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

2015-12-30 11:36: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一《《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供大家学习参考。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一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二
《与幼儿教师对话阅读心得 - 副本》

《与幼儿教师对话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心得

作为一名工作三年半的幼师,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不足。在工作中,还是不能面面俱到。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想更科学地教育孩子,想和孩子之间相处更加融洽,更想让自己工作层面更上一层楼。

那么,何谓“专业”?

我特地查阅书本的有关这方面内容的章节。章节中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的对比,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平时的行为与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的差别,觉察出自身欠缺的是哪些方面。

在面对工作中幼儿之间发生的事件时,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教导幼儿一些技巧、知识或培养某种气质,而不是“熄火“。为了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和学习,教师应当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做出判断,遵循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准则。教师不是“灭火机”,更不是“保姆”。

其次、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见识面。在看待事件时,如何能够做到全面、有效。由文章的内容中,我们也知道了。要想自己的幼教领域迈向专业化,需要结合实践,设计不同条件,研究总结归纳处理困境的程序。这些步骤都需要教师自身的提炼,与探索。

有了这个思想觉悟,同时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思考。在一日生活中,

每个环节都对应着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事件,教师是否有充足的时间作出判断,教导幼儿直至事件结束。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事件中的幼儿和其他幼儿三者之间如何协调?这些我还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思考、琢磨、实践、总结。希望自己也能编出程序来。

这里需要谨记的是,专业的幼教老师不会采取以下的方法来教导孩子。

1、让宝宝不再注意他目前的不幸,转移他的注意力。

2、大声喝止。

3、去掉关键事物。

4、威胁。

5、许诺给于某种好处。

6、隔离。

7、到旁边思过。

8、说教。

9、受害者至上。

10、追究起因。

11、强调成人的感受。

12、以约定俗成或错误的“传统”观念来判断幼儿的行为。 之所以强调这些行为,是因为有时我们会责怪引起争端的幼儿,或怪罪他们的父母没有把他们教好。但是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要怪罪谁,而是在于我们是否有按照专业规范、专业知识及简介来克服当时的情绪或现实压力,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判断力。还是那句话,在

面对工作中幼儿之间发生的事件时,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教导幼儿一些技巧、知识或培养某种气质,而不是“熄火“。这样才能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和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谢这本书给予的启示,在之后的工作中,自己也要多与生活、工作、孩子、家长等等多对话,一切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三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1》

学习《与幼儿教师对话》心得体会

王晓丽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

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2013年7月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四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报告

丽莲.凯兹著,廖凤端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

1.安全感。必须建立在儿童“感受到”被爱和被需要,而不是儿童被爱和被需要的事实。只有当儿童觉得不管自己“做”与“不做”都有人关心、在乎时,才会产生依附和有所系的感觉。

2.适度的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由他人(对自己有特别意义的人)与自己的行为反应产生互动而发展出来的。个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随家庭而异。教师应该察觉并尊重每个家庭的标准。

3.幼儿需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教人员人员提供活动的标准:能给幼儿提供操作自己的经验、重建自己的环境的机会;能给成人提供协助幼儿了解他们所经历事物的意义的机会。

4.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对事物所构建的看法和了解可能是不正确的,但从发展的角度却是正常的。幼教人员主要责任在于协助幼儿改进、延伸、修正、开展及加深他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和建构。

5.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独裁(authoritarian)指一种权利的运用,态度既不温和,也不给予鼓励和说明,一位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命令。姑息或溺爱(permissive)是放弃成人的权威和权力,只要孩子需要,就给予幼儿所需要的温暖、鼓励与支持。成人的“权威”不应该建立在这两个极端,而是“民主权威”(authoritative),以关怀支持的态度来运用对儿童的“权利”,向幼儿充分说明为何设置某些限制,并且尊重幼儿的意见、感觉和想法。

6.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幼儿需要与愿意坚持立场的成人相处并建立良好关系。(5-9)

自尊vs自恋

自尊(self-esteem)指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的感觉。自恋(narcissism)指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13)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在1990年出版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根本:优良幼教机构的标准》一书中,列出了12项优良幼教机构的特征,其中一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形象”。麦克丹尼(Sandy McDaniel,1986)在美国教育协会发行的“新方向”上写:自尊是一切事情的根本。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学前教育开始设法让孩子对自我有很强的感觉,将来他们做决定时就会比较聪慧。(14) 意图培养儿童自尊,而实际却在养成儿童自恋。(17)

