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

2016-01-04 03:18: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希望能帮助到你。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一
《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二
《五年级数学日记50字

数学日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的知识,就是小数的加减乘除,这个知识,可是帮我了一个大忙啊!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一袋盐和一斤的面,各要1.2和3.2。当到服务台算账时,服务员说:“一共要15.2元。”我和妈妈都睁大了眼睛,我想了想:不会吧!要这么多钱,是怎么算的啊!对了!他是把计算过程中没把小数点对其,然后变成3.2 了+1.215.2我连忙说:“阿姨!你计算错误了,在小数计算时小数应该和小数点对其!您再算一遍吧!”阿姨又算了一遍,结果不一样了,现在是4.4。这下对了。是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三
《五年级学生数学日记》

恍然大悟(林 珮)

小熊在山村中开了家水果店。苹果1粒0.8元,西瓜一颗3.2元。山村中的小鸡、小猫、小狗等都往

小熊店里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小猫说:“我买苹果6粒,一粒是0.8元,6粒就是4.8元,我给你10元,你找我5.2元。”小狗说:“我买西瓜3颗,3.2×3=9.6元。”小熊忙得乱七八糟,只好连声说道:“好,好,好。”忙了好一阵子,终于可

以安静安静了。

不料,狐狸来了,说:“我买20粒苹果,20颗西瓜。为了方便,我们就算苹果和西瓜平均数2元。合

起来是40元。”

小熊算了算,好像不止40元。还拿来计算机算一下,应该是80元,少了40元呀!

小熊和狐狸不停地争论,还是拿不定主意。他俩便去找山羊伯伯。

他们找到了山羊伯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山羊伯伯。只见山羊伯伯语重心长地说:

“其实你们都上了平均数的当了。”后来,山羊伯伯便一点一点地告诉小熊和狐狸怎么算。

原来,应该用乘法分配律,将苹果的单价加上西瓜的单价再乘以它们总数量:(0.8+3.2)×20=40(元)。

小熊和狐狸这才恍然大悟,数学在生活中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应该好好学习数学了。 ( 点评:小作者以童话的形式,写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文章富有童真童趣。)

数学解题(吴晓燕)

香蕉, 那一天我看了《小学生周报》,从一个版面上看到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一只小猴子从30米的地方搬

一次只能搬30根,而每往家走一米就要吃掉根。现有60根香蕉,小猴搬到家剩几根了呢?如果是120根

呢?

题后已经给我们示范了一题60根的题,就是小猴搬30根到15米只剩下15根,返回,到原点时又剩

下15根。

15+15=30(根),再将30根一齐搬到家,就不会空空如也,至少还剩下15根。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想

一展

身手,便试解一道搬120根的题:小猴先搬30根到15米,剩下13根;回头至起点再搬30根,到15米

剩下13根,

加上前面的15根一共30根。再回头搬30根至15米,加上以前的,一共45根,以此类推,最后一次也

只剩下15

根,合起来共60根。离家15米时再分两次搬,每次剩下15根,合共30根。这样,还有30根。

从这我明白了,一个人只要肯动脑,什么都可以做成。

(点评:小作者能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一个 梨 的 体 积(王靓)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写字台前做作业。

“叮咚,叮咚。”随着一阵的门铃响,我出去看了看门上的“猫眼”,噢,原来是爸爸妈妈

回来了,我打开了门,跟随着爸爸和妈妈来到了厨房,看看爸爸妈妈到底买了什么饭菜。

“啊。”我惊喜地叫道,因为爸爸妈妈买了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梨。我伸手去拿,可爸爸把那 袋梨藏在了身后,我就知道他又在出鬼主意了。爸爸对我说:“想吃梨吗?”我说:“那是当然了, 干嘛,不让我吃梨呀!”爸爸笑咪咪地说:“你想吃梨,那倒是可以,只不过我要考你一道题,如果 你做对了,我就把梨给你吃,如果做错了,那就别想了。”我得意地说:“ok,没问题,料你也考不倒 我。”爸爸说:“少自夸自耀了,你还没答出我的问题呢,这道题是这样的,怎样算出这个梨的体积?” 看来这题还真有些难,我对爸爸说:“知道了,用称。”爸爸摇了摇头,笑着说:“称是算这个梨的重 量。”我想着想着,突然想到了上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那个实验是求一个土豆的体积,而这次 是求一个梨的体积,那不是一样的吗?于是,我就对爸爸说:“我知道了,就是把这个梨放入一个长方体 的容器里,倒入水,把梨浸没,在取出梨,从杯内量出水将下来的长,宽,高,用长,宽,高相乘,就能 计算出一个梨的体积,对不对。”爸爸笑着说:“对了,就是这样,不错,有进步,求一个形状奇怪的物 体时,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你上课有注意听,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要注意听,都要认真地去思考。”我

