藩励志名言    1、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3、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4、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五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7、人以气为主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6、家和则福自生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知足天地宽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01、小仁者,大仁之贼

10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03、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4、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05、凡事豫则立

106、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07、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08、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09、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110、有其功,必有其效

112、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14、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15、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17、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1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19、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20、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121、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2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23、勿过多怜悯

124、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25、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126、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

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12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128、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3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31、人不可无缺陷

13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13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3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3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37、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13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139、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140、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41、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142、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143、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14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4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46、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4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48、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4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50、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151、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5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53、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54、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155、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56、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157、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58、思与学不可偏废

159、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160、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61、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62、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16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6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6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66、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67、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68、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69、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70、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71、处事宜决断

172、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7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79、好谈己长只是浅

1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8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8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7、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8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8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90、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9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9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9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95、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9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9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9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9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0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六
《曾国藩励志十六字真言》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并将此联挂于居室。后来在收入曾国藩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千古绝对。 但凡曾国藩的“粉丝”都非常喜欢引用这句话,梁启超是典型的“曾粉”,他曾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梁漱溟先生也曾教育儿子:“总之,你为大众服务作事之心甚诚,随处可见,即此就宜于做事。但究竟做什么事还不知道,俟你有所认定之后,当然要先从此项学问入手,嗣则要一边做,一边研究,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终身如此努力不已。至于成就在事抑在学,似不可管,即有无成就,亦可不管,昔人云:‘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也”。闻一多先生在其诗集《红烛》中,也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序诗的最后一句,既激励自己,也鼓舞世人。由此可见,这句话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多少英雄豪杰都把这一句话当成行为准则。 曾国藩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做

座右铭,实则是提醒自己要懂得“行由不得,反求诸己”。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这样说:“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确,人生需要一种豁达的态度,如果事事都讲求名利,如果事事都求“有了耕耘,就问收获”,那么这样的人生就会在名利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也就不能真正有一番作为! 所以,曾国藩告诫他的弟弟们:“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朱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以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在曾国藩眼里,没有收获就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只有不断地付出,才可能有长进。 一份耕耘 一分收获(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很多时候收获就如同树木的生长是看不到的,但长期的积累,小树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孟子有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返回腾讯网首页>>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七
《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2013年2月26日到7月13日我完成了对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的阅读和思考。不仅觉得需要做一个总结,而且觉得是该深刻自省自己的阅读生活的时候了。我想现在的所见所感和家人朋友给我的建议就如同药石一般,抚平我的伤口,指导我接下来的人生实践。

那么首先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用了138天时间才看完了这么一本并不算很厚的书呢?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自己都觉得很哗然。我记得在观看凭生看的最厚的一本历史书《全球通史》的时候,1000页左右的书用了整整94天的时间,反过来我们再看这本370页的日记,却用了更加长的时间,那么其中,一定有很严重的问题需要我进一步深挖并在今后改正。在深入剖析自我内心生活以后,我觉得这三点是比较重要的。首先,客观因素为2013年上半年我处于大学生活中课程最重的一学期,并且,我还担任学生会主席一职,在完成自己学业上,我至少完全付出了最后两个月的考试时间,而在我想实现我人生的一些抱负上面,我在学生会也忙了接近2个月,所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恰好是,阅读我自己忙碌的生活的过,这也带来了观看此书的最大的好处,曾国藩一生都在修齐治平,一生都在处理问题,世事维艰维难,曾国藩的认真自省的精神和知行合一的实践

也更好的鼓励和支持我走完这段极为复杂的处理问题之路;在我看来,能与此客观因素相并列的一个主观因素,那就是我真的读不下去这本书,数次放下,数次捡起来。在观看这本书的同时,我记得,翻了一半的《沉思录》、重新看了一次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看完了郦波评说《大明名臣:海瑞》,自我观之,《曾国藩日记》相对于《曾国藩家训》更为贴近于生活、贴近于人性,然而就是这种贴近于生活的东西才是最难于坚持读下去的,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总希望快速获得真理,总要踌躇满志,总要改变世界,是的也许《家训》更快速,从学术上更贴近于真理的要求,从内容上更加整合,但这也不妨碍《日记》更贴近于曾国藩的现实生活,更接近于人性的本身,正如歌里唱的:“年轻总喜欢去争论,要别人照我的剧本”,所以,缺少实践的我在观看《日记》的时候就难免难以接受,难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总是将不懂的做成札记记下来,一些思考都是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实践过了,才看出其中的玄妙,加以利用,所以难免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而且,生活能让我想到的就是酸甜苦辣咸的经历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腻,每个人的生活是相对不同和本质一致的,即使是圣人的生活我也很难产生好奇,难读下去,可想而知;再次,我的阅读方法想来也走到了瓶颈,往常总认为札记仅仅是记下一些重要的东西以备后用,但现在看来,札记想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含有自己的思想,

