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书信函 > 古书籍修复

古书籍修复

2017-06-14 11:32:5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古书籍修复(共7篇)刘婷婷:美女古籍修复师修复古书籍年赚200万留学美国学习修复古书今年25岁的刘婷婷出生在北京一个艺术之家,不料12岁时她到一位从事古籍修复的亲戚家玩,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后来她一有空就往亲戚工作的收藏馆跑,耳濡目染,学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亲戚告诉刘婷婷,只有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

篇一 古书籍修复
刘婷婷:美女古籍修复师修复古书籍年赚200万

  留学美国学习修复古书

  今年25岁的刘婷婷出生在北京一个艺术之家,不料12岁时她到一位从事古籍修复的亲戚家玩,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后来她一有空就往亲戚工作的收藏馆跑,耳濡目染,学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亲戚告诉刘婷婷,只有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书,才能称为古籍。根据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可分为孤本、珍本、善本。看得多了,刘婷婷对每个时代的纸张、字体、墨色渐渐熟悉,凭感觉就能大体断定,而这些是判断书的刊刻时代及艺术价值的重要依据。慢慢地,刘婷婷在熟人中小有名气了。

  一次,刘婷婷一位同学的父亲打算用35万元买一本“唐代珍贵文献”,请刘婷婷“开开眼界”。不料刘婷婷一看就说:“这是清代的,最多值8000元。”同学的父亲带着刘婷婷的说法再次询问卖主时,卖主立刻直冒冷汗,自认理亏。

  刘婷婷读高三时,认识了一个在北大留学的纽约女孩,女孩给她讲了很多美国的趣事,还提到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有一个“奇葩”专业——修复古籍,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只招十几名新生,但这个名为古籍修复师的“冷”职业却颇有“钱”途……这位女留学生只是随口一说,却触动了刘婷婷。从此,喜欢和古籍文献打交道的刘婷婷有了去美国深造的想法。

  刘婷婷写了一份简历,重点讲述自己对古籍的热爱以及跟随老收藏家学习的情况,还把自己修复过的一些历史文献等拍成图片,通过网络发给了美国的大学。没想到校方对这位语言幽默、思维方式独特的北京女孩很感兴趣,他们马上联系了刘婷婷。刘婷婷丰富的历史知识,给校方留下深刻印象。

  2009年,高中刚毕业的刘婷婷接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来她才知道,该校的图书管理学科一般只有研究生才可以申请,她是被破格录取的!

  令刘婷婷大开眼界的是,古籍修复并不排斥现代技术。这里除传统工具外,还摆放着纸张厚度仪、纸张拉力试验机、纸张酸度测定仪、恒温恒湿箱、除虫消霉机、真空干燥箱等众多现代技术仪器。

  修复一本书,主要的工序就有十几道。拆书看起来容易,其实很费工夫,有些酸化结饼严重的书,光揭开可能就要花费好几天。教授指导刘婷婷:“把书拆分完毕,就要为它配纸,纸配得不好就会影响修复质量。按照古籍修复标准,修复时配的纸要与原文献颜色一致、厚度相当,甚至纤维分析、帘纹也要非常接近。如果碰到材质特殊或带有颜色的纸张,还需自行调配纸浆或为纸张用植物染色。古籍修复讲究的是‘整旧如旧’,就是使经过修复的书籍在外观上尽量保持原貌,从而保证古籍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刘婷婷每天废寝忘食地学习,根据制定的修复方案进行作业。

  开启古籍修复事业

  刘婷婷经手的书有半人高一本的1890到1899年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手绘细节精密严谨,画错一笔就要从头来过;有年久失修的牛皮封面古籍,手一碰皮革哗啦啦掉一地;还有标注“机密”的各种文件……她印象最深的是一页微微发黄的善本,红色朱砂标注的句读依然清晰可见,出自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典》,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图书8000余种,内容包罗万象,非常珍贵。用教授的话说,这里的不少古籍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及史料价值,拿到纽约拍卖场,随便一本就能拍出百万美元的价格。

  一次,一位华人收藏家孙先生把刘婷婷请到家里,让她帮自己修复几本略有残破的古籍。这对刘婷婷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没想到收工后对方竟给她2000美元的报酬。刘婷婷吃惊之余,还了解到近5年来,在国内市场上古籍文献的价格一路飙升,不少藏品价格都翻了5到10倍。一幅郑板桥遗墨《五经手读》拍价550万元,宋代张即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更是拍出了887万元的天价。

  临走时,孙先生告诉刘婷婷,美国及欧洲有很多私人收藏家和博物馆,不少古籍因年代久远都需要修复,可是又很难请到真正“修旧如旧”的高手。如果刘婷婷将来能开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不仅能给许多收藏家帮忙,自己也会有不错的收入。听了这话,刘婷婷不禁跃跃欲试。

  2013年,刘婷婷大学毕业后,在富人聚居的纽约长岛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她信心满满地以为在美国喜欢古籍文献的私人收藏家很多,包括官方一些博物馆的古籍文献都急需“抢救”,而从事古籍修复师这一职业的人又非常少,自己的业务肯定会应接不暇。没想到1个多月过去,她竟连一单生意都没接到,她雇来的那位白人美女助手莉莎,因整天无所事事都显得坐立不安。“这到底因为什么?”刘婷婷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莉莎的一句话点醒了刘婷婷:“那些富豪收藏的古籍文献都很值钱的,如此珍贵的东西,人家怎么敢随便让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去修复,万一搞得一团糟怎么办?这代价未免太大了!”

