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小学生善行

小学生善行

2016-01-04 01:46:3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小学生善行篇一《赵晓彤小学生善行义举先进事迹材料》 ...

小学生善行篇一
《赵晓彤小学生善行义举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生善行义举先进事迹材料

赵晓彤,女,2008年11月生,勐糯小学一(3)班学生。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品学兼优。她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小学生应该具有的美德,受到老师、同学以及所有认识她的人的喜爱。

在家庭里,她是个孝顺、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总是想方设法为父母分忧解愁。别看她个儿不大,但她总能在清晨第一时间起床,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是父母的好帮手。

在学校里,她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在学习上,她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作为班级干部,她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她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哪个同学笔坏了,她就悄悄地把自己的笔递过去,和那个同学笑笑;哪个同学忘了带作业本,她就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新本子送过去,安慰同学好好写作业;要是哪个同学因病落下了学习,她就主动帮助他补上功课。

她兴趣广泛,爱好唱歌、舞蹈、绘画和体育活动。在学校举行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一年级级组一等奖,在学校的文化艺术节上获得绘画、体育、舞蹈等各方面的奖项。学校举行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分别获得过一等奖、三等奖。是学生心目中的小才女。

在社会上,她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她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她极富有爱心,在家能主动关心照顾疾病缠身的爷爷,在外经常帮助老人,她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一片垃圾,从不摧残一草一木。从小她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并能提醒家人周围人一起环保。教师里的灯总是她第一个想起关,在家里,她总会用洗脚水、洗脸水浇花,是个不折不扣的“节能小标兵”。

如今,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她正用尚显稚嫩的歌喉,以热心与豁达为调,高奏着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歌;她用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与奋发为墨,描绘着一张多彩的人生图画。愿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小学生善行篇二
《引导善行实践 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

“引导善行实践 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研究报告

北京丰台六小 陈迎春

内容摘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纽带。当前德育中存在着学生“知行不一”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忽略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2003年3月,学校成立了德育课题组。课题以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为核心,以引导学生善行实践为主线,以善行课、善行记录、善行分享为实施途径。通过这三种途径,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同学、他人、自然、社会、国家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培养“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过程中坚持实践善行,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他人、守法、诚信、负责,逐渐体验“为善之乐”。研究证明,“引导善行实践 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如同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把认知的道理付诸于道德实践,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问题的提出

当代少年儿童生长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的宽容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普遍显得任性、易冲动、缺乏自制力,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几乎不考虑别人的处境,同时只希望别人爱自己,而想不到也不会去爱别人。家长们感叹:孩子不体谅父母的辛苦,对父母的辛苦劳作不闻不问;教师们感叹:学生缺少对老师恭敬的态度,不善于与同学和睦相处;教育专家们感叹:现在的孩子知识很丰富,但缺乏感动之心、体谅之心。 反思以往我们的德育工作,其中一个弊端是:德育内容和目标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传统德育采用“说教法”,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宣讲,学生懂得道理但不能转换为行动。学生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启示我们:德育效果不仅表现为道德认知的提高和道德行为的改善上,还应体现在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上。道德情感作为一种内驱力量,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纽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的体验与投入,那么道德知识的理解,道德行为的指导只能停留在简单化、表面化和程式化的层面上,有了真实深刻的道德情感,学生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当前,越来越多地德育工作者开始关注道德情感问题,其角度多从理论层面进行论述,在实践上则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也有通过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探索。本课题跳出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为内容,以善行实践为途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为善之乐”的道德情感。2000年9月,学校开展了“诵读古经书 学做儒雅人”的活动,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学生有了较明显的变化。经过对此项活动的总结,我们发现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源于学生“为善之乐”的情感体验。2003年3月,学校成立了德育课题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思品课老师和部分班主任老师共同参与开展研究。通过开设善行课,指导学生记善行记录,组织班级善行分享,学生的内心多了善良、宽容,少了自私、计较,从内在情感和到外在言行皆有了明显的变化,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情感是一种潜在的激发力量,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外在表现为一个人在道德方面的爱憎、好恶、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等。心理学家们认为,当人不断积累了一些积极情感体验后,会在行为上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定向的行为。快乐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带给人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有助于建立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能增进人的快乐感受,增强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还能增强人的自信和能力。本课题关

