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学习心得体会3篇

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16-01-23 15:18:12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学习心得体会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工作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主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高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水平。一方面,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借力新媒体新平台,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另一方面,必须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这样才可能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为高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与领导权奠定基础。要主动走到意识形态工作前沿,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度重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建好网络阵地,通过平等对话和高质量的发言,引导青年,赢得青年。

  其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面对不良信息时的“免疫力”。北京大学通过整合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资源,规划建设全校性的“网络教研室”,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将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一方面“系统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网络社会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律;另一方面“深度启发”,通过课堂互动、案例讨论、小组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讲授要点,以加快养成网络社会中健康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第三,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近年来,北京大学建立了24小时舆情报送值班制度,设立专门队伍,使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开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力争先行一步,尽早采取措施,确保有效控制和减少负面言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四,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政治问题与具体利益诉求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思路和策略。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把学术问题和群众的个别利益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对网络舆论和社会思想共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要沉着冷静应对,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学术问题,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注意处理好学术与政治、淡化与泛化、堵与疏的关系。对社会问题,要客观全面,具体分析,不能把由个别利益诉求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概说成是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破坏。对政治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触及党和国家的原则、底线的言行,要及时、有效、坚决地进行斗争。

  学习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心得体会2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转变和创造性发展,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保证、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

  (一)1978—1992年,中国共产党全面清理“文革”意识形态,在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性重构

  历经十年“文革”浩劫,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全面冲击,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不全面清理并彻底消除“文革”意识形态的影响,就不能从根本扭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程,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崭新道路。肃清“文革”意识形态的核心和关键是如何对待被林彪、“四人邦”反革命集团歪曲、肢解、篡改和庸俗化了的毛泽东思想。为此,1977年7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区别开来,“拨林彪、‘四人邦’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1]并针对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继续奉行“两个凡是”的极“左”错误路线,为从根本上彻底“肃清林彪、‘四人邦’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2]邓小平把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作为构建新型意识形态的突破口,号召全党开动脑筋、打破禁区,大力倡导事实求是和群众路线,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提倡物质奖励。彻底冲破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深入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廓清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明确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是生产力等科学论断。通过对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艺等领域的方针政策的调整和整顿,“1978年夏季以后,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下,……逐渐汇成一股解放思想的潮流,对‘两个凡是’的禁区形成了强大冲击,从而加速了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实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然而,在解放思想进程中国际国又内兴起了一股“非毛化”的右倾错误思潮,借口毛泽东晚年错误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思想理论战线也出现了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抽象人道主义、异化论等理论观点,文艺界也存在着“热心于写阴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编乱造、歪曲革命历史和现实的东西”的错误倾向。[4]对此,邓小平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厘清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等重大理论问题,并针对思想理论战线的精神污染明确提出“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至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统一了思想,标志着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拨乱反正的全面完成。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并且研究新情况、新经验,制订了一系列新的正确政策。”[5]从此揭开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但作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文革”思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彻底肃清,封建专制文化传统长期存在,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这些“左”倾思想长期阻滞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同时,改革进程中滋生的“一切向钱看”、精神产品商品化倾向呈蔓延之势,加之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盲目崇拜并极力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观念,妄图把改革开放引向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对此,198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草案)时明确指出:如果“这个思潮不顶住,加上开放必然进来许多污七八糟的东西,一结合起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对我们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冲击。”[6]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但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容忍和放任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行泛滥,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影响下最终导致1989年政治风波。为消除政治风波的影响,邓小平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特别是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从根本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阐述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于党的十四大系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标志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完成了创造性重构和历史性转换。

  (二)1992—2002年,中国共产党积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在应对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有史以来的重大挫折,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易帜,西方发达国家把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转向中国。一时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社会思潮甚嚣尘上,大肆宣扬极权共产主义是“通往奴役之路”,“在历史的终结点上,自由民主已经没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强敌。”[7]妄图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战而胜”。国内改革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争论不绝于耳。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历史关头中国向何处去?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还是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回到传统社会主义老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对此,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重要领域。”“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要“长期不懈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8]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9]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力抵制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优势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手段不断翻新。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等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社会精神生活中来。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按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人才支持和精神动力。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深刻总结了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并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深刻论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波澜壮阔”的复杂形势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政治保证。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聚精会神抓党建”的嘱托,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的总体部署,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主动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科学界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了党的地位、任务、构成等现实状况,系统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成功挫败西方大国联合制裁、积极化解亚洲金融危机消极影响、坚决取缔“法轮功”寻衅滋事、顺利恢复对香港、澳门的主权行使、有效应对北约炸我驻南使馆和中美撞机事件、战胜特大洪水灾害等实践经验,深刻汲取苏东国家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不断探索和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2000年2月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于2001年7月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上做了全面阐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发展。