这样的札记才是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所以,今后看书当从此处改进,我想,仅仅改变这一个方向,那么他为读书方式、读书目标带来的联动效应都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我将坚守这个想法,做出切实的改进。

这本书是网络写手雾满拦江的作品,起初,我惊讶于作者的大胆创新,并认为这本书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不过慢慢的我似乎看清了一些主人家的想法。首先,网络作品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要畅销,那么这其中必定有一部分的哗众取宠的成分;其次,主人家并不以青春励志为目标,仅仅是想要现实的描绘出曾国藩的生活点滴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层次而已,这些现实的描绘和分析让曾圣人更贴近于生活、更符合人性,也让曾国藩经世致用的普世价值观念以一种贴切的方式传到读者心头,并行于实践之中。那么面临《家训》和《日记》的这种不同,我们改如何选择呢?对于我个人,我觉得看清这种选择就是为我个人的生活方式选择一个基点,而这个基点就是我追求的生活目标,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我从四个方面思考了这个问题。

第一,曾国藩是否是圣贤?那么什么是圣人呢?百度百科上说:大意是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也是一种民间尊称。《家训》中因他自立自省、修齐治平、仁爱忠恕,称它为圣人,《日记》我想就是以他理智选择人性、克己修身、坚持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和日记本身,那么历史

以圣人称之,并不为过。那么我们从中能够吸取的东西并不是成为圣人,毕竟那是脱离现实,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清楚生活中,做人做事的理性准绳,自立自省,理性选择人生,完成所谓的自我的修齐治平。

第二,曾国藩是否追求远大?两书中都曾提到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对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了智慧之巅,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作为一个青年,注定是踌躇满志的,然而生活很快就会归结于平淡,幸福生活的标准就是简简单单、不折腾。人生中信理性的仰哲学将伴随我们终生,但风风火火的生活仅仅是青年阶段而已,现在的风火为的是今后一个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生活,如是而已。我们应当在实践中树立自己的理性哲学,并以此作为指导生活的总方向,这样才不会迷失。

第三,曾国藩是如何规划人生的?人生之路相对于个人来说是很长很长的,所以曾国藩也曾认为:由天主者撑得一日算一日,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但曾国藩并不悲观,它曾总结,人生幸福只需四样东西:只要你勤奋,就不会遭受贫困;只要你简朴,就不会引来无妄之灾;只要你忠厚,就不会触犯法律;只要你讲诚信,就能赢得信誉,赢得别人的认同。曾国藩自己也是自立自省、矢志不渝的为此奋斗了终身。面对人生、面对这种不确定,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理

性的、最本质的人性优点,活在当下,努力做好现在的自己、现在的事情,等待机遇引领我们走上今生的平淡生活,这就是最理性,最现实的人生规划。

第四,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两本书都同时提到了《挺经》,挺经之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执行力,遇到事情单只是在旁边看别人挺、出主意想办法,总是不管用的,必须身入局中,帮别人把事情挺起来,才能打动别人化解僵局。由是,曾国藩认为,一个能够做的了事情的人,必须具有忠义血性。我个人觉得,忠是终于理性的信仰哲学,在追求好的品质的时候需要反思和接受;义是在处理事情、人际关系上,要大公无私,以义连人、以义让人;血性则是一种大奖不辞刀头死的担当,当责任需要自己担当的时候,要做到中华之难,中华当之。而其他的一些品质,比如说有能力、守得住穷等工作方法列在其次。大抵有忠义血性者,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有了忠义血性自然就获得了最高效、最具理性的执行力。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全书中对于人性的分析与理解。在人生中曾国藩遇到了太多复杂的事情了,这些事情无一不与人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说评定太平天国、比如说处理天津教案、甚至是教育自己的子女族人。在晚清,这种人性的横决和所有光怪陆离的事情都是这个渐趋走向灭亡的时代畸形的产物,所以曾国藩深处其中,那么他更是天天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八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1.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狗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期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就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剪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曰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