点了点头。

从这件事中,我还明白了要努力学习,上课要认真听讲,还要去认真思考。我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点评:小作者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从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这是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日记,希望小作者以此为契机。多动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

人。)

有趣的24点游戏 (陈琳琳)

今天,我和启明、邱涵、先彬玩有趣的24点游戏。

我先翻“7”,他们也接着翻牌:启明“3”,邱涵“9”,先彬“6”。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

来,只听见邱涵大声叫到:“我想到解了,3×7=21,9-6=3,21+3=24。”我一看还真

是,我们只好乖乖的把牌拿了。

“一、二、三”。我们同时把牌翻开,“4、9、8、4”。“嗯,这个有点难。”我自言自

语道。过了一会儿,我兴高采烈地喊道:“嗨,这么简单!小的们,听好了,4×9=36,36-4=32, 32-8=24。”说完,我得意洋洋,启明见我和邱涵都有了“战绩”,而他却没有,脸上便显露出一丝

着急的神色,连声喝道:“好啦,有什么了不起的。快!开始了……”

第三轮,我们刚一拿出牌,启明就说:“我想到了!”当我们问他怎么解时,他却支支吾吾半天。

原来他不会,无奈,他只好把牌手下。

“3、8、9、1”,又是一组牌。只见启明这下沉着多了,目不转睛的盯着牌。一会儿工夫,启明就 兴奋的叫到:“瞧我的,8×9=72,72÷3=24,24×1=24”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想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最后一次:“9、7、10、3”起先我们看了好久,都没有解法。但是,我细细的看了一会儿,觉得 可能有解法:“9×7=63,63÷3=21,21和10不能组成24。哎呀,不行:10-3=7,7×7=49,49和9 也不能组成24。又不行。”我不断摸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7×9=63,63+10=76, 76÷3≈24。”虽然是近似值但也不错。我飞快地把答案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他们起先都认为不行,可我仍

然坚持我的意见。没办法,他们坳不过我,只好说行,于是游戏结束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24点游戏,让我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好奇心,

不断

的去摸索,什么难题都难不到我们。

(点评:一次有趣的24点游戏的作者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让一个个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同时几次的翻牌计算过程也写得波澜起伏,风波不断,显得童趣十足。最后作者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更是画龙点睛。)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四
《五年级下册数学日记》

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新课改后再提倡出来的课改后的数学比较提倡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日记主要反映出在生活中能够用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就是好的。 一天小红在电视上听到一首名叫《相约九八》的歌便立刻想到了“酒吧”二字她灵机一动就写了一封信给大作曲家徐沛西叔叔她写给徐沛西叔叔的信是这样的 敬爱的徐沛西叔叔 您好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那英阿姨演唱的《相约九八》于是想到了“酒吧”二字。所以想请您以《相约酒吧》为题谱写一首歌。 此致 敬礼 徐沛西叔叔一看到信便立刻着手写作他改了一遍又一遍用了八个月的时间才把这首歌写完之后又交给杰伦去演唱。此歌一出顿时火暴全国。使杰伦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当杰伦知道是小红提出的时候亲自登门拜访致谢。 __ 嘻嘻……下面这个网站还有很多的多加点分吗。 数学日记——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

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O/ _帮忙加分 对数是一种计算方法它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应用对数乘法和除法可以归结为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虽然我们现在所用的对数表是由苏格兰著名的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但它应该追溯到1484年的丘凯和斯蒂费尔。 那时人们对数特别是一些大数的计算感到非常的不便。2484年丘凯和斯遇尔两人潜心研究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使大数计算起来更加方便呢最后他们注意到了下面两个数列的关系。 n012345678910… 2 n12481632641282565121024…… 如果想求第二得任意两个数的积只要计算与这两个数对应的第一行的数之各就可从和数中找出对应的答数。若示主的是商只要把上述的“和”改为“差”就行了。后来斯蒂费尔把这种关系推广到负指数和分数指数一来。 后来英格兰数学家纳皮尔致力于研究球面三角和除法运算。随着三角学的迅速发展各种三角函数表大量出现这是他发明对数的直接原因。因为当时还没有十进位小数的运算要对天文学、航海竺方面进行研究就必须制表而人们只有用愈来愈加大圆半径的办法来满足制表的要求。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简单有效的编表计算方法。 纳皮尔最初的目的是想简化一些角运算。当他见到丘凯和斯蒂费尔的研究成果时他茅塞顿开。他的思路是沿着公式 sinA·sinBcosA-B-cosAB/2 而来的。他在对数的理论上面至少花费了20年。 考虑线段AB和无穷射线DE令点C和F同时分别从A和D沿着这两条线以同样的初速度开始移动假定C总是以数值等于距离CB的速度移动而F以匀速移动于是纳皮尔定义DF为CB的对数。也就是说设DFX和CBY XNaplogy 为了避免出现分数的麻烦纳皮尔取AB的长为10 7因为当时最