  怪不得没生意,原来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刘婷婷恍然大悟,立即着手寻找解决方案。她想到自己曾帮助修复古书的那位孙先生,他在纽约收藏界应该认识不少人,如果通过此人介绍,应该能够联系到相关业务。果然,孙先生了解到刘婷婷的创业遭遇后非常同情,马上就热心地给她介绍了一些收藏界的朋友,其中既有美国人,也有在美国定居的其他国家的收藏爱好者。

  刘婷婷印象最深的,是她接待的第一个客户萨利特先生。这位40多岁的犹太人平时做钻石加工和销售生意。那天,孙先生亲自驾车带着刘婷婷去拜访他,在一栋古色古香的花园式别墅里摆满了各种古董,就连墙上挂着的几幅欧洲名画,都是真品。孙先生向萨利特介绍刘婷婷的个人情况时还幽默地说:“您别看她如此年轻,她的专业技术比一些从业多年的大师还厉害呢!”对方轻轻摇了摇头,不大相信。这时,刘婷婷赶紧向对方介绍自己曾经修复过的珍贵古籍,没想到这一招挺灵。萨利特听着听着,转变了态度,当场答应请她帮助修复古书。

  经过刘婷婷近2个月如绣花般细致的修复,这些原本千疮百孔的书页面目一新,并且很难看出修补痕迹,浑然天成。那位客户简直惊呆了,后来付给刘婷婷3万美元的报酬。初战告捷,刘婷婷的事业也从此开始出现转机。

  美女“书医”年赚200万

  渐渐地,有几位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请刘婷婷修复古书。有一位意大利裔美国明星,她家的收藏有一部分是古罗马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珍贵文物。客户说,这些古籍并非来自拍卖行,而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可惜这位影星并不知道该如何保管这些东西,导致不少文献出现虫蛀、酸化、霉变等,损坏非常严重。看着一摞摞历史悠久破败不堪的古籍文献,刘婷婷心疼极了。就连那位影星自己看着那些纸张残破、泛黄、粘连的“病书”,都忍不住问刘婷婷:“破成这样,还能修吗?”

  刘婷婷将这些古籍带回工作室,仔细检查时发现,有的珍贵藏书内页因鼠啮、虫蛀等原因,已成为小碎片,刘婷婷只能像做拼图一样,把一捧非常细小的碎片一点一点拼起来,许多工作甚至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她说:“古籍修复是一项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活儿,既不能急躁,还要心灵手巧。”

  就这样,刘婷婷经过3个月的苦干,终于将那一大堆破烂不堪的古籍全部“救治”完毕。当看到原本像烂草一样的书修完后工整崭新的样子,客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惊呼:“亲爱的婷,你比《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师还厉害!”根据事先约定,客户一次性支付给刘婷婷8万美元报酬。

  2015年,刘婷婷已经成为在美国小有名气的“美女古籍修复师”,《华尔街日报》、英国BBC等,都报道过她的事业。如今她每年的收入已超过35万美元,相当于200多万元人民币。

  文/小亮

篇二 古书籍修复
开一家古典工艺品礼品专卖店

  产品特点

  虎型的紫檀镇纸、漆器首饰盒、油纸伞、雕花的小屏风、牡丹花盘、苏绣荷包……实用而又有古典风情的古典工艺品礼品正俘获更多人的心。

  项目简介

  古典工艺品礼品包含的范围比较广阔,从梳子、花瓶、盘子、坐垫、手袋等日常生活用品,到屏风、橱柜、梳妆台等大件家具,到镇纸、砚台、笔架等办公用品,一一包含在内。无论是纯古典样式,还是结合时下流行元素进行“现代化”了的产品,只要流露着古典风情、东方味道,都可以搬进古典礼品店。

  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风”在国际时尚界的风行,古典礼品也逐渐复苏,重新成为人们的“心头好”。除了本身具有古典东方情结的人,追赶流行风尚的潮人也加入了庞大的古典礼品消费群。实用又有韵味的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新产品,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目光。

  经营建议

  1.做工巧、韵味足是人们对古典礼品的一大诉求,只有精致的古典礼品才能勾起强烈的购买欲。

  2.选商品要精细。挑选实用的古典礼品作为主打产品,并适当在古代书籍里寻找新品,找工厂代工,做出独特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提高小店的品位和档次。

  3.网店和实体店配合,通过论坛、为杂志拍图片提供布景等方式提高知名度。

  ○ 编辑/石祥新  

篇三 古书籍修复
中国古代书画修复中的“修旧如旧”

本文首先从“修旧如旧”这一概念性的修复原则入手,在理论上探讨其作为总体价值评判标准时可能出现的理解误区,厘清其最早提出时的含义:作为技术措施的指导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则是以“随旧”方式追求“复原性”的修复效果。这种以“随旧”做法意欲复原的修复方式体现于传统书画修复中的每一个细小技术环节,我们在惊叹这种“天衣无缝”的修复效果的同时,修复后的作品却又难免陷入有意“作假”的困境。那么,这种“复原性修复”到底应该“复原”到哪里?“全补”是否一定要“天衣无缝”?通过与现代修复理念参照比较,以外形完整和气韵和谐为目的的传统书画修复,注重了审美的和谐与完整,却也相对容易造成其他信息的缺失。因而,在传统书画修复中,对于“修旧如旧”中的“随旧”处理、对于“全补”操作与“天衣无缝”的追求都应该更加辨证而合理地运用,而关于如何形成系统而科学的修复理念也应引起足够的反思。

引言

面对一件古代书画,它所保存的状况如何,承载着哪些信息量,是否需要修复,是否复原,是否恢复原貌,是否去除本体以外的附着物,是否需要补强或加固,这是我们修复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复原,复原的依据是什么?复原部分与原物部分是协调还是对比?复原的可识别程度怎样?如果要恢复原貌,那么什么是原貌?如何理解原貌?如果决定要清除书画本体以外的附着物,那么哪些是应该去除的,哪些是有害的附着物和无害的附着物?如何去清除?如果对书画本体要进行补强或加固,那么如何去补修或加固?是用传统的方法还是借用现代科学的技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对书画修复的具体工作前必须要进行的原则论证,是至关重要的。【古书籍修复】