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强身;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同,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自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7.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不可戡恭自馁也。

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开个骄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仪之旗帜也。

2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熏人,是以

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30.修身十二款:

①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无杂,如日之升。

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③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④读书不二: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一十页为率。

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⑥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⑦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⑧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⑩月无忘能者: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白,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工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潘励志曰记篇九
《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堡量竺堂!!i竺!!竺竺!塑

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许丽英

摘要:曾国藩修身养性的主导内容是“八德”、“三戒”、“三治”;修身养性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立定志向,格物致知,反省改过,不忮不求,平淡恬静;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曾国藩;g-身养性;大学生;品德建设中图分类号:B2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3)02-0068-05

曾国藩认为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

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

1.“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曾国藩把“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做为道德规范,他说:“余近年默省之‘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曾为泽儿言之,宜转告与鸿儿,就中能体会一二字,便有日进之象。”M1后来,在《日记》中将“忠”换为“孝”,“恕”换成“信”。曾国藩所提倡的“八德”,既是他自己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常以此作为家训教育子侄。他认为能实践八德的纲要,就可以达到内外兼备的修养。“勤”,指勤奋、习劳,不断去做,尽力去做。在八德中“勤”居首位,这与他重视“身躬力行”的思想有关,他认为“勤”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标准,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无论居家、居官、居军,皆以勤字为本。他认为:“勤则兴,懒则败。”【5J‘‘俭”,指节俭、朴素。他说:“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61又日:“为后人惜余福,除欲勤俭二字,别无做法。”一1由此可见,俭朴是居家之道,也是为后人造福之道。“刚”,指坚毅意志,刚强性格。他强调:“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哺1曾国藩坚信“担当大事”是成就功业的基本素质,他主张从“自修处求强”就是“刚”。“明”,指穷经达理,高明、精明。他说:“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日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日精

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他认为修身养性是一切学术事业的基石,“进德、修业”是读书人的两件大事,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u1又说:“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悼。由此可见,曾国藩已将修身养性与事业发展,乃至家族

兴衰联系在一起。他的修身养性之道蕴含着非

常丰富的人生哲理、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提出了为人立身处世、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基本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一、曾国藩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积累的经验。他的修身养性之道包涵了“身心”两个方面,认为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他日:“养生

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亦不弱,或是

家中振兴之象。”[31他的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有:“八德”、“三戒”、“三治”等。

收稿日期:2012—12—28

作者简介::许丽英(1967一),女,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硕士,娄底,417000。

68

万方数据

明。”[91曾国藩提出无论高明还是精明都应当趋于平实,做到有白知之明,降心抑志,事事求精,勤于治学。“孝”,为孝顺、孝敬及孝道。曾国藩把侍奉父母、个人立身修行及忠心为国的德性,都认为是孝顺的表现。他说:“盖君子之孝,尤重于立身,内之型家式乡,外之报国惠民。”¨驯“信”,指诚信、忠恕。曾国藩处于人心虚伪的时代,认为只有“诚信”才是立身修德的方法。他在给李鸿章信中写道:“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改变。”【lu他曾言: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曾国藩秉持此理念,在一生之中知人、识人、用人,使得天下英雄才杰都钦服其“诚信忠恕”。“谦”,指谨言、慎行。是曾国藩成就其大业、修成大儒的秘诀之一。他认为人太过“自满自傲”,将招致灾祸,“谦退”则可得到“长久”的益处。“浑”,指处世圆融。在事务是非曲直上,不可太过逞强自己,总得留有余地与自己和他人,作为“惜福惜势”之道。曾国藩希望子弟能体会、领悟“八德”的真实意义,实践修习养心,那么优良的品德便会慢慢形成。

