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赡养老人语录

赡养老人语录

2016-01-14 09:57: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赡养老人语录篇一《乐观老人语录》 老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赡养老人语录》,希望能帮助到你。

赡养老人语录篇一
《乐观老人语录》

老人七悟

1、活着——日出东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

2、高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了就好,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不过是支票而已

3、自己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才是自己的。

4、不一样——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

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就知足,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父母家也是子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若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

5、指望谁——养病指望谁,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

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只能指望钱,用钱养病。

6、怀旧——常想一二忘八九,健康长寿样样有,老当益壮

天地宽,满目青山松如柳。

7、直面死亡——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平等,要有思

想准备,一旦阎王差小鬼来叫,无牵无挂无

语,跟上走就是了。好好的活,慢慢的拖,

一年还有一万多,不要贪攀,不要比,不要

自己气自己,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

散步,按时睡,按时起,打拳做操健身体。

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不怕赚钱少,就

拍走的早,行业再好钱再多,一样都被阎王

拖。

一 辈 子

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 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 婚姻一张纸,折磨一辈子; 做官一张纸,斗争一辈子; 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 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 看病一张纸,痛苦一辈子; 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淡化这些纸,明白一辈子; 忘了这些纸,快乐一辈子;

怎 么 说

着急的事,慢慢地说; 大事要事,想清楚说; 小事琐事,幽默地说; 做不到的事,不随便说; 别人的事,谨慎地说; 该做的事,做好再说; 将来的事,到时再说; 开心的事,看场合说; 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说;

没有的事,不要胡说; 伤人的事,坚决不说

大 实 话

别嫌工资少,先把老命保; 只要老命在,一分少不了; 你把老命丢,国家全没收; 平时省得多,全为儿女落; 你能带走的,仅有骨灰盒; 办要你命长,工资还要涨; 朋友常沟通,精神要轻松; 小事别计较,健康最重要;

四 个 忘 记

忘记年龄 忘记疾病 忘记恩怨 忘记过去

健 康 秘 诀

少愤多笑 少忧多眠 少欲多施 少言多行 少车多步 少食多嚼 少糖多果 少肉多菜 少盐多醋 少衣多浴

老 实 话

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一万多;

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

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

按时睡,按时起,打拳跳操健身体;

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 不怕赚钱少,就怕走得早;

官再大钱南多,阎王照样土里拖;

行业再好钱再多,不如健康快乐多。

空 空 诗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退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成在手中。

名也空,利也空,荒郊野外土一封。

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

四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忘记过去

麻将不会打,找不着朋友耍;退休不打麻将,生活没有质量; 打牌不打钱,就像炒菜不放盐;麻将打小不打大,回家就不吵架

赡养老人语录篇二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需要经常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点,生活才能快乐,身心也才能健康。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世界的纷乱,社会的变革,银色浪潮的到来,我们自身的衰老,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思想改造重新认识自己,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自撰)

*千万要记住天地和父母给了我们每个人两件东西:一是我们的身体,这是越用越破旧;另一件是精神,这可以越用越好,人老可以志不老,精神可以永存。《家庭宝典》

*心理健康不是消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积极的,动态的,应该是有坚强的人格,顽强的毅力,能吃苦耐劳,在逆境中奋进,苦中求乐,胜不骄,败不馁。 *忧患而不悲观,成功而不狂妄,视困难为常规,以付出为快乐。

*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心身有益的学习和思考,如阅读历史、名人格言、处世箴言或观察自然。------培根

*让每天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事事。要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要懂得生活的艺术才能有艺术的生活。

*物物而勿物于物。 *有为有弗为,知足知不足。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 *一分为二,过忧不及。

*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5岁的陈椿 *物质的匮乏和丰富都可以使一个人精神备受折磨:过去的社会我们称之为匮乏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来维持运转;未来的社会我们称之为过剩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贮存的能量无处发泄。

*金钱买不到健康,买不到温暖的家庭,买不到真挚的友情,买不到舒畅的心情。

红楼梦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有一位哲学家做过这样的比喻: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叹息杯子里已失去了半杯水。一个人倘若老是悲观地盯着生活的阴暗面,看不到光明面,那么,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就会找上他,缠住他。