“修旧如旧”作为文物修复界的一句行话,这一未见于任何官方或法律文件记述的习惯性提法,在目前我国的文物修复中具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可恰恰是传播、运用得越广,其争论越大,所有的修复工作开始之前都提出以“修旧如旧”为目标和原则,但实际的修复结果却常常是不尽人意:要么是修复主观性过强,所谓复原的“旧”仅仅是修复者个人对“旧”的理解,丢失了修复对象所保存的信息;要么变“旧”为“新”,而修复出来的“新”完全没有道理,成为“假古董”;更有甚者,完全不是修复文物,而是严重的破坏。这样令人痛心的修复不仅屡见不鲜,而且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原因何在?“修旧如旧”到底提出于何时?其本意是指什么?为什么在同一个原则下会出现不同的修复效果?它是否适合作为文物修复的指导原则呢?“修旧如旧”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遇,盲目地以“修旧如旧”为原则指导修复实践,势必会造成更多的争论。【古书籍修复】

而源起于装裱技艺的传统书画修复,是一门历史悠久和技艺精湛的手工技艺,直至今天,这一整套完善而细微的技术手法,仍是我们修复古代书画的主要方法,足见其生命力的强盛。那么,古代书画修复的目的及原则是什么呢?《装潢志》“古迹重装如病

延医”中这样写道:“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弊。”古人将残破古书画比作病人,将装裱师比作医生,将“改装”或“重装”当成一次手术操作。整个修复活动被提升为对“生命体”的关注,无怪乎文中发出这样的呼吁“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司命”的目的是使书画“沉疴既脱,元气复完”、“复还旧观”。可以说,这样的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复原性修复”,是一个有着高超医术与良好职业道德的医生所努力追求的理想结果,正是带着这种敬业态度和完美理想,古书画修复中大大小小的“手术”一直在进行着。在其发展过程中,“手术”的材料不断演进,技术不断提高,但时至今日,由于“复原性修复”这一目的或相关因素引发的问题与“修旧如旧”造成的争论一样大量存在。

可以说,古代书画的修复在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同时,其修复活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论,因为“任何修复活动都有可能构成一种对艺术品原状或原意的把握与干预,有可能纠正或复原相关的感知与理悟,但是,也有可能因为热情过头的修复而形成‘破坏性的保护’的事实,或者酿成千古遗恨,使得艺术品面目全非,或者是严重地偏离原作的气象,貌合而神离。显然,艺术品修复的具体效应绝对不能小蚬。它所吸引的注意力以及相关的争议往往有可能构成种种文化事件的焦点。”而关于这样的争论,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各种门类的文物修复中都有所体现。当然,这样的争论是可喜而必需的,因为一直以来,修复往往被看做—种纯技术性的行为,悄然地进行着,从中我们看不到修复者自觉的职业理念,也看不到研究者和公众对重要文化遗产的觉悟水平。就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艺术史家詹姆斯-贝克(James Beck)尖锐地指出的那样:“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际上有过雪崩似的艺术修复方面的研究,但是,却并未出现一定数量的可以致用的观念,以此能为修复活动提供坚实而又可靠的理性。同时,也没有就一种可以指导艺术品修复的整全理念达成任何共识。我们从一开始就得承认,彻头彻尾的无政府状态笼罩在如此巨大的目的上。即便是基本性的问题,诸如完全没有弄清修复一词的所指是什么,而修复活动的要素是什么也有待于解决。”事实上,文物的修复不仅仅涉及到修复者和所修复对象的材料、技法(包括作品创作的技术以及相应的修复所需的技术),而且渗透着修复者对修复对象的美学观念、历史观念等的了解以及其自身的伦理品质,不仅如此,修复还是与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学习。

随着“遗产”概念的引入,随着我国文博工作与国际交流的更趋密切,我们今天一方面仍然在沿用着传统的书画修复技术,一方面也在借鉴西方的现代修复理念,传统修复技术所呈现的理念与“修旧如旧”的多义理解使我们的修复呈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各种修复行为仍在继续,争论也在继续,站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我们完全有必要对这一原则及传统的古代书画修复技术进行反思,厘清真相,分析利弊,探寻更

为科学、规范、明确的修复指导原则,并在传统修复技术与现代理念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一、“修旧如旧”的理论考辨

“善本古籍的修复工作自始自终要恪守‘整旧如旧’的原则,即最大限度地保留善本古籍的原始面貌和风格。”“在修复古旧书画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原来的装潢形制,切不可画蛇添足,改变原貌。”这里的“整旧如旧”或“修旧如旧”均是作为一个总体价值标准评判原则出现的,是尽可能保持现状的含义。从一些传统修复技术环节中我们还看到这样的“修旧如旧”,即以“做旧”或“随旧”的方式,巧补残缺,使之完整如初,让人看不出补痕破绽。这样的“修旧如旧”则是一种具体技术措施的原则,也是一个观察和评判事实的原则。文物修复的概念在我国文物界—直是比较模糊的,长期以来它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修复是维修、保护,有人说修复是恢复、复原,还有人定义为替换、更新,正是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了“修旧如旧”理解与实践的多样性,因而,多样性的修复效果也随之出现。“修旧如旧”到底源于何时?其本意是指什么?在理论解读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将其落实在具体的传统书画修复中,它又体现出怎样的理念追求?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许才能明白那些不同修复效果的出现及(一)补字

1.准备砚、墨、狼毫小楷笔、勾字小笔、有机玻璃尺等。

2.找一部与缺字书叶相同版本的书,把要补字的书叶放在同版本的书叶上(最好中间夹一张透明的玻璃纸,以防墨汁渗透),再对准框栏。

3.仿照原书字体影描补全。这样描出来的字体,可以接近原书字样。如果没有同样的版本,可请善于缮写的人临摹补字。如嫌新补的宇过于鲜明,还可以用棉花蔫着尘土或用烟丝在新补的宇上擦抹几下,这样新补的字就与原书的字色调基本一致。争论的原因所在。

