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

2016-01-09 08:29: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希望能帮助到你。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

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

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

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94—1895

2、侵略者:日本

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 爱国将领:邓世昌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马关条约》签订:

⑴时间:1895年。

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900年—1901年

2、侵略者:八国联军

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点内容提要:《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两。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使馆界。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 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⑶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4、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第8课 辛亥革命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⑴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

⑴成立时间:1905年

⑵成立地点:日本东京

⑶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⑷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⑸成立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⑹机关刊物《民报》

3、三民主义

⑴创立者:孙中山

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⑵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⑵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⑴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⑵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⑶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⑴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⑵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⑴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⑵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汇集

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复习

知识结构: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朝后期------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此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两对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历史任务

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七个历史阶段

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2、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1912年---1927年)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1927年)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年---1937年)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1945年)

7、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1949年)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重新回顾所学知识点,以教材的每一课为基础,突出其重点和必须掌握的史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每一件史实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影响意义评价等等,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方法,把所学知识点连成线,把知识有机的的组合起来,便于综合复习和掌握.

知识点: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2)加重农民负担

(3)清朝政治更加腐败。(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1839年,林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见课本第7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主凶 英、法 (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却倒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4月左宗棠率军进疆

(2)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在左宗棠的支持下,曾纪泽通过外交努力,使沙俄归还伊犁地区。

(3)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建议,在新疆建立行省。

5、历史意义:①粉碎了俄、英侵略者肢解中国的阴谋;②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6、评价左宗棠。(见课本第15页”议议”,见课本14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1.(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2〉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威海卫 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黄海战役)邓世昌。见课本第15

页导人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影响:〈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用史实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结果: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英、俄、法、日、德、美、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 b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D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①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目的: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最早)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9页);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交通企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设备全齐全的船舶制造厂(见书第29页插图)。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 亚洲第一大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①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得抵制作用。③洋务运动史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6课 戊戌变法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1〉经过: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公车上书目的)〈2〉意义: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中近史上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性团体)。

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内容:a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b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d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等。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5页的图和他说得一段话)蒋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7课 辛亥革命

★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见书第41页)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7页会址)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民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

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

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

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94—1895

2、侵略者:日本

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 爱国将领:邓世昌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马关条约》签订:

⑴时间:1895年。

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900年—1901年

2、侵略者:八国联军

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点内容提要:《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两。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使馆界。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 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⑶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4、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4、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

体形成。

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百日维新”高潮—↓1898(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7、“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8、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9、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第8课 辛亥革命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⑴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

⑴成立时间:1905年

⑵成立地点:日本东京

⑶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⑷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⑸成立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⑹机关刊物《民报》

3、三民主义

⑴创立者:孙中山

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⑵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⑵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主要经过:

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⑴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⑵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⑶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⑴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⑵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⑴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⑵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⑶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工人阶段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⑶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⑷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⑸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内容: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⑺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

②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③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

④内容:A、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⑤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段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②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3.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

⑴建立时间:1924.5

⑵地点:广州黄埔

⑶名称:中国国民党陆民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将。

⑷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⑸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⑴时间: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⑵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⑴建立时间:1927.4

⑵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 南昌起义:

⑴1927年8月1日

⑵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 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原因: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

内容:⑴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⑵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⑶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⑷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⑵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长征的胜利:

★⑴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⑵长征胜利的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⑴时间:1931年9月18日

⑵概况: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⑶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后又侵占了东北三省。

⑷各方态度:

①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

②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③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④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⑴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东北。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不但不接受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⑵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⑶时间:1936年12月12日

⑷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⑸方式:“兵谏”。

⑹中共态度: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⑺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放。

★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七七事变

⑴时间:1937年7月7日

⑵地点:北平城外的卢沟桥

⑶概况:日本空袭卢沟桥与宛平守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⑷影响:

①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③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2、南京大屠杀

⑴时间:1937年12月

⑵背景: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

⑶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⑷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一、中国军民英勇抗战

1、台儿庄战役

⑴时间:1938年春。

⑵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⑶意义: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百团大战

⑴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

⑵时间、地点“1940年8月、华北

⑶领导人:彭德怀

⑷主要作战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的据点。

★⑸意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认识: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2、议题: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主要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过程: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⑵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⑶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⑸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原因: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经典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总复习经典试题

8年级 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考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008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开始施行。历史上,哪一次禁毒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运动D.抗日战争 “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

A.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B.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侵略者的紧强意志

C.鸦片战争爆发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早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就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虎门销烟”距今

A.160周年 B.170周年 C.180周年 D.190周年 我们缅怀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常常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封候非我意,但愿少海波平 D.为天下人谋永福

●考点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于

A.将尼布楚让与俄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库页岛给俄国 D.割台湾给日本

今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曾被哪个国家割占?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近代史上,中国被西方列强割占的第一块地方是

A.澳门 B.香港地区 C.香港岛 D.台湾岛 ●●●考点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口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中英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你知道最根本的理由是什么吗?