注的正是这种快乐的积极情感体验,其中又以“为善之乐”作为重点。所谓“为善之乐”指的是主体利他行为发生后的愉悦、欣慰、满足、自豪感受,培养“为善之乐”要先引导学生善行实践,引导学生做善行先从观察周围人的善行,培养感恩之情开始。如果能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内心有一份感恩之情,言行就会多一份理解、宽容与信任,就能推动自己与人为善,进行善行实践。

在设计感恩与为善的对象时,我们先从父母开始,然后依次是师长、同学、他人,这是根据对象与学生关系由亲而疏、由近及远的顺序设计的,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父母与孩子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微不至的,引导学生观父母恩,学生很容易获得感恩之情,很快就会产生报恩动机和行为,较易获得报父母恩的快乐体验,再逐渐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师长、同学和他人恩,进一步深化感恩之情,学生就会在与他人交往中努力去做利益别人的行为,长期坚持,逐渐获得“为善之乐”。在引导学生善行实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研究中,我们是通过开设善行课、指导学生记善行记录、组织班级开展善行分享这三种途径实施的。

(1)善行课

善行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入手,选取孝敬、尊师、仁爱、守法、诚信、负责作为德育主题,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各个主题的内涵。孝敬、尊师、仁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爱他人是其具体表现;守法、诚信、负责是处理好人与社会关系所应遵守的要求,遵规守纪、保护环境、诚实待人、信守诺言、克尽职守是其具体体现。善行课遵循引导、鼓励的教学原则,对于学生的善行实践,老师不强迫学生必须做到,而是鼓励、引导其主动去做。课堂透过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行为典范,配合老师的身教和实践体会,采取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讨论等方式,营造真实、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情感、指导学生行为。

(2)善行记录

善行记录是班主任对学生善行实践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反馈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了解学生对于道德认知理解的程度和指导学生善行实践的手段,更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及时了解、适时引导的途径。善行记录有日记、周记和表格记录三种形式,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做了什么善行或看到谁做了什么善行、为什么这样做或有什么想法,做前、做时、做后的感受如何。老师在批阅学生的善行记录时,重点是对学生善心和善行的赞美与肯定,通常采用分数鼓励和言语鼓励两种方式。例如,给同学的善行打100分、200分、500分,能给学生以巨大的鼓舞;老师写上“多么好的孩子呀”、“你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这些发自老师内心真诚的肯定、赞美,能激励学生坚持善行实践,促进学生为善之乐的体验不断深刻。

(3)善行分享

集体的舆论和氛围对于个体道德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善行分享是组织班级同学定时和随时开展的善行交流活动。定时的善行分享一般在晨检、管理班、班队会等时间,老师让同学们翻开善行日记,选择一篇或几篇想与大家交流的善行,然后站到讲台前读。当某某做了好事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夸奖他、称赞他,并向他学习;当某某做了错事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宽容他、谅解他,并尽力帮助他。随时的善行分享一般是老师在批阅学生善行日记时,发现某同学记录中的闪光点,为了引导同学向他学习而利用空余时间开展的,有时是因为班级发生了一件事情,及时组织同学们评议,借此营造良善的班级氛围。善行分享让同学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在分享中被肯定、被表扬,不断加强个体为善之乐的体验,形成班级良好舆论氛围。

在研究的方法上,本课题以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题组老师所在班级学生为重点研

究对象,研究在常态下进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随时了解研究情况、调查研究过程,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三、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道德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善行实践为主线,善行课、善行记录和善行分享三部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相互连贯,相互促进。课题组一名老师担任一至六年级善行课教学,课题组其他班主任指导班级学生记善行记录,组织班级开展善行分享。

1、善行课:提高道德认知,引导善行实践,激发道德情感

善行课按照孝敬、尊师、仁爱、守法、诚信、负责这六个德目,安排了全年的教育主题和教学进度,见下表:

时 间 主 题

教 学 进 度

9月

欣赏感恩

学习欣赏感恩的内涵

10月

孝敬父母

观父母恩两周、报父母恩两周

11月

尊师师长

观师长恩两周、报师长恩两周

12月

仁爱(一)

观同学恩两周、报同学恩两周

1月

小结

复习

2月

欣赏感恩

复习

3月

仁爱(二)

观他人恩两周、报他人恩两周

4月

守法

遵守规则两周、爱护环境两周

5月

诚信

待人诚实两周、信守言诺两周

6月

负责

对自己负责两周、对他人负责两周

全校一至六年级的教育主题和教学进度一样,但由于年级不同,所教授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体现了德育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现以“孝敬父母”主题为例:

年 级 教 学 目 标

一年级

1、知道父母很爱自己,认识哪些是父母爱子女的行为。

2、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

3、实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二年级

1、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哪些是孝敬父母的行为

2、感谢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

3、听父母的话,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

三年级

1、了解父母生养自己的辛苦。

2、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听从父母教导, 做让父母高兴的事。

四年级

1、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及对家庭的付出。

2、能从父母言行背后体会到对自己的爱。

3、实践“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五年级

1、认识父母的爱最无私、不求索取,

2、感恩父母,能体会关爱父母的快乐。

3、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父母分劳。

六年级

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懂得孝敬父母是美德。

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能关心父母,替父母着想,为父母分忧,

善行课弥补以往思想品德课“说教式”、“灌输式”道德知识学习模式的不足,课堂上侧重激发学生情感参与,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由情感共鸣达到认知认同。上好一节善行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调动学生情绪,引起学习动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善行课导入,调动学生情趣,能有效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导入可以通过照片、图片、影片、投影等吸引学生视觉注意,让学生围绕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和讨论,由此进入课堂主题;可以通过音乐、歌曲、故事、朗诵吸引学生听觉注意,让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过渡到课堂主题;可以通过重大新闻发布、热点问题辩论、做游戏等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思考中和参与中进入课堂主题;可以由学生的经验入手,请他们谈谈最喜欢的人是谁,最快乐的一件往事,养过什么小动物,会不会做饭等等,围绕学生经验展开谈话,然后再导入主题;也可以由教师经验谈起,通常学生对老师会产生好奇,如果老师讲与课堂主题相关的经历、经验,一定会吸引学生,老师的生活经验,尤其是面对自身经验所持的态度与反省,能提供给学生最好的示范。

以二年级“欣赏感恩”一课为例,老师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小男孩的笑脸,让同学们四人一组给这个小男孩起个名字,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老师还让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小男孩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这时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发挥各自的想象给小男孩起名字,并猜想他快乐的种种理由。在同学们纷纷回答完毕后,老师公布了“欢欢”这个名字,并说明因为他学会了“欣赏感恩”这个法宝才如此开心,接下来同学都对“欣赏感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导入的目的是引起学习动机,一定要与课堂主题相关,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

(2)呈现主题故事,认知主题内涵

抽象的道德认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空洞的,甚至是费解的。只有把它与具体的人物、事件联系起来才能被小学生认知、理解与接受。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选择古今中外圣贤、名人、伟人、英雄、模范、优秀人物的榜样故事,凭借老师声情并貌地讲述,揭示其背后的品质、品格、道理。在这些榜样的事迹中有许多感人的东西,学生对榜样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与爱慕之情,就会自觉模仿。除此以外,贴近学生生活的同龄人的小故事、美丽的童话、耐人寻味的寓言也是经常选用的内容。讲述完故事,老师就故事内容和内涵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及时明理。

如在学习“观父母恩”这一课时,老师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免费的账单”这则故事。故事中的儿子在帮妈妈做完家务后,手里拿着一张清单递给妈妈,上面写着“拖地10元,

小学生善行篇三
《小学生善行伴我成长演讲稿》

小学生善行伴我成长演讲稿

善行伴我成长演讲稿范文一

上一年级时,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日行一善",是老师介绍给我们的,老师要求我们天天和它见面。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每天都在做好事,并且挑选一件记下来。

慢慢的,我发现我变的爱帮助别人了,眼前的世界好象变大了,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小肚鸡肠了。同桌没带书时,我会主动把书放在中间,和她一起看;在公交车上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没有座位时,我会主动把座位让给她;低年级的小弟弟互相追逐打闹时,我会制止他们、、、、、、、。

其实天天做好事并不是一件难事,先从捡起地上的的一个塑料袋的"小善"做起。到长大了如果有能力,像比尔、盖茨一样建立一个慈善基金,扶助贫困的人的"大善"只要你有能力,又愿意帮助别人,其实从"小善"到"大善"只有一步之遥。

"日行一善"是要主动的帮助别人,而不是被动的帮助别人,不要只求"大善"更不要轻视"小善"。如果你所做的好事受到别人的夸奖,不能暗暗自喜。虽然一个人所做的善行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事,并坚持下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 中国有句名言 。滴水之恩涌泉相抱,如果曾经别人帮助了我们,当她们遇到什么困难时我们更要向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并时时记住他对我们的帮助。

"一个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将会迈出一大步"。如果我们每天做好事,那么社会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号召大家,一起做善事吧!