1.提出及原意的厘定

“修旧如旧”也多称之为“整旧如旧”,大多流行的说法称其来自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杂说第三十)》中有这样一段记录:“书有毁裂,郦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瘢疮硬厚。瘢痕于书有损。裂薄纸如薤(音械)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裂若屈曲者,还须于正纸上,逐屈曲形势取而补之。若不先正元理,随宜裂斜纸者,则令书拳缩。”“略不觉补”,即古籍修补之后,不细看是看不出补过的,传统的古籍修复技术环节中就有“补字”、“划栏”这样的具体操作高超的技艺让人看不出修补的痕迹。此段文字并未出现“整旧如旧”的字眼,“整旧如旧”也许是人们针对“略不觉补”提出的一种概括性说法。

“整旧如旧”这一命题以文字方式明确地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据罗哲文先生回忆,“整旧如旧”在现代修复中的首次提出,大约是在1952年梁思成先生谈古建筑修复的意见时所说“古建筑维修要有古意,要‘整旧如旧’(罗哲文《难忘的记忆深切的怀念》)。”“而且,梁思成还以自己的假牙为例,做了形象的说明:一次,梁思成应扬州政协之请作报告,谈的是古建筑维修问题。年逾花甲的梁氏语出惊人:“我是无耻(齿)之徒。”举座为之愕然。他接下来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上了这副义齿(假牙齿),因为上了年纪,所以色泽不是纯白,略带点黄色,因而看不出来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应该这样,不能焕然一新。”在《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中,他详细论述了整旧如旧命题。“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镜用擦桐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我认为在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中,一般应以‘整旧如旧’为我们的原则。”围绕“整旧如旧”出现了两个关键词汇和两个例子。“古意”是要保持的,“焕然一新”是要反对的,“旧”与“新”相对立,更多的侧重追求外表效果上的“古旧”(即时间感、历史感)保留古迹或古物在历史中形成的外表痕迹;“装牙”和“擦洗”的例子都强调了保持“古旧”,“装牙”的逻辑关系是:掉牙—装假牙——有时间感的色泽——整体上看不出区别。梁思成当时所提出的“修旧如旧”更多是着眼于反对将古迹或历史建筑修整为“焕然一新”的倾向,提倡尊重“古旧”这种特殊的审美感觉。从1978年起,祁英涛在梁思成的提法上又多次论述,认为整旧如旧不仅是古建筑修理后对外表效果的一种目标,也是外表处理的一种技术措施。“在维修古建筑的工作中,实际不论是恢复原状或是保存现状,最后达到的实际效果,除了坚固以外,还应要求它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它的高龄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来源,除了结构特征分析取得以外,其色彩、光泽更是不可忽视的来源。…要达到上述修理的效果,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所形成的,这种技术措施,被称为‘整旧如旧’。祁英涛的著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保养与维修》、《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原则和实例》、《古建筑维修的原则、程序及技术》对此亦有阐述。

结合传统古籍修复中的“补字”、“补栏”技术以及梁思成所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这里的“整旧如旧”更多是指对“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并在色泽上“随旧”,让人看不出修补的破绽与痕迹,“整旧如旧”不仅成为古建筑修复中的重要原则(即以“随旧”的处理方式让人看不出与原来面貌的区别),而且逐渐成为其他文物门类修复的共同原则。传统陶瓷修复的“六步修复法”:清洁、核拼、粘接、补配、仿色、作旧也体现出这样的原则要求;再看传统书画修复通过洗、揭、补、全四个技术环节,最终达到“补处莫分”、“沉疴既托、元气复完”、“复还旧观”的目的,可以说,这里的“整旧如旧”在本质上是一种“复原性修复”,其最初的提出并非一个总体价值评判原则,而是一个技术性的原则。这种技术性原则所体现的目的是对于完满、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恢复。正如李军先生所总结:这种以“象征”的方式看待文化遗产的

【古书籍修复】

态度,所追求的是与理想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所象征的东西破旧的话,就应该把它完全修补好,使它和理想的状态更接近。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说,他所想修复的不仅仅是泥胎木雕,更是一种理想,是希望与理想世界形成一种完满无缺的关系。这种修复态度反映在传统书画的修复中,是虔诚地希望与古人在艺术精神上达到一致,通过补缺、色泽及气息的相似来恢复古书画本体及画意的完整。

2.扩展后的多义解读

如上所述,“随旧”处理为天衣无缝的“修旧如旧”方式,是传统的古董修复中最为习惯性使用的技术方法,但如果我们将其作为修复的总体价值原则,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时,会发现其可能存在或引起不同的解读与实践。

“旧”不仅是梁思成所谓的“古旧”的色泽与气息,它还可以拓展为对一种整体面貌的描述,“旧”字一般有两个意义:以前的、过去的、古老的;与“新”相对,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即是说,“旧”包括了两层含义:即一件器物的最初原貌和在经时间冲刷遗留至今的面貌。当“旧”(旧的面貌)成为修复所欲恢复的理想境界时,这个“旧”就存在到底是哪个时期的旧的问题,是“原初的旧”还是“现在的旧”?

