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国藩于此数语

国藩于此数语

2016-01-11 10:29: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国藩于此数语篇一:语文 2015年河南省 ...

国藩于此数语篇一:语文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

B.馈赠/崩溃 ..

C.给力/供给 ..

D.斗争/挣脱 .. 模具/装模作样 ..针灸/脍炙人口 ..呼吁/长吁短叹 ..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淳朴/谆谆教诲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B.宣泄

C.坐落

D.家俱 订书机 挡箭牌 震摄力 发祥地 顶礼膜拜 开源节流 妇孺皆知 轻歌曼舞 默守成规 绵里藏针 开诚布公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 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答: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答: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

国藩于此数语篇二:曾胡治兵语录

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将才不外智勇二字。有正无奇,遇险而覆;有奇无正,势极即阻。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胡林翼贪功者决非大器。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贪小功而误大局。----------------胡林翼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曾国藩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实足以欺世盗名。------------------曾国藩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志气,而未尝轻于一发。-----------------曾国藩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难犹虞之时,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曾国藩人才由磨练而成,总须志气胜,乃有长进。成败原难逆睹,不足以定人才。------胡林翼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舍命报国,侧身修行。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天下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拔不详用兵久即骄惰自生,骄惰则未有不败者勤字可以医惰,慎字可以医骄,此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立意要将此事知得透,办得穿,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人贵专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挟智术以用世,殊不知世间并无愚人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军旅之事,胜败无常,总贵确实而戒虚捏。确实则准备周妥,虚饰则有误调度,此治兵之最要关键也。-------------胡林翼冒险二字,势不能免,小心之过,则近于葸( xi,3声 小心翼翼)。---------胡林翼胆量人人皆小,只须分别平日胆小,临时胆大耳。-------胡林翼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若从流俗毁誉上讨消息,必致站脚不牢。--------曾国藩贤达之起,其初类有非常之撼顿,颠蹶战兢,仅而得全。祸疾生其德术,荼糵坚其筋骨。是故安

而思危,乐而不慌。-------------曾国藩时事愈坚,则挽回之道,自须先之以戒惧惕历傲兀郁积之气,足以肩任艰巨。然视事太易,亦是一弊。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言:“自胜之谓强。”-----------------曾国藩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曾国藩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曾国藩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办。-------------胡林翼侥幸以图难成之功,不如坚忍而规远大之策。-----------胡林翼兵事无万全,求万全者无一全。处处谨慎,处处不能谨慎。--------胡林翼不当怕而怕,必有当怕而不怕者矣。---------胡林翼兵事之要,不战则已,战则须挟全力;不动则已,动则须操胜算。如有把握,则坚守一月两月三月,自有良方。今日之人,见敌即心动不能自主,可戒也。-----------胡林翼古今战阵之事,其成事皆天意,其败事皆人也。--------胡林翼兵事怕不得许多,算到五六分便须放胆放手,本无万全之策也。----------胡林翼人心思乱,不自今日始,亦不自今日止。除非日日练兵,人人讲武,则无补救之方。连一日得一日之力,练一人得一人之力。---------胡林翼时艰事急,当各尽其心力所能,不必才之果异于人,事之果期于成也。----------胡林翼号令未出,不准勇者独进,号令即出,不准怯者独止,如此则功罪明,而心志一矣。---------胡林翼兵,阴事业,以收敛固强为主;战,勇气也,以节宣提倡为主,故治军贵执法谨严。------胡林翼立法不难,执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止,且常常行之。----------曾国藩大抵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域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精,此精明之说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曾国藩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曾国藩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学问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曾国藩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曾国藩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向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曾国藩大将以救大局为主,并以救他人为主,须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气度,乃可包容一切,觉得胜仗无可骄人,败仗无可尤人。---------------胡林翼语圣贤仙佛,英雄豪杰,无不以济物为本,无不以损己利人为正道。------------胡林翼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牢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国事之处无多,更宜竭诚以图之。-----------------曾国藩军旅之事,非以身先之劳之,事必无补。古今名将不仅才略异众,亦且精力过人。----------------胡林翼凡兵之气,不见仗则弱,常见仗则强。久逸则终无用处,异日必不可临敌。----------------胡林翼兵事如学生功课,不进则退,不战则并不能守。--------胡林翼“劳则思,逸则淫。”夫兵犹火也,不戢则焚;兵犹水冶,不流则腐,治军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典法。---------------胡林翼耐冷耐苦,耐劳耐闲。不轻进,不轻退。习劳为办事之本。-----曾国藩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很晚起床)为第一义。------------曾国藩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曾国藩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从容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曾国藩用兵最戒骄气惰气。做人之道,亦惟骄惰二字误人最甚。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而败。盖谋议可资于众人,而决断须归于一将。----------------胡林翼不奉一将之令,兵多必败;能奉一将之令,兵少必强。------------胡林翼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静之心,如承大祭,故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无论或为和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而已矣。------------曾国藩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妙巧,长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曾国藩日中则昃(ze 4声,倾斜),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曾国藩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曾国藩能战,虽失算亦胜,不能战,虽胜算亦败。----------曾国藩悬军深入而无后继,是用兵大忌。---------曾国藩有