幼教老师关于“我”的活动的特点:鼓励儿童专注于自我的满足;未鼓励儿童观察思考周围的现象。应该多开展关于“我们”的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自尊,不会鼓励儿童过度专注自己或满足自己,同时维护了儿童对老师的尊敬(17-18)

“宝贝分享”“玩具分享”是很多老师认为可以用来培养儿童自尊的活动。认为可以提供儿童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机会,增强幼儿说话技巧,培养幼儿倾听技巧。(19)

“自我概念”是威廉.詹姆士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其间经历了非常多的理论与批评,但迄今定义仍然晦涩不清。哈特(Harter,1983)提出,与自我概念有关的概念,如自我价值、自尊、自信、自爱,定义也不清楚。贝得那、威尔斯和彼得森(Bednar,Well & Peterson,1989)定义自尊为“真实而主观的自我认可”,“自尊是个人基于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持久而有情感的感觉”。

自我评价、努力、重新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点出了自尊形成的循环性。哈特(Harter,1983)认为“自我价值”常与动机及情绪联结。自我检视所衍生的感觉(正面或负面)会促使个人

产生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又会回过头来,增强原先的感觉。这与班杜拉(Bandura,1989)所提出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相似,她认为个人对自我能力的看法与行动的效力是相互影响的。(23-24)

只因为幼儿觉得自己很好,就告诉他,他很特别或他很独特,或提供他类似的献媚话语,可能并不会让孩子相信自己真是如此,或让孩子在内心里真正对自己产生良好的感觉。(24)

自尊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个人依据一些标准,评价自己是否达到或超过标准的结果,但这些评价不太可能是在有意识或刻意的情况下做的,而比较属于一种下意识或直觉的思考。学业成就低落的儿童为了提升自己的自尊,可能选择与原有的文化疏离,而去认同或试着去实现其他文化或团体的自尊标准。(24)

西方人将自我视为一个自主的实体,由个人独特的个性、动机、价值观、行为所组成;亚洲人认为自我主要存在于个体与别人以及与特定社会情境间的关系,自尊的高低取决于个体能为别人调整自己、维护和谐及控制自己以减少破坏社会的程度。亚洲儿童学会自我肯定,来自从事为别人谋福利的工作与活动;西方的儿童习得自我是由稳定的个人气质或特质所组成的,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事情成功时,将功劳归于自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并且以各种方式夸大自己”。(28)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33)

幼儿较易从真正的挑战及努力中培养自尊,较难从一些琐碎、无聊、只做一次的活动中获得自尊。(35)

很多证据显示儿童能从正向反馈中获益,但是,赞美与奖赏并不是仅有的正向反馈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欣赏”。欣赏指的是针对儿童的兴趣与努力的内容所做的明白而直接的正向反馈。(36)奖杯、星星、贴纸能提供给儿童正向的反馈,但是,他们也同时使儿童与老师的注意力偏离了工作本身的内容(Kohn,1993b)。(37)

当老师明白展现自己才智的一面时,儿童比较能从老师的欣赏及赞美中得到帮助;当赞美来源一个可尊敬与仰望的人时,儿童会更珍惜所得到的正向反馈。(38)

目前常用来嘉奖儿童的一些星星、笑脸或给一些好看的绚丽贴纸的方法,对于儿童自尊的发展不太可能有长久的效果,尤其是频繁使用这些方法。儿童可以自己发展评价标准并加以应用,如严肃对待自己、在工作中运用头脑、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40)

当儿童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及有意义的活动或互动时,他们往往会遭遇挫折与失败。家长与老师的角色不在于避免失败的发生,而是帮助儿童建设性应对失败。当成人能接受儿童失望、挫败的感觉并告诉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再试时,儿童一般能够面对挫折、失望与失败,也比较能从这些负面的经验中学习。(40)

健康的自尊是从儿童从事一些他们能真正做决定并能有贡献的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而不是从一些琐碎而可爱的活动中产生的。(40)