2.“三戒”:态度戒骄、生活戒奢、作息戒逸为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曾国藩把“三戒”作为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一是态度戒骄。“骄”是万恶之首,曾国藩要求子弟绝不能染上,他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121曾国藩认为后辈子弟出世,都是在衣食无缺的环境下出生的,没有见过祖辈前人艰苦困苦的模样,担心子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上骄傲之性。曾国藩期望子弟能彻底的自我反省一番,他说:“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1列二是生活戒奢。曾家因曾国藩中举,挤身世禄之家,但曾国藩不想因此而改变纯朴家风,在《日记》曾自我反省日:“闻家中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今小民皆食草根,官员亦多穷困,而吾居高位,骄奢若此,且盗廉俭之虚名,惭愧何地!以后当于此等处痛下针砭。”¨41尽管

万方数据

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曾国藩身居高官,却总把戒除“奢侈”作为生活的主要理念,他非常担心子弟讲奢侈,期望子弟能谨守家规。三是作息戒逸。富贵人家钱财无虑,呼婢御奴,很少亲自做事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懒散放纵,好逸恶劳的习性。所以曾国藩常以做事不勤劳来自我反省,他说:“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余于三四月内不治一事,于居家之道大有所损,愧悚无已。”¨纠曾国藩时时督促自己应保持勤奋的状态,不使自己流于安逸放纵。他也以此精神教育子弟,他说:“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刮

3.“三治”:治心、治身、治口

“三治”是指治心、治身、治口三方面。一是治心以去其忿欲之毒为主。曾国藩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日欲。”¨¨他提出:“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惩忿即吾前信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吾前信所谓知节啬

也。”[18]“惩忿”就是“戒恼怒”,因恼怒容易使人

失去理智,肝火上升,进而残害身心。而“窒欲”就是“知节啬”,好名好胜的心太甚,不知节制适

可而为,可能太过沉溺而迷失自我。曾国藩劝告

九弟:“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1刚又日:“吾兄弟欲全其生,亦当视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Ⅲo当时,曾国荃受围城困扰,又因军务繁忙,患了肝病,引起曾国藩的关心。曾国藩要求诸弟不管事情有多忙,平日应多做修养功夫,以防忿欲来时,能够以平和之气调整心情,以免伤及身体。二是治身以多运动、重卫生为主。他说:“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2u曾国藩经常鼓励诸弟子侄多做运动,认为运动能使筋骨活络,血气顺畅,可以保持应有的体力和精力,认为“习射”和“步行”是最好的二种运动。曾国藩要求诸弟子侄应注意养生六事,他说:“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日饭后千

步,一日将睡洗脚,一日胸无恼怒,一日静坐有常

时,一日习射有常时(射足以习威仪,强筋力,子弟宜多习),一日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嵋副“饭后千步”是能促肠胃蠕动的饭后运动,而“习射”自古以来,都是士大夫用以活动筋骨的项目。

60

彳髟一学彳・J2013年第2期

曾国藩期望子弟通过运动来强健身体。在卫生方面,曾国藩特别注重“睡前洗脚”,他认为“睡前洗脚”除有清洁干净、注重卫生的功用外,每天洗脚搓足,或可按摩穴脉,促进血液循环,也是保养身体的一种方法。三是治口以慎其言、节饮食为主。他说“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日慎言语,日节饮食。”∞o慎言就是少说话,不乱说话。妄言为君人的弊端,因言多必失,妄言无诚。他曾说:“言多谐谑,又不出自中心之诚,每日言语之失,直是鬼蜮情状,遑问其他。”Ⅲ1言出于不诚之心,则为妄言妄语,言语既失其恭敬,则其他行为举止必不正,所以平El应立身修养,正心自然能正人。“节饮食”是指进食时间固定,食不可过饱,不求山珍海味,只求食物美味营养等。他说:“吾近夜饮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令极烂如鸡肉,味美无比,必可以资培养(菜不必贵,适口则足养人),试炖与尔母食之。”Ⅲo曾国藩认为美味的食物更胜于珍贵药材,饮食应只求适口及足够营养就会有益身体的健康。

二、曾国藩修身养性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1.立定志向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先立志,要立志向圣人学习,要立志学做圣人的事业。曾国藩深知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不辞辛苦的决心,要想成就丰功伟绩是不可能的。他写了《五箴》自勉,也勉励弟侄。《五箴》第一为立志,主要是以先哲为典范,荷道以躬。在《五箴》序言中他体现了他立志的自觉性。他说,我少年时不能自强自立,时光不停流逝,于是到了今天。在古人已经学有所成的年龄,而我还是这样庸庸碌碌,能不令人伤感吗?在他的《立志箴》中可看出曾国藩立志的坚强决心。他说,辉煌的先哲,他们不也是一个普通人?藐小的我自己,也同样是

