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2016-06-12 12:32:1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共4篇)新课改考察学习心得外出考察学习心得朝阳中学 陈怀满重庆市明年将是实施高中新课改后的首届高考,为了进一步完善新高考背景下的首轮备考工作,提升我区高三教学与管理的针对性,北碚区教委组织了由区教委饶英副主任带队,区教师进修学院黄吉元带各学科教研员、区八所高完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高三年级组长及学科备课组长...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课改课读书心德200》,供大家学习参考。

《新课改考察学习心得》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第一篇

外出考察学习心得

朝阳中学 陈怀满

重庆市明年将是实施高中新课改后的首届高考,为了进一步完善新高考背景下的首轮备考工作,提升我区高三教学与管理的针对性,北碚区教委组织了由区教委饶英副主任带队,区教师进修学院黄吉元带各学科教研员、区八所高完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高三年级组长及学科备课组长共计三十五人组成的考察团赴广东的考察学习活动,我深得学校领导的厚爱,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

此次学习,历时五天,依次考察了广州市玉岩中学、广州市科学城中学、深圳中学、深圳第二实验中学四所中学。我们既深入了高三课堂听课学习,了解了学科教学实施情况;还参与备课组、年级组活动,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也听取了各学校领导关于我们学习要求的报告。几天过来,虽显匆忙与疲劳但大家没有叫苦而觉得收获很多,学得值得。

一、被考察学校概况

1、广州市玉岩中学是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党委政府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兴建的一所格调高雅、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全寄宿制公办完全中学。学校从2006年2月13日开工建设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坐落于萝岗区行政中心城区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部建筑一廊连通,整个校园绿色满眼。鸟瞰全貌,主体建筑既似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又似一个巨大的“反问号”,寓意玉岩学子探求真知、审问慎思的求学精神。目前,有初、高中、新疆部,共66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为社会引领者成长奠基”为办学理念,确立“用世界先进文化和时代主体精神塑造青年一代基本素质”的办学思想,以“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为校训,以“培养主动发展、自我完善、脑勤手勤、心健体健的学习者”为目标,充分发掘开发区、萝岗区科学城高端国际人才资源和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服务,大力倡导学生在“国际视野、科技基础、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追求卓越。

为加强家校沟通,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学校实行“导师制”德育模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强大教育合力。学校创新家长会形式,每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学生成长情况报告会”,由每个学生的导师以“一对一”的方式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成长情况,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

议,共同探讨有效教育措施,尽量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家长满意。目前,学校已成为全国德育示范基地和广州市家长学校示范点。

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所做的积极尝试。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24门、学生社团20多个。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愉悦了身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形成了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的丰富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和自愿参与中形成更为广泛的能力,个性得到更好地发展。

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中考成绩稳居广州市公办初中前三名。在各类竞赛中,学生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区等各级荣誉近1000个。

2、广州市科学城中学位于广州市萝岗区,学校近年来办学效益显著,成绩突出。它由一所落后学校通过政府投入,改造发展成为今天的广东省一级学校。

3、深圳中学创办于1947年。1983年6月被定为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进步快、效果好的学校,1993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2004年,被定为国家新课改样板校;2006年6月成为首批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评估的学校;2007年12月12日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2010年9月,提出深圳中学的教育使命: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2010年12月被评为课程改革和艺术教育两个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共有教师400多人,共有学生近5000人。

学校高中部现有教师 190人,平均年龄38岁左右。3人获特级教师称号,22人被认定为深圳市名师;28位教师经历海外培训。目前,高中设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872人。

高考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保持领先优势。90年代中期以来,高考本科率和重点率始终稳定在90%和60%以上,近五年来,200多人升入北大、清华,年均约30人,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数在全省连续领先。

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迄今为止,已获得九枚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近三年来,200多人升入美国前50名校。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除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外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平台。这里有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代表大会委员会、学长团等学生组织,举办过校长杯足球赛、深中杯篮球赛、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文化讲坛、深中论坛、学科周、专家讲座等系列活