善行伴我成长演讲稿范文二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珍贵的珍珠,"日行一善"就是我生活中一颗最美丽的珍珠,这颗珍珠时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的生活变的十分精彩。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老师给我讲"日行一善",我还是不明白,不清楚,不理解"日行一善"真正的含义,我虽然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但是我却觉得我自己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逼迫去的。经常出现忘记,没做好事......的事情,这让我很烦恼。

到二年级时由于我的成长,与老师的教导有很大的帮助。我渐渐地明白了"日行一善"真正的含义。当我看到操场上有垃圾时,我及时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让打扫的值日生尽快打扫完。回班早读,当我看到两个朋友在一起打架,我会及时地阻止他们打闹,让他们俩和好如初,当我看到爸爸、妈妈累了的时候,我会给他们倒一杯水,让他们好好的休息一下......。

有一天,我们班的一名同学正在操场上值日,突然看到操场中心有一个红色的东西,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红色的小钱包,他打开一看,有这么多钱,这时他迫不及待的跑到老师的办公室,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打开钱包,数了一下,共有两千多元。全校人知道后,一片震惊,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10岁的小孩,居然能忍住那么多钱的诱惑。这个人的名字叫高松。

高松做出的情况,让我终生难忘,我想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终生难忘吧!我们要学习高松的品质,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善行伴我成长演讲稿范文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健康善行伴我成长。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中学生要时刻记住"善行生活伴我成长"。

小学生善行篇四
《小学善行善德教育》

小学

善德善行善育人活动方案

一、主题教育行动方向:

通过学习宣传提升全体教职工对“善德育人”教育理念、特色内涵的认识,把“善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实践,努力将“善德育人”教育理念形成办学特色。

二、大力宣传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善德育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1、“善德育人”特色:

善德作为学校主题教育,并为全体师生认同,成为自觉的教育行动指南,进而形成学校文化,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出“将善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用五年的时间,在 “十二五”期间全校开展以善德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研究,将学校育人特色项目逐步向善德特色文化方向发展,凸显“善德育人”办学特色理念。

2、“善德育人”的内涵:

“善德教育”具有传承性、人文性、情感性、自主性、形象性。

善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美德,是不分年龄、民族、人种,不分国界的一种博爱。以德育为抓手,“以德育人、以善优教”,把善德教育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各个环节之中,就是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善源: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发现善。 存善心: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纳善言: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安慰别人、会鼓励别人、会理解别人。

行善事: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

三、践行“善德育人”办学特色

1、人心向善的心灵工程是艰巨的,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潜下心来不懈努力,共同实践,共同提升。

2、大力宣传学校现有办学成果,引导全体教师增强特色意识,明确提升自身品格修养就是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增值,为学校特色文化增值。

3、开展“善德育人”宣传主题词征集活动。如:

①善德育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②常怀善念、常秉善德

③以德育人、求真善美

④至真、上善、完美

⑤在善德中成长,播种和谐的希望;

在和谐中成长,彰显善德的风采。

⑥追求“善德管理”,创设“善德环境”,塑造“善德形象”,实施“善德教育”,开展“善德研究”。

4、举办“善德育人”家长学校。

四、关于对“善德育人”办学特色的理解

活动预期成果

本活动以培养师生心灵美、行为美为终极目标,同时也要形成明晰的痕迹,来检验判断我们的工作指令是否正确、过程是否真实、轨迹是否清晰。

(1)“善思集”通过看、读将感悟(包括家长、学生、教师)汇集成册。

(2)“善源集”优秀故事选(收录古今中外优秀行善故事)和古今中外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集,挖掘提炼学生中的优秀行善故事、行善格言,家长、教师行善故事、行善格言,学校装订成册。

(3)“善行集”优秀事迹报告材料。每学年评选几名教师、若干名学生、几名家长,报告材料每学年装订成册。

小学生善行篇五
《争做善言善行小学生主题班会》

小学生善行篇六
《凤凰小学善行义举四德榜》

小学生善行篇七
《三坪小学善行义举个人材料》

皋兰县“善行义举榜”个人事迹

(敬业奉献)

彭玉荣,女,1978年6月出生,2001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皋兰县三坪小学教师。