  (三)2002—2012年,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改革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性确立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作为“一种对意识形态起作用的工具之一”强烈冲击和消解着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国家主权观念,“把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的意识形态工作卷入了和世界不同国家意识形态相互竞争、斗争、借鉴的一个新舞台。”[10]裹胁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西方政治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在文化外衣的包装下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借助其经济科技强势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以期达到意识形态的根本性置换。面对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的新特点,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和利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的社会阶层特别是私营企业主阶层迅猛发展,“不仅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而且已经能够通过影响执政党政策和国家法律来实现和维护经济利益。”[11]由此导致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不断强化,“如果说价值观多元化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体现为积极意义的话,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物质主义的强势进一步凸显,价值观多元化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步强化。”[12]在人们思想观念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潮多样、多元、多变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于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13]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科学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力批判和抵制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相继遭受金融危机重创而日益显现其内在矛盾的同时,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不断被国际社会热炒。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深感不安的西方国家利用种种手段和策略不断挑起事端,要么经济问题政治化,要么个案问题普遍化,或明或暗地支持“藏独”、“疆独”制造麻烦,把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战胜汶川特大地震等说成是“普世价值”的胜利。对此,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深刻指出,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1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和基本道德规范。

  二、中国共产党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当前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选择。

  1,必须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在一个文化多元、意识形态纷争的时代,在人类还没有超越阶级社会以前,一个阶级如果忽视甚至有意无意地放弃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意味着另一个阶级对它的占有和另一个社会对它的渗透。”[15]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始终牢牢掌控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营造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强势,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意义更加凸显。为此,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信念。必须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确保广播电视、报纸刊物、影视作品等舆论阵地传播党的声音和主张。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确保思想理论战线、意识形态部门干部队伍的政治坚定性和思想纯洁性。充分发挥和利用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文化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16]

  2,必须坚决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江泽民指出:“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17]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国内不同思想观念不断涌现,既有西方敌对势力的蓄意攻击,又有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既有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又有时尚流行的大众文化,“这些存在于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各色非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进步与保守、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健康与低俗等思想意识杂陈、清浊激荡、良莠不齐的复杂性特征。就其作用来讲,既有与主流意识形态对立并存、冲突较量的一面,也有与主流意识形态交相辉映、优劣互动的一面。就其性质来讲,既有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正确思潮,又有阻碍历史前进的错误思潮。”[18]因此,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对当前形式各异、性质不同、作用分殊的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具体分析,坚决抵制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否定性影响的异质思想文化渗透,积极吸纳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肯定性影响的同质思想文化资源,不断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始终保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必须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从根本上说必须夯实其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否则,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建国后的相当长时期由于片面夸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过分强调政治挂帅,结果导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大批“唯生产力论”等的荒谬言行,既削弱和扭曲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与形象,也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经受种种挑战与考验而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关键在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如邓小平所说:“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19]面对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复杂局势,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心悦诚服地接受和服从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时刻关注民生问题。正视人民群众内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调整以及和谐利益关系的构建,并从解决群众最需要的利益需求入手做出价值判断,这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

  4,必须切实增强与不同意识形态的对话能力

  从世界范围看,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多样性与长期并存使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成为不可避免。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成为斗争前沿阵地的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主选择、批判继承”的原则,大胆借鉴和吸收包括西方先进文化在内的文明成果,学习西方国家实施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切实增强与世界其他国家意识形态的沟通对话能力。深入只是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努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敢于和善于在世界范围内理直气壮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和平发展道路,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认同。从国内来看,经济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深层结构矛盾日益显现,在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分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21]的形势下,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引领和对话能力,必须积极适应意识形态文化化、学术化、生活化趋势,改变以往公式化、概念化的生硬僵化的说教方式,“善于正面地、真实地、亲切地、有效地表达自己。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时不妨多些人文关怀,在唱响主旋律时不妨吸取民间话语,在保持权威大气时不妨有些平民风格。摈弃过去那种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从而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

