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2016-01-10 18:10: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一:1 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一: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二: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三: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四: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五: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学习目标

重点: 1.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3.溶液的特征。

4.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5.溶液和浊液的区分。 难点: 1.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知识点梳理】 一、溶液

1.溶质、溶剂和溶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原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 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注意: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2) 的物质称为溶剂;溶剂可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 的物质叫溶液。

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但初中阶段溶液一般为液态。

2.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 、 的 。 需要注意的是: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硫酸铜溶液(蓝色)等 ②溶液的质量=______的质量+______的质量 需要注意:

若加入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质是实际溶解的那部分,未溶解的不是该溶液的溶质。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无水部分作溶质,结晶水作溶剂。

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③溶液的体积______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填“等于”或“不等于”) 【总结】溶液的特点就是与浊液的区别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指:不会分层,不会析出固体);

(3)溶液由 和 组成,故是 。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 ,溶剂是 ;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________,量少者为 ;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 。 4.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提问】

1.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答]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 ,如 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 ,如 就是乳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溶质和溶剂是相对于溶液而言的

纯净物:冰水混合物、蒸馏水、液态氧 混合物

常见的溶液:矿泉水(含钙和镁离子)、碳酸汽水、醋酸饮料、茶水、碘酒、白酒、泉水 常见的悬浊液:果汁、血液、泥水、粉笔灰水、沙子、淀粉加入水中后形成的混合物 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肥皂水、油水

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1微米=

毫米,1纳米=微米) 10001000

四、溶液的用途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所以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起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并加以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有很大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分,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在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在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医治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炎症的注射液(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各种眼药水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成为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土壤里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形成土壤溶液,土壤溶液里就含有植物需要的养料。许多肥料,像人粪尿、牛马粪、农作物秸秆、 野草等等.在施用以前都要经过腐熟的过程,目的之一是使复杂的难溶的有机物变成简单的易溶的物质.这些物质能溶解在土壤溶液里,供农作物吸收。

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①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②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2、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①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时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 ②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溶解时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 ③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不变

[课内练习]

1.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故溶液的质量等于 之和。 溶液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因为 。 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 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3.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

A. 溶液五色透明 B.溶液稳定、均一 C. 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 ) 5.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

A.黄河浑浊水 B.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C. 液态氧 D.酒精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

6、下列物质相互混合后有明显放热现象的是( )

A.硝酸铵和水 B.生石灰和水 C. 氯化钠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久置后,其中各成分不会自动分离 B.溶液是由固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

C.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所以混合物都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2.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杯中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上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3.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 A. 冰水 B.泥水 C. 氨水 D.原油

4.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5.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形成悬浊液, 形成乳浊液, 形成溶液。(填编号)

6.某液体如果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A.一种固体物质分散在一种液体里

B.至少有两种物质存在,并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体系 C长时间放置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D.只能是两种物质相混合 [深化提高]

7.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136克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克,溶剂质量为 克;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克,溶剂质量为 克。

8.有时衣服上不小心沾上油污,而用水却不易将它洗掉,用汽油洗却很容易洗去油污。这是为什么?请分析原因。

【能力提高】

1.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 )

A.均一、稳定的 B.久置不会分层 C.澄清、透明的 D.混合物 2.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久置后,溶质( )

A.浮于液面 B.浮于中间层

C.不会分离出来 D.会沉于底部 3.蔗糖水是溶液,是因为( )

A.由两种物质组成 B.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C.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D.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4.从一瓶食盐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为c克/厘米,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值( ) A.大于c B.等于c C.小于c D.无法确定 5.下列关于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只能有一种物质作溶质的混合物

B.溶质和溶剂开始混合时是混合物,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为澄清、透明的纯净物了 C.溶液都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D.溶液是一种物质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6.(2010山东滕州中考模拟)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的原因是( )

A.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大量分子集合体 B.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固体小颗粒 C.液体里分散着的是液体小颗粒 D.分子集合体的直径小于分子而大于原子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

A、碘酒、盐水 B、冰水、稀硫酸 C、澄清的石灰水、蒸馏水 D、可口可乐、豆浆

8、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3

C、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9、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 10.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菜油与水 B、粉笔灰与水 C、泥土与水 D、碘与酒精 11、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B用酒精清洗留碘的试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

12、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花生油 C食盐 D白醋 13、下列各组溶液中,溶质相同的是( )