父母所生。天给予我的已经堪称丰厚,我如果背

弃天而贪图逸乐,就会遭到灾祸。一生中的后悔积累到千万次,到头来将是一事无成。过去的过失已无法挽回,一切从今天重新开始,我要用铁肩担当起道义,用自己的口和笔将它不断宣传。

70

万方数据

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我将永远不忘记自已的誓言!曾国藩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只要一息尚存,书要读,积极向上之心永不改,并以困知勉行之功向古人学习。“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Ⅲo曾国藩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要努力实行,以图自强。他日:“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日:‘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怛刊“打脱牙,和血吞”正是曾国藩“困知勉行”的真实写照。

2.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是读书人作为修身进德的纲领。曾国藩特别重视“格物”和“诚意”二个条目,他说:“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共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日格物,日诚意。”[28】曾国藩认为八目中能使人成功的,唯有“格物”和“诚意”二目。曾国藩以其友吴竹如先生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对于一事一物都穷究其道理。他对“格物”理解为:“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旧1曾国藩将身、心、意、知、家、国、天下都视为物,需要加以“格物”才可知道事物的道理,这种穷究事物的根本道理的方法,用在增进德性术业上,就是追求最完美的德性和最高深的学问。

3.反省改过

曾国藩把书写《El记》作为反躬自省的方法和工具,他几乎每El都要事无巨细地进行反思,

总结成败得失,然后在“成”、“得”处发扬,在

“败”、“失“处痛改,其严谨之状,令人赞服。他在《日记》有如此的记载:“凡事之须逐El检点者,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况进德修业之事

乎?”mo他常与志趣远大,博学多闻的朋友相互讨

论、相互砥砺。“往复讨论,以实学相砥砺。其为

日记,力求改过,多痛自劾责之言。”【3u也常见朋友在其《日记》上的眉批注解,如《日记》所载:记昨日、今日事。日来自治愈疏矣,绝无瑟怀之意,何贵有此日课之册!看来只是好名。眉批注:既知名心为累,当如大敌克之。这种朋友之间的砥砺鼓舞,以追求更完美人格的作法,是曾国藩“见贤思齐”的表现。“在中国古代,曾国藩大概是对自反省和批判最多的人之一,不仅严厉,而且荷细,如针如刺,直指心灵中最漆黑的部分。也许你不佩服他的功业,不佩服他的道德,也不佩服他的文章,但你不得不佩服他对自我剖析的勇毅。”【321曾国藩认为“知错改过”是人最可贵的心性。他说:“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33J“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Ⅲ1他在《日记》中写道:“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过。”13纠他就发狠说:“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m1从这儿切一刀,之前死了,发誓重做新人。一个有勇气的

人不是面对敌人而是面对自己,敢于面对自己,

才是真正的勇敢。能把自己的错误一点点记下来,然后每天看,触目惊心,就可以改正自己。

4.不忮不求

曾国藩以“不忮不求”教人修身养性,认为内心如果没有嫉妒和贪求的想法,就可以培养完善的德性。他说:“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曾国藩认为“名心太切,俗见太重”之人,常因“患得患失”扰乱于心,造成心胸狭隘格局不高。他曾反省自己说:“近来焦虑过多,无一日游于坦荡之

天,总由于名心太切,俗见太重二端。名心切,故

于学问无成,德行未立,不胜其愧馁。”"驯又日:“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口引曾国藩以为如果能抱持“不忮不求”的心态,便可去除污心,树立高超品格,增进德性的修养。

5.平淡恬静

曾国藩认为认为精神的修养,一是要“静”,

万方数据

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与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二是要平淡恬静。“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柏1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反思说:“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Hu就是说碰到事儿的时候,心中不静,不仅事儿做不好,而且还不养生,还容易导致困乏。他特别主张静坐。认为不论压力大,一定要找时间静坐,这可以使自己得到很好的放松与休息,引发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可以从容地仔细考虑问题。“心正气顺”是什么呢?就是淡泊守志。他在家训里说过一句名言: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一个人临事淡定、冷静、从容,