教师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平凡琐碎的工作。平时的日常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既要抓教学,更要抓管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要想干好这项工作,知识面窄不行,思路不清不行,理论水平不高不行,但光有这些还不行,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

做为一名普通老师,我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不图名、不计利,工作精益求精,为人诚实厚道,在师德师风的改进上创先争优,在业务水平的提升上创先争优,在学生的管理上创先争优,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创先争优,在与同事的相处上创先争优,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家长学生们的好评。

一、 真抓实干,成绩优异 。

在近六年的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课标和课程,把握各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了解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

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所任教学科成绩名列前矛,由于教学效果好,我受到了学校,社会的一致好评。我还和本年级的全体老师,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团结一心,凝聚力量,高质量的完成学校下达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在校内外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比赛中,我所在的年级表现突出,受到其他教师的好评。

二、爱心铺路,沐浴教坛。

十几年的教学之路,我一直把“爱心”和“奉献”放在心上,对于每一届学生都是全身心地付出和给予,今年所带的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为了让学生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为了让孩子进理想的中学,理想的班级,我挤出所有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并肩努力。 我的班上有几个特殊学生,他们大部分难于管理,学习不刻苦,成绩也较差。因此,转化后进生成了我每天的功课。“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行为上要严格。”是我的法宝。课间、午息时间,在办公室、走廊上,我一有时间,能够见到他们就与他们谈心,或牵着他们的手,或抚摸着他们的头,深入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课堂上,创造一切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下班了,将还需要辅导的儿子丢在一边,为学困生们开小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就这样,我班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

的提高。看着学生们一张张凝聚着我的心血的奖状,一篇篇沁透了我的汗水的作品,我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在班主任工作上, “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而作为教师,最头痛最难处理的也是有关后进生的教育。在我的班上就有这么一个差生,四年级的时候从崔家庄小学转入我校,不仅学习成绩差,且思想和行为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他自理能力极差、做什么事都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由于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班集体,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不同程度的冷落,歧视。但是,这两年来我对他一直没有放弃过,总是对他们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发现问题及时找他们交心谈话。较之刚来我校,他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当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受了些学生的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来,但我经常这样想:他们毕竟只是孩子嘛,怎么能和他们计较呢。等事后我仍旧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

三、落实阳光理念,关爱留守儿童。

我校离城市近,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特殊的生源。近年来,外出进城务工家长不断增多,留守儿童也多了,对班上的留守孩子,我非常关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一整套帮扶计划与措施,使这些孩子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俞志勋是学校有名的双差生,他

父母长期在珠海打工,他跟爷爷奶奶过,爷爷管教方法粗暴,动则打骂,孩子从小就情绪激亢,仇视一切,不服从管教。我了解情况后 ,就经常找他谈心,处处关心、鼓励他,对他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大力在班中表扬。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像妈妈一样爱抚他,让他把心中的苦闷倾诉出来。我还主动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最好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让孩子多听到父母的声音,逐步医治他的心病。一学期下来,俞志勋的学习成绩上去了,也开始面带笑容的融入集体中了。

正是有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经我调教出来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态度上,思想动向上,还是礼仪表现上都有着十分优秀的体现。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也是躬身实践,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思想。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在教育生涯已走过十几个春秋,多年的教育生活,让我付出了许多,甚至健康。同时也真正的体会到了勤劳者的艰辛与快乐,我爱伟大的教育事业,更爱可爱的学生,我希望用自己涓涓的爱心流水,浇灌着生命的五色土,让苗儿们健康如意的成长﹗

皋兰县善行义举榜”

彭 玉 荣 “个人事迹 (敬业奉献)

小学生善行篇八
《引导善行实践 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

2010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评审表

以善行实践为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家长们感叹:孩子不体谅父母的辛苦,对父母的辛苦劳作不闻不问;教

师们感叹:学生缺少对老师恭敬的态度,不善于与同学和睦相处;教育专家们感叹:现在的孩子知识很丰富,但缺乏感动之心、体谅之心。

当前,越来越多地德育工作者开始关注道德情感问题,其角度多从理论层面进行论述,在实践上则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也有通过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探索。本课题跳出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为内容,以善行实践为途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为善之乐”的道德情感。通过开设善行课,指导学生记善行记录,组织班级善行分享,学生的内心多了善良、宽容,少了自私、计较,从内在情感和到外在言行皆有了明显的变化,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情感是一种潜在的激发力量,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外在表现为一个人在道德方面的爱憎、好恶、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等。心理学家们认为,当人不断积累了一些积极情感体验后,会在行为上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定向的行为。本课题关注的正是这种快乐的积极情感体验,其中又以“为善之乐”作为重点。如果能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内心有一份感恩之情,言行就会多一份理解、宽容与信任,就能推动自己与人为善,进行善行实践。

