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

2016-02-21 10:57: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篇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课程学习心得与感悟》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课程学习心得与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心得

在大三学年上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生活与健康三门课程的基础上,本学期又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丰富和夯实了自身专业理论修养和水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感觉受益良多,不仅让我充实了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对健康的认识、教育的理解和人生的看法都有了不少的感悟。下面我就从健康、教育和人生三个方面谈谈自己本门课学习心得与感悟。

一、关于对健康的认识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同心理

首先,对健康含义的理解有了更宽阔的视野。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那什么是健康?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呢?之前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了解到当今时代对健康的定义,不仅指身体机能良好,还包括心理健康,而这门课中还提到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也是健康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细细思考,发现这种解释不无道理。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自然存在物,说到健康,首先,应该是指人的身躯健壮,机能良好;而人是有思想的社会性动物,时时得面对认识自己、协调自己,人与其自身之间内在的协调平衡,也应该是健康含义的范畴,处在社会之中,就得遵守社会规则,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外的和谐统一,即人在社会环境的适应度以及自我规则与社会规范的统一性也应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之于健康的应有之义。

其次,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一直以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没有思想上的困扰,没有心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更全面、更加系统了。原来,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而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指自尊。所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具有积极的自我观,能恰当地认同他人和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且主观经验丰富。有的学者,还将智慧能力,即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合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归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其实,要真正时时刻刻做到这一点。基本上是不太现实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人能绝缘于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人的心理世界、机体与外部世界是无时不刻在发生着变化的,出现心理困扰与心理问题是十分正常的,因而,

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正确看待自身的心理困扰,有需要的时候,不必为传统陈旧观念所限,可及时寻求有效的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同时,对于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不歧视、不嘲笑,而是设身处地,以同心理体会他人的难处,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关于对教育的理解

关键词:理解;倾听;责任

教师,并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一名教师绝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门课程的教授者,他还应兼修得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知晓心理咨询的大致路径。中小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受动性,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心理健康,乐观、宽容、豁达、富有同情心的品质特征的老师,能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愁的孩子笑脸绽放,使暴躁易怒的学生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如果老师遇事急躁,心理不健康,就可能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影响学生。

新课改已经全国范围铺开,我区2012年秋季也将全年推开高中阶段新课改工作,这预示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彰显,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身心成长的理念已不适应时代需求,要求教育教学回到学生主体的原意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心灵世界的成长,因而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应以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理解,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心声(这也是本课中听的最多的词汇之一),听听他们心里的想法,做一名亦师亦友的倾诉人和倾听者,而不是一味的责怪甚至体罚,因为自己小学和初中就是体罚过来的,所以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一名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对照这些,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三、对人生的认识

关键词:本真;命运;独立

什么是人生?我觉得,人生是一个需要一直探索一直求解的奥秘。怎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

个人看法。

人生,首先应该是本真的人生。生活,应该是本真的,而不是虚伪的。心理咨询过程中,讲到咨询关系的建立需要真诚——说出真实的话,表露真实的感情,放大来说,真诚,不仅对别人不可少,对自己同样不可或缺。常见一些人台上一套,台下又一套;有些人为了所谓的颜面极力做作和掩饰,还有一些人大言不惭心不惊肉不跳,本人最痛恨这种两面三刀表里不如一的人,这种戴着面具、玩耍计谋的人把人生当成一种谋利的器具和过程。然而,人是活生生的、包含思想和情感的,本真的生活更显人性之美。就像电影《心灵捕手》中,兰博教授开始接连给威尔找来的心理咨询师一样,都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极力伪装和掩饰,显示自己专业和能干,但被威尔用技巧揶揄而恼羞成怒,愤然离场。而到肖恩的时候,威尔用同样的先发制人方法应对时,肖恩却不同于之前咨询师的表现,不是极力掩饰或压抑,而是直接表现出了愤怒——因为威尔触犯了肖恩的底线。正是肖恩这种本真、率直的表现,赢得了威尔的尊重,打开了咨询关系建立壁垒的第一道口子。生活,应该是本真的、彰显人性的生活,带着面具的虚伪生活绝不是真正的生活。 人生,还应该是自己的人生。做本真的自己,就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不经意地遇到大大小小的暗礁,面对困难,需求帮助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问题的解决决不能依赖于他人,生活是自己的,困难的解决终究还是得靠自己。就像心理咨询老师说的那样,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咨询师无法代替当事人思考和行动,能做的仅是“引出”和“引导”。自己的生活靠自己,不依赖,不依靠;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不交托,不随流;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控,不偏心,不盲从。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肯思考,敢质疑,求自主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以上是我本课程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可能主题有些偏离,请老师谅解。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篇二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以前虽然听过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些说法,但学校从未统一开课,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甚少。第一次上这门课我颇有体会。