不要问他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这个人一定

是有学问的人。心中不藏万卷书,没有很深的见识,断难养成临事不躁的从容气质。他在《日记》说:“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421看淡富贵功名利禄,便不会招致纷争,引来烦恼,这将使人受益终生。

三、曾国藩修身养性之道对大学生

品德建设的启示

曾国藩认为惟修身养性可以提高气质,惟修身养性可以提高人格,惟修身养性可以光耀人生。他的修身养性之道对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1.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曾国藩认为修身养性的目的就是立志成为圣贤之人,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当今大学生,应把为国效力,为民谋利,为社会的繁荣、安定、和睦作为自己的明确志向和奋斗目标。要把个人成才的道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胸怀天下,情系众生,立志成大事,立志有所作为。但有的大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恋爱不成、就业受挫等,就对生活失去信心,一蹶不振,从此沉沦下去,甚至选择错误的做法和道路,误入歧途。这就是没有坚定的志向,没有一种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没有对自身约束的一种坚持,自我提升的一种坚定的表现。大学生应当通过修身养性来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磨

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行,增强心理素质,静下心来,

71

复量竺堂!:i竺!!竺竺!塑

踏实认真地学习和做事,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发扬曾国藩那种“困知勉行”的功力,为实现自己的志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八德自勉,克己内省

曾国藩认为要实现“八德”自勉,内外兼修,

必须要“克己内省,见贤思齐”。“克己内省,见贤

思齐”对今天开展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和能力,找出自我道德意识发展过程中优点和不足之处,比如:能够在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身上得到启发,善于向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并在比自己落后的同学身上得到警示和教

育等,从而及时调控自己的行为,以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道德理想,最终提高自我道德水平。

3.以诚相待,心怀感恩

曾国藩非常重视诚信,他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43J曾国藩他以一生的行动实践着诚信,他对清王朝,忠诚守信,忠君报国;对湘军战士,诚心选将,仁信带兵;对幕僚及朋友,以诚识人,以诚待人;对待家人,注重品德,严厉家教。当今诚信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一个人能否立足于世,关键在于是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不是讲信用。但如今社会诚信危机日益严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作风屡见不鲜:有的在校大学生以缴纳书费为理由从父母手中要钱挥霍;有的考试作弊;有的以各种虚假的理由请假不去上课;有的为了就业,随意修改成绩单,伪造各种证书,编造干部履历,拔高自己专长等,所以大力提倡和弘扬诚信的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在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要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就会获得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一个冷暖人生,能使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兼程。

4.勿染恶习,身心健康

当今,有的大学生作息起居无常,饮食习惯

72

万方数据

不良,晚上通宵上网,逃课,上课打瞌睡,不吃早餐,抽烟喝酒,奢侈浪费,生活习惯懒散等,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曾国藩以“勤”戒“逸”,以“俭”戒“奢”,以“谦”戒“骄”等纯朴家风来克服生活的恶习,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的修身养性方法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要选择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规范生活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勿染恶习,“在生活中学会生活”。二是要增强体育锻炼。根据季节的变化,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曾国藩认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也是对父母的不孝顺。“再不保养,是将陷人大不孝矣。”Ⅲ1三是养成良好习惯。在言谈举止上,要培养德之容、德之音、德之举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尽责的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2][5][28][29][33][34]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上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157、

442、65、65、364、375页。

[12儿13][19][24]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中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56、833、442、1110、

776页。

[3][4][6][7][8][16儿18][20][22][25][27][37]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下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5、1463、1538、1216、1144、1414、1625、

1247、1465、1601、1405、1676页。

[9儿11]田澍:《曾国藩与湖湘文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189页。

[1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75页。

[14][15][17][21儿23儿26][30][35][36】[38]

[39][40][41][42][44]曾国藩:《曾国藩治家全书》,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03—504、506、468、468、468、459、461、486、486、487、487、489、488、469、492页。

[31]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8页。

[32]彭基博:《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台湾扬智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43]李鸿章、李瀚章:《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一),《复贺瓯庚中丞》,吉林人民出版1995年版,第1858页。

(编校:章敏)


曾国潘励志曰记相关热词搜索:曾国潘 曾国潘家书 曾国潘的人生绝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曾国潘励志曰记”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曾国潘励志曰记"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1251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