在设计感恩与为善的对象时,我们先从父母开始,然后依次是师长、同学、他人,这是根据对象与学生关系由亲而疏、由近及远的顺序设计的,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引导学生善行实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研究中,我们是通过开设善行课、指导学生记善行记录、组织班级开展善行分享这三种途径实施的。

(1)善行课

善行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入手,选取孝敬、尊师、仁爱、守法、诚信、负责作为德育主题,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各个主题的内涵。课堂透过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行为典范,配合老师的身教和实践体会,采取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讨论等方式,营造真实、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情感、指导学生行为。

(2)善行记录

善行记录是班主任对学生善行实践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反馈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了解学生对于道德认知理解的程度和指导学生善行实践的手段,更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及时了解、适时引导的途径。善行记录有日记、周记和表格记录三种形式,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做了什么善行或看到谁做了什么善行、为什么这样做或有什么想法,做前、做时、做后的感受如何。老师在批阅学生的善行记录时,重点是对学生善心和善行的赞美与肯定,通常采用分数鼓励和言语鼓励两种方式。 “你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这些发自老师内心真诚的肯定、赞美,能激励学生坚持善行实践,促进学生为善之乐的体验不断深刻。

(3)善行分享

当某某做了好事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夸奖他、称赞他,并向他学习;当某某做了错事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宽容他、谅解他,并尽力帮助他。随时的善行分享一般是老师在批阅学生善行日记时,发现某同学记录中的闪光点,为了引导同学向他学习而利用空余时间开展的。

在研究的方法上,本课题以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题组老师所在班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在常态下进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随时了解研究情况、调查研究过程,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三、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以道德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善行实践为主线,善行课、善行记录和善行分享三部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相互连贯,相互促进。课题组一名老师担任一至六年级善行课教学,课题组其他班主任指导班级学生记善行记录,组织班级开展善行分享。

1、善行课:提高道德认知,引导善行实践,激发道德情感

善行课弥补以往思想品德课“说教式”、“灌输式”道德知识学习模式的不足,课堂上侧重激发学生情感参与,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由情感共鸣达到认知认同。上好一节善行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调动学生情绪,引起学习动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善行课导入,调动学生情趣,能有效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导入可以通过照片、图片、影片、投影等吸引学生视觉注意,让学生围绕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和讨论,由此进入课堂主题;可以通过音乐、歌

曲、故事、朗诵吸引学生听觉注意,让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过渡到课堂主题。

(2)呈现主题故事,认知主题内涵

抽象的道德认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空洞的,甚至是费解的。只有把它与具体的人物、事件联系起来才能被小学生认知、理解与接受。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选择古今中外圣贤、名人、伟人、英雄、模范、优秀人物的榜样故事,凭借老师声情并貌地讲述,揭示其背后的品质、品格、道理。在这些榜样的事迹中有许多感人的东西,学生对榜样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与爱慕之情,就会自觉模仿。除此以外,贴近学生生活的同龄人的小故事、美丽的童话、耐人寻味的寓言也是经常选用的内容。讲述完故事,老师就故事内容和内涵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及时明理。

如在学习“观父母恩”这一课时,老师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免费的账

单”这则故事。故事中的儿子在帮妈妈做完家务后,手里拿着一张清单递给妈妈,上面写着“拖地10元,打扫房间10元,帮妈妈买酱油5元„„妈妈总共欠我105元”。妈妈看了看,也拿起笔写道:“妈妈怀胎十月,辛苦生下你免费,你发烧、咳嗽、拉肚子,妈妈照顾你免费,小时候为你泡牛奶、换尿布、盖被子等等都是免费„„”。儿子看完妈妈所写的清单后,泪水在眼中打转,拿起笔在帐单上写上“全付了”。故事讲完之后,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妈妈为儿子做了些什么”,“妈妈为儿子付出了太多太多,为什么都是免费的”,“儿子为什么向妈妈要回报,这样对吗”。通过对这个故事进行讨论,同学们都明白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作为孩子应该知父母恩、感父母恩、报父母恩。

