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幼儿园教育分享

幼儿园教育分享

2018-04-14 11:27:01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幼儿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爱心工程,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对待幼儿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幼儿轻松愉 ...

  幼儿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爱心工程,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对待幼儿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幼儿园教育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育分享

  浅析幼儿分享教育

  摘要:分享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今社会,幼儿很“自私”,不愿与人分享,需要通过日常的生活循而渐进的去感染孩子学会分享,让幼儿充分的体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学会分享方式,自愿与他人分享。分享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可见从小对幼儿分享教育的重要性。本论文以三个方面进行展开:1、幼儿分享教育现状 2、现状原因分析3、解决方法

  一、幼儿分享现状分析

  分享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分享是资源的共同享用,当主动与他人分享,并可以切实做到,则可以取得他人的信任,为以后交往奠定基础。在幼儿成长中,分享具有重要意义,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得到玩伴的信任,在与玩伴的玩耍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帮主要幼儿寻找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幼儿,能较好的解决交往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的帮助他人,分享为幼儿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

  当今社会“小公主”、“小皇帝”的现象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由于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过度的爱与娇惯放纵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习惯于自己独享,忽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具有强烈的独占倾向。

  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幼儿园却是一个“乖宝宝”,在幼儿园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幼儿会有很多小伙伴,时刻都有比较和竞争的机会,好强的孩子,天生就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时刻想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而在家里,因为缺少了比较的对象,加上隔代长辈的溺爱,孩子容易变回“小皇帝”、“小公主”。

  幼儿园中老师要求幼儿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幼儿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掉在地上的书本、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现状原因分析

  1 、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存在于多数家庭中,这种教育方式 容易形成溺爱。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 “ 隔代惯 ” 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 “ 护短 ” ,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 、幼儿园中

  一些老师迫于维持生活保住工作、迎合幼儿家长、避免和家长争吵,对幼儿娇惯、宠让,对于孩子霸道、任性的行为视而不见,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幼儿的霸道、任性、自私的坏脾气奠定基础。但是这类教师病并非全部,很多老师在爱孩子的同时,依旧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对每一个幼儿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一位幼儿。但是 幼儿 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 对分享无法全面了解,缺乏分享技能,需要家长的配合。 然而家长往往较为疼爱自己的孩子,视孩子为“小公主”,在家里,家长不能以幼儿园的纪律要求来约束孩子,造成孩子幼儿园与家庭中的表现大不一样的后果。

  3 、 家长方面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导致父母会非常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家里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宝宝过分迁就,就算宝宝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幼儿的不是在犯错误,而是长大变聪明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对孩子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包办代。爸爸妈妈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要帮着孩子做,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完全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什么事都让父母帮忙的习惯。经常忽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幼儿园里老师通常会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而在家里爸爸妈妈却不这样教育,什么事情都抢着做,无形中抵消了幼儿在幼儿园中所受到的教育,养成 养尊处优的坏习惯 。

  三、解决方法

  1 、懂得分享意义,认识分享的必要

  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要让幼儿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根据幼儿期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孩子明白道理,让幼儿意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活动,要让幼儿知道幼儿园中的物品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要让幼儿进行分享,首先要克服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而要克服这一点,并非言语说教就可以做到的,社会领域的教育本来就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性尤其是分享行为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2 、巩固、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都需要强化。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可以对幼儿正确的分享行为实施言语的正强化,当幼儿与他人分享,则会得到老师家长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的自我奖励倾向,同时也可对幼儿正确分享行为实施非语言的正强化,如教师、家长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五角星、小红花等来提高幼儿应该反应的发生概率的方法。但是在幼儿教育中,行为强化手诸多,强化物多种多样,运用强化时应手段多样、对象具体、时间间隔适度,幼儿自己挑选的是最好的强化物,教师家长应及时了解适合幼儿得强化物和清华手段。可见,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对幼儿表现出的分享行为进行强化。

  3 、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我们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首位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品质、习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同步,取得一致,将会使幼儿园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利用幼儿园的信息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如“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帮助孩子学会合作”。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直面交流、个别接触,使家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平时,孩子会自己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展开交流,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支持孩子的分享行为,给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

  4 、树立幼儿学习榜样,营造分享氛围

  优秀榜样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会在幼儿心中产生很高的威信。幼儿正处于模仿期,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做好行为、语言示范。幼儿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孩子,被溺爱的程度更高,好玩的、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忽视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家长一定要端正幼儿教育的思想,立足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动。

  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好坏没有界定,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要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的、对幼儿成长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尤其是要关注幼儿读物、动画片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求幼儿把看到的榜样转化成实际行动,幼儿学榜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

  5 、引导幼儿体验分享快乐

  对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对于他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庭的养育环境和社会因素,导致部分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乏。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

  [4]陈丽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j].学前教育研究.2001,(02).

  幼儿园家庭教育小知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如: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之后有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家长这么“爱”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伙食差,孩子身体渐渐瘦弱,保育员建议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但被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孩子只有留在艰苦的地方,才能受到锻炼和考验。”由此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二、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 相反,若能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就应及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幼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幼儿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样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生。

  三、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一方面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而另一方面家庭的氛围却不利于孩子成长。如:有的家长经常搞窝里斗,闹家患,打离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创伤;有的家长则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幼儿平时是很善于模仿的,他们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还比较差,只要是父母和老师说的或做的,就认为是好的、对的、美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于是,父母便成了他们学习的示范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像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图谱一样展示在幼儿们面前,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的教育称为“图谱教育”。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否则,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幼儿教育小文章

  自己选择“怎样玩,如何玩”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总动员”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个一个套在一起,幼儿可以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幼儿园教育分享相关热词搜索:幼儿园

1、教育指导 纲要 幼儿园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 )颁布的。A、1996年7月 B、1996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8月 2、幼儿园教育是( )的奠基阶段。A、基础教育 B、学校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样卷一(2015-08-18)

2、篇一:幼儿园家长教育心得怎么写您好,明尚教育为您解答!为您提供几篇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的范围,供您参考第一篇:幼儿园家长教育因为现在 幼儿园教育心得怎么写(2015-12-15)

3、幼儿园教育反思中班篇一: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教育反思中班(2016-01-09)

4、幼儿园教育叙事大班篇一:大班幼儿绘画日记教育叙事研究 幼儿园教育叙事大班(2016-01-10)

5、中国幼儿园教育理念篇一:中国幼儿教育理论 中国幼儿园教育理念(2016-01-11)

6、幼儿园教育小案例篇一: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小案例(2016-01-11)

7、幼儿园教育叙事篇一:幼儿园教育叙事 幼儿园教育叙事(2016-01-12)

8、幼儿园教育分享故事篇一:教育故事分享 幼儿园教育分享故事(2016-01-12)

9、幼儿园教育随笔怎么写篇一《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 幼儿园教育随笔怎么写(2016-01-25)

10、幼儿园教育名言篇一《幼儿园的名言名句集》 幼儿园教育名言(2016-01-26)

11、幼儿园教育名言警句篇一《幼儿教育名言格言》 幼儿园教育名言警句(2016-01-27)

12、幼儿园教育心得大班篇一《大班下学期个人总结大全》 幼儿园教育心得大班(2016-02-11)

13、初中生教育分享(共5篇)初中生家庭教育及学习方法分享初中生家庭教育及学习方法分享家长:孩子就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如何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异地家教网支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人类行为的形成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来出现,就象一道完美的菜肴不仅需要适当的烹饪时间和正确的顺序,而且需要适当的配料:第一招:制定计初中生教育分享(2016-08-2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幼儿园教育分享”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幼儿园教育分享"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9008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