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实习报告 >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

2016-01-17 01:33:1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一《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汇报稿》 ...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一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汇报稿》

法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汇报

一、工作理念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贫困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法学院在对学生的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志强智达 言信行果”工作理念,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诚信处事的观念,帮助大学生丢掉贫困带来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并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1、学院高度重视资助工作,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学工办老师;班主任导师为副组长;年级班级干部;普通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监督和检查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检查、监督学生资助经费、学生资助工作的落实情况。

2、认真学习资助政策体系和有关精神,建立学院级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补助等为辅的资助体系;为了使资助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我院关于资助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资助工作的宣传、落实以及检查提供了参考,使资助工作能够做到制度化。

(二) 规范程序、健全档案

1、及时高效,核实,更新贫困生家庭信息档案库;

各班级按学生数的20%成立了贫困家庭学生认定评议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初步的审核,并民主评议认定,及时向学院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整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材料。我院在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贫困生档案的管理,

要求学生如实填写《普通高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并由当地基层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证明盖章。各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通过电话或走访的形式进行抽样核实,同时对学生日常在学院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以便更客观地确认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更客观公正地做好资助工作。

2、立足班级,发挥民主,公平公正评定资助对象

为使资助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院在具体实施工作中明确规定了工作程序。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学生干部、党员代表、普通学生代表为成员的资助对象评定工作小组,通过民主评议和老师推荐相结合的模式,对班级内学生的困难情况进行评议、认定、分档排队,公平公正做好班级评审认定工作。同时,学生之间评议监督,由班级评估小组最终确定本班名额,上报学院资助小组审核,从而做到最基层的民主。并在全院范围内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3、申请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学生首先在班级通过家庭困难评议认定小组的评定,然后向学院班级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普通高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由班主任组织对申请进行审定,按照要求对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和评选,并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院学工办进行审核。学工办对申请人审核后确定最终的建议名单并报学院领导集体审定;学院领导集体研究审定后,将建议获得资助名单在全院进行了5天公示,学院根据公示后的结果,确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名单17名,助学金最终名单共138名同学。

(三)认真落实,资助到位

1、国家助学贷款及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我院各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具有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准确性要求高等特点。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86人,累计合同金额314400,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17.7%;共有生源地贷款学生8名,受助金额达43500元。

2、学院根据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的安排,做到资金发放及时到位,使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2011年我院共有156人获得资助,累计50.7万元。其中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共8000元,实际发放8000元;17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共8.5万元,

实际发放8.5万元;138人获得国家助学金,共41.4万元,实际发放41.4万元。获得秋季困难补助的学生138人,实际发放金额4,1400元。

3 、充分挖掘学院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学生的自力更生,为少数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我院依照我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制定我院的相关规定,并在院内设置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对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学生给予勤工助学的机会。虽然每月200—300元的钱并不多,但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勤工助学的办法,来减轻家庭的压力,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4、临时困补工作,用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因公受伤或因病住院学生的临时性补助以及孤儿、单亲学生的生活补助等。此外,学院还高度关注零就业家庭的学生,每年设专项资金给予零就业家庭学生,以保障其顺利走向社会。

5、今年我院共有8名学生申请绿色通道缓缴学费,学院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形式和国家助学金形式积极帮助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保障学业。同时,还为新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及办理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发放相关资料。

(四)科学管理,合理务实,推动毕业生还贷工作。

国家助学贷款全过程大致可划分为申请、发放和还贷三个环节,其中的还贷环节是整个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健康有序开展的主要瓶颈所在。为突破这一瓶颈,近年来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我校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建立完善有力的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和应急机制,确保我院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

(五)注重宣传,提高认识,推进资助工作顺利进行

1、注重新生入校教育工作,每年9、10月份为资助政策宣传月,举行专题讲座,座谈,团日活动等形式介绍学校、学院情况和奖助贷政策;

2、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及时发布资助信息和国家最新资助政策;

3、定期召开学院班主任会议,具体安排部署学生资助工作,确保落到实处;

4、印制分发资助政策手册,全面讲解资助政策,介绍最新资助动态;

5、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宣传资助工作的意义,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深化教育,提倡诚信、感恩,积极开展诚信校园行活动

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本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既在经济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导他们、精神上鼓舞他们,心理上抚慰他们,引导他们自强成才。

1、“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学院每年十月份开始在院级范围内举行“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力求通过本次活动向大家介绍国家关于资助工作相关政策、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深化受助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以此促进我院资助工作的开展。