(3)交流实践体会,引起情感共鸣

善行课上老师不是一味地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很重要的一环是师生交流实践体会,引起情感共鸣。老师将自己道德生活中的感受、感悟、经历等与学生交

流,启发同学们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道德生活经验,能起到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作用,促进学生对于道德认知的理解和内化。

如六年级在学习“诚实”这一课时,老师讲了秀才进京赶考、捡到金镯、还镯救人、考上状元的故事,引导大家讨论诚实的好处及不诚实的坏处。接着,老师讲了自己小时候一次抄袭作文,欺骗老师的经历,虽然抄袭作文得到了好成绩,但撒谎后的心情始终忐忑不安,总怕被老师发现不再喜欢自己。最后终于鼓足勇气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不但原谅了自己还表扬自己诚实。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感染了学生,很多学生也纷纷敞开心扉述说自己诚实的例子和不诚实的例子。透过师生一件件真实、生动的事例,同学们对于诚实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确定的认知。

(4)小结本课要点,激发实践动机

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提炼要点,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实践动机。善行课即将结束时,可以由老师把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做一个小结,对同学们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可以请几位同学来概括这节课的内容摘要,归纳自己这节课的收获,还可以让同学们用充满感情的一句话来形容这节课,有时也让同学们把学习心得写在纸条上,然后选择同学自愿读。

2、善行记录:督促善行实践,巩固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

行是指自己或别人做的善行是什么,知是指为什么这么做或怎么想的,情是指有什么感受体会。善行记录能够很好的督促学生善行实践,记善行记录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复现善行,在回想和思维中帮助学生巩固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记善行日记是课题组老师所在班级学生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

(1)观察记录别人的善行,培养感恩之情

“欣赏感恩”就是教学生看到好的一面时“见贤思齐”,看到不好的一面时“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这样的观察、思维和记录,逐渐培养感恩之情。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欣赏感恩”并掌握记录方法,课题组为学生印发了表格,表格简单、明了,入门快,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学生的感恩之情也不断加深。

(2)记录自己做的善行,体验“为善之乐”

学生前两周观察、记录了别人的善行,有了感恩之情,所以再引导学生观察他人的需要,多替他人着想,做有益他人的事情,学生很容易按要求去做。老师引导学生做善行和记善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小事做起的,不强调善行的大小,关键在于有一份善心,从中感受做善行带给他人和自己的好处,体验向善、为善的快乐。

(3)鼓励学生坚持记录,加深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够坚持记善行日记,老师采取了分数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分数评价没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只要坚持善行实践并记录都会得9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并且分数没有上限。善行日记不强求学生写得多么详细、具体,也不强调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只要是真人真事的记录,真情实感的表达,都会得90分、100分。如果语句通顺,用词得当,还会在原有基础上加分。当学生看到500分、1000分的时候,能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会让他心情激动,会推动他不断坚持记录。

在善行日记中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用真挚的言语肯定、赞美学生,也是课题组老师常用的鼓励方式。有时是鼓励、引导学生行为,“你能替别人着想,有一颗仁爱之心”、“多看别人的优点,你就会快乐”,有时是从认知层面给学生以思考和启发,“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宽容是美德”;有时是从情感

上与学生沟通,密切师生关系,“你真善良,老师喜欢你”、“看到你又进步了,老师真高兴”。这些充满感情富有智慧的言语,犹如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内心,能给其以营养和滋润,加深学生为善之乐的情感体验。

3、善行分享:交流善行实践,营造为善氛围,强化道德情感

人人都希望获得称赞、肯定和表扬,当自身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被别人认可或称赞时,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这种情感体验会促进人们巩固已有的言行。通过善行分享,组织同学们交流善行实践的感受体会,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老师引导同学们肯定、赞扬分享者的善心和善行,一方面强化了个体为善之乐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营造起为善的班级氛围。善行分享是课题组老师所在班级每周的必修课,有定时分享和随时分享两种。

(1)定时分享

每天,老师在批阅学生善行日记时,都会发现一些同学比较突出和典型的善行日记,有些是做的善行比较突出,有些是道德认知有深度,有些是情感体验深刻。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真实的、亲切的教育资源,老师定时组织同学们进行善行分享,可以树立榜样,引导大家向他们学习。利用晨检、班队会、课后管理班等时间,老师或亲自读一些有代表性的同学的善行日记,引导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启发或收获等,或让同学们自由上台读自己的善行日记,引导同学们对他的善行和善心进行肯定或表扬,热烈的掌声和真挚的目光会强化分享者的情感体验,增强他的自信。