心理健康的问题在中学生之间是很忌讳谈及的,如果说某个人有心理问题或想心理医生求助过,那么他极有可能因此而背上来自自己和他人极其沉重的心理包袱。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有关这一点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或轻或重,需要我们去重视。认识到这一点,我就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从而敢于去正视它,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有很多标准,其中最普遍化的是国际一般标准:有和谐的认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优良的个性心理。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己,我感觉可以让我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更加清醒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是我深有体会的第二点。 当发现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士求助而不是一味地去掩饰;此外我们也可以自己尝试学习一些自我放松治疗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上完第一节课后我就有了认真系统地学习一些自我调整方法的想法,当然仅靠这几节课显然是不够的,我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地贯彻实施。

另外,通过课堂学习我还认识到优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都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健康的心理状况也促进我们各方面的发展从而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所以,我认为在发展个性品质的同时我们绝不可以忽视自己的心理状况。

课堂上讲的许多案例令我很是震撼:像一个女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工作,许多青少年因心理问题而走上自杀的不归路,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等。这些问题如果得到正确的对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恰恰相反,在我国这个大环境下,周围人的不正确对待更加大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糟最终酿成恶果。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迫在眉睫!在我看来首先应改变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和认识。通过各种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起来,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消除偏见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心理疾病是社会更加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深入研究,但我们都应1该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都应该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求助,都应该学会一些必要的自我调节的方法,并且有有意识地向身边的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全社会观念的改变尽微薄之力。

总之,我认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敢于正视它,敢于正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试的方法;于社会我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以及我们的偏见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心理健康的认知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我们需要潜移默化地将一个崭新的观念根治在我们的社会之中从而造福整个社会。我想心理健康问题会越来越受重视,起码现在的我已十分重视它。 1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篇三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江西财经大学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体会

课程代码 01102

选课班课程名称 大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任课老师 魏丽艳

学号0123576

姓名 王诗卉

学院 人文学院

专业 广告

考试时间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好像一瞬间的事,十八岁的夏天结束之后,带走了夜晚的蝉鸣,开始了人生中另一场壮视雄壮实则已经决定了的旅行。初入大学神圣之门,对心理健康这门课并不了解。高中的心理教育总灌输一些让人听不懂得专业术语,听着听着就不自觉地走神,大学依旧如此吗?带着好奇和疑问,我走进了大学第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们的任课老师是魏老师,我个人认为她是极适合上这门课的,她轻柔地声音本身就像一剂安抚剂,给人平静而安慰的感觉。由于心理健康这门课不参加期末考试,所以老师的授课方式比较自由。授课以PPT为主,内容有概念介绍、名言警句、实际案例、心理健康视频、心理测试等。本学习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的内容是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心、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作为大学生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几个星期的学习,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真正了解自己、悦纳自我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健全的自我意识能促进我们全面成长成熟,在内在动力的支配下,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自我意识的开发,丰富内心情感世界,坚定意志,塑造气质,为大学生正式进入成人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发展自身独立性,真正踏上“自己走自己的路”的新阶段,能动地培养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有利于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点进行恰如其分的、客观的分析后,明确目标,制定适当的、理智的短、中、长期计划,并能坦然地接受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

2、接受他人,尊重他人个性。心理健康的人呢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仅能接纳自己,也能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别人,认可他人的存在和作用。生活中我们把不能接纳他人的人称为心胸狭窄,心理学上成为“自恋幻想症”,他们总希望能控制他人,将自己的想法意识投射到别人身上,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心理是不能与社会和他人相融的。大学生需要既能与他人沟通、换位思考,又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受;在集体中既能与他人融为一体,独处沉思时却又不感到孤独。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的安全感,人际交往中积极的态度才能压倒消极的一面,正确认识人格的多元化。