我院的“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主要包括:①“励志成长”辩论赛②“贷款助学,诚信助人”征文活动③“德服天下、信乃立人”演讲比赛④“感恩盛放&诚信校园行”话剧赛⑤毕业生诚信教育及服务工作等各色活动

活动时间上覆盖整个学年,活动期间,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我院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现已经发展成为我院的一个系列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今年我院根据学校资助中心的要求承办了学校的诚信校园行活动。此活动包括诚信征文、闭卷知识竞赛以及团队知识竞赛复赛和决赛。目前此系列活动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七)踏实认真,务实求新,不断完善资助后续管理工作

学院定期对受助学生进行调查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及时对相关家庭贫困信息进行更新,掌握第一手的资助信息。同时认真落实资助款项的发放工作,加强监督,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切实用到贫困学生身上。

三、工作成效

贫因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保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度获得学校

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为全院广大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我们任重而道远要继续努力,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以人为本,切实落实好党和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让跟多的贫困学生受惠。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学生在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时存在不真实成分,有些学生虚构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或者是恣意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且很容易获得当地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的印章,这给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带来难度,不利于把资助金真正资助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建议通过省级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干预,加强基层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验证工作,为学校的资助工作提供便利。

2、我院有3名学生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以后,申请休学,然后就没有履行退学手续,就不再来学校上学,失去联系,家庭也不予配合,这种情况给我院催还贷款造成一定困难,建议学校教务、财务部门干预。

3、建议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进行资金帮助外,还要从其他方面予以帮助,注意对他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感恩教育、艰苦朴素教育、自强不息教育等。让他们从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常态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二
《沈阳建筑大学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沈阳建筑大学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相关部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下,学校2009-2010学年中,在我校原有的资助体系上,进一步健全了管理机构,完善了规章制度,拓宽了资助渠道,加大了资助力度,深化了励志教育,形成了以“奖、助、贷、勤、减、补”为主要方式的资助,以心理健康疏导、励志奋发成才的教育,“扬帆计划” 培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三位一体、互为依补的,全方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保障体系,确保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现在就沈阳建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自查情况做以概述,对于自查报告中的不当或遗漏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学校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况

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沈阳建筑大学协议,实行省部共建。学校建校历史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学校现位于沈阳浑南新区,校内设有14个学院,有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校园获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2002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2010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博士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个二级硕士学科点,41个本科专业,是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单位之一。学校招生范围

覆盖31个省区,其中在14个省区进入一批次录取,在省内有16个专业和方向进入一批次录取。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辽宁省高校一直名列前茅。

目前,我校共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637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89人,占全校学生数的30.8%。学校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情况划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三个等级。其中,一般困难等级学生82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困难等级学生1548人,占全校学生数的13.3%,特殊困难等级学生122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5%。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和各项资助政策保障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定形式的有效资助,资助覆盖率达到100%。

二、学校资助工作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情况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资金到位,资助工作有效展开

多年来,学校党委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校党委书记等学校领导经常走访困难学生定餐窗口、阳光超市等,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定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召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见面会、总结交流会等,了解学生资助管理情况,及时指导学校资助管理工作。

学校的资助工作一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分管,由团委具体负责,2006年学校将资助工作划到学生工作部。在教育部教人[2006]6号文件下达后,学校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的精神,在原有的学生资助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职责,调整并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新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2007年组建了沈阳建筑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这一专职工作部门,与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增拨了工作经费,专门负责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聘任了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由学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任),配备了专职人员,

具体负责学校资助管理工作。同年,还组织成立了大学生励志服务中心这一学生组织,具体学生勤工助学等服务学生的工作,起到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校在资助工作的资金划拨投入方面,一直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障。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 92号)、关于印发《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 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财教[2007]575号)两文件下达后,学校对照文件规定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梳理,在原有的学校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的学生资助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勤工助学经费的投入,2009-2010年总投入544.61万元,落实了国家、省政府的有关政策,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6%的上限规定。

2、建章立制,严格落实,规范管理,资助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及时下发了“沈阳建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规定”、“沈阳建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沈阳建筑大学国家、省政府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以及“沈阳建筑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等资助工作管理文件,并于2008年汇编成册,保障了学校各项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学校还根据国家和辽宁省每年资助工作精神的调整,及时对各项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基本形成了适合学校情况的、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