动。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义工联、话剧社、天文社、跑酷社、模拟联合国协会、全球中学生大熊猫保护组织等五十余个学生社团组织,是深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2010年深圳中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唯一的赴会领奖的学校),是全国美术课改实验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我校知名的三大艺术团体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多次在国际艺术比赛中获得金奖。仅在三届全国艺展中,就拿了全部项目的14个全国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引人注目的合唱团曾连续三年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合唱大赛金奖。

深中还有自己的六大校园媒体并创有刊物《新深中》、《涅槃周刊》、《深中日报》、《NOVA Monthly》、《深中年鉴》、《苇思》,这些媒体都是由学生编辑并发行,每种刊物都有不同的特色。如《新深中》主要注重校内的时事解析;《涅槃周刊》是深圳唯一一家中学生独立媒体,以建设公民社会为办刊理念;《深中日报》每天出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NOVA Monthly》是对外文刊物的翻译,有助于同学拓展国际视野;《深中年鉴》是对深中一年做出总结的刊物,也是当届毕业生的纪念册;《苇思》则选取学生中优秀的哲学类文章,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大命题。通过这些媒体,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自由地与人交流,并深入思考我们所在社会的现状。

参天的凤凰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令人忍不住想投入深中的怀抱研读古今。幽雅的校园环境,窗明几净的教室,设备齐全的教学楼,为学子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条件。身处其中便如同是与尘世喧嚣相隔绝的桃花源,心无旁骛地读书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岁月从她身旁轻轻流过,我们不但未见其龙钟之态反而欣喜地发现她的生命如同那古木,从墨绿的深邃中滋发出翠绿的生机,并且愈发繁茂而蓬勃。这是因为她从未仰仗其厚重的历史沉淀和卓越的辉煌成绩而固步自封,相反,她博大、她包容,新思想、新观念、新血液的不断注入让她昂首阔步地始终走在教育行业的最前列。

4、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高中部位于罗湖区爱国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物理、化学、生物、通用、信息、音乐、美术、体育等功能室齐全,设施先进;天象馆、天文台具有国内一流水准;学生宿舍设施齐,规格高(有独立卫生间、热水器、空调和洗衣房),管理严,并能提供全部住宿;

学校教师学历高,素质好,名师荟萃,敬业爱生。全校408名教职中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8人,硕士研究生119人,国家奥林匹克高级教练2人,广东省级名师4人、深圳市名师2人、学科中【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青年骨干5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的近百人。

学校奉行"以人为本,成长为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校风正,教风严、学风纯。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学生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赛中,屡创佳绩,如近两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三位同学均获全国一等奖; 2010年全国和广东省生物联赛,获全国三等奖2人,广东省一等奖9人、二等奖17人、三等奖58人。学校先后获得了"深圳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深圳市高考工作进步突出奖"、"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单位(卓越奖)"、"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令同行瞩目。

学校凸显"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国家级重点课题"成长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立了语言艺术协会、新锐作家研究会、百万富翁的智慧、生活中的化学、我爱函数、海模研究协会、茗茶社、篮球学习和篮球裁判、排球协会、跆拳道协会、街舞协会、插花社、动漫设计等四十多个学生研究型社团,活动开展活跃,成果显著。毽球、女子篮球和科技活动(主要以天文天象为依托)三大特色项目长盛不衰,成绩显著,尤其是作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毽球)学校,毽球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获全国、省、市冠军无数,曾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毽球锦标赛并获得团体冠军,学校女子篮球队亦多次获得广东省前三名和深圳市冠军并获得了第六届CSBA全国篮球锦标赛初中组冠军,两个球队都是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队。

二、收获与反思

1、新课改背景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社团建设,全方面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深圳中学、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广州市玉岩中学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2、还时间给学生与老师是学校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次考察的四所学校,另了解广东省的所有中学晚自习,老师均不得讲课,而是由一位老师管理两个班的学生上自习的形式进行的。这样学生对白天老师所内容有了充分的消化时间,老师也有了足够的休息和学习时间,有更好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教学工作之中。

3、加强自身修养,重视学习是每位老师快速适应新课改的重要途径。在这次学习中接触到的四所学校老师,对于课标、考纲、考点都能随口道来,让我不得不佩服,深感自己学得不深。

