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

2016-01-05 00:38: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一《文言文翻译》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一
《文言文翻译》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西施: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暨南)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病心:害心疼病。

颦:皱眉。

归:返回。

去:躲开,避开。

里:乡里。

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是带领的意思。

美:用动作词,以为美。

彼知颦美:她只知道皱着眉头美。

效:模仿。

病:毛病。

所以美:美的原因,为什么美。

文章赏析 : 文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是: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所以她不管怎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

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

① 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 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

③ 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

① 解缙:明朝人。

② ②内苑:御花园。

③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一)西湖游记(其二) 作者或出处: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或注释: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多得像堤边的春草,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二)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译文: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二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

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

童趣(沈复)

译 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论 语 》 十 则 选自《论语》

译 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观 沧 海 作者:曹操

译 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 北 固 山 下作者:王湾

译 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 塘 湖 春 行作者:白居易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 江 月 译 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译文【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孤独地行走。夕阳已经朝西下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在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山 市作者:蒲松龄

译 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选自《世说新语》咏 雪译 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6.寓言四则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译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准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二、蚊子和狮子

译文: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三、智子疑邻 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四、塞翁失马 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①选自《乐府诗集》。《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②〔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③〔(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④〔骥〕良马。

⑤〔枥(lì)〕马槽。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⑦〔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⑧〔养怡〕指调养身心。怡,愉快、和乐。⑨〔永年〕长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译文]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三
《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 一词多义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学而时习之(时常)

3.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

4.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5.文言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省略主语)

6. 字音字形

谢太傅.(fù) 谢道韫.(yùn) 陈寔.(shí) 尊君在不.(fǒu)

7. 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8.文章主旨

《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论语》十二章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4.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5.文言句式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

6.字音字形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â)愠.(yùn)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罔.(wǎng)殆.(dài)箪.(dān)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笃.(dǔ)

7.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人不堪.其忧(忍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于.我如浮云(对,对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舍弃)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仁.在其中矣(仁德)

8.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9. 文章主旨

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虽有嘉肴

1. 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â)

2. 古今异义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疲乏想睡)

3. 词类活用

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4.字音字形

嘉肴.(yáo) 弗.食(fú) 然后能自强.也(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yuâ) 学.学半(xiào)

5.重难词语

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不知其旨.也(甘美)

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6.成语归纳

教学相长

7. 文章主旨

《虽有嘉肴》一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河中石兽

1.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2.古今异义

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是.非木杮(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 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语气词,表猜测;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3.词类活用 棹.

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暴涨的洪水)

4.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是) 啮沙为.坎穴(成为)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求之地中”这件事)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5.文言句式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句,省略“于”)

求之(于)地中(省略句,省略“于”)

6.字音字形

河干.(gān) 圮.(pǐ) 棹.(zhào) 曳.(yâ) 铁钯.(pá)

木杮.(fâi) 湮.(yān 啮.(niâ 溯.(sù)臆.(yì) 欤.(yú)

7.重难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

山门圮.于河(倒塌)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棹.数小舟(划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杮(这)

湮.于沙上(埋没)

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 转转不已.(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 如其言...(依照他的话) 但.

知其一(只) 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8. 文章主旨

这则故事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主观臆断。这个故事启发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寓言四则

1. 古今异义

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灭亡) 居.

数月(古义:经过;今义:居住) 2. 一词多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但使龙城飞将.在(大将) 3. 词类活用

甚智.

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近.塞上之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 有善.

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精通) 4. 字音字形 天雨.墙坏(yù) 邻人之父.(fǔ) 何遽.(jù) 髀.(bì) 弦.(xián) 跛.(bǒ) 5. 重

难词语

智.

子疑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天雨.墙坏(yù下雨) 不筑. (修补) 其邻人之父.亦云..(夫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也这样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上,长城一带;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人皆吊. 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居.

数月(经过)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家富.

