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2016-01-01 16:46: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一《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一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

坼 乾坤

戎马 轩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8.分裂 天地 代指战争 窗户

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

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

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

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

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

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

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

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

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

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

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

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能为之奈何呢?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

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如何能忍受呢?诗意至此,已经

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二
《登岳阳楼(教师版)答案》

《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导学案教师版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诗人以景语作结,揣摩其蕴含的诗意? 4、“缘景明情”的答题技巧

描绘自然图景 (抓关键诗句、关键词语分析景物特点)

想象诗人形象 (抓神情动作表述人物形象)

追溯诗人感情 (由神情追根溯源挖掘人物感情 )

三、整体感知

1、读诗

⑴读准字音 坼 涕泗 乾坤 戎马 凭轩 .....⑵读出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⑶读出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把握情感。

⑷背诵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3、置身诗境

使用说明

一、知人论世

1、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2、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二、知识链接: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

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3、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①对篇幅短小,意象常见,且整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的可采用整体把握再现情景的方法把握意境 。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②全诗意象之间跳跃性大、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这样的作品就要根据诗词中的“一鳞半爪”,或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用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再来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③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对这类作品,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炼字”“炼句”,感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④有些以景语作结的作品,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句子的揣摩、感悟来品味意境和诗味。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

2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 .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 .“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这两句写景,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写景,表现作者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菩萨蛮(其二)》

学习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内容赏析

(1)诗中的江南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笔下的江南。 • 答案:参考: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

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五、 文本拓展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 (759)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 .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 ? 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

4 .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2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三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编写 付丽芳 审核 聂建银

一、作者与作品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二、基础积累

1、字音积累

坼 ( ) 乾坤( ) 戎马( ) ....... 轩 ( ) 涕泗( ) .....

2、词语解释:

坼: 乾坤: 轩:

戎马: 涕泗:

3、名句填空:

1、吴楚东南坼,( )

2、戎马关山北,( )

三、课文探究

(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从哪句可以看出?(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 )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 ),后者是

(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

(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

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小结: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 ”。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 )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 )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 ),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尾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忧民( )的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诗人对洞庭水大概是久闻大名,今日终于来到。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没有形容,没有夸张,不见抒情。

(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5、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四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答案》

315.作者说:“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你的意见如何,请简要回答。(4分)

【答案】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 “雁引愁心去”更妙。①“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②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2)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3)这时候正值遇赦的李白,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诗文回放]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诗文品读]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模拟考场]

1.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550

| 评论(2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谢谢!非常感谢!!!

相关内容

2011-1-13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雁引愁心去”也有写作”雁别秋江去”... 22

 2011-4-5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和 杜甫的登岳阳楼 在诗意与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1 2011-4-1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哪一联最能体现他浪漫主义的风格 2010-7-30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哪一联最能体现他浪漫主义的风格 ... 7 2007-5-19 谁能告诉我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1

更多关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的赏析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诗词鉴赏 李白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2011-11-24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记赏析1 2011-9-17求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赏析15 2011-1-22《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对比赏析24 2009-12-2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注释与赏析 急需!

124 2009-4-13《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对比赏析!大概300字!105 更多关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 0回答赵普为什么少年时“寡学术” 0回答5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第五课第五题是写句子还是词语啊? 0回答描写春天的成语!!!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0回答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2.1(3)里的第17题和21题答案,要详细点的 1回答好心人帮我给李彬这个名字设计个签名,谢谢。答案发邮箱:libin2551@1... 0回答有没有现在能用的啊 c5-03的字体 现在网上的签名都不能用 还有的一些... 0回答刘行本与赵普两人品行道德有什么相似之处 1回答苏教版六下数学补充习题

18

19页答案,急!!!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分享到:

 1193723490二级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

全部任务

 知道学院 +990 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 新秀集训 +10 茁壮成长 +100

进入个人中心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投诉或举报,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功能意见建议,请到知道意见社吧反馈。

©201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任务提醒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五
《《登岳阳楼》中考试题复习精粹汇总含答案》

(六)登岳阳楼 杜甫 (唐)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不禁泪流满面。

【练习】

1、首联点明登临之意。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认为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说说理由。

答:同意后者,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可知,杜甫当时的个人处境艰难、政治生活坎坷、国家动荡不安,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深沉的忧郁,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对国家多难的担忧之情。

2、赏析颔联。(换个问法:哪一联写景,请赏析。)

颔联写景,既是写实又寓想像,只用了十个字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 体会“坼”“浮”的妙处。(与上题异同要注意)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坼”字诗人写的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气势磅礴;“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且主宰它们的浮沉,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请结合颔联和尾联具体分析。 答:颔联把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描绘得雄奇壮观;尾联突出了诗人孤苦多病但仍心忧天下,胸襟博大。上下衬托,相得益彰。体现了诗歌意境的开阔宏丽。

5.诗歌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壮志难酬的慨感、以对国家多难的担忧之情。

6.结合诗人经历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诗人当时政治生活坎坷、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与孤舟为伴;战乱频起国家多难,诗人不仅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孤独无依,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要有分析)

7.写洞庭湖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六
《《登岳阳楼》拓展阅读》

《登岳阳楼记》拓展性阅读

读下列一副对联,回答问题: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对联从人文自然两个角度入手描写岳阳楼,对仗工整,又极具概括性:上联选取吟诵岳阳楼的诗文人物,下联突现了岳阳楼的地理环境。据此回答:

1.杜少陵是指唐朝诗人杜甫的号,全称是少陵野老,对联中的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 》, 写出带有岳阳楼字样的诗句:

2.范希文是指宋朝的诗人范仲淹,对联中的“两字”是指————两字,写出含有这两字的诗句: ——————————————————————————————————————

3.吕纯阳即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请写出“八仙”中另七位仙人的名字:

4.请写出有关八仙的两条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

5.上联“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是化用了唐朝诗人陈子昂的诗句,默写出陈子昂的原诗句:

——————————————————————————————————————————————————————————————————————————————

6.下联中“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是化用了晋朝陶潜的诗句,原句是:

——————————————————————————————————————————————————————————————————————————————

答案:1.《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2. 忧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李铁拐(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汉)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4. 八仙过汗各显神通 狗咬吕洞宾 不识大好人

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命题人:曹佃富)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七
《登岳阳楼(对比阅读)》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八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1、指导阅读《旅夜书怀》:在我们读第一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时,语调很缓慢,哪怕重音放在“独”上,依然读起来只有淡淡的忧伤,当读到第二句的时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时,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还有波光粼粼的东流江水,语调低沉而雄浑,这时的杜甫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孤寂无助,凄苦茫然的漂泊之伤痛,在紧接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杜甫的愤激不平呼之欲出,可是杜甫最后只是无可奈何不无感伤说了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份呼之欲出的愤激之言就这样硬生生的堵在喉颈。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第五题和第六题答案 见教师教学用书第55页。

七、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八、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茫然凄苦的感情。“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中:“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 雄浑开阔 的意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 :“坼”描写洞庭湖的千层巨浪冲裂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显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描写洞庭湖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沉浮,显示洞庭湖的壮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十、可促发学生回忆《春望》、《春夜喜雨》、《赠花卿》、《绝句》、《登高》、《石壕吏》、《兵车行》等耳熟能详的诗作,进一步激发学生赏析杜甫诗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登高》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这首诗不管从写景的角度还是所营造的意境方面都同《旅夜书怀》很相似

尾联中“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自己人在羁旅的艰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作者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秋”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登高》具有沉而悲的特色,读者从作品中读到的是一个穷儒形象。然而,作者之情,悲郁深沉而并不过分,凄苦冷落而不见消沉。作者往往将充沛的感情隐藏于心灵深处,九曲回肠冲撞旋转,并不恣情宣泄倾泻无遗。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把心中的悲凉镶嵌在字里行间了,你看这个“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这个“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而最后一小句把诗人心中的这份万古悲愁浓缩在一份无奈之中,你看“新停”不仅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也因为多病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如果说《旅夜书怀》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用了反语来抒发愤激不平之情,那漂泊两年之后的杜甫,这份愤激这份不平这份不甘心不见了,只有那浓的可以化成墨汁一

样的悲凉,像一阵一阵巨浪淹没杜甫。这首诗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情感表达的也是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善于在登高的场景中,把自己的痛苦放在尽可能大的空间中,使得他的悲凉显得并不渺小。但是,总又不完全停留在高亢的音调上,形成一种起伏跌宕的气息

《登岳阳楼》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明明是个人的痛苦,但杜甫却把它放在宇宙(“乾坤”)和时间的运动(“日夜浮”动)之中,这个气魄就宏大了。诗人最后凭轩老泪横流,诗人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境界是雄浑宏大,情感悲凉深沉了,正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样的风格在他其他的诗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比如我们最近学的《兵车行》诗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诗歌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意义深广,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开始“咸阳桥头悲惨送别的场面”到“边庭血流成河的场面”到“千村万落荒芜的场面”最后“青海白骨无人收”这些场面体现诗人情感起伏也表达了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尤其最后一句“天阴雨湿声啾啾”承载着诗人满腹的血泪控诉和郁愤悲痛之情,

小结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探讨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形成的原因:

和当时的时代有关,安史之乱

和自己的遭遇有关,个人的穷愁困苦,颠沛流离

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出身“奉儒守官”的家庭,杜甫由于受到儒家的中和节制的影响,他在表达感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他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缓地起伏心忧黎元社稷的情怀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九
《初一阅读欣赏上课用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篇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答案》

15.作者说:“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你的意见如何,请简要回答。(4分)

【答案】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 “雁引愁心去”更妙。①“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②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2)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3)这时候正值遇赦的李白,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

2.望庐山瀑布 李 白 庐山瀑布 徐 凝

( 用夸张手法 ) 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 以比喻手法 )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3、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感伤的艺术

12.D、E(D、作者表达的意思恰恰与D项相反;E项目少了“有时候”。)(答对1项给

2分,答对2项给5分)

13.D(这一丝感情未必是感伤的,所以A项错;B项文不对题;C项同B。)(3分)

14.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老,而且越老的人越不想老;(1分)被摄影定格的那一刹那,也许你是快活的,但时间相隔得越久,这快活也就越来越少,因为它永远是你老了的见证;(2分)照片愈黄,证明现在的你愈老,因此也就使你越多伤感的意味。(1分) (意思对即可)

15.是的,(1分)因为这里的世界不是物质的世界,而是精神的世界;(2分)而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人们透过它所拍摄的物的对象,可以感受到它深刻的内蕴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氛围、

情调、境界。(2分)(意思对即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 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09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