A糖水和盐水 B酒精溶液和碘酒 C高锰酸钾水溶液和碘酒 D浓盐水和淡盐水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液体 B.空气也是溶液

C.40 mL酒精跟60 mL水混合一定得到100 mL溶液

D.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混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15、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KNO3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六: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练习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练习

练习一

1.溶质、溶剂和溶液。

(1) 的物质称为溶质;

(2) 的物质称为溶剂;

(3) 的物质叫溶液。

2.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 、 的 。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由 和 组成,故是 。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 ,溶剂是 ;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 ,量少者为 ;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 。

5.悬浊液是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 ,如 就是悬浊液。

6.乳浊液是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 ,如 就是乳浊液。 练习二

1.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故溶液的质量等于 之和。

溶液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因为 。

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 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3.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

A. 溶液五色透明 B.溶液稳定、均一 C. 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 ( )

(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 )

(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

(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 ( )

5.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

A.黄河浑浊水 B.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C. 液态氧 D.酒精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

练习三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久置后,其中各成分不会自动分离

B.溶液是由固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

C.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所以混合物都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2.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杯中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上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3.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

A. 冰水 B.泥水 C. 氨水 D.原油

4.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5.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悬浊液, 形成乳浊液, 成溶液。(填编号)

6.某液体如果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一种固体物质分散在一种液体里

B.至少有两种物质存在,并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体系

C长时间放置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D.只能是两种物质相混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七: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试题1(含答案)

章节知识复习三 溶液(第6至8三节)

知识要点: 1.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溶液时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

可以为固态、液态或气态。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

的物质。多为水。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

m(溶液)=m(溶质)+m(溶剂)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① 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量,原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 要强调饱和溶液是对某种溶质而言。如温度为T时,某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则对于氯化钠来说溶液是饱和溶液,而对于蔗糖来说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Ca(OH)2):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 溶液“浓、稀” 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1)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的多少,溶质相对溶剂来说比较多则浓,少则稀,与温度无关。饱和和不饱和是溶质溶解是否达到最大限度,受温度和溶剂量两个条件的限制,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2)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能力强的物质,很浓的溶液可能仍为不饱和溶液,溶解能力弱的物质,很稀的溶液可能已经饱和。

(3)对于同一种溶质的同种溶液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4.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

理解此定义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 在一定温度下

② 在100克溶剂里,未指明时,一般溶剂为水。 ③ 饱和状态 ④ 在这种溶剂里 ⑤ 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4)气体溶解度——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5.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6. 过滤和结晶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3)结晶的方法:

①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降温后首先析出KNO3晶体。

② 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4)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物理方法:

① 过滤法:分离液体与固体。

如除去KCl中混有的MnO2是将混合物溶解于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干。

② 结晶法:根据可溶于水的两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而加以分离的方法。 如除去KNO3里少量NaCl是先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再过滤,得KNO3晶体。 ③ 蒸馏法:利用沸点不同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如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分离。

④ 洗气法: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气体在水中和其它吸收剂中的溶解度或反应情况的差异加以提纯分离的方法。 如将混有CO2的H2气体通入NaOH溶液以提纯H2。 此外还有化学方法。

7.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ω=

溶质质量×100%

溶液质量

注意:(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的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越多,溶液越浓;反之,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越少,溶液越稀。

8. 2

9.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几种类型

1)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于溶质质量分数(ω)的相互换算 (2)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换算 溶液体积



m(溶液)

ww

m(溶质)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的计算

m(溶液)前× (溶液)前=m(溶液)后×(溶液)后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解析: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C正确;A错在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无水酒精等;B错在纯净物;D错在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CuSO4溶液呈蓝色。

答案:C

[例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B.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A没有指明一定温度,该溶液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微溶于水的Ca(OH)2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很多溶解度很大的物质,其浓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例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当B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三种方法,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3

解析:曲线交点处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采用降温方法。

答:(1)t1,大。(2)①增加溶质B;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 [例4] 判断下列事实的正误。

(1)凡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2)50克20%的酒精溶液和50克60%的酒精溶液均匀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分数为40%,溶液的体积与混合前总体积相同。( )

(3)取m克氯化钠与n克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m+n)克

(4)取m克胆矾溶于n克水中(胆矾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m+n)克,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m

%。

(mn)

解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虽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为紫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铁为黄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因此,(1)是错误的。