A.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是因为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D.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近代历史上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近代史上,使我国遭到主权破坏的第一个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

A.方便人员自由往来 B.掠夺土地和人口

C.开辟市场、掠夺原料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2分)

8年级 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考点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上P7 能力要求:识记

1856年10月洗劫了北京城,并火烧了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是

A.英军 B.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列强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近代史上,沙俄强迫省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考点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桂

8年级 上册 第3课 收复新疆

●考点1:左宗棠收复新疆

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8年级 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考点1: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

“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颂的是清朝爱国将领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考点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丙申年(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前后,我们一部分同官,经常在陶然亭聚会,谈论朝政。”

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 D.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一直受到帝国主义的制约。《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大的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增辟通商口岸

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年级 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考点:《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请你说说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拆毁大沽炮台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共同内容有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五: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爆发(庚子年)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了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标志: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英军侵略所到达最北的地点是在天津)

(4)危害:威胁清政府财政,腐蚀清朝统治削弱军队战斗力,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长江口以南沿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根本目的)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五处通商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的出现。

二、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中国现代的屈辱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政府腐败的封建制度;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封建经济落后;清朝统治集团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三、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仍会爆发。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他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带有商品性、掠夺性和侵略性,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资本家继续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

(1)时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特点:趁火打劫;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步步蚕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性质:反封建又反侵略的农民活动

(2)太平天国的兴起: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

军称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根本原因: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4)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青浦大战太平军李秀成

1862年,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华尔。

(5)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军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第3课 收复新疆

1、背景:新疆出现危机:

(表现):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俄英两国支持阿古柏。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1876年采用“向北后南,缓进急战”战术,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广大地区。

③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

④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粉碎了英俄割占新疆的计划,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有利于新疆开发

收复新疆主要原因:收复新疆是自卫战争,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2、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4、结果: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地点:日本马关 (3)代表:李鸿章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4)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于对华经济扩张)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

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

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

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

率领。

(2)性质:帝国主义为实现瓜分中国侵略计划而发动的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

(3)廊坊--大沽--天津--北京

(4)廊坊狙击战:抗击帝国主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5)义和团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2.《辛丑条约》(庚子赔款)

(1)时间:1901年9月 (2)签订国家: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

(3)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说明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

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一附: 一、中国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落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探索活动)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

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

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

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创办福州船政局)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洋务

运动中期,积极筹建海军)

(3)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宗旨:培养外语翻译与外交人才)

(5)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根本分歧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代企业。

(4)影响: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5)破产原因: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统治

(6)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本质:机器代替手工

第7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挽救国家危亡

(2)时间:1895年春

(3)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4)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成立强学会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英勇就义

(3)内容: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评价

①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进步性:资产阶级的改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爱国救国行为激发人民爱国救国的爱国意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③局限性: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失败原因 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客观:顽强顽固派的反对。

(5)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负担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同的。

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活动)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3)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4)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5)影响: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6)机关刊物:《民报》

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

3.中华民国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

4.辛亥革命的意义:

(1)性质: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积极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消极影响: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没有改变。

(4)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一、从这次革命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中国革命要依靠群众,推翻制度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第9课 新文化运动(领导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

(1)背景: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的激烈冲击(兴起的直接原因)

(2)兴起原因:政治:列强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3)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4)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5)前期口号:民主和科学 后期口号:宣传马克思主义

(6)代表人物

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科学

②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揭露孔教

③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④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化运动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化的典范。

(7)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8)后期发展:背景: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

①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②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9)影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10)评价:①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②作用:它启发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局限性:纯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与绝对肯定的偏向。

二附: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1937年)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性质:反帝反封建

(4)地点:北京、上海 (5)主力:学生、工人

(6)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反映五四运动性质)

(7)结果:释放被捕学生;清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德和约上签字;五四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内容提纲

第一单元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在虎

门海滩当众销毁。

2,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包括:

①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②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

《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元,开放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6,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

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1858年,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

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8,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

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9,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0,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

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2,《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第二单元

1,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

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

堂。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4,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

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史称“戊戌变法”。

5,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

命团体兴中会。

6,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史

称“武昌起义”。

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

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第三单元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

演讲, 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承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

密召开。192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6,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

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同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7,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

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跟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8,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2,1936年12月12 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

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1937年1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

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5,卢沟桥事变不久,日军进入山西。1938年9月,一只骄

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我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6,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

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组织在山东临沂,另一路组织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底展开激战。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7,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

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火规模进攻,团

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半月,大小战斗1800多次,歼灭日伪军4万

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

8,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大会主要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

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 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双十协定”规定,坚持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

略进攻的开始。

5、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

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三大战以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攻命令,人

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7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第六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三座火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3,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

铁路。

4,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

照相馆拍摄的京剧名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6,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7,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停

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夫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

1,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

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负责京张铁路设计勘测,施工总工程师詹天佑。 2,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

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3,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4,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