如果是“原初的旧”,那么,在修复中就应该是“修旧如初”,使文物恢复到最初的原貌或者“当年在造型、装饰最有价值时的面貌”,“也就是文物本身最辉煌时期的样式”,而最初的原貌到底为何?则可能为“新”,也可能无从寻觅,在具体的修复中,修复者总是根据各自的不同理解去想象,“修旧如新”、“金碧辉煌”以及各种不同想象的原状恢复均可能出现。正如19世纪法国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专家维欧莱一勒一杜克,他认为建筑的修复是一种风格的修复,就是恢复建筑原有风格的纯一性和完整性,为此必须去掉所有后来附加的任何东西,可以添加按照原功能、意图和理想应该有的东西。这样的理念如果运用到中国古建筑的修复中,那么势必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座唐代的寺庙,历经了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翻修,在风格、式样或材料上已经完全不是唐代的状貌,在今天修缮时却提出恢复唐代风格,这就等于再造一座唐代寺庙。试问,这样的“恢复原初”的修复依据何在?意义何在?一件古书画也是如此,如果一张有着无数明清题跋、钤印的宋画要求恢复到原初,那总不会去掉这些所有的题跋或钤印吧?如果是“现状的旧”,那么,在修复中就应该是“修旧如现”,尊重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自然或非自然力量所形成的一切。19世纪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诗人罗斯金就曾提出这样的修复观念:“无论是公众,还是那些照料公共建筑古迹者,都没能理解修复一词的真正含义。它意味着一座建筑物能够遭受到的最彻底的破坏:在这场破坏中,任何东西都荡然无存…一就像无法让死人复活一样,建筑中曾经伟大或美丽的东西都不可能被修复。”罗斯金尊重历经时代演变而生成的痕迹效果,并将其称之为“入画”的趣味,因而,他反对使用现代技术去修复古建筑,任其自然的发

篇四 古书籍修复
浅谈古籍修复三要素?

浅谈古籍修复三要素

作者:朱煜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05期

关键词:古籍修复;浆糊;古籍修复用纸;修复技术

摘要:古籍作为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破损老化严重,亟待修复,这是古籍原生性保护的关键。文章重点阐述传统古籍修复中的三要素,即浆糊、古籍修复用纸与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92-03

古籍作为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其除了被收藏在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外,还有很多散落在民间机构和个人藏家手中。由于诸多原因,古籍保护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比如现存古籍底数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等。且不说民间机构和个人藏家,单是大部分的基层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就一直处于无专业人员、无专门古籍文献特藏书库、无专项古籍保护经费的“三无”状态。一旦古籍纸张的pH值降到5以下,古籍文献资源就无法得到利用,古籍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想对所有破损古籍进行修复,仅凭目前条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古籍保护修复工作应当是着重抢救性修复。

古籍修复是一项传承了数百年的关于古籍保护和修复的手艺,早在《齐民要术》中就有了记载。即使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古籍修复已经有了很多的新技术、新方法,但其主要采用的还是纯手工修复,这个是无法替代的。古籍修复的原则,根本上只有一条,那就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

1古籍修复三要素

1.1糨糊

糨糊是古籍修复的重中之重,好的糨糊决定了古籍修复的质量。明朝周嘉胃在《装潢志》中特别强调:“表于之糊,犹墨之于胶。墨以胶成,表以糊就。胶用善则灵液清虚,糊用仁则卷舒温适。调用之宜,妍媸攸赖。”糨糊直接施用于古籍纸张本身,对古籍的影响是直接的、持续的,它的性能对古籍的存续至关重要。

古籍修复所需的糨糊与平日里接触到的生产生活糨糊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修复过程中的主要粘合剂,有着以下特殊的标准:①糨糊的制作原料来源应当广泛,这是最基础的条件。只有原料易得,方能为今后规模化的古籍修复工作提供物质基础。②糨糊的使用必须具有可逆性。也就是说,当文献需要重新修复时,可以比较容易地揭下原修补部分的补纸,而不损伤古籍。③糨糊的pH值应该接近中性或偏弱碱性。pH值中性可以使古籍纸张保持中性状态,而偏弱碱性可以中和纸张中的酸性,延缓纸张酸化,有利于纸张得长时间保存。④糨糊本身要能够在低【古书籍修复】

温环境中长时间存放且性质稳定,不易发霉、发酵、生虫,这是对糨糊性质的重点要求。⑤糨糊的质地要白净,这是糨糊制作中的基本要求。糨糊应当无色透明,不含杂质,不会对纸张和原书文献内容造成污损。⑥糨糊要有适中的黏性和适当的粘合速度。如果黏性太强,水分偏少,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散发,可能会在纸张上形成核桃状的皱纹,破坏纸张的纤维韧性,影响书页的美观和保存;如果黏性过弱,水分较多,则不易于干燥,也会造成黏结不牢、补纸容易脱落的情况,达不到修复目的。⑦糨糊的制作和使用必须安全无毒,不会对古籍修复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这是糨糊制作的重中之重,毕竟人是从事一切工作的主体。

制作优良的糨糊一般摸着手感较稀,使用时粘着,能保证补纸与书叶黏结成一体。传统糨糊在制作中使用了明矾和部分中药材,时间长了容易产生酸性,会造成古籍纸张酸化并且变脆,不利于长久保存,因此现在都已经很少使用。现代古籍修复糨糊普遍采用优质小麦淀粉制作。

1.2糨糊的制作

糨糊的制作基本凭借经验,春、夏、秋三季一般使用冲制法,冬季用熬制法。

1.2.1熬制法。①熬制法制作糨糊时,是在电磁炉上用煮锅将纯净水烧开,然后把用温水调好的糨粉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以防止沉淀。当其浓度不断增加,颜色由白变暗呈半透明状时,糨糊开始起泡,此时提起糨糊其缓缓下流而不间断,犹如线般,这说明糨糊熟了。此时,应停止加热,以确保糨糊黏度适中。②熬制糨糊也可以先用温水在煮锅预先调配好糨液,然后在电磁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电磁炉的温度控制在70℃~80℃之间, 淀粉糊化后继续用小火熬制一段时间,能使糨糊获得更好的黏性,等到糨糊充分糊化时就可以停止加热。这样制作出来的糨糊,呈半透明状,更适宜用于古籍修复。③熬制法也可以隔水炖制糨糊,将事先调制好的糨料投入烧杯,将烧杯放到沸水煮锅中,使糨液受热均匀,同时用糨棒不停地搅动糨液。当糨液慢慢变稠滚出气泡时说明糨糊成熟。熬制时间可长可短,根据糨料浓度和水温决定。