(2)等质量不同质量分数的同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混合前质量分数的数值和的平均数。即(20+60)/2=40,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40%,酒精溶液的质量等于(50g+50g)=100g。但体积分数不等于40%,因为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其密度不同,所以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由于溶液的密度不同,在20%的酒精溶液与60%酒精溶液混合时,乙醇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运动而进入空隙,所以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混合后,其总体积减小。

(3)这里氯化钠m克和水n克都为不定质量。首先涉及到某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此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某温度下,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等于或小于某温度氯化钠溶解度的数值时,此时所得溶液质量为(m+n)克,溶质为m克。第二种情况是当某温度下,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大于某温度氯化钠溶解度的数值时,此时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m+n)克,其溶质也必定小于m克,因为m克氯化钠中一部分没溶解。

(4)此题是在胆矾完全溶解的条件下来考虑问题。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是一种结晶水合物,含一定量结晶水,其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溶于水时,结晶水进入到溶剂,所以溶质应是CuSO4(无水硫酸铜),而溶质质量分数必定小于

m

%。我们用一实例来验证一下,用5克胆矾溶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5%。

(mn)

CuSO4•5H2O~CuSO4

250 160

5g x 250:160=5g:x,解得x=3.2g w(CuSO4)

3.2克

100%3.2%

5克95克

答:(1)×(2)×(3)×(4)×

[例5]下列混合物适宜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 KCl 和NaNO3 B. 水和酒精 C. Na2CO3和CaCO3 D. MgSO4和ZnSO4

解析: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而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而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答:C。

[例6]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判断

解析: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个定值,甲、乙两份饱和溶液的质量虽然不相等,但每15g水中溶有的食盐是相等的。若各蒸发掉15g水,原来溶解在这15g水中的食盐就析出,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而与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无关。

答案:A。

[例7] 20℃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析出晶体0g,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质量为( )

4

A. 等于3g B. 不等于3g C. 大于或等于3g D. 小于或等于3g

解析:原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此时所形成的溶液可能是饱和的,也可能仍为不饱和。当第二次蒸发掉10g水析出3g晶体后形成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当第三次蒸发掉10g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最少应为3g(第一次蒸发后恰好饱和时),也可能大于3g(第一次蒸发后仍为不饱和溶液时),因此答案应选C。

答:C

[例8] 32.5克锌粒与28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此题为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道综合题。根据已知条件可判断出32.5是全部参加了化学反应,而280克是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即纯H2SO4与水的质量之和为280克,故此题应用32.5克锌做为此题切入点即可求出纯硫酸的质量,继而求出硫酸的质量分数。

继续分析(2)的提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看出求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即求硫酸锌的质量分数。第(2)问可有两种解题思路:

溶质第一种可考虑反应后ZnSO4溶液中的水来源于稀硫酸中的水,因此可求出稀硫酸中的水,再用(ZnSO4)100%求溶质溶剂出ZnSO4质量分数。第二种思路可考虑在反应前总质量为锌和稀硫酸,反应后总质量为硫酸锌溶液和氢气。

∵ Zn+H2SO4(稀溶液)=ZnSO4(溶液)+H2↑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可得出:ZnSO4(溶液)= Zn+H2SO4(稀溶液)-H2↑

解:(1)设:参加反应纯H2SO4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质量为z。 Zn + H2SO4(稀) = ZnSO4 + H2↑

65 98 161 2 32.5g x y z

9832.5克

65:98=32.5g:x,解得x49克

65

ω(H2SO4)49克100%17.5%

280克解(2)方法① m(水)=280g-49g=231g

解得y

32.5克161

80.5克

65

80.5克

100%25.8% 65:32.5g=161:y,

80.5克231克

ω(ZnSO4)

方法② 65:32.5g=2:z,解得z ω(ZnSO4)

答:略。

32.5克2

1克 65

80.5克

100%25.8%

32.5克208克1克

溶质

100%来求生

溶质溶剂

说明:在求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中,若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是溶液,最好考虑

成物溶质的质量分数较简便。若反应物中两种物质均为溶液,且生成物又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最好考虑下面计算式:

ω(生成物)

溶质(可用逆向质量守恒求出)

100%

溶液(反应物总质量生成气体或沉淀)

一. 选择题(每题有一~二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液氧 B. 蒸馏水

C. 石灰浆

5

D. 碘酒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八:浙教版科学八上《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ppt课件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九:八年级科学新教材第4节_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_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篇十:八年级上科学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相关热词搜索:物质在水中的分散ppt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288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