不可战之将,无不可战之兵。有可胜不可败之将,无可胜不可败之兵。----------------胡林翼古人兴师,先审己之强弱,不问敌之强弱。----------胡林翼军事有先一着而胜者,如险要之地,先发一军据之,此必胜之道也。---------------胡林翼有最后一着而胜者,待敌有变,乃起而应之,此必胜之道也。---------------胡林翼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曾国藩两军交绥,不能不有所损,固不可因一眚而挠其心,亦不可因大胜而自骄轻敌之心。纵常打胜仗亦只算家常便饭,并非奇事。兵事之妙,古今以来,莫妙于拊其背,冲其腰,抄其尾。不轻敌而慎思,不怯战而稳打。----------胡林翼敬则胜,整则胜,和则胜,三胜之机,决于是矣。------------胡林翼有须后一着者,愈持久愈神妙,愈老道愈坚定,待敌变计,乃起而乘之,此可为奇兵而拊其背,必胜之道也。一年不得一城,只要大局无碍,并不为过。一月而得数城,敌来转不能战,则不可为功。------------------胡林翼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诚为用兵之至要。-------------------胡林翼战阵之事,恃强者是败机,敬戒者是胜机。-------------------胡林翼平日千言万语,千算万计,而得失仍只争临阵须臾之顷。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愈近浅易,愈广大而精微也。------------------胡林翼凡事过于求好,转多不妥之处。------------胡林翼凡用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曾国藩未经战阵之兵,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阅历,但觉我军处处罅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曾国藩军事之要,必有所忍,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战守机宜,不可分心;心纷则气不专,神不一。-----------------胡林翼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不可挫。----------------胡林翼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止,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曾国藩行军之际,务须纪律严明,队伍整齐,方为节制之师。------------------胡林翼立法宜严,用法宜宽,显以示之纪律,隐以激其忠良,庶几畏威怀德,可成节制之师。-----------------胡林翼是非不明,节义不讲,此天下所以乱也。-----------胡林翼兵事决于临机,而地势审于平日,非寻常张皇幽渺可比。-----------------胡林翼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