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别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七: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华东师范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陕西省洛南县新华中学 张慧芳 魏丁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内容:①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③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3. 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5月。

(2)方式:经过谈判,和平解放。

(3)签署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4)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西南边防,标志着我国大陆领土的全部解放。

4.人民政权巩固的措施:

(1)整顿经济秩序(平抑物价)

(2)抗美援朝

(3)土地改革

5.小知识点:

(1)毛泽东称整顿经济秩序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2)抗美援朝:①时间: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②起因:1950年9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延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③战斗英雄:用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英勇献身的罗盛教。④意义:政治上巩固了年轻的人民

共和国,思想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外交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经济上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军事上考验了人民军队的现代作战能力。

(3)土地改革:①时间:1950年至1953年

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内容(或根本任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④意义: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依靠在土改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共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造,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

2.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1)时间:1953年起――1957年底。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3)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1954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1956年7月,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出厂;青藏、川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3. 三大改造:

(1)“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3)“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的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通过的时间: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意义:宪法的颁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

5.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

(1)开始时间:1958年。

(2)核心内容:全民“大炼钢铁”。

(3)“大跃进”的标志:浮夸风

人民公社化的标志: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1年)

(6)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提出的时间:1964年底至1965年初周恩来在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

6. 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的三个人物是:“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 “文化大革命”:

(1) 发动时间: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2) 性质:这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

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动乱。

(3)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

文元。

(4) “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年10月6日粉碎江青等“四人

帮”反革命集团。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

①1977年4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谈中指出:必须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②1978年5月,在胡耀邦的组织领导下,《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③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时间:1978年12月。

(3)会议内容: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④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

2. 中共十二大:

(1)召开时间:1982年9月。

(2)内容:确立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

(3)意义: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此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3. 中共十三大:

(1)召开时间:1987年10月。

(2)主要贡献:系统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中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经济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 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5. 中共十五大:

(1)1997年9月。

(2)内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

6. 联产承包责任制:

(1)经济体制改革的掀起:首先从农村掀起。

(2)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地点:

由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这项改革。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7. 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海南在1988年也成为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建立的作用: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时间:1990年4月。

(2)原因:为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经济腾飞,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

(2)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各种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0. 《刑法》通过并颁布的时间:

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1997年3月,全国人大对《刑法》作了重大修订,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12. 《民法通则》的通过及施行:

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法人制度。

13. 村民自治:

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西部多,东部少。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八:2013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背知识资料和材料练习题大全

2013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必背知识资料和材料练习题大全(含答案)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资料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1课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时间——1956年底完成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方式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中共八大(P20)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时间:

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第6课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P34)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

中共安徽、四川省委实行“放宽政策”。(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

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全国推广后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P4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P46)

1、试点:四川

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5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9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P50)

1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掀开了我国民主建设的新篇章。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建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这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大举措。

1987

二、法制建设的新局面(P53)

1、7

2、,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一、民族区域自治(P63)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 3、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P69) 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

2、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在,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极大的推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5、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④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3课 国防建设

一、人民军队的不断强大(P75——P76)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九: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2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知识结构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5年)

1、内容:制定《共同纲领》,起历史宪法作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为开国大典做了准备。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人民称为国家的主人;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2、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巩固政权

(一)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二)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1)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2)抗美援朝的司令员: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胜利意义:粉碎了美帝侵略者侵略朝鲜的阴谋,保卫了中、朝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三)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1、必要性:没收封建地主土地,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

2、经过: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完成。

3、意义: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称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第2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知识结构

一、一五计划(1953—1057年)

1、目的: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根本任务: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成就:超额完成,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三大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农业、手工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1956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2、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原因: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

4、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

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结构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1、背景:十年文革已经结束;党的某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推行“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的大讨论。

2、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二)对外开放

1、目的:引进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格局:经济特区(4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2、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十三大(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

4、南巡讲话(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确立

1、十四大(1992年):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

2

2、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四、民主法制的发展

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2、农村和城市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4、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补充归纳:

1、领导集体的形成: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十四大上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十六大上形成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2、党的历史上四次转折性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4、5、6、7单元

知识结构

一、民族团结

1、状况: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民族政策

二、祖国统一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

2、成就:香港回归(1997.7.1)、澳门回归(1999、12、20);血洗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目标:实现国家统一。

4、台湾问题:

1、我党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提出的方针:(1)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要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确立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3)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进统一大业(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及其结果:(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2)先后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两 岸关系协会,进行广泛对话,并就“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3)“汪辜会谈”将“加强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3、处理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

三、军事

3

1、人民海军、空军、陆军建立,导弹部队发展。

2、多兵立体防御体系建立;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四、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3)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5)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6)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7)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8)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我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方针,同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外交活动

五、科技成就

1、成就

(1)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3)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1)政府的重视(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投入及海外学者的回归(3)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六、教育成就

(1)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200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九年义务教育称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5)20世纪90年代,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工作,高校科技工作者成绩显著。

七、文艺体育成就

1、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篇十: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人教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题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168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