*健康老人的两个必备条件:心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体勤:没有一个健康老人懒惰,要么爱劳动,要么爱运动。------洪昭光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我们许多人的一生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都只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还不具备健康成熟的个性与心理。

*中国古代的学问中,养心之学源远流长,儒家之所谓修身其实是修心。用学问陶冶心灵,使自己坦坦荡荡、和和穆穆,而不要戚戚然。与人相处,善意是最重要的,做事不可过头,要循中。而人生既要积极进取,但要光明正大。精神应当博大,心理要宽松。人生的目标正正派派,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坦坦荡荡乐陶陶地生活,心理总是平衡而宽适的,这于健康太重要了。

*一个人必须在生活的各方面不断尝试,才能找到快乐。但在找到快乐之前,又要学会忍受现实。只有在二者之间达到一种均衡,才能获得可靠而持久的快乐。------贺岭峰

*观山,观水,观天下;心善,心静,度晚年。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生是偶然,死也是偶然,而生到死这条路是必然的。

*怕死的人到了该死的时候还是要死的。(外国谚语)

*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措施的总和。------洪昭光

*一个快乐的人应避免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欲所困,不要把思想停留在自身的恐惧、嫉妒、自罪、自怜和自负之中。------罗素

*客观地说,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有着同样多的失败,只是不幸的人把失败描述为毁灭的,不是自怨自责,就是认为生活不公;而幸福的人不会因为失败而否定他人或否定自己,他们会在心中重新估量这次失败,去掉其中错误的结果,进而把不利变成有益。无论成与败,都是人生一次有用的经历,而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对这些经历的体味。

*尽量减少那些超过我们能力的欲望,使能力和意志两者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 ------卢梭

赡养老人语录篇三
《关于《百二老人语录》的各种抄本》

赡养老人语录篇四
《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6、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17、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9、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20、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2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26、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27、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28、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2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3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3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3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3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3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赡养老人语录篇五
《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尊敬老人的名人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6、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17、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9、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20、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2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26、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27、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28、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2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3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3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3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3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3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赡养老人语录篇六
《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语录  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晓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缺憾的世界。像曾国藩在晚年,就为他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圆满。太圆满就完了,做人做事要留一点缺憾。……这也就是说世界本来缺憾,又何必不让人一步好走路!  处世艺术:曲者生存  南怀瑾出生于20世纪早期,他经历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目睹了台湾由贫困到繁荣的巨变;几年旅美生活,更让他得以沐浴欧风美雨;定居香港,还让他亲睹了“东方之珠”回归祖国怀抱的过程。这样一位饱经沧桑、历经世事变迁的老人,无论如何,是有资格给“迷路”的世人指点迷津的。  20世纪70年代,南怀瑾曾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他讲课时,教室里坐满了人,窗子外面还挤着不少人,很受学生欢迎。与之相比,其他教授讲的课就显得很受冷落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之后,他竟然主动把课程停下来了。有人问他何故,他的解释是:正因为课程太受学生欢迎,所以不能讲了。他说:“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和难过,自己应该急流勇退,以免他日遭忌,反而不妥。”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并非杞人忧天。  南怀瑾有位学生在台湾一所师范大学任教,常与本校同仁论及南怀瑾的学识,并向一位文史哲方面的教授提议,何不聘请南先生来师范大学讲课?当时,这位教授回答说:“如果请南先生来教孔孟学说,当然是一流的教授;如果讲道家的学术,南先生也很精通;如果是讲禅宗,那更是他的老本行;所以说,请了他来,我们这些老师恐怕就失业了,到时到哪里讨饭吃呀?”  这也许只是教授说的玩笑话,但也点出了其中的利害关係。这一点,恐怕南怀瑾早已心知肚明,因此才辞去辅仁大学教课职务。以后,再有大学邀请,他也只接受研究所的约聘,指导几个博士生。博士生人数少,一般不会出现这类问题。更何况,博士生可以前往他的住所就教,就更为简单了。  南怀瑾认为,这个宇宙是曲线的,是圆周形的;在这物理世界,没有一样事物是直线的,都是圆的。所谓的“直”,也是