3、直面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够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并能与之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之中。“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很多大学生总喜欢这样评价自己。他们不但对自己做出超出现实的期望,也对周围人和事持有超出实际的不客观的评价,这样的人最后往往会做出极大的牺牲,背负很重的思想包袱。《希拉里传》中阐述希拉里从小到大都十分优秀,但其实他的内心是空的,不想信自己的感觉,不能承受失败的伤害,究其原因就是她过分追求自身完美,无法接受“人有缺陷”的现实。在生活中能动地接受自身和现实的不足,主动适应周围,进而获得改变现实的机会。不要等社会去适应你,而你去主动适应社会,这才是明智之举。

4、能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复杂、深刻、丰富、不稳定等情绪特征。常见的情绪有自卑、焦虑、抑郁、孤独、无助、虚荣等。心境良好的人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忧不决、喜不狂、胜不骄、败不馁;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不过分贪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一切心怀感激;遇到困难不惧怕、不急躁,理智冷静地找出解决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开朗、乐观、愉快伴随今后的人生。

5、热爱生活。心理健康的人总能看到社会进步的额一面,与人交往时总能看得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包容他人的缺点过失。他们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动力,珍惜生命中的一切,积极投身生活,并从中寻找到人生乐趣。在工作中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能从取得的成绩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很少抱怨的他们像一朵快乐的向日葵,无论风吹雨打,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

6、智力正常,情商很高。智商在80分以上的智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智商源于先天因素,情商则来自于后天培养。情商高的人了解自己、理解别人的能力强,善于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外向而愉悦,为人正直,富有爱心,不易陷入恐惧和伤感,具有一切应有的心理健康的特征。这也印证了哈佛大学提出的方程式“成功=20%智商+80%情商”。

8、心理行为符合生命发展不同周期的特征。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与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阶段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时期,与之相适应,在心理行为上应表现为朝气蓬勃、活泼好动、乐观进取,自我完善和自控能力明显增强。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如果像儿童那样喜怒无常、无理取闹,或者世故老成、阴郁忧愁,那都是心理异常或不健康的体现.

10年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出于学生安全考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放眼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复杂,因此学习心理健康课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心理健康课能适应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便于我们了解自身心理特点,丰富心理学知识;其次为我们及时寻求自我调节提供了最后还为我们开发潜能、完善自我提供了方法和案例。

愿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大学生都带着健康、阳光的心态迎接来自未来的挑战!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篇四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

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篇五
《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听课体会》

参加宿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心得体会

陆集中心学校 曹善成

2014年4月3日上午8:40到下午5:30,我到树人学校参加了宿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会议分上午听课和下午评课、听报告两部分,上午的课分别有:树人学校的庄俊英老师执教《学会合作》、张家港实验小学的丁宏美老师执教《男生 女生》、沭阳实验小学的薛丽丽老师执教《我是守规小公民》、湖滨新城的潘晓娟执教《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下午评课由沭阳县教育局刘晓沪主任主持,市职业技术学校钱玲老师作了《心理健康活动课技能实操训练》的报告。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概念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这门学科的方向和目标,深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将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来自心理辅导课的收获:

一、 面对每一个孩子,注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面对每一个孩子,而不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有人认为,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不是“治疗”,而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完善积极地人格等。这几节课所选课题有 “学会合作”,有“男生 女生”,有“我是守规小公民”,寻找“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等。这些课的内容都是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感恩,学会人际交往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它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活动目标,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活动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自我成长。

二、 注重活动体验

四位执教教师都设计了精彩的活动,也注重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分享。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薛丽丽老师的《我是守规小公民》这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体验守规的重要性,教师设计了“踩尾巴”游戏,还设计了“三分钟答题”游戏,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切实感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渐把这种品质渗透到生活中。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我们平常开设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以传授间接经

验为主,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目标。而活动课程注重激发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更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内容。让学生在一种安全、开放、平等、尊重的活动氛围中,