我们滥用了可爱的动物对于儿童(甚至成人)所具有的自然吸引力。。。。用这些可爱的动物图画让儿童觉得舒适安逸的作法是不必要而且是虚假的。比较适宜的做法是使用真实的动物或真是动物的照片,这种做法更能引发儿童对动物的兴趣。。。。成人要做的是支持与欣赏孩子本身的幻想能力,而不是要孩子来接受成人的幻想。(42)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虽然儿童需要别人对他们的行为与努力给予正向的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泛泛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儿童应该有机会在团体中活动与工作,并鼓励他们与别人交流意见,同时他们也可以用个人的方式对团体作出贡献。当儿童年龄大一些时,则可以鼓励他们自己依据真实而有意义的标准来评价自己。(44)

学习的气质

课程设计所面临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学什么?”幼儿教育课程至少要包含四个学习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绪(Kats,1991)。(50)

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智及情绪习性。(51)

巴斯和克雷克(Buss & Craik, 1983)定义气质为:行为次数的概述,代表个人行为的趋势与频率。(52)

气质是一种不经强迫而时常出现的行为模式,形成一种可受个人意识及意愿控制的心理习惯。它的出现是有意图的,其目标是比较广泛的(凯兹,1985)。(54)

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要做的是增强希望具有的气质,同时削弱不想要的气质。(54) 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目标的理由:

1.光是学会知识与技巧并不能保证儿童会使用这些知识与技巧,这是最重要的理由。

2.传授知识与技巧的教学过程可能会伤害使用该知识与技巧的气质。

3.一些教育上很重要的气质,如探究。可能在幼儿出生时就有了。幼年时期没有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可以晚些再学,但是,气质一旦受到伤害或消失,则很难恢复。

4.老师在选择课程与教学策略时就需考虑如何增强想要的气质及如何削弱不想要的气质,并在课程与教学中提供机会鼓励想要的气质,以及减少不想要的气质出现的机会。

5.有关学习与行为动机的研究显示,对于幼儿行为的赞美应该有一个适量的标准,超过该标准,幼儿就很可能过度在意自己的表现与别人的看法,而不能真正地投入工作,以致因对表现的过度重视而牺牲了学习的气质。

6.如何气质对于儿童的发展与教育非常重要,而气质的养成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那么气质就应该成为评价教育机构的标准之一。

7.儿童不太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现出来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54-56)

我的孩子发展正常吗?

家长观察指标(3岁的儿童应该观察3周,4岁四周,5岁5周):(67-71)

1.睡觉习惯。

2.饮食习惯。

3.大小便习惯。

4.情绪的变化。

5.游戏的变化。孩子如果一直像仪式或者刻板的按照某种游戏的步骤、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东西,可能就处于情感漠然状态(emotionally stuck in neutral)。孩子如果逐渐增加同一个游戏的复杂度或适度的变化游戏,显示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让他能与环境嬉戏(play with the environment)。

6.好奇。

7.对权威的反应。

8.友谊。

9.兴趣。

10.自发的情感。

11.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

慎用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 modification)

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处理策略:

虽然外表行为可能看起来一样,但是,造成该行为的起源可能很不同;而在决定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时,一定要考虑问题行为的原因。

1.制约型。(conditioning type)这类幼儿的扰乱行为是学来的,因为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每次只要他表现出扰乱行为,都会受到他人的注意或其他形式的强化与鼓励。(77)适合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大部分只要成人坚持不去注意或安抚就可停止幼儿的扰乱行为。

(79)

2.情感型(emotional type)。这类扰乱行为源于个人内心的情感痛苦或压力。(78)需要使用宣泄情绪的方法,提供机会让幼儿发泄或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恐惧及紧张感,也要提供机会让幼儿习得新的技巧与信心。可采用“治疗性回应”又称“感情反射法”,先接受幼儿的感受,让幼儿安心,再让他了解虽然他的扰乱行为是可以被接受、了解,但是这样的方法是不好的,教导他以其他的不具破坏性的方法来宣泄内心的压力(Axline,1964)。使用“行为改变技术”最大的危害在于扰乱行为停止了,但幼儿的感觉、情绪等能力也消失了。(79-80)

3.社会型(socialization type)。原因是缺乏社交技巧或知识,不知如何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事情而产生。(78)直接教他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足够了。对“制约型”“社会型”不能施以“治疗性回应”,可能会延长扰乱行为。(80-81)