把圆切断拉开而形成的,是曲线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说,宇宙万物,都是曲线的。因此他说:“‘曲成万物’,‘曲则全’,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事事大吉了。”因此,他主张处世要讲艺术,要讲求曲线的美。所谓“曲者生存”。  赡养父母并不等于懂孝  南怀瑾说:现在的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爸爸妈妈,有饭给他们吃,像现在一样,每个月寄五十或一百元美金给父母享受享受,就是孝了。还有许多年轻人连五十元也不寄来的,寄来了的,老太太老先生虽然在家里孤孤独独,但看到五十元还是欢欢喜喜。所以现在的人,以为养了父母就算孝,但是“犬马皆能有养”,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要给它吃饱,有的人养狗还要买猪肝给它吃,所以光是养而没有爱的心情,就不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于养狗养马一样。那麽孝是什麽?南怀瑾认为:“孝”就是他们西方文化所说的“爱”,也就是回过来还报的爱。就是说父母好比两个朋友,照顾了你二十年,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你回过来照顾他,这就是孝。孝道的精神就在这里,假使一个人连这点感情都没有,就不行。孝道很简单,你只要想到当你病的时候,你的父母那种着急的程度,你就懂得孝了。以个人而言,所谓孝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麽着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父母,就是孝。  南怀瑾自从离开大陆去往台湾后,一别四十年,再也没有见过父母亲的慈颜。他只好把对父母的思念深埋于心,他的苦痛又岂是别人能体会的?  有一次,他在讲课时,曾谈到自己的这种心情:“我们老一辈人,从小就是在刀枪战火中讨生活,几乎没有一日是安宁的日子。当年我离开家乡,一晃几十年,没办法和亲人联络,父母生死不知。一二十年也没消息,所以曾有两句诗说:‘历劫几能全骨肉,对人不敢论亡存。’内心很伤感。别人问起你的父母现在怎样?实在不敢答复,根本不愿去提,怕讲了会悲伤、会难过。”  后来,大陆与台湾之间关係稍松动,但尚未实行“三通”。南怀瑾接到老母身体欠安的信,却无法前来探望,睹信思人,只能化作一声哀叹:“恐怕等不到与母亲见面了!”这句话不幸被言中。后来,等到两岸实现了“三通”,他有机会回到故乡,母亲却早已亡故了,真可谓“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至今日,南怀瑾虽已九十高龄,对父母的孝心仍然不减。他每天早晚必给父母念经。他说:“事情再忙还是要念,经常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七卷、五卷,一定少不了的。如果不念,觉都睡