好的正表有七位数字。在纳皮尔那里没有底的概念。他从连续的几何量出发得到了几何级数与算术级数的比较表。 1614年纳皮尔发表了《奇妙的对数定理说明书》在这本书中发表了他关于对数的讲座。这书一发表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后来他和布里格斯把对数做了改时使得1的对数为010的对数为10的适当次幂这样造出来的对数表更为有用。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常用对数为了纪念布里格斯人们又把它称为布里格斯对数。这种对数实质上是以10为底数的这样在数值计算上具有优越的效用。 1624年布里格斯发表了他的《对数算术》这是一本对数表它包括从1到20000和90000到100000的14位常用对数表后来在出版商的帮助下又把从20000到90000的其他数补了上来。1620年布里格斯的一位同事冈特发表了角的正弦和正切的常用对数表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被英国算出的20位对数表所代替。 logarithm对数这个词产意思是“比数”。纳皮尔最初并没有用这个词而用的是artificialnumber人造数后来才使用对数这一词。到了布里格斯手里又引进了mantissa这个词它的意思为“附加”或“补缺”到了16世纪对数这个术语由布里格斯提出来。 纳皮尔对数及布里格斯的对数表的发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是天文学界他们认为对数的发明延长了天文学者的寿命。伽利略甚至说给他空间、时间及对数他就可以创造一个宇宙。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五
《五年级数学日记小参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9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星期天上午,我和爷爷到藕塘的药店里买了两盒药片——胃尔舒两盒药一共44元,一盒22元,爷爷付给她一张50元,营业员找给爷爷6元。找好钱后,我用小数加、减法核算了一下。爷爷还可以这样付:1.先给营业员40元,再付5元,找1元。2.如果爷爷有零钱,可以先付40元,再付4元。通过这次陪爷爷买药,我知道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星期日,我和妹妹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包牛肉干、一瓶牛奶和一瓶汽水,一共花了10元。赵霖买了一盒饼干和一瓶汽水,一共9元钱。我们给了店主20元钱。店主找给了我们2元钱,我们正要回家时,赵霖说:“我还想买10粒泡泡糖。”我就把钱拿了出来,发现店主多给了我1元钱。我们回了过去把多找的1元钱还给了他,店主夸我们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们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2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看见了这样一个题目:求圆锥的表面积。

[题目]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6米,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点长是5米,求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我虽没有学习过求圆锥的表面积,但已经学习过圆柱的表面积,通过圆柱的表面积的解题方法知道: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积,而圆锥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侧面是一个扇形,我虽没学过但我查了资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积是:扇形的面积=弧长×圆半径×1/2,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

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一点长是5米,而弧长是3.14×6=18.84(米),扇形面积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后用扇形面积加上底面积,就得到圆锥的表面积: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只要勤学善思,就一定会攻克难题,走上成功之路!

3月2日星期二

每逢清明节,巨山上便会人山人海,于是一些骗子便想出了一些骗人的把戏来骗人,比如:像圆盘赌物。

道具非常简单,在一块木板上画一个大圆,大圆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大圆被分成24个相等的格,格内的针可以转,格内分别写着1—24个相等的数,在单数格中没有值钱的,而双数中差不多都是值钱的。

玩法也很简单,把指针先拨到1,然后你拨动指针,指针就开始旋转,最后停在某个格内,接着再按着指针所在的格上标的数,再把指针拨动,N-1格,N是格子上所标的数。

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其实你无论拨到哪格,只能吃亏,不能得利。因为当指针转到奇数格上,拨动的格数便是奇数-1=偶数,奇数+偶数只等于奇数,所以不可能转到偶数格上,就得不到值钱的东西,假如指针转到偶数格上,拨动的格数便是偶数-1=奇数,奇数+偶数=奇数,还不能得到值钱的东西。