良马(多) 堕而折其髀.(大腿) 丁壮..者引弦而战....(丁壮,壮年男子;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

独以跛之故(此,此人,这个人;跛,瘸腿) 父子相保.(保全) 6. 文章主旨

《智子疑邻》说明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四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

一、默写

1.《〈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

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

3.《〈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4.《〈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5.〈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 。

6.《〈论语〉十则》中强调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新发现的人才可以做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来表示。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11.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12.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13.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4.《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5. 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二、比较阅读

(一)(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学而不思则罔 罔: ..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 (4)日知其所亡 亡: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二)(2007年湖北武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 为: (2)是知也 是: ..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满则覆 覆: ..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

2.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1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2.解释字词。

①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⑤尊君( )⑥家君(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4、《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三)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丙]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①,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②?”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选自《世说新语》)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 ②诺,期返而食。 ③狗窦..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5)亏齿 ( )(6)故戏之 ..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③、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21文中的“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尊君:

君:

家君:

22、甲文中有两个表现“客”态度变化的词语,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并评价“客”是一个怎

样的人。(2分)

词语 评价

23.甲文中元方的回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和丙文中张吴兴的回话“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是否得体在理?为什么?(2分)

2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25、选文中的陈元方和张吴兴具有怎样共同的特点?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⑴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⑵?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⑶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⑷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⑸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⑴候,拜访、问候。 ⑵履行,实践,做。 ⑶绥,安,安抚。 ⑷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⑸师,学习。

1.解释词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不知卿家君法孤( )周公不师孔子( )

2.“法”字在古代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⑴法令,制度;⑵方法,做法;⑶效法,仿效;⑷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3.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4.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1)

(2)

5.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结合两文,请你评价以下元方。

《〈论语〉十则》练习

一、略二、(一)1.(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2.(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3.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意思对即可得分)4.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二)1.(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2.(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3.—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4.态度 学 思5.(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或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 2.略 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4、略。5略。6略。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0.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1.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比较阅读十、12.⑶13.D14.对于贫弱的仁,用仁义抚慰他们。15.⑴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⑵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家君与袁公谁也没有学谁)

(十) 1.① fǒu ② shí (2分,各1分)2.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才 ④害怕,担心 (4分,各1分)

3.C (2分)4.(4分,各2分)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5.(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1)约定 (2)才 (3)通“否” (4)玩耍 (5)缺 (6)嘲弄7.(3分)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对人的敬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8.(2分)怒 惭 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9.(2分)言之有理即可10.(1分)聪明机智11.(2分)如:做人要重礼守信(做人要讲信用,懂礼貌)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五
《文言文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断句参考: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参考: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做的事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2.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断句参考: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子猷子重多说俗事/ 子敬寒温/ 既出/ 坐客问谢公/ 向三贤孰愈/ 谢公曰/ 小者最胜/ 客曰/ 何以知之/ 谢公曰/ 吉人之辞寡/ 躁人之辞多/ 推此知之

翻译参考: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琐事,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谢安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刘向新序·节士第七》)

断句参考:宋人有得玉者/ 献诸司城子罕/ 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 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 若与我者/ 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 子罕非无宝也/ 所宝者异也

翻译参考:有个得了一块玉石的宋国人,把玉石献给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每人保留自己的宝。”所以宋国的长者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的宝贝与众不同啊。”

《狼》译文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

流向)。

文言文翻译

《夸父逐日》译文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伤仲永》原文和译文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六
《初中文言文翻译》

七上5课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我回忆小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明察最细微的事物(视力好极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在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心里这么想,眼前就果真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脖颈因此变僵硬了。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我又留了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好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蹲其身, 使与台齐;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定神细视, 以从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起的部分当作山丘,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把凹下的地方当作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安适、愉快而又满足。

一日 , 见二虫斗草间, 观之, 兴正浓,

有一天,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它们,看得兴致正浓时,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蛤蟆,

突然有一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倒山踩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 方出神, 不觉呀然一惊。 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神定, 抓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定下神来,便捉住了这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七上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大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的女儿,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已过,那位朋友还没到,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元方当时年龄刚7岁,正在门外玩。那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元方回答说:”等待您很久你也没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就生气了:“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时分不到,您就是不讲信用;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下15课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事务多,谁比上我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是大有益处的。”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议事,

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七下30课 狼 蒲松龄

有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一些骨头。

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惧, 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它。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又把骨头扔给它,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

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 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着眼朝着屠户。

少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

屠户正想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后面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钻过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了它。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七下5课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提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人搞好关系当作中心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父亲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那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他已)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远远的胜过有才能的人。

方仲永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的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恐怕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七下20课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请客,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 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屏风,这位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而已。

屏风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遥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中有狗叫的声音,(接着)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哈欠,伸懒腰, 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 大啼。 夫亦醒。

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

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

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又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 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

正在这时,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 大儿初醒声, 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不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的拍一会儿,停一会儿。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

客人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些。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忽然一个人大声喊道:“起火了”,丈夫起身大叫,妇人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起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

刹那间,成千上百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 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来:

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七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童趣》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事物,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声响,我心里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出现了千百只鹤;抬头看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把它们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来欣赏,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边飞边叫,这使我高兴的连声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下身来仔细看,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作山丘,低陷部分当作山沟,我凭借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身来观看它们,兴致正浓,忽然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野兽,推到了山压倒了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伸出来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的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志恢复,捉住癞蛤蟆,抽打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感到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当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山市》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多年看不见一次。孙禹年公子和他的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样的寺院啊。不久,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色的,屋脊高高翘起,才明白原来是山市。没多久,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矮墙,连绵不断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不就,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就渐渐的变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不可以计算它的层次了。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的人靠着栏杆,有的人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世说新语》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时分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代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吗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里去了。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

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祸患呢?”他家里有的是好马,它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入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打仗,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就因为腿瘸的原因,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伤仲永》

金溪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人家借来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几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中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边吃边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孩子睡觉。又一个大孩子醒了,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奶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

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妙处全都具备了。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不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约约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不久,成千上百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因全都消失。撤掉围幕一看,仍然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夸父和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他生气了,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天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狼》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到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

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是增加笑料罢了。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像是有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一片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都能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村里的人见到渔人,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家自己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此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所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嘱咐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人说。

他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短文两篇》

1.《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的居住就成了有名的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说笑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是没有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使耳朵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爱莲说》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八
《七年级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文言翻译

《童趣》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山市》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

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动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伤仲永》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木兰诗》译文

唧唧的织布声不时传来,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

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孙权劝学》课文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口技》课文参考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一些。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

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

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夸父逐日》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

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天柱折了,系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塌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狼》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了。这才领会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九
《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本文由970281920贡献

    doc1。

    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006 级 15 班 罗霄

    六年级上

    童趣(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原文: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 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 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 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 翻译: 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出世俗生活之外的乐 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雷鸣,"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 鹤,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 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而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 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洼的 地方当成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地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 物,掀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 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虾蟆的到来不觉让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 来,便捉住了这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论语十则《论语》背诵 背诵

    原文: 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

    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智慧." 6,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 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 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 情,不要施加

在别人身上."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背诵 背诵 咏雪

    原文: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

    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 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 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

    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 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 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 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山市《聊斋志异》(蒲松龄)

    原文: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

    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 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 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 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 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公

    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 高高地直

    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 过了一会儿, 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 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 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 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 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 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房间越高,亮点越 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 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 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 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 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古代寓言两则《韩非子说难》 智子疑邻

    原文: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

而果大亡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 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

    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 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塞翁失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 翻译: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

    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 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 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 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 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 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六年级下 为学(彭端淑)《白鹤堂文集》背诵

    原文: 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 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 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天底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去做,那麼困难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去做,那麼

    容易的也就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去学的话,困难的也变容易了;不去学 的话,容易的也会变困难了. 我天生资质愚笨,赶不上别人;我天生材质平庸,赶不上别人.只要天天去学习,长久不懈怠,到 了有成就的时候,也就不知道自己的愚笨平庸了.我天资聪明,比平常人高出一倍;我反应敏捷, 比平常人高出一倍,舍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就没什麼不同了.既然如此,愚笨平庸,聪 明敏捷的作用,哪是固定不变的呢 四川的偏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要前往南海,你 认为怎麼样 "富和尚说:"你凭什麼前往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瓶,一个钵就够了."富和尚 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前去,还是不能.你凭什麼前往呢 "第三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前 往的事情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位於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 有钱的和尚不能前往,没有钱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在立志上,反而比不上四川偏远地方的 和尚吗 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著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 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 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 伤仲永(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原文: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

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 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

    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 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读 书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仲永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 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 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 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 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那么,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 本来就平凡的人, 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木兰诗《乐府诗集》背诵 背诵 原文: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 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 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 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 翻译:

    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 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 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 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 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 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 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 十年之后才得胜 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 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 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 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 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 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 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 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短文两篇《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追日背诵 背诵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原文: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翻译: 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

    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有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 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翻译: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 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 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 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狼(蒲松龄)《聊斋志异》

    原文: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

    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

    翻译: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

    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 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 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 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 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 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 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 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 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 笑料罢了. 七年级上 口技(林嗣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原文: 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 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 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 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 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 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

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篇十
《七年级文言文翻译》

七上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5、《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

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整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子曰:“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肯读书,就有危险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改变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5、河中石兽 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â)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â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â)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观点。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的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臆断呢?

30、智子疑邻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窃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30、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长成一带的们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了胡人

的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那老人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竟然)带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那老人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他家是有的是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慰问他。那老人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俩得以保全了性命。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 陈元方文言文 陈元方候袁公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陈元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停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088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