不着。”  南怀瑾有许多好朋友,大都上了年纪,七老八十的,虽然地位钱财不缺,儿女三五个的不在少数,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硕士等学位,却一个个飞到国外,再也不回来了,也不打声招呼,也不对父母的生活作相应的安排,独留两个老人躺在医院不能动。老太婆和老公公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抱怨一阵,生了那麽多儿女,读了这麽多书,又有什麽用?然后,双双对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日子一天一天这样过去,唯一的好朋友,便是电视机。对此,南怀瑾除了怜悯他们,就是感叹现在孝道文化的可怜。  另外一种情况是,他的朋友中,有的人的儿子讨了老婆之后,等于嫁出去了一样,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疏远得很。南怀瑾曾经对一个朋友说,你很好,又有儿子又有女儿。他朋友回答说:“我有什麽好?儿子是国家的,女儿是人家的,我有什麽?!”听罢此言,南怀瑾唯有感叹这一代的孝道出了问题,文化也出了问题。  念佛不是念牢骚  当下很多人念佛却不了解佛的真义。南怀瑾说:光靠口中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了断生死,往生西方,而实际上心中却掺杂那麽多生生灭灭的妄想杂念,并非真正念佛,这样成吗?所以,念佛决不会白念,但是煳里煳涂溷日子的人却不易得力。明朝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哎唷!我念佛念得好好啊!你赶快跟我去念,念佛真的很有意思,实际上自己满腹牢骚,天天烦恼。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自己辜负自己。  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从美国来访的天文博士,指名要跟南怀瑾学禅宗。初次见面,他讲了自己的一些经历,说是博士毕业后一直在找工作,到现在还没找到。又说他已在日本禅堂学了一些时间了。谁知这位博士说完之后,南怀瑾却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学禅宗只是找一个栖身之所,大概找不到工作,心中苦闷,就躲到禅门里头了……”  刚说到这里,只见这位博士的眼泪流下来了。南怀瑾的话虽然太尖锐了些,不过却类似禅宗的棒喝法门,把他的起心动念,内心深处的弱点打出来,使他认清事实,不必自欺欺人。  博士很坦率,承认了这个事实。于是,南怀瑾劝他努力奋斗,工作可以退而求其次,不必坚持博士的标准待遇。因为美国的工作待遇是以学位分等级的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公司情愿雇用学位较低的人。  这位天文博士听后,果然放弃学习禅宗,重回社会去工作了。  做学问精湛 做人精彩  在南怀瑾的会客厅,有一个很大的壁柜,里面分了很多层,摆满了各式中成药,约有数百种之多。主要是一些知名的品牌药,也有几种是他自配的。由于他对中医药也颇有研究,如果来访者有病,他一望而知,不待对方开口,便能道出病情。对有病者,他便从壁柜中取出药,请患者服下,临走时还要赠送几天的药,请患者带回去服用。因此,有不少人领受过他的关心与好意。  平时他特别关心学生的健康。他见一个学生经常伏桉看书,就提醒他注意眼睛保健,还耐心地传授了一套眼保健操,直到对方学会为止。  他还经常亲自动手炖汤给来访客人或学生喝。他炖的汤,都是按中医食疗方法调配制作的,颇有滋补作用。他自己对饮食并无多大嗜好,只要大家吃得高兴,他就很高兴了。  南怀瑾平时跟人谈话,并不是摆出老师的样子,耳提面命。他往往是无所不谈,既亲切又随和。有什麽好的心得,好的见闻,他随时愿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有一次,他看了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着的《狄公全传》,觉得好,就向在座的人热情推荐说:“这书写得好,值得一看。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南怀瑾从不像某些名家那样,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他总是把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作朋友一样平等对待,那样亲切、那样随和,在一言一行中慢慢渗透到他人心里,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从南怀瑾先生的言行中,不难发现,他一贯主张“友道相处”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因此没有必要因为地位、权势、名气、财富的悬殊而在人前摆架子,而应当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朋友那样对待:平等、关心、随和、亲切、谦让等等。  南怀瑾先生做学问精湛,做人也精彩。二者相比较,他更推崇做人。他认为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今属黄华镇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现居江苏。其着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南怀瑾的着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做了一个重要引导,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中功不可没。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

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代表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勘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佛教学方面着作如《金刚经说什麽》、《圆觉经略说》、《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可说是在台湾、香港的重要推动力。  道家方面,南怀瑾的书籍在命理及中医学中亦扮演不可或缺的首阶,如《老子他说》、《庄子諵哗》、《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等。(徐志远、蕾蕾)

赡养老人语录篇七
《老人与海经典语录》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Every day is a new day. It is better to be lucky. But I would rather be exact. Then when luck comes you are ready.)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The clouds over the land now rose like mountains and the coast was only a long green line with the gray blue hills behind it. The water was a dark blue now, so dark that it was almost purple.)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Now is no time to think of what you do not have. Think of what you can do with what there is.)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But none of these scars were fresn. They were as old as erosions in a fishless desert.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They were strange shoulders, still powerful although very old, and the neck was still strong too and the creases did not show so much when the old man was asleep and his head fallen forward.)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His shirt had been patched so many times that it was like the sail and the patches were faded to many different shades by the sun.)