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

“兴奋”是指超出平常反应与活动常态的心智状态。(86)兴奋的问题在于兴奋过后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掉落到低于反应常态的沮丧里,情绪低落,没有精神,或是完全不参加活动,或变得易怒,即“过度疲劳”。(87)

老师在选择活动时,要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而不是让幼儿兴奋的活动。葛契尔(Getzels):兴趣是个人由生活经验中组织、累积、培养成的特殊气质,会促使个人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东西,从事喜欢做的活动,寻求特别的技能、知识与目标,以获得注意和学习。凡是能培养或增强此特质的活动,便是具有教育性的活动;而凡是会增强幼儿依赖老师的兴奋性活动,都有阻碍该特质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这类活动只能鼓励幼儿成为兴奋的“消费者”“旁观者”或刺激的“寻求者”,不可能引发幼儿主动地探索、延伸自己的经验。(90)

如果教育工作者被认为是消费者,那么他们就会期待人家“卖”给他们一些现成的解决方式与花招。这种期待反过来会阻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问题时,成为有想法、有点子、有耐心、能坚持的人。(91)

幼教老师所面对的挑战是,要拒绝依赖外来现成的商业化统一教材,要自己设计能培养幼儿兴趣并能使其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要使设计的活动能让幼儿适度应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及养成专心的学习态度,而这些活动可能是平淡无奇的。(92)

幼儿教育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

给孩子一件他还不能胜任的工作,并暗示他应该成功地把它完成,只会带给孩子挫败感,破坏孩子的安全感。我们必须给他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让他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满意、鼓励和成长。(Carleton Washburne,1939瓦希泊恩)(96)

四种学习目标:

1.知识。在幼儿阶段,知识可以广泛的定义为:想法、概念、图式、解释、事实、信息、故事、习俗、神话及其其他的知识内容。

2.技巧。指小规模、具体而比较短暂的行为单位,可以很容易地从外在的行为中观察到或推测出来。

3.气质(disposition)。指相当持久的心智习性或在不同场合中所表现的典型回应方式。是一种行为趋势或行为持续的模式,只有当它重复出现时,我们才能说某人具有这个气质。

4.情感(feeling)。指主观的情感或情绪状态,如归属感、自尊等。(101-102)

发展的常模层面:描述有关儿童在某个年龄能做及不能做的事情。(104)

发展的动态层面:比较儿童自己在不同时间的成长。第一次层面处理有关个人如何随时

间与经验改变的部分,涵盖学习的顺序、个人能力在不同年龄或时间阶段的蜕变、发展与学习阶段的顺序等内容。第二次层面描述早期经验如何影响儿童日后的发展,尤其注意一些可能早已进入儿童潜意识,但却会影响儿童情绪与人格发展的早期经验。第三次层面是有关重复或经常经历的经验长期积累所造成的影响。(105)

决定某个年龄的儿童“能做什么”是属于常模的评量,而决定某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应该做什么”应视该经验对个别儿童可能产生的动态、长期的影响而定。(106)

儿童的年龄愈小,愈容易从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相反,儿童年龄愈大,愈能从被动、接受式的教学中获益。这个发展原则显示,所谓适宜教学方法是要让儿童可以很容易地从亲自动手的直接经验或直接接触的资源中学到所要学习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109)

儿童的年龄愈小,花在非正式活动的时间应该愈多。主要包括(1)自发性的扮演活动;

(2)艺术与美劳活动;(3)小组合作的延伸探究性活动,或类似的探索与建构性方案。(114)

适合幼儿的教学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非结构性的,并且必须在希望幼儿学习适当的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注意到幼儿气质与情绪的培养。其次,适宜的幼儿教学应该以知性为主要焦点,而非已学科为导向;应该提供幼儿均衡的个别活动与小组合作性活动的机会,让幼儿从事刺激、挑战智力的工作,而且应该定期给有需要的个别儿童提供系统化的教导。(115)

幼教机构的评价

由下而上的标准:

1.我是否觉得我在这里是受到欢迎的,而不是被剥夺的?

2.我是否觉得我属于这里,而不是众人中的一个而已?

3.我是否常觉得被大人接受、了解、保护,而不是被大人责骂或忽略?