1.2.2冲制法。首先,将一定量的淀粉加到糨糊盆中,按比例加入适量蒸馏水,用木棒朝一个方向用力搅拌,打成稀糊状,制成“底子”,打出的底子应当细腻不脱筋。其次,随即用沸水快速冲入盆中,水流要猛,一气呵成。同时,还要用木棒用力搅拌,使糨糊由稀变稠,等到糨糊变成半透明的胶状时停止加水,继续不停搅拌到水粉交融,充分糊化。

使用糨糊时,要充分考虑到待修古籍纸张的拉力,糨糊黏性过强,会拉断古籍原书纸张,黏性太弱,则粘接效果不理想。即使修复同一套古籍,有时也要准备两份浓度糨糊,视具体情况而用,修复时要本着对古人、今人及后来人负责的态度。

2古籍修复用纸

古籍修复用纸,直接影响了修复效果和修复完整后的古籍价值。纸张类别、厚薄、颜色、拉力和收缩性都是修复选纸时要考虑的必要因素。修复一册古籍,首先要辨认出古籍的纸张属于哪一类。古人印制图书,用的纸张基本为麻纸、皮纸、竹纸几大类。

2.1麻纸

麻纸的名称有白麻纸、黄麻纸,其生产时间一般被认为是汉代至唐代,当时生产主要为了是便于书画创作。麻纸的主要产地有南京、扬州、绍兴、山西、河北、山东、四川、广州等。流传下来的宋元古本,用的大多就是麻纸,分黄麻和白麻几种颜色。麻纸纤维粗,耐久存,拉力强,不易脆化,但是制作成本高,因此宋元以后,用麻纸印的书就越来越少。一般修复的古籍少有麻纸,目前国内的浙江和福州两地成规模地生产手工麻纸。此外,二次染色制作的麻纸制瓷青纸,用来装帧善本古籍,所制封面美观大方。

【古书籍修复】

2.2皮纸

皮纸的名称有楮皮、桑皮、檀皮、构皮等。目前业界认为其产生于汉代,定型于南北朝时期,量化生产于宋代。皮纸的主要产地有浙江、安徽、广西、河南、云南、贵州、河北、陕西等。皮纸的优点是韧性极好,拉力强,手感佳,缺点是易絮化。明代珍本大多使用的白绵纸,就属于皮纸中的一种。书画常用的宣纸,享有“纸寿千年”的美名,就是皮纸的代表,原料主要是檀书皮和特殊草料。以楮树皮为原料的皮纸,纸质洁白,如清代殿本多用的开化纸就是其中的代表。

2.3竹纸

竹纸的名称很多,如元书纸、连史纸、毛泰纸、毛边纸等。竹纸产生于唐代,成熟于宋元,大行天下于明清。竹纸的主要产地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等。明末和清中晚期,国力衰退,古籍印制纸张质量下降,而图书的需求增多,为降低印书成本,多采用竹纸。竹纸的缺点是拉力差,易脆化,不耐久存,优点是原料多,价格便宜,多产于浙江、福建等多竹林地区,当时在南方被广泛使用。现在的宁波奉化棠云村袁家所产手工竹纸,被全国各大图书馆在修复古籍时采用,据称可以保存三五百年而不朽。

古籍修复必须使用与原书同类型的纸张,因为纤维拉力的不同,不属同一类型的纸张只会对原书造成破坏。补纸的颜色必须宁浅勿深,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补纸颜色会慢慢与原书纸张接近。选的补纸,宁薄勿厚,必须比原书纸薄,如果比原书纸厚,有可能会拉断原书纸张,也不利于修补后的锤平。

3古籍修复技术

古籍修复技术的完善,对古籍修复从业人员而言至关重要。业务素质和熟练程度关系到从业人员是否合格。古籍的手工修复是一个严格的操作过程,它要求修复人员具备相当的专业技

术,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遵循规范的工作流程。古籍修复从业人员要具备历史、生化、古籍版本等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力。

拿到一册需要修复的古籍时,首先要认真审视,制定出确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古籍的纸张类型、破损情况等要素都必须被全面考虑到,要做到“整旧如旧”。根据文化部颁发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规定,修补纸与原书纸的接边是2mm以下。但在实际操作中,接边是越细越好,接边越细,补纸对原书的伤害就越小,便于锤平,同时也美观。古籍修复要面对的情况很多,笔者择经常遇见的三种情况简要言之。

3.1污损、酸化、生霉古籍书页的清洗

修复古籍,时常会遇到纸张污损、长出霉斑等问题。一般方法是在清水中加入从超市购买的口碱(NaOH)进行清洗。清洗书叶时要将书叶按顺序排好并放在一个呈倾斜角度的水槽中,在书叶表面覆盖一块薄皮纸或者无纺布,避免水直接冲坏书叶,之后用手轻轻按压书叶,将书叶表面污水挤压出来,从而达到清洁书叶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书叶脱酸的作用。

3.2虫蛀鼠啮的修补方法

虫蛀鼠啮造成的孔洞是古籍修复中最常见的现象,修复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这些孔洞的修补上。我国南方气候潮湿,蛀虫多是蠹鱼和白蚂蚁;北方凉爽而干燥,蛀虫主要是蠹鱼和土蠹。从外观看,虫蛀鼠啮后的书叶有大小不同的孔洞,少的仅有一二,多的像“筛眼”,布满全书。修补时只需在孔洞周围浅浅地涂上稀糨糊,左手拿撕去纸边的补纸按在上面,右手食指按住要补的位置,左手一撕就沿糨糊湿印撕出不规则的纸边,然后右手持镊子,细致的夹去多余的补纸即可。