赡养老人语录篇八
《兰彦岭精华语录》

兰彦岭老师关于工作人生的精华语录领导之道包括道、法、术。道讲的是心性的修持;法讲的是理念和价值观;术讲的是手段、方法和策略。做事学儒家,看事的态度学道家。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担当。父母管不了孩子,社会肯定会有人替你管的。销售不是卖,而是帮助顾客买。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是不断自我超越的人。领导智慧三乘大法:上乘论道;中乘讲法;下乘求术。越是趋于上乘的,其决定性作用越大,成就也越大。只有不断补台,你的舞台才更大。如果每个人明白自己的位置,就是和谐的国与家。会与领导沟通,就会得到不少机会。一流的领导员工为他打拼;二流的领导与员工一起打拼;三流的领导一个人在打拼;四流的领导员工与他拼命。怎样让干部动起来,取决于领导的发动能力。为什么月亮不围绕着你来跑,因为你不是地球。主管是什么?就是教会员工胜任岗位的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经过因势利导都能成才。了解管理的真相,就要了解人性。所有人生不成功,领导不成功的,都是违背人性的结果。儒家讲止于至善,佛家讲明心见性,道家讲返璞归真。如果把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老子的智、庄子的慧、墨子的实践、荀子的自强、鬼谷子的本事、佛家的彻悟融合起来,必将称雄天下。中庸之道的中就是做事恰到好处,说话如沐春风,批评点到为止。和,就是五脏调和,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中与和是中国人追求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是,领导者关注的是人,管理者关注的是事。商业的机密就是,欲取反予。鬼谷子的智慧是,能用外交手段解决的,坚决不用兵;能用舌头解决的,坚决不用皮鞭。成事的智慧首先要与谁商量,要找对人;吃饭不重要,关键是与谁在一起吃饭。你要与人合作,一定要了解他的价值观,否则别进去。要与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的人合作交往,因为不同性格的人考虑问题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段的思维格局和思维角度也是不一样的。领导就是引领和指导;领导者要引领潮流,带动比推动能力更重要。领导的职能是:(1)通晓全情;(2)亲自上阵监督;(3)全面和详细了解即将发生的事情;(4)强有力的亲临现场;(5)树立个人榜样的能力;(6)沟通,沟通才能理解;(7)把追随者变成领导者。别让“猴子”跳到你的背上,“猴子”是应解决的问题,谁的“猴子”谁来养。请示问题带答案,汇报问题谈结果,总结工作按流程,回忆工作谈感受。在组织中,每个人都要

热爱“猴子”,不要把自己的“猴子”托付给别人,不要出现无人照顾的“猴子”,更不能出现有两个以上主人的“猴子”。领导者一定要有好素质,包括智慧、精神、品格和健康。所谓魄和力,就是肺的功能和肾的功能。对老人要好好赡养,对爱人要多加欣赏,对孩子要多加赞扬,对自己要多加保养。格调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得意时别得心,失意时别失口。领导者要有领导使命,领导是推销希望的人,是描绘前程的人,要用一个梦想去组建一个团队,用一个团队去实现一个梦想。

赡养老人语录篇九
《经典保险语录》

经典保险语录

1.留下一些可以用的东西给妻子儿女,而不是留下一些负担给他们照顾。

2.采取行动虽得付出代价,但若不采取行动,付出的代价更大。

3.没有一个人死的合时,不是死的太早,就是死的太迟。

4.人寿保险是在创造您最需要的现金。

5.如果钱没有贬值,人先贬值了(如受伤、残疾),怎么办?

6.保险像一把阳伞,要用时没带,带了不一定会用。

7.如果您的孩子可以选择,他一定不会选择您做父母,您的孩子是靠您的健康及工作才以生存。

8.死亡不可以免费,而是要付出代价的。

9.是否可以把坟墓里的人叫出来,问他们是不是后悔没有买保险?

10.寿险推销员是当您需要钱捧着现金来,而别的业务员、律师

、会计师都是来向您要钱的。

11.买保险就是养一个孝顺的儿子,二十年后一定会奉养天年。

12.保险就像热水瓶的开关,虽多花一点钱,却可以使小孩免受意外连累。

13.太太、小孩、车子、房子现在都是您的财产,衣、食、住、行等费用都是您的负债,而一旦发生问题只有保险可以马上变成资产,去付那些帐单。

14.为何欧美人愈来愈有钱,因为有寿险,而中国人只存钱,存一千万分给四个小孩,一个人只能分到250万,250万再分给两个孙儿,愈分愈少,而保险只需付少许的代价就可以买到一千万。

15.花一点钱减轻您肩上的负担。

16.每天都有人在拒绝保险,但也有很多人买;每天都有人在怀疑保险,但也有很多人得到保险利益。

17.棺材中装的是死人,不是老人。

18.您专业的脑袋可以留下来给您的太太、儿女吗?