4、团队合作,意义重大。这次考察的四所学校,备课组活动都实实在在,成效显著。它们对于备课组活动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有

的学校还准备有奶茶、糕点、面巾纸供老师享用,给老师集体备课创造温馨的环境。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5、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发展个体差异,是学生人人都能成功的重要途径。这次考察的学校,几乎都开设有艺术班,让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天赋的学生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为今后人生成功变得很实在。有效避免了千军万马走文化高考独木桥的尴尬局面。也让这类考生的家长看到孩子成功的希望,感到了家庭的幸福。【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6、做事作好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深圳中学我们看到了高三年级组的工作安排,细化到了具体某一天。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应该说与它们的成功是有必然联系的。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不误。深圳中学在高一二文理分科前,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开齐各门学科,各项活动全面开展,注重培养学生性趣,发展学生能力,这时的文化成绩时常不是深圳最好的。到了高三,加强应试教育,这时的学生好象很有灵性,往往进步非常快,最终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有的学校学习。

8、我作为地理教师,对于地理学科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适应新高考也是我此次学习的重要目的。比较关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

第一是选修课的处理问题。广东的高考没有单独出题,而是融入其试题之中,老师往往也没单独教授选修课,而是将选修课内容分别融汇在相应的章节之中。

第二是新课标试题的难度和试卷结构问题。老师一致认为他们的试题重庆文综地理试题要简单得多,并且对于“递进式选择题组”的形式在减少或者说有所回避。政史地三科仍然各科100分,但不再实行三门科合为一题的情况。而是分别考2个大题。其学科排列顺序为:选择题35题:1-11题是地理,12-23题是历史,24-35题为政治;综合题36-37题是政治,38-39题为历史,40-41题是地理,选取的区域分别是中国和世界各一个。选择题仍是4分一道,地理综合题中增加了填空题,当然填空题绝不是考书中死记硬背的内容。

第三新课标试题中学生能力是怎样考察的?通过联系实际,考察生活中的地理,体现了课标理念学习有用的地理。重视学生地理读图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察。这与重庆文综考试是一样的。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第四如何应对新课标考试形式下的高考?这个问题可以说各有各的招数。深圳中学高三每周五下午为综合学科考试时间,他们在高三上的做法是每月四周采取政、史、地、文综轮考的方式进行。学生人手每科两种成套的资料,课堂仍以老师讲解为主,课后学生去消化提高的方式。学校要求数学学科第天的作业量为1小时,其它五门学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第二篇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就如潘小明教授说的,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缩小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去,达到了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数学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主体性上下功夫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的运用问题上,新课程主张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即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周围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收集数据资料,编辑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生动的数学智力活动,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意的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使教学焕发生机,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面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多样化了,课堂变活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教师将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实施课程的“研究者”。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以独立思考、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教研和大半讲解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研讨和自主活动时间至少达到50%。在教学方法上,以探索式和讨论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向小学者一样去主动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以上是我在这几天的学习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通常一个班教师能照顾到2/3的学生就不错了,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的确很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总之,新的课改让人精神一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创造空间,确实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创新。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以上是我在学习新课改中的反思和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创新,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深刻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新课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

展,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都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第三篇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何小丽

听了这么优秀的课,收获很多。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即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第四篇

[篇一:新课和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7月21-23日,我在重庆第七中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张维善主讲,主要内容是:1。课标解读。2。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教材分析。3。由其它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老师在介绍陈详老师的时说他没有想到“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这样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篇二: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代,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语文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我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在听了有关专家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我省专家关于选课、课程实施、案例设计等方面也作了深刻剖析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下面就这几天的培训,谈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教育的进步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应把握好课程改革这样的机会,使教育事业再创佳绩。

[篇三: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我会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面就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再结合本人几年的实践来谈一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2、从具体事实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这些发现和欲望都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发现。浙教版的很多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目的明确,盲目的活动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因为方式和手段都是围绕目的来实施的。

2、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如<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说情景、自己说想法、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教学活动必须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现阶段,合作学习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改课堂上。合作与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们应该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

[篇四: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关热词搜索:读书心德读后感200字 读书心200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课改课读书心德200”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课改课读书心德200"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4589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