3.3脆化、絮化、糟朽纸张的修复

古籍年代久远,如若保存不当,更是会加速纸张的老化,一旦发脆朽烂,纸张的机械性丧失,纸质疏松,呈絮状。这要使用合适的修复用纸托裱加固,有缺损的地方要先用同类型纸张修补完整后,才能托裱。托裱脆化、朽烂书叶前,先洗干净工作台,上置薄膜一张,略大于待托裱的书页。将书页轻放于薄膜上,然后用小号羊毛排笔上糨。托裱书叶用的糨糊要稀,排笔上沾的糨糊要足,刷的时候手用力要轻。手稍重或糨糊稍稠,都容易将书叶带动,导致刷歪或连笔带起书叶,造成古籍的再次损坏。覆背后,背纸上盖一张吸水纸用棕刷排实吸水,保证粘实。连同薄膜揭起书页翻到正面,再揭去薄膜。将托裱好的书叶放置在晾纸架上,避免阳光直射,等到水分散去八成,就可进行喷平工作。

古籍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能随意改变古籍原书的装帧,要尽量保留原底原封面。明清时期有人把宋元的蝴蝶装改成包背装和线状,现代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把古籍制作成金镶玉,这些都破坏了历史原貌。其实,古籍修复一次,原书的历史信息就减少几分,所以古籍保护工作重在改善古籍的保存环境,减缓古籍的破损老化速度。而古籍修复工作的重心则是

要加快对专业化修复人员的培养,提升专业队伍素质。幸运的是,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经费投入和人员培养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过我国古籍数量庞大,修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古籍老化破损的速度,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ZK(#]师有宽.我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J].图书与情报,1983(8).

[2]张平,田周玲.古籍修复用纸谈[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5).

[3]安晓东.古籍修复技术浅说[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12).

[4]杜伟生.古书修复中的“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4).

[5]王国强.古籍装潢中的糨糊问题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82-85.

[6]林明.文献修复糊方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71-74.

[7]童芷珍.古文献修复使用材料──糨糊[J].图书馆杂志,1999(2):39-40.

[8]邢雅梅.浅谈古籍的手工修复与纸糨补书[J].当代图书馆,2008(2):43-44,42. (编校:严真)

篇五 古书籍修复
关于古籍修复

关于古籍修复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们,曾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权且把它们称作古籍,因为有了它们,我们不仅知道了曾经的过去,能够与古人对话,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加上各种灾害和人为的原因,保存至今的古书,不少不是满目疮痍,便是面目全非了,它们需要人们的保护与修缮。正因为此,在南京市莫愁职业高级中学的校园内,出现了古籍修复专业的师生们,他(她)们肩负着历史的重担和使命,让不少古籍焕发了新颜。

提及古籍修复,大家可不要以为,不就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吗?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作为古籍修复员,首先就得学会保护书籍,懂得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而我们莫愁职校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实践。从01年到今年09年,学校派出去的实习生,由于技能过硬,整体综合素质高,一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的推荐实习率,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就业形势一直严峻的大环境下,我们学校04级毕业生茆可人,因为技能过硬,被合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破格录用。相信这种喜讯,必将会年年在我们学校学生身上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籍修复这个特殊的行当,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和现在热门的殡葬行业一样,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学习古籍修复专业的莫愁人,我深深的感到引以为荣。 按照有关规定,想要修好一部古书,必须掌握十八大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如同盖一座大楼,地基打的不好,这是没有办法朝上盖的。诸如纸张的裁切,雕版印刷,精平装书的制作,古书齐栏,字画装裱,制作纸捻,打糨糊,修补书页,识别纸张,民国书的修复等等,这些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如果自己不亲手去做、去体会,是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的。更有,如果一本书因发霉而成了书砖,被老鼠吃掉大半,纸张已经没有一丝强度,纸张粉、酸化严重,古书遭受过水、火之灾了,我们很难以想象,如此还能算书籍吗?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学习的每种专业技能,都是为修复这些严重破损的古书服务的。我们学校有专门的修复、展示中心、雕版印刷基地,里面设备齐全,又有对我们要求严格而又极有耐心的专业老师、主任,尤其是戴学彦老师,作为专业主任,他讲课幽默风趣、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平时,他是我们的长辈,对我们各方面都比较关心;在学习上,他不仅自己精益求精,对我们学生,也是同样如此要求。有了负责任的老师,各种专业设备、训练场地,加上我们的学习、训练,我们学校这个专业,从开办至今,先后得到了不少国内外的专家、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北京的张志清、杜伟生、苏品红、南大的邱小刚、上海的潘美娣、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王跃年等古修专家们,他(她)们有的经常来学校考察,有的还留下教我们专业课。与此同时,学校为了弥补我们理论方面的缺失,也经常邀请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和专家们,到我们学校开设专业讲座,这样,我们既学

到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学习的积极性更强了。除了基本技能外,学校也重视我们的文化学习,先后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古代汉语、工具书应用、古书版本学、档案学、中国图书与造纸史、图书馆学概论等课程。前几年,中埃文物修复论坛在南京召开,那些埃及的专家们,看到我们的修复、展示作品,个个赞不绝口。原本破旧的古书,在我们手里,到底恢复了它的原貌。总之,学校在教学上,实行理论与技能并重,也经常组织我们外出见习、写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学校从开设本专业到现在,十分重视我们的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们专业没有参与省市和全国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但是,这个并不代表学校不注重我们的技能训练。学校经常组织基本技能考核,并且明确规定,只有通过了考核,才能进入下一项技能的学习。在学校的第三年,我们就能考取该专业的中级工证书,同时,也积极为难度更大的高级工考核,进行努力的训练与学习,确保每人在离开学校以前,基本上能双证并拿,提升就业层次。此外,还有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等等,让我们在拿到文凭的同时,又多掌握了一些其他技能。像剪纸、篆刻、古代字画复制、书法、国画等课程,则为我们日后的发展,又多铺了条路。学校由于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严格的管理,加上我们要求上进,每年都有人考到本科院校继续生造,或者被好的企事业单位录用。像在南京图书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南大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以及外省市的大型图书馆,均可以看到我们专业的学生。他(她)们以扎实的基本功,博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重视学以致用。是骡子是马,带出去遛一下才能知道。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也很重视我们的实践水平。由于学校专业有优势,不少图书馆的领导们,就将破损不堪的古籍文献带到南京,老师们则组织我们进行修复。这些领导们敢将几百年前的古书交给我们修复,是经过多方考虑、实地考察、亲眼看到我们的修复过程和作品后,才作出决定的。在离开学校之前,我们都能掌握基本技能,至少,不至于一问三不知、把书籍弄的更糟糕。