4.我是否常被同学接受,而不是被孤立或排斥?

5.别人是不是常以认真而尊敬的话语称呼我,而不是表面上称我为“亲爱的”“可爱的”?

6.我是否觉得大部分的活动吸引人、具挑战性,而不只是好玩、有趣、娱乐或兴奋?

7.我是否觉得在这里的经验大部分是有意思的,而不是装饰性或无聊?

8.我是否觉得这里的活动大部分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不用大脑或琐碎的?

9.我是否觉得我在这里的经验大部分是令人满意的,而不是挫折或困惑的?

10.我是否很高兴能在这里,而非不愿意来或很想赶快离开?(123)

现代父母与教师的角色

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要协助幼儿赋予自身的经验以适当的意义,并协助他们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163)

感情折磨。(169)

教师与学生适度疏离的好处:以免感性负荷过重而“情感衰竭”;可以客观据实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防止老师侵犯幼儿的家庭隐私及防止教师偏心。(169-171)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五
《与幼儿教师对话》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接着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接着便进入了第二章:“自尊与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凯兹博士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书中举的例子,很值得我深思。面对的是同样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是同样的主题 “我自己”,一名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制“我的书”,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另一名教师在布告栏贴着一个大标题“我们一班都是人”,底下接着一行字:“我们的分析”。布告栏的展示空间贴满了长条图与圆形图,显示班上所有幼儿的年龄、体重、身高、眼睛的颜色、缺牙的数目、鞋子的尺寸等等。为了这个活动,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有的整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资料,有的负责在班里测量,然后汇总个别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图表,把所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两名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第一个教师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有导向幼儿自恋的倾向。而第二个老师创造了一个研究平均值、趋势、范围的研究气氛与研究群。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同时也把幼儿关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体的众多成员,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而不是鼓励幼儿过多专注于自己或满足于自己;另外,也维护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

联系自己的工作,这样由培养自尊演变为鼓励幼儿自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思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这个初学者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

大的努力。

我的收获是:

1、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其实争夺玩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我们老师也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觉得头痛不已,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那么,我们是否留意把这类工作中典型的难题给找出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呢?我们能被称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吗?

2、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因此,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专业教师无论工作多忙,看书学习决不能放松。要多看书、看好书,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因此,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跳出原来惯有的思维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梳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三个问题:(1)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要会判断分析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2)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拿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行为作比较,也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幼儿。(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对于教育策略是否得当、课程设计与学校设施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等进行反思。

4、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因此,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面对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愿退让的一方,我一定会在“××,你再玩5分钟,就换其他人玩。”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如果你想玩别的,老师也会帮你!”这关键的后半句话让孩子明白自己与他人一样处于一个公平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

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还只是个孩子,不管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观察、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包括 1、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读到这里,我不禁放下书本,思索着„„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再熟悉不过了,而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

文中谈到了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时应关注:(一)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其中谈到了让孩子学习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社交知识,如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气质的培养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可见,老师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吧重点放在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上。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同的处理方式。专业人员的反映应该是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判断,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大多视当时的情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来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决定行为与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利益未目标。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儿教师所使用的专业行为,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尽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时常面临这样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为一件玩具或者某个角色而争吵。反思自己平时在处理这些我们都认为的“小事”时,自己的反应处理方式是一名专业人员该做的吗,恐怕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手头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来就有许多麻烦事„„这些所谓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会出现许多非专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六
《读〈与幼儿老师对话〉(岔路口 于淑峰)》

读书与成长征文

读《与幼儿老师对话》有感

岔路口镇中心小学

于淑锋

联系电话:87541787-8005

读《与幼儿老师对话》有感

岔路口镇中心小学-——于淑锋

《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是作者给予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提问题的一些探讨!作者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性的意见,每一章读完后就好象上了一课,受益匪浅。不仅了解到了许多专业名词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

作为一名新的幼儿老师,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对幼儿的行为,自己应该如何回应?是温和的?还是严厉的?本书中清楚的以幼儿为主体来思考,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如果教师无论何时都给予幼儿温和亲切的态度,那幼儿反而会感觉虚伪,不真实。从而不会产生安全感,认为老师并不是真心在意自己。其实,这样的理念一开始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但是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我遵循面对幼儿要和蔼可亲、满脸笑容,可到最后幼儿还是与我保持距离。现在我才知道,幼儿的安全感并不是你对他亲切就可以建立的,而是要在他做出举动后立刻回应他,或许回应发方式会比较强烈,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幼儿会认为你是真正在意他的。