  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心得体会3

  19日,自治区召开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我区教育工作重点。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指出,今年教育工作要紧扣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总要求,教育战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领航人,将改革要求坚决贯彻到底,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双语教育等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全区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新局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防控体系。2014年,全区各类学校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在学校中深入开展好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新疆各民族共同文化和精神家园,使各族师生树立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力量;启动中小学德育骨干培训5年规划,推进德育与智育双赢共进工程,提高育人效果;高度重视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把握工作主动权。

  教育系统要把去极端化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主题宣讲教育活动,深刻揭批宗教极端思想反动本质及其危害性,坚决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及活动对学校师生的侵蚀。

  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南疆地区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今年,自治区将围绕落实《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把构建符合自治区发展实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重要任务,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全面实施改革创新、推进协调发展、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办学管理,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体从五方面开展:一是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二是以推进改革促进质量提高;三是加快基础建设特别是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四是着力推进南疆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努力实现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全覆盖;五是重视发展继续教育。

  重视双语教育质量提高。2011年自治区颁布的双语教育发展十年规划,明确了未来十年新疆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今年,自治区将加大对各地规划落实情况的督查指导力度,强化地方责任,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双语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双语幼儿园管理、教师编制、保教人员标准配备、保障机制经费管理等方面的督查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普及率。

  加强内地新疆学生培养管理工作。2014年,新疆内高班、区内初班都将扩招至1万人,内高班毕业生高考升学计划与协作计划要进一步争取优化招生专业结构,内职班则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质量。今年我区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规模将达到9万人,招生、管理特别是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将更为艰巨。自治区将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加大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政策研判和措施改进,配合办班学校开展工作。各地州也要加强支持与配合包括信息沟通,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实现培养目标。


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学习心得体会3篇相关热词搜索:心得体会 内容 系统

1、【第一篇】:“三严三实”心得体会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 三严三实内容心得体会(共9篇)(2015-08-31)

2、【第一篇】:军训作文:军训心得训作文:军训心得军训作文:军训心得这直多天里的军训场上,几乎是一成不变的风景:教官严肃的面孔,沙哑的口 军训心得体会100字(共9篇)(2015-08-31)

3、【第一篇】:三严三实学习心得员干部学习贯彻“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9日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 三严三实学习心得(共10篇)(2015-08-31)

4、【第一篇】:大学军训心得体会学军训心得体会有人说,军训是酸甜苦辣的结合;也有人说,军训是对身体的折磨。而我想说:军训就像是一块儿磨 关于军训的心得体会(共8篇)(2015-08-31)

5、【第一篇】:毕业实习心得体会(简短版)习心得体会——石小佳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离开学校进入公司实习已经将近半年的时间,挑战了很 工作心得体会简短的(共8篇)(2015-08-31)

6、【第一篇】:严于律己专题学习心得体会严于律己”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按照省上统一部署,认真进行了自学和“ 严于律己心得体会(共7篇)(2015-08-31)

7、【第一篇】:2015年近期严以修身心得体会范文015年近期严以修身心得体会范文【第一篇】改革路艰,作风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心得体会(共10篇)(2015-08-31)

8、【第一篇】:2015严以用权心得体会015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篇一】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最大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共9篇)(2015-08-31)

9、【第一篇】: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共9篇)(2015-08-31)

10、【第一篇】:学习三严三实心得体会习三严三实心得体会(一)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 创业要实心得体会(共8篇)(2015-08-31)

11、【第一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三篇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 反法西斯心得体会(共6篇)(2015-08-31)

12、【篇一】:学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心得体会4篇学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心得体会4篇 学习三严三实心得体会(一)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 学习三严三实心得体会4篇(共8篇)(2015-08-31)

13、【篇一】:讲规矩守纪律心得体会讲规矩守纪律心得体会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 讲规矩守纪律心得体会(共10篇)(2015-08-31)

14、【篇一】: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四个全面心得体会(共10篇)(2015-08-31)

15、【篇一】:讲纪律守规矩心得体会 讲纪律守规矩心得体会市委专题举办县级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活动,不仅表明了市委以上率下 讲纪律守规矩心得体会(共8篇)(2015-08-3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学习心得体会3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学习心得体会3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1673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