19.买寿险如同和上帝签一个合约,保证这二十年或一辈子都没有问题,有问题他替我照料。

20.如果您要出远门、出差,是不是要留下一些生活费,如果出差不能回来了,您要留多少生活费给家人呢?

21.购买人寿保险不是增加负担,而是承担责任。

22.当一个男主人身故了,太太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赚钱养家,小孩不但没有了爸爸,也没有了妈妈。

23.如果今天老板突然宣布减薪10%,生活一样可以过得去。但如果丧失了工作能力,薪水永无着落,妻子儿女的生活不是更困苦吗?

24.很多人常说:“早知道„„我就„„。”如果不事先防范,等到灾害发生,一切都太迟了!

25.一个寡妇抱着五百万痛哭,另一个寡妇抱着棉被痛哭,二个人明天一样要面对生活,您要选择哪一种?

26.寿险就是金钱的代名词,您可以反对保险,但对金钱没有兴趣吗?

27.买保险不过是把银行里的存款转一部分到保险公司的帐户上,并没有花去。

28.什么事最优先?买车、冰箱、电视?都不是,您的家人能继续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29.孩子生病时,您不可以说:“等一下,等我有钱时再生病。”保险就是那笔钱。

30.对于您家庭的生活费,您会不会说考虑考虑?孩子的教育费您会不会考虑?保险就是将来的生活费、教育费的代替品。

31.您娶太太、生小孩时誓言旦旦要给他们好的生活,安全的保障,但您是否真正做到这种保证?

32.您的律师及会计师只能尽其所能,在合法的范围内使您减少损失,但他们不会代您付帐单。

33.您愿不愿意娶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如果不愿意,您的太太改嫁给谁?没有钱的寡妇可能必须再结婚,而有钱的寡妇却不一定再结婚。

34.我不是来推销保险的,我是为您和您的家人来创造现金的.

35.保险不是为自己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家人。

36.如果一个人病了,伤了,他的家庭收入来源有四个:亲戚,朋友,他人救济和毫无人情压力的保险,请问您选择那一样?

37.保险是年老时子女对你的尊重和孝敬.

38.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若想春常在,保险少不了!

39.在您所有的帐单中,有那一张可以支付您的未来,现在多付

赡养老人语录篇十
《_五句话_话农村老年生活现状及其保障_曾祥明》

集体经济

社会视野

“五句话”话农村老年生活现状及其保障

摘要:文章首先用“五句话”形象概括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基于对农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生活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农村在农民养老问题上面对的挑战,提出应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集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于一体,农民、农村集体组织与国家共担责任,“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心有所傍”的“三三制”国家责任型、农民互济性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关键词:农村;老年保障;养老模式

在城市生活数年,假期回到我们出生、成长的家乡,有时明明身处农村,却觉得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虽然骨子

里还是无比熟悉。每每想起老家,

最为挂念的是年迈体弱的奶奶,最为担心的是像奶奶这样的老人,这或许是我们学习和从事社会保障工作养成的习惯,也或许是人本能的反应。奶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勤劳、善良,相信日子会一天天过得好起来。然而,至今年过七旬的奶奶仍然未过幸福的晚年生活,爷爷的去世更是给她增添了寂寞和无助。几乎每次回家,都可以看到村里和附近村庄众多比奶奶生活更艰难的老人。这些老年人的人生

就像“土”一样,没有激情,很平实;没有享受,很朴实。他们离不开土,永远被踩在脚

下;离不开地,半截身子栽在田地里。

本文分析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人生弹指间,岁月匆匆过,眨眼就年过半百。面对年老,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但生活在农村(尤其是边远乡村)的广大老年人群体对此是

不需要考虑的。

年迈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

曾祥明

何慧

何芳

沿着以前的老路继续走下去,直到生命的

尽头。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用可以用

“五句话”来概括。

(一)脸朝黄土、背朝天,活到老、干到老

他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一辈子要在地里,耕着、种着;现在老了,依然在地里摸爬着。其中缘由,一是习惯了,离不开土;二是离开土就没法活,得在地里刨食。只要还能动,农村老人的生活就得全靠自己打理。在村里,没有老年人“退休”的说法。