学习古书修复,需要较强的责任心和扎实的文史功底、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修复的是古代的书籍,这些书籍一经破坏,就不可能再生了。有些专业可以坏了再来,俗名叫返工,对于古书修复,这是绝对不许出现的。更因为用人单位对人的学历要求高,因此,参加自学考试,也是我们的必修课了。虽然,学历不代表能力,但是,有了学历和能力,我们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此外,我们还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图书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拨款的,而我们这个专业,国家每年也拨款十个亿用于古书修复工作,全国图书馆多,基本上每个图书馆,都有破损的古籍,所以,做这一行,可能工资、待遇不会像有些单位那么高。可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对此行当有兴趣,其他的你也不会过多的在乎了。

压力与危机并存。由于各种因素,现在不少本科院校,如金陵科技学院等,这些大学也开设了古籍修复的专业,他(她)们的学历是比我们高出若干倍,

【古书籍修复】

但是,也有不少地方,不能与我们相比。我们的优势是操作,而对方是理论与学科,同样的,对方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我们就有些弱了。其实,事业单位想进去真的很难。今年南京殡仪馆招聘,对方只招聘三人,但是,这个一向让人提及色变的单位和职位,竟然有三百多号本科生去报名,最后,十五人通过笔试进入面试,有三人被成功录用。除非你的后台很硬、你的能力足以让人破格,关键是,那也是少数人。因此,不少人叹此行工作难找。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用手头工夫与别人对话了。你说你能修书,拿出修复的东西来啊!

放眼今日中国,虽然有不少古书,因为得到了修复,从而得以保存下来,但是,还有很多古籍,即将面临灭绝的危险。希望我们能挑起重担,为弘扬、光大传统文化,抢救国家文物古籍,在各类书籍、杂志的保护上,尽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不久的明天,我们的专业会受到大众的重视、前途越来越美好。有更多的古籍书刊,会恢复原貌。

篇六 古书籍修复
古书画修复中的“小补”与“整托”

篇七 古书籍修复
古旧书画修复方法

古旧书画修复方法

古旧书画怎么修复,书画修复,美化书画作品和抢救、保护古旧残损的纸本或绢本字画的特种技艺。又称“裱褙”、“装褫”、“装池”、“装界”或“装潢”。中国装裱技术有悠久的历史。西汉初期,帛画上端就粘裹有竹杆,系有丝带,便于悬挂。

一、揭旧。揭前在画心正面用排笔蘸清水或温水刷湿,并覆盖新纸一张,反置案上待揭。古旧字画多有断裂,如在揭心之前,不附加垫纸,揭托之后,不易起案。画心局部颜色不稳定的,应稍施淡胶矾水,干后,再行闷水。有些残破糟朽的画心,当日揭不完时,应在已揭过的部位,均匀地放置些湿纸团,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画心干裂错位。揭画心上的旧纸,一般应根据字画的薄厚、残状、颜色以及质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揭旧方案。

二、全色。字画经揭托,待干后,务使补纸补绢的矾性适度。否则,矾轻则透色,矾重则滞笔。全色时,应将颜色调兑得浅些,复次全就,使颜色渗进纸纹纤维,取得画面色调统一的效果。画心有缺笔的,补全时,需先审视画心气韵及用笔特点,然后轻勾轮廓,调兑颜色,进而全之,力求使补全的一笔一点、一墨一皴均与原画浑然一体。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卷、书籍、契证等文物,经过洗污补托,如有残缺,不必求其复原,只把残缺处的色调全补得与通幅基本一致即可。

三、去污。画心因烟熏尘染,质地变黄变黑,如画面颜色稳固,可将画心放入清水内浸泡,隔时换水,即可明净。污迹较重,可用热水浸泡,或缓缓浇淋开水。画面颜色受潮返铅的,可用双氧水涂抹消除。画心生霉,有黑有红,黑霉易涂,红霉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涂在霉处,稍时再涂双氧水和淡草酸水,如霉不严重,一次即可除掉。用药物去污后,务必用清水冲淋画心,免蚀纸绢。

四、托补。已揭好的画心,如完整,可调兑稀糊,托一层比命纸命绢稍浅的旧色纸。如有残缺,可用手将画心残处边际揉出薄口,选好补纸,端正纹理补上,并在补口边际搓出薄边。使接缝处厚度适宜。补缀残缺的绢本字画,一种方法是揭毕待干,用刀将残处刮成薄口,上糊补绢,浆口干后再修刮补绢边际,使补口相合。另一种方法是托上一层与原命绢质地、丝纹相近的薄绢。正面如有残缺,可用素纸补在托绢的背面,使画心薄厚统一,干后再用刀修磨画面残缺处的边际。托旧绢画心时,要用干纸吸去正面的溢糊,以免留有浆迹,影响古旧作品的“褒光”。


古书籍修复相关热词搜索:古书籍大全 古书籍的价值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书籍修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书籍修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shuxinhan/83467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