5月12日 星期五

算工钱

中午爸爸下班回来,哼着小调,兴高采烈地跨进家门我迎上去问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这么高兴?”爸爸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问道:“那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工资?”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说:“我比你妈的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2800元,月工资差是1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爸爸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爸爸。首先把妈妈的工资看作和爸爸同样多,那么爸爸、妈妈的月工资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妈妈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还有其它方法?”我惊奇地说。我报着好奇的心情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妈妈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爸爸和妈妈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妈妈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爸爸比妈妈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为(2800-100)÷2+100=1450元。

听完了我第二种方法的介绍,爸爸、妈妈笑了……

3月24日 星期三 晴

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25%,完成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分析:这题可以通过转化,用正比例方法解,设原来效率是“1”,则实际效率是原来的(1+25%)=5/4,那么实际效率与原来效率的比是 5/4∶1=5∶4,因为效率与时间成反比例,因此实际与计划所需时间的比是4∶5,如果设实际还需要X天,原来的天数是20-5=15(天),于是,可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设完成计划需X天。

4∶5=X∶(20-5)

5X=4×15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3月2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显得非常地无聊,就随手拿出一张《数学报》,突然一个非常的特别的题目把我吸引了。

[题目]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正好能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2分米,那么原来 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与解题]仔细观察右图,可以发现阴影长方形的宽不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那么,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阴影长方形的长,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长方形铁皮的宽,即圆柱体的高是圆柱底面直径的2倍,圆柱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长方形铁皮的长。因此,长方形铁皮的长是2×2+2×3.14×2= 16.56(分米)宽是2×2×2=8(分米)原来长方形铁皮面积是16.56×8=132.48(平方分米)。

3月27日 星期六 晴

要结合实际想问题

想一想,他的错误在哪里?

[题目]某大厅有两根圆柱形木柱,木柱的底面直径是0.6米,柱高是6米,如果要在它们的表面积重新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的部份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小强看完这题之后,觉得这题很简单,很快列出算式并求出油漆的部份是多少平方米。

3.14×(0.6÷2)×(0.6÷2)+3.14×0.6×6×2=23.7384(平方米)。仔细分析题意,我们可以发现,小强的这样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实际想问题。木柱虽然是圆柱形,但就实际问题来说油漆的部分不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因此要求油漆部分的面积就是求这两根圆柱形的木柱的侧面积,列式应为:

3.14×0.6×6×2=22.608(平方米),答:油漆部份的面积有22.608平方米。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六
《小学数学第十册五年级学习内容》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六 年 制 小 学

数 学 第 十 册 教 案

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一) 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 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 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 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

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点

1.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2.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5.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约分和通分。 7.分数大小的比较。 8.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课题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课题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分组整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①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②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

三、课堂实践

1.调查本班学号1~32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课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内的最好方法。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七
《五年级数学学习内容总结》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八
《小学数学网络学习日志》

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里,学生收获了哪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直白地说,老师和学生在这一节课40分钟里,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时一节课能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而有时却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这样日积月累下去,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所以,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如何提高呢?我认为: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本课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本课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5、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节课要把握的三个“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宽度”,要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这需要我们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因为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主要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学生会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提问过少,会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二、“深度”,要挖掘课堂的深度。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深度,它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是否有效,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另外,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堂中来。

三、“长度”,要延伸课堂的长度。这需要我们老师在下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课堂的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走出课堂时,如果觉得课堂上的东西都学会了,那这节课决不是完美的课;如果学生还愁眉不展,在思索还没有解决的

问题,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精彩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

2012年10月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其次,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再者, 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

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篇九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修日志》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修日志

通过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要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应用题本身的结构特点,创新教法,深入浅出。我在教学中,针对问题的不同结构特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尝试。 一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熟悉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等在解题时自始自终地保持在学生地头脑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解题。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2.根据应用题的情节,直接用实物演示,使学生在观察数量关系的变化中理解具体的题意。

3.利用图解法进行演示.

二要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寻找中间问题。

由于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及反映现实生活的面也较广,所以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才能正确解题。因此,“两步计算”应用题成了解决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提高解题能力的转折点,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条件与问题的“空隙”处找到突破口,做好认识上的过渡。 在学习简单应用题时,加强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等形式的训练,也可以用连续两问、改变问题或条件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复合应用题的结构,为寻求“中间问题”铺路搭桥。

三要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1.一题多解的训练

2.一题多变的训练

3.一题多验算的训练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数学学习日志 小学数学国培学习日志 五年级数学教学日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有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日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73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