本书中再次让我感触很深的是第六章“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以前评价一次活动的好坏,我总是会把孩子是否感兴趣作为一个标准,这是没错,可是感兴趣却常常理解为孩子是否开心、很兴奋的参与一个活动,这样就认为应该不错。可是,这样的想法非常缺乏

知性内容。幼儿老师应该设计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活动,要拒绝依赖外来现成的商业化统一教材,自己设计能培养幼儿兴趣并使其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要使设计的活动能让幼儿适度应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及养成专心的学习态度,而这些活动可能是平淡无奇的,但幼儿是投入的。

幼儿教育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专业!但有些时候我们却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忘记了它的专业性。读完本书后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作为教师,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具有专业性。我们班是一个男孩子比较多的班级,平时纷争比较多,挣抢玩具的想象比较普通,告状的现象更多。有时候怕麻烦,自己就以平息战火的方式解决,却忘记了其中的教育意义。每一次的纷争,老师都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特性,从而给予正确的指导,为他们将来的长远发展考虑,慢慢减弱孩子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七
《2016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2篇》

2016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2篇

作为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的一员,我很幸运地参加了2016年的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到温江周边乡镇、成都市区、内江和绵阳做关于中国农村农业保险的暑期实践问卷调查。在带队老师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同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接近20天的实践活动中,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有意义的暑期"三下乡"之旅,收获很多。以下是我总结出的一些心得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本书的核心思想: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4、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5、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找范文就来儿老师;

6、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7、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

8、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9、家长工作有难度;10、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几点心得: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十几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2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

找范文就来

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择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能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八
《2015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2015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一: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二:

今天读于丹《《庄子》心得》。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庄子的成就令我们后世之人万分敬仰,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当今世道能够保留一颗宁静之心的人实在不多。追名逐利,心态浮躁为之普遍。 连我自己也不能例外,当周围的人都纷纷将孩子送到高价名校时,我就不免怀疑起当时的决定,将女儿放在身边这样的普通学校会不会让她将来发展受到影响。读书已经不在单纯是读书了,已经有了很高的附加值,比如当问你孩子在哪读书,学校的名字足以让你自豪三分或自卑了得。我也明知这是心态的问题,哪个学校不培养出人才?但往往大家都进入了一个怪圈,就如现在不少领导去读EMBA,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认识有身份的同学,同学就是生产力,就是人脉,有了人脉就不怕没有发展。孩子读书也是一样了。心怎可平静呢?

现在没钱没权就自然低人三分,经济能力已经无形将人划分了等级,不信高档社区和城乡结合的出租屋形成的氛围就是截然不同,各人的生活质量天壤之别。社会就是这样的势利,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又是多么得不易。

我想我们能在浮躁和宁静中找到一点平衡就是成功了。读书的过程就是提醒的旅程,我们不要在浮躁中浸泡地太久,不然将会找不到自己在哪了。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三: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

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

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四: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九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

三联小学:郭玲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

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近1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读书心得

三联初小:付虎祥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

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

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篇十
《2015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2015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第1篇: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心得: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第2篇: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著,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

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对了不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第3篇: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

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

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第4篇: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儿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教学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幼儿的教育、家长的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园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幼儿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幼儿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幼儿的评价。教师因幼儿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幼儿而存在。培养幼儿从小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筑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幼儿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幼儿的成长,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作为幼儿教师,在我的学生面前,我们要保持着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里面去,让孩子们感受你的爱,并和你做朋友。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李老师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学习",他真诚的尊重学生,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应该充满人情味......。

李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

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班主任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

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学生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应尽到的一切义务与责任。

李老师认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儿教师。

第5篇:幼儿教师读书心得

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学校。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这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介绍自己,"随便怎么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学的课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音乐课,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比如:我班的陈志刚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通过与志刚的家长谈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知道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志刚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自己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情况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志刚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刚小朋友融人到集体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通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

第6篇: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我为谁工作》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己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己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 与幼儿教师对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心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xdth/9771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