(2)随时分享

班级经常开展活动,每天也都在发生事情,每个活动、每件事情都能够作为教育、引导学生的契机。随时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同学们用所学的善行理念分析、评议是非好坏,及时分享心得,对于营造班级为善氛围十分重要。老师对于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在课堂、课间、与学生谈话、开展班级活动等各种时间里,老师常常说起班级同学们的优点和他做过的善行,常常引导同学互看优点,互谅错误,互致感谢,让同学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团结、友善的良好氛围。

(二)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半的善行实践活动,学生们中做好事的越来越多。学校评选的“善行小天使”,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榜上有名,在每年开展的“康乃馨杯”好孩子表彰活动中,有近三百名学生先后被班级推荐参与评选。在学校,经常会看到学生们互相帮助的身影和他们灿烂的笑脸,一种敦厚、纯朴、友善的校风正在形成,善行实践逐渐成为一种理念培植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感恩”、“为善之乐”也已悄悄扎根在学生的情感体验里。

(1)家庭中的表现

九月刚开学,学校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家的情况做了调查,从收上来的365份家长问卷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的可喜变化。一年前,很少有学生能体谅到父母抚养自己的辛苦和培育自己的良苦用心,缺少对父母的理解、关心,做家务活常常在父母的提醒和要求下不情愿地做,当父母身体不适时只知道担心、着急、难过。现在,与过去相比,77.5 %的学生都有了变化:77.3%的学生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和爱,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懂得节俭,不提过分要求,一些同学还能从父母的责骂中体会到爱;74.9%的学生能关心父母,向父母表达感谢和爱,表示长大要报答父母,当父母心情不好时,很多的孩子会逗他们开心,当父母身体不适时,又会提醒他们按时吃药,还能端水、送药,揉肩、捶背;83.3%的学生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并长期坚持,扫地、洗碗、叠被子、洗衣服、做饭、

小学生善行篇九
《我善行我快乐》

我善行,我快乐

这世上,快乐数不胜数:有人因热衷于自己的爱好而津津乐道;有人因游览名山大川而乐不思蜀;也有人在看到自己辛勤劳作后结出的丰硕果实而喜笑颜开。而我认为,这世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行了善事后,心中那种暖烘烘的快乐了。

还清楚地记得,我9岁那年,热衷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整篇故事百读不厌,每次读完,都对文中的小女孩产生悲悯之心,殊不知,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

10岁的那一年冬天,我陪妈妈逛街,在街上,有一位看起来年满八旬的老爷爷正在沿街乞讨,呼呼的北风把他破烂的衣衫吹得直飘,长满皱纹的脸冷得直打哆嗦,脚上穿着一双到处都是窟窿的布鞋。这位老爷爷跪在凛冽的寒风里,面前摆着一个破了的碗,里面只放了5元、1元、5角、1角,大概也不过20元,不管谁在里面放钱,也不管放了多少钱,这位老爷爷都咧着只剩下几颗牙的嘴给这位好心人磕头,看到这情景,一向心软的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扭头就告诉妈妈要给这位老爷爷钱,妈妈摸了摸我的脸,然后微笑着说:“宝贝,你主动提出来要捐钱我真的很高兴,说吧,你要捐多少钱?”边说边打开钱包,“100。”我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妈妈说:“这么多啊!50怎么样?”我嘟起小嘴巴,嘟囔道:“回家还你嘛!”紧接着就开始撒娇了:“好不好嘛?”妈妈边点头边说:“好,好,好,真是拿你没办法。”我接过钱,继而给了妈妈一个调皮的微笑,刚刚放进老爷爷的碗里,老爷爷就老泪纵横,正当他准备磕头时,我一把扶住他,微笑

着说:“爷爷,加油哦!”然后一蹦一跳的跑开了。

自然,回家后给了妈妈100元,可是妈妈只要了50元,说另外的50元算她的,我调皮的眨了眨眼睛:“哦,原来妈妈也有一颗慈善心啊!”妈妈用面颊抵着我的额头轻轻的说:“你以为呢?把你妈妈想得那么坏。”我们都咯咯地笑了。

一个人行善之后,必将获得快乐;一个接受别人善良的人,也必将获得快乐。如此计算,将会获得两份快乐。让爱撒满人间,让爱永驻心间,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些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小学生善行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学生善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学生善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697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