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学校根据《辽宁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暂行办法》和《沈阳建筑大学学生资助管理规定》的规定,狠抓程序管理,严格落实。学校在每学年进行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年中期进行一次认定调整。在认定工作中,以学院为单位分别成立相应的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经学生个人提交申请、评议小组认定,学院认定小组对结果进行审核,结果

无异议将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示,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档案,最后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最终审批并录入我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在每项资助政策落实过程中,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情况公示制度,阳光评比、规范管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如学校师生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电话等有效方式相本学院认定工作组提请复议。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认定工作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接到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在各项资助金的发放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对于一次性发放的,如国家、省政府、学校的各类奖学金等,在资金到位后,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对于资助学生学习生活性的,如国家助学金、学校的各类助学金等,按月打入学生就餐卡中,保障学生生活需要。

3、形式丰富,活动多样,针对性强,构建全方位资助工作体系

到2010年,我校开展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已走过19个年头。学校在国家、省、市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评定奖学金、发放助学金、成立助学基金、开设订餐窗口、设立勤工俭学岗、开放阳光超市,发放越冬棉衣、接受社会捐助等多种资助形式,保障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确保了我校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校失学。

学校在做好生活资助工作的同时,还加强贫困学生的励志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他们贫困不失志,知恩报学习。每年,学校都组织多场受资助学生与社会爱心人士的见面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座谈会、报告会等,宣传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矢志不移勤奋学习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心传递的引导。每年六月,学校都举

办沈阳建筑大学自立自强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号召广大同学以自立自强之星为榜样,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学校还将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要点,写入工作计划中,并要求辅导员老师要经常到学生中了解并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他们出现的心理危机。

学校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还有针对性的开展“扬帆计划” 培训活动。“扬帆计划” 是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综合能力拓展而开展的培训活动。通过聘请从事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培训多年的优秀教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角色的开发与创造,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开辅导。是我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有近百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现在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奖、助、贷”为主,以“勤、减、补”为辅的资助,以心理健康疏导、励志奋发成才的教育,“扬帆计划” 培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三位一体、互为依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4、倾注爱心,扎实工作,成效显著,资助工作获得肯定

学校各项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倾注了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无私关爱,调动了全校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多特困学生被评为省、市、学校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很多特困学生获得了省、市、学校的各级奖学金;很多同学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获奖比例远远高于普通学生。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三
《【化学化工学院】2012年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材料》

唯实惟新 · 至诚致志

2012年学生资助工作

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唯实惟新 · 至诚致志

目 录

高度重视资助工作........................................................................................................ 3

一、 化学化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简介...................................................................... 5

二、 化学化工学院各项资助工作总结...................................................................... 7

(一)、日常工作——勤工俭学........................................................................... 7

1、勤工俭学岗位日常管理改革.................................................................... 7

2、勤工俭学岗位制度.................................................................................... 8

3、勤工俭学岗位创新.................................................................................. 11

3.1勤工俭学委员会议.......................................................................... 11

3.2勤工俭学岗位之星.......................................................................... 13

(二)、开展学生广泛参与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15

(三)、高校助学贷款合同的签订管理精细化................................................. 21

(二)、下学年工作安排..................................................................................... 22

2012-2013学年贫困生及贷款会议 ............................................................. 22

(五)、贫困学生入学“绿色通道”................................................................. 26

(六)、生源地助学贷款..................................................................................... 27

(七)、贫困生资格认定..................................................................................... 29

(八)、国家奖、助学金评定............................................................................. 31

(九)、高校助学贷款办理................................................................................. 36

(十)、贷款已毕业生年度付息通知................................................................. 38

(十一)、向特困新生“送温暖”----御寒棉衣发放 ....................................... 40

在2012年御寒棉衣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43

三、 年度感想及新学年工作计划............................................................................ 44

(一)工作计划................................................................................................... 44

(二)、深刻体会................................................................................................. 45

附件一:化学化工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制度.................................................... 47

附件二:化学化工学院勤工俭学岗位之星活动方案.................................... 62

高度重视资助工作

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是维护学院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增加和困难的原因多样化。目前,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约占全院学生总人数的3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学院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切实推进我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我院领导、老师、学生高度重视,在各项资助工作中,老师更是负责的为每次资助工作把关,以保证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我院领导也对资助工作中开展情况表示满意,对工作开展情况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另外,我院学生不仅积极配合我们工作,也在工作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使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大学生资助对学生的重大意义,也为我们接下来的资助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大学生资助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奖、贷、助、补、减”,其目的就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健康心