全身心的参与和投入活动,分享个人的感受和收获,从而引导学生寻求快乐和幸福。

三、 教师把握好角色

所有上课的教师,情绪饱满、热情,整堂课老师都面带微笑。 教师在班级心理活

动课中扮演的是一位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好朋友。每一位教师都特别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每当学生分享时,教师都真诚的注视着学生的眼睛,用手拍拍学生的后背。整节课也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学生之间的年龄相仿,心理相通,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其中潘晓娟老师的课我印象最深刻,课题是《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教师最后设计了一个“爱的倾诉”环节,让学生体会互相拥抱的温暖,有好几个女主动生走上讲台,真诚的要求抱抱老师,此是,下课的哨声已经吹响,更多的学生陆续走上讲台要求和教师拥抱,有的学生掉下了难舍的眼泪。在场的听课老师都被这一幕深深的感动了。

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是“灌输”、“传授”,而是倾听、同感、情歌反应、具体化等。

来自钱玲老师报告的收获:

钱玲老师报告首先强调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谨慎性,又从专业的角度解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这让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份阳光事业明确了发展方向。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学生辍学或严重违法违纪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心理

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过问题。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钱玲老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我们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要科学的评价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不要忽视学生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将心理问题“扩大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咨询和矫正。在心理辅导课中,重视对学生启发教育和引导,不能“越俎代庖”。

三、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钱玲老师说,这次研讨会是宿迁市第一次,很期待在不久举办第二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求我们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实践。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篇六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A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后其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我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其次我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其次,我开始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养成。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再者,我开始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我会正视现实,慢慢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我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会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我会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我能够认识我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通过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使我心理的健康发展。

而且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此外我还逐渐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B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来讲,都有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因素;而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也必须以心理素质为前提,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德、智、体诸方面才能发展,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具体实施德育、智育、体育时,首先必须考虑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使这些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具体,其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

二、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活已具社会的雏形,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关系远比中学阶段复杂,职业、理想、择偶、前途等问题也更加具体和直接。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还要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经常在各种机遇中进行选择,不断迎接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所有这些,都必然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连续学习生活经历和大学校园的特殊环境,使大学生的心理处于迅速发展和趋于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具有既丰富又矛盾的特点,心理品质的发展表现为不稳定和不平衡。例如,一些大学生因为生活的一帆风顺和在科学文化知识上的优势,常常带有优越感和盲目自信的特点,但一遇困难和挫折,又容易产生自卑感,变得消沉失望。有的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情感丰富而复杂,另一方面情绪的变化迅速而强烈。由于自制力较差,常常造成情绪的动荡和心理的冲突。还有的大学生由于自尊心较强,但处理不好自尊与尊他关系,往往产生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大学生的这点心理特点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心理生理机能的紊乱而影响健康。因此,在大学生阶段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也是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的保障

智力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因条件,没有相当的智力水平,个体就不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实践活动。但是,具有相同智力水平的人,由于其他个性品质的差异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所取得的成就可能大不相同。美国心理家特尔曼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半个世纪的追踪研究,发现早期智力超常的儿童,并不能保证其成年后具有杰出的创造才能和卓越的成就。那

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大都是长期锲而不舍、意志坚强、执着追求的,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人。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以使自己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地发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创造能力的目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仅能使人的记忆力增强,观察力提高,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使人精力充沛地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获得智力的高度发展。此外,在社会活动中,健康的心理也容易使人交往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融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在智力活动中创造出价值更高的成果。

四、大学生心理教育有利于身体健康

心理不健康,往往导致生理异常或发生病变。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认识到"七情"可以引起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他们认为"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即心理因素与身体器官健康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心理障碍可以导致某些身体疾病。例如,人在愤怒的情绪的作用下,血压就会升高,长期下去就可能引发血压调节机制失常而形成功能性的高血压症。此外,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心肌梗塞、脑溢血等,都可以因情绪过度紧张而促发。常见的失眠、头痛、焦虑等症状,都可以找到心理方面原因。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大大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五、大学生心理教育有助于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心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人格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人的许多性格特征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热爱集体、助于为乐、正义感、公正无私、富有同情心等。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德紧密联系,没有健康的人格很难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因此,要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就必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立。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健康教育感悟 心理健康感悟 心理健康课程感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悟和体会"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2529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