挫而志不可挫。----------------胡林翼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止,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曾国藩吾辈任事,只尽吾义分之所能为,以求衷诸理之至是,不必故拂乎人情,而任劳任怨,究无容其瞻顾之思。------------------胡林翼行军之际,务须纪律严明,队伍整齐,方为节制之师。------------------胡林翼立法宜严,用法宜宽,显以示之纪律,隐以激其忠良,庶几畏威怀德,可成节制之师。----------------胡林翼是非不明,节义不讲,此天下所以乱也。-----------胡林翼兵事决于临机,而地势审于平日,非寻常张皇幽渺可比。-----------------胡林翼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损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呜呼,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载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效欤?古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韩信为王,而不忘漂母一饭之恩;张苍作相而退朝即奉事王陵及王陵之妻如父母,终身不改。此其存心正大仁厚,可师可法。-------胡林翼有进战之营,必须留营作守,其留后之兵,尤须劲旅,其成功一也。不可争目前之微功,而误大局。----------------胡林翼军旅之事,谨慎为先;战阵之事,讲习为上。盖兵机至精,非虚心求教,不能领会,矧可是己而非人?兵机至活,非随时谨密,不能防人,矧可粗心而大意?------------------胡林翼

国藩于此数语篇三: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

B.馈赠/崩溃 ..

C.给力/供给 ..

D.斗争/挣脱 .. 针灸/脍炙人口 ..呼吁/长吁短叹 ..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

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

国藩于此数语篇四: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 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

B.馈赠∕崩溃 针灸∕脍炙人口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

C.给力∕供给 呼吁∕长吁短叹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

D.斗争∕挣脱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威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心和牵挂;“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

(1)下面是章回体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 ②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

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共29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了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石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是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

国藩于此数语篇五:word2015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B.馈赠/崩溃 ..

C.给力/供给 ..

D.斗争/挣脱 .. 针灸/脍炙人口 ..呼吁/长吁短叹 ..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

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

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

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

①②③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

④⑤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

《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D.望其旗靡,故逐之 . 福:保佑。 狱:过失。 靡:倒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国藩于此数语篇六:201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B.馈赠/崩溃 针灸/脍炙人口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C.给力/供给 呼吁/长吁短叹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D.斗争/挣脱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 ②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

(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

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 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 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

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答: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

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答: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 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 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 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 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答: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 ,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 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国藩于此数语篇七:2015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

B.馈赠/崩溃 ..

C.给力/供给 ..

D.斗争/挣脱 .. 针灸/脍炙人口 ..呼吁/长吁短叹 ..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2(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

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

①②③④⑤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D.望其旗靡,故逐之 . 福:保佑。 狱:过失。 靡:倒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狮子每次捕猎失败时,总是告诉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年后,它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国藩于此数语篇八:2015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B.馈赠/崩溃 ..

C.给力/供给 ..

D.斗争/挣脱 .. 针灸/脍炙人口 ..呼吁/长吁短叹 ..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

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

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

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

①②③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

④⑤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

《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D.望其旗靡,故逐之 . 福:保佑。 狱:过失。 靡:倒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国藩于此数语篇九:2015河南中考语文及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

B.馈赠/崩溃 ..C.给力/供给 ..D.斗争/挣脱 ..

针灸/脍炙人口 ..

呼吁/长吁短叹 ..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 ②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

①②③

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

④⑤

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望其旗靡,故逐之 .

福:保佑。 狱:过失。 靡:倒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狮子每次捕猎失败时,总是告诉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年后,它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四、作文(50分) 21.(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语言有特色。 4.没写题目扣2分。

国藩于此数语篇十: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开辟/复辟 模具/装模作样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

B.馈赠/崩溃 ..

C.给力/供给 ..

D.斗争/挣脱 .. 针灸/脍炙人口 ..呼吁/长吁短叹 ..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人才济济/扶危济困 ..淳朴/谆谆教诲 忍俊不禁/襟怀坦白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订书机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坐落 震摄力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家俱 发祥地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3.古诗文默写。(8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 ”(《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西游记》第七回)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第十回)

(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 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

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

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

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

①②③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

④⑤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D.望其旗靡,故逐之 . 福:保佑。 狱:过失。 靡:倒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国藩于此数语相关热词搜索:国藩溪砚 禄国藩 上海国藩实业有限公司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国藩于此数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国藩于此数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1261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