理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成绩和行动回报学校、国家和社会。

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学校和学院要从全局的高度、学校稳定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问题的重要意义,把“资助育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不断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确保资助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相协调,与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衔接。学校和学院要为资助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学院资助工作作为学院学生工作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院学生工作水平评估考核体系。

加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要按照国家政策比例配备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资助工作队伍,资助工作者要全心全意投身于资助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问题。

加强资助工作的科学研究工作。社会科学研究处和学生工作处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重大问题列入规划。学校和学院要加强自身建设和鼓励资助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资助工作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学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化学化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简介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四
《文史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文史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实践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为人民谋利益、巩固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以及天水师范学院学生处学生助学管理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文史学院高度重视贫困生助学工作,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围绕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目标,实行学校补助与社会助学相结合来开展工作。我们学院努力完善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力度,争取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过去的几年中,我院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院领导高度重视贫困生工作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贫困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尤其是新生中的贫困生。新生入学时,文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明辉,新生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在学生报到现场,及时了解贫困生情况,及时解决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困难,为11级贫困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配合天水师范学院学生助学管理中心向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及家长解答学校的资助政策,协助新生办理生源地贷款,打消他们的疑虑,使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并对新生的一些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另外院领导还深入寝室,了解11级新生情况,和各辅导员一起深入了解贫困生经济情况,并建立贫困生信息库。

二、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一)做好助学贷款工作

我院辅导员配合学校学生助学管理中心,指导了在校贫困生同学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并已经注册成功,指导毕业班学生签定银行的还款确认书。

(二)协助学院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

1、加大宣传,切实把国家和学院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 一是多次召开辅导员工作专题会,组织学习国家和学院的资助工作政策,动员和布置学生资助工作,各班级也多次召开班级资助工作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学习国家和学院的资助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班级资助工作。

二是采取多方位宣传,向广大学生宣传国家和学院的资助政策体系,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国家和学院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

2、严格评审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国家奖助学金工作能否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最终取决于各院工作的好坏。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审过程中,我院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办法和要求。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依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审工作。为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对受助学生名单进行了张榜公示,同时公示举报电话及信箱,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监督,妥善处理学生投诉,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为确保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各系领导及辅导员加班加点,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我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学校奖、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为蓝本,摸索出了适合本系的评审方法。

一是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不断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次序,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为实施资助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认真贯彻国家奖学金评比要求,切实抓好国家奖学金评比工作。2011年严格按照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要求,客观公正地抓好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比工作。2011年我院共有62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严格按国家助学金评比制度的要求,抓好国家助学金的评比和落实工作。2011年我院共有590名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资助面达到29.5%。

(三)加强诚信、感恩、自强教育

我院结合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在全院学生中组织开展以“诚信、感恩、自强”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国家奖学金学生先进事迹巡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方案、面对面访谈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等多项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讲诚信,懂感恩,会自强,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在全院中营造明礼诚信、知恩图报、自强不息、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协助学院安排好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岗位

为了解决贫困生的生活费用等问题,学院每年都要设立多种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问题,

我院积极协调,安排贫困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中积极锻炼自己,另外,我院教职工也积极为贫困生寻找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四、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国家资助资金落实到实处

配合学院相关部门定期与不定期对国家资助资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进行检查,并按学院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切实保障国家资助资金落到实处。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保证。虽然我院的贫困生助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长期做好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生资助的宣传工作。助学贫困生

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光靠几个人是无法做的最好的。因此,深入宣传,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2、进一步做好贫困学生的信息库资料的更新工作。做

好贫困生助学工作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每学期都需要随时注意数据的更新。

3、 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贫困生助

学工作除了给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注意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回顾本学年的学生资助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像帮助的范围还不够广,还有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等问题,没有及时做好爱助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和精致化思想,努力开创学生资助精致化时代”真,正为“贫困家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文史学院

2012年3月24日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五
《2014年贫困大学新生资助工作总结》

2014年暑假贫困大学新生资助工作总结

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以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上学,是2014年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是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推进公平教育的手段。为了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资助政策,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经过相关老师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以岑溪市资助办的相关文件为重要思想指导,成立了助学帮困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按照“校长领导、校资助办主导、部门协作、高三级领导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原则,各部门各级积极行动,各尽其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部门协助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操作规范,程序到位。

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为把这一为学生实事办好,我校重点把握了以下环节:

(1)加大资助宣传力度。各年级采取有效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资助政策,真正使这一惠民政策深入学生当中。

(2)确定资助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并愿意就读的,建立了贫困生档案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历届高中毕业学生。并严格按照自治区资助标准,区内500元,区外1000元。

(3)严把审核关。按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要求,学校对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并签署审核意见,并对高中贫困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及时更新数据。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把对各班级送上来的贫困生材料,经审核无误后进行公示。做到了政策公开,条件公开、名额公开、对象公开,同时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对公示无异议的,按上级拨付给我校的资助资金,受助学生予以实名制签名,资金通过银行发放,以确保资金安全。

三、取得的成绩

(1)本年度共有458名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并按贫困排序,共250人获得资助,其中16.8万路费、短期生活费共资助贫困大学新生250人,由于实行不重复资助,另外有97人获得其他资助,因此,我校共获得资助是347人,占高三建档贫困生49.2%。

(2)各部门紧密合作,资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没有接到任何学生、家长的投诉,顺利完成2014年暑假贫困大学新生的资助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1)由于2013年秋季学期只规定学校的建档比例约为学生总数的40%,并没有规定每个年级的比例,造成我校高三学生的建档比例不太合理,高三建档贫困生达50%,建档人数多了,反而让我们难以把握贫困程度,导致一些家庭条件

相当的同学很难确定给谁建档,增加了贫困大学新生路费资助以及办理大学新生贷款的难度。

(2)2014年秋季学期我校将严格规定高三年级的建档比例,并确保建档学生信息的准确性,争取明年顺利完成贫困大学新生的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

岑溪市第二中学

2014-9-22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六
《2012年贫困大学新生资助工作总结》

2012年贫困大学新生资助工作总结

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以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上学,是2012年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是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推进公平教育的手段。为了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资助政策,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经过相关老师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以岑溪市资助办的相关文件为重要思想指导,成立了助学帮困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按照“校长领导、校资助办主导、部门协作、高三级领导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原则,各部门各级积极行动,各尽其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部门协助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操作规范,程序到位。

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为把这一为学生实事办好,我校重点把握了以下环节:

(1)加大资助宣传力度。各年级采取有效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资助政策,真正使这一惠民政策深入学生当中。

(2)确定资助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并愿意就读的,建立了贫困生档案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历届高中毕业学生。并严格按照自治区资助标准,区内400元,区外 元。

(3)严把审核关。按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要求,学校对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并签署审核意见,并对高中贫困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及时更新数据。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把对各班级送上来的贫困生材料,经审核无误后进行公示。做到了政策公开,条件公开、名额公开、对象公开,同时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对公示无异议的,按上级拨付给我校的资助资金,受助学生予以实名制领取资助金。

三、取得的成绩

(1)本年度共有 名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全部获得资助,其中 万共资助贫困大学新生 人。

(2)各部门紧密合作,2012年没有出现重复资助,没有接到任何学生、家长的投诉。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由于2011年秋季学期只规定学校的建档比例为学生总数的30%,并没有规定每个年级的比例,造成我校高三学生的建档比例不太合理,增加了贫困大学新生路费资助的困难。2012年秋季学期我校将严格规定高三年级的建档比例,争取明年顺利完成贫困大学新生的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

岑溪市第二中学 2012-10-22 - 1 -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七
《高等学校资助工作会议上的典型经验发言之(一)北京大学》

财政部、教育部2008年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资助工作会议上的典型经验发言之(一)北京大学

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资助体系,提高育人效果

——在2008年中央部属高校资助工作会议上的典型经验发言

北京大学党委 张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感谢大会给予北京大学发言机会。在此,谨向大家简要汇报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并与大家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中央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和举措,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随着2007年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高校资助工作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仅北大一家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共2533人,总金额达650.6万元,国家直接投资的资金比上一年增加了三倍。同时,新政策的出台,新

体系的构建客观上也对高校资助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将其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为契机,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为重点,努力构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型资助与育人模式,着力提高资助育人效果,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切实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第一,以学生资助工作专门机构为枢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使学生资助中心发挥纽带作用。我校学生资助中心于2002年5月成立后,得到了全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学校明确学生资助中心是学校从事资助工作的具体负责单位,对内对外行使机关职能。学生资助中心成立后,对上接受省资助中心指导,对外与贷款银行合作,对内横向联系相关部门,对下指导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并努力面向学生直接提供服务,扎扎实实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得到上级部门认可。获得2007年北京市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二是要求各相关部门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重要辅助支持作用。学校明确要求,财务处、网络计算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和机构,必须在构建资助体系中切实发挥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支撑作用。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作为基层学生工作单位直接联系学生,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和需求,是学校资助工作的基本支柱。《宁波大学学生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的体制。校党委也明确要求,基层院系要切实承担责任并努力增强工作实效。由于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并落实了责任,院系主动性大大提高,在落实好学校各资助项目的同时,还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学生资助工作专人负责制、在院系自主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