(二)养儿不如养女,养女不如养猪,养猪不如养己;多养不如少养,质量胜于数量

这是村里的普遍现象,在老年人自身

状态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儿子的比多个儿子的好过活,仅有的一个儿子会因为无

法推

“皮球”而更好地承担起养老责任,也要考虑自己的儿子会不会向自己学习。这种不多的乡村舆论,在这时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同时在我国广大农村“儿子是传宗接代的本”,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根深蒂固,儿子继承所有,包括财产,也包括养老。然而随着老人的进一步老去,女儿与父辈的情感更为亲近。事实上也是如此,尤其是碰到多个儿子,而每一个儿子又表现平平或在众多儿子中没有一个强势的话,老年人的生活更多的会倾向于女儿。另外,老年人自己的能力、积蓄是很重要的。年轻的时候,投资于自己,

提高自身能力是很实惠的。

老年人能力的提升能够带来更多的积蓄,维持子女不管不顾时的生计,更重要的是,这笔积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子辈的态度。近年来,老年人经济能力的加强和对子女养老现状的感叹,呈现出一种向自我养老转变的

趋势。

此外,子女的经济水平、养老意识等综合素养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关键

因素。一般来说,

子辈是在解决了自身的生计之后,才有能力和心情来对上和对下负责,承担起对父辈的赡养和对子辈的抚养责任。这点在村里表现的极为明显,通常,儿女经济水平较好的老人总是比子女贫困的老人日子过的舒坦些。

(三)小病找死,大病等死:去治,人亡家也破;不治,人亡家不破

由于长年过度劳累、缺乏劳动保护、

生活水平低下和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

农村人到50岁左右都累下不少伤病,

60岁以后病痛就更多了。但在医疗费用高昂的情况下,相当多的老农都无钱治病。对于没有医疗保障和储蓄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医药费极大地超过了他们的支付

能力。他们能忍的就忍,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去看病。即使看病,

通常也是在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拿一些药丸,打上几针而已。这种治疗虽然有时能见效,但由于没有护理和保养,是很不彻底的。遇到大病,只能是慢慢熬,这时只能看儿子的能力和孝心了,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女儿一般不承担,也不会受到世俗的责备,如果承担一些的话,那就是很好的表现

了。问题是在当前的农村,

年轻人也没有多少现金,去治,只能是借债,病还没治好,媳妇也许就闹着离婚了,因为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治,老人就只有等死,家虽在,但看着亲爹亲妈在痛苦中死去的感觉肯定不好受。这就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至少这个村庄如此。

(四)婆媳、婆媳,战火不熄

婆媳之间的矛盾似乎是村里的主要矛盾之一,永远都难以消除。这个时候就要看以下方面:一是媳妇与婆婆双方的涵

养或实力较量。

如果婆媳双方都有一定的2008.09(上)

ChinaCollectiveEconomy

集体经济社会视野

素养,相处起来较融洽;否则,双方之战不可避免。二是儿子的能力和涵养。儿子要是有良好的经济能力和处理婆媳矛盾的周旋能力,这个家也会是比较安宁的。但这样的儿子在这样的村庄是比较少见的。三是多个儿子的话,至少要有一个有孝心,而且是强势的。否则,就是星星之火,里耐不住的寂寞和痛楚。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实质上亦变得难以为继了。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独生化、就业非农化和居住分散化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

使得家庭的了许多困难。家庭的小型化,

村养老模式。

第一个“三”指这一模式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三种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二个“三”指该模式集家庭保障、土

第三个“三”指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于一体。

这一模式由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和国家三燎原之势。

(五)有时间就打电话回来吧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城乡二元化的进程,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快,这个村

子也不例外。

村里绝大多数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小孩,整个村庄可以说是“空心村”或“留守村”。留守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和情感扶持,他们在克服自身生理机能下降和疾病困扰的同时,还要照顾留下来的孙儿、孙女,耕种全家的土地,负担大大加重。面对外出务工的子女,农村老年群体的弱势地位进一

步显现出来。记得奶奶常说的一句话,

就是有时间就打打电话回家吧。但是,家究竟在哪里?这是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也是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的问题。

二、当前农村养老问题上面对的挑战

上述五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下农村老年的生活现状,揭示了当前农村老人在基本生活保障、家庭保障、医疗保障、内部关系和心理情感上面对的五大问题。

一是农村老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的问题,不劳动即无收入。为自身生计考虑,为后代负担着想,老人们只有终身操劳,自食其力。二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子女之间赡养责任分配不均的问题,老人们不得不克服困难,通过自我努力,提高保障水平。三是疾病对老人自身和家

庭的影响问题。

由于农村老人严重缺乏疾病方面的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常常是“一人病倒,全家趴下”,凸显出当前农村家庭医疗责任的脆弱性。四是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质

量长期受困于婆媳之间的关系。

儿媳妇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身为儿子的丈夫对待老人的方式。这种态度从婆媳之间扩展到家庭成员之间,导致兄弟姊妹关系恶化,家庭不和,不仅加重了老人的挫败感,又进一步降低了家庭保障的质量。五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问题突出,心理健康堪忧。一方面,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人对子女的思念和担忧加重了心里的不安;另一方面,老人的生活和饮食起居缺乏子女的关心和照料,时时事事都得靠自己解决,心

2008.09(上)

ChinaCollectiveEconomy

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老年人除从子辈中获得经济供养之外,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扶

持。

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涌进城里的务工群体,迫于生活压

力,无暇顾及在农村的年迈父母。

同时,一些青年夫妇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

有限的时间、

精力和财力都向独生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人均寿命延

长、

自理能力下降。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的平均寿命得到提高。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其自理能力的下降,这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储蓄

能力有限、

社会养老不足。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农产品有限的附加值,使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极低。绝大多数农民在年轻的时候很难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出较好的安排和储备,除自我保障意识弱外,收入低是主要原因。同时,国家推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因覆盖面太小,社会

化程度低和农民不了解保险政策、

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同样使得农村老人的保障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现实的各种因素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危机。随着家庭人口外流,子女在外地学习或务工,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长期的异地分处,使得子女对年老父母的照料和慰藉十分

有限。同时,

由于经济市场化背景下“孝”文化衰落和老人自身弱小的经济能力,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进一步下降。

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三制”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该村生产力依然低下,生产方式还停留在“牛耕犁耙”时代,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几乎不存在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和“老人贫困化”现象普遍存在。面对在基本生活、家庭保障、医疗保障、内部关系和心理情感上的五大问题,老人们显得无助和脆弱,老年妇女的情形则更糟。结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分析,基于对当下我国农村保障现状的梳理,我们认为应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村

实际的

“三三”制多要素相结合的新型农者共同承担责任。其中,第一个“三”保证了农村老人“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第二个“三”充分发挥三种保障各自的优势,服务于农村老人保障的实际需要。第三个“三”,妥善处理了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和国家在农村老人保障责任中的主次关系,将由以农民自身承担责任为主,逐渐转到以国家责任为主。

多要素相结合是指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农技教育、土

地流转、

社会养老意识教育、商业大病保险与人身意外保险等多种方式的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将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水平,使得邻里更加友善,家庭更加和睦,使老年朋友“心有

所傍”。农技教育,一是可以提升农民的素质,推进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二是可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水平。土地流转方面可以土地的使用权置换养老保障权益,具体的办法有:老年农民转让自己的土地使用权,由集体经营,分享收益,以此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需要;通过授权某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去经营自己承包的土地,以此换取一笔可观的现金或者期权等来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所需。同时,养老知识的普及将提高农民的保障意识,学会为未来着想,未雨绸缪,购买商业保险和人身意外险,在年老时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C

·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美)格伦斯基著;王俊等译.社会分层[M].华夏出版社,2005.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邓大松,林毓铭,谢圣远.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曾祥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何慧,信诚人寿(CITIC-PRUDENTIAL)北京分公司,作者为高级业务主任;何芳,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赡养老人语录》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 赡养老人协议书 赡养老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赡养老人语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赡养老人语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347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