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励志 > 论语好学 《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

论语好学 《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

2016-01-21 10:11: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论语好学篇一《《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论语好学 《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

论语好学篇一
《《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

《敏而好学》翻译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 文 ‟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 文 ‟ 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不培养品德,不探讨学问,听到仁义之事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事情啊。”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

【译文】

孔子说:“如果 说到圣人与仁人,那我怎么敢当! 不过是学习和工 作总不厌烦,教 诲别人也从不感 觉疲倦,我可以 说是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 正是弟子们学不到的。”

【原文】

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生怕赶不上,(赶上了, )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原文】

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是。

【原文】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对他说了能始终不懈怠的人,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

子贡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 子夏

又有些赶不上。”子贡说: “如此,那么子张要好一些吧?” 孔子说:“过份和赶不上一样不好。”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 “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别人,向下学习人事,向上通达天意,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事理)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以后才知道 (事理) 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都不去学习,老百姓这种人就是最下等的人了。”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知道自己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忘记自己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称得上好学了。”

练习:翻译下列各句,看看它们与现代汉语的语序有何不同?

(1)贤哉,回也!

【译文】 颜回,多么有道德修养啊! 【句式】 主谓倒装

(2)何以谓之“文”也?

【译文】 为什么称他为“文”呢? 【句式】 宾语前置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译文】 不能培养品德,不探讨学问。 【句式】 宾语前置

(4)莫我知也夫!

【译文】 没有谁能了解我啊! 【句式】 宾语前置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译文】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怎样的人。 【句式】 状语后置

(6)蚓无爪牙之利。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句式】 定语后置

论语好学篇二
《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敏而好学》ppt课件 2》

论语好学篇三
《论语好仁不好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教学目标】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建议】

二课时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

1.初读感知

【问题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

【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0章中包含了孔子“学”内涵的哪几个方面?

2.诵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 为什么要学(第1、2、3章)

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

什么是好学(第7、8章)

学什么(第4、5、11、10、章)

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

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

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知识梳理。

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

例:(1)对照章节文字,概括孔子所说“学”的基本内涵。

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学”,根本意义不是现在常说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他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

(2)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

例:对孔子的“贤贤易色”,你怎么看?

4、拓展提升,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例:“不迁怒、不贰过”、六言六蔽、“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见附文)的 1

论语好学篇四
《《论语》中的“好学”之德及现代启示》

《论语》中的“好学”之德及现代启示

摘 要:“好学”在《论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把学习(道、礼及其他相关知识)当成一件乐事为前提,确知己之所学与未学,并以“日新知”与“时习之”的方式不断累积精进,从而在“问”、“闻”等开放性、互动式的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所需要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论语》中的“好学”作为一种教育德性,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从价值层面重新审视、重视《论语》中的“好学”之德,而且要以实际行动养成“好学”之德。一方面,把“好学”之德的培养与“修身”紧密结合起来,把成就自己的内在人格修为与实现造福世界的外在人生理想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不抱功利心,真正把学习当作乐事,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学如不及,尤恐失之”的精神,每天坚持“温故知新”。 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组织则应该营造一个重视并积极鼓励培养“好学”之德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

关键词:论语;好学;德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1-0112-06

收稿日期:2012-1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 08jzd006),同时受国家“985工程”“伦理文化与社会治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和中南大学

“优秀博士论文培育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建华(1959—),男,湖南桃江人,哲学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城市学院院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

“好学”(loving of learning)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其重要性可以与作为西方哲学精神特色的“爱智”(the love of wisdom)相类比。但遗憾的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明德”主义的喧嚣中,“好学”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甚至是被遗忘的概念,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好学”是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观念,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本文立足于文本,拟对《论语》中“好学”的基础地位、基本内涵及属性做简单的梳理和澄明,以期为现代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好学”在《论语》中的基础地位

与时下学界对“好学”思想研究的漠视形成鲜明对比,《论语》将“好学”在德行范畴体系中的位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可以从以下论述中得到确证:

《论语》强调“好学”比“忠信之德”更难能可贵。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2](p59)忠信之德为春秋人所常用[3](p341),忠信虽连为一词,但却是两个范畴:“忠”是指忠于君主和社稷[3](p343),“信”是指修身力行其承诺[3](p346);“忠”是一种重要的伦理之德,“信”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之德,伦理之德是与人际的直接伦理关系的规范相联系

的德目,而道德之德则是相对来说比较个人的道德品行[3](p366)。忠信对于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有效提升个体的品行修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要“主忠信”。①但按照孔子的说法,具有“忠”之伦理品德和“信”之道德品行的人在他所处的生活世界(抑或《论语》所勾勒的思想世界)之中并不罕见,但具有“好学”品质的人却非常稀少。因此,孔子把“好学”看成是一种比忠信之德更难能可贵的品质。或许,仅仅依凭上面所引文句以及“物以稀为贵”式的简单逻辑我们并不能精确地定位“好学”在孔子德行范畴体系中的具体位格,但可以肯定的是,“好学”品质确乎是孔子德行体系的一个重要面向,这从鲁哀公、季康子与孔子本人及其弟子的对话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实。“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2](p61)“颜子三十二而卒也。既云今也则亡,又言未闻好学者,盖深惜之,又以见真好学者难得也。”[4](p82)众所周知,圣人之门,其徒三千,“授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5]。“独称颜子为好学”[6],颜子之外“未闻好学者也”,这也再次证明了孔子的确把“好学”看成是一种非常重要且难得的品质。无独有偶,当“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2](p127)姑且不论鲁哀公与季康子问的是否为同一件事,但孔子对“好学”品质的一以贯之的重视态度却是显而易见的。 《论语》不仅强调“好学”比“忠信之德”更难能可贵,而且还

指出了“好学”是人的思想生命的逻辑起点。“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p13)“志于学”在此句中有着较为深沉的内涵。“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4](p55-56)朱熹“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是对“好学”的消极解释,根据这种解释以及《论语》首章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积极意境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志于学”的志即为“好学”之志[7](p138)。在《论语》语境中,“学不外道与礼也”[8](p44),孔子自己也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p9)。可见立“好学”之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道、学礼,而好学道、好学礼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致和实现与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等人的自然生命阶段相对应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等人生境界。由于上述境界是随着人的自然生命的推移、生活阅历的丰富和社会伦理知识的学习累积而逐步实现的,而有效的学习积累又是从立“好学”之志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把“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等人生境界所构筑而成的连续链条称之为人的思想生命历程。那么,立“好学”之志无疑就成为了这一思想生命历程的逻辑起点。

结合上述的论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置之于《论语》全书之首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孔子对“学”,尤其

是“好学”的重视确实非同一般。

二、“好学”在《论语》中的基本内涵

“好学”在《论语》中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好学呢?我们在此并不能立即给出一个整齐划一的定义,这是因为《论语》是以语录体的形式编撰成书的,同样的词句在不同的对话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因此,“好学”的基本内涵的明晰要借助具体语境的分析来达成。在《论语》所勾勒的语意世界中,“好学”大致有以下三层内涵。

首先,“好学”是要把学习当作乐事。所谓乐事,从正面讲是指要能真正地喜欢学习这件事,并能切实地从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或者所学习的对象内容之中体会到乐趣,从反面来说则是指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抱有(狭义的)功利心。《论语》卷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p1)即是好学者的正面自道,好学首先是要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抑或内生的压力。为什么好学者会发自内心地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呢?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4](p49);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中心悦之,一种有收获的成长快乐”[9](p29)。这两个原因,前者侧重于一己之学习体会及感受,后者则更多地关乎学习对于与“己”相关的“主体间性”关系的意义,即学习这件事给“己”之所处的世界所带来的“正的外部效应”。不管是出于前者还是后者,

论语好学篇五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好学篇六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

学习方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9.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0.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迷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公冶长》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就找了这么多,LZ自己挑吧~

《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

《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

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通“怠”。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这。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

论语好学篇七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他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他还强调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做人还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论语好学篇八
《《论语》学习篇》

学习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经常复习,并加深印象,取得好成绩,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有自己的好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误会了自己,自己并不生气,不就是君子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帮别人做事情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教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了)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而在其)中获得新的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傻学,却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5、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6、

论语好学篇九
《论语100条》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一百条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

注:①说:读作“yuâ”,高兴的意思。

②愠:yùn,怨恨。

2、君子务本①,本立而道生。孝弟②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①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基。

②弟:通“悌”(tì),敬爱兄长。

3、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②不习乎?”

注:①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

②三省:三,表示多次;省,读作“xǐng”,自我检讨,反省的意思。 ③传:chuán,老师传授教导的内容。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

注:①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②文:文献,儒家《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文献。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于言,就②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①敏:勤敏迅速。

②就:亲近,靠近。

6、子贡①曰:“贫而无谄②,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注:①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弟子。

②谄:谄媚,奉承。

7、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①患:担心,忧虑。

为政第二

8、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注:①有:同“又”。

②从,随从。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

9、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①子游:姓言,名偃,孔子弟子。

②养:“养父母”的“养”从前人读作 yàng。

10、子夏①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②,曾③是以为孝乎?”

注:①子夏:姓卜,名商,孔子弟子。

②馔:zhuàn,吃喝。

③曾:cãng,副词,竟然。

1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①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②。’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①书:《周书·君陈》篇。

②施於有政:“有”字无义,加于名词之前,这是古代构词法的一种形态。

12、子张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孔子弟子。

八佾(yì)第三

13、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②,与其易③也,宁戚④。”

注:①林放:鲁人。

②丧:丧礼。

③易:治理,指丧礼的仪节周到。

④戚:哀痛。

14、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①祭,如不祭。”

注:①与:yù,参与。

15、子曰:“周监于二代①,郁郁②乎文哉!吾从周。”

注:①二代:夏、商两代。

②郁郁:形容周礼繁盛多彩的样子。

16、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②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①定公:鲁定公,公元前509-495年在位。

②事:侍奉,服事。

里仁第四

17、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

注:①里:这里可以看为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1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①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②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④必于是。”

注:①恶:音乌,wū,何处。

②违:离开。

③造次,急遽苟且之时。

④颠沛,倾覆流离之际。

1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

注:①适:dí,专主,指必然要做的事。

②莫:不可,指必须不能做的事。

2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①几: jī,轻微,婉转。

2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公冶长第五

25、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

注:①桴:fú,古时用竹子或木头编成的木筏。

26、宰予①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①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弟子。

②杇:wū,本义是泥瓦匠抹墙的工具,这里是“粉刷”的意思。

③诛:责备。

27、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①加:凌驾,施加。

28、子在陈①,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③之!”

注:①陈:陈国,位于今天的河南淮阳县一带。

②狂简:志大才疏。

③裁:剪裁,这里是“指导”的意思。

29、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怨③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①足恭:足旧读为四声,十足的意思;足恭即过分恭敬的意思 ②左丘明:相传是《左传》的作者。

③匿怨:匿即隐藏,隐藏着内心的怨恨。

30、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①十室之邑: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

雍也第六

31、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②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①回:姓颜,孔子弟子。

②箪:音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32、冉求①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②。”

注:①冉求:孔子弟子。

②画:停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论语好学 《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善思好学心得 论语善思好学体会 论语敏而好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语好学 《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语好学 《论语》之《敏而好学》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lizhi/1593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