综上,在学校强力推动下,我校已建立起了以学生资助中心为纽带,以相关部门、机构为辅助,以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为基础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优化了学生资助运行机制,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更加坚实。

第二,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我校已建成了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形成了包括全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工作高级顾问、编制内专职人员、临时聘用专职人员、学生骨干构成的五级体系结构。其中,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其他相关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学生资助工作;高级顾问包括对外

联络高级顾问、培训工作高级顾问等,负责指导学生资助中心开展好有关工作;学生资助中心学校设有独立的固定编制,编制内专职人员均为研究生学历,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技能;聘用人员和学生助理是中心的补充力量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工作。

同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多次专业培训班,请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助学贷款合作银行有关负责人等,对学生资助工作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以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还专门编写了一学年两期的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发送有关人员,对资助工作的总体目标、有关政策、工作计划及实施步骤等进行详细说明。

二、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我校结合实际,修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奖助学金的管理与评审等十余项,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完整清晰的依据。同时,还制订并逐步完善了内部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对人员、财务、物资等方面的管理进行科学规定,确保工作运转高效、顺畅,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逐渐成型。

第二,认真开展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对国家新出台的资助政策,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发布亭、展板等

各种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通过学生资助工作专题会、主题班会等渠道,有组织地传达国家关于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关精神。自2008年春季学期起,学校开设学生资助课堂,由资助中心专职人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宣讲有关资助政策和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指导与咨询。

第三,建立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与跟踪制度。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建立以后,每年还通过问卷调查、举办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跟踪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变动情况,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

第四,建立个性化资助与服务制度,推出绿色成长方案。紧扣“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入学状况、学习过程、毕业去向)针对“四个不同”(即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经济情况)推出适合每个人情况的资助办法——“绿色成长方案”:对一年级本科新生主要给予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资助;对二年级学生适当鼓励其参加勤工助学;对三年级学生,侧重对其进行能力培养;对四年级学生,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少量的助学金资助外,还尽可能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和实习机会,使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第五,不断完善助学金评审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助学资金。实行公示制度,使助学金评审的各环节更加透明,确保助学金评选的公开、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篇八
《高校资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即(国发

[2007]13号)颁布,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一些难点:困难生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各种资助项目之间缺乏优化组合、勤工助学岗位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精神帮扶与经济资助力度不平衡等。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科学的困难生认定体系,优化配置各种资助资源,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发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为了保证优秀的困难学生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这一政策也得到了高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从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起,对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存在问题、解决建议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一个突出、特殊群体,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等,保障所有孩子都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年5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家和高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贫困生资助措施,我国逐渐形成了“奖、助、补、减、贷、勤”多种方式有机组成、无偿与有偿手段相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关系到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关系到奖助学金能否发放到真正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于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生补助、通讯、洗澡补贴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教育部2009年第5次新闻发布会的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总数为2103.27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58.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53%。2008年,全国公办

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约为293.7亿元,比2007年的272.92亿元增长7.6%;共资助学生4156.24万人次。具体资助项目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学生无息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伙食补贴、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9项内容。2008年,全国用于高校学生资助的总投入为304.13亿元(含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共10.4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直接投入154.07亿元,占当年资助总投入的50.66%,比2007 年的75.28亿元增长104.66%。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生的生活费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别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既帮助了困难学生,又鼓励了优秀学生。二是确立了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中央所属院校由中央负担,地方所属院校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三是体现了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促进人才资源分布更趋合理。

1.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助学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只有两种。

(1)国家助学渠道。多年来,在政府方面,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现已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减免学费制度。为保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学习,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资助。这个体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

(2)民间助学渠道“不让一名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是高校助学的宗旨。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仅要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也就是民间助学,也叫个人助学。民间助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复杂。从助学主体来说,有的以个人形式,有的以团体形式的:从助学目的来说,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从助学范围上来说,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校的,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

2.高校资助工作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高校逐步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总体上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有效落实基本保证了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经济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各层领导都非常重视资助工作,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建议,保障资助工作的有效展开。

1.贫困生资格认定难度大。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难的学生。贫困生一般分为困难生和特困生。在实践中,多数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如下:一是学生有无乡、镇、区、县的贫困三级证明以及民政局下发的低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证;二是学生所在院校填写的困难家庭月收入、年收入概况认定表;三是学生支付各种费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日常开销。但由于某些因素很难量化,导致认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例如,对不同级别(乡级、镇级、区级、县级)的贫困证明所代表的贫困程度的理解影响着学生贫困等级的划分;一些生活并不贫困的学生却持有贫困证明要求申请助学金;很多贫困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说明等。这就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未能得到帮助,一些非贫困生却占用了宝贵的经济资源。

2.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不完善。

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是资助贫困生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

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入学问题,但随着资助的不断深入,很多问题便逐渐突显出来。从资金施予方来看,一些外省市银行并不支持在本省以外就学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在很多省市若要申请到助学贷款,必须首先由学校出具申请,而学校则会限制高年级学生的申请名额;在助学金和奖学金名额分配上,学校也倾向于将机会留给低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助学贷款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还贷压力,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申请助学贷款。同时,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在很多时候都以成绩为衡量标准,导致一个学生获得多项奖学金的情况。

3.贫困生的心理支持不受重视。

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使贫困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他们也较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把自己视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自卑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被贴上贫困的标签,自我封闭,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贫困生。甚至有些学生视“贫困”为羞耻,自惭形秽,采取逃避、退缩的消极态度。因此,高校也需要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贫困学生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去打工挣钱,除了必要的支出,他们会尽量节约生活花费。学生能够额外支配的钱越少,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往往会越低。这种主动性的降低使得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自卑、不自信、焦虑等特点。但事实上,贫困生本身并不是致贫的原因,因此仅在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在人际交往、学业、个人成长等方面给予帮助。

此外,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作为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之一,这一标准被很多学校所采用。这一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曾经有一位贫困生这样诉说:“当我拿到助学金的时候,宿舍氛围就会很紧张。虽然其他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优越,但看到我领到一下好几千块钱,他们都会有些不高兴,那段时间我很怕会和他们发生矛盾。”由此可见,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张力使得受到资助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4.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困难。

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获得生存的本领。然而,有的受助学生却没有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学习状况不佳;有的则是肆意挥霍资助金,甚至产生“等、要、靠”的不良心态。因此,尽管这部分学生的贫困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如果放任其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就无法实现资助贫困生的真正目的。目前,高校只是对资金如何发放、名额如何划分等进行严格把关,却忽略了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问题,

这不仅会减弱施予者的信心,也会导致贫困生资助不能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下去。

三、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必要性

1.“贫困”概念再认识的需要。

“贫困”不是简单的经济概念,它涉及更多难以估量的隐性指标,除了指所拥有的金钱和物质资料达不到某种必需水准这一经济内涵之外,“贫困”的外延还包括贫困主体与所处环境中的物质资源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知识和技术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机构的关系等。当个人或者群体失去或者被部分剥夺这些关系,以致其无法得到所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或者没有能力去调动资源和关系时,该主体就是贫困的或者会沦为贫困。可见,贫困生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匮乏,也由于在精神、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占有不足,甚至还包括其自身素质及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不足。仅仅从经济上来理解和消除贫困,则必然导致资助理念和资助方式的片面性。

2.贫困生多层次需求的需要。

贫困生作为社会贫困群体的一部分,既有贫困群体的共性需求,又有不同于一般贫困群体的特殊需求。在思想上,他们积极构建对社会和他人、对自身价值取向的认知;在行为上,他们急于融入社会,证明自己的成人性,试图减轻家人的压力,具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仅仅对贫困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生的多层次需求,贫困生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也是学校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主要表现为自尊自强的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和谐的需求、得到心理支持的需求、自我成长的需求等。

3.贫困生资助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它一方面增加了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优越性,为贫困家庭带去了希望和力量。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后续发展,不仅缺乏完善的认定体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经济压力转移到就业初期的年轻人身上,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情况来看,这种压力必然会迫使学生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综上所述,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与高校、社会及其他学生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于促进贫困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资助方式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相关热词搜索:高校学生处长述职报告 资助中心年终述职报告 高校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校学生资